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备忘录讲记 二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法王讲《普贤行愿品》时作了很重要的开示,下面我们按照上师的指示作讲解。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这一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快到命终时,融入次第完成,人面、自面不知的时候,是在这时阿弥陀佛现量降临,其次以八大菩萨围绕后,接引到极乐刹土。是这样说的。

这是上师解释临欲命终、面见阿弥陀是指哪个时候、什么样的人能够面见。必须了解,是指在这一生真心发了愿要去极乐世界的人,到他快命终时,也就是外气已断,内气还没断,一切四大相继融入的次第全部完成,认不出面前是什么人、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时候。这时候非常关键,就是识要出去的时候,阿弥陀佛就现量降临在面前了。

这就是法界规则。佛的愿力不虚,他在十八、十九、二十愿里特别要接引众生往生。那什么时候接引呢?就是在临命终的时候。之前众生的心识锁在四大的壳子里不容易出来,只有最后外气断、内气未断,四大融入次第全部完成的时候,这时最容易摄识往生。如果超过了,那到了中阴也有很多困难;在这之前也有很多困难。所以就在这个时候,佛以大愿特别加被。由于佛的愿力真实不虚,行者也是真实发心要去极乐世界,这样自心和愿力一和合的时候,法界里没有丝毫紊乱,到了临终这个时刻,佛当即就会现前。

但是要知道,如果平时虽然念《普贤行愿品》,但你自己不是真心发愿要去极乐世界,那到临终时佛是不会现的。所以特别要注意,平时一念到“愿我临欲命终时”等的时候,你就要特别发愿。如果你觉得这一愿自己心里还没有好好发起,你就再念。所以心里一定要一再地真心在佛前祈求,或者在自己心里发愿:我唯一希望我临命终的时候直接去极乐世界,没有第二种选择。这就是真心的。如果你只是有口无心或半信半疑,那就不行了。

比如我们要到一个朋友家做客,如果是真心想要明年八月十五到朋友家,跟朋友已经约定了,那朋友到时一定来接。就像这样,这里不能只是嘴上说好听话,也不能半信半疑——到时候想去又不想去,提前一定要决定好。果真你的心已经定了,这样随文发一次愿,在法界里必定记录一次,阿弥陀佛决定知道。佛是三世智,已经超越了时间。你不要想:我在此前发愿,怎么会关系到临终的事呢?会不会落空?绝对不可能。在有佛历史以来的几千年中,任何真心发愿修净土的人决定不会空过,没有一个上当受骗或者不实现的。否则法界的规则就有问题了。

所以,凡是真心发愿者,到了命终关键的时刻,佛的愿力不虚,当即就在每一个具真信切愿者的心前,现出身来接引他。否则佛就成了说诳语,说超级谎言。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他已经对法界一切众生作了宣言,而且由其他佛证明他已经成佛了,愿力全部实现。今天每个家庭都有电视,只要接通了信号,必然有电视台的信息显现,没有一个不兑现。就像这样,佛的心遍一切处,只要你有信愿朝向他,发射方和接收方两个之间的关系已经建立了。佛的心跟我们的心没有丝毫距离,你怎么发,佛就怎么接收、怎么加被。你什么时候发起了真心想去的愿,那么佛已经在摄受你了。所以必然在你临终时现身来接你。

这里最关键的,就是你的心要真实。就像说,明年要去朋友家,你是不是真心要去?真正定了是丝毫不改变的,到时候你的心就直接往那儿去。但是如果没有决定——有的甚至根本不想去、有的只是表面说说好话、有的还处在犹豫的状态(有点想去、有点不想去,有的时候想去、有的时候不想去),这些都是不行的。所以每一次都要诚心地祈愿,而且这种心一定要达到断定为止。在任何顺境、逆境的情况下绝不改变,哪怕砍头也不改变,这样就行。到了你快要死的时候,你一心就想往那儿走,这样就和佛的愿力对上了。这样,就在你四大次第融入完成的那个刹那,阿弥陀佛顿时就现在心前,接着佛就在八大菩萨围绕下,把你接引到极乐刹土。

我们这一生很短,如果自己真心有净土信愿的话,到了临命终的时候必然会这样实现。

如果我们对于《行愿品》百倍精进地念诵的话,临终分解肢节的病苦是不会有的,死后中阴的苦也不会有。在阎罗王面前说“我做了善没做恶”后,在善恶的秤上称是不需要的。

我们这一生关键是要对《行愿品》以百倍的精进来念诵,这里一定要知道上师的要求。首先对《行愿品》要有一种特别踊跃修学的心,说的是“百倍精进”。修学《行愿品》实在是比其他任何事都重要,因为它是在决定成佛的方向,所以我们特别要一心祈愿来固定好自心的方向。“百倍”就是比其他事情要用功多了,别的事情用一倍的精进,这个事要用一百倍的精进。就像很多人,看到小利的事情稍微用点劲,看到大利时用很大劲,看到无上利的时候用极大的劲——念修《行愿品》就要有这种最大的劲头。

能这样修,决定会出现《行愿品》所说的:临命终时,一切诸根都散坏了,象马车乘都舍你而去,亲友眷属无一相随……这时只有愿王不相舍离、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就往生到极乐世界。也就是说,平时百倍精进念诵《行愿品》,念念朝这个方向走,那它就会凝结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已经决定了你未来世的去向。所以临终这个时候就和阿弥陀佛的愿海充分地汇合了、接通了。

这个时候就特别地自在,也就是你临终没有苦。临终本来有极大的解肢节苦,死后还有特别恐惧慞惶的中阴苦,还要被押到阎罗王那里受审判……这些各种各样的苦全部免掉了。这就是因为阿弥陀佛是无死甘露王,他一加被你,不会有断肢节的苦,更不会有后面的苦。有些念佛老太太真正诚心向着阿弥陀佛,她就得到护佑,临终时就像高僧大德一样,直接见了佛,没有苦,特别安详宁静,超过了生前的状态,于是就欢欢喜喜往生了。这就太幸福了!其他人,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佛教知名人物等,都根本比不上,他们没出现这样的结果,因为平生没发真实的愿,没发出真心来,阿弥陀佛当然也没办法救度。

这里一定要注意上师的要求:百倍精进地来修学《普贤行愿品》。这个很重要。这么做了的话,《行愿品》所说的利益并不是天方夜谭,离我们特别近。而条件只是对凡夫的起码要求。但如果你连一个商人做生意求财那样的心都没有,那就不行。连商人求财、学生求上大学的心都没有,那就说不过去了。佛是这样慈悲,给我们的利益这么大,能够让你永脱生死,高登净土,一下子证到圣位。要不了多少年就超出轮回,成了具有无量功德的大菩萨。这以后的人生实在是太幸福:一切普贤功德海都会现前,无量无边的神通力用全部会开发。我们想到这一点,一定要比高中生求上名牌大学的心更大,比商人想发大财的心更大,比世间人求名求利的心要大,乃至比一般声闻行者求阿罗汉果的心都要大。所以要百倍地精进。

这样做了以后,的确《行愿品》所说的那些利益全部会兑现。我们读《行愿品》的时候就发现,单单对于《行愿品》百倍精进地念修,一再地规定自己的心往那个方向走,到时候那些利益就会现前。

也就是首先闻思好,对里面每一句经文都确定好,之后特别踊跃求取,自己一念的时候就有特别大的信心和欲乐,这样你的心就不断地往那个方向走。所以心一定要断定好,如果没有断定,左顾右盼,这山看着那山高,变来变去,这样是不行的。对于这里面的内容,我已经通过一年作了很多解释,你必须看清楚它的路线:十大愿王怎么走,颂文里七支怎么行,之后怎么一步一步次第发愿上去,最后以特别的途径——往生来实现,对整个这条路线你都要看清。它的前因后果、特殊的途径、果德的实现、全方位的利益——此生后世一直到速成佛道之间方方面面开展出的利益,你都要有一种全程的考虑观察。然后你就决定好路线,决定了就不要变。已经说了它是无上的大愿王,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行的全部是这个愿,你就不要再动摇。

