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我等雪域藏人,有缘的本尊和上师是圣尊观世音和莲花生上师二者。如邬金莲师亲言:“藏人有缘上师乃莲师,有缘本尊大悲观世音。”
总的来说,诸佛菩萨有很多身语意的所依,对这些都要顶礼、供养、承事等,正如《亲友书》中所说:“佛像纵然以木雕,无论如何智者供”,不论佛像的材质好坏、做工良莠等,全部都需要恭敬。特别来说,藏族人以及我们学修藏传佛教的人,都要恭敬莲师的佛像,这非常重要。邬金莲师曾亲口说过,对于藏族人,或者说在藏地的人而言,特别有缘的上师就是莲师,特别有缘的本尊就是大悲观世音菩萨。若是能够至诚祈祷,那么由于他们往昔特殊的发心和发愿,相比其他圣尊,他们二者的大悲和加持更为迅速。
一些史书中记载,藏地很多国王和善知识都是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大悲观世音菩萨和藏地有特殊的因缘,下面原文中这样讲道:
如是所说,往昔此雪域藏地,佛足不至、圣法未兴、仅三宝之名亦无称闻,而无有佛法处于暗境之期,圣尊观世音以诸多化身之门径,创办了佛法兴盛之缘起。
往昔导师佛住世期间,在佛前求法的弟子众多,不但有古印度人,还有很多天、龙、夜叉等非人,然而当时的藏族人,并没机缘前往印度,在佛前闻法。而且佛去过尼泊尔、斯里兰卡等许多地方传讲正法,但并没有到过藏地。不仅如此,往昔佛的圣法在雪域藏地也没有兴盛,甚至仅仅是三宝的名字都听不到。那么在这样没有佛法的光明,处于黑暗境况的时期,圣尊大悲观世音以种种化身的门径,在雪域藏地创办了很多佛法兴盛的缘起。
比如,当时大悲观世音菩萨为了佛法能够在藏地兴盛,雪域的众生能够得到饶益,自身幻化为猕猴,与罗刹女一起诞生了藏族的种姓。而且一些史书中记载,一般来说,共称藏地的第一个国王聂赤赞普就是除盖障菩萨的化身,其它世代的国王当中,也有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文殊菩萨的化身、金刚手菩萨的化身等。其实说是这些菩萨的化身,只是由于劝请者是除盖障菩萨、文殊菩萨等,所以才这样称呼,实际上这些国王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那么,这些化身的国王又是怎样让佛法在藏地兴盛的呢?具体在藏王松赞干布的遗言《柱间史》、以及《玛尼全集》、《莲师广传》、《五部传记》(译师法师传、后妃传、国王传、大臣传、鬼神传)等中均有记载。后来一些讲述藏地历史的书籍中也有,大家有兴趣的话,详细的情形可以从这些史书中了知。下面讲大悲观世音菩萨化身为藏王松赞干布,然后化现藏地第一尊佛像的内容:
并应化为化身的国王松赞干布后,以应化和加持之门径现出大悲虚空王十一面五位天成,此即雪域藏地建造的第一尊佛像。
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松赞干布降临藏地后,以国王的身份教化藏地的众生,令佛法在藏地逐渐兴盛,这些内容在《莲师广传》中有广讲,大家可以去阅读。其次,圣尊观世音菩萨又以应化和加持的门径,现出大悲虚空王十一面五位天成,这尊十一面观音像,就是雪域藏地建造的第一尊佛像。
