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现今我等生于佛教兴盛之境,有亲见如来之身语意所依,此乃由往昔积累福德、现今善妙缘分所致,无论僧俗、胜劣任何人,对处于各自附近的佛殿和三宝所依,不论其属于公众或个人谁所有,都要生起恭敬和尊重,做顶礼、转绕,根据自身的财力,精勤献上相应的供品:酥油灯、耳饰、无有悭吝的实物——花和水等,一切今生来世中,将不断积累福德,此生中一切所愿之事悉将成办,来世将获得殊胜人天身的所依。
因此,现在我们出生在佛教兴盛的地方,或者能够来到佛教兴盛的地方,有亲眼见到佛的身语意所依,这并不是碰巧之下无因无缘出现的,而是我们往昔很多世中积累了无量的福德,现今有了如此善妙的缘分所致。既然有了这样好的缘分,那么无论是非常尊贵的上师、位高权重的达官贵人,还是普普通通的僧人,以及一般的俗家信众,虽然身份上有僧与俗的差别,外表上有胜与劣的差别,但内在的功德不一定以身份和外在的形象来判定。无论如何,不管是怎样的人,对处于各自附近的佛殿和三宝所依,都要恭敬和尊重。如今藏地几乎每个村都有寺庙,或者聚集在一起共修的经堂,汉地也有很多寺庙、禅堂或精舍,寺庙里有共修的大殿,精舍里有相应的佛堂等等,这些无论是属于公众所有,还是属于个人所有,对于这些佛殿、佛堂或其中的三宝所依等,都要生起恭敬和尊重,做顶礼、转绕、供养等。富裕之人可以多供养一些,不富裕的人可以根据自身财产的情况,献上相应的供品就可以。比如,为诸佛菩萨和莲师供养一些酥油灯、耳饰,以及不掺杂悭吝心的实物供品,也就是花、水等等。
这里,上座堪钦丹增诺若仁波切讲到:在寂天菩萨的《入行论》第二品中讲供养的时候,对于有主物的供养并没有广讲,但是讲了很多无主物的供养和意幻供养,因为寂天菩萨虽然是一位王子,但后来舍弃王政,在寂静处出家修行,并没有很多财富可以供养,于是也为自己和寂静处的修行者提供了这个方便的修法。华智仁波切的风格和寂天菩萨一样,自身没有积累很多的财物和受用,施主非要供养的一些东西,他也会随手送给别人。比如,他的传记中讲到,一次有人供养了华智仁波切一些黄金,后来他把这些黄金送给了一个小偷,送完后华智仁波切说:“把黄金送出去了,现在我心里真舒服啊!”所以,华智仁波切自身从不积累财产,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去各地给俗家人为主的信众开极乐法会。那么除了华智仁波切之外,根芒文波丹增罗吾、堪钦根华、托嘎如意宝、上师法王如意宝都非常重视举办极乐法会,并常年给俗家人为主的信众开极乐法会,这么看来像是华智仁波切留下的一个传统。堪钦根华是华智仁波切的弟子,当年全知麦彭仁波切对堪钦根华说:“你每年都要到我的寺庙杰酿寺开极乐法会。”接下来堪钦根华每年都会去杰酿寺开办极乐法会,后来堪钦根华年迈,行动不便,就委派托嘎如意宝前去。如是依照堪钦根华的嘱托,托嘎如意宝每年去杰酿寺给信众开一次极乐法会,二十二年之间从未间断。当年,托嘎如意宝去杰酿寺开极乐法会的时候,只有一个侍从和一头用来驮行的公牛,此外没有因为自己是大德,就做一些隆重喧闹的迎接仪式等。法会期间的饮食都是自行携带,如果是有熟悉的金刚道友邀请,就去那里吃和住,法会期间从来没有受用过寺庙僧众的斋饭。这些在托嘎如意宝的传记中都有讲述。华智仁波切不论去哪里开极乐法会,都会劝当地的信众多多供花、供水等。比如,当时举办极乐法会的时间如果是夏天,那么就会让俗家众去采摘一些野花来做供养,因为是无主物,各自的心里也就没有悭吝。另外,华智仁波切还让大家多多供水,藏地的水非常清净,又不需要花钱,所以一般来说,人们对水不会有什么悭吝心,供水也不容易成为特别炫耀的善根,心中也不会由此生起傲慢等,因此很多大德都提倡多做供水。以上就是堪钦仁波切的开示。
