抉择二无我 2

(二)合说

所谓合说,就是把分说的两种我执、两种我、两种通达无我合起来抉择它们的共相。

因此,所破补特伽罗或瓶等诸法由自性成立或谛实,称为人我或法我。这二我除了仅仅是以迷乱识缘取之外,若观察则丝毫不成立,对此称为人无我和法无我。

分四:1、什么是所破;2、区分“由自性成立”和“观待因缘成立”;3、观察时丝毫不成立二我;4、二我只是以迷乱识缘取。

1、什么是所破

所破,是补特伽罗和瓶等法由自性成立或者谛实,也就是人我和法我。这里包含两类,一是补特伽罗,二是排除补特伽罗的宝瓶、柱子、微尘、心识等等,这两样如果是由自性成立或谛实,就称为人我和法我。“谛实”是自空中观的术语,意思是由自性成立。

我们以往认为有这样的谛实我,其实这只是我们心里遍计的我。为什么要遮破“我”呢?因为不破“我”,就生不起无我的认识,所以必须遮破。人们抉择诸法实相有种种不同的观点,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种,所以在抉择实相时,一切和实相不符合的观点都成为正理的所破,叫理所破。这里所破就是人、法由自性成立或谛实。

2、区分“由自性成立”和“观待因缘成立”

举例说,房屋有两种成立方式,一是房屋由自性成立,二是房屋观待因缘成立。观待因缘成立,就是因和缘和合时才成立房屋,因缘不具足,就无法形成;由自性成立,就是不必要观待任何其它法,房屋以自身的体性就这样成立。

又比如,饭是怎样成立的,如果是由自性成立,那就不必观待水、火、米等的因缘,应该原本就有米饭,这样就成了不用加米、烧火也有饭,但实际上,它是由水、火、米等因缘和合才产生的,所以饭是由因缘而成立,不是由自性而成立。

比如有情,不是由十二缘起怎么会造成流转生死?不是由无明、行、识等等因缘的差别,怎么会造成种种不同的眼耳鼻舌身意?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有情现象也是观待因缘而成立的。

3、观察时丝毫不成立二我

对凡夫来说,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本来没有见过实有的事物,真正捣鬼的是和前五识相应的第六分别意识。在前五识取境的时候,相应的第六意识带一个总相,如果没有依照圣教如理观察,那这个总相就是不合理的总相,但凡夫愚笨误以为真实。比如这里,第六意识带一个谛实的总相,我们相信它误认为事物是实有的,这样所执著的谛实之法,就是所谓的我。其实一个个观察,找不到任何由自性成立的法,比如在一条大街上观察,街道、树木、人流、高楼、车辆,哪一法是由自性成立的?砖是由自性成立的吗?树叶是由自性成立的吗?人穿的衣服是由自性成立的吗?高楼是由自性成立的吗?轿车是由自性成立的吗?其实对诸法一一观察,没有一个不是因缘所生的法,绝对找不到由自性成立的法。

4、二我只是以迷乱识缘取

刚才所说的由自性成立的人和法,即人我和法我,都是迷乱识缘取。意思是,这只是自己的心错乱,以错乱识在缘取,真正观察的话,一点也不成立,这叫做人无我和法无我。

论中这句“仅仅以迷乱心识缘取”很重要,迷乱就是错乱。什么是错乱?由自性成立的人和法本来没有还显现有,就是错乱。

我们看看分别识是何等愚笨。他在缘一个法时,就只固定地缘到这一个显现方面,在同一刹那时,见不到其他方面。比如,路边见一棵树,就固执在当下这棵树的显现上,死死定在这方面,认为是由自性成立的树,其实,这时心识已经落在错乱中。为什么?因为正当这样缘取时,树的真相已隐没不见,这时想不到这棵树本来是没有的,只是由树苗、水、土、阳光、人的栽种等因缘和合,才出现这棵树。所以这棵树不是由自性成立,它过去不可得,现在正显现时也得不到实体,未来也不可得。