这样确定了之后,我们就能百倍精进地去念诵。念诵就是让自己的心一直熟习这条路,在心里强化这样的愿。这样到了临终就没有别的方向了,而且这是非常强劲的往生之因。

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注重真诚发愿。有智慧的人在生前就把这些全部打理好了,到临终安安稳稳什么苦也没有。但你平时不去准备的话,死的时候还是忙作一团。这时人非常恐慌,面临解肢节苦的时候没办法度过,一刹那间已经被打到轮回里去了,这是很危险的。因此,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每天都要准备好。如果这一生念《普贤行愿品》只是口头上滑过,临终没往生,那是很可惜又可怜的。你不是不知道,也不是没有念,但你没有好好地念,这就不行。

我们从今天开始应该转变一下自己的心态。现在不要愣充好汉,说就算苦我也不怕,中阴我也不怕,到阎罗王那里我也不怕。实际不是不怕,到时候怕得很。我们是个凡夫,就要说凡夫份上的事,不是一个大修行人,已经超越了生死。所以,你首先必须恐惧解肢节苦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个苦实在太难度过了。过去的人都说:白天做不了主,梦里就做不了主;梦里做不了主,生病时就做不了主;生病时做不了主,死时就做不了主。这说明死时的苦最难过,单凭自己充好汉硬闯过去,就当今时代来说,真正成功的一万个人里也找不到一个。

但是以他力加被就可以过去,关键在这里。我们不要以为那不就是一个念佛的老太太吗,看她平时念的也很散乱,没有多高的修行功夫,说起教理来根本不如我等等。你不要这样认为。你心里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信仰,临终就得不到救度,那时你根本过不去。而老太太是诚心诚意地求阿弥陀佛,想去极乐世界,她临终时就能得佛加被,没有任何痛苦,单凭这一点就远远超过了你。

一定要知道,在这个关头如果你凭自力,那是绝对度不了的。为什么呢?因为你陷在梦里非常颠倒,一点都做不了主,生一点点病你就稀里糊涂了。在病苦里心纷乱得很,一点没办法持住。如果生一个重病,人简直就变样了。这还没说到死。比如自己感冒加重了,好多天都没好,这可怎么办?心里有俱生的执著,就很难度过。如果真有一个病危通知下来,人的心态马上变得非常糟糕,这就是俱生的执著非常强,没办法度过。到了死时更是如此。

这里要知道,解肢节苦是人生最大的苦。“肢节”又翻为“末摩”,它指我们人体上的死穴。这些肢节一触到就发生剧烈的苦,导致人发狂或者死亡。人到临死的时候,水大、风大、火大等,只要有一大增盛,触到了这个末摩或者死穴,就会断命根,这就叫“断末摩”。一般人到这时要感受非常大的苦,在这样的大苦之下还能轻飘飘地往生吗?在这之前,他的状况就已经认不出人了,这以后就彻底昏厥,什么知觉也没有。

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作特殊的救度。如果你有真正的净土信愿,佛就加被你。加被的意思就是不会受断末摩苦。为什么呢?我们想一想,如果有的话还能往生吗?人受那么重的苦怎么能上升呢?所以要知道,就像唐译《阿弥陀经》所说那样:“佛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时候心是非常轻安宁静的,如入禅定般,所以当即就能往生。

这里说的“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全是要求阿弥陀佛。就像《西方发愿文》所说的那样,这一生一心要把临终寄托在阿弥陀佛身上。但我们很多人对阿弥陀佛没有多少信仰,平常心里没挂着阿弥陀佛,这就很危险。因为你的生死大事就靠阿弥陀佛,往生得解脱、得不退、得成佛全靠阿弥陀佛,怎么能对阿弥陀佛不尊重?你必须好好地给阿弥陀佛磕头,然后在阿弥陀佛面前祈求,这是最起码的。所以要常常供养、礼拜、承事、赞叹,心里要祈求阿弥陀佛,这些都是不可少的。如果我们对阿弥陀佛的情感不深,就必须要加强。就连世间的事上,你想求某个人帮忙,对他一点点心都没有,那也是不行的。佛对我们有这么大的恩德,你一点祈求的心都没有,这是不行的。所以,自己心里要常常向阿弥陀佛祈求生到极乐世界。

这样到临终的时候,佛的力量一加上来,就给你免了三大苦。也就是,第一、临终没有解肢节的苦,非常安详宁静地往生。第二、死了以后,自己在很狭长的中阴道里,随着业风不断地漂荡,那时候心非常惶恐,而且中阴境界的各种声光非常剧烈,苦特别大。这种苦也不必经历了。第三、到阎罗王面前接受审判的事也没有了。真正得到阿弥陀佛救度,你就不必经过中阴,也不必去阎罗王那里,因为不受阎罗王管了。

阿弥陀佛被称为“无死甘露王”。得到佛的护佑以后,佛就让你遮免了这一切。所以,一定要相信佛有这个力量。相信以后,一跟佛会合,他的大愿力就把各种障碍全部遮除了。“尽除一切诸障碍”就是这个意思。佛的保护网把你保住了,他能切断业、能切断死苦、能切断中阴,能遮免掉一切生死界里的事,根本不再受阎罗王管了。这就是无上的力量,这就叫他力。

你说:我不要接受他力,我一定要靠自己。那你这三类苦都要经历,这很可怕。到临死的时候,业一泛起就随着业流转,你怎么能挡退轮回?但是,你求阿弥陀佛,一下子相应了,业流顿时就截断了。其他的业影响不到你,佛直接摄持你的识就往生了,一时间其他苦全部都免掉了。

“在善恶的秤上称是不需要的。”一般人死了以后要到阎罗王那里。有人说全是唯识。虽然是唯识,但是唯识变现的东西是真实不虚的,这时候会现阎罗王、阎罗殿、判官、狱卒等等,要挨个审判,审判完了决定你生到哪里。好人就往上升,坏人就往下堕。那么以什么来判定你的去处呢?阎罗王那里有你的善恶簿,还有秤,称一下是善的重还是恶的重来决定你的去处。阎罗殿里还有业镜台,会现出你平生的功过,一点都瞒不过去。但是走往生的路就不必经过阎罗殿了。

如同《极乐愿文》所说:“我和与我结缘的众生,在此地快要命终时,化现的阿弥陀佛由比丘僧眷属围绕,现量降临,我祈愿。”这样说的不是在极乐世界安住的阿弥陀佛,现在身和心还没分离以前,是化现的阿弥陀佛现量来接引。

这就是《极乐愿文》里所说的一颂:我和一切与我结缘的众生,在娑婆世界的这一生里,到了快命终的时候,最希望的就是幻化的阿弥陀佛以比丘僧围绕,在我面前现量降临。这就是我一心希愿之处。

这就讲到了从轮回中出去的关键。怎么能出去?就是秽土的这个身要脱开的时候,当即就出现阿弥陀佛。只要一见佛就得安慰,必定被接引到净土,从此就永超轮回了。所以,我们要出轮回的路是很直接而且很近的。

真正有了净土的信愿,就感觉解脱很近了,去净土的时间很近了。真正有信愿的人都会说:“再过几年我就要生净土了。”他数着手指头盼着临终时被佛接引而往生,那个时候最幸福了。从此以后,摆脱了无量劫来轮回的沉重包袱,再也不会受任何苦了。所以临终蒙佛接引,成为自己内心最希愿之处。念到“愿我临欲命终时”,一定要有这种心。

“面见彼佛阿弥陀”是怎样的情形?结合《极乐愿文》我们就更清楚了,这里已经给出了标准的状态。我们心里一旦了解到这一路的真相后,就会直接朝这个方向祈愿。不懂路线的人只是嘴巴念念颂词,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佛在什么时刻降临,接着要出现什么,之后的结果怎样,那当然你的祈愿力量就不大。所以,首先必须这样搞清楚,然后从自己心里真正发起这种祈愿。

进一步,上师指明,到了临命终时现出来的化佛,不是在极乐净土安住的阿弥陀佛,是指现在身心还没分离之前,有一尊化现的阿弥陀佛现量来接你,这就是佛的悲愿。这也是我们往生的净业成熟,以佛的愿力,在我们心前化出一尊阿弥陀佛。但也不要以为这个化佛和真佛是分开来的,其实就是真佛的力量慈悲加佑我们的心,之后我们的心前会现一个化佛。针对每个人的心量,出现的化佛大小也不一样。一见到佛,就顿时得了安慰。这个时候,蒙佛的力量摄持就往极乐世界走了。

