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的决定
我们首先要决定好苦乐是什么,这非常关键,否则一搞错,避苦求乐就完全成了盲动,一生就在颠倒梦想里度过了。
学了法无我应该知道,一切人、事、物等都只是因缘幻化的假相,没有自性。这个“无自性”是总的认定,苦乐是自性中的一种,无自性的话,也就没有苦性、乐性。如果你懂得这一点,不执著它实有,就会知道苦乐都是自心假立的。
也就是要认识到,苦乐完全在于自己的心怎么认为,心认为它苦就苦,认为它乐也乐。认为它好,得到了就满意、快乐;认为它不好,遇到了就忧愁、苦恼。譬如认为赚到了一百万才乐,没到那个标准就始终不乐,这不都是自己的心定的吗?如果定成得了一万块就很好,那得了一万块就会很高兴。或者认为一定要得第一名才满意,那成了第二名就会非常沮丧、不高兴,如果认为上了前二十名就很好,那进了前二十名就很高兴,这不全是心假立的吗?到底怎么才满意,全是由自心来定的,这叫“以心假立”。而事情本身没有自性,它不会说“我苦、我乐”,它只是一种假相,哪里有苦乐呢?决定了苦乐是自心假立后,不再往外追求,这样歇下狂心才真正是乐。
你可能一直以为,在心外的事物上才能求到乐。现在给你道破真相,你会明白过来:原来不往外求乐就是安乐,本性就是安乐的。只要心不迷失,不必动一步,安乐是现现成成的,它就在这里。它是本有的,不必求就已经是了。
人类一直想解决这个重大的问题,为此付出了无数的努力,但是直到今天也没得到真实的乐。其实这事说破了也很简单,不必集聚无数专家去讨论,总而言之一句话:外面没有乐,放下心来不妄求就是乐。要看到,往外求乐和自性的乐相违,所以向外求得到的都是苦。你要悟透,外在的乐只是因缘合成的幻相,认为它是乐完全是迷乱,这样肯定落空、肯定是苦。本性的乐是真实的,不是观待而有,不假外求,所以心歇下来,当下就是乐。这个一点也不复杂,你一听就明白,放下妄执就完事了,就是这么简单。
众生是怎么自陷苦轮的呢?就是因为这一念无明,迷头认影,它是一切苦的总根源,这里面建立的任何苦乐概念都不是真的。稍微看一下就明白了,人们实现了自己的假想、遇到了可意境时,往往喜上眉梢,以为真的得到了乐。那些成名的人,得到荣誉时多么喜悦兴奋,其实什么也没有,只是自己骗自己而已,都是心假立出来的。
譬如假立能举起四百斤重物的人叫做“世界第一”,其他人都来起哄,之后一起演这场戏。里面有紧张的竞赛,有观众、裁判,然后是一系列的评比、颁奖、祝贺和大肆宣传。大家看到这位“冠军”诞生了,不断地赞叹他、恭维他,他就不知迷到哪里去了。真的以为实现了人生的辉煌,得到了所谓的成功,沉浸在幸福感当中。之后的情形如何呢?他为此不断地陷入竞争、失落、患得患失当中,而且程度非常深。这都是因为蒙骗自己,把自己套在概念圈里出现的苦恼。
这就是所谓的苦乐戏论,实际什么也没有。但如果迷在假相里攀缘逐取,就会让自己陷在苦恼当中。从始至终的事全是苦性,哪里有乐呢?如果认为这些是真实安乐,那说明被假相蒙蔽得太深。如果痴迷地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个假相上,那只会得到一个个幻灭的苦。如果还不觉悟,还要向外苦苦寻觅,那终究得不到真实安乐。哪里需要外求呢?何必苦苦寻觅呢?正所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一旦了达诸法是假的,这一回头停止妄求,不求安也就安了,不找乐本身就是乐。
什么叫“乐”呢?歇下对幻尘的妄求就是乐,什么条件也不需要。心不妄动就是乐,没有什么苦的。这就是无喜无忧的真乐,一点心思都不用动,什么妄想、牵挂、外求都不必要,还到哪里去求乐呢?放下就是乐了。佛法是省心省力的事,你不要妄起心,一起心向外求就已经错了,自从识得苦乐的真相,就时时都是乐。
别人问:你也没享受什么,为什么这么乐呢?