现在藏地的很多地方,也有了自来水,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挑水、背水,汉地城市里就更方便了,每家每户都有干净的自来水,取一些就可以直接供养,所以大家一定要精勤地供水。这里华智仁波切说的供花、供水等都是不复杂的供养,一般人都能够做得到,然而有些人很喜欢热闹和炫耀,说自己做了多大的供养、花了多少钱、供了多少斤酥油等等,这样不好。我们前面也说过毁坏善根的四个因素,其中就有宣扬功德,所以大家随力做一些供养的时候,不要有悭吝、傲慢的心,也不能宣扬自己的功德,否则就会成为杂罪的供养,或者出现毁坏善根的情况。
总之,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对各自附近的经堂、佛殿和三宝所依,生起恭敬和尊重,做顶礼、转绕,献上力所能及的供品,那么一切今生和来世当中,将源源不断地积累无量福德,此生中自己心中欲求的所有事情,全部都会如愿成办,来世也将获得殊胜天和人身的所依。
下至仅仅于经堂外内清扫尘土,也有无量殊胜利益,《毗奈耶律本事》中云:“作清扫得五种殊胜利益,将成自心清净、令他生信、诸天心喜、积累庄严自身之善根。身坏灭后,亦将生善趣上界诸天之中。”
不必说对于经堂、佛殿、三宝所依,做顶礼、转绕、供养等有很大的功德利益,下至仅仅是清洁打扫经堂内外,都有无量的殊胜利益。那么以我们喇荣道场为例来说,有一些负责做卫生,打扫经堂、道路、厕所等的俗家众,他们当中有汉族人也有藏族人,大多都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情有很大功德利益,认为只是一份搞卫生的普通工作而已。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打扫的是团结和合、受持清净戒律、讲闻正法、修行的僧众所用的经堂和道路等,所以有不可思议的功德。相关的负责人应该把他们召集起来,将清洁打扫僧众经堂等的功德利益讲给他们听,做这么有功德的事情,应该知道开始要如何发起清净的善心,清洁工作完成后要怎么发愿回向善根等等。这样教育他们后,对他们来说就很有利益,不然每天只是为了赚一份工资,或者在无记的状态下做一些,那么利益就不会很大。
我们自己这方面来说,各个经堂内、外的卫生都是由总务处负责安排,各班的教室由各班自己安排打扫,无论是经堂的地板,还是地毯、门窗等,都打扫的很干净。平时的话,不要穿鞋进经堂和教室,用过的纸巾也都不要随手乱扔,这样一直保持下去的话,经堂或教室也不会很脏,清扫的频率就可以视情况而定。诸多教典中也讲到,需要定期清扫经堂内外和附近的地方,这是诸佛菩萨留下的行为传统。律藏当中也有这样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需要每天打扫经堂,如果经堂大、僧众少的话,可以不用每天打扫,但也需要在每个月的十五日和三十日等一些吉日当中做清洁打扫;如果僧人很多,那就需要从新受戒的人开始次第安排、轮流打扫,如此僧众的经堂需要每天打扫。往昔导师释迦佛在世时,有一次在舍卫国的给孤独园中,僧众离开后没有打扫卫生,世尊佛看到后,便亲自拿起扫帚清扫。所以我们不要自以为身份高贵,就不需要打扫经堂等,没有人比世尊佛更高贵了。因此对于打扫经堂这件事,大家都要认认真真地做,对今生来世都有很大的利益。比如,汉地的一些寺庙或精舍,僧人们都做的很好,不但是举止威仪方面非常清净如法,环境卫生方面也很注意。寺庙的大殿、僧寮,以及道路等都是干干净净的,个人也没有太多多余的东西,全部收拾的井井有条。斋堂做的饭菜也很干净、很丰盛,僧人们在斋堂吃饭的时候都很注重威仪,一般不会存在嬉戏、打闹、聊天、开玩笑等的情况,吃完饭后餐具会统一收拾、清洗、消毒等等。