罪业重的人,在那时候有的因为过去杀了很多动物,就会显现出这些动物打自己的相。有的显现山羊等来打自己,有的显现烈火炽盛等。现见到阿弥陀佛后就往生极乐世界。

这时候,如果一生造了很重的罪业,那就非常恐怖,会由他的心识变现出相应的境。所以平时造的善恶业到临终的时候会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出来。如果造的罪业重,那些罪业的相首先现起。

譬如,有些猎人一生杀了很多动物,临终那一刻就显现出那些被杀的动物来打自己。像杀鸡、杀鱼等等,那么就会显现这些鸡、鱼扑到身上来啄自己、咬自己。有些罪业重的,显现出火很炽盛,这就是要堕地狱的前相……总之临终非常难过,一生造的业在临终时就变出相应的相来。如果没有阿弥陀佛救度,决定会堕入三恶趣。

有信愿者在这个时候,以现量见到阿弥陀佛就生到了极乐世界。在这时候,阿弥陀佛和八大菩萨还会作安慰,可见佛是无微不至的。这里上师开示说:

阿弥陀佛和八大菩萨说:“现在你去极乐世界的时间到了,你不要贪著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儿子、女儿等这一生里身和心没有苦,而且临命终时会接引到极乐世界。”在这个时候,自己也成就了大义,后面住的这些人也成就大义后,心前显现很安乐的境相,心也是很欢喜的,然后就往化基阿弥陀佛的面前走过去。

当时,阿弥陀佛和八大菩萨都现身安慰说:善男子!现在你去极乐世界的时间到了——要知道,这个时刻才是真正的快乐幸福!因为已经得到录取通知书了。佛已经说:现在就请你去极乐世界,我的本愿就是要接你去的。

然后佛确实非常体贴人心,他说:你现在不要对自己的儿女等贪恋了。一般来说,人对自己的家人最贪著,而一起贪著又会堕在生死界里。以前我们讲过一个公案,一个修道者修得蛮不错,临终的时候已经出现了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结果他的小老婆在旁边哭,说:“菩萨!菩萨!你一个人走,丢下我怎么办?”他生了一念情,结果极乐世界和佛的显现都没有了。临终千钧一发,很危险,最怕动情,所以平常要把贪著娑婆世界的心全部去掉,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因此,一再劝大家要修好欣厌,对于娑婆世界要有彻底的厌离,对于极乐世界要有全心的向往,这样我们的心就不会在临终被这些障碍。

这里说到,当时佛和菩萨就来提醒:现在你对子女不要贪了。因为最贪执的是子女,其他还有对财物等的贪。所以佛安慰说:你能这样往生,你的这些子女都会很好,他们会没有身和心上的苦,而且他们见到你往生会起信心,到他们临终的时候也会被接引到极乐世界。这样让行者的心全部放下来。当他的心全部都放下了,就一心往极乐世界走了。净土宗常常说“万缘放下,一念单提”也是这个意思。只要你这时候还牵在世间上,心就会把你牵到轮回里去。

所以一定要有非常坚决的心,一心往极乐世界走,其他都不管,这样才行。佛就怕众生堕落,所以这时候提醒你现在不要贪了,也不要担心。这样他就彻底放心了,无论是心和境都显现得非常悦意欢喜。一方面,心前的显现都是佛菩萨。佛也见了,八大菩萨也见了,极清净的光相都见了,全是安乐的境。另一方面,自己非常开心,觉得自己这一生的确成就了大义,现在能生净土,能成圣了。本来是一个平常的人,现在确实在走高僧大德的路,也在做高僧大德的事。而且后面留下来的这些人在佛的护佑下也会成就大义。这样自己直接就去化基阿弥陀佛那里。“化基”就是化的本源、根本的意思。这时候要见的就是极乐世界安住的阿弥陀佛。前面是“光中化佛无数亿”中的一个,是以佛的力量和行者的善根力和合而在行者心前现的一个化佛。这时候到真佛那边去了。

像这种往生都是上品的,非常快。所以一定要修好普贤行愿,发起大乘行愿来。这样,跟佛的愿力会合,往生多快啊!前一刹那还在人间,即将断命根的时候,佛就现身来安慰,一切显现极其美好,自己的心特别悦意,就像入了禅定那样,特别喜乐。所以想一想,临终时刻竟然变得这么喜乐,比生前喜乐无数倍,这全来自于佛的悲愿、来自于自己一生的修持。然后一刹那的时间,就已经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里了。

我们离阿弥陀佛并不远。自己要有这个心,那就很近了。没这个心就离得很远,所以时常心里要存着他。

又说:“见彼心欢喜、现乐境,没有死的苦,我祈愿。八大菩萨兄弟以神变力降临空中,指示往极乐世界走的道和引路、迎接,我祈愿。”

这又像《极乐愿文》所祈愿的那样,这也是关键处。刚才祈愿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身降临,这极其关键。因为一旦降临,就意味着决定生净土永超轮回了。而这里再进一步祈愿,就是说:我一心祈愿,到那时见到佛以后,心里生大欢喜,而且显现一切都是乐的境。这就是在心和境两方面祈愿,心是非常地开心、喜悦,境全部是佛菩萨的境,我们要祈愿出现这样的境相。而且一点死的苦都没有,八大菩萨兄弟以神变力降临在空中,他们给我指示往极乐世界去的路,而且手拉手迎接我过去。

阿弥陀佛是父亲,八大菩萨是兄弟,所谓“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这就是以菩萨为兄弟。像这样,一刹那间就入了圣者之域了。

就像这样说的那样,我往生极乐国后,现前成就此大愿,所有普贤行愿全部现前成就。除了极乐刹土以外,别的刹土不会全部现前成就。譬如一个微尘的位置中,有所有极微尘数的刹土庄严,在这当中在每一尊佛面前作事业,以及乃至虚空界尽之间作利益众生的义利。生到了极乐刹土中后,我的普贤行海彻底究竟,如是祈愿。是这个意思。

我们作了临终见佛往生的祈愿后,接着要作进一步的祈愿,这又是大关键处:往生极乐就是要现前成就一切普贤愿海。因为已经明见到,除了极乐刹土之外,其他刹土不能全部现前大愿,所以我们的目的非常明确,一心就要去极乐世界,不会有所怀疑,这是极大的义。

只有往生极乐世界,才能现前成就所有普贤行愿。也就是凡夫临终的时候,以阿弥陀佛特别的愿力,就能在心前显现出极乐世界。而且一到了极乐世界,一切行愿全部能够成就。要知道,现在发普贤行愿非常契时契机,因为有特殊的捷径,离实现大愿并不遥远。我们看到了这个前程以后,就要更进一步猛利地发愿来确定好自己的方向,并且唯一以极乐世界为实现的道路。这就完全可以定下来这一生以后往哪儿走的问题,也就是未来如何成佛的问题,这些就全部交给阿弥陀佛了。

在一切佛里,阿弥陀佛的誓愿力是极大的。他竟然能把一个一般的、烦恼一点没断的众生,在他临终的时候以神力迅速拔到净土,让他受用到极其殊胜的功德。至于其他刹土,我们即使想去心里也很难现出来,因为没有缘起。有些甚至要登地、二地等以上的地位才能去,这对我们来说几乎不可能。而极乐净土完全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决定的。而且弥陀愿海里说到,往生的菩萨都能够行持普贤大士之德。这密意是说,弥陀愿海已经设定好了,一往生以后,所有普贤愿海的内容全部都能实现。这也是普贤菩萨摩诃萨在宣说十大愿王以后,引导善财和华藏海众一致导归极乐的原因所在。这里上师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妙,说的很明确,除了极乐刹土外,其他刹土没办法全部现前普贤行愿。