所谓的“大悲虚空王”就是指大悲观世音菩萨。因为大悲观世音菩萨就是人天众生为主的无上归依处,所以称其为大悲虚空王,这也是观世音菩萨不同的名号。所谓的“五位天成”,就是天成五位一体。具体来说,这尊五位天成佛像的来源,在《柱间史》等史书中有如下记载:松赞干布十三岁时护持王政,十五岁时从眉间幻化出阿噶拉比丘,阿噶拉比丘去了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地,以及其他普通人肉眼见不到的殊胜圣境,迎请了一些水、土、木料等,想用这些材料制作一尊观音像。这些材料当中,有一尊蛇心旃檀木,从中自然出现了一尊小的观音像。阿噶拉比丘将这些材料带回藏地后,国王松赞干布命令工匠制作观音像,但稀奇的是还没等工匠们开始制作,这些材料就自然形成了一尊大的十一面观音像。这尊十一面观音像与其他的十一面观音像不同,十一个面中最主要的一面,以及头顶的阿弥陀佛是寂静相,其余的十面当中,除了一尊是忿怒相之外,其他都是寂静、忿怒混杂的庄严相,非常珍贵罕见。后来国王将蛇心旃檀树中天生的小观音像,犹如迎请智慧尊者一般,嵌入了这尊自然形成的大十一面观音像心间。再后来,国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公主示现圆寂后,全部融入了这尊十一面观音像。《玛尼全集》中讲述了国王松赞干布圆寂后,法体荼毗等的情形,以及圆寂时出现的种种瑞相,这是在一般所化面前的呈现。实际上国王松赞干布圆寂后,并没有身体留存下来,他的身体融入了十一面观音像,这才是究竟、具量的讲法。蛇心旃檀树中所生的观音像,以及各处圣地所取的材料会聚后,天然形成的十一面观音像,再加上国王松赞干布和两位公主融入其中,一共有五种天然成就的事物,于是被称为“五位天成”。
表面上看起来,这尊五位天成观音像也是首先搜集各个圣地的土、水、材料等,然后由工匠塑造而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大悲观世音菩萨以应化和加持的门径所现出的一尊观音像,并且这也是藏地的第一尊佛像,也就是说藏地的第一尊佛像就是大悲观世音的圣像。综上所述,大家可以知道,大悲观世音菩萨就是和藏地最有缘的本尊,下面讲和藏地最有缘的上师,也就是莲花生上师:
继而五个朝代后,文殊菩萨的化身护持正法的国王赤松德赞迎请第二佛陀大邬金后,加持藏界的地基、调伏地祗等一切凶狠鬼神并置于誓言;
在圣尊大悲观世音应化为国王松赞干布后,接着又经过了五个朝代,文殊菩萨的化身——护持佛法的国王赤松德赞继位,在他执掌国政期间,专门派遣使者,也就是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前世多吉登炯等人,将第二佛陀邬金莲师从印度迎请到藏地。莲师到了藏地后,加持藏界地基、调伏地祗等一切凶狠鬼神,并将他们安置于誓言,令他们未来护持正法。比如,宁地母十二尊、雪山二十一兽、藏区九山神等都是被莲师调伏的地祇和鬼神。不仅如此,莲师还在藏地建造了诸多三宝的身语意所依,下面是身所依方面:
身所依方面,建造桑耶不变自成寺;
所说的桑耶不变自成寺,就是我们熟悉的拉萨桑耶寺,又叫作三样寺。之所以又被称为三样寺,是因为当时国王赤松德赞说,这座寺庙核心的金殿需要有三种风格,其中顶层是印度式风格,因为佛法来源于印度;中层是藏式风格,因为国王赤松德赞的父亲是藏族,底层是汉式风格,因为赤松德赞的母亲是汉族。于是按照国王赤松德赞的要求,桑耶寺核心的金殿建有三层,分别是印、藏、汉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叫作三样寺。
