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殊胜修要讲记 14

庚三、开示初学者修法分二:一、修持内容;二、修持要领

辛一、修持内容

此处按我这样的初学者,是唯一只就无我空性讲述共同正行的阶段,因此,法与补特伽罗都是胜义中无有,名言中无实如幻而假有。依此理,瑜伽行者需要定位修习空性,后得位学习幻转为道用。

辛二、修持要领分二:一、座上修;二、座下修壬一、座上修分三:一、前行;二、正行;三、结行

癸一、前行

以这个原因,住寂静处,坐安乐垫,端身正住,清除浊气,气自然住,善加调整动机。顶上观上师而祈请,将上师收入自身后,稍许休息。

首先要选择寂静处,不受环境干扰,能得身心加持,保持清明状态,有利于发展观修的地方。这里依次要有四安:一、地安;二、身安;三、气安;四、心安。

如果地方嘈杂,身心受干扰,则无法进行观修。或者环境复杂,心不清明、不宁静,也无法出现观慧的状态。如同水晃动没有止息,则显不出真正的月影,频道没调准,也出不了清晰的图像,没有处理好地、身、气、心四安,也就没法处于宁静清明状态而出现修法的影像。这是由于本修法着重观慧,观要在寂止或宁静的心中才能出现,所以四安是必要条件。也就是,地、身、气、心哪方面不安,都不会成为大乘空性的观修。所在之地嘈杂、混乱,心没法收摄,无法进入观修;身体没有处在合适的坐姿当中,身不安就心不安,也没法观修;气不调顺也不行;心没有调整等起,也不成为大乘的修法。

如果没有条件住山,也要设法地创造修法的环境,选择好时间、地点、方式。修法期间断绝外缘,也就是停止手机、电脑、网络和各种人事的联系。这样在寂静处安乐垫上,身体端直而住,气自然而住,之后就是调整等起发起大心,接着就是修上师瑜伽祈请加持,上师入于自身,师心与自心无别,稍微休息一下。以上是二力合修。

所谓三好合一好,这里有两好:一、师好;二、心好。心好,指发起无上心。这样由四安、二好就做好了前行,接着就趣入正行,修习二无我空性。

癸二、正行

随后观察,与身语意一体的我、异体的我都无。再者,身现空如幻,语声空如响,意念空如虚空幻云行。如是内情外器诸法都不出无实空性的自性,观察此理抉择究竟,如是不离空性定解这一根本,随力安住。不能住时,再度如前观察引生定解,随后住于空性。像这样,观察安住轮番数数修习。

初业者的正行无缘专门修三门空性,具体即是前面所讲的二无我的观察法,没有另外的内容。人无我观察有没有即蕴我和离蕴我,如果存在我和三门,要么一体要么他体,这两种都不成立,那就不存在补特伽罗我。这个抉择要到发生断定为止。法无我就身、语、意三门观察,这些显现的当处没有实体,就跟幻一样,身现空如幻、语声空如响、心念空如虚空云现,也是观察到断定无疑为止。

这里的中观正理,本论使用的是离一多因等,抉择微尘、刹那都不成立,也可以使用金刚屑因、缘起因等等。每次都是要由抉择引出定解。没有出现时,依靠正理仔细观察以求引生;引生了,就住在空性定解当中;失掉了,又再观察引起定解;引起后又安住,就像这样轮番地进行。总而言之,要尽量地强化空性定解,最终出现一个坚固的定解。

癸三、结行

最后回向、发愿,下座。

修持完毕再作回向,如下文所说,即是结行。

壬二、座下修 分二:一、将幻转为道用常行善法;二、日常止恶修善之要领

癸一、将幻转为道用常行善法

一切座间做到心不散乱,一切威仪转为无实如幻之道用,依此修善法而度诸时光。

座间要保持心不散乱,修习无上佛道应当从始至终贯穿一切时处,如果散乱在其他的杂乱缘当中,那就落在非法的状态里,使修持的热气散掉,或者心陷在轮回或恶趣中,这样无法保持升进。

座下就是两件事,一、修如幻,二、行善,将幻转为道用。后得位注意两方面平衡发展:所谓空慧就是指修如幻观,属于般若;已经有了诸法如幻无实的定解,在日常的一切威仪、一切待人接物处事上,都有这个无实如幻的观念,把它配在行善上面,这样就是所谓由般若来摄持方便,也就是以如幻的定解摄持来修行万善。像这样就是空悲双运平衡发展,如鸟双翼、似车二轮般,这样作修行。