可见所谓谛实的树,只是当下迷乱识在缘取,只是这一点点,其它什么也没有,实际上,路边根本就没有谛实的树。

再观察路边的一座大楼,在心前显现时,心就固执在这一刹那的显现上,认为有谛实的大楼,这时心识已经错乱,只要还没有舍弃它,就不可能见到大楼的真相。心是这样愚笨,见不到大楼的缘起、见不到大楼的无自性。其实,并不是由自性成立的大楼,这是由钢筋、水泥、木材、玻璃等等组合出来的,就是正显现时也得不到实体。所以大楼是什么呢?除了迷乱识缘取之外,真实中根本不成立。这样多观察,就知道本来没有人我和法我,只有自己的错乱识在缘取。

通达如是无我之识,称为通达无我。

原先认为有我的识,叫做我执。现在从理上抉择这些法是无我的,就是以理破除了我,内心真正通达了无我时,这个通达的心识叫做通达无我。还是落在心上。

原先念念认为有我,这种心的状态叫我执,现在刚好在观念上翻了身,通达到一切一切的法都无我,这种通达无我的心叫做通达无我。“通”就是认识上没有障碍,“达”就是已经达到无我的认识层面。

问:前面已经分说了无我,再合说有什么必要?

答:合说可以显示出我、无我和通达无我的共相。

“我”的共相是由自性成立。由自性成立人,叫人我;由自性成立法,叫法我。颠倒识所计的一个个由自性成立的山河大地、微尘、心识、众生、佛菩萨,就是一个个我。这样就显示了“我”的共相。而一个个“我”就是这一共相中的别相。

“无我”的共相,就是一切有自性的法除了以迷乱识执取之外,以胜义理论观察时,什么也不成立。就像梦里不论现人、现山、现佛菩萨,除了迷乱的梦心在取一个个假相之外,并没有丝毫自性成立。在这无数的假相中,人我不成立,叫人无我,法我不成立,叫法无我。由此就显示了无我的共相。

总之,一个个由自性成立的事物,只是一个个以迷乱识缘取的假相;以胜义理论观察时,一个个都不成立,就是一个个无我。一一事物的无我就是无我共相中的别相。因此,无我是遍行于一切法,是一切法的共相或法性。(所谓人无我,只是法无我中的一个部分。所谓十六空,只是针对一个个法分别宣说了无我的种类,即空性本无分类,只是从空基或者空的对象上分成内空、外空、内外空、胜义空、涅槃空等等。)

“通达无我”的共相是对于无我通达的识。通达一个个事物无我的心,就是一个个通达无我。由此就知道,通达人无我、通达微尘无我、通达刹那无我、通达心识无我,都是通达无我中的部分。

所取是二我、其有境是二我执,而二我执彻底断根,则需要对于所境二我不成立之相以理抉择,之后,需要在自相续中生起二无我之有境——证悟无我。

这一句精要,明确指点了中观道的要点。

“所取是二我、其有境是二我执”,是讲二我和二我执的关系。“所取”二字重要,一旦明白二我执所取或所抓的是二我,反过来就知道破除二我执需要在哪一点上下手。关键一点就是见到我执是自己的心去执取我,所以只有遮破我,它才肯放手。所以首先就要以正理抉择二我不成立的法相,抉择之后再安住在无我中修习,最终在自相续中生起二无我的有境——证悟无我。

比如认为花绳是蛇而生起蛇执,观察蛇执和蛇的关系,知道蛇执所取的是蛇之后,反过来,为了消除蛇执,首先要抉择蛇不成立。因为蛇执是心里执著蛇,蛇是所取的境,如果不抉择蛇不成立,对蛇的执著就无法放下,相反,能抉择到蛇没有,蛇执就开始放松。这是比喻第一步——在境上下手抉择无我,一旦见境上没有人我、法我,执我的心就开始放松。

了解境上无蛇之后,进一步用灯光去照没有蛇,引起现量见无蛇的心,这就能从根断除蛇执。同样,以理抉择了无我,要进一步修证,在自己相续中生起二无我的有境——证悟无我。由证悟无我就能让二我执断根,就是认为有我的心会彻底退掉。所以《入中论》中说:“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我见的境是我,知道这一点之后,瑜伽师首先遮破我。