回答:心一看透就畅快了,没什么不通的。没有攀求,就时时都是乐。你们醉生梦死,在名利假相上患得患失、竞争焦虑,哪里不苦呢?得到假相时这么欢喜、兴奋,后面肯定有你痛苦的份。执著假相来哄骗自己,能不苦吗?你这样骗自己,法界也会按这样戏弄你,你是这样设立的,它当然按这个程序给你现出报应来。你只有在得到时才感觉舒服,一旦得不到就受不了,这完全是一场恶作剧!从始至终都被无明给骗了。
世间处处上演着荒唐剧,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大堆颠倒迷惑,都在枉受苦恼,世间几乎没有不苦的人。我们学佛首先要决定苦乐。世间的苦乐全是假的,都是人心设立的,不设立就没有什么苦乐。而无为法的本性不是因缘生的假相,所以它无苦无乐,它不是迁变的苦法,所以称为“大乐”。不要把它跟世人说的快乐搞混了。他们说“我要追求快乐”,又是“我”、又是“要”、又是“求”,得了欢喜失了忧,怎么不苦呢?这都是迷惑颠倒,都是苦状态,就像疯子无论出现哪种疯癫状态,都叫做“疯”一样。这样就能认定,由妄执出现的苦乐全是苦性。反过来,如果你不立什么乐,也就没有什么苦,只要不去执著假相,就是一种平怀,天真常乐。这是自受用本有的乐,连一个“乐”字都不必想,自心本身就是乐。它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不必动一念心思。
世人很可怜,至今还不明白安乐到底是怎么回事,天天幻想:我怎么来得到快乐?这应该是真正的快乐吧?我快实现了吧?这样幻想下去,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他一直看不透妄心的假立,一念冲动逐取幻相就已经迷失了。他以为心前有那个快乐的法,盼望能得到它,他有无穷的想像力、非理作意的力量,这是最严重的病!每当遇到没经历过的东西,就会把它想像得格外好,实际只是沉浸在自心的幻觉里而已。
就像男女恋爱,没得到时把对方想像得特别好,这是由妄念出现了幻觉。非理作意有极大的夸张能力,人又往往难以识破自己的妄心,结果陷在错乱感觉里无法清醒。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日日夜夜处在妄想病当中。
又譬如,没成功时一直怀有一种憧憬,有很多假想。谈到世间中的好感觉,那就是要保持距离,这样会有一种幻觉的美,一旦靠近就会让想像破灭,其实这个距离就是留给你一个幻想的空间。
我们早该看破这一点了,谈这些话既可笑又心酸。看破了,佛法是极其简单的,只怕你不信。当然,你要喜欢往外面求,思想特别复杂,欲望又太多,那别人也没办法,只能慢慢地唤你回头。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回头,最后也只是放下,没这些啰嗦的话,一点就到位了。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事了,这是省力的事业,越省力越好。你不断地往外追逐,不断地立这个法那个法,而且假想这个是适合我的等等,因此,你会非常渴望得到它、拥有它。当快要得到时,会急于拿到它,真正拿到了,心会激动起来,感觉这有多么美好等等,你会加上很多感觉。实际都是自心的爱著遍计出来的,本来什么也没有,都是假相骗了你。所以,要把苦乐的事决定下来,人生就不会走错路了。
我们一直在骗自己。譬如穿衣,穿什么本来无所谓,那为什么穿好衣服就感觉快乐呢?衣服上没有苦乐,都是妄想骗了自己,认为这样穿很美,然后就傻傻地乐起来了。要知道,“我”是没有的,衣服也只是假相,“我很漂亮”也只是自己的妄想,一切都是假的。所以现在要决定下来,在衣服上没有苦乐。什么才是穿衣的快乐呢?那就是歇下了妄想,穿什么都好,穿什么都一样自在安乐。
又好比住房子。房子是由木材、沙子、水泥等组成的,这些假相会有苦乐吗?假相会说“我苦、我乐”吗?但人住进了好房子,心里就一阵高兴。认为自己很幸福,生起了欢喜心,这就叫妄情。等到时过境迁,就什么乐也没有了。当初对每个细节都很在乎,哪一天房子倒了,就一点也不在意了,随便在上面乱涂乱画,也不会有意见。而在新盖的房子里稍微画一下,他就马上生气,可见人完全被假相骗了。
什么是真正的乐呢?房子上并没有乐,不要被它骗了,狂心歇下来,语默动静体安然,住哪里都是乐。所以,真正的乐是平等的乐、不依赖的乐,它是绝对的,不依附外缘。你要看到有为法只是幻影,放下对假相的执著,这样就会发现自性就是安乐,哪里需要外求呢?外求的都不是真的。所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凡是从根门入进来的都是假相,并不是家珍。自家的珍宝是本有的、现成的,它从没离开,也永远不失坏,这里有无尽的安乐受用、真正的快乐自在。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无非就是这回事,心不要搞得太死了、太僵化。真正会到了,佛法是很简单的,不像做加减乘除那么复杂。
众生由于一念心动,立了一个意,有一个假想,在假想发起的那一刹那,没有觉察到它是假的,就被这一个念头给骗死了。然后它会不断地繁殖,从一个变成十个,从十个变成百个......幻网繁殖得越来越多,生死就一念接一念地幻变下去。法界是公平的,既然你喜欢打妄想,那就按你怎么妄想来给你变现错觉。像这样,从前到后的一切都只是一场幻剧,不是真有什么剧,而是一无所有。所谓的消除,也不是把什么实法除掉,因为压根就没什么东西。消除就是时时保持觉照不迷失,到一定时候就会打破幻觉。不但自己的身心会化空,就连整个世界都会化空,之后才发现法界就是自己。
我们第一步要决定好,不要被相骗掉,然后才能回头。如果被相骗掉了,不断地往外求,那就会耽误你回来的进程。众生总是让自己陷在烟雾弹里,看不清头绪,迷迷茫茫,东奔西求,一切全是迷头认影,全是错觉。等你回来时,才发现根本没动过,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其实,生死只是一场梦,梦里只有虚妄分别;觉醒就是看破了迷梦,不再狂心追逐,所以,真正的乐不在妄相上。这样决定好了,以后就不在外面建立什么苦乐,逐渐消掉向外求乐的妄动。
怎么来止息它呢?关键要知道受是假的。我们往往以为得到了快乐,实际都不是真实的乐。现在要回头,首先就是不要在幻相里迷失。我们的毛病是一到境界里很快就会迷掉,然后发生各种错乱。一遇到五欲幻境,譬如看电影、听歌、上网等等,马上就迷掉了。其实,这里面没有什么真东西,也不是真有什么系缚。你不是真的被系缚了,只是一念心迷掉而已,本来没有什么系缚。“系缚”指一个法被另一个法绑住,要有两个实法才能安立,现在没什么法,哪里有系缚呢?你的心只是迷了,而迷不是实法,所以本来没有系缚、没有哪个绑住你。就像梦见脖子上缠了一条蛇,缠得紧紧的,当时吓得要死,气都喘不过来,实际只是错觉,压根没有被绑住,你一醒过来就没事了。