总的来说,这个方面汉地的一些寺庙和精舍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讲到这个内容的时候,上座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开示说,无论如何,我们还是需要注意一下公众的清洁卫生。比如,经堂等毕竟是僧众需要使用的,把自己用过的卫生纸等随手扔在经堂里,对于僧众经堂的卫生一点也不在意,这是不合理的。如果是自己的房子,别人穿鞋进去踩脏了,或者随便乱扔一些垃圾,那他可能会非常生气地把对方骂一顿,性情暴躁一点的人说不定还会动手。实际上把自己的房间弄脏了也没什么,因为是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稍微清扫一下就可以,但如果把僧众的经堂弄脏了,在因果上是很麻烦的,会有很大的罪业。所以大家对此一定要小心谨慎。现在经堂外面都做了鞋架,进经堂前要把鞋子脱了后放在鞋架上,不可以穿进经堂,这很重要。不然的话,鞋子上的灰尘、泥土等把僧众经堂内的地毯或地板弄脏了,都是有罪过的。以前还有人赤脚进经堂的情况,现在应该是没有了吧,现在都是穿袜子了,但如果袜子很脏,而且有很浓的臭味,走到经堂里面就会把经堂的地板或者地毯弄脏,甚至沾上袜子的臭味。身上穿的衣服也是同样的道理,特别是下身的僧裙,有时候外面下雨、下雪,路上就有很多泥巴,僧裙会被雨水弄湿,或者沾上很多泥,又或者在吃饭时沾了油、干活时沾了土等等,到了经堂后也毫不在意,直接就坐到经堂的地板或地毯上,这样就把僧众的资具弄脏了。有人认为弄脏了也没什么,擦干净就好了。不能这样想,既然是你自己弄脏了,当然需要自己擦干净,可是即便后来擦干净了,实际上这个罪已经造下了。所以这方面最好不要想着事后自己擦干净或忏悔,应该提前就不要造这样的罪。平时要注意个人的卫生,袜子、僧裙、衣服等都要勤洗勤换,你如果在山洞里一个人修行,那另当别论,现在是要和僧众一起听课、一起学习和生活,弄脏了僧众的经堂、教室等资具,罪业非常大。另外,一般法会供斋的时候,因为和汉地不一样,我们这里念经或法会期间,僧众都是直接在经堂里受用斋饭,那么这个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比如,自己要准备一些纸巾,用来擦碗、擦手、擦嘴等,纸巾用完后不能直接扔在地上,而是要装在垃圾袋里,出去时带走扔到垃圾桶里,而不是留在经堂。吃饭的时候要小心一些,别把碗里的油、汤、饭等洒在地毯上,这样把僧众的地毯弄脏了也很不好。还有就是行堂的人,如果茶壶底部熏黑了,或者水桶底部有油、食物等,直接放在经堂的地板或坐垫上,这样弄脏了地板或僧众的坐垫,都会造下很大的罪业,万一有茶水等洒出来,也要及时清理干净。导师释迦佛也有讲过,凡是僧众的资具等,受用时都一定要小心谨慎。一些新来道场学习的人,或者是一些年轻人,在这些日常行为的取舍方面,不懂的话也能理解,但是大家要学习。有时候也不能怪一些新来的人不懂,各班的带班法师或管理寺庙的法师要负责任、要教导,平时要讲一些关于日常取舍之类的开示。不讲的话一些新来的人就不知道。只是懂得一些经论,就像是学知识一样,口头上能侃侃而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因果取舍方面懵懵懂懂的状况,平时受用僧众的经堂、坐垫等也从不注意,感觉即便是弄脏了也有人打扫,一点恭敬心和爱惜心都没有,放逸受用僧众的资具,这样是绝对不行的。所以各班法师平时一定要在因果取舍方面多多教导。如果能够打扫僧众的经堂、道路,清洁僧众所用的资具等等,平时也能做到爱惜僧众的财物,比如经堂的门窗、坐垫等,能够谨慎受用这些的话,会有很大的功德,相反如果不注意的话,也会有很大的过患。这些在诸多教典当中都有广的讲述。以上就是堪钦仁波切的教导,大家一定要记在心里。
