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普贤行愿大亿修倡导及相关说明02

我们要把整部《普贤行愿》分成若干部分,采取一个一个点、一个一个愿击破的方式,稳扎稳打地进行。首先对于愿文大体的涵义要有一个了解,知道整个愿的任何一个部分,每一愿里要祈愿什么?发什么希愿的心?拓广到什么量?总的是三个要点:所愿境、希愿心、拓展为无尽。

闻思和修持的关系是,首先闻是要听到真传,也就是正确的讲解;其次思是自己透过抉择,把发愿的路径全部搞清楚;最后修是按照闻和思所决定的修心路线来不断地串习。这就是闻思修三者的关系。在修的时候要求已经得了胜解,或者浅一点也要有一定的信解,然后在信解的心境中数数地发愿。

我们现在发愿,就是不离开经文,按照经文所规定的轨道,一点不改动,在自己心里反复地缘念文句或者意思。如果感觉缘念起不来,也可以换成自己心里的话,但必须完全是原来的愿义。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在心里引出来,就开始真正往发愿的方向走了。起初由于我们是陌生的,所以要透过量的积累,使它不断地熟练、坚固。最终要达成的目的,就是使得里面的各种愿都成为自己心里的愿。

为了完成这样一个大工程,我们需要一段一段地走。就好像建一座大厦,透过完成每一个部分,最后才能合成大厦。同样,我们要受持《普贤行愿品》,就要把一个一个愿的内涵,如理如量地设立在自己心中。虽然不是对所有愿都会马上有感受,但也要知道,无论如何,很多愿会开始逐渐纳入在心中。至于很深层面的愿,由于我们理解还不够,一时难以随文观义,但也要以随喜心按照那个文句在心里作意,这是一个直到成佛之间极远程的大愿规划。

我们不要认为一下子全部能达到量,但这里也有我们处在凡夫初学位上的量,而且以后还有不断地增长、成熟、圆满的过程。我们既不能一时达不到量就放弃,也不能以自己目前懂得一点为满足。总而言之,这条路是一直要走到底的,现在关键是要认清路线,直接进入,闻思是前提,进入就是心上的实际操作。

如果能够做到很详细地讲解、讨论、抉择,在真正通达以后进入到串习、实修,这是最好的。因为有了定解心里不会改变,而且能尽未来际贯彻,有了定解就像有了眼睛,能看清每一愿的道路。以定解发生很大的欲乐,就成为尽未来际贯彻的动力,也成为每一座修法印持回向、达成实效的根本因。这是上等的做法,也是我们努力之处。

即使没有条件这样做,我们也必须把力量投入在最根本上,在根本上努力,而且长期坚持。一个大的法会,如果不是在根本上切实地达成实效,即使场面上做得多么隆重,人数再多,数量再多,也只是流于影像,很难达成实际。而且现在时代的状况,很多人是一时激动,过后反悔。如果内心没有真正引起信念和欲乐,自己真正心甘情愿这么做,长期锲而不舍的话,恐怕也只是一阵雷响而已。

现在怎么能在根本上着力呢?要知道,普贤行愿印持回向是三殊胜中的最后一个要点,学《普贤行愿》就是要在后面的回向上贯彻。如果《普贤行愿》没深入,每一次的回向就落空了,或者说效力不大。如果每一次能在回向前有个点醒,或者稍有一些辅助、引带,把大众的心往普贤愿上归,只要熏一点气氛效果都会好得多。

因此,我现在要强调的是,我下面的任何班级,在每一次讲课、辅导的结尾,都要让结行回向殊胜落在实处。怎么落在实处?必须是我们自己亲自来做。只要每一次用心十分钟左右,效果就一定会有很明显地提升。如果我们不强调结行回向,末法时代的众生都处在业力的被动当中,即使说了现在回向,但依然是不回向的,即使说了心一直要随文观义,但也是不观义的。普遍的状况是一到了这个时候,就变成只是有口无心地念,或者马上就行动。无论是维那师、引导师还是下面的听众等,方方面面都没有实际去注重。这样流于空虚,一辈子在最关键的环节上就全落空了。每一座修持的善根都要用回向印持来使它增长千倍、万倍,乃至无量倍的功德,而你却忽视了这个环节,结果终归是无效、低效、极小的效。