空性定解极强,那处处就能起观念,配在行善上面。因为行善无非身语意三门,本轨的巧妙处是直接在三门上抉择无我。就人无我空性来说,有极坚固的定解后那就会知道,就行善方面而言,正行善的自己这个身体上是没有补特伽罗我的,语言上也没有补特伽罗我,心念上也没有补特伽罗我,对象有情三门上也没有补特伽罗我,作业上也没有补特伽罗我。就像这样,以这个坚固的定解,就会相信我的任何行善的上面,三轮都没有人我的。这样行一次善无有人我,就是所谓人无我空慧配在行善上。举例来说,我们发无上心,为了一切母亲成佛而听法。那么听法时有三门的种种显现,但是,这个时候根本没有补特伽罗我。身体有听法的坐式、动作,没有人我,口中念诵没有人我,中间眼看书、耳闻音、起种种的心念,在三门上没有人我,纯粹是一种法的显现。这样以人无我的定解摄持,整个闻法的善行中,心不缘着人我分别,那么这样子就是一分所谓的正行无缘的闻法。

得到了法无我的坚固定解,配在行善上:如闻法时,自己三门的显现不是有什么实法,跟幻影一样的,那个时候就不一样,好像幻人听幻法,声音也是鼓响,起的种种信心、欢喜心等心念,也是现而无体、无自性,都是幻现,所有的情况就跟梦一样的、幻一样的,任何现的都是空花水月;这个在理解上是断定的,没有疑惑的。像这样,相信当前闻法的这个身体,整个的里里外外只是一个幻相,眼是幻、耳是幻、手是幻;听了法师的声音也是空谷回音,现而不可得的;起种种心念也是如此。就像这样,看待一切闻法中法的显现也全都是空性的,这样以空性定解摄持,又这样地很好闻了法,那也就是幻转为道用而行持这个闻法的善行了。这样以一个强大的空性定解的摄持,在这个过程中,心不会缘着法我而起这样那样的分别,这样止住了它,而只是一个很强的观念——这些全是如幻的,但同时又不妨碍行善,这样也就是初步的法无我,空性定解摄持了行善。

癸二、日常止恶修善之要领

如是,对于诸法无实如幻生起知解感受时,认为一切善恶都是幻有,也就无利无害了,这样作轻视的话,则是邪恶泛滥魔的见行,因此何时都不可。

学习空性的一个歧途,就是认为这是空性反而轻视因果;具体想法是:既然万法都是幻事,没有一点真的,那做什么也没什么关系的。既然是个幻,那有什么利益?又有什么损害呢?这样恶也用不着断,善也用不着修,不必那么精进而为、谨慎防护。这样就是“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豁达”指任邪恶泛滥,不加约束。发生了这样的见解和行为,判它为邪恶泛滥魔的见行。

着了此魔,见的表现就是,行善断恶、做任何事没有利害关系;行的状况就是肆意而为,心上没有一种防护处理。所以,这种魔见魔行应当彻底在一切时处都不能有,这是一个最大的险坑。

而且,知空性为业果助伴故,仅仅微小善恶也不轻视,一切大小善根皆当具足三殊胜而清净,诸罪如毒般慎防,若无自主而失误,无间由悔前戒后殷重忏除。此是胜妙要领。

相反还要了解,空性是业果的助伴,正由于了解诸法没有丝毫的自性,才定解到一切法都是缘起而生,这样的如幻的假法一经和合,就会发生相应的果,丝毫不爽,绝不空过。在这上面产生了定解后,就格外地会去取舍因果。心里非常清楚,凡是起心动念、开口做事就有这个缘起在,时时处处、路路头头都落在因果的法则当中;这个有定解的人当然就跟别人不一样,他有非常大的谨慎取舍,励力而为;这个定解就成为忏悔的根本,一切时处以三殊胜行善的根本。

为什么说在业果上得了定解,一定会有这个三殊胜的贯彻?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一位大商主,他发心要以大轮船运载无数的母亲到达究竟安乐的彼岸,承担了这个大责任以后,他非常相信缘起,船的运行任何时处有一个航向的选择,航向一错了就走到相反方向,绝对到不了彼岸。这样,由一个无上的誓愿和一个缘起的定解,促使他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错失取舍,任何行动上都会调到正确顺利的方向,往目标行进。一个已经发了无上心的菩萨,以无上誓愿的摄持,他肩负的是把法界所有的母亲度到成佛这样一个大的责任。他已经背起了这个重担后,同时他有性空缘起的定解、业果的定解,就发现,唯一三殊胜摄持任何所作才能够实现这个大愿。那么以这样的两个心,会促使他做任何的善行,一定都调到三殊胜的状态为止,如果没有调整到这里,他是不会轻易行动的。

具体道理如本引导各处所说,的确没有发无上心,就走到险路、非路、短路、小路上去了,有了缘起的定解,不会这样轻率地上去的。没有大回向,也无法将此善资粮用在诸母成佛上;没有这个空性定解摄持,也没法使得这个善清净。以这样一个定解,他不会认为不发心也可以,不回向也可以,不住在空性定解中也可以,反正无利无害;他反而知道,这个缘起的利害关系大极了,丝毫都不能错。所以,一个无上心、一个缘起定解,促使行者会将三殊胜贯彻在所有大大小小的行善当中。

丁三、不共正行无缘之修法

不共正行无缘,指的是随顺圣者智慧的直指实相的窍诀的甚深方便——大手印、大圆满的诸种引导,如我这般的人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