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一、略说

乙二、随念圣法功德分二:一、略说 二、广说

丙一、略说

正法者,谓:善说梵行,初善、中善、后善,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

法宝的功德,经中是从三善、二妙、梵行四德来略说的。首先解释一般法的含义,然后再突出圣法的意义。

一般法,梵语为“达摩”,有所知、道等十义,譬如所知之法能持各自体相,十善法等能持不堕恶趣,正道能持远离二边等,需要领取当时别别之义。

一般法,梵语是达摩,意思是能持相。佛教当中法的范围极广,包含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有所知、道等十个意义,这是世亲菩萨在《论义正理释》当中所讲的。总的来讲,一切所知法都能持自己的体相,不会混杂,不会错乱。天持天的相,人持人的相,男持男的相,女持女的相,花持花的相,树持树的相。在名言当中,每个法都持自己的相,所以才叫做森罗万象。十善法等能持不堕恶趣,也就是身口意的善法法尔能持不堕恶趣的相,能作到身善、口善、意善,就决定不会堕落。假如既有因行善而升天,又有因行善而堕恶趣,我们可以说十善法持的相不定,就变成紊乱,没有天理可循。但实际上不可能有丝毫紊乱。在说实语,说和善语等时,或者放生、布施等时,不需要问别人,自己的心自然就不会亏、不会沉,而且能够升华。相反,如果杀人、放火、邪淫、偷盗,那决定是堕落的,因为心是理亏、下沉。为什么会这样呢?法尔如是,就像火决定持燃烧的相一样,这就是名言当中无欺无错乱的规律相。什么是正道呢?和邪道相反,邪道是落入边执的道。正道就是中道,能持不落二边。我们的分别心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染忽净,忽有忽无,忽常忽断,总是在边执的邪道上。正道就是离二边的中道。“等”字表示还有有漏法、无漏法、佛的法、菩萨的法、有福德的法、无福德的法、有为法、无为法、戒法定法等等,都具有能持的含义。对每一种法,都要能领取和它相应的特别含义,也就是针对于特指的一种法,要认识它所持的别相。

下面问,一切法中的圣法是什么?我们皈依法宝,先要认识它的体相是什么,功德是什么,它与其他法的差别在哪里。在生起确切的认识之后,才会在心里决定唯一对法宝皈依,而不言有其余皈依处。下面看注释:

而此处所谓“圣法”,即是一切所知法中圣、第一、极其希有者,包括因之道、果之寂灭涅槃二者,及其等流教法,总之教、证称为圣法。

这一句讲了圣法的含义和圣法的内容。什么是圣法,就是一切所知法中的圣、最好、极其稀有的法。从功德上讲,是第一。从遭遇的机会来讲,是极其稀有。因为能持这样的相,所以称之为圣法。在学人身份上来讲,对这样的圣法,如果认识它是第一,就会生起希求之心。如果认识到稀有,就会生起珍惜之心。名言当中对于体相无颠倒认识非常重要,因为在无误辨别的后面,紧接着就会引起无误的取舍。以这里来讲,就是如果能无误认识法宝的体相、功德,就会引发皈依心、供养心、礼拜心、恭敬心、奉行心,而且由善意乐会引生种种善加行。

下面问:圣法的内涵是什么?就是教证二法。《俱舍论》中说:“佛正法有二,以教证为体。”证法包括因和果两方面。因讲的是道,果讲的是寂灭涅槃,道是解脱的道,是指无我的道,果是寂灭涅槃,最极寂静。以道和果这两者就直接点出圣法在证上的内容。从道上讲,世间有无数的道,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道,有黑道,有白道,有从政的道,有从军的道,有骗人的道,有过小日子的道,有杀人放火的道,有贩毒走私的道,有拼死拼活挣钱的道,有种种邪门左道,有帝王将相的道,有神仙的道。但这些都不是圣道,因为它们都建立在我执上面。只有佛道才是解脱的道,才是灭苦的道,所以是圣道。

从果上来讲,圣法不是三恶趣的恶果,不是欲界人天有漏的乐果,也不是色界无色界只享受有漏乐受和舍受的果,而是这一切有漏的因因果果都寂灭的涅槃果法。像这样道法和果法的相,其他哪一种所知法能持有呢?所以无愧是一切所知法中的圣、第一、极其稀有者。

下面看证法的等流——教法。等流是什么意思呢?唯有如实证悟如是的内涵,才能平等流现如是的文字教法,这是等流的含义。世尊已经圆满了一切道,已经圆满了无上菩提的果,从他的智慧海当中自然而然流现教法。如果导师没有这样的成就,绝不可能从真心里流现出这样的教法。世尊的教法宣说了真实的道和究竟的果,由此可以说这是一切教法中的圣,一切教法中的第一,是极其稀有者,所以称为圣法。这个圣法的内涵,在世间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外道法当中,决不可能出现,甚至一字一句都不会出现,所以应当用圣法来命名。

下面讲三善的内容:

