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再度循环
当要产生其他分别念时,不要让心跟随这些念头,应当如前再从观察五蕴为多体开始,心中不断地依次修习,由此心中对每个所缘都要做到非常确认而修习。
如果又出现其他的分别,当它已经发动,或者没法舍掉它的控制势力的时候,就转一个方向,换到前面去。也就是从观察多体开始,依序鱼贯而行地逐个地缘那些相状,每次心上修一个决断。
一、多体观
比如,观察多体的时候,身体是三十六种不净物,每一次都非常决断:这是好多种不同的东西,心、肝、脾、肺等等,这里面都是不同的;或者分成微尘的时候,的确是无数粒子,无数的不同多体的法。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观察的时候,都要明确地断定:这是多体的,不是独一的。
修界差别观时,缘着各个界各自不同的体性,也是心里非常地明白:这就是个界,地水火风各式各样的界性,地不是水,水不是风,风不是地,明显是不同体性,确实是五大界的内涵,没有什么独一的。就像这样,观这个的时候,也是非常地决断:这是多体的,绝对不是独一的。
作蕴差别观时,色蕴与前相同,后面四个心法的蕴,也是每次针对一种蕴作细致观察的时候,都要看到是多体。非常清楚此是此、彼是彼,就像黄豆是黄豆、青稞是青稞,绝对是不同的法。这样就看到有好多种,就像有非常多不同的人一样,根本不是一体,一定每一次都要出现这种决断。像这样观察2分钟。
这里要求“依次修习”,就是不要乱来,一定要非常有次序地,每次观察一个主题,就像小学生完成作业一样。那么,逐渐逐渐地积累起来,那个多体的观感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确认。但是每一次必须要得出一个决断,就像每一次作数学题,一定要证明成功。
比如,就时间门去观察受的多体性,从过去、现在、未来三时去看,每一个刹那产生的受,绝对都是不同的体,也就是此刹那的受不是彼刹那的受。这个时候会发现,在时间之流上出现的个个的受,的确就像不同的树木那样,是不同的受,这个时候就得到决断:这是个多体的事情。又比如,就所缘境上去看,发现缘可意境出乐受,缘不可意境出苦受,缘中品境出舍受,这三种受绝对不同。再细一些,在可意境上,比如说可意的味上,由于所缘的各种菜肴、食品等,味道是不同的,所以发生的乐受是不同的。一种所缘就发生一种受,的的确确是非常多的不同体的受,这个决断一定要出来。对此观察1分钟。
像这样在四种心法的蕴上,一个一个这样去看,经过成百上千那么多次的一个个地观察、一个个地确认,才会知道,它还不只是粮食仓库那么一些品类,简直是无量无数的多体,各式各样的,这个决断一定要在心里现出来。这跟过去非常愚痴、不观不察的时候,硬是认为这是一体的“我”,是个独一的“我”,是完全不同的,会知道原来的那种想法是非常地可笑。
二、无常观
接着修无常观,由先细后粗的次第,也是每一次有个决断:这的确是灭的法。每一次都发现,这个的确最后坏掉了,每一次都是坏了,保不住的,没有什么常的,这样子要发生决断。也就是每一次自己心里都非常地确认:原来它是灭的,我还以为它能保得住。
或者观刹那性细无常的时候,每一次都看到第二刹那的时候它没有了,就在这个点上要决断。既然第二刹那就没有了,哪里有什么常?那么这样观察,从人的身体到外界的事物,比如城市里的楼房、街道、小车、地铁、广场这些,你在每个地方去看:第二刹那就没有了,我怎么还以为它常住?这个地铁第二刹那就没有了,或者这个花园第二刹那就没有,这一切现代的设施,各种高级诱惑人的东西,或者建得再牢固的大厦,第二刹那就没有了。既然第二刹那就没有了,哪里有常?或者认为这个节目很好看,实际第二刹那就没有了,我还一直留恋它能不能再演三分钟,你说这愚痴吧?就像这样,在一个一个现相上面去看,第二刹那就没有了,那么这样子就确认,这是个无常的。
