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殊胜修要讲记 06

己二、广修分二:一、修习悲心缘众生之菩提心第一分德相;二、修习智慧缘菩提之菩提心第二分德相

担起报答母恩的重担后,开始关注母亲们的苦乐,这个关注就是真正的关心和照看:我的这些母亲们有没有安乐呢?到底处在什么样的苦和乐的状况?由这个大关心才详细地照看,才会真正了解母亲们的处境,当见到他们极其悲惨的境遇后,就不忍而发生大慈悲心,一定要给母亲们办安乐、除苦恼。越看到母亲们唯苦无乐就越有一种不忍,这个心力积聚起来就凝结起广大意乐。

为了达到内心大的转化,务必要详细地观察。以前母亲们对我是发了极大的拔苦与乐的心,因此他时时照看我的苦乐,就像关心自己那样,现在报恩时,也要相应地这样做,首先关心母亲苦和乐的状况,然后由此触发拔苦与乐的报恩意乐。

这有两个方面,所谓众生和菩提。众生是往下,见到他们纯粹落到了苦海里,这是大狂乱的状况,以此看到全然唯苦无乐,从根本上引起悲心。悲心就是往下看着苦海里可怜的母亲们不忍,有一个心力一定要拔济,这是没法忍受。那么,这要通过施恩与报恩对应的修法来发生这种心。母亲们当时施恩是全面的、独自的、尽力的、自轻子重的,我的报恩在看众生方面发到极致,也就是要独自地去尽一切力量拔母亲们的一切苦,那么这样就是从大悲分而发生广大意乐。

智慧是向上,看的是菩提,怎么回到大乐之地、本来的家乡?这要靠般若来发心。因为有了般若,才理解什么是真安乐,要回到哪个本来之地,才叫止于至善。没有般若慧,就不懂得三有边、寂灭边都是落在苦中的道理,不明白不住二边的大涅槃是本有的家乡,是大乐之地。那么,缺少般若的眼睛,虽有一个大悲心要拔济母亲,却不知道把母亲安置在哪里,甚至处在糊涂的状态安置错了,认为安置在很安乐的地方,实际安置在一个苦地或者不圆满地;就像只有行孝之心,没有行孝之眼,也没法达到完满。所以,智慧往上看菩提,要回去;悲心往下看苦海,要拔济;这两个无上心发生了,就叫做两个广大意乐,合起来就是菩提心。

总之两只眼睛,悲眼向下看,非常可怜,众生全溺在苦海里,不得不救,在自心上一定会触发大悲的无上愿;智眼往上看,沉沦之前本来无苦之地、大乐之地,回到那里才是真正止于至善。这两个眼看到了两个事、发两个心,就是两个无上心。所谓“发心为利他,缘正等菩提”,依本轨,悲心利他,智慧缘菩提安置在本来之地。譬如,释迦佛因地的发心,看到了极苦难的众生,以悲为重点要作拔济,所以称为白莲花悲愿;阿弥陀佛因地发心要成就净土,宣说一乘法道,引众生到达本来之地,就像这样的两个方面。

庚一、修习悲心缘众生之菩提心第一分德相分二:一、思惟众生无乐唯苦状况;二、由此引发大悲拔苦之心

辛一、思惟众生无乐唯苦状况分二:一、思惟众生无乐;二、思惟众生唯苦

照看母亲们的苦乐,要通过一个根源、两个环节、两个因分来透彻认识。

一个根源,就是见到母亲们都被烦恼和业主宰,这是堕下去沉沦苦海的内层的根源。被烦恼主宰就著了烦恼魔,疯狂不得自在;被业力主宰,完全为业力所控,没有自在。两个环节,就是因和果,因上观察有没有乐因、苦因,果上就会了解苦和乐的状况如何。两个因分,就是在因上看内因的善根状况和外缘的善友状况。

这样合在起来,就能够非常如实地去衡量母亲们造乐因的几率有多少,造苦因的几率有多少;从而发现果上得乐的几率有多少,得苦的几率有多少;最终能得出“无量母亲唯苦无乐”的定解。这是引发大悲心的内在根源。