三是指初中后三个阶段,实际代表从初步到最后的所有阶段。三善就是初也善、中也善、后也善,一层比一层好,最终是止于至善。一种法具有这样的功德,当然是最好的法,真能以这样的法作为自始至终的道路,那就是你最有智慧的选择。在世间法当中,有些法是初不善、中不善、后不善;有些法是初似善、中不善、后不善。比如说吸毒,最开始身体有超乎寻常的乐受,有所谓的高峰体验,似乎是一种善,可是紧跟着的,却是身心的腐烂,最后是堕入深渊、自我毁灭。就像这样,在我们人世间,很多法很可怕,它的可怕就在于一开始总让人觉得很好,让人身陷其中难以自拔,而最后确实只有毁灭的结局。比如,现世的种种名利,开始像喝美酒一样让人陶醉,但是最后呢,名也败,利也衰;男女之间的感情好不好呢?开始很甜蜜,如胶似漆,中间步入婚姻就大不妙,最后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很痛苦,要离又离不得,就像锁在猪圈里一样;又比如说上赌馆赌博,一开始是赢钱,很兴奋,最后是输得一塌糊涂。人世间的法就是这样不圆满,结果就是如此的悲哀。再看,做神仙的法好不好呢?同样是以悲剧收场。以前有个郁头蓝弗,他修成了非非想定,生到天上,过了八万大劫,可是天报穷尽时,他还是从上界掉下来,成为一只飞狸,入到林中就吃鸟,入到水中就吃鱼。龙树菩萨也说过,上界天人的下场就是成为无间地狱烈火焚烧的薪柴。所以,升天做神仙的法也不妙,看起来好像初也善、中也善,到最后却是堕落。所以,大家要觉悟,轮回中的有漏法,没有一个能善始善终,这就是有漏法无法改变的自性。大家可以观察轮回生活当中的每一种法,有没有永远的花好月圆,假如有的话,佛会把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吗?有漏法,全部都是败亡的自性。现在要问:在有漏法之外,有没有真正初善、中善、后善的法呢?决定有,那就是圣法,至善至美的圣法。

如是圣法,最初听闻产生信解,故为初善;

为什么圣法是初善呢?因为对圣法最初如理听闻就能引发信解,所以是初善。一个有善根的人,对圣法如理听闻,必然会在心上有一种反应,会有一种触动,就是会产生信解。在《辨中边论》上说,闻所成慧的作用是增上善根界,我们本具如来藏,借圣法的熏发,善根界就会不断增长起来,也就是在深广圣法的妙雨入到心田时,善根的庄稼被滋润,就会生长起来。作为一个具有佛性的生命,此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值遇圣法而且能相信。相反,一个人最可悲哀之处,就是不遇圣法,或者遇到而不相信。

我们不是石头,当善根成熟以自己的信心遇到圣教时,自然就会起反应,不起反应是不可能的,因为有因有缘就会发生作用。比如听到了菩提心,听到了菩萨舍身饲虎等的六度万行,听到了菩萨的广大行愿海,这些是前所未闻的,自己的心就会深受震动。以前一直认为人生只有一种创造自我、实现自我的行为,哪里想得到世上还有菩萨这样高尚的发心和行为。在初步听闻相应时,大乘的善根就会激发起来。或者听到了佛果无量的功德庄严,听到了净土的庄严,开始明白佛家的富贵,原来不是只有人天法、小乘法,无上菩提是这样万德庄严,是这样本自圆成。这样对于佛、对于菩提自性,都会引生信解。或者听到胜义中无人无法,本来离一切戏论,离一切相,就会种下般若的种子,开始能发起信解。所以,圣法是初善,是一开始就善,不是到最后才显现作用。以圣法为所缘,初期有初期的作用,中期有中期的作用,后期有后期的作用。她就像是最殊胜的甘露妙药,以舌头一接触,初步的反应就是良好的,中间服用更会有好转,而且只要患者按要求服,一定是逐日好转,最后一切生死的大病都会解脱。圣法是这样殊胜的妙药。

中间以思慧印持法义,决定究竟安乐之道,由此产生殊胜欢喜,故为中善;

前面讲初步听闻的作用,主要是依靠他力的加持,让你在心里产生信解。中间呢,主要是靠自己思维,就是听了之后,进一步自己要主动运用四种道理——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来抉择所听到的法义,这样才能以思慧印持法义。也就是法是怎样讲的,自己心里也能按那样清楚地决定下来,对究竟安乐的道能获得决定,这时殊胜的欢喜就会发起来,这叫做中善。

我们得到人身,珍宝人身宝贵的品质是什么呢?不是长得好看,不是四肢发达,不是这些,我们人不像鸟会飞,不像马会跑,不像鹰的眼睛那样锐利,可是我们能思维,这就是最可贵的品质,这是一万台电脑合起来也比不上的,为什么我们不善加运用呢?如果我们能缘圣法运用思维通过四种道理遣除疑惑,在这之后就能以思慧认定究竟安乐的道。不然人来到这个世界,一生一世都很迷茫,不知道人生的路该怎么走,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一天就是空过。无论你有多少金银首饰庄严身体,有多少虚假的荣誉,有多少所谓世间的成就,终究只是两眼茫茫,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的心,到时候心就会恐惧不安,就会怀疑有没有安乐的道,活着有没有意义。想不通时,精神就会崩溃,内心就会绝望。