我们都是聪明人,已经讲了缘起上的道理,任何善根结束后,一定要用自己极广大的心印持来回向。什么叫极广大的心?就是缘着《普贤行愿》,自己就开出极广大的心;不缘《普贤行愿》,就开不出极广大的心。由于这个心已经开发的缘故,它就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心一转善根就变得无穷无尽了,而且它所有流向全部规定唯一往实现普贤行海上发展。所以这个万万忽略不得。

今天我提出的并不是一种过分的要求,或者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大家有智慧就很明白,自己这一生从现在一直到死之间,都是要修《普贤行愿》的,每一座修法前后都要修,每一堂课前后也都要修,除非你不愿意。如果你已经这样做了,但还不懂得方法,不知道用心的话,那一生几万次不就全落空了?几万次辛辛苦苦积的善根,都让它变成一个小资本、小价值。我们为什么不为此考虑呢?为什么不重视这件大事呢?它是决定你一切善根的流向,一切生命的走向,一切菩提路走法的问题。

我们最低的要求是需要有的,那就是我下面的每一个班在讲法最后,由法师做十分钟左右的引导。只要这么说一下,大众的心就被提起来了,前面有一个十分钟的过场,他的心才能慢慢地进入回向。如果没有这样引导,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在法上的习气很弱,心没办法一下子就入,这样的话,一念快以后基本上效果起不来。如果我们引导得好,每一次让他增长很多倍的效力,那就极好了。

所以,我提倡的大亿修根本在质量上,并不等同于数量上达到一亿,而是在效率上达到一亿。如果只有三百个人,每一个人提高三十倍,效果就已经达到一万了。如果有一个人真正开始在心里有意识地立愿,那他的效果就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倍。这样的话,我是想让每一个有缘者,在心上自己就达成亿修,这是可以做到的。从原先无知、蒙昧的状态,达到真正愿意在自己心里,每一次都有力地去立愿,每一次都真心地发出这个心来印持善根,那么每一次就比原来进步了千万倍。

如果我们在每一次的善根回向中,没有一个很好的点醒、引导、辅助、策发大众的心力,那么就一般大众的水平来看,现在还是沉陷在很深的业力习气当中。没有人帮他引发的话,他的善根力是很薄弱的。这样的话,没有切中要点,在善根的回向上就差得远了。虽然口里念念也有意义,但不一定能让你的善根成千上万倍乃至无量倍地增长。反过来,如果前面有一个很好的辅助,心已经安住在诚敬里,已经很重视了,这个时候缓缓地念下去,心就十倍、百倍等地扩大、殷重,以后每一句每一句都非常强有力,这就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长年地这样进行,只要有毅力、有恒心、有信心,滴水最后会穿石,垒土最后会成山,我们经过长期的努力,普贤行愿必定会刻在自己心田中。这样刻定了以后必定会指导我们一切。


这件事我已经做过了非常多的见解、心态、实修上的引导,关键是大家能不能认定这是一条尽未来际走的路、永不更改的路、恒时奉行的路,这是最关键的。一旦在观念上接受了,那我们就要开始干了,干就要落实,而落实就在细节上,每一个点上都要贯彻到位。即使有些地方暂时还没办法切入,但也要贯彻到位。哪怕这一颂我不懂,我也有我的贯彻到位,我对它的每一个字都念得清清楚楚,每一句话我都相信。譬如说一念见三世,虽然现在真正的证根本谈不上,理上也感觉比较难接受,但是我仰信,也就是心里按照文句这样想:“愿我于一念见三世”,这就可以了,这就是初步的贯彻到位。诸如此类,我们要像这样进入,一步一步深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到这件事情的内部。

《普贤行愿品》本身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对愿王生起深信心,一定要在自己心里有渴仰,心里有这么一个基本内涵,这样才能在一瞬间超出无数量级分段式财供养的功德。这样我们不就很明确吗?关键要在自己内心是否进步上着眼。所以我刚才提的并不为过,所谓的大亿修就是你的心已经转了,已经切实到位,已经涌现出来信心、欲乐等以后,确实在你心上就出现大亿修了。