由此就知道为什么中观论典要着重以理破除二我,其理由就是我执所取的是我,不破我就无法引生无我见;没有无我见,无法安住无我;不安住无我,无法生起无我的证悟。

最初对于人我和法我是如何不成立的,需要以理抉择认定,不是想当然地认为,不是只听别人说。理就是中观的共同五大因和不共四大因,这是抉择空性最重要的依处。

为什么要以理抉择?因为理有力量,如果不以理抉择,即使讲五遍、十遍,心里也难以引生定解,但是借助道理观察就能断除疑惑、择定意义,一旦认识上已经断定,就不再会变动。从世间的例子也看得出来,一种观点一旦被道理推翻了,它就无法建立起来,这就是理的威力。以理抉择到达断定的地步,就是引生了无我定解。

以理抉择之后,需要修习二无我的有境。我们的心无始以来一直在缘着人我和法我活动,没有一时停止过,现在要摆脱这种迷乱,只有一条路,就是从反面生起二无我的有境,才能从根消除我执。不然,分别心念念在人我和法我上活动,这是在串习我执,怎么能断除我执?所以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首先抉择好无我,心里认识到必须往无我的方面作意,然后就持续不断地串习无我,努力把颠倒的一套转为不颠倒。对初学者来说,先要把念念缘我转成念念缘无我,在这上串习,之后缘无我的分别也要离开。真正证悟无我,以见无我的力量就能让二我执彻底断根。

二、宣说道之根本劝习正见分三:(一)解脱道的根本;(二)大乘道的根本;(三)劝习正见。

(一)解脱道的根本

总之,我执为轮回之根、一切烦恼之源,其对治证悟人无我则为解脱道的根本。

分四:1、我执是轮回之根;2、我执是烦恼之源;3、我执的对治是证悟人无我;4、解脱道的根本。

1、我执是轮回之根

所谓轮回,就是不断领受生死的现象,这种生死的轮转始终停不下来,就像水车旋转不已、不得自在。对水车来说,是受动力的驱使无自在地旋转。同样,旷劫以来的生死轮转也一定有它背后的动力。这个动力是什么?它的根子在哪里?

我们需要找到轮回的根本,才能从根断除。首先,轮回是受业的力量支配,或者说,是由身口意造作的力量变现的,这就是缘起律,一有身体、语言、意念造作的势力,就会在果上显现。为什么会有造作的运转?就是有烦恼的推动。心动了生起了烦恼,身口意就会受驱使,而不自在地造作。

为什么心会动?就是对于自我有执著,认为有利于我、满我的意、对我好、让我荣耀,就会贪;认为损害我、违背我、对我不好、让我难堪,就会嗔。像这样,造成内心贪嗔波动的根源,就是认为有我的心——我执。

总之,轮回是受业力支配,业是来自烦恼,烦恼是来自我执,因此我执是轮回之根,轮回的过患都是从我执这个根本引发的。《入中论》说:“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如水车转无自在。”又说:“三有一切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

2、我执是烦恼之源

烦恼是描述心的状态,一个“烦”一个“恼”都是描述心的状态,烦动恼乱,如果一种心最初生起时是不寂静的状态,这种心就是烦恼。所以,不一定是很强的贪嗔痴才叫烦恼。实际上,只要心没有和无我相应,就始终没办法寂静,那种与生俱来的不安始终都在心里,只不过状态微细,让人难以觉察。

烦恼有非见烦恼和见烦恼,如果认为很强的情绪状态才是烦恼,那就理解得太粗了,因为除了非见的贪嗔痴慢疑,其它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都是烦恼,但不是情绪,用烦恼就很准确。

总之,要把握一个要点,就是证了无我才有真正的寂静,心不证无我,一现行就是不寂静的状态。深细地观察,身见、边见、见取见等等,都没有和无我相应,其本身的状态就是不寂静、就是烦恼。

我们要观察到烦恼的根源,找到根源才能从根截断。烦恼的根源就是缘自己的五蕴妄计为我的心。所以《释量论》中说十种根本烦恼都是以我执引发的。

我们观察:在心认为有实有的我时,有我就有和我相对的他,这样就分成自方和他方,也就在这个我上会生起种种分别计较,满我的意,就生贪心;不满我的意,就起嗔心;我比别人高,就生慢心;别人比我圆满,就生嫉妒心;我不如人,就生自卑感。这就是缘起的必然规律,只要执著我,一遇到顺逆境界,不由自主就生起这样的心态。