根本上要在蕴上起观,观自己的蕴、别人的蕴。细无常观要看到,这个蕴色法的内容一刹那就没有了,再细一点,比如从头到脚里里外外,每个部分一看,一刹那就没有了,哪里有常?每一支分上是这样的,合起来总体上也是这样的,一刹那就变掉了。再看看这上面有没有常?马上判断没有常,因为已经没有了。或者周边所有的人,喜欢的、不喜欢的,亲近的、陌生的,这些都看一下,看到一刹那就没有了,哪里有一个保得住的呢?那么在心法上也要知道,所谓的感受、想法、心里的各种造作运行、各种了别,也是一刹那就没有了,到下一刹那的时候又出现一个新的。当你看到后面已经灭掉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心是没有常的。
或者放大到一个大的世界、大的历史进程等等,再放大到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劫等等,所有的都去看,都是一刹那就没了,连维持到第二刹那的可能性都没有,这样哪里有什么常?已经没有了。按照这样观察2分钟。
换到粗无常的层面,或者换到具体的状况上,那就是外器内情,在各大法上去观察的时候,看到最后它有一个变异的相。每一次都要看到变异,看到它坏,看到它死,看到它灭,这个时候就会知道世上是没有常法的,什么法都是保不住的,一定要知道这一点。知道这一点才知道,这不是什么坚固法,不是什么常恒法,这上面丝毫的坚实义也得不到的,那么就是从这里要发生厌患的。
三、苦观
修苦要按照三苦、八苦、六道诸苦这样的顺序,每一次修一种苦,每一次都要发生决断,这样就能观察成功。
比如人生八苦,你每一次都要观察清楚。好比说住胎、出胎这一系列,每一次都应该很清楚:这是个苦啊!来到这人间,首先生这个过程就是苦,非常决断不是乐。而且越清楚越明白越好,反正始终有个决断,这是个苦不是乐。所谓的老苦,也要看到老了以后的确方方面面非常大的苦,全部衰退,最后岁月的风霜要把你腐蚀尽,非常地苦,越来越大地苦。然后对比年轻的时候也知道,年轻就是迎接衰老,整个年轻的过程其实全是坏苦,当时的这些享乐、这些青春、这些美好、心里的快乐等等,决定是苦。病、死这些当然更明确。再看,所有的人际关系上,不是爱别离就是怨憎会,最后就出现这个结果。就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跟所爱的、所恨的人接触,都绝对是苦不是乐。或者这世上的追求,都是有很多无奈、求不得。当然,很眼馋、想得到却得不到是苦,而得到了想永保却保不住也是苦。就像这样,在每个地方都认定是苦,整个一生的生命历程,也就是这个身心五蕴不断地走下去的时候全数是苦,这样就知道这是个苦性的蕴,这是个苦的东西。像这样观察1分钟。
扩大观察,推到整个六道的范畴,下至三恶趣上至三善趣,每个地方就要看:这个五取蕴走到了地狱里那的确是苦,种种的苦非常地确认;走到了饿鬼界,那也是非常地苦,根本不是乐;走到了旁生界里,确实是苦,没有一点乐;上升到了天界,总的就是一个苦的过程,所有的乐无非是在积聚一个最后的衰灭苦、堕落苦的势能等等,这样就看到升天绝对是苦不是乐;修罗界充满了斗争,就看到这样的一种造作状况的确是苦不是乐,每一次都有决断。那么这样的话,整个六道全部都证明完了,这个蕴将来要跑上跑下的,整个的流程全数是苦,像这样要能够断定。按照这样观察1分钟。
四、无我观
那么,经过了前三观又来一次详细地确认,这是多体的、是无常的、是苦的,再综合起来,这样的蕴还是我吗?因为“我”是一,而这上面一点“一”也没有,是无数分的内容,非常清楚的。这个“我”是不会变的,而这上面刹那刹那不断地都在坏、都在灭,哪里有什么常?“我”是自在的,一切都是凭着自己的心,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个我是有主宰性的,那么就看到这个蕴不断迁流的时候,都是无自在地受各种的苦,一直在惑业的推动之下,饱受一个又一个的三有中的苦,真是受够了,不想受也得受。凡是认为有好的东西,其实都不是好的,每一种都是病态的反应,都是惑业力不自在地轮转,这样就知道全数是苦,哪里有什么自在?就像这样,在透视这个蕴的时候,微观上就看得非常地细,宏观上整个大的走向看得清清楚楚,那你说从前到后哪里有什么我?