我们因为不懂这一点,才认为离苦得乐是无比艰难的事,或者想“我这样修,差不多要一万年才能得一点乐”。你根本不明白,哪里是在外面走一条特别远的路呢?不要搞错了,针对你有迷失的苦,才跟你说离苦得乐,其实只要不再颠倒妄想,心歇下了,不往外瞎找,就已经是安乐了,还找什么呢?法界就是你自己,这是现现成成、本来圆满的,还找什么呢?看清楚,放下逐求就是乐!这是最简单、最容易、最切近的事,近得连一毫许的距离也没有,连一个刹那也没有离开过,哪里是无比艰难、无限遥远的事呢?一开始就说了,人类几千年都在努力圆安乐梦,但由于不知道这不必外求、近在咫尺的缘故,空费了无数努力。
如果今天能在这上决定下来,那你的人生就不再迷惑了。要这样想:我以后再不能迷失了,如果我还在假相上建立苦乐,那就又成了它的奴隶,被它套牢了,一套牢我就成了傀儡。境一有我就兴奋;一没有我又失落;总是跟人竞争,时时紧张;一见别人得到就眼红;一比不上别人又吃醋;境好一点,又骄傲陶醉,我做这些干什么呢?完全是骗自己!像这样,你能看透自心,就会超出自心立的二边戏论。明了心立的苦乐、高低、染净等的二边都没有实义,它们就锁不住你了,你不会再上当,这样就很干脆。
实际上,自性佛本来圆满、本来清净,它是现现成成的,哪里要在外面苦苦寻觅呢?这上没什么缺陷,也没什么增益,哪里会患得患失呢?这是本来现成的,从没失去过,你还担心什么呢?它是完全的、妙用无边,你还在外面找什么呢?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何必庸人自扰,没事找事呢?这样多么轻松自在!越是往外搞、搞得越复杂,就离题越远;越是放下、越天真单纯越好。我们的本性是现成的,本来如此,这上面没什么缺陷,也不必新造什么。真正信得过,你就歇下了,要决定的就是这个,不要再做妄念的奴隶、做幻尘的奴隶了。
我们要解决苦乐的问题,根本上要知道无苦无乐,这样问题不必解决就已经解决。总的是看破万法不可得,心里放了、无所求,这就是真乐。
先要识得主人公,这是学佛最初的决定。这个主人公本来就在,它就是佛。既是佛,还用去找佛吗?既是佛,那就一切圆满、一切现成,还要向外寻求吗?有什么不足吗?有什么得和失吗?只要你放下,本来快乐自在。所以,“快乐无忧即是佛”,本来没什么事,不必往外找,歇下就是了。
道无时无处不在,没有断续的相。道就是菩提,它是万法的根源,是我们的本性,哪里有什么中断和接续呢?这里有恒常的受用,怎么说学佛没得受用呢?好像要到三千里之外才找得到受用,五万年后才得到受用,哪有那么遥远!学了几十年,学得愁眉苦脸,哪里是学佛的样子呢?要知道,现在就是乐,任何时处都本自快乐。不用花一分钱,不必费一分力,恒时都安乐。因为不需要外在条件,它就是本性的受用,动念外求反而是苦海无涯。哪里有那么难、那么远呢?
如果学多了又没学好,那就会发生很多负作用。经常熏某种概念,就会出现似乎如此的感觉,结果被自心蒙骗了还不晓得。不断地那么熏、那么说,就误以为真是那样。比如一再跟你说:“离苦得乐非常困难!”你熏了几十遍,就感觉的确很难,不可能得到的。既然这样想,就会感觉:“离苦得乐好难啊,五万年都难以得到。”实在好笑!不要说五万年,就连一个刹那也不必要。或者说:“我没得受用!”真可怜!处处都是天真受用,你却没受用到。说“我没智慧!”认为自己肯定没智慧,说有智慧不是打妄语吗?还自以为很谦虚,哪晓得这是作贱自己,这叫“坐在饭箩边饿死的人”。
你是大智慧的本性,却一直否认说没智慧,真是可笑的事;你不是没有福德,本身就是福德性;你也不是没得受用,恒时都是安乐受用,只是你没看懂自己而已。所以,不要再说离苦得乐是千万劫难圆的梦,应该迷途知返,你本有的一切就是安乐。这才知道,不是硬要怎么去离苦得乐,自性原本就是乐。可怜啊!我们竟然习惯成了这样,这就叫“自作艰难去”。
这些事不一定要学富五车才明白。如果是学知识,搞熟了就像操作工人那样,会成为第六意识的一种习惯,还是陷在里面骗自己。这事是如此平常,简易到不必动一步就有了。但如果你不回归本性,是永远也得不到的。
安心法门
法是心生的,所以无自性,名是心立的,所以是假的。能生的心都找不到,哪里有所生的法呢?一切都只是幻现,当不得半点真。但也不能偏于假,还是要随缘应物。因此,生活只不过是随缘应用,用过就算了,没什么要去执著的。
众生的心都不安,一直放不下妄想,总是陷在得失忧喜当中。关键是因为不知道心是空的,没有实法。当知道心了不可得,不立任何法见,当下就歇息了。如果认为有一个心要安,然后左搞右弄,那毕竟是不能安的。如果认为一定要得到什么我才安心,那就永远没有安的时候了,因为你把安心建立在拥有幻相上,这已经成了幻相的奴隶,心怎么会安呢?认为有个心要安,就时时要去满足它,这样永远不能安。见到心不可得,没什么要安的,这就已经安了。
我们的狂心一直在求满足,想满自己的心意。一直幻想着“我得到了它,达到了那种标准,就满足了”,以这个根源上的错误,开始了人生一系列的追求。心总是求一个安,而走的却是永远不能安的路,这就是众生最可悲的地方。
众生无不时时求乐、求满足,痴心妄想、拼命争取、创造条件等,都是为了让自心得到满足。每天都以这种妄执而不断地追求、逐取,正因为如此,导致不断地轮回,始终没有安心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并没有搞清什么是乐、什么是安、怎么个安法,这样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只会让我们越走越远,永远没办法安心。
我们不懂得世间乐并非真乐,只是从习惯性的比较而来。认为适合我的心就是乐,一定要得到;不适合我的心就不乐,务必要远离。这样以心假立、缘境而起的假相当然不究竟,今天是乐,明天就变成苦,有了是乐,没有又成了苦,已经陷在苦乐的妄执中了。既然认定“适合我的心才是乐”,那么得到它时,当然感到满足,以为真的得到了乐;而失去时就会一阵恐慌,感到紧张焦虑、忧愁苦恼。这就看出,把心中假立的乐执为实有就是苦的根源。
如果不认识这是自心假设的,把它当真,而且有意识地往里面钻,那就被套牢了。佛在《涅槃经》中讲的功德天和黑暗女形影不离的譬喻,就是在警示我们,乐和苦从没离开过。人都不清楚苦乐是自心假立的,并不真实。由于立了某种显现是乐,它一旦失坏,必然陷入忧苦中,所以,乐和苦始终相连,要想不苦就不要立什么乐,不入圈才不会受困扰。也就是,不要计执这个是乐、那个是苦,这适合我、那不适合我等等,像这样的二边都要离开。心不随苦乐戏论转就超然物外了,这时候本身就是乐,还要求什么呢?