相反,空掉我,这些贪、嗔、嫉、慢的心就生不起来,也就没有世间这些染污的事情,所以一切烦恼的心态,寻找它的根源,其实都是从一念计我的分别引发的。一有执著自我的心,就会缘着我的得失、成败、高低等等,生起无穷无尽的烦恼痛苦。这样就明白佛说的集谛,说到根本上就是我执。如果见到没有我,在我上面施设的一切概念都安立不起来,源于自我的一切心念、一切造作,失去了支持,就都会瓦解。所以,关键是从我执出来的。

这里还要点一点,就是很多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是非颠倒,往往把自我看成很尊贵,崇尚自我、张扬自我。这个毒一定要消除。其实,一说我很有个性、我很喜欢、我很无奈、我很自豪、我很寂寞,只要在执著我,就已经是我执,同时不隔一秒钟,心已经落在不寂静的烦恼中。

所以,再次提醒大家,要认识我执、认识烦恼,不要自欺、不要蒙蔽自己。修行也一样,我要得到什么、要显示什么、要满足我的需要,或者修本尊时我是佛,没有无我的正见,佛慢就成了我慢,很危险、很好笑。

3、我执的对治是证悟人无我

我们观察到我执是轮回的根本、烦恼的根源之后,就应该全力对治我执。

我执的对治就是证悟人无我。所谓对治,对是正对,治是治伏,正好针对它能治伏它的法,就是对治,比如光明是黑暗的对治。我执是计我的心,对治就是见无我,不见无我,单凭布施、持戒等修行,并不能让我执退掉。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法自身并不是境上见无我,所以我执的对治唯一是见无我。其它法是修证人无我的辅助,而不是修证人无我本身。

4、解脱道的根本

要认定解脱道的根本,首先应了解什么是解脱。解脱就是解开系缚,因上是断除烦恼和有漏业,果上是解脱结生相续。

在烦恼和业二者中,以断除烦恼为最重要,因为能断烦恼,即使有业也不感召生死,就像种子没有水滋润就不能感果一样,所以解脱的关键是断烦恼。烦恼的根源是我执,我执的对治是证悟人无我。证悟人无我就能断我执、断烦恼,所以解脱道的根本是证悟人无我。

总之,我执是缘自相续五蕴计我的心,这种心串习了无量劫,现在要退掉计蕴是我的心,必须现见蕴没有我。一旦见了无我,就像一灯照破千年暗,可以消除旷劫以来串习养成的我执。真正见了无我,就不会念念缘着我,为了我贪、为了我嗔、为了我慢、为了我嫉妒,不生起这些烦烦恼恼的心态,也就解脱了。

(二)大乘道的根本

不仅如此,通达一切法也自性不成立的圆满空见,依此一切所知障也能断除故,乃是大乘道的根本。

分三:1、圆满的空见;2、圆满空见的作用;3、大乘道的根本。

1、圆满的空见

什么是圆满的空见?就是不仅通达人我不成立,而且通达一切法没有不观待他缘而独立成立的自性,这叫做圆满的空见。

空见的圆满和不圆满是一对。如果只是一部分法通达无自性,还有一部分法没有通达无自性,这只是部分的空见。只有通达一切法都无自性,才是圆满的空见。

2、圆满空见的作用

就是能断除一切所知障。也就是见到一切法无自性,不但能远离我执所引起的贪嗔等烦恼,而且能远离一切粗细的二取执著。一切种智就是一时对于一切所知都知见的智慧,对于一切所知作障碍的就是所知障,它的体性是二取执著,也就是对法我的执著。

八万四千烦恼都是在执著人我的同时发起的,见到无我之后,执我的心就开始停下来,烦恼的状态开始远离,但这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虽然不再执著人我,但还在执著有为法、无为法,这种执著的动摇,不见法无我是停不下来的。

所知障就是心前立了实有的法,由此就堕在狭隘的二取境界中。如果通达一切法无自性,就不会向外执著法我,由此就能消除二取执著。所以圆满空见的作用是能断所知障。

3、大乘道的根本

大乘道的目的是求证一切种智,现前一切种智的关键则是消除所知障,所知障一消,佛性现前就成佛,所以大乘道的根本是通达法无我,其它道的方面都是围绕这一根本而作辅助的。

《入行论·般若品》当中讲,大乘道有很多方面,主要的道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因为依靠它才能现证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以及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般若经》也说五波罗蜜多只有以般若作摄持才能趣向一切种智。这些都说明大乘道的根本是圆满的空见。