以上是修心的方法。

壬一、思惟众生无乐分二:一、远离乐因;二、远离乐果

癸一、远离乐因分四:一、思惟自力行善难;二、思惟值遇善友难;三、思惟值遇受教难;四、思惟修善成功难

如是依荷负利他担之欲乐,照看有情们的苦乐时,众生纯粹已被业惑所主宰,由此他们虽求乐果,却对乐因真正的善和道,依其自力下至一种也不知修办。其他教示正道的善知识和善友难以值遇。纵然值遇,也只会分别彼等的过失积累罪业,此外不起胜解、不起信心。所以,纵然与真佛菩萨为伴,能不被结伴魔所控制,知道寻求有益教授的,实在也寥若晨星。纵然获得教授,并不会付诸实修。倘若已做到点,仅仅影像修持,精进、毅力也很差;无善品习性,依恶缘,下至一座也现大苦大难之相;再者,一切根识衰退,能力丧失;善行方面,就连施点水、舍点地也少有慷慨;即使完成外表既贤且大的善,依修此善也出现骄慢、自以为好、自以为大、炫耀显示、轻视他人等的非理之心,依此而染污。尤其现今斗诤时期,浊世众生性情粗暴,嗔心特重,故顺带修些善也每被嗔恚之火焚毁,不得出生果实。因此,诸人外相像是有法有道,内在实难拿出法来。

一个根源

“被业烦恼所主宰”是唯苦无乐总根源,贯穿到下面不造乐因、专造苦因两个大的范畴上。

心识状况,总的就是疯狂态,所谓意愿与实行恰好相反,如同疯子被心识错乱力所控制,颠倒而行。甘露是乐因,偏偏舍离或无法趣入;毒药是苦因,却拼命地抓,拼命地吃。这边是清凉池,那边是大火坑,见清凉池就避开不愿进入,见火坑直往下跳。原因就是错乱成性,具体就是已经被烦恼力和业力主宰了。原因是:自从一念落入生死后错乱辗转相续,发展得越来越深、越来越熟;这个轮回的时间太漫长了,串习的次数、量度太深太熟了,已经达到了任运即发的地步,一起就是颠倒而为。这就是所谓的被业和烦恼的势力所控制,不是理智的状态,不是顺本性的状态。以这个根源,去观察积集乐因和苦因的状况。

母亲们虽然希求安乐,但是由于业烦恼掌控的癫狂状态,在修积乐因上,无论内因、外缘的情形,都表现得非常困难。内因就是,心已经被烦恼魔所主宰,是一种病态。比如,贪嗔痴慢等的串习力极其强大,邪见否认因果,根本见不到所谓的“行善得乐”的缘起正道;慢心过大,凸显自我的崇高,没法行正道;或者起嗔恚、竞争,处在非常疯狂的魔的状态里;或者沉浸于贪欲,总是觉得这个是好的、是有意义的、是洁净的。由于这些疯狂状态非常地严重,已经处在严重地颠倒看事物的状况里,导致凭借自己的力量,不必说修习无量世出世间的善心和正道,就连其中一种的善和正道也不会去修;不必说修,连出生一个“我要修”的意识也见不到。这个就好像已经疯了,当然一点点正常的事情都不知道了,这样的话,连世间一分孝顺、恭敬的善行也不会发生自觉的意识。如同《悲华经》所说,娑婆世界几乎所有人都处在善根烧灭的状况里。

这里有四难:一、自力行善难;二、值遇善友难;三、值遇受教难;四、修善成功难。

自力行善难,如上所述。

从外在助缘来看,由于业障很大,以过去造作各种不恭敬、不归依等的情形,很难遇到指示正道的善知识和善友。连世间教导正道的善友都很罕见,何况出世间开示解脱和成佛的善知识,就更难遇到。比如在人群中,连万分之一的几率也没有,再从广大的众生界来看,几乎亿亿分之一的比例也没有。

如果有幸遇到了善知识、善友,有些善缘,但自身无量劫来串习的颠倒习性太深,在值遇的时候不会观功德,就只会分别过失而积集罪业。那么这样就不起胜解、不生信心,整日相处也难以出现一个真诚求教的心。所以,以颠倒禀性,即使与真佛菩萨相伴,绝大多数落在结伴魔的掌控之下;也就是像现在的平等思想,只是一个伴而已,或者平等而已,极少有求请教授的。这样连请教都寥若晨星的话,哪里会真正地接受指示、实行正道呢?