怎么识破虚假的乐
譬如你认为某种世间法很好,这就是把本来没有的假相,假立成了实有的好东西,然后发生各种求取的冲动,得到它时会生起虚假的乐。现在要看到,这就像在梦中捡到了黄金,手里握着黄金感到快乐一样。无论黄金看起来多么好,认为得到它多有实义,这一切都仅仅是心的假立。世间的一切乐都是如此。
以拥有手机的乐为例。首先要看到,手机只是众因缘假合出来的法,没有自性,除了只是假相以外,得不到什么真东西。当初我们一看到手机,心里就在叫:这么好的东西!太高级了,能随便拿着打。这时就把本来没有的法执为实有了。随后开始幻想:要是我能拥有一部手机该多好!走路可以打,坐车可以打,随时随地都能打,多潇洒!实际上,这只是当时的心做出了一个虚假的设立。它起来的时候,我们没认识到它是假的,就这么糊涂过去了,正是在这里入了骗局。也就是被骗的因已经潜伏了,后面必然有一系列的事情发生。
手里一拿到手机,心里就很欢喜,自我欺骗就从这里开始了。谁也没发现,现在的欢喜心正是当初那一念假立所挑起来的。谁有自知之明,知道这一念欢喜是假的,而当即空掉它呢?只知道随着它转,不论在路上打还是在车上打,都有意地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当初除了心里的一念分别以外,在手机的假相上没有安乐可得。由于自心这样假立,得到时就认为满足了,所以表现出欢喜,实际这只是分别心的虚假表态。
现在到关键处了。我们要反思:这样的乐是自性的乐还是假立的乐呢?自性的乐指它本身是乐,不会变成苦;假立的乐就是由自心假想出来的,没有实际安乐可得。当看到它只是由自心那么立了一下、做了一个设定,就知道这是假立的。关键要看到当时只是一念遍计的心、一种认为,寻找时什么也没有。而我们就是在这里被蒙骗了,以致于发生各种虚假的心态、感受等等。
如果一开始就没起那种认定,那拿到手机跟拿到一块石头一样,没有那些错乱的心情和表现。如果觉得手机非常打扰人,像锁链一样,觉得是个累赘,那拿到它时怎么会欢喜呢?这种讨厌手机的心,也是由自心这么认为而现出来的。像这样,分别心全是假的,要这样多多观察,来看清虚假内心领域里的真面目。
安不了心的原因
安心的要害处在于分清真妄,如果还分不清,那就不会有出头的日子。我们的心不断地产生妄想,不知道它只是假想的话,就会不断地跟着它乱动,这样怎么安得了心呢?只要没看清它是假的,就还会想方设法满它的愿,不断地往外奔波、为它办事,这样就永远无法安心。照这么发展下去,即使过了无数辈子还是没法安心,仍然是一个痴迷的追求者。只有见到这只是妄想,才能真的放下。知道心是假的,没有要安的对象,也就安完心了。
我们过去没看清心是假的,一直听妄心的话,它说要达到什么标准,我们就按这个想法去做,时时做它的奴仆。它说什么就做什么,它要什么就求什么,它怎么认为都相信它。这使得我们在生死中不断地受苦,连一分一秒的安闲也没有,一直无止境地狂奔,实在太累人!看这世上的人,一个个被它搞得精疲力竭,一个个都在喊苦喊累、郁闷愁苦。好好的天真佛,就这样在本来无苦当中饱受幻苦。
世间无真乐
众生的心缘幻相不断地妄想、追求,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苦,同时死死地认定拥有幻相就是乐,使得心没办法不追求。这就注定了我们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落空,制造出无数个轮回幻剧,在这里尝到的只有苦味,一点真乐也没有。
我们自从迷失本性,认这一念妄想为真实,从此就没法安心了,这就是一切祸患、一切苦的总根子。可以这样反省:我不认得本性,偏要去寻找假相,这不是苦事吗?本来什么也没有,而我却把空花执成真实,不断地攀缘逐取它,这不是疯子吗?而我自从迷失以后,一直陷在错乱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快乐还是悲伤,都完全是苦的自性。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迷梦、是不断循环的错乱运动,从因到果之间的一切事都只是妄动、妄现而已,哪里有实义呢?