我最看重的是我们要有真实的发愿。针对现在时间少、任务多、方方面面的干扰因素非常强的状况,我们最低要做到以要点进入。短时间、小段落、多数量,以这三个要点来贯彻它,也就是每一次十分钟左右来提醒。当然这些都要按照各个愿的内涵灵活处理。每一次以愿为单位,或者一个愿,或者两个愿,都要看具体情况。譬如以一个愿来说,作为辅导法师,这一周里有若干节课,每一次都要点一下这个愿,点了以后大众就熟悉了。点了这个愿以后,我们在这一愿上就开始练一下,练了以后,在这个愿上就有了一点体会。以这个等流,在修整个愿的时候他的动力会大、善心会大,所以修单个的愿又辅助了修整个愿。这样连续不断下去,就开始逐步地进入普贤行愿的修学,或者说普贤行愿在一点一滴地入到他的心里,这是极好的。

我们一生都离不开这个修持,它不是给我们增加另外的内容,而是在最切实的地方帮助。每一次能够使善根的量增长那么多倍,何乐而不为?每一次我们都必须了解这是自己的事,是自己需要以《普贤行愿》来印持,来完成结行回向殊胜。

其次,引导的时候要以三个要点进入:一、所愿境;二、希愿心;三、拓展到无尽的量。其中“无尽”包括周遍、广大等的内涵。

以礼敬为例,心里要认同:我现在所礼的境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由于深信这一切本身是佛,起了很深的信解,的确全部是佛,因此我要以清净的身语意,就像在面前一样一一地礼敬。善根起来后会一直发愿:我一定要礼敬十方三世,一定要礼敬十方三世。之后把这个愿拓展到无尽:我这样礼敬一直到虚空界尽、众生界尽等之间永远没有穷尽。而且达到相续不断:我这样礼敬一定要做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虽然暂时不能实证到这个境界,但自己的希愿始终不放。这就是初步立愿了。

要像这样次次提醒,反复在心里修炼。这个心出来一次,就算成功了一次,出来十次,就算成功了十次,反复不断地修习,就会坚固成性。之后我们的愿力就变成一切都礼敬,时时刻刻都礼敬,愿力最终会把你变成“礼敬普贤菩萨”。

在一个愿上非常用心,不断地以三要点来进行,这个法行的功德就超过了无数种一般善法的功德。经上一再说了:以深信心对一个偈颂作法行,不必说很了解,只是诚心地书写也会得到无量福德聚,一念中就能成就一切行愿。只要在一个礼敬愿王上通了,其他一切就通了。只要善心打开了,其他方面就好办,关键是自己的善心能不能出来。它的违品是骄慢,骄慢把我们内心的普贤敬全部锁住了,做什么功德都不大。而礼敬愿王一开出来,心里再再地祈愿:我礼敬十方一切佛,礼敬三世一切佛。由于一切境的实相都是佛,愿就引着你往实相上走,你的心住在这种清净状态里,一切身语意都在诚敬当中,这样就回归了。而且这个愿王十分善巧,要你念念相续不断。然后你就精进地立愿:尽虚空界尽之间我永远不停歇礼敬。这个愿一起来,反复多次地串习,它就把我们的心引到这条路上来了,最终就会成就普贤行。

或者说随喜愿王,也是要把握所愿境、希愿心和拓展无尽这三个要点。所愿境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凡夫圣人的善根。具体包括人天当中的所有善根,小乘声闻、缘觉从因到果的所有善根,菩萨从因到果的所有善根,佛从因到果的所有善根。总之,第一个要知道所愿境是遍法界一切有情心中的善根量。明白所愿境,就是心要信解:我的法界心就是这样的量,一切都在我心中,我现在发愿对这一切全部随喜。

希愿心就是想:这多好啊!随喜一点善根都有那么大的功德,何况随喜尽法界量所有有情的善根,这是何等殊胜!再说,我的心本身就有随喜的贤善,只是被嫉妒障蔽了,从现在开始我不再听它的话。这时要再再立愿:我一定要随喜一切善根,任何一个都不遗漏。这以后你对普贤随喜行就会有很大的欲。之后把它拓为无尽:乃至虚空界尽众生界尽等,我的随喜没有穷尽,念念相续不断,而且我作随喜身口意业永无疲厌。像这样不断在心里刻愿。在一周里反复串习这个愿,反复地强化它,有时间就想这个愿、发这个愿。对这一颂以殷重心、很深的信欲(非常深信,有一种欲乐,希求这么立愿),然后反复地串习,这样会在心里凝聚成一股力量。修一个随喜,一旦心开了,就能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聚。