假使还有善根,会发起一点求教的心,然而求了以后也不修,也就是只是几分钟热情,然后烦恼力太大,无法付诸实行。

即使能进入影像的修持,也很难成就善法。也就是,由力小、夹杂、失坏这三种因素,就很难修到真正的法。

所谓“力小”,就是纵然能做一点影像修持,精进和毅力也很差,没有善品的习性,恶缘一旦发动,下至修一座法都表现得很苦、很难;眼、耳、意等根识衰退,没有力量;再说从善心的量来看,连施点水、舍点田地的慷慨心都很小,这样看来,实际行善的力量很小。二、“夹杂”,修了一点表面似乎非常大非常好的善,却夹杂着很多烦恼的违品,就好像只是那么一点点金子,里面充满了杂质,导致也没有多少价值。这就叫“泡沫善”,外面看起来形相非常地大,也表现得非常慈悲、贤善、慷慨大方,其实只是一个外相;里头烦恼炽盛,仗着行这么一点善,马上就骄慢高涨,沉浸在“我很好、我优秀、我第一”这样的自高自大的感觉当中,特别有意地到处宣传、显露、轻视他人。由这些非理心态,导致难得一点点纯净的善。三、“失坏”,浊世众生性情粗暴,嗔心势大,顺带修到的一点善,也由于生嗔而烧坏了善根,使得不生果实。

从力小、夹杂、失坏三个方面就会了解,表面上看起来修到了这样那样的善法,从内在来看,很难出现一个真正的法。就是刚才说的,力量很小、夹杂很多杂质,又有嗔火烧,就导致真正用显微镜去检查内心的状况,就提不出多少真正品质的善。这就看到,其实没有造到多少善根。

以上各环节,都要具体地结合现前的事例等,作反复深入的观察:

第一、观察自力行善难

(一)因缘门

母亲们的心处在深度的颠倒状况里,真的她们都像瞎子一样,丝毫不见业果和无我的真理,严重的错乱已经控制了她们,只会强烈地执著自我,无因无果任性而为,完全处在错乱病里,是真正的大癫狂状态。

从这个因缘来看,既然全数处在错乱力的控制之下,那么对于安乐之因——无量支分的善行和正道,下至一种也不知修办,连产生一念自觉的意识也没有。本来,从世间孝悌之道到诸佛的大慈大悲无量的善行,从下士道归依、业果到大乘的智悲双运有无量的正道,都是发生安乐的因,可是,就像精神病态出现不了一个正常的理智那样,她们就连施一杯水、敬一个礼这样的善,凭其自力也不知道修办,这是由完全被错乱力掌控而发生不了无颠倒心的原因。

(二)譬喻门

悲眼往下看悲惨的苦海,母亲们全数陷落在这里面,无量劫又无量劫,颠倒串习了无数次,形成这个习性——一路严重的疯癫状态。这么大的苦海就像一个最大的疯人院,所有患了深度疯狂症的母亲们,的确连一个正常行为也不知道做的。人处在疯狂里,相续延长到无数倍,会确信是难以出现一个善和正道的。再者,这里就像大魔乡,我的母亲们自从一念落入错乱,由细到粗,已经落到大魔乡的范畴了,全是颠倒的魔见魔行。按这种趋势辗转不断,越涨越汹,就像凶残的动物园里,时时都是竞争、吞食,那个魔国里面全是一种疯狂的状态,专门做一些伤害、破坏、颠倒的行为,这样子串习到极度的势力,可以确认,这样的猛兽心态、魔鬼心态是一个善也做不出来呀!哪一个凶魔知道修一分礼让,知道修归依、业果以上的一分道,离得太遥远了。的确能确信,这些已经入了魔圈、已经成了魔状态的母亲们,连一个善也做不出来。

(三)数量门

从现在地球人类扩展到娑婆世界,乃至整个法界中的轮回众生,看所有这些母亲的内心状况,的确要出现一分如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等的善行,凭其自力不会出现的。在整个的数量里去衡量的话,就像释迦佛因地发心时,观照娑婆世界的众生,几乎全数都是善根烧灭者、严重精神病患无可治者。这样就会明白,的确数量衡量比例太小了,几乎不见有这种凭自力能行善的可能。

到这里,作为一个孝子,他应该想到:我的母亲太可怜了,她们这个病是自己好不了,是自己没法唤醒自己的,的确全数都是处在最不正常的状况,连一个正常的善心和正道都不知道做的。