像这样,如果能认识到心向外攀缘、追逐假法是一种苦,就会一次性认定,这里面发生的大大小小任何事,任何成功失败、苦乐感受等全都是苦。就像人疯了以后,心里的任何执著、感受,无论是傻笑还是嚎哭,或者念念叨叨,在正常人看来无不是病、无不是苦。当你生起法无我见或一切法不可得的定解,就会有洞彻万相的眼光,不会认为世间法里还有一点一滴的实义。之后时时要记得,现前的处境就是梦,否则一忘念又被骗走了。
烦恼与苦
广义来说,任何妄动、逐取都是烦恼,都是不寂静相,都是苦性。凡是迷失本性而起的妄动、妄现,就用一个“恼”字表示,也就是错乱了、疯了、不住本位了。因的状态叫“烦恼”,果的状况叫“苦恼”。
我们要从最细的地方辨认,那就是心妄动就是苦,没妄动才是乐。认识了这一点,就知道真实的乐是不观待的,不是由心假立出来的。我们要的是永不失坏的乐,这一定是本性的乐、无为的乐,它超出了相对苦乐的范畴,称为“大乐”,用“大”字,是表示不是心假立出来的乐。
我们从最初一念妄动开始,就迷失在轮回大梦里,在梦里可以打各种妄想,建立各种意义。分别心就这样运作起来了,立出很多概念、意义,出现一道一道的程序。自心是编程师,虽然一切都是假的,但一经设立,我们的心就按那样自变自缘,自己做各种判定、安立。这些做得越多,迷失得就越厉害,认不清这一切只是假相。
在这里面,我们的心把逼恼很重、难以接受的称为“苦”,把逼恼减轻、离开原先大苦状态的叫做“乐”。把那些非常沉重、受禁闭、不愿接受的叫做“苦”,把适合自己心意的、舒服的、喜欢的安立为“乐”。这就到关键点上了。大家要看清楚,刚才说的都是迷梦里的事,因为只是心对着种种假相做出种种设立,连设立的心都是假的,所设立的当然不是真的。在这里妄动追求,也不会让我们真正安心,因为从源头上就已经是不安定、是动乱了。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一迷进去就陷入了轮回的缘起链。也就是一念无明入了行,就有了识、名色等等,十二缘起就开始运转了,它让我们一再地沉沦。
希望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反复思维,它比世间任何学问都重要。有智慧的人只要看透了最初的妄动,那后面的事不必多说,自然认识到全是迷乱、全是苦、全是轮转,这样自然就放下了。如果不懂这个道理,那看破放下就很困难。
如果不懂缘起的道理,就很难看清世间快乐的真相。他只认识苦苦。对于世间成功、五欲享乐、名利权势等,很难认同这些是苦。这就是因为不知道这一切都是错乱中的事,就像疯子不觉得自己疯了那样。世人不明白错乱是苦,偏偏以苦为乐,结果每一次都以失望告终、以苦告终。把假的当成真的来追求,那怎么可能如你所愿呢?可怜天下众生,包括小蚂蚁、小蚊虫在内,天天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乐,为此发出了无数的行动。如果没有搞清,就会一直把乐建立在名利、爱情以及感官享受等上,这是根源上的错误。所以,不必异想天开,认为这里还可能有真实受用。如果还按这条路走下去,那决定只有饱尝苦果了。
这样讲了以后,大家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太大了,它困惑了我们无量世。我们自从迷失本性以来,就把拥有假相当成真实的乐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大谬误、是发生无数错乱的总根子。再不抉择清楚,它还会让我们无数次地妄动。既然是假的,又怎么可能真的拥有呢?既然还在向外逐取,又怎么可能安心呢?既然自陷错乱,哪里是真实安乐呢?想以假相来求得安心,完全是南辕北辙,我们都被心骗了!
佛来这世上,就是为了让人们觉悟到什么是究竟的安心之法。人人都求满足、求安心,到底达到什么标准才安心呢?要知道,希望者还是自己的心,不是别的,安不安,全看自己的心怎么认为。心里觉得满意就可以,心不满意就不行,一定要达到那个标准才满意。所以,这不是外在定的,而是由你的心来定。譬如赚一千块钱能否安心呢?这只能由你的心来定。你的心认为一千块够了就够了,你的心认为一千块太少就不会安,可能赚一万块差不多。
其他吃穿住行、名誉地位等方方面面都是如此,你的心认为可以就可以了,你要是认为不行那就不行。不是别人在立,只是你的心在立,这就是“自心假立”的意思。还不懂吗?你的心认为这还不够,它就会驱使着你追求更高、更多、更好的,你就是这样被自心骗掉的。这个心只是个虚假的想法,可怜全世界的人都被它骗掉了,而且骗得很惨!