就像这样,在第四观上进一步地加深确认,发生“这里没有我”的决断,一定要得到这个,每一次都要得到这个。那么这样的话,我们的观念在这样的潜移默化当中,就渐渐地转变了。按照这个指示,观察1分钟。
(在此期间,)有时观察自相续之蕴,有时观察他相续之蕴,有时观察总的有为法,这样三种,随自己心里适合哪一种而观察。
这里也不是处在一种僵化、蛮干的状态,而是什么方便就做什么,有时观察自己的相续,有时观察他人的相续,有时观察整个有为法。总之,你自己看哪个容易,哪个很方便能生得起来,就观察哪个。也就是要顺着来,按照自身的情况,非常自然地、顺利地来发展,不要使蛮劲。
丙三、每节回向
起座时回向善根,并在放松的状态中休息。
每当一节结束的最后,依《普贤行愿品》等回向善根,然后就放松而住。
乙二、教诫持续观修
又入座之后,如同野火炽燃一般,观修之轮不停地转动,令心无机会产生无意义的分别,而尽力护持好相续。如果其间心生疲倦,则什么也不想,空荡荡地放舍而休息。又起心动念时,应当再三这样想:生起其他无意义的分别念有什么用呢?对于如理作意的方面应当用心。
这样经过中间一段休息,然后观察的轮子又像野火烧草那样子一根接一根烧,没有间隙地连绵不断烧下去。像这样的话,不断地转动观察之轮,不让其他无意义的分别起来,按照自己的能力来护好这个观察的相续。中间想累了,出现疲乏,那就什么也不想,放下来休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又有分别出来,那这个时候不要跟它走,要告诫自身:“动这些无意义的分别干什么呢?现在我要让心运行在如理作意的轨道上。”要像这样子,又把心引到观修的轨道上。
由此,某时一缘专注时,将会无勤产生强大的定解之力,并且在心散逸时的座间,心中也会自然浮现出前面观修的内容,而成就大的义利。
由于这样长时间处在数数如理作意当中,不跑在其他无意义的分别上,这样子习已成性,那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第一、你想缘怎样的一种情况,在观缘的时候不需要努力,能强有力地发生决定。这就是前面经过一段苦功,然后在用的时候非常简单。第二、即使心放任的座间,前头思惟的义理,自然而然会运转在心境当中,这样将会成就大义利。
总之,先前练习的时候需要吃一段苦,需要持续绵密地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发展,出现强大势力以后,那就很好办了。心想什么的时候,非常强有力地会发生定解,而且以很强的习性的力量,在座间没有想它时,也自然而然地这些法义会在心里运转。这样子将代换掉过去的颠倒作意的习性,使得心的运行换了轨道,这样就达成了净治心行的目的。
那么,这上面巨大的意义要靠自己修,不断地转换心上的观念、习性,发展出如理作意。由此将达成,彻底地扭转过去往轮回里奔驰的险恶的路,转成往真理回归的安稳的路。这个要靠自己来练习、来转换、来改变。
甲三、结分
以上这些经藏中的修行次第,不论智愚都不难了解,除了这唯一具有大义的串习之外,不必观待理论上的寻思勤作。如果加以串习,则能通达诸法的扼要。
以上所讲的四种修法,都来源于经藏,理论上并没有难懂的地方,关键是要持续不断地串习,这是有极大意义的。所谓“不观待理论上的寻思勤作”,意思就是,在明了修要以后,要用在心上,不断地去变掉自己的观念,变掉自己的起心方式,变掉看整个世间界的方式。这个不在于口上不断地去说,能够不断地在心上修习,那就能通达万法的秘要。
故而对此:
言不为主修为主,若修不语心内知,
不修仅说如鹦鹉,故应如此而观修。
这个重大的教导又以偈颂再度教诫:
总之,不是口里空讲为主要,而是你的心上实际修习为主要。如果按照这样修习,即使不讲心里也明白的,因为自身要经过这一段的观察,不断地证明,不断地去认识,那当然非常清楚,这个世间界的真相如何,自他有情的五取蕴的真相如何。那么,以这个见解作为指导,去变掉自己心上的各种颠倒的运行,结果自身各种的观感、想法都会变掉,也当然就明白会达成怎样的结果。