整个桑耶寺的布局,是按照佛经中“三千大千世界”的结构设计而成,核心的主殿具有印、藏、汉三种风格,代表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相当于现在汉地寺庙的大雄宝殿),主殿周围有四座大殿,分别表示四大洲和八小洲,太阳殿和月亮殿象征宇宙中的日和月,主殿四周又建有红、白、绿、黑四座佛塔,围墙则象征着世界外围的铁围山。这便是桑耶寺大致的布局,在桑耶寺围墙之外还有三所女众的寺庙等等。无论是桑耶寺里的佛殿,还是外围几处寺庙的佛殿当中,都摆放了许许多多的身所依。而这里所说的“建造身所依”,主要是指《莲师广传》中所记载的,整个桑耶寺中存在的壁画,以及铸造、泥塑等的各种佛像。下面讲语所依:
语所依方面,翻译显密圣法;
莲师将圣地印度那烂陀寺中有的经、续为主,翻译成了藏文,不仅如此,还从邬金空行洲的密库等处迎请了密教不共的三内续部,并翻译成藏文。下面是意所依:
意所依方面,成立僧团,从而令佛教如日升起。
虽然国王松赞干布时期也有一些修观音续部的瑜伽士、密咒成就者,但是没有建立出家僧团,莲师来到藏地后,逐步建立了身着白衣的瑜伽士团体和身着红衣的出家僧团。
如上述所说,莲师在藏地建造了三宝身语意的所依,令佛教的日轮在藏地冉冉升起。除此之外,莲师还建造了诸多见解脱莲师像,下面原文中这样讲道:
为了后代人敬信的所依和圣教的兴盛,在镇肢寺、镇节寺和诸密境修处中,莲师建造了诸多见解脱莲师像,并亲自开光。
为了作为我等后代弟子们敬信的所依,并且令佛教兴盛不衰,以及十方群生得到利益,在莲师的引领下,建造了桑耶寺等一些寺庙,并在其中放入了莲师像。此外,还在松赞干布时期已经建造的镇肢寺——昌珠寺、也如藏章寺、布如噶采寺、拉准巴江寺,以及镇节寺——工布布楚寺、洛札孔廷寺、绛真格杰寺、绛札冻则寺等寺庙中,建造了一些莲师的佛像。另外,还在一些像是雅隆这样的密境修行之地,也建造了许多作为莲师补处的莲师像,比如著名的“如我一般”莲师像就是在雅隆密境当中。以及桑耶寺中也有当年南喀酿波所造,莲师亲自加持的莲师像等等。这些所有作为莲师补处的莲师像,众生只要是见到,心相续中都会种下解脱的种子,最终会从轮回中解脱,获得菩提佛果,所以都被称为“见解脱莲师像”。以上这些是我们目前可以见到的莲师像,除此之外,莲师还把一些莲师佛像做了伏藏,下面原文中这样讲道:
又为了遮遣未来时期的衰损和圣教的违缘,在藏地伏藏了作为莲师补处的二十五尊莲师像等。
意思是说,当时莲师为了遮遣未来的战争、饥荒、瘟疫等末世时期的衰损,以及遣除圣教住世兴盛的障碍和违缘,在藏地伏藏了二十五尊能够作为莲师本人补处的莲师像等。实际上莲师像的数量不仅只有这些,另外还有很多很多,无论是这“如我一般”的二十五尊莲师像,还是其他伏藏的莲师像,仅仅是从伏藏中取出一尊莲师像,都会对佛教的兴盛、众生的利乐有不可思议的利益,这在伏藏大师列绕朗巴的传记等中有详细讲述。不仅如此,只要是莲师的佛像,对佛法和众生都有着不可思议的利益,下面引用莲师本人亲口的承诺来说明:
藏地所化圆满后,即将前往妙拂洲调伏罗刹之时,曼达拉哇公主问道:“不见您之未来众,谁为无明暗中灯?缘谁积累施舍福?向谁供献身乐花?世间界中施乐尊,以谁轮回苦海干?谁承乐空胜密咒?红润光泽莲茎生,妙好庄严身请说。”
恰美仁波切等的著作中有记载说,莲师的真实身从印度到藏地后,住在藏地一百一十一年,那么莲师在藏地度化众生的事业圆满之后,即将要前往妙拂洲调伏罗刹的时候,曼达拉哇公主向莲师提出了五个问题。具体的情形是如何呢?《莲师广传》中讲到,曼达拉哇公主跟随莲师修行,并获得虹身成就后,一开始并没有和莲师一起直接来到藏地,而是去了邬金空行洲,作为那里的主尊。后来莲师即将要去往罗刹洲的时候,在昌珠寺里,为二十一君臣等众弟子赐与《密续总集》的灌顶,就在开启灌顶曼陀罗那天的黎明,曼达拉哇公主的化身亲自降临昌珠寺的灌顶现场。根据《莲师广传》中记载,曼达拉哇公主对莲师相好庄严的色身有过两次赞颂,一次是在匝霍国土,另一次就是以幻化的智慧身来到藏地昌珠寺的时候。