《毗奈耶律本事》中讲了清洁打扫经堂会获得五种殊胜利益,第一、自心清净,比如,我们把经堂或自己的佛堂打扫干净,然后在佛台上供一些善妙、清净的供品,那么自己的内心当下也会很欢喜而没有杂念。第二、令他人生信心,比如俗家众看到僧众的经堂、禅堂,或者寺庙里的环境非常清幽雅致,也会生起信心和欢喜心。第三、令白方诸天,比如白方吉祥怙主七十五尊等都心生欢喜。第四、能积累令自己身相庄严的殊胜善根。第五、这一世的身体坏灭后,也就是今生死后,来世会转生到天界当中。
具体来说,打扫经堂、禅房、佛堂、僧寮等,自己的心也会变得清净,这是我们现量能够感受到的。无论是自己家里的佛堂,还是僧众经堂的内外和附近,如果打扫的非常干净,那么自己的心情也会变得非常愉悦。另外,负责环境卫生的人也不要认为自己身上承担的这个工作很累,实际上把僧众所在周围的环境卫生打扫干净,能够消除自己生生世世的无明黑暗,自己的戒律也能够清净等等,有很大的利益。我记得早年上师法王如意宝在世的时候,这里还没有环保小组,于是便安排了上座堪钦仁波切丹增诺吾和慈诚罗珠两位打扫道场的卫生,他们在没有讲课、辩论等的时间,就去做一些很脏、很累的清洁工作,可是他们还是很欢喜地为僧众服务。现在看来,这两位大堪布无论是在讲经说法的智慧方面,还是自身戒律清净的方面都非常卓越等等,上师法王如意宝当年的安排也是有特殊密意的。所以,不要认为只有去听课、研讨、辩论才有功德,打扫卫生没什么大的利益。大家要知道做任何善行关键都在于内心,如果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僧众打扫卫生也有无量的殊胜利益,自己的心也会常常处在清净和欢喜当中。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又说:现在我们喇荣道场的阴山、阳山,以及一些道路旁边都种了很多花和树,卫生和环境都做的非常好,但是毕竟整个道场比较大,以后需要逐渐完善的地方还有一些,这些方面都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比如,个人维修房子的时候,不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堆到僧众的花草等上面,毁坏僧众的花草树木,破坏道场的环境卫生。其实这些基本的道理大家都应该知道,但个别人就是这样,对僧团公众的财产不注意、不重视,在个人的财产方面就很自私,这样真的不行。不说出世间佛法的层面来说,不能占用和毁坏僧众的财产,世间层面来说,只要是有一点素质的人,都知道要爱惜公共的物品。比如很多城市的路边都种了一些花草树木,你若是把自己的垃圾扔在花坛里,这就是非常不文明的行为。别人看不到就算了,看到的话也会耻笑的,而且被环保部门发现的话,不但会批评教育,还会有一定的罚款。世间层面都是如此,更何况占用和毁坏僧众的财产和资具,和一般世间的不文明行为不同,会造下很大罪业的。所以大家要保持经堂以及整个寺庙、道场、精舍的干净整洁,也不要随便采摘公众的花等,这些都要注意,好好地记在心里,相互之间也要多多提醒。
另外,如果经堂、教室,以及周围的环境非常整洁的话,也会令一些俗家众生起清净的信心等,《普贤上师言教》中讲归依的时候讲了三种信心,其中的清净信,就是由于看到寺庙、经堂、佛像等清净庄严而生起的信心。比如,不仅仅是我们喇荣道场,其他的三宝道场也一样,一些佛教徒或游客去游览朝圣的时候,因为看到佛教道场的经堂和环境非常干净整洁,佛弟子们的行为都很如法,那么他们也会逐渐开始信佛,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所以,三宝道场要有良好的卫生环境,这很重要,道场里佛弟子们自身的行为也要如理如法,否则其他去朝圣的佛教徒或游客看到后,就会对三宝退失信心或者产生邪见。