如果不修习,纵然口里说得再漂亮,也只是鹦鹉学舌。也就是它是个干的,没有自身体会的讲说,因为只需要凭着记忆、知识组织、有一定的表达的口才,加上再会一些色彩,也可以讲得挺好,但实际心里是空的。就像鹦鹉也能说人话,但不知道人话所指的是什么。以这个缘故,要按照上面指示的道路来作观察修。
班玛江称诚劝请,并献纸等作助缘,
麦彭尊者以略义,一饮茶间而挥就。
茫嘎拉!
最后讲到撰写本文的缘起。由班玛江称劝请并奉献纸等作为助缘,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喝一碗茶的短暂时间里,以简略归摄要义的方式写完了这篇引导文。愿增吉祥!
【附录】
多体观的深入教程
这次将尝试对多体观作更加深入的引导,这个教程可以有广与略两种方式。五蕴就是我们轮回的生命内容,非常有必要去认识它的状况,《净心引导》将引导我们认识它的多体、无常、苦及无我。多体观又有色法物质方面的洞察,和心法内心世界的洞察,两方面都可以作深入的观察,这一次仅就心法方面延展开来,引导大家认识它的内幕。
设计这个教程的原因,是由于今天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时代,大家基本都有高中以上的学历,已经塑造成这样的个性——不会轻易地相信一件事,需要带领这些心灵去真正体察内心世界的事。由于佛法都是如实地指示,这样一个个看清楚以后,他会生起信心。对于无数人来说,都想真正看清我内心世界的状况,以及一切有情内心世界的状况。处在轮回当中,这个心到底是什么情况?缘起又如何?它的各种各样纷繁细致的状况如何?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有非常大的兴趣。
这个教程是相当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的,比如说,你能够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就一定可以掌握这样一个修法。进入到内心世界来观察,多少个烦恼,多少个心所,不要求全部都会,只要其中的几个或者十几个等能够把握就可以。而它的方法,全部都是三门多体观。就像学会了加法减法,一直就是在用那一个方法,这样大家普遍都能够达到相应地掌握。
下面从必要性、方法、效果三个方面,首先对这个教程有一个了解,心里清楚,之后就能够很顺利、很有意乐、很充分发出自己的力量来进入。
一、必要性
其实,内心世界的状况,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它有什么样的内容,它是怎样的一种非常明显的多体的状况,我们犹如盲人一样并不了解。就多体观的形成来说,虽然方法是非常简单的,然而真正地养成,乃至最后完成,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个“容易”与“不容易”,是要分清语言的场合,不是说“这个很难掌握,我不会”,而是说很难如量地做那么多的操作。很多人由于懈怠或者不进入,没有那么多的量数,因而难以形成。
举例来说,色法的多体观,只要一次就明白怎么做,但是,我们怎么样也感觉自己的身体是一体的,别人的身体是一体的,房子里的任何东西全是一体的,证明这个习气非常地深,非理作意的势力非常强,要扭转过来需要非常多次地反操作。心识的多体观更是如此,因为它是隐微的内心世界的事,没有形状、颜色、触摸感等。这就更有必要作一个较大量的修习,使得我们一个一个看清有这一种烦恼,这一种心所,它构成一个王国,它里面具有如何的多体性,一次一次地确认,的确是多体。这样子逐渐地来养成如理作意的习惯。为了达成这一步,要有充分的材料,要有细致的过程,要有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的练习,这样才能在我们的修行系统的软件上真实地安立。