此处所说的五个提问,就是在昌珠寺,曼达拉哇公主以幻化身亲临灌顶现场后,向莲师询问了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您离开藏地之后,见不到您的未来诸有情,谁来作为他们无明黑暗当中的明灯?第二个问题是:您离开藏地之后,他们缘着谁来积累供养和布施的福德资粮?第三个问题是:您离开藏地之后,他们向谁供养自身安乐的花?简单来说,这里的“自身安乐之花”可以理解为自己身口意三门的供养,也可以理解成修圆满次第时乐空智慧的供养。第四个问题是:您离开藏地之后,诸世间界中布施安乐的殊胜圣尊,以谁轮回的苦海会变成干涸?第五个问题是:您离开藏地之后,由谁来继承乐空无上的密咒?莲师您从莲花茎中诞生,身体妙好庄严、光颜巍巍,请这样的莲师您来回答这几个问题。以上就是曼达拉哇公主的五个询问,《莲师广传》共有一百零八品,其中第一百品和一百零一品中讲到了以上的问答。这里华智仁波切只是引用了莲师对第一和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和教诫。第一个提问的回答:
提出如是五项询问时,莲师金口言:“谛听!天女之身悦意母,不遇我之未来众,除痴暗灯乃佛像。造供所依莲师像,具三身义立教幢,谁能欲心敬信彼,如满所欲宝聚般,不增减变安乐田。谁人常持彼心咒,此人如何发愿般,普生善妙极稀有。”
莲师回答说,拥有天女之身的悦意空行母曼达拉哇,你要认真谛听,对于见不到我的未来诸有情,莲师的佛像就是无明黑暗中的明灯,可以对莲师佛像做顶礼、转绕、祈祷等。也就是说莲师离开南瞻部洲,去往罗刹洲之后,以莲师的佛像来代替真实的莲师存在于世,作为众生顶礼、供养等的对境。
未来若是建造作为供养所依的莲师佛像等,那么会获得法、报、化三身之果,并且树立佛教的胜利幢,无论是谁,只要对莲师的身语意所依有欲心和敬信,这些所依就像是如意宝般,能够令此人成办一切所欲,是不增不减不变的安乐福田。若是有人能够口中常念莲师心咒“嗡阿吽班匝格热巴玛斯德吽”、建造莲师佛像作为供养的所依、心中修持莲师的伏藏法等等,那么莲师自己不在藏地的时候,这个人也一定会成为莲师伟大事业的所化。以上是莲师以偈颂的方式,亲口做的回答,下面华智仁波切进一步解释:
第一个问题,如是回答到,莲师自身不住藏地之时,以莲师佛像作为无明黑暗之灯。
莲师对于第一提问的回答,就是自己离开藏地,前往罗刹洲之后,见不到莲师的未来诸有情,应当将莲师的佛像当作无明黑暗中的明灯,作为顶礼、供养等的对境。
因此,若新建莲师自身的补处佛像,则具得三身之义,并树立佛教胜幢。
如果新建造作为莲师自身补处的莲师佛像,包括绘画莲师的唐卡,铸造、塑造莲师像等,未来都会获得法、报、化三身之果,并且树立佛教的胜幢,令佛法兴盛、众生得到利益。比如,某个地方能够遍布莲师佛像的话,那么莲师的事业就会进入这里,由此一切疾病、饥荒、战争等都能够被遣除,无论对于世间层面的长寿、无病、富裕、安定等,还是对于佛法方面的闻、思、修行等,都会有大的利益。
根据莲师的授记,总的来说,要遣除五浊恶世当中佛法和众生的衰损,需要做很多佛事,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需要建造莲师的佛像,然后对其做开光,并在莲师的佛像前供养、祈祷等。若是有旧的莲师佛像,也要在这些佛像前供养、承事等,旧的莲师佛像最好也要多次做开光。那么,以上这些就是佛教兴盛、众生利乐的根本,如此对于遣除当今世界种种的衰损也有极大利益。