相反,如果我们能循着世尊教法的光辉、运用思维如理抉择,就会以佛语的真实无欺,而获得决定。这时就能断定:究竟的安乐之道,决定就是这样。以前迷茫,现在是茅塞顿开,怎么会不欢喜呢?在很多佛经的最后,都有“皆大欢喜、作礼而去”的句子,这是描述圣法在所化相续上引起的真实反应。这样的欢喜,不是吃巧克力的欢喜,不是拥有豪宅小车的欢喜,不是竞选成功的欢喜,也不是狂歌劲舞的欢喜,实际这些都不是真欢喜。在外表欢乐的里面,只有一团漆黑的内心,请问这有什么欢喜可言呢?还有人,把放松错解为欢喜,身口意三门的随意放纵,只是增上散乱,不叫做欢喜。说来说去这些都不是欢喜,那真正的欢喜到底从哪里来呢?真正的欢喜是从觉悟中来!是从对真理的契会中来!这就是所谓的“会心一笑”,不是贪欲满足时的得意忘形。所以,以思慧能自己决定究竟安乐之道,自然会发起殊胜的欢喜,这才是来自心灵自觉的大欢喜。

最后修行时将产生真正智慧,由此彻底远离三有,故为后善。

以思慧在心里决定了安乐的道,就会发誓愿生生世世走这样的道,而真正用功修习时,修的智慧就会现前。有了修慧,以修慧观照,无始以来的实执习气就可以逐渐得以对治、消融,当欲有、色有、无色有的实执消除时,就彻底远离三有,这叫后善,也叫做决定胜,意味着从漫漫轮回的束缚之中彻底解放了。

在这个世间上,有些法有短期的效应,有些法有较长期的效应,还有一种法最奇殊,她有无穷无尽的效应,这就是圣法,其他任何法都不能和她相比,在一切所知法当中,确实是圣、第一、极为稀有者。世间也有很多文化,为什么不是初中后善呢?原因就是这些都和真理不相应,都是落在粗大的常见和断见当中,因为创立者本身并没有真正觉悟,从他的见解中流出的文字,最初不能作为信解之因,中间不能作为欢喜之因,最后不能作为觉悟之因。所以在作用上,与圣法有极大的差别。

我们打个比方,比如我们缘一种唯物论,最开始听闻,就会引发妄执一切无心唯物的邪见种子,从起点上就已经错了。中间这种物质第一性的邪见串习坚固,整个生命都会受这种邪见的支配,完全执著在外物上。从此之后,以邪见的力很难再回归到内心本源,一直都会错认为外境的色法实有,一直都认为只有享有欲尘才是安乐,人生完全都耗在向外追求上,不会反观自心、认识自心,不会开发自心,不会觉悟自心,可以说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邪见。乃至邪见的障碍不消除,在无数生世当中连一个刹那都不可能转入内心的修证,只有着魔一样地向外漂泊。就像这样,以邪说为所缘,就会踏上一条无法回归的路,结果只有堕入深渊。这就叫做初恶、中恶、后恶。

如果人生的道路只是开始觉得安乐,中间要遇上虎狼,最后是万丈悬崖、粉身碎骨,那是多么可怕的路。所以,最开始以智慧抉择人生之路非常非常重要,名言中的善加辨别是很要紧的,预先能了知某种法最后是毁灭性的结局,有理智的人谁会自己去送死呢?相反,事先知道某种法初善中善后善,无时不善,一个人能依止这样的法宝,那确实是幸运之极,懂得法的意义,自己也会坚持贯彻到底。所以,如果能善加辨别善和不善的差别,取舍的智慧就一定会生起,对法尽未来际皈依的决心也能发得起来。学习这部经和注释,如理地辨别、比较,是很重要的方法,大家要记住这一点。

或有依次解释为所诠义三学,即显示戒定慧三学,故相应道次第,说为初中后三善,以是彼彼时主要实修之次第故。

在有些经论当中,把初中后三善解释为所诠义三学。圣教是经律论三藏,它的所诠就是戒定慧三学。从道的次第上讲,首先是持戒,中间是以戒生定,后来是以定发慧,这是初中后三个阶段主要实修的次第,不是绝对初时只持戒,中间只修定,最后只修慧,而是从主要的角度来讲。《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当中说:“初善者增上戒学,中善者增上心学,后善者增上慧学。”

关于圣法三善的意义,可以从不同的许多侧面作解释。《大方广宝箧经》中说:“彼瞿昙舍转轮王位,出家修道,于道场上降伏百亿魔,成菩提道,转妙法轮,沙门、婆罗门、魔梵,及世若天若人,一切世间无能转者。(瞿昙沙门舍弃转轮王位,出家修道,在菩提道场降伏百亿魔众,成就菩提,此后对众生转妙法轮,其他沙门、婆罗门、魔王、梵天、天和人等,一切世间都不能转这样的法轮。)所说真正初中后善。云何初善?谓身善行口意善行。云何中善?学行胜戒学胜定胜慧。云何后善?谓空三昧解脱法门,无相三昧解脱法门,无愿三昧解脱法门。(佛所说的法真正是初善中善后善。云何初善呢?就是身口意的善行。云何中善呢?就是学行殊胜的戒学、定学和慧学。云何后善呢?就是空、无相、无愿三摩地的解脱法门。)复次,初善者信欲不放逸,中善者定念一处,后善者善妙智慧。(初善是有信心和欲,能不放逸,中善是能够心定在一处,后善是发起善妙智慧。)……复次,初善者从他闻法,中善者正念修行,后善者得圣正见。(初善就是从他人处听法,中善就是自己安住正念修行,后善就是获得正见。)复次,初善者知苦断集,中善者修行正道,后善者证于尽灭,是名声闻初中后善。(以声闻人来说,初善是了知苦,了知断集,中善就是正式修行正道,后善就是证得涅槃。)云何菩萨初中后善?若不舍于菩提之心,是名初善,不念下乘,是名中善,回向一切智,是名后善。(以菩萨来说,最初不舍弃菩提心,是初善;中间没有小乘作意是中善;最后回向一切智,是后善。)”