既然一生到那里就能完全现前,而且几十年后就一步踏入了极乐世界,那我们现前就要设定好这一切大愿。我们不要畏惧,认为这么高深的普贤行愿,根本无法企及,现在发愿有什么意思,好像一个小孩梦想要登上月球一样。但实际没那么难,我们一定要知道他力道的特色。在一切不可思议里,佛的力量最不可思议,在一切佛当中,阿弥陀佛的誓愿力极其特别。赞偈里也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或者称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称四十八愿为大愿王,称极乐刹土是十方国土中第一等等。阿弥陀佛因地就是这样发愿的,他能使得凡夫以临终至心十念——这极简易的条件就顿时高生到超越三界的刹土,得到极殊胜的利益。这些方面我们要再三地思维。而且,我们发普贤行愿最后都是要归到极乐世界去实现,这一点你要明确。明确以后就一定要信受佛菩萨的话,信受上师的话,不要以个人的分别情见再想什么。我们的心是很小的,看不到深远的地方,凭着自己的想法去走是很危险、很滑稽的。

这里上师以特别的金刚句印定,我们看到后心里就特别决定,这都是上师的恩德所赐。没有这种师诀量的话,我们是很难决定的。即使看到了经文,还会常常疑来疑去,没办法断定。但是上师的口诀量一来,他以彻证者的身份全部可以给你印定,每一句话都可以断定。每一句在什么层面上发愿,这些全都给你断定了。所以我们得到了这些金刚句,的确就像得到无价之宝一样。自己学个几十年可能还是断定不了,比如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到底是发什么愿?那就是在临终那一刹那一定要见佛,因为这时候佛一现,马上就遮退了一切生死业流,遮退了一切阎魔、病苦、中阴等等。这是不可思议的神力,我们要再再地体会到弥陀的大愿。进一步要想到,普贤行愿是无上的行愿,弥陀愿海是无上的神力,这两个一和合,能够极快速地加被我们成就,就使得我们成佛极有希望。

我们在听到这些圣言以后,自己就要感觉特别庆慰。真正生了信心以后,应当是很欢喜的,以后人生的目标就定了,自己的路已经定了,这一世就特别快乐,真正得了安心。不这样讲,就很难有安心。这样就把整个路线都给我们指明了。

为什么说极乐刹土能使一切普贤行愿全部现前?这是由于佛的神力,他的加被使得我们的心也都能全部实现。所以,上师进一步举例子说:譬如在一个极微尘的位置里,可以出现所有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刹土庄严相,也就是“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的普贤行海之境全部现前成就。有了这些话,大家就放心了。

讲《无量寿经》的时候,大家可能觉得是不是有意讲得太高深,有意地夸张?或者讲得过度了吧?其实没有,生极乐就是生华藏,见弥陀就是见遮那,这是圆成普贤行海极奇妙的路线。根本原因就是以阿弥陀佛的无上力量为增上缘,从而使我们心中顿显各种事事无碍的妙境,也就是十玄门、四法界的境界。而普贤愿求证的就是这样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实际就是作用解脱,事事无碍,十玄门、四法界的境界。

我们应当彻底相信,这样现前了以后,的确一方即一切方,生一土就遍入一切土,一佛即一切佛,入一法就圆成一切法。或者说一门即是普门,六字即是总持。阿弥陀佛即是法界藏身,我们见一尊阿弥陀佛就一切都完事了,这叫做“一门即普门”。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道理。

这样有了信心后就会发生欲乐,特别希求往生,这就使得一切都具有大义了。念诵《普贤行愿》也都是真实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不是像过去好像完成一个任务,或者只是表示一种好感,念念也蛮舒服,觉得有不少功德。这样还是不够的。要真心想去,那这个事就成为切身的、真想要的了,这一切就都成为真实了。因真实果一定真实,这样就可以提前给你贺喜,你一定会马上往生、马上成圣、马上实现普贤行海。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无上的恩德力所赐。

这里上师又进一步解释说,现前了事事无碍的法界以后,一微尘里出现一切刹土,每一个刹土里都出现佛以及他的眷属海会,就像十大愿王一开始所说的:“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这些全部会现前,然后你就在这样不可思议的行境里行持普贤行海。

讲《行愿品》的时候也说过,一切普贤行海都是基于不思议境界说的,不是简单地磕个头、供支香,那只是人天小善,而这里是不可思议的善。这时候就真正能行持普贤行海了,能够遍入到一切佛那里,而且遍兴供养、遍作事业等等,我们生前所发的一切愿都会实现。原因是那时已经脱开了这个报体,不再受五蕴幻影的笼罩,得到阿弥陀佛的加被后已经生了净土,没有了身体形质的牵缠,成就了金刚身、无量寿,这都是由阿弥陀佛智慧现出的,哪里是有漏的身躯?而且不受心识的牵绕,一到西方就止息掉了一切执我和我所的分别。这样,性中本有的无碍境界必然会显发。

这就看出,这的确是“现前成就”,一点也不遥远,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设立好行愿。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设立好行愿就有了一条笔直的路。如果不设立行愿,虽然佛以悲愿摄受五乘齐入净土,但相比而言就慢得多,往生里面也有各种级别。如果没立起大乘行愿,就像《观经》里中品、下品人一样,绝少有大乘行。有些在小乘的心态中,有些只是人天善法的心态,有些是平生造恶,到临终时得到指点才改悔求生等等。这都是由于在因行上不完具,所以到净土以后还要继续培养,这就延缓了一段路程。

我们何必这样呢?大家都是大乘种性者,对于大乘法非常向往、好乐,也听到了无上愿王的不可思议经典,自己天天都在念。我讲也讲了一年,但很多人置若罔闻,心里没有起,这就很遗憾。要知道,这对你来说实在是特别重要,不要当成无关的事。当你真正明白里面的理趣,它的前因后果后,才会觉得竟然这么重要!自己以前怎么那么麻木、那么愚痴,劝了无数次,自己心里居然一点触动没有!这样会有所反悔的。

现在我们应当一步进入,这就好了。道理已经讲得这么明白了,你应该明确路线。现前立愿的时候就往普贤行愿上走,前面是七支,后面是发愿印持,这是不可少的。至少“文殊师利”等两颂要念。为什么呢?按我们传承的要求来说,任何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摄持,最后一个就是以普贤行愿摄持回向。这些方面懂了以后心里是通的,就不是别人勉强了,也不会觉得是负担,而是有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特别好乐地去希求。因为这是决定你未来方向、增上你上进的因,而且是最大的推动器来开发你的心。要认识到这完全是对你好,不是给你添负担,这样才行。明确了这是关系自己前程的极重大的事以后,就要认识到:原来往生以后是那样的情况,我现在一定要立好普贤行愿,让自己的心笔直地跟阿弥陀佛的心合起来,让心圆圆满满地开通、周遍、无尽。每一次都这样作愿,这在缘起上极其关键。

由于这个原因,就《行愿品》往生的情况来看,它不像其他在花里要闭多少劫,或者出来还要传小乘法,根本不是这个套路。《行愿品》的经文里讲了,愿王一刹那间就把你引到阿弥陀佛那里去了。法王也这样说,不必要经过别的,直接就往阿弥陀佛那儿去了,一去了就得授记,得授记后智悲力的大用就圆成,这是非常快的,因为在缘起上心非常直接的缘故。我们必须依《普贤行愿》来修净土,就是这个道理。

上师说:已经显发了智悲力的大用后,就不是以分别心作事业了,能够一念遍入一切刹、一切众生界、一切佛前,上供下化的事业能够以超情离见的方式进行。这是没办法用数量计算的,超出了语言分别的境界。这样就在虚空界尽之间来作众生的义利。十大愿王每一愿最后都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等四无尽句,偈颂里最后也结归为“乃至虚空世界尽”等一颂,这说明它的确会出来,所以我们现前就要立好这个行愿,一到那里你会发现的确如此。已经没有了自私心,法界心已经开发了,那不作众生利益做什么?还有一个念头为自己吗?没有了!一往生极乐世界就没有为我的念头了。

