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种子
阿琼堪布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译
法王龙钦绕降尊,
无别纽西龙多师,
非唯此生尽诸世,
归依请您赐加持。
如是礼赞已,在此宣说一切修法之根本,所谓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就是以暇满难得等四部退心法再再净治自心。具体而言,思惟暇满难得与寿命无常,退掉对此生世间圆满的贪执,思惟轮回过患与业因果,退掉对后世世间圆满的贪执,由此生起出离心,希求解脱果位。然而如何获得解脱,自己并不知道,因此必须依止具相的上师善知识来指引。这也并非像饥饿的狗碰到肺脏那样饥不择食,随便遇到谁、随便怎么样都行,而是必须依止一位具足传承加持与窍诀要点的上师,这一点至关重要。
如是在依止善知识而切中要害地实修时,如果没有以四部退心法净治自心,则容易误入歧途,沦为高谈空性的所谓“证悟者”、轻视因果的所谓“成就者”、伪装离欲的所谓“舍事者”——诸如此类内心耽著世间八法,落于相似修法的散乱之中,这么做毫无意义!因此,如云“非以发髻非以棍”,当今时代,有太多自称“修行者”,实则出卖自己、毫无羞耻、轻视因果之人,切勿步其后尘!
第一、思惟暇满难得
具足十八种暇满的珍宝人身,从因、譬喻、数量三种门径观察都极为难得。
如今所获得的这个暇满人身,正是以过去世持清净戒为因,积集布施等众多善业为助伴,并由发清净愿为缘,所感得的果报,正所谓“前世作何业,当视此世身”。
那么,未来能否再次获得如此殊胜的暇满人身,就要观察自己是否具足其因,正所谓“来世生何处,当视此世业”。因此要审查:获得八闲暇的因是持戒,我守持得如何?获得十圆满的因是上供三宝、下施贫者,我又做到了多少?仔细省察就会发现,能守持清净的三戒从而获得闲暇的身依,都是极其困难的。正如持明晋美朗巴所说:“不知守护之界限,自诩护戒诚可笑。”如果我们像路边的野狗一样,有什么就吃什么,随便有什么地方就住,遇到谁就与之为伴,只是为了些许名利而奔波于经忏佛事来度日子,那么临终之时必将追悔莫及,这么做毫无利益!
正如莲花生大师所说:“此身难得如昙花,得之义大若摩尼。”现今正处于上行下行的分界点,如马随口衔所转般,此时若能取舍善恶,正如所说“善则此身解脱舟,恶则此身轮回锚”,若修善法,便是上行的开端——下半生比上半生安乐,临终和中阴更加安乐,之后生于善处,辗转增上;若造恶业,则下半生比上半生苦,临终和中阴更苦,之后堕入恶趣,无边无际地漂泊。
因此,善加思惟后应当明白:“现在是抓住乐的开端还是苦的开端,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我必须断恶修善,一定要用这个暇满人身摄取实义!”这样想清楚后,便不会被此世现相所迷惑,不再贪著今生。除正法外,心无所思;除正法外,心无所念;除正法外,心无所行,乃至达到这种状况之间,都要不断地修心。
所谓“以暇满身摄取实义”,就是以正念、正知、不放逸三者,引领自己的身语意三门入于善法之道,令心相续真正发生转变。
若非如此,只是想着要修行给别人看,要做出点能让人看见、听见、谈论的修行事迹,那么一旦生起此念,就已经被世间八法的魔所控制,沦为虚伪的表面修行人。切莫走上此路,这一点也至关重要!
然而,当今时代受不良风气影响,有些人口头见解极高,说什么“无所见、无所修、行善无益、造恶无害”。他们声称自己“死后永舍天灵盖”,对应断的恶业不断除,对应行的善法不行持,口上说得极高,行为却连狗都不如,在今生后世的因果取舍上颠倒而为。他们在面对生死中阴的紧要关头时,比普通众生还要悲惨。切勿步此类人的后尘!