若于彼莲师补处像,以心恭敬起信解,以语恭敬唱念莲师心咒而祈祷,以身恭敬做顶礼、转绕等,则自己心中任何心愿皆得成就,如是亲口承诺。
另外,若是对于作为莲师补处的莲师像,以自己的身语意做恭敬,比如身体方面,对莲师像恭敬顶礼、转绕、供养等;心的方面,恭敬生起信解;语的方面,上等能够时常恭敬念修莲师心咒,做不到的话也可以在早上和晚上念修,甚至一些俗家众都会一起共同唱念莲师心咒,这非常好。如果能够这样做到,那么自己心中任何的心愿都会如意成就,这是莲师亲口承诺的。
这里说的唱念莲师心咒,是要怎样唱念呢?在藏地有各种各样唱念观音心咒和莲师心咒的音调,可以用这些音调来唱念祈祷。比如我们喇荣道场的话,上师法王如意宝曾亲自规定过,无论是大众公共的课,还是各自班级的课,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上的是显密的什么课,大家都要在上课结束时共同唱念莲师心咒。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如此,希望以后大家仍然要这样做。
上座堪钦慈诚罗珠说:如果你们有些班级课前没有念《普贤行愿品·七支供》、《发心仪轨》等,课后没有念《普贤行愿品》的发愿回向部分,结束时也没有共同唱念莲师心咒等,而是和世间的学校一样,讲完后就直接下课,那么这样是不行的。还是要按照以前的传统,安排一些课前、课后的念诵。在我们喇荣道场学习的人,每天都能够闻思修行,暇满人身就有了非常大的意义。哪怕是班里只有十个人,或者没有十个人的话,即便只有四个人也是僧团,最好能在课前做一些念诵,尤其是要念诵《普贤行愿品·七支供》、《发心仪轨》等,然后正式讲课,接着下课要念诵《普贤行愿品》的发愿回向部分,然后大家一起唱念莲师心咒来结束。这样的话,一天的人生都具有极大的意义,一方面来说学到了佛法,另一方面来说,这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知识的层面,而是成了各自积累上品往生四因的善根。所以班级的堪布、堪姆都要负起责任,只要是在喇荣道场学修过一段时间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传统,就看自己想不想去做了。新委任的堪布、堪姆们大多数也是在这里学习了十年以上的,所以应该不会不知道。管家们也要经常提醒,特别是教务处的管理部门要负责,要去了解各班课前、课后念诵的情况,若是这些都如理如法地做到了,那就很好,如果没有做到的话,管理人员们就要及时提醒。
无论如何,按照我们喇荣道场的传统,课后都要唱念莲师心咒。这样的话,无论是对于整个喇荣山沟,还是在我们个人的闻思修上面,都不会出现违缘等。而且如果想在弘法利生方面做一些大的事业,因为课后唱念莲师心咒的功德利益,自己不需要非常努力,只是稍微精勤一些的话,事业方面也不会出现违缘,而获得大的成果。因此,大家课后一起唱念莲师心咒有很大必要,千万不可以轻视,这个一定要记在心里。上师法王如意宝在世的时候就是这样,现在大家还是要继续保持下去,这有很大的必要,也是根本性的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行持。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藏人和学修藏传佛教的人,有缘的本尊是大悲观世音?
2.莲花生上师到藏地后,做了怎样的事业?为什么藏人有缘的上师就是莲师?
3.解释莲师不在藏地之时,佛像作为众生无明黑暗中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