大家要反复思维这个道理,看看是不是这样的。这里没什么固定的事,你认为好就好,认为不好就不好,认为行就行,认为不行就不行,全是自心假定的。要看清这里的假想、假立,这里的事件全是假的。
一念假想坐在我们内心的指挥中心,它从无始以来养成了种种性格,也就是一系列的执著、爱憎等。它有各种评价宣言、观念心态,会发出各种号令,它说够了就算够了,它说不够就还不够。它说“还行吧!”就表示还没彻底满意,没达到它的理想,看到别人有更新、更好的,它马上眼红,说“不行,我还要更新、更好的那个!”我们一定要看透,一直是它在奴役你,让你像奴隶一样为它办事,特别辛苦。
所谓的“标准”都是自心假立的。譬如一些现代女性,爱情小说、爱情电影等看多了,就认为自己的丈夫一定要达到那个标准才行。但现实中没有符合那个标准的人,结果她一辈子成不了家。人都看不懂自己的心,不知道这一念心的设定全是假的,所以心中的标准始终降不下来。
世上的事到底达到什么标准,人才能满足呢?社会学家们从过去到现在一直讨论这个问题,将来还会继续讨论。其实这事没有定准,因为全是自心假定的。再多的钱财、再好的享受,心都可以不满足,只要它不满足,就还要像奴隶一样为它服务。就像顶生王,当了转轮王还不过瘾,还想去天界发展。到了天上,跟帝释天平起平坐还不满足,觉得两个人当皇帝总不如一个人当好。
所以,世上的事是没有底的。看得破的话,就只是一念心的假想,可惜世人没智慧,看不透这一点,怎么说都放不下。如果能见到这一念心的虚妄,那他就转得过来。要做的就是全盘看破自己的心,对于随妄心做出的一切行为也全部看破,直到看清这仅仅是一场梦,什么也没有为止。只有看破这一念假立的妄心,在总根子上破掉,问题才算解决。那时会发现,原来只是自己的妄想,听任它怎么可能安心呢?当看到一切都是假的,心也就安了、没事了。
世间策略的错误
怎样离苦得乐?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众生界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多少仁人智士都关注这个问题,想为人类提供一个方法,但议论纷纭,始终得不到一个究竟。
如果能认得一念无明妄动是苦,就知道这一切议论毫无实义。无论召开多少次会议、聚集多少个专家,研究这个方案、那个方案,由于一开始对乐的定义就错了,在错误定义的基础上提供的任何策略都不可能正确。这是千篇一律的错误逻辑,先由妄心立一个乐的标准,再提出求取它的方案,之后鼓起人的干劲,去努力拼搏赢取他的所爱。这样以假为真、捕风捉影地求乐,结果必然是深陷苦海,得不到真实的乐。
懂了根本再观察差别
世人奔波一世,无非想求个安心的路子。愚痴的人迷失在各种细节里,智者先在根本上认识心的本性,这上面的差别就都知道了。譬如听到一句“这是心假立的”,他就全明白了,无非是心在假立这个那个,分出千差万别。根本上就是这么一个理,但一般人要听很多例子才会逐渐开窍。(所以我鼓励大家在这上多讲、多讨论、多观察,这是大问题,透彻了会得到极大的利益。)
现在就来观察,心是怎么做出假立的,又是怎么让我们不安心的。要观察到,这个“假立”正是不安心的根源。譬如化妆,你心里立了一个标准,没达到这个标准肯定不安心。如果只描了左眉没描右眉,这时让你出门,你肯定特别恐慌,认为这很难看。或者已经化了两个小时,但心还没满意,那就还要继续化,直到满意为止,这个满意完全是自心设立的。这样的话,天天都不安心,就天天都要化妆,天天都上演一次从不安心到安心的过程,自心的假立成了制造无数恐慌的根源。
懂了这个例子,再类推到所有生活内容上,就都会有所了悟。你会懂得该怎么生活,会明白为什么想安心却怎么都安不了。譬如认为要穿名牌衣服、裙子、鞋子,背名牌包才安心,哪晓得这正是让你不安心的根源。如果还执迷不悟,那将继续无数次地陷入恐慌当中。因为你的心这么设定了,然后紧执不放,那没达到的话当然恐慌。比如衣服旧一点、款式土一点或者没搭配好,心马上就慌了,必须得搞好才能亮相。时时紧张,一年四季不断地换新衣服,换好了心才安。其实,你已经被吊在这上了,必须时时采取行动来维护它,让你不动也不可能。如果还穿过时的衣服,你能安吗?有点脏、有点旧,你能安吗?比不上别人,你能安吗?时时想穿更新、更好的,你能安吗?这个心在不断地假立,它就是制造出无数恐慌的根源。
又比如这一世演了做母亲的戏。心想:我的孩子天天待在身边,我就安心了。这个设立就是产生恐慌的根源。只要孩子一出门,或者几天没打电话,你的心就慌起来了。他要是有个闪失,那你简直没法活。或者他出家当了和尚,那是一想起就哭,认为永远离开了。一想就纠结,因为达不到自心的标准,这样时时想就时时苦了。
再说,要有多少钱才安心呢?自己会定一个财富标准。譬如认为“达到中产阶级以上,我就安心了”,这一念设定就是你往后不安心的根子。因为你已经吊在心假立的标准上了,没达到就不安心,一降下来就很失落,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眼红。这一念心的假立,让你一次又一次地去寻求财富,为了虚假的财富奔波一世。实际这只是心立出来的,只是一个分别,当见到分别是假的,没了这个心,也就安心了。
应成派的意思是不立什么,没有定义,这就超出了一切心的假立,也就不安自安了;一认同心的假立,就成了作茧自缚,所以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见到本来没有事就乐得快活,不认识这是妄心就被骗得团团转,天天做它的奴仆来满足它的假立,这样永远没完没了地营作,永远没有安心之时。
再看电脑、手机、小车、洋房等等。如果你的心认定这些是身份的象征,认为自己是有身份的人,用的东西必须符合身份,那这个认定就成了你不安心的根源。往后的一切表现、一切配套设施都必须符合这个身份,连说话的语气、表情、神态等,都必须符合你这个“上层人士”的身份标准。这样你就深深地迷失在妄想的幻影里了。
像这样,我们因为心的各种设立,沦落成了一个“假人”,在无数戏论里做来做去,心什么时候安过?只要还存在种种假立,心就没办法安,看到本来没有心,才开始安心了。
学道是为求究竟
修行人不能只求善知识给自己决定,应当自己来一个决定。很多人依赖心重,“你给我决定就好了嘛!”其实,自方也要有主动力,自身的主动力发出来效果才好。
你得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来学佛呢?”
