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首先在住道、障碍少的诸清净所化前,现为相好自性之殊胜化身,
意思是说,首先是在住资粮道等,以及邪见轻等障碍少的清净所化面前,现为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自性的殊胜化身。譬如十二相成道的释迦佛就是殊胜化身。
导师释迦佛在金刚座成佛之后,佛直接所化的全都是障碍少、业清净的众生,他们有亲见佛化现为真实相好身的善缘。此外,教典中讲到,得到上资粮道四神足的人,他们所见的是世尊佛真实的殊胜化身,还会为他们赐与安慰、授记等。譬如,以前上师法王如意宝去尼泊尔朝圣时,某天在一家商店里见到了一尊遍主文殊的佛像,亲眼目睹这尊文殊佛像微笑,并且佛像的心间放光,入于自己的心间。这里不是说佛像变成了真的文殊菩萨,而是在上师的境界中是如此出现。再比如,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当年去到拉萨桑耶寺,见到了二十五尊莲师像中已经从伏藏取出的一尊如我一般莲师像,当时在他的境界中,莲师的佛像变成了真实的莲师,并且亲自为他传授了《莲师心滴》的灌顶和引导。他又去拉萨热振寺时,见到了觉沃阿底峡尊者的像,当时佛像变成了真正的阿底峡尊者,并开口说话,等等。这样的传记有很多,也不仅仅是蒋扬钦哲仁波切一位,安住在上资粮道等的上师或菩萨见到佛像都可以现为真实的佛,真实的佛也会亲自为他们传法等。得到上资粮道的四神足后,可以去往十方佛刹求法,即便是不去,他在佛像面前也能得到真实佛亲传的教授。如是在住道以及障碍少的诸清净所化前,现为相好自性的殊胜化身。
并以梵音语开演正法,令所化了达法义,必定安置菩提之道。
并且以六十支分梵音语宣说三乘、五乘等的佛法,令所化众生了达法义,并且将众生安置在菩提道不退转的果位。佛经里讲到:导师释迦佛每一次亲身开演正法时,在场听法的人当中,有的证得预流果,有的甚至证得声闻阿罗汉果,有大乘种性者,则发起了殊胜菩提心等。如是根据众生各自的机缘做度化。
四种化身在体的层面没有差别,相的层面来说,殊胜化身较其他三种化身更为超胜的原因,是有和报身很相似的功德和相好庄严。如果把报身比喻成空中的月亮,那么殊胜化身就犹如水中的月影,相好功德就像是月亮的形状、颜色等,有怎样的形色,水中的月影也会一模一样地全部现出。比如空中的月亮是圆形,那么水中的月亮就不会是四方形,空中的月亮是白色,水中的月亮就不会是黑色。同样的道理,殊胜化身是报身的影像,报身有怎样的相好庄严,殊胜化身也会如是都显现出来,这些在《宝性论》等中有所讲述。因此,能够见到释迦佛相好庄严的,要么就是获得上资粮道等,又或者至少邪见轻等障碍少的清净所化。
于相续较彼低劣且障碍稍大的诸所化前,按照佛之身现为佛像,佛之语现为经函,佛之功德和事业现为善知识后饶益有情。
上面说了佛在住道以及障碍少的诸清净所化前显现的情形,那么在相续比这些低劣,而且障碍稍大的众生面前是如何显现呢?在释迦佛的色身示现涅槃之后,比如说我们现在,殊胜化身真实的释迦佛已无法见到,而存在的是各种各样的佛像,以及诸多善说的经函等,这些都是佛身、语的化现,以及佛功德和事业的化现,也就是现为诸多善知识。在相续较上述低劣且障碍稍大的诸所化面前,如是化现后饶益诸有情。
简单来说,就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金刚座、灵鹫山等地,当时印度的男女信众都共同可见现为人形象的释迦佛,而现在我们没有这样亲见的业缘,尽管如此,对我们来说佛也是存在的,在哪里呢?就是诸多佛像、经函和善知识等。之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唐卡、佛像,甚至是被烟熏染变黑的唐卡,又或是文革时期被损坏的一些眼睛等残缺的佛像等,这是由于所化众生的业障重,在这样心相续障碍稍大的所化面前,不会直接显现真实的佛。因此,是按照佛身化现为佛像,佛语化现为经函,佛的功德事业化现为诸善知识,以此来利益众生。
以何来证明佛化现为佛像、经函、善知识来饶益我等众生呢?下面次第引用经典和密续的教证来证成。因为佛经中一再说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等,这就说明遍知佛所说的一切都是谛实语。首先是佛化现为佛像的教证:
《文殊根本续》中云:“佛化众多佛像后,令众行善作饶益。”
意思就是对于任何种类的佛像,即便是小孩玩耍绘画的佛像,也要起真佛想,以及生起真佛的信心,这样的话,在当今时代,这些佛像就是真实的佛。现在导师释迦佛已经示现涅槃不在于世,实际上众多的佛像,就是真佛,如果能对此生起信心,那么对我们而言,佛像就是在做真佛的事业。