以前课程的效果,也做过了一些民意调查。调查对象几乎全部都说,需要细致一些,不然连观察的素材都没有,坐在那里不知道修什么,也没有修的地方。的确如此,好比一个最简单的数学,不知道演算多少次才能掌握,它的方法是简单的,操作是简单的,然而养成是需要具体的过程。
以上认识了这样引导的必要。
二、方法
以随烦恼为例,首先要确认这个烦恼的体性,由此才能认识是怎样一种心所法;之后,由三门多体观充分地拉开来观察它的多体。对于内心世界观察上,三门多体观从始至终是按同样的方式进行的,这个方法就是本法传授的一个窍诀。实验也证明这一点,我们对于内心世界里的一个个心所都是非常陌生的,不经过三门多体观,就根本不能呈现它的无量多数。哪怕是非常典型的烦恼,对于我们来说,一想到它,也只是一点点,根本不认识这个敌人,不认识这个个体。而经过了三门多体观,第一门对境门,第二门时间门,第三门相状门,这样从横向、纵向、相状三个方向上作充分地拉开,然后就会逐渐地越来越看得到这个烦恼。它的效果就是,过去就像一种模糊不清的高度近视眼的状况,而每一次观察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心明眼亮的感觉,会发现:哦,是这么一个烦恼,原来它这么多,都在我身上存在,确实是无量多数的。
这个三门拉开是非常合理的。比如所缘境上,我们粗糙的心以为都是那么一个烦恼,当看到一个个所缘境不同,对应的烦恼状态就不同,这么一拉开的时候,就发现无数个这一类的烦恼个体。时间上,我们以为前面跟后面的烦恼都是一样的,其实各个时间点上出生的烦恼的个体就是不同的烦恼小孩,完全是不同的。这样子看到,这一类烦恼在时间的上面也是无数的。相状上,我们以为都差不多,实际上大的不是小的,轻的不是重的等等,都是千姿万态的,这一个一个都是不同的。像这样,由三门多体观,一定能够透视到这一类烦恼的多体性。
为了有效地达成观修的效果,事先要看《百法明门论》的讲记,有一个基础。那么在引导的时候,首先出示烦恼的体性,这是帮助大家去认识这个烦恼,真正的修法是后面三门,但是如果缺少了前面体性的认识,连这种东西都不知道,哪里知道它的多体呢?因此,首先会有一个烦恼体性的讲解,这个上面是要有一个认识,如果课上不认识,课下也要去研究。这里有难有易,如果难的暂时不能够体认也不要紧,对于那些你能知道的就先修起,这样子的话,一个一个来认识多体,不要求全数,只要求有你知道的。
三、效果
有五:(一)发生无我观的前方便;(二)认识集谛;(三)引生出离;(四)洞明缘起;(五)打好基础
(一)发生无我观的前方便
这个法门最后的无我观,属于顺理成章的事情,关键在前三观能不能具体有力地起来。第一观多体观如果已经生起,那就直接破掉了执五蕴为一体的我见。换句话说,我们一贯把这样一个五蕴体执为一体的我,这个观感非常地强,而多体观就是它正面的克星或者直接的对治。多体观不容易,在于习气非常深,要从生到熟有大量的过程。深入的心识的多体观,的确经过一定的量会深刻地看到,内心世界各种心的群体的状况。如果这个多体的作意能越来越强、越来越深,最后就再也没有办法起来“这个生命体是一体”的想法。这样经过了多而再多、强而再强地串习,最终只见到一大堆的微尘和心。粗分地来说,也会知道这只是一大堆的色、一大堆的心,不再认为这里有个一体,每一次在一个心上面都会发现是无量无数,
那个一次性出来的时候,心里的看法就是“这是无量无数的”,当出现无量无数不同个体的时候,绝对不可能出现“一”的观感;但是,一次性起来的时候,会很快就过去,没有了,这是由于我们错乱的力量非常地大,觉悟的力量非常地弱,需要培养。但也要知道,有一点点火星,逐渐地起来会成大火的,有一点点的如理作意都是可贵的,因为我们很少有这样的如理作意,几乎就没有。那么就像这样,要认识到它的可贵,以及它的需要生长。