就像这样,《普贤行愿》里任何一个愿都是广大无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作为使心开通的极殊胜方便。心一旦开通,善流出来就好办了。随喜愿王修得相应,也会促进你修其他的。比如说这一座随喜愿王引导得好,大众特别喜欢按照这样发愿,那在念整篇《普贤行愿》的时候也同样有那种心。因为他已经触到了那个气氛,就像在某种事物上得到一定利益时,对它整个领域的事都会喜欢那样。就像这样来趣入。

再比如“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修这一愿要知道三个要点:所愿境、希愿心和拓展到无尽。心里要想:不管对于哪一种众生,天、龙、夜叉、鸠槃荼、人和非人等,我都发誓一定要以所有他们的语言来给他们说法。这个善心起来后,再把它拓为无尽:一直到尽未来际为止,我始终持这个愿,一直祈愿要用一切语言给众生说法。有了这个心以后,就要反复多次地在心里起,不断地去立,使它成为心中永不改变的愿。

又比如,“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这是对于众生的祈愿,也要知道所愿境、希愿心以及把它拓展为无尽。这时关键是要把它变成自己心里的一个祈愿,内心祈愿的状态要出来。心里想:对于十方一切众生,我念念都祈愿他们能够远离忧患,常得安乐,愿他们都能得到甚深正法的利益,都能灭除烦恼,一点不剩。这样心里就开始有一点。然后再重复:十方一切的众生,都愿他没有忧患,常得安乐;十方一切的众生,都愿他得到甚深正法的利益,灭除烦恼尽无余。像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在心里祈愿,把它变成自己心里的愿。

或者,“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心里想:愿我一切时不忘记菩提心,愿我每一天都勤修清净波罗蜜。反复地在心里这样作意、祈愿:愿我恒时不忘失菩提心,愿我时时勤修清净波罗蜜,像这样心里再三地作愿。心里定了:我一定要发菩提心,我一定要勤修波罗蜜,这以后就起作用了。善根也往这边回向,平常心里也想到:我要修波罗蜜,我要不忘菩提心。无论做什么都想到:我不忘菩提心,我要以发心来摄持,我不忘修波罗蜜,日常就是要做一切六度的行为。

或者,“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也是三个要点,所愿境、能愿心和扩展为无尽。心想:我发誓要除掉一切恶道的苦,我发誓平等给任何一个众生安乐,我发誓一直到佛刹极微尘数劫之间,永不间断地利益十方一切众生。首先自己心里要定下来,之后再三地缘着这个愿反复串习:愿我除掉一切生死里的苦,愿我给众生一切乐,愿我尽未来际之间永远利益十方众生。不断地强化这个愿,它就成为利他的总集愿。刚才听懂了吗?就是所愿境要非常明确,一定要有大的心量,对于法界里的一切众生都作与乐拔苦,而且行愿的心是没有边际的,一直做到尽未来际为止。

再比如,“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首先作意:我一直要随顺众生。之后再再地在心里立愿:我以后一定要恒时随顺众生,无论他是什么样的性格、爱好、心理状况、业力状况等等,我都要好好地随顺他来利益他,我这样随顺众生的行为一直做到尽未来际为止。这样不断地强化会发生很大善根的量。心量上一下子能拓到很大的时候,心里就会再再地祈愿:愿我尽未来际随顺众生作利益,愿我尽未来际随顺众生作利益,愿我尽未来际随顺众生作利益……这样多遍以后,心就开始不同,心不同,自己的状况就不同。能反复地在一周里不断地祈愿,让它达到很多遍数以后,它就开始慢慢进入你的心了,这以后心会转化。善心已经出来,已经充分让它开展了,之后它就会告诉你:现在我一定要随顺众生作利益,不要自私自利,天天以自我为中心,现在我一定要恒时修普贤大行,来圆满无上大菩提,不再做世间的行为。我念念不忘记修普贤行,这是我一切时的愿,这就叫“恒修”。

或者,“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这是对于一切同道者的祈愿,要想:所有跟我同样修菩提行的人,我发愿一切处跟他们在一起,在一起的时候身心都非常和谐,身口意业完全一样,一切行愿都共同修学。一定要这样祈愿。自己心里的语言就是:我发愿要跟一切同行普贤行的人集会,我发愿跟他们集会的时候,身口意业完全一致,同样地学一切普贤行愿。这个愿要不断地强化,一再地说:我要和同道者在一起,我们身口意业都相同,一切行愿都同样修学。我在任何时处,跟同道者不做别的行为,都是一起在道上共进、在道上策励、在道上互相看齐。这个愿不断地立下去,之后从现在开始就有很多道友了,我们在一起就不谈世间法或者做恶业,都是在道上策进。这样不断地立愿以后,再想:我这一生一定要这样做。再进一步:我一切生一定要这样做。这就成为与同行道友共处的普贤愿。一星期里不断地强化这个愿,把它建立起来,以后这一个愿就能带给你无量无边的利益,的确像本经所说:得到无量的福聚,能除无数的恶业。