回答:“我是为求个究竟,因为这世上的事不究竟。”世上的事得不到究竟意义,人生抓来抓去总是落空,往外求,求来了还是一场空,始终得不到一个安心处。所以,我要求一个究竟的事,把它给办完,办到最妥当。没用的事都一笔勾销,真实的事一定要求到它。我们要有这样一个心。
我们的心一直在迷茫中到处摸索,总是不了当、不落底,始终在寻求。这个寻求的心好不好呢?它是最初的动机,相当重要。因为有这个动机,所以要求道,求一个彻底的道。
世尊当年也示现求道。他觉得生老病死解决不了,求世间法不究竟,到头来还是没解决问题。他想彻底解决问题,这叫“求究竟”,所以抛弃世间去求道。求道的过程中,先遇到外道诸师,他们都有各自的法门,有一定的修行境界。菩萨都一一修过,但后来意识到这些都不究竟,这是他的高明之处,所以全部舍弃了。他认为这不是究竟的道,因为并没有真正心安。不了当的他都不要,他就是要求道的根本。最后见到明星而大悟,那时见得彻底了,这就是究竟义。
什么是究竟义呢?本性是究竟义。心在求道的过程中还没有回归本元,所以一直妄动不安,见到本性就歇下了,得了真正的大休歇。
我们一开始就忘失了自己,在外面不断流浪,但还是有一种要回来的心,想找回真实的自己、找到本源,这就叫“求道的心”,心里还是想彻底地回归。
有这个心就开始寻觅,开始为这个努力了,这个愿驱使着你去修行。最后回来了,见了本心,这就是本来的菩提心,叫做“究竟义”。凡是向外求全是假的,回来之后就归家稳坐、万事大吉,一切都圆满了,这就叫“到达圆满”。所谓的“到达”,并不是从原先的不圆满到达圆满,它只是回归,见到本自圆满,这样心才能歇下。有为的道永远都在制造、生产,搞了一个又一个。搞完了以后,发现还是不了当,并没有求到究竟义,因为它是缘生的法、是假法,追逐它终究落空。一旦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就真的歇下了。
所谓的学道就是为了这件大事,其他无非是帮你往这儿靠近。所以,我们唯一的目的是要回到本心、找回自己。找回了才能真正歇下、真正安心。在找回来之前,一直都在妄动、向外奔驰、逐求当中,这就叫流浪。
现在无非是两件事:第一、知道客尘虚假,在这里面总归是落空。首先就要决定,向外求、向外抓就是错乱。不但抓不到,而且抓完了也是徒劳自苦。世人天天追求,非常劳累,但他们一辈子求到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求到。所以要知道,向外逐求是错误,这叫“背觉合尘”,这上面没有意义可得。尽管世间人安立了各种意义,但实际就像空花水月一样没有意义。
第二、要决定的就是自性,也就是我们的本性。它是本来的意义,叫做“本来义”,这个就是究竟义。意思是,它是本来圆成的无为法,像金刚一样从没失坏过,这是最大的宝藏,它有无量的功能妙用,能作最不可思议的事业。这是最大的意义、最大的富足。找到了这个,你就歇下来了,没什么要想的了,否则不可能有休歇的时候。
如何才究竟
前面说了,我们首先要问:“什么是究竟义?”世上一切苦乐之事都终究是不真实的,如昙花一现,过眼成空。
从世俗谛去看,也只是现一个刹那。它是缘起法,不是自身成立的,以缘起力假现一下,过后没有理由再现。它转瞬即逝,没办法依靠它、保持它,它一刹那就没有了。即使努力地积聚因缘现前了它,也只是现一刹那就没有了。在世俗谛中,这叫做“刹那灭”,叫“无常性”,叫“无而现的虚相”。这还只是世俗谛中见妄相的问题,如果从胜义谛来看,那它丝毫不可得,就像翳眼见空花一样,更是没有任何意义。
众生迷就迷在以为眼前的事真实,能抓得住它、能保持它,认为这上面真有各种各样的意义,这就是我们的迷失。以这一念迷失,后面的行动就全错了,就是在这上面起了惑业苦的轮转。一念入迷,认眼前虚相为真实,这就是错乱的源头。从这个源头中发生了各种惑业苦,这就是错乱的发展、后续,辗转不断地陷入错乱的缘起中。这就是生灭缘起,或者所谓的流转状况,这一切都是基于一念无明而来的。然而,在真实中从未发生过流转,所以说十二缘起也是本来没有的。既然本来没有无明、行等,那观待流转立出来的无明灭、行灭等,也是本来没有的。你应该彻底决定真实中没这些法,它只不过是错觉,寻找时什么也得不到。
这样抉择,就是为了让你的心彻底歇下,不再分别执著。虽然心前还会有这些显现,但是对它的态度是:境尽管现,心无动于衷,了不在意。它只是幻影,心不执著,不以为它有什么意义,这样不著法见,就不会迷失。但也要知道,不能落于断灭。如果落于断灭,说明你立了一个“无”,而且有意地著在这个“无”上,那你就落入断边了。先前没这个想法,认为一切都有,自从知道了“有”是没有的,你心里又在意了,有意地认一个“无”,结果就落在了无边。意思是,先前虽然说了没有,但你的心应该什么也不立,不去管有也不去管无,不著有也不著空,这样才对。
你起心去取著它,只是自己的心在闹。识破了这一点,心就不去搞这个了,什么法见也不立。自心不立法见,无论对方说什么,都可以随着他说,但心里丝毫不认为面前真有什么法,不论是佛是魔、是染是净等等,总之不立任何法见。这样的话,你就不会著在虚相上面。一著在上面,心就迷了。
我们要以“无住”为宗,在任何处都像水中按皮球一样,不停在任何一点上,这就叫“中道”。不会傻傻地认为这是实法,也不会有意地偏空,事情来了用一下做一下就完了,不会有意地粘在上面。
要知道,一起心取境就迷掉了,已经发生了妄动,这是无始以来的著相习性所致。我们的心就像猴子一样,总想抓个什么,这是习气问题,因为已经抓了无数世,忽然间不给它抓,它感到不适应。就像工作惯了的人,叫他好好休息,他还没这福气享受,总得在这儿做做、在那儿做做,根本停不下来。体力劳动的人干了一辈子,身体停不下来,总想做点什么。知识分子总想看个什么、研究个什么,不然就没办法过。这就是因为著境的习气太强,一下子停不掉。其实停下来就好了、安稳了。所以,道不是外求什么,所谓“不必求真,只须息妄”。把妄息掉了,真实是本有的,还求个什么?没有什么要求的。但还没证到时,我们还是要往这上走,这个就假立为“求道”。