下面讲义妙:

“义妙”者,即无倒宣说世俗胜义二谛的体相,因此,并非如外道毫无意义的观察鸦嘴之论,以及如论述树叶、腹虫有多少的无甚意义之论,而是抉择于一切所知法之境能断无明之义,故称义妙。

所谓“义”,就是圣法的所诠义,圣法诠什么?所诠就是世俗和胜义二谛的体相。世尊的教法,以二谛摄无不尽。《父子相会经》中说,佛陀不是从他听闻,而是自己现证了世俗谛和胜义谛,除此之外再无第三谛,以世尊彻证的缘故,所以能无颠倒宣说二谛的体相。虽然人们从没有离开过二谛,但是没有现证,以自力又怎么说得出来呢?所以凡夫人如果不依佛语就无法无颠倒地宣说二谛。世间的宗教、哲学,也会说到二谛,但都是颠倒说,不是义妙,依靠他们的教,无法让人断除无明。比如,数论外道,他们讲二十五谛,其中常法的神我和自性是胜义谛,其余二十三谛是世俗谛,是以自性变异的虚假现相,而且他们说,只要二十三种变异能逆转摄入自性当中,隐灭不现,那神我就可以独立出来,这就是解脱。像这样安立的二谛体相和基道果,都是以遍计邪见引起的邪说,完全是以邪分别增益的产物。常法的神我和自性本来没有,反而说有,这就是颠倒说。按这样去修,最多也只是串习一种邪分别,头上安头,不能断无明,无法得到出世间的安乐。

下面是排除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意义,另一种没有大意义。比如说,外道观察乌鸦有没有牙齿,这有什么意义呢?和解脱毫无关系。或者宣说树叶有多少、腹虫有多少,这也和解脱不相关,因为以这些戏论破不了无明,只是增加分别念的散乱而已。这样类推,我们可以观察各种书籍的内容,从解脱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是毫无意义,比如,讲如何美容、如何酿酒、如何购物,或者讨论新潮的发型、打牌的技巧、战争的状况,这些有什么意义呢?或者凭一种虚妄分别念,写一些光怪陆离的魔幻小说,像这些都是轮回中的戏论,只会加深思想的迷乱,不可能让人心得到真正的利益安乐,所以都是谬论、邪论,一点也不妙。

圣法不是这一类无意义的法,圣法是什么呢?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圣法是抉择对一切所知法的境能断无明的义,从这一句当中就可以看出圣法有无上的意义,也可以看出世尊利他的彻底悲心。能断无明是圣法的作用,所断是对一切所知法之境的所有无明。注意“一切”这两个字,只有遍知的佛陀,才能流出破一切无明的法。也就是大觉世尊亲见了一切所知法的相,他以大悲为了帮助我们消除无明、显发智慧,所以就宣说像大日轮、像大火炬一样的圣法,我们缘着圣法闻思修,达到究竟时,从粗到细的所有无明就可以消除,可以获得遍照一切所知法的智慧。

所以,圣法义妙就是妙在能断无明上,世间有很多学问技艺,也作得很精微、很细致,但是和圣法相比,一个很明显的差别,就是以这些知识技艺无法直接破除内心的无明,尽管深入研究了几十年,可是对于断无明一点帮助也没有,内心照样糊涂。比如,一位科学院的大院士,在他自己的领域里面,有很卓越的成就,可是对离自己最近的心法,却像盲人一样一无所知,连积德行善这样最基本的道理也不懂,还不如没念过书的老太太。所以,世间的法不能断心中的无明,不但不能断,还会加重无明。比如世间法宣扬如何包装自我、设计自我、展示自我,这会坚固我见;又有宣扬如何在竞争中击败对手,或者宣扬战争的合理性,这会加重嗔心;或者像有些西方国家宣扬性解放,这会助长邪淫;或者鼓吹高消费、鼓吹娱乐,这会增上散乱。所以,世间法谈论的都是一些增上贪嗔痴的主题,以华丽的外表、以艺术的手法把这些杂染不净的有漏法包装起来,蒙蔽人心,让人看不见所知法的真实面目,所以,以这些法不但不能破除无明,反而会增上无明,不但不能消除痛苦,反而会加深痛苦,不但不能超出生死,反而会坚固生死。所以,不是义妙,是大不妙,可以说比毒药还要不妙,比不净粪还要不妙。

《瑜伽师地论》当中这样解释义妙:“义妙者,谓能引发利益安乐故。”能破无明和能生利乐,在意义上是一致的。陷在粗的无明当中,就无法摆脱粗的苦,陷在细的无明当中,就无法摆脱细的苦。只有破无明,才能得安乐。而一切能破无明的意义,都包含在圣法里面。圣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最大的意义,确实能给人心带来最大的利益。打个粗浅的比方,比如我们不认识蕴的相,就是无明,如果不领受圣法的妙义,凭自己一辈子也不会懂得蕴的含义。以这个无明会导致以自己的分别心一见色法就认为是实有,处处都执著,把迷乱心前显现的小车、洋房、服饰、饮食等,个个都执著为美妙。而且非理作意一坚固,就会去求取,甚至做梦也想得到,就这样缘虚假的色法,自己给自己制造种种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一辈子都在妄想堆里打滚。反过来说,如果你能接触到圣法,法义一入心就会有妙用,因为你心里会明白,都市里这一切声色的繁华,实际只是蕴,只是多分的假合,只是刹那毁灭的自性,所谓的光鲜亮丽,实际只是心前所妄现的一幕假相,此外再也找不到丝毫的实义。这是举很浅的一个法来说明法一入心就能对治无明,就自然能放下许多无意义的执著,使自己的心得到真正的休息。