我们一定要懂得,转凡成圣的关头就在此生临终和阿弥陀佛愿力接上的时候,所以这并不遥远。我们不要以通途的观点来看,认为这非常难。如果不讲阿弥陀佛的法门,单单是讲苦集,就觉得困难得不行,没办法解决问题。轮回苦海太难超出,一波接一波,自身也只是苦恼众生,烦恼深重,没办法超出。的确如此,不但今生没办法解决,单凭自力无量生也没办法解决。但要知道,阿弥陀佛有点铁成金、转凡成圣的力量,所以一点也不用怕,每个地方都可以祈愿,到时候都能迅速实现。

大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亿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此回若错真成错,不往生来世得人身也难,能做头猪做条狗就算不错了。末世的众生业实在太复杂,生死非常没保障,所以大家一定要定下来。我已经再三说过了。

我们一定要祈愿:往生极乐刹土以后,我的普贤行愿就能彻底圆满。上师解释“我既往生彼国已……一切圆满尽无余”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现前就要祈愿:我一生到那里,普贤行海就彻底实现,全部圆满,一点欠缺没有。必须是这样的心,你去了以后才能特别快地完成。一切都是以愿力来决定,没这个愿进程就缓慢,有这个愿就快。

去了极乐世界后,自己的相续能成熟,十波罗蜜多能圆满,能成熟有情,能严净刹土后,乃至虚空界尽之间,哪怕受生像旁生这样的劣身有衰损的时候,也不会因为苦痛而恐惧,在轮回里就像在花园里游玩一样。总之,乃至虚空界尽之间,作利乐一切众生界的利益,如是祈愿。

接着上师解释“利乐一切众生界”的意思。心里要这样想:愿我去了极乐世界以后,先是自己的相续能成熟,十波罗蜜多能够圆满,能成熟一切有情、严净刹土。这样圆、净、熟三德圆满以后(代表自身的德全部圆满了),在虚空界尽之间,即使转成像旁生那样下劣的身,处在各种很衰损的地位,也从来不害怕苦,也就是再没有什么问题了。

所谓劣不劣只是如何看待的问题。比如要度猪狗牛羊,自己也要受猪狗牛羊的身。一般人看来那是一个劣身,在轮回里转来转去,但是自己不会害怕。这就是说,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再不会退转,可以做牛做马,入地狱、入饿鬼,入各种刀山火海,怎么样都行。就像过去世尊行道时受各种旁生的身,或者舍弃头目脑髓,做各种难行都可以,他不会再退。所以,我们首先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不然像现在这样,一旦堕成旁生就非常可怕,想都不敢想。一旦受了旁生的身,心就完全束缚在里面。比如前世是个人,一刹那堕成一条狗,那就很可怜,不得自在。这时候想清醒也不可能,没有人的理智,完全被业力控制。如果堕为一个饿鬼,那更加可怜,整天受那么大的苦,这都是很可怕的事情。

以前上师也教导我们,当时一位大成就者发愿死后入金刚地狱救度众生,但上师说:我们要发愿去极乐世界。因为即使不发愿也很容易入地狱。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分两步走,第一步一定要去极乐世界,再回来的时候就跟大成就者一模一样,同样可以去地狱、受旁生的身等,丝毫不会恐惧。

上师进一步说:不但没有恐惧,在轮回里就像游花园一样。自身的受用上全部是法乐,没有一点苦,不是以业力受生。所以再来的时候就叫游戏地狱,在地狱里度苦众生,自己丝毫没有苦。总而言之,在虚空界尽之间作利益一切众生的事,要这样祈愿。

总之,我们的心要无比高远,不要局限在目前一点点事上。如果你看清这一条路,一直发很大的愿、很远的愿,一直想到众生。就是想:我往生以后一直到虚空界尽之间去利益众生,那有多好!虽然我现在不得自在,但我往生得了自在以后,一定要在尽未来际之间,每一个刹那都去成办一切众生的利益。这样真实的行愿就起来了,而且目标、途径全都定好了。这就非常快速,也是极有利益的,大家一定要深深地体会这里面的道理。

思考题

一、什么样的人临终能见佛往生?佛在什么时候现身接引?

二、如何才能做到百倍精进地念诵《行愿品》?这样做有什么利益?

三、行者临终时,佛和八大菩萨是如何作安慰的?

四、反复思维往生极乐后能实现以下大义:

(一)普贤行愿全部现前成就;

(二)成满圆、熟、净三德后,自在利益众生。

发起定解后,数数如是祈愿。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所谓“十方所有无边刹”,从境的方面思维的话,在十方里没包括的是没有的。所谓时间,在三世里没包括的是没有的。十方三世中的诸佛菩萨有多少,就有这样的量。就像世间说的,在天地间的佛和菩萨一个也没剩下,对于这些诸佛菩萨全部作供养。不是仅仅一天,而是无量无数劫,也就是很多很多个亿劫之间作供养。供养物也特别殊胜,如金银、珍宝、玛瑙等等,在人间的珍宝——净水如意宝、满足所需的如意宝、摧灭敌军的如意宝等等,天的如意宝,龙的如意宝等等。还有天界和人间的资具、饮食、财富、各种装饰品、经堂和盖的、垫的等等。总之,在天、龙、夜叉这些地方有的资具,以及自己身和心的一切安乐,加上人天的殊胜安乐,犹如刹土的微尘数那样无量无数,都在无数劫里作供养。

为了显示受持普贤愿王极殊胜的功德,经文里先说了一个极广大量的供养来作对比。上师非常慈悲地给我们开示了量度,“十方所有无边刹”,从境的方面去想,没有包括在十方里的是没有的。换句话说,“十方”这个词已经涵盖了所有空间领域或者一切世界。时间上,没有包括在三世中的是没有的,这就说明三世涵盖了一切过、现、未所有时间领域。这样横遍竖穷就包括了法界一切显现的量。

像这样,尽十方三世里所有的诸佛菩萨数量有多少,就向那么多位作供养。也就是说,这里的供养境是所有十方三世的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余留的。那是极大的境了,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用世间话来说,在天地之间所有的诸佛菩萨一个不落下,对这些全部作供养。这就可以看到,在境方面达到了最极广大。

从时间上说,不是只供一天,而是供无量无数劫,也就是很多很多个亿劫当中。我们不知道“无量无数”是多少,大家觉得亿很大,上师就说很多很多个亿劫当中一直不断地供养。这就可以看到,时间上极其漫长,而且是恒时不断地供养。

供品方面又如何呢?那也是极其殊胜。在人世间里,所有能想到的最高贵的东西,譬如黄金、白银、珍宝、玛瑙等等。在珍宝里面,又包括净水珠,一放到水里就能清净的这种如意宝。还有能够满足所愿的如意宝,想祈求衣服、饮食等,就会自然出现。或者有一种如意宝,一佩戴在身上就能够战胜敌军等等。这都是极其殊胜的供物。不但人间,还有天界的如意宝、龙界的如意宝等等。

再要想到,天上人间所有高级的资具、用品、饮食、各类的财物、装饰品,又有佛法里的殿堂,以及生活资具,穿的、盖的、披的等各种各样好的东西,都向诸佛菩萨呈供。像这样,天、龙、夜叉等地方特有的资具,还有我自身的身体、心上出现的一切喜乐和人天殊胜的乐。这样无量无数像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大的量,又是在佛刹极微尘数的劫数当中作供养。

这样看下来,境、时间、供物都极其广大,超出数量。然而它跟“一经于耳能生信”——对于普贤大愿王有幸能够听到耳中生信的功德相比却远远不如。这一点发人深省。我们应该想到,自己多么幸运,能够遇到普贤大愿王,能有一句进到耳根里都是极其庆幸的事,说明是特别有缘分的。如果生了信心,那就无数倍超过前者的功德。以下上师要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比这个,如果某个人听了普贤行愿后,对此生起了信心,心想:我决定要跟在佛的后面学,跟在菩萨的后面学,以我的力量在文殊和普贤以及我等的大悲导师释迦佛、阿弥陀佛等的后面学。这样想了后,发誓愿。而且,你这样生起一次信心的话,得到的殊胜福德就超过了前者。这个利益的量,想的话,也是不可思议的。

这里就讲,我们听了普贤行愿以后能生信心,心想:我一定要跟着佛学、跟着菩萨学,我要以自己的力量跟着文殊、普贤和大悲导师释迦佛、阿弥陀佛等的后面学,要这样想了以后再发誓。而且生了一次信心的话,所得到的福德就无数倍超过了前面广大的供养。