或者,“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不断地在心里祈愿:一切利益我、为我显示普贤行的善知识,我祈愿一切生不离开他们,跟他共处,而且在依止他的时候,尽量以信心和恭敬来承事,身口意做各种财物供养、身语承事和如教修行,来使他生欢喜心。要点上是这样说的:我祈愿一切生都和善知识在一起,我祈愿恒时以信心和恭敬,用三喜来依止他。不断这样祈愿,我们的心就能转成依师的普贤行。


共修上中下三等划分的情况。上等情况包括三种:第一种情况,发心在每次结行回向以前作十分钟左右的引导。内容包括整部《行愿品》长行和偈颂里说到的一切愿,而且从礼敬愿王开始,一直到最后一愿为止,按照顺序依次辅导。第二种情况,发心讲授有关普贤行愿的法类达30堂课以上,每堂课45分钟以上。有关的法类有:《普贤行愿品》整部经文,《普贤行愿品》偈颂部分,《愿海心髓》,《谈谈熟溜病的对治》这样四种。而讲授哪部就看自己的意愿,感觉哪部法相应,对自己和听者的帮助大,就发心讲哪种。讲一种、两种、三种等都由自己决定。第三种情况,组织讲研班,先是中心各个讲研班加进《普贤行愿》讲研这个部分。这是道的根本,决定了我们尽未来际走菩提路的方向和道路,所以必须透过讲研在心里得到定解。讲研班的学员能够从始至终完成《行愿品》的讲研,如果有意乐进一步深化,还可以继续讲研《愿海心髓》。以上三种情况,无论是讲者还是参加讲研的学员,都要求完成三百遍以上的念诵。

念诵的计算方法是:《普贤行愿品》长行文里十大愿王这一部分算一遍,《普贤行愿品》完整的偈颂部分算一遍,念诵《愿海心髓》和“文殊师利勇猛智”等两颂合起来算一遍。总的来说,要完成三百遍以上。这是因为如果是真心想实修《普贤行愿》,走这一条路,认为这是我发愿的根本,我未来就要走这一条路,是决定我命运的事,当然自身上需要去弘传、讲研,或者积极地参加研讨、讲研,而且不光只是口头上讲,应当进入实修。三百遍以上是一个基本要求,否则只是停留在知识研究上面,与真正的道没有太大关系。

中等的情况是按照上面的计数方法,念诵三百遍以上的普贤行愿法类,再加上需要阅读《普贤行愿导引》《愿海心髓讲记》《谈谈熟溜病的对治》这三本书一遍以上。

下等的情况是念一百遍以上普贤行愿法类,还要加上《普贤行愿导引》《愿海心髓讲记》中的一种看一遍以上。

以上是正式参与者的情况。下等者可以得到法本和金刚结,中等者可以得到法本、金刚结和三圣相片,上等者可以得到法本、金刚结、三圣相片、法王用过的枕头以及自在丸四种。

除了正式参与者以外,还列有随喜参与者一项:下至能念十遍以上的普贤行愿法类都可以,对此只结缘法本,不赠送加持品。


讲解方面补充说明:在讲解《普贤行愿品》偈颂或者整部长行文的时候,必须加进法王口授的金刚语,这是我们这个传承的根本。其次,在引导的方面需要在十大愿王引导完了以后,随着就要加上偈颂里几颂净土愿的引导,因为怕时间过长,整个十大愿王讲完了不知道导归净土。所以,净土愿的引导要有两次:一次是十大愿王结束以后,就要加上净土愿的引导;其次是偈颂部分讲到了净土愿的时候,再做一次引导,这样就能知道《行愿品》是以导归净土来作为速成的途径。

传讲方面做一个附带说明:不管是在家、出家,只要在一对一之间能够传讲都包括在内,其中还有相关的讲考、研讨、问答等等。佛教交流中心也安排相关的法师组织《普贤行愿品》QQ讲解、研讨、问答群。上等每周进行一次,中等半月进行一次等。整个共修先以一年为期限,一年以后做总结,再看往后推进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