再比如,现代人类对业果有很深的无明。举一个例子,本来相好来自于福德善行,但是人们愚痴,特别相信借助一种医疗器械的手段,能把一个业惑变现的身相变成人造美女,可是人造美女的后面只会是丑相最后的暴光,但人们并不认识,反而趋之若骛。所以不接触圣法,就会这样无明愚痴,而学习圣法,就可以避免这些迷乱的行动。

圣法不只是这一点妙,圣法的妙是妙到极点,她不只停留在这样粗浅的层次上破除无明,而是对一切所知法的境都能破除无明,从凡夫很粗大的无明,一直到十地菩萨金刚喻定的最后一品无明,都能够断除。什么法具有这样的妙义呢?只有已现前法界和智慧无二的世尊所说的圣法,才圆满具足这样的妙义。所以,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明灯,就是佛陀的圣法。以她能破除人心的无明,能破除世间的愚暗,能给众生带来无量的利益安乐。这就是圣法义妙的含义。

下面讲文巧:

义妙是从所诠义说,文巧是从能诠文说。圣法为什么是文巧呢?因为世尊具有无碍的大悲和智慧,有大悲周遍,就能遍入有情的相续,和他的意乐、和他的实际因缘相应,有四无碍解就能任运流现,圣法传播的关键就在于和所化相应,也就是契机,能契机就是巧。圣法的语言能契合所化的根机,所以是文巧。佛的圣法字字句句都极为妙好,世上再没有这样好的文字,可以说从佛心流出的三藏十二部,字字句句都闪烁着智慧和大悲的光芒,一切天龙八部都要护持、顶礼、供养,被天人世间共同尊称为佛经。真能明白义妙文巧的含义,就会懂得,作为人又能看到佛经,听到圣法的含义,有多么难得。能听到一句,也不枉为人身。这比看其他任何书籍,学习其他任何世间文化都要有意义得多。只要能听到圣法,能读到佛经,就是做乞丐也值得。相反,对圣法不闻不思不修,就是做总统、做富豪,也不会实现暇满的大义。

“文巧”者,即无当地不说的名字动词积聚,及缀文法错乱、语不通顺等过失,亦即非如有些外典故弄玄虚、晦涩难懂,乃以如来大悲相应所化意乐,易解易持,文义明显,并且动听。

第一句“无当地不说的名字动词的积聚,及缀文之法错乱、语不通顺等过失”,这是讲佛法是随顺世间共许的语言,并以字句圆满而宣说。如果以不通用的语言宣说,或者文法有错乱,不符合当地的语言习惯,受众就不容易理解。相反,能用世间通用的规范语言不错乱地宣讲,受众听起来就很轻松,没有障碍,能直接领受法义,这样他就会喜欢听闻。这是语言明了的功德。《瑜伽师地论》中说:“文巧者,谓善缉缀名身等故,语具圆满等。”

“非如有些外典故弄玄虚,晦涩难懂”,这一句是以外道论典的语文不巧来作反显。语文不巧,反映出来就是“故弄玄虚,晦涩难懂”。为什么它的语言会有这样的相呢?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慈悲和智慧。没有慈悲,没有真正利他的善心,只是为了诳骗世人,为了得到别人的恭敬利养,所以就会故弄玄虚,有意在愚者面前表现得很高深、很玄妙,这就是虚荣心在作怪。他不可能说我很愚痴、我是一个具缚的丑陋凡夫,这样就不会有人吹捧,不会有人恭敬。所以他要故弄玄虚,显示出高人一等的境界,才能召来一帮盲目的崇拜者。第二是很晦涩难懂,这是因为没有见到真理,或者不具足善巧,见得不真,说出来的东西就不直截了当,就会在概念当中作概念组合的游戏,因为自己也不明白,说就说不透彻,不能说中要点,所以在文字上就会表现得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当今时代,更是分别念泛滥成灾的时代,我们学过圣法,再去和世间的文化对照,我们会感觉到现代人特别擅长制造概念、特别会变换概念,其实都是故弄玄虚。一个人为了获取钱财名利,就会别有用心地在概念上精心构造,目的就是俘虏成千上万盲从者的心灵。事实上说到底,这些都只是魔王愚弄人的游戏,只是欺诳的法,如果用正理的明镜去照,在文字画皮的里面就会显出作者邪分别的丑陋本相,没有任何真善美的巧妙,只是五毒魔王诱惑人的绮语疯言,看不到任何智慧和大悲的光芒。

下面一句是“乃以如来大悲相应所化意乐,易解易持,文义明显,并且动听”。“如来大悲相应所化意乐”是文巧的因,“易解易持,文义明显,并且动听”是文巧的相。为什么佛语能文巧呢?原因就是心和心相应——以如来的同体大悲和所化的意乐完全相应,全是贴心的话,全是知心的话,全是关怀的话,全是沁人心脾的话,全是善解人意的话,从最善的心当中流出来的,当然是最美的文学。