前面的量太大了。在境上已经拓展到十方三世所有世界里的佛菩萨,没有一个剩下,全部作供养;而且尽到一切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劫数里,恒时不断地供;供的都是人天里无量无数上妙的供养具。像这样一个大供养,我们认为特别大,已经大到没办法算了,是无量中的无量。但这里的确让人吃惊,只要对普贤愿王生了一念信心就超过它了。长行文里说得特别惊人,一经于耳所得到的功德就无数倍地超过了前者,根本不能比的。

可见,我们真正碰到了《行愿品》的确是太幸运了,前者没有碰到,心里没有开发出对无上愿王的信心,属于在外围走。外围上无论积多大的量,三个无量相乘也比不上在内层中已经闻到了普贤行愿。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你是从内里真正起了信心,已经听到了普贤行海,心想:世上还有这样不可思议的行为!这时候你的善根猛然间就发起了。就是这样一个机遇极其难得,在这一点上起了信心,终归就摄入普贤行海。

这时你已经生了信心,想到:我再也不要其他,我一定要入这个,我一定要学这个行为,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行为了。如果我不入这个,那就太遗憾了!这就是一种生命觉醒的状况,那种深心渴仰出来以后一定会入进去。就像一个人已经看到这是最好的,那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他的欲求。而外在的物质不足为贵,人天的福乐也不足为贵,其他善心也不足为贵,唯有普贤行是最无上的,为什么我不希求?上师法王在各种偈颂和发愿里都说:我要完成普贤行海。就像这样,我们要随学上师的发愿,随学一切诸佛菩萨的发愿,当我们心中真正起了大善根,一想到竟然有如此不可思议的行愿海,自己的心就断定:我决定要学,我不学还算是人吗?难道我是愚痴没善根的人吗?

前面从长行到偈颂已经一个个讲过来,你应该很清楚,再也没有比这更殊胜的行愿了,所以它称为“王”。这时候你会真心地想:我决定跟在佛后面学,决定跟在菩萨后面学,决定尽自己的一分力量,再怎么我都要学。其他做不到的时候我就多念一遍,我一定要熏,无论做什么功德都是以“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来回向,我就一直抓住这个。为什么呢?因为这实在是最重要的,我不能丧失这种缘起,否则落到别的地方就真是一种堕落、一种偏离。要这样念念不忘,在任何境界里、任何所作里都不忘这件事,这就叫真正有了志,“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一切时的信念永不可改,这时候你就真正有信心了。

这以后再具体化就是想:现在我已经知道普贤愿王的珍贵了,我一定要尽我的力量——我可以学,我可以念,我可以这样作意,我可以不断地发愿,这个主动力全在我心上。我原来没机缘闻到,或者闻到但没起信心,导致我一退再退,这实在是我过去愚昧的结果。现在我善根力发出来了,我是有心、有身的人,人若有志是怎么都能做成的,即使我躺在床上一点不能动,我还有口能念,即使口不能,我还有心能念。要像这样对它有种渴仰的心,这样我们的善根就发起来了,开始朝着立无上志的方向走了。这是多么幸运!

从小老师教我们立志,但立的是很小的志。只不过为了今生得到一点小小的功名成就。我们今天闻到的是无上的普贤行愿,为什么不立志?还要拖到什么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文殊、普贤、释迦、弥陀他们的愿心如何,那当然一心向往。那都是以文殊智来成满普贤行——“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一定要达到跟普贤菩萨一样,我的身、口、意、行为、刹土都要跟他一样。我一切功德回向的目的,都是要得普贤殊胜行,就是要圆满普贤诸行力。同样,大悲世尊怎么发愿,我也随他一样发愿,阿弥陀佛怎么发愿,我也随他那么发愿……

这样我们就知道《愿海心髓》是极好的法。我们念下去,首先学释迦本师,就按照那样发大悲愿,虽然暂时还不能入生死界,但一到极乐世界成就以后立即就可以入生死界,这并不遥远。我们也按照第二愿来发,时时不离文殊智,一心祈求一切诸佛总集的文殊本尊来摄受我,同时又是唤醒自性的文殊,时时不离智慧来修持普贤行。所以一定要立这个大愿,一定要完成《普贤行愿品》所说的所有菩提行。这样我们就开始在随学,上师已经给我们安排好了轨道。然后我们又要跟贤劫千佛学,一定要跟在贤劫九百九十六尊佛后面,每一尊佛出世的时候都决定跟着走,这样多好!然后,我们一定要去阿弥陀佛那里。不但是去,而且今生就要去,不但自己去,还要摄持一切跟我结上善缘、恶缘的任何众生,功德都无私地回向给他们,但愿临终一起往生极乐世界。对此,我们的愿也是非常明确,前面上师已经给我们指点了,“临欲命终时”这一愿就是三个要点:临终时直接见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截断生死业流;然后直接见佛给我们授记;之后就成满智悲力的大用。这样,就可以“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这样我们就跟着阿弥陀佛学,也一样发愿摄众生入净土。

像这样需要好好去想。这的确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一旦确立以后,尽未来际的方向就全部定了。我们这样发誓、承诺,产生一次信心的话,得到的福德就无数倍超过了前者。前者是在有限的福德上做,虽然量上乘到了无数倍,然而他没有幸遇到普贤行愿,没有在心上猛然地触发出最极广大量的善根,因此他还不是大幸运者。而我们已经听到了,生了信心,那真是大幸运者!

总而言之,上师劝我们:这个利益的量,想的话,也是不可思议的。“这个利益的量”是指“一经于耳能生信”,在这以后就更加不可思议了,你会在这上面不断地增长,善根力越来越大,通过《普贤行愿品》的加被,你的心顿时就会敞开,每一次都在强化,每一次就拿这个来印持善根。

这样辗转增上的利益是无量无数的,它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大,都是超几何级数倍不断地增长。由于这种辗转开发的力量,所以经文后面讲到不久就成普贤菩萨。现在还是凡夫,但有幸接触到愿王,那的确是非常快的,不要想得太慢。经上以无欺的谛实语已经证明,你这个人一旦生了信心就已经踏上了轨道,缘起的力量会驱使着心不断地在这上面运行。所以他永离一切恶知识、永离一切恶道,快速地见到阿弥陀佛,一见了以后就具足普贤最胜愿,而且这个人不久就得到像普贤菩萨一样的成就。可见,这是一个顿速成佛的法门,他的果报的确只有佛才能证知。

也就是对十方无量刹土中所有一切佛和菩萨,在很多亿劫当中供养的物品,有天、龙、夜叉、食香鬼所拥有的一切资具,还有身和心上有的一切安乐,加上人间的安乐,比起供养这些,谁发了一次普贤行愿,对它生了欢喜心,想“我也要学这个”,这样的信心生起的话,他的利益就超过了前者。这是没有欺诳的,唯一是谛实宣说,是佛世尊的善说。

对于十方无数刹土里的一切佛菩萨,在很多亿劫里,供养天、龙、夜叉、食香鬼这些世间界所拥有的一切好的资具,身和心上有的一切喜乐,加上人间的好东西,很多的快乐,都作供养。跟这个相比,你只要对普贤行愿,一次随着发了愿,对普贤行愿生了欢喜,而且心里想:我也要学这个。这样想了以后起了信心的话,这个利益就超过前者了。这是没有欺诳的,唯一是谛实宣说,是佛世尊的善说。

这个结论太惊人,那样庞大的供养,对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一个也没有遗漏地普做供养,供养境已经拓展到最大的量。供养时间是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没有比这更长的时间了。所兴的供养具是人天里的各种胜妙物和快乐。但是,对于普贤行愿只是一次随着经文发了希欲心,对它生了欢喜,认为我也要学,有这个信心的话,利益就超过了前者。

对于这一点一般人会产生怀疑,不觉得学一次《普贤行愿品》有多大功德,反而觉得前者功德极大,应当比后者大无数倍。不用说这么大的量,比如一个人非常勤恳地做了一些善业,做了三十天,都认为这是不得了的功德,这个人的功德很大。但不会认为我听了一次《普贤行愿品》有多大意义。其实这是我们功德上的颠倒见,只要你对无上愿王生了随学的心,有了欢喜和信心,这样种的善根是极大的。大到什么程度?一再说了,它无数倍超过了前者。