路上遇到的时候,要对他们以礼相待,不要一副不耐烦的神情,也不要过于热情,看起来好像是另有所图的样子,还是中道一点比较好。如果他们主动要求留联系方式,想以后交流一点佛法,你仔细观察后认为对他们能有所利益,那么留一个联系方式,也没什么不可以,这也是度化众生的一种善巧方便。虽然他们一开始只是去旅游,但当他们亲眼看到佛教的道场环境非常好、经堂和僧寮干净整洁、佛弟子们的行为文明如法等等,那么他们就会对这个道场、对僧众,乃至对整个佛教都生起信心。世间的人都相信眼见为实,他们亲眼看到的景象,对他们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所以他们内心会不由自主地生起信心。相反如果道场各个地方都积了很多垃圾,僧舍里堆的乱七八糟,佛弟子们的性格也不好,说话都是一些粗语、恶语之类,不说话的时候也表现出各种各样不好的神态,那外面来的人对这个道场就不会有好的印象,也不会生信心,反而容易让他们产生邪见。所以无论是经堂、僧舍、道路等的卫生,还是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都要干净整洁,这样的话除了自己的心会清净之外,也能够让他人生起信心。如是堪钦仁波切再再殷重教导,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
不但如此,经堂、禅房、佛堂以及周围的环境非常舒适悦意的话,白方的天神们也会心生欢喜。相反如果到处都很脏很乱,就成了黑方魔王及其眷属欢喜的对境了。再者,把道场的各个地方都打扫得很干净,就是对三宝的一种供养,因为僧众就是三宝之一的僧宝,所以打扫经堂等的卫生,其实就是供养僧众,对于这样一个殊胜的善根,白方的诸多天神当然会欢喜。而且道场内外都打扫的很干净,环境优美,那生活在道场里的僧众和其他人内心都很欢喜,令他人欢喜,这本身也是一件殊胜的善。
其次,为僧众打扫经堂、禅房、斋堂等的话,还能够积累令自己色相庄严的善根,并且最终死后,还会转生到天界。也就是说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和大乘发愿回向摄持的情况下,以此善根也会转生到天界。如果能够以出离心、菩提心和大乘发愿回向摄持的话,就不仅仅是转生天界,而是会获得菩提佛果。
因此,诸经堂佛殿的香灯师及住在附近之人,尽力精进生起尊重和恭敬后,精勤清扫佛殿内外尘土和转绕,并且努力献上水、花之供品,亦得广大殊胜利益。
由于上述所说的这些利益,那么一些经堂佛殿里的香灯师,或者负责管理经堂的工作人员,以及住在寺庙、道场附近的人,要想方设法尽力精进生起尊重和恭敬,在这样的前提下,精勤打扫经堂内外、转绕、献上种种清净的供品等。比如,经堂的管理人员要为僧众服务,除了每天供灯、供水、擦拭佛台、摆放供品之外,还要定时开窗、关窗,时而做一些通风和打扫。或者住在附近的俗家众也要发善心为僧众打扫经堂等,以及道场里面的环境卫生,然后做一些顶礼、转绕,并且努力地献上水、花之类的供品。对于供水、供花一般不会有什么悭吝之心,并且不会有傲慢和炫耀,也不会掺杂五种邪命,这个我们前面也讲过了。那么若能如此的话,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有很大的利益,确实是自己积资净障的殊胜善根。
思考题
1.对处于各自附近的佛殿和三宝所依,生起恭敬和尊重,做顶礼、转绕、供养等,有怎样的殊胜利益?
2.详述清扫经堂内外的利益。
3.结合自身,思维自身对经堂、佛殿及三宝所依等有没有恭敬和尊重?日常应该如何行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