二、值遇善知识难

(一)因缘门

我的这些母亲,宿世在三宝门中种过善根吗?有修供养、恭敬,有发愿等吗?如果有这方面的善因缘,也会幸遇到指示正道的善知识,但是观察母亲们心田中的状况,很少种植这样的善根,因此就很少有能出现值遇善知识的良缘。

(二)譬喻门

譬如颠倒习气极深,错乱又错乱,癫狂又癫狂,很难想象这个疯子般的状况,在清净的梦境里遇见贤德善知识的状况。这是由于颠倒方串习的程度、数量实在太多了,所以,在这个里面很难出现这么一番景象。

(三)数量门

也如上可以大致地估算一下。

三、值遇后受教难

(一)因缘门

尽虚空界里的无数的母亲,她们的颠倒病实在太重了,时时处在善恶颠倒、是理非理颠倒、染净颠倒等等中。这个串习力太重了,遇到善知识,任运会起来分别过失等等的不净的心态和眼光,由此只是积集罪业。这样障住了心以后,就很难去请教授。

(二)譬喻门

就像大疯人院全数都是疯子,见到医生来治疗的时候,只会说“你害我,你伤我”“他是一个坏人,是不好的”,因为是疯人心态。这就能确认,真正地遇到了医王,由于他的病态的心理,只视为这是不好的人、是伤害者,那么,这样能请教授的,亿分之一、亿亿分之一也难得,寥若晨星一样。比如说一个疯人院里,一个疯人突然说:“医生你很慈悲,我念着你的功德,你开个药给我治一治。”决没这种机会。

再者,受教后修行难:

(一)因缘门

接下来观察,假使我的母亲们万幸地突然出来善念,向良医般的善知识请教授,但也不会实修。因为善根力太弱了,听听就忘了,不会出现一个真正有力量的信心、愿力、念力等来执持。所以,请教授后进入实修的人也是凤毛麟角。

(二)譬喻门

就像大疯人院里面,有些疯子某天看起来有点正常,竟然还知道向医生去问病求药,这太稀有了。但可怜的是,问过了之后他又落入了疯癫状态,烦恼的魔力进一步汹涌而来,控制了他的心,结果看不到他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吃药、治病。从中就发现,的确是这么回事,我的狂疯的可怜的母亲,什么时候能知道向医生去问病求药?又什么时候还能在求药以后理智地按量按时服药?这实在是稀有中极稀有。

四、行善成功难

(一)因缘门

万幸我的母亲们还能进入影像般的修持,但是轮回颠倒得太久,错乱恶习串习得太强,因此,表现在正面的行道的力量极弱。比如,没有精进和毅力;修短暂的一座,也出现了大的难相、苦相;真正要行善,心非常地小,连施点水、舍点地都慷慨心小;再者,假使修到一个外面堂堂皇皇的好善、大善,可惜里面品质差,一点点就非常地自高、自大、骄慢、轻人、炫耀显露等等,这些轻薄的心态马上就出来,非理之心汹涌而起,因此根本不清净;尤其末法时代,嗔心重,性情粗暴,一念嗔心起烧毁功德林。这么去因缘衡量下来,行善的成功率极小。

(二)譬喻门

大疯人院里,疯人母亲竟然出现了一些正常的样子,肯学好、按医生嘱咐来做;但她们内在的力量太差了,无数年的疯狂病的习性太强,善的机体太弱,智力低、定力低、念力低、精进力低,刚刚行的时候,就出现一个难以维持、难以发展:或者稍微有一点成功的时候,内在的那个小人心态、恶人心态一大堆卷起来了,又卷在狂病当中;或者,稍微有一点违逆心的时候,大发嗔恚。这样子就发现疯病极强,一旦大的烦恼和业障病发,就使得刚出来的一点善又摧毁殆尽。总的来看,这样的大疯人院里,就像白日的星辰那样,出现了这么一点行善的话,也完全能衡量,凭这样的状态能修得到几点善呢?

作为一个孝子,这时候应该看到母亲的可怜状况,凭她们自力是没希望修善的;依靠助缘,也发现情形极其困难:我的疯人母亲们她们很难很难,难以遇良医;难以求医;难以听医嘱实行;实行的时候,处在这样的低能力状况、大障碍状况,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还有一点点,有可能就像无数当中,出现一点点行善的样子,但是去体察她内在的话,实际上,能积到的善那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