这的确不是一般人的心能够知道的事,其他下位的人都不能测到它的因果量,《普贤行愿品》最后说到“果报唯佛能证知”。这就是缘起上太深妙,本性佛已经触到了这个缘起,已经走到迅速圆满开发的路径上了。这个起点是要对它生信、起欢喜,这意味着你必然会入这条道。如果你没有生信、没有欢喜,那你还没有入进去。譬如对任何事的进发,都是首先对它起信心、有欢喜,想往那边走,这样才会出现入这条道的契机;如果没有这样的心,就一直在道之外走,不会入进去。所以,最初的起点极端重要。只要一念起了欢喜、信心和随学的心,就意味着你有了入进去的因缘,所以无数倍超过前者。这里再次奉劝大家,一定要好好修学《普贤行愿品》,这是我们一生当中极重要的事。学了以后,如果能生起信心和欢喜,那的确无数倍超过了极广大财供养的功德,我们应当如是生信。

有了这个信心之后,我们就要进一步让它辗转增长,因此每日都不可缺少对普贤行愿的修学,直到完成佛道为止。而完成以后也是随着行愿力任运地流现出一切普贤行,所以,这是一个最大的主题,永生永世都不能断。行愿本身就要求“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它是无尽的大愿王。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它的唯一、无上,把它时时纳受在心里,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些人不能够会通、不能够认定、不能够执持,就导致非常紊乱,他不晓得任何愿全部摄在这里。我们应该定下来,这样自己的心就非常坚定,方向非常肯定,这样一次一次地发愿,在你心上就会形成一个发愿之流。它不断地相续下去,就像前面的叶子旧了,后面的新叶子又发出来那样,以这个缘起,我们从现在起直到成佛尽未来际的时间里,普贤行愿都会一直相续下去。只有这样,它才能够在临终时迅速把我们推向极乐世界,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可能在外面架设什么高速公路,唯一只有在自己内在心上去架设。你架设得好,在速度上就极其超越,会快速地往生,会快速地高登品位,快速地圆成,这都是非常大的缘起问题,所以再三提醒。

上师说:你要知道,这一点没有任何欺骗性,唯一是谛实语。全部是如实宣说,全部是照见了修学普贤行愿一切缘起因果相的一切种智佛所说的。所以最后说到:这是佛的善说,是一切种智完全照见后宣说的,并不是一种猜想、一种臆测。我们应当如是信受,增上自己修学的意乐。

仅仅把这个记在心里后,念一遍《普贤行愿品》的功德,你作了随文忆念义后,以随喜相应地生起胜解信的话,好像除这个以外,不需要其他善法那样。

上师进一步开示说,你把刚才说的“一念生信无数倍超过极大级别财供养利益”这一点记在心里,就想:一念生信就无数倍超过了前者,它的确是无数倍超过下乘的缘起路线,一旦开通了就太不可思议了!这样心里就知道,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的功德是什么量,之后会百倍殷重地珍惜这个机会,而不会觉得:又要念了,快点念完!这的确非常颠倒,碰到这样具大义的事反而起那种心。应当知道:这太幸运了!今天又能念到一遍《普贤行愿品》,它比在世界上建无数高楼大厦的利益都大,比开无数次奥运会的利益都大。任何人天善法的利益,乃至全世界自有人类以来所有善人做过的人天善法加起来,都不如我现在念一遍《普贤行愿品》,而且是无数倍超过。

为什么呢?因为碰到大愿王以前所做的善根都流于分别心局限的量,而无上的普贤愿王是果位佛、普贤菩萨摩诃萨直接给你的,能够一下子打开心量。这时候在缘起上已经随顺到最高层面的行愿海,这是人类凭狭隘的心识亿万年都没办法想到的。不缘着《普贤行愿》的无上经文,无数劫也想不到一点,也不可能凑近一点,也不可能发一念心。这里面全是不思议解脱境界,一上来都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谁能想得到?你也没有完全证到本性,认为自己的本性含括了十方三世,一念间就能到。这唯一是随着佛的圣教量来的。

这样,如果你有了信心,那确实成为有极大善根的人,因为在一念间已经随到了无上的量。缘起上确实不虚,按经文念下来的确每一念都会这样运行,而且你的心全部朝着最不可思议的普贤行海进发。这样产生的心的确是圣教给予你的,是无上普贤行愿的诚谛语给你的,是无上普贤菩萨的量加被给你的。这样就会发展出世俗心里最最稀奇的心。一种教育出一种心,一种大师出一种学生。受其他教育会发展其他的心,受普贤行愿的教育会发展出普贤行愿的心,而这种心是下下乘里面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这样才知道:哦!的确如此,我把这一点记住,然后时时想到:今天能念一遍《普贤行愿品》,比世上做任何事情要好无数倍,我为什么放弃这个机会去做别的呢?我们庸俗到喜欢花好几个小时去看一部大片,享受一点世间美味,甚至化个妆都要几个小时,但对于《普贤行愿》就好像野兽碰到青草一样毫无兴趣,这是不好的表现。对于普贤行愿,应当像我们的上师善财童子那样,踊跃欢喜,当他听到普贤行愿以后,真是极度地踊跃,这都是他深证果位以后的事。这样才知道,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心来对待它。

这样懂了以后我们就开窍了:我每一次都要好好地念,随着文句一点一点地在自己心上好好地印上去。哪怕在自己心上印一遍《普贤行愿》,也是人生中最大意义的事。这样无上的章句竟然能落在我的心识里!它是普贤菩萨的金言,是一切种智所流现。像这样,要有一种像把如意宝放在心上的殷重心。这样我们就不会轻忽、随便乱念,也不会再发展“熟溜病”,而是随着文句非常殷重地用诚心来忆念。只要好好这么去做,肯定不一样。我们看,念其他的时候很难出现这些心,但一念《普贤行愿》,善心马上出来,立即得到很大的开发,就是因为它是圆顿法。所以这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要用特别至诚的心一句一句地念,就好像手捧着普贤菩萨给我的无上的如意宝那样,那是一种非常珍重的心。

这以后,以随喜相应地产生胜解信的话,就会感觉:世上没有比这更大的善了,有了这个善,其他都可以不要。就好比已经得了一个如意宝,其他东西就可以不要了,因为如意宝有无上的价值,里面什么都有。譬如说屋子里堆了很多财物,但这时给你一个如意宝,你就认为:我有如意宝就够了,其他我不要了。为什么呢?其他没办法跟它相比,它无数倍超过其他了,就像这样。

上师这里非常慈悲地告诉我们,要怎么样珍重执持《普贤行愿品》。他是善财童子,完全知道这件事情。这样在我们的心中才重新定位了《普贤行愿品》。

其实,这个定位就是它本来的地位。说句不好听的,我们原先犯了罪,因为我们轻视了它。现在你要重新受持《普贤行愿品》。过去那一套有些是表面化的,走过场,只是入门前做的很幼稚的事。今天我们要重新对待它,这是我们一生一世最重要的课程,也就是要在我们心上刻上最重要的无上的愿。因此,每一次都要刻在心上,每一次念诵都要百倍殷重。

这时候你再去看它里面一句一句显示的是什么样的善,才知道万善都在里面,而且是以最大量的方式含摄的。一切处都在给你指示最大的善的量、最圆满不可思议的量。譬如说法,一翻开《普贤行愿品》就知道,原来是这样教我们:“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是这样的量。原先以为说法只要说一点点就可以,真正说法的愿王就在这里。或者说到供养,一切供养具全部供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原来是这么大的量!或者随顺众生,翻开一看,没有比《行愿品》所说的量更大的了。对于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一切种类的众生,胎、卵、湿、化、有色、无色,各种意乐、心性等等,都像敬父母、奉师长,奉阿罗汉、如来等那样,为他们作光明、作良医等等,原来是这样的心。有了它的确其他善法都是小小的。说到依止善知识,一切能够益我的善知识,我都用自己的诚心使他们对我生欢喜心等等,这就包含了一切依师的愿。或者会遇同行善友愿,对于同分菩萨,一切处都同集会,身口意业都同等,的确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同行愿了。或者生生世世知宿命、出家,一切菩萨戒行都无垢无破无穿漏,可见它是摄尽一切戒的愿。或者“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一切大乘菩提心、六度等的愿全在这里。或者“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一切自在无碍行的愿全在这里,不住空有两边。或者趣入的愿,那都是事事无碍的境界,一念间就能够遍照十方三世,遍入十方三世,一念见一切劫等等。而且一切佛成道的时候,我都要遍兴供养。或者成就十力、八海等等,都极其不可思议。