下面再看,大悲体现在哪里呢?就体现在和所化的心没有距离,全分融入所化的内心,这就是同体大悲,没有“我”和“人”的相,如果被“我”和“人”的执著障住,就不能交融。如来无我,所以能遍入,能完全地体贴,能全心地关怀。所以,以大悲相应所化意乐,就是文巧的源泉。

众生各有各的意乐,各阶层的人、各种文化领域当中成长起来的人,观念意乐都不相同,如果和所化的意乐不相应,和他的知识不相应,他听起来就会觉得不亲切,不会引起共鸣,不容易信受。打个比方,比如对现代人,尽说一些汉朝的事,或者对现代西方文化氛围当中长大的人,尽说一些东方的古文化,他会很难相应,他听起来会感觉很陌生,不明白文字所指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不能触及到意义。我们知道,能诠文以相应和串习这两者才具有意义,文字需要和心前的显现建立对应关系,如果受众的心前没有见过这种显现,没有这种感受和经验,那对他的心来说,所说的文字就成了无义之文,很难解义,很难受持,这就不是文巧,原因就是不契机、不应机。

比如,对现代人,讲现代发生的事,讲现代的文化现象,讲现代人的内心世界,他就觉得很亲切,很容易和他的意乐相应,因为这些都是周遭环境当中的现象,就发生在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上,一说,他就能对应起来,在这个契合点上再引导,就容易把佛法传到他的心里。比如,我说这样一句话:“酒吧里面,一群猛男酷女正在狂歌劲舞,尽情宣泄。”然后我说:“恶世的人心堕落,已经没有了对圣法的皈依。”前一句是当代的现象,后一句是佛法上的暗示,如果受众是现代人,他很快就能领到话语里的含义。这样就是易解易持。如果受众是唐朝长安的白衣居士,他会听得莫名其妙,他的耳根只是接收到一些无意义的声音符号。什么是“酒吧”,“猛男、酷女”是什么形象,“狂歌劲舞”和“春江花月夜”有什么差别,他的心一概不能显现影像,这样就是难解难持,他的思维中断,无法领受到话语所表达的含义。现在再说圣法的文巧,因为大悲导师已经现前了一切种智,具有四无碍解,所以佛法没有一字一句不是随类说法,佛的音声完全是随类音,对人说人语,对天说天语,对龙说龙语,对西班牙人说西班牙语,对阿拉伯人说阿拉伯语,而且是各各相应,一听就懂,文义明显。所以契机是为文巧。

什么是“动听”呢?以世尊当年说法的现场来讲,如来的妙音一触到内心,有人听得汗毛竖立,有人听得心开意解,有人听得泪流满襟,有人听得踊身投地,有人听得欢喜雀跃,有人听得拍手叫绝,有人听得心空忘我,从这些地方都可以体会佛语感人至深。所以,动听是师资契合、机感相应的必然反应,也是文字般若的妙用。因为佛的心澄净得连一丝分别念都没有,一切都是佛心的任运流现,所以一切佛语都是浑然天成的妙文,也就是在大自在的智慧海中就会显现最最高的文学境界,而且语语中听,感化人心极深。这才是佛的神通妙用,这才是至高无上的文化事业。所以,佛陀每一次传法,得法眼净、发菩提心、证得圣果的人,都是不计其数。

世尊的法就是这样具足义妙、文巧的两种殊胜,在三藏十二部的妙文当中记载的都是无上菩提的大道,这就是至高无上的佛经,对于这样的圣法,我们应当以至诚心皈依、供养、顶礼、赞叹,这样才能和圣心相感应,而与这样的圣法结下善缘,决定是趣向菩提的因缘。

下面讲梵行四德:

圣法具足梵行四德,这是圣法的四种功德相,就是纯一、圆满、清净、鲜白,这是圣法的显著特征。我们看人,有一种人是善人,是高尚之人,另有一种是恶人,是下流之人,两者在相上有很大的差别。同样我们看法,有一种法是圣法,具有梵行四德,另一种法是邪法,具有染污的相,这在名言当中,是黑白分明的,而且两者在我们心上所起的作用也是截然不同。以比喻来说,一种是伪劣产品,另一种是正品,在品质上伪劣是伪劣,优质是优质,真和假无法等同,如果能辨别真伪,就不会在取舍上犯错误,相反,不会辨别,就会买伪劣产品。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辨别智慧的重要,在法上也是如此,不会明辨邪正,就会把邪法当成正法,而且成为邪法的随学者、持有者,会很愚痴地庄严宣誓,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这种邪法。怎么能避免误入邪法的歧途呢?这就要认识圣法具有的梵行四德,以及邪法的相反特征,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不懂得这一点,有可能口里说是佛教徒,实际上内心深处却是热衷于现代邪法的非佛教徒。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在你的现代生活当中充满了各种五光十色的邪法,引诱你去追逐。这些法看起来很美好,很温馨,很安乐,很光彩,很有个性,而你对这些宣扬轮回现相常乐我净的邪法津津乐道,唯恐落后于时代的新潮。这说明你对邪法的热爱远远胜过对圣法的热爱。因此我可以说,你对圣法并没有真诚的皈依。

当今,生起明辨圣法和邪法的智慧,生起坚定的皈依心,对每个求道者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当今是信息时代,思想非常混乱,在影视窗中,在互联网上,在报刊杂志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一个修行人如果不具有明辨邪正的深刻智慧,很容易就受感染,掉在邪法的圈套当中而自我毁灭。只有自己心里通过思维生起深刻的辨别智慧,才能从心里发誓,我唯一皈依圣法,永不皈依其余邪法。这样才能真正得到佛教徒的名称。