大乘从资粮道开始着重抉择法无我,抉择一切二取不成立,到加行道以总相方式修法无我,到了见道、修道,以触证、随念的方式修。由此就会成就佛果。除此之外,修禅定等前五度只是起到辅助智慧的作用。这样分析就知道,没有圆满的空见,大乘道就等于没有了根本,就像大国没有国王一样。

(三)劝习正见

对于空性缘起无别的法界离言大平等,乃至未彻底生起定解之间,应当练习正见。

分四:1、在何处练习;2、为何要练习;3、何时应练习;4、什么叫练习。

1、在何处练习

此处所说的练习,不是在见修行果四者中的修、行、果方面练习,而是在见方面练习。

2、为何要练习

空性正见是解脱道和大乘道的命根,没有空性正见,大乘道和解脱道都无法从根本上建立,所以要着重在道的命根——无我正见上进行练习。

3、何时应练习

乃至对空性缘起无别的法界离言大平等还没有彻底生起定解之间,应当持续不断地练习。这里时间上有明确的界限,就是还没有彻底生起定解期间。

空性和缘起无别,“别”是此外另有一个,空和缘起有别,就是空外有缘起,缘起外有空。我们学习时分了缘起和空性两方面,实际上并没有别别的两个。凡是缘起的法就是自性空,不是缘起之外有空性;凡是自性空的法就是缘起,不是自性空之外有缘起,这就是无别。

“离言大平等”,“离言”即远离一切言说,实相本没有有、无、常、断等的戏论,用语言怎么表达呢?所以是离言。“大平等”,就是万法平等是离戏大空性。只要对空性缘起无别的离言大平等还没有彻底生起定解,那就像登山没有到顶一样,需要继续努力,一直到彻底生起定解为止。

4、什么叫练习

很多人不知道正见需要练习,往往把知道和生起定解混为一谈,其实知道和生起定解相差很大。

比如,听闻了业果,就会知道业果的道理。像苦乐由业生、业增长广大、未作不遇、已作不失、业和果的差别等等,记忆力好的人不必花很多时间就能记住,但记得并不等于有定解。事实上,即使全部知道,也可能没有多少定解。所以在初步知道之后,需要大量听闻、思维、熏习,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最终才能引生坚定的因果信念。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知道的层次,应当持续不断地串习。如果能不时生起一些对因果相信的心,这就是好现象,说明见上已经有了变动,能够不断地调动起来,见就会越来越稳固,最后会形成对因果无法动摇的定解。

同样,在空性方面,我们闻思从开始的不了解、了解得不正确和充满疑惑,到后来懂得人无我和法无我,这是最初的知道,算不上彻底生起定解(不是心里深深地断定人我和法我决定是没有的)。所以不能单单知道了就停止不前,知道以后还要不断练习无我正见,这就像烧水,一点点加热,由积累而让它沸腾。如果不但是知道,而且肯不断练习无我正见,那么日积月累,见就会由薄弱而稳固、由浮浅而深刻,终有一天,由量变形成质变,彻底引生无我的定解。

练习正见还不算修,见修行果有前后次第,见不稳固,修就很困难。相反,正见稳固,彻底生起了定解,在打坐实修时,以见的力量自然能安住于正见上,而且以见的力量,其它违品的分别念夺不了它。比如,人无我的见很深,就可以安住在人无我中,这时我执根本不能抬头,相反,如果只是初步知道人无我,在见上并没有练习,那这个无我观就像泡沫一样没有力量,在自己受赞叹或者受呵斥时,强大的我执现行时,根本伏不住;执著我的心除不了,贪嗔就无法降伏。我们学的佛法往往遇到顺逆因缘时用不上,原因就是见上没有过硬地练习,没有很深的定解。所以这里全知麦彭仁波切强调说:“乃至未彻底生起定解之间,应当练习正见。”注意,用的词是“彻底生起定解”,可见稍微生一点定解根本不够;又说应当“练习正见”,可见这里所说还只是见的练习,不属于修。

用因和果来配,果是彻底引生定解,因是练习正见。无因不能得果,不在正见上练习,不能引生定解。因此需要在闻思上刻苦用功,不然修行容易变成冰上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