像这样才知道,一切善的确全在《普贤行愿品》里面。从这里才开拓了我们的胸襟和眼界,然后念念刻在心上。要想到:我原先竟然怠慢了这无上的愿王,真是罪过!现在一定要奉持在心上。

而且实现的轨道就是直接往西方走。再经过一段短暂的人的生命时光,就可以到极乐世界而现前普贤行。

这次听了上师的开示就知道,除了极乐世界以外,没有别的刹土能让我们圆满现前普贤行愿。而且一往生就现前,一往生就入了华藏,就入到不可思议法界里。所以,随学、发起普贤行愿,不但今生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善根,一念间就超过三个无量乘起来最大级别的供养无数倍,而且还有快速实现的渠道。所以佛真是无上慈悲,什么都给我们准备好了,路都给我们指明了。如果单单讲前面没有后面,那我们还会想:虽然功德殊胜,但怎么实现呢?这里后面就告诉你,一个凡夫在此世不需要多久就可以实现,绝不是别时意趣。

《普贤行愿品》是净土的甚深经典,从这一点可以说《弥陀经》跟《华严经》是同一部经。我们必须受持这个法,它是把凡夫引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的极特殊、便捷的途径。这才知道,它真是宝中宝,原来没发现它的价值,不知道它的意义所在,现在才看清,自己实在太幸运了!普贤行愿也学到了,实现的捷径也找到了!感觉有了这样无上的善,其他善法就像不需要了一样,因为没有超过它的。你必须这样了解才会深心渴仰,否则为什么深心渴仰?我们为什么看重它、选中它?其实这是一切佛菩萨无上的愿,我们怎么能不发一个最大的心来随学呢?

这样了解以后,自己心里会感到无量的欢欣鼓舞。在轮回这种没完没了受苦的地方竟然能听到这样无上的福音,的确是三生有幸。

随着菩提的行为,仅仅生起一次信心就有无量福德的话,真实趣入那就更不必说了。

我们随着无上愿王的经文,对于这上面所说的殊胜菩提行,即使生一次信心就有无量的福德,何况真实趣入呢?那的确用全世界的计算机经过无数年计算,连它的万分之一也算不出来。

现在是经济时代,大家都有经济头脑,为什么在这上面就没头脑呢?我们碰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比较哪个对自己更有价值、有利益,对于有价值、有利益的就先做,这是我们的行为逻辑。现在已经告诉你无上愿王有何等的意义,为什么不趣入?只生一次信心就无数倍超过下乘修持的福德,何况不单是生一次信心,而是把它的意义搞清楚、一步一步深刻地作意?这样一步一步开始实行就叫做真实地趣入。换句话说,我们不但是生了信心,而且真正开始把它受持为日常功课。每一次三殊胜后面的回向殊胜,就定下用《普贤行愿》印持回向,这就真实趣入了。而且一定下来就不改了,一生贯彻到底。这是无尽的愿王,到虚空界尽、众生界尽才可能有尽,但是虚空界、众生界不可能尽的缘故,我发的普贤行愿永无穷尽,这是何等的意义!

我们想一想,一生当中立过这样的愿吗?按世间来说,立愿坚定就是指非常有志气,从小立的愿贯彻了一生就算了不起,其他人心里没有决定的志愿,所以会变来变去。但现在要知道,立普贤行愿是要立无尽的愿,一旦立下尽未来际都不改变,而且精勤地履行自己的誓愿。大家想一想,能不能这样做?

果然能这样做的话,那果报的确不可思议,只有佛才知道这个量,此外谁也没办法衡量会有什么结果。经上用五果描述,每一种都不可思议。它会让你迅速成为普贤菩萨,让你一念间就消灭五无间罪,它能让你遮除各种邪性力量的干扰,远离一切恶友、恶道,它能让你得到一切正面的拥护,它能让你迅速开发、迅速成佛,一切事业海由此流现。特别来说,以它的推进能让你一刹那就高登净土上品。而且它使得你的心无限开张,跟阿弥陀佛极充分地相应,因此它比其他途径要快得多。

我们这样了解以后,才知道大恩上师的用意。他一直鼓励我们:生一次信心都这样不可思议,你真正趣入的话,那得到的利益何须说呢?

真实修学的相也是像大菩萨寂天所说:“次第勤修学”,如此所说般。

我们发了愿以后真正往这上走的话,还是要按道的次第一步一步地进行。

现在我们已经立定了目标,立定了无上的志,就要一直往那个方向奔,有无上志必定有无上成就。每一次善根都以无上志来摄持的话,它的量瞬间就会扩展到无限,用这种大志摄自己的心,善根会变得非常大。如果没有这个志向摄持,我们做什么就只是小志气、小愿望,得到的也是小果报;有了无上志摄持,做的每件事就都是无上的善根,因为你的心是往这个志上走的。所以,小到供一支香、磕一个头、念几句佛号或者做一点放生等等,做所有善根都要对自己有一个要求:我要发无上志,这个善根要以无上志摄持。这就不一样了,的确成为不可思议的善根,直到成就菩提之间都辗转无尽地增长。这样一念摄持以后,善根的量已经是尽虚空界无法容受了,就是因为你已经跟果位普贤海顺应上了,所以它一下子就发展到无限。想一想,这个行愿王是不是有点铁成金的功力?

我们不经过它的点染,心就不能开张,又会陷在庸俗态里,这是无始以来的习气所致,它会限制我们的心量。但是一接触《普贤行愿》,心马上打开了,所以我们离不开《普贤行愿》,一离开就又迷了。我们每一天都必须以此来提醒,时间不够也要常常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你学过以后起码要有这样一个信念,一念到这个句子就想起无上的普贤行愿,这是三世诸佛所称叹的最殊胜大愿,我回向一定要得普贤殊胜行,我回向一定要随文殊、普贤学。要不断这样作意。

这是一个总的提醒,一再地唤醒我们的善根,让我们不忘记这个所求。有了愿王你就不会偏到别的地方,也不会求一点现世安乐为究竟,或者求生天就认为已经到底了,也不会求小乘阿罗汉果,根本不会这么想。你也不会忘记自己是自性普贤。这样,它就成为你唯一的所求,再没有比这更高、更上的愿了。这里可以给你说到彻底:不要认为讲的这个是比较低的法,还有比这更高的。如果还有更高的,它就不叫“王”了。像这样,我们心里应该起胜解、起踊跃,之后就应该开始行动。


思考题

一、(一)从境、时间、供物三分,思维“十方所有无边刹”等供养的量。

(二)从经文看,这样的功德远远不如怎么做?

(三)联系《愿海心髓》,如何理解“在文殊、普贤、释迦、弥陀后面学”的涵义?

二、为什么说如法念诵一遍《行愿品》,好像不需要其他善法一样?(“如法念诵”指随文忆念义,并生起胜解信。)反复思维后,发起对本品经珍重执持的心。


现在对于《行愿品》知道一些了,喇嘛、觉姆、居士,你们看在《行愿品》的文句解释上做得到辅导吗?过一段时间共修《普贤行愿品》,看看随文观义后,能好好做吗?知道随文观义的话是非常好的。仅仅对于文句,嘴巴、眼睛散乱来念的话,也会出现利益,佛的语言是没有欺诳的。“即使虚空没有了,明咒的力量也不会变坏”,像这样绝对没有欺诳的。但是,做了随文忆念义后发起愿的话,那真的成了跟普贤、文殊菩萨的发愿一样。大家看看,懂了法义吗?

有人问:念的时候是不是要伴随着思维