从体性的角度,具足梵行四德:初“纯一”者,即是宣说不共外道等的细无常、行苦、无我等故,与余者不杂不共之功德。

我们观察某种法时,主要是看它所宣说的内含,而圣教的内含确实是独一无二,只此一家,所以说是纯一。有关细无常、行苦、无我、空、无相、无愿、菩提心、无分别智、六度万行、如来藏、三身、四智、涅槃净土、无量相好等等的内涵,在其它世间文化当中一个字也说不到。尽管一些外道法或者世间文化,也会用一些佛法的名词,但内含上是绝对说不到的。只有彻证法界的佛才说得出,所以叫做纯一或者叫独一,意思是其它教、其它文化绝对没有的。内教的法和外教的法差距很大,圣法和其他法不杂不共,无有丝毫混同。如果说是共,那就是颠倒名言了。

下面讲作用上的不共纯一:

如云:“对治一切烦恼敌,救护众生离恶趣,具救治德故为论,他教无有此二者。”

世亲菩萨说:圣法的功能是对治和救护。就这两个功能来讲,所谓对治烦恼敌,是从因上说,救护恶趣,是从果上说,所以圣教是救世的教。其它外教或者世间文化,不具足对治烦恼的功能,不能真正把众生从恶趣之中救度出来。不但不能,还会增长邪见,增上烦恼。所以,唯有圣法具有纯一的功德。

下面讲圆满:

“圆满”者,即并非仅仅对治如欲界少分烦恼,以及如治病之药般寂灭少分痛苦的方便,而是断尽所有三界烦恼的对治法圆满。

圆满,是从能彻底息灭痛苦的方面来讲的,意思是圆满对治。好比一种妙药,能断一切病苦,能消除一切症状,就说它是圆满,假如只能解决一点,治标而不治本,或者只能治少分,就不是圆满。但是以圣法的妙药,能断尽一切烦恼病,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圆满。虽然世间也有一些善法,也宣扬少分的善,叫人做好人,做好事,也有它的一分作用,但是对生死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也就是这些法或者是以现世为重,或者是以后世升天为重,顶多能达到这种程度,没有一种是引导出离生死的,所以都不圆满,如果随顺这样的教法而受持,绝不可能有圆满的结果。从因上说,其它的教,最多只能压伏少分的烦恼。比如说外道也有世间有漏的四禅八定,仙家也是清心寡欲,希求升天,或者世间也有某些心理学的疗法,能起到一定救治的作用,或者有一些医学,能在某个层面上对色身有治疗的作用,但这些都不是究竟,为什么呢?因为不能断烦恼种子。从果上说,它只是暂时止息或缓解痛苦,并不能真正圆满解决,只是暂时缓解一下而已。圣法圆满在哪里呢?她是彻底究竟的,外法与圣法在方向上有很大的不同。本来,轮回是所断,要息灭一切虚妄分别,才能彻底透脱出来,但是所谓的世间法,并不是这样讲,而是告诉你应当在红尘当中追求所谓的圆满,告诉你轮回世间有圆满可得,有实义可得,关键是靠你自己去努力争取,能实现自我,就是人生的意义,能拥有五欲六尘,就是人生的幸福,这真是以苦为乐,认贼作子,不可能破除我执。这都是颠倒而不是圆满。圣法告诉你歇下狂心,一切我见都要打破,才能从苦中超出,才有真正的寂静,所以佛的教法才是能断除三界烦恼的语言,才显示出寂静的利益,而不是让人执著幻化光影,执著外相的繁华耀眼,不是宣扬追逐声色的意义,不是说炫丽多彩的假相里有生命的真义。但是世间文化不可能告诉人们:一切利益都在内心的寂静当中,一切庄严都是在寂静中本有,一切安乐都来自心性的休息。从这个意义上讲,世法是让人在客尘当中,攀缘追逐,轮转不休,心一直不歇息地向外追逐,这是什么?这就是不断地轮回,哪里有圆满呢?

如补处弥勒云:“何者具义相应法,能断三界烦恼语,显示寂静之利益,即是佛说余翻此。”

佛说的是真实语言,而其它则是相反的。也就是佛宣说能断三界烦恼的语言,能真正显示寂静的利益,其余是以迷乱而颠倒,宣说的是增上三界烦恼的语言,不能显示寂静的利益。所以只有圣法是圆满之法,因为她教导我们断尽一切虚妄分别,她指示的是执著消尽的寂静,这就是圆满。

“清净”者,即是宣说所知法界体性清净的自性中本来障垢清净的所诠义,而且是显示,缘彼的能境智慧也相应法界的缘故,寂灭颠倒戏论。

这也是圣法的功德,圣法是本自清净。一切本来平等清净,只不过人们不能自觉,佛是来启发人们而已。外道的教,它也说有业障,说世俗法不清净,但是它执著不清净为实有,而且告诉你,需要用火来烧,用恒河水来洗,要用刀来割身,用热灰来涂身,要口中吞火等,才能消除障垢;或者告诉你,烦恼需要喧泄出来;或者认为,人生来就有清净和不清净的两类,生来清净的是高贵种性,生来不清净的就是卑贱种性,卑贱者应当做奴隶,永世不得翻身,这些都不是如实说法界清净。只有世尊的圣法极为殊胜,因为他告诉你,所知的法界本来障垢清净。在学人身份上,能境的智慧和法界相应,戏论就会远离,不是像用锯子锯木头一样,把烦恼锯掉。所以只有圣法才能让人心真正得安慰,否则串习一种邪法,何时能见自性清净呢?只有束缚在戏论网当中,被活埋而已。