如果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让它生起来,一次又一次地产生多体的观念,他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如理作意,这已经进入到正确的轨道。也就是,透过细致地观察再观察,确认再确认,不断地起“这是无数多体”的观念,不断地凝结,最终会直接地破掉一体的想法,所以到了那个时候,心里呈现出的这样一个生命体,那是无量无数的色和心,尤其心上更加是透过学习,开始有力量出来这个想法。那么这样子的话,怎么样一想也都是多的、无数的,这样就有希望出现一个无我的修法。当它的力量真正起来的时候,可以贯穿到日常生活,再去看的时候,全部都是无量无数多体的,根本没有什么“一”,哪里来的“我”?
这个殊胜的修法将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是它顺带一定会出来的,以下几个要说明这一点:
(二)认识集谛
集谛的根本是我执,因位的前状态,就是由我执发生的各种贪、嗔等烦恼,嫉妒、骄等随烦恼。然而对于这些烦恼的情形,我们处在高度近视的状况,少得可怜的几个好像认识,也不是特别明确;对于其余的各种各样的状况,处在无知的情形。本来是一个烦恼,还以为这个是很好的,就像很多人,根本不认识什么是放逸,什么是无惭,什么是懈怠,什么是不正知等等,而且也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因此处在相当无知的状态,轮回的力量在不断地加深,解脱却越来越遥远,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作了大量的烦恼的三门多体观,一定会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集谛的状况。也就是,我是一个轮回的凡夫,我处在轮回的因位的状况,原来是这么具体,充满了苦因,充满了错乱的心态和它的力量。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如果不对此深切地认识而主动地防护,这个集谛的系统将发展得无限地庞大、复杂,而越陷越深,其实这些就是使我们深陷轮回的力量;所以,三门烦恼多体观,一个必然会出现的效果,就是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了解集谛,将会发现一个在我们内心世界隐藏的极其庞大的事实,极多的错乱的状况,而这是一向被我们忽视的。这个发现将促使我们进入到它的修离,一定会感觉这里面有大的状况,如果不及时地出离,我们还会离解脱遥远。如果不加以认识的话,我们每天无数次都处在这个状况中,就像处在一个高度的传染病发的地区,时时都在感染的状态,或者时时都在下滑的状态,自己还不知道。
(三)引生出离
由于了解集谛的情形,会发现不走解脱道毫无希望,不修无我的道绝对没有出路。再者,还像过去那样随顺烦恼的方向,只会越来越增加错乱和苦恼。
(四)洞明缘起
对于各种世间具有欺诳的说法以及行为的引导,容易辨别它的错误,对于各种行为方式,也容易明白正确与错谬的分界。
(五)打好基础
内心世界的事情,怎么说也是需要了解,就连学法本身,任何佛法的教授引导,都会讲到这些心所,像处处都会出现多少种的根本烦恼、多少种的善心所等等。普遍性地来讲,比如,忆念、不正知、谄、诳、骄、懈怠、精进、欲、胜解、作意、不放逸等等,充满了这些名词。如果不认识的话,处处成障碍、不明确,毕竟是佛法,这些名词不可能用世间的词语来代替,因为心里的一些精微的状况,只有用这些词是最好的,换一个词,看似习惯,其实会让你更加不明白。
以上的总说,作为这个教程引导的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