我们学佛要决定的就是这两件事,没有别的,一个是要知妄,一个是要知真。所谓“知妄”,就是知道“相”是空的。为了让你趣入这一点,首先针对世俗谛的假相或错乱,指出常、乐、我、净是不对的,让你的心能脱开一些,执著习气不要那么重,这才有希望回归本性。前面要修四厌世心等,来破除常、乐、我、净四颠倒心等,因为你迷得太深了,所以首先从世俗谛下手。真正来说,面前现的相就是空花,是不可得的,这样就懂了妄相或客尘。认定了客尘之后就不妄求,歇下这个妄心。其次要说的是你的本性,它圆圆满满、现现成成,所以不必外求,回来就对了。
决定了这两个,你学佛最初的路线就端正了,按这条路走下去不会出错,没有什么迂回曲折。世上的道路有很多,有些是错谬的道,有些是劣道、缓道、远道等。错谬的是外道、邪道、世间道。劣等的道就是只为自己求解脱的小乘作意。缓慢的道是告诉你自身是成佛的因,而不是本来成佛,要通过造作,一步一步把它修出来,这是缓慢的道。这些都不究竟。首先应该决定好道的差别,尽量直接走究竟的道,一步到位,不会出错而且简单直捷。这就是学佛最初要有这个决定的必要所在。
再强调几句,现在讲法无我总义谈的都是大问题,像生死问题、苦乐问题、追求问题等等,都是关系到我们一生一世乃至生生世世的生活、修行道路的问题,也决定了我们的前程。所以,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是每个人切身的事,不能像在世间读书那样敷衍了事听两句。如果你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大,就会知道这是不得不反复研究的。不然在这上面一出错,那会出无数的错,导致浪费无数的精力和时间,做的全是毫无意义的事。
我的讲记你们要多次看,三遍五遍地看,里面有很深的意思,听一下不一定领会得了。如果你已经懂了,那当然没什么可说的。但如果你的认识跟我的认识还有差距,那就必须通过反复地观察、体会,才能吸收到这些心意,变成你自己的见解,这里每一个都是相当重大的事。
这一次,我是就这个最重要的事,契合修行上非常关键的问题直接来讲的。大家可以展开讨论,把自己的心力发出来,不断地去拓开它、认识它,这样你会越辨越明了,越思维越清楚。干坐着是不行的,很难开展出认识。也不要总等着以后再说,其实没什么以后,很多事都是一时的机缘,错过了这个时机,想以后再来就相当难了,因缘是很难集聚的。我以后再讲这些问题时,可能只会一笔带过,简略地说两句,不可能再按原来那样讲,因为精力有限。
我以前讲过《诸行无常》《有漏皆苦》,作过非常细致的抉择。有些人在那个时候跟上了,反复地观察体会,现在对于细无常、行苦、五取蕴苦等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通达。同样,这次讲《法无我》,我也是花了很多心血。如果你能仔细地去研究它,把这些问题搞透,那对你的人生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能马虎。如果我不强调的话,大家只是听听而已,效果很差。稍微听一下,连百分之五的量也达不到。就这么过了的话,始终都是这个样子,很难开出见解,因为开解要有很多因缘。
所谓的“开解”,是指我们一开始都是颠倒迷惑的,在一定的因缘条件下,就像绳子解开了一样,见解开了,忽然间就明朗了。当然这还是思慧上的小事情,但我们现在非常需要这个。而且要不断地开,不是开一次,开了很多次以后,会出现一种豁然开解的状况。这样经过很多次,见解就真正确立了。
大家要有学的态度,而学的不是别的,就是学我讲的东西,不然你来学什么呢?种点善根当然可以,但不是正规的要求。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偶尔会主动地提出问题。不然的话,大家很多时候很被动,自己不能开展。
就今天讲的内容,我来提一点问题,大家可以记下来。比如我们要问自己:“苦乐的戏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苦乐都是戏论?世间认为的乐,为什么佛法认为是苦?在世间求乐犯了什么原则上的错误?这样错下去会导致什么结果?再结合自身,这一生从小到大是怎么一路迷失掉的?最初在哪个点上入了迷惑,之后又怎么不断地发展?(对此思维得越细越好。)为什么说当前的心是假的?我们是怎么被自心骗掉的?不安心的根源是什么?
我前面举了几个例子,你应该举一反三,譬如自己在读书、求职、求财、求享受、求感情等时是怎么假立的?又怎么被自己骗掉的?其实,什么事情只要经过七次,就会有效果。为什么呢?第一次一般都打不开,就像走路一样,第一步会走得很笨拙,但只要坚持不断地走下去就会越来越熟。现在对这个事情非常生疏,是因为这是你从来没听过的事,所以要多次地观察、认定它。一旦有了七次以上的认定,那观念就会开始转变,开始意识到这里面有大问题。只有见解上转了,行为才可能调整。
现在关键是要竭尽自己的力量来观察思维,个人的力量不够,可以约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讨论,通过大众的力量把智慧激发出来,把见解开出来,这相当重要。这些都是最大的问题,都需要去思维、去讨论、去抉择。你越是能否认掉自己过去的颠倒见行,进步得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