比如,如果认为这个世界实有染污的自性,那就会落入彻底的悲观论,因为人生实有染污的自性,就没有前途可言,那只有以自杀毁灭自己,与这个世界永别。或者认为人生来就有七情六欲,这些人性都是美好的,不应当压抑,而是要尽情地抒发,这才是生命的意义。这是把客尘烦恼现相误认为是清净,这样会导致三门放纵,堕在生死当中不能回头。或者认为这个世界不清净,需要把心寄托在心外别有自性的一种天国当中,这也不是本来清净,是在自己心外假立一种清净法,也无法真正地契入清净。

圣法是说本来清净,不是去别处求清净,不需要以五火焚身,热灰涂身等无意义的苦行而获得清净,圣法所说的清净,是所知法界本来清净。这样的法,才是一切法当中最殊胜的法。

从能境智慧上讲,以外道的法无法寂灭颠倒戏论。他们或者认为安住于四禅的心与心所是清净,是涅槃;或者认为无想的识,或一种顽空是清净。实际上这都是在颠倒戏论当中,充其量只是一种二取分别心的境界,不能与法界相应,所以必然灭不了颠倒戏论。内道是真实见而真实宣说清净的法界。能境智慧一旦见本来清净,就是真正的相应法界,就会离开颠倒戏论。这是内道清净的含义。以上是从所知和能境两个方面宣讲了清净。

下面从离垢清净的角度来讲“鲜白”。鲜白的意思,就是清净已经离垢显露出来。

“鲜白”者,即于法界自性清净未如是证悟的诸客尘障垢及习气,以无误衡量实相之道净除之后,实相全体显露的离垢清净,就此而说“鲜白”。

这里还是要作对比,才会明白鲜白是圣法不共的梵行功德。外道没有能鲜白的道,也没有鲜白的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能鲜白的道是无误衡量实相的道,实相中本来没有人法二我,是自性清净。而我们执著人法生起两种执著,就现起客尘的障垢和习气,假如是一种胜义中有人我有法我的见,以这种执著人法二我的道怎么能对治我执和法执呢?这是不可能具有对治的,所以永远不可能净除客尘障垢。既然没有能鲜白的道,也就永远不可能鲜白。打个比方,比如冰本来是水,冰以火烧就能融化,以寒气凌逼不但化不了,反而更加坚固,显不出水的流动性。就像这样,法界是被什么遮障的呢?是被人法二种执著遮障的。这个坚固执著只有以见无我的智慧火去烧,才会逐渐消融,消融的同时本来清净的实相面目就会显露。这就是鲜白的比喻。因此所持的见解如果只是一种我见,那么安住于这样的邪见来修行,是不可能化掉执著的,因为根本不是违品的缘故。所以只有内道具足鲜白,外道不具足鲜白。比如外道认为身是实有,在身上修炼,这样执著身,怎么能去掉身见呢?何时能照见五蕴皆空而现前正觉呢?因为执著身的同时是不可能断除身见的。就像这样,执著人法时,无人无法的清净心性怎么显得出来呢?所以外道落在杂染当中,没有能鲜白的道,也不会有鲜白的果,都是在妄想堆里钻来钻去。从这个角度讲,故说唯有圣法才是鲜白。

如是“梵”者,即是涅槃,属于其道或行之法,称为具有梵行四德。

梵,是涅槃。圣法说的是什么法呢?是涅槃道的法,或是涅槃行的法,她具有以上的梵行四德。涅槃是自性清净,以圣道就能消除客尘障垢而获得离垢清净,圣道是这样的梵行。就像清净的水必然具有清净的相、纯一的相,不是浊水可比。同样,圣法也具有鲜明的特征,不是非涅槃之道的外道法,不是庸俗世俗文化所能具有,也就是圣法是纯一的法、是圆满的法、是清净的法、是鲜白的法。如果我们能了知这样的功德相,再去随文作意,就会认识到圣法的功德殊胜,这样就会生起欢喜心、作稀有想。也唯有这样,才会恭敬她、尊重她、供养她、皈依她、修习她、弘扬护持她。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正理之道,不是仅在口头上念念,而是要把道理认识清楚,以理而信受。如果以理发起定解而坚定皈依,就能把自己转变成虔诚皈依法的佛弟子。

如是三善、二妙、梵行四德,如《庄严经论》云:“此法随时善,生信喜觉因,义正及语巧,能开四梵行。不共他相应,具断三界惑,自性及无垢,是行为四种。”

以上略说圣教的功德,就摄在三善、二妙、梵行四德当中,就像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当中所说:“这个圣法随时都是好的,一切时都很妙,最开始是生信解的因,中间是产生欢喜的因,最后是产生觉悟的因,这样的法是义正、是语巧。她的语言极巧,能很直接、很方便就传入我们内心,她的义极为真实、极其微妙,能破无明,能得到真利益真安乐。这样的圣教,具足四种梵行功德,第一是纯一,叫做不共他相应,就是绝对与外法不共;然后是圆满,以她的作用能完全断除三界的烦恼;她又是清净鲜白的,是以本来清净的实相为体,而且以圣道净除客尘障垢,就能让我们得到离垢的鲜白。这就是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