第二、思惟寿命无常
虽有“应以如此难得的暇满人身摄取实义”的想法,但如果不思惟寿命无常,未能在心中生起无常观,便会在“明天再修、后天再修”的拖延中虚度一生。
此无常观,并非偶尔修一两座,或一年当中修一两个月就能如实生起的。譬如手脚溃烂的麻风病人,服一两副药毫无作用,同样,思惟无常的时间过短,心相续难以转变。因此,应按照新旧派无偏的智者成就者们共同的窍诀,依“三种根本、九种因相”来修习。
(一)第一根本:思惟决定死
从出生时起,生命便一年一年、一月一月、一天一天、一小时一小时乃至一刹那一刹那地灭尽而走向死。就像太阳沉入西山、溪流奔向大海一样,生命自然而然地耗尽,因此决定会死。
对此以三种因相来思惟:
1.思惟死主必定到来,医药、咒语、佛事、摄生术等任何延寿方法都无法遮退,因此决定会死。
2.思惟寿命无有增添,而减损却从未间断,就像水源已断、底已破漏的池塘,或不断取用的粮仓一样,因此决定会死。
3.思惟在活着期间,人的一半生命在睡眠中耗尽,剩下的一半中,三分之一在童年无知中度过,三分之一被散乱占据,三分之一被衰老折磨,真正用于修法的闲暇所剩无几,因此决定会死。如云:“出息入息能从睡,有暇醒觉最稀奇。”
(二)第二根本:思惟死期不定
若不思惟死期不定,即使有“必定会死”的想法,但仍会认为“现在不会死”,心中唯一执取“不死”这边,导致修不成法,因此须思惟死期不定。
要想确定死期,要么是有如来般的量士夫为你授记寿量;要么是自己有无漏神通能够了知;要么是与阎罗王交情深厚,得知还不会死,但这三种把握你都没有。
维持此生寿命的是前世善业的牵引之力,这力量就像油灯里的油,又像是让陀螺旋转的手指之力,谁也不知道它何时会耗尽。所以,无法确定死是今天到来,还是明天;是下个月,还是明年。因此应当思惟:我的死期不定,死后去往何处也不定。
对此以三种因相来思惟:
1.思惟总的南赡部洲人类寿命无有定准,因此死期不定。
2.思惟活缘极少,而衣、食、住、行等一切都可能转成死缘,因此死期不定。
3.思惟此身极其脆弱,就像秋末的蚊蝇一样,不堪一击,因此死期不定。
(三)第三根本:思惟死时除正法外一切无益即使自己一人拥有全世界的财富受用,临终之时连一针一线也带不走,乃至珍爱养护的这个身体也必须舍弃,只能赤身裸体、两手空空地走向后世的漫漫长路。那时除圣法外,其余一切都没有利益。临终时能带来利益和损害的,唯有善业和恶业,因此应忏悔恶业,并下定决心后不再造,无论大小善业都应精勤修持。
对此以三种因相来思惟:
1.身体无益;2.财富无益;3.亲友无益。
如遍知龙钦巴云:“纵有梵天帝释为叔伯亦无益,纵有百千天子为密友亦无益,纵有阿修罗军为阵列亦无益。”应如是思惟。
因此,唯有思惟死无常,才能修成纯正的佛法。噶当派善知识博朵瓦的座下,曾出现五百位不退转菩萨,都是修此甚深窍诀而成就的。倘若内心无有提升,法理学得再高深也毫无利益,因此,应当仔细省察自己的心相续。
第三、当知苦——思惟轮回过患
所谓轮回,即是五取蕴的同类相续不断地产生。
其自性是,三恶趣众生主要受苦苦所逼,善趣人天二道主要被坏苦所逼,色界无色界主要由行苦所逼,这样的三界犹如烈火坑、罗刹洲、剑叶林一样,无一超出苦的自性。
因此,应当细致思惟六道中每一道的处所、色身、苦状、寿量,从而内心深处生起深切的厌离心,以及希求从中解脱、获得寂静涅槃的出离心。
第四、当断集——思惟业因果
此中分二:一、应断之不善业;二、应修之善业。
若能断除十不善业,则已具足一切戒律的关要。身语七不善业中的每一种,若事、意乐、加行、究竟四支圆满,则成为上品恶业;若究竟一支不具足,则为中品恶业;若仅具足事、意乐二支,也如影像映入明镜般,自相续已被恶业染污,此为下品恶业。因此,首先应思惟上、中、下三品恶业是如何形成的;其次,思惟其果的感受情形;有时可将因与果一一对应起来思惟。
意的三种不善业,只要事、意乐二支具足,即构成圆满的恶业。应思惟此理,并思惟每种恶业的四种果。
之后,对于善业也应如是思惟。
座间之时,应阅读《百业经》《正法念处经》《富楼那本生传》等宣说业因果的经典。
总之,如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极广大。” 六道众生之所以处所不同、身相各异、苦乐悬殊、寿量有别,这形形色色的差异,都是由各自不同的业力所感。
特别是观察自相续,仅在一天之内,也会相继出现乐、苦、舍三种受。这是因为往昔所造的善业微少,如今只能感受微少的乐;而造积的恶业众多,如今就要感受众多的苦;大多数时候则处于不苦不乐的舍受中,这是无记业所感的果。由现在的果,便可推知过去的因。
因此,从今往后,应唯一精勤于能感召纯粹安乐的善业,断除导致苦的不善业,并将那些引生舍受的无记心行也转入善道,这样如理取舍因果,至关重要。
正如朴穹瓦格西所说:“胜义之中虽不成,然如梦中因与果,世俗因果无欺故,断恶修善当精勤。” 如果做不到无误取舍,那就会像末世那些自诩证悟高深之人一样,对应断的恶业不断除,反而颠倒而行;对应修的善法不修持,却自称是超越俗世的“疯行者”或是什么都不做的“大修行人”,我们切不可追随这些恶劣示范!应当常常反省:“我的心相续是与正法相符还是相违?”若能如此反复校正自心,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恩德。诚如经云:“于诸善恶业,自为自主宰,自为自依怙,更有谁为依。”
愿以窍诀甘露滴,
润泽烦恼刚强心,
令此戒德大地上,
遍满现证之珍宝。
此文乃应玉科喇嘛多吉之请,持教者慈诚嘉措(阿琼堪布之异名)所著。善哉!吉祥!
藏历木蛇年七月二十五空行会供日
(2025 年 9 月 16 日)译毕于喇荣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