比如,就像是拉萨大昭寺里有释迦佛亲自开光的觉沃佛像,这是佛加持过的佛像,在很多大德的传记以及一些公案中,都有讲到觉沃佛像在善缘者面前开口说话或者赐与加持等的情况。又比如大圆满的续部中说,由百种珍宝组成的一肘高金刚持佛像,在大圆满法兴盛的十二处圣地饶益众生。总之,下至孩童用手指在墙上玩耍而绘画的佛像在内,都是佛的化身。佛如是化现为众多佛像后,令众生行善并作饶益。其次,是佛化现为经函的教证:
《华严经》云:“末世五百年,我现文字相,作意彼为我,尔时当恭敬。”
所谓的“末世五百年”,佛陀正法一共住世五千年,其中又分为十个五百年,正法在前面的五个五百年是往上兴盛的阶段,从第六个五百年之后,是逐渐往下衰败的阶段,那么像是现今的五浊恶世,就叫做“末世五百年”。
佛说在这样的末世五百年,我将化现为文字相,那时要把文字当作我一样恭敬,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佛。文字是佛语的所依,也是佛的化身,要如是理解,并且应当恭敬等。末法时代的五百年当中,众生见不到真实的佛,但是见得到经教的文字,比如藏文三百多本的《甘珠尔》《丹珠尔》,以及一些上师善知识们所写的著作、伏藏大师们所取的伏藏、诸成就者境界中所现的净相等各种各样的妙法。也就是说这些全部都和真佛一模一样。因此,要相信所有经教的文字都是真佛,并且生起恭敬等。
前辈的祖师说,如果对教典的文字不恭敬,虽然佛不会想:他对我不恭敬,从而不欢喜心生烦恼,但是自己本人会因此折损福德,等等。尤其对于学习经论教法的人来说,就更要恭敬文字,这非常重要。然而如今一些新学教法的人,根本不会认为文字等是佛度化自己的一种方便,从而对文字没有信心和恭敬,以此造下诸多恶业。比如把旧的经书丢弃到肮脏的垃圾桶里,或者随意把经书放在低处,毫无恭敬意识而从上面跨越、踩踏,又或者在经书上乱涂乱画等等,这些都是非常不恭敬的行为,绝对不能这样做。否则会导致自己一生当中都学不会经论的内容,而且不但这一世学不会,还要在很多世里转生为旁生、愚人等。对于经论教法原本就已经学不懂了,还要在此基础之上积累令自身更学不懂、更愚笨的罪业,这根本没有必要。若是实修法的人,则心相续中无法生起实修法的功德,由此将成为修行的障碍。因此,无论是学习经论教法的人,又或是实修法的人,都一定要恭敬教典的文字,这非常重要。
别说是对经书不恭敬,即便是把经书弄脏,比如念经时用沾了唾液的手翻书,或者翻页时手指拿捏的不是空白处,而是直接触碰到书上印有文字的地方等等,这都是不恭敬的行为。又比如过去一些老和尚一生当中都没有刷过牙,牙垢非常多,当时又没有胶水,于是就从牙齿上抠下一些牙垢,当作胶水一样粘在各种纸条上,然后将粘有牙垢的纸条贴在经书需要做标记的地方,不能这样做,这些在《普贤上师言教》等中都有讲述。以前阿底峡尊者到藏地阿里的时候,看到有一个藏族的老和尚把牙垢刮下来当作胶水使用,将粘有牙垢的标签条贴在经书上,尊者非常惊诧,说道:“哎哟!这可不行啊!”这样对经书不恭敬,真的不仅会在很多世中学不懂佛善说经函的意义,耳朵中也将听闻不到佛法,而且这是在造恶业,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这样做。
又比如,乃至僧人在受用斋饭的过程中,递接钵碗或食物的时候,若是桌上或下方放有经书,那么也不可以从经书上面递接钵碗或食物。经书上面可以摆放经书,但不能放钵碗和食物等,不要说钵碗和食物不能放在经书上面,连佛像也不能放在经书之上,就像藏族的俗话所说:“经书上勿放佛像”。因此,摆放身语意所依的时候,要首先放经书,再放佛像。还有些人毫无顾虑地往书包里放很多东西,这样把经书和自己的杂物混在一起,也是不恭敬的行为,所以应该将经书单独装在一个经书袋中,或者用经布包裹好再放入书包中,这样和其他杂物分开收纳放置。
另外,现在一些年轻人学习经论,就像世间学校里的学生一样,对书本没有恭敬心,这样绝对不行。世间学校里的情况,国内外和不同的民族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国内有些学校里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典礼结束的那天,就集体把之前学习用的书撕毁或丢弃,学校里扔的到处都是。他们这样做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呢?是因为从小学读到高中,经历了十二年的辛苦,承受了考试、升学、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身心都非常疲惫,但如果不上学,又担心今后找不到好的工作、没有好的生计,所以才不得不上学读书。很多人不断地努力读书,并不是因为自己喜欢学习,而是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考上一所好的学校,未来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等等,所以自然就会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当高考结束后,把书撕碎、抛撒得满地都是,以此来发泄自己多年无处释放的压力,所以撕书就是他们想从压力中解脱的一种表现。有些学校的学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反而在毕业离校的那天,在学校的门口献上哈达,或者摆放鲜花等,以此来表达对学校和老师的恭敬、爱戴以及感谢。世间学校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但这种撕书、扔书等的行为,都是对文字不恭敬的表现,一定要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还有人把一些民族的文字印在鞋或地板上,说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弘扬民族文化。但事实上,鞋和地板是最底层、最不干净的地方,把文字踩在脚下,是对文字的贬低和不敬,何况把某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字印在鞋或地板上,对弘扬文化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这样的话还是没有的好。过去生活条件不怎么好的时候,有些地方甚至把报纸当作厕纸来使用,这更是万万不可行的事。再者,恭敬文字也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一些重要的事都需要依靠文字来成办,所以无论如何,对文字都一定要有恭敬。
按照世间的观点来说,对教会我们知识的文字要看作老师,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自己识字,那么即便没有老师人为地教学,只要自己反复阅读书写表述清晰的文字,也能依此明白很多内容。所以哪怕是从世间的角度来说,也要将教会我们知识的文字当作老师来看待,对这样的文字老师当然也要恭敬。既然世间层面都要恭敬文字和书本,而且这也算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不是没有道理、迷信的事情,更不会有人斥责这种高尚之行,那么佛教层面而言,就更需要恭敬文字、经书等。严格来讲,需要把经教的文字看作是佛,即便做不到如此,也不能随意乱扔在床上、地上、垃圾桶里等等。
如上述所说,无论是从世间的角度,还是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文字,我们人类的佛教文化和世间的传统文化都无法得到继承和弘扬,所以文字拥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这有理有据,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再者,作为一个学习经论教法或者归依佛教的人,必须要恭敬善说的经函,大家知道归依的学处里也有要求,对于经教乃至一个字都要恭敬,所以大家对待文字务必要有殷重心,身体和语言上也要恭敬。
过去藏文的经函大多数都是长箭型的书页,需要用包经布缠裹后放置,阅读或诵经时需要使用经夹。经夹有长有短,根据经书的长度来选择,好的经夹通常需要选用优质的竹子来制作,固定竹子的钉扣多用金、银等珍宝,外层的丝绸或布料上面,会有一些象征吉祥的图案,内部夹层中使用的则是材质上等的彩色绸缎,用来包卷书页。把经书放在这样的经夹当中,就像将经书请入一座无量宫殿那样,是对经书无上的恭敬和珍视。过去有些老的堪布认为,观察一个人学习经论的情况如何,通过这个人怎么包裹经书、怎么打开经书、怎么拿经夹的行为就可以知道,因为从这个上面就能看出他对经书的恭敬和信心。很早以前,在藏地,经夹是非常值钱的东西,可以说等同一头牦牛的价值,通常是被当作传世之宝,经由几代人而传承下来。以前藏地的和尚们若是谁能有一个不错的经夹,那就是拥有了一件极其宝贵的东西,就像现在有车、有房一样。
当今时代,印刷的成册书本已经非常普及,这些阅读和携带起来都很方便,所以很少有人会再用长箭型的经书,那么使用经夹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如果僧人或者学习经教的人都不用这些,那么比如德格印经院等一些传统的印经院就不会再印制经书,久而久之藏地的印经文化就会逐渐隐没。同样,过去某一段时间里,汉地对于儒释道等很多传统文化并不是很重视,以致于很多像是忠、孝、仁、义、礼等这样的优良传统逐渐淡漠。近些年也有在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古诗词、中医药、国学、京剧等等,传统文化中蕴藏了人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智慧与文明,当然需要把其中的精粹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就像释迦佛所说,佛教不是被非佛弟子他人催坏,文化也是这样,别人想毁坏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自己要毁坏自己的文化,那么短时间里就能做到。所以,如果我们不去重视、学习、继承和发扬,那么许多传统文化,包括藏地传承了几百年的印经文化在内都会逐渐消失。不管任何事情都有一种缘起的规律,很多事物的发展和延续都有很大相关性,其中一个丢失了,其他的也会慢慢地丢失,这样就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大的影响。
因此,无论如何,对于藏族的出家僧人来说,最好还是能够阅读长页的经书、使用藏式的经夹。汉族人的话,没有使用长页经书的传统和习惯,大多数都是印刷成册的书本,那么也要恭恭敬敬地把经书放在干净的包里,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包经布或者缝制好的经书袋,都很精美,需要携带经书出门的时候,可以把书放在这样的袋子里,然后再放进书包。回家后也不要随手把装有经书的包随便往地上乱扔,自己走来走去不注意的话也容易踩到或跨越。还有人喜欢睡觉前看书,当然这是个好的习惯,但是看完书后就随手把书放在床边,早上起来的时候可能已经被自己踢到脚边或者床下了,这样也不好。无论何时,看完书后都应该把书放回到书架或书桌上,否则随手乱扔不仅是对经书不恭敬,还会造下恶业。因此,平时要把经书或书本摆放在上层的地方,然后早上、晚上在经书面前做一些顶礼和供养,若能如此,心相续中自然而然就能通达经教的法义,同时这也是成了积资净障的一种修行。
如果自己家中的经书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导致残缺、破损,或者陈旧而用不了了,也不能随便当作垃圾丢弃在垃圾桶等不清净的地方。曾经看到很多零散的经页被丢弃在垃圾桶里,甚至其中还有整册的经教书籍,这种行为实在令人费解,哪怕是对经书有少许恭敬的人,也不会这样做。那要怎么处理呢?前面也讲过,根据敏林大译师著作中所说,如果自己的发心是善的,内心对经书、文字等没有任何轻视和不恭敬,那么可以做焚烧。另外,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和塑料袋不同,一般来说,能够在大自然中完全分解,所以少一点的话,也可以放到山上干净的地方。不管怎样,都绝对不可以随便丢弃。
总之,对于学习经教的人来说,真正非常有价值的财富就是这些经教的文字和书本,应该是大家最欢喜、最珍视的东西,所以无论如何,在何时何地,对于经教的文字和书本都一定要恭敬。有人说:“我对上师和佛有信心和恭敬。”那么请大家怎样恭敬上师和佛,就怎样恭敬经书和文字,因为导师释迦佛亲口说过:“末世五百年,我现文字相,作意彼为我,尔时当恭敬。”佛在我们面前就是现为文字相,我们要像恭敬真佛一样恭敬文字。复次,是佛化现为善知识的教证:
《涅槃经》云:“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
这里说佛功德和事业的化现就是善知识。导师释迦佛临近涅槃时,阿难悲痛不已、伤心哭泣,这时佛对阿难说:“阿难啊,你不要伤心、不要哭泣,我在未来五浊恶世的时候,会化现为善知识,来利益你们众生。”
此处为何只对阿难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在场的大众当中,唯独阿难没有证得阿罗汉果,若是阿罗汉的话,已经断除了我执和我所执,所以内心不会感觉到痛苦,也不会悲伤哭泣。在佛真正示现涅槃,从入初禅开始次第入灭想定时,阿难问阿那律:“世尊是否已入涅槃?”阿那律告知阿难说:“还没有,阿难!世尊现在处在灭想定中。”接着,佛从灭想定起,次第又入初禅,从初禅起,次第入四禅,从四禅起,而后示现涅槃。在场的诸位圣者阿罗汉直至佛真正示现涅槃,都不会悲伤哭泣,所以佛在临近涅槃时,特别对阿难赐与了安慰,也是对我等后辈随学者的安慰和教言。既是佛亲口所说,自己未来会在我等末世众生面前示现为善知识,那么我们一定要对佛的谛实语有胜解,对佛功德和事业的化现——善知识有信心和恭敬,要把善知识当作真正的释迦佛一样恭敬、承事、供养等等。
思考题
1.佛在住道、障碍少的清净所化面前如何示现?请举例说明。
2.佛在相续较低略且障碍稍大的所化面前如何示现?为什么?
3.学习了佛化现为佛像、佛化现为经函后,观察自己是否存在对佛像和经函不恭敬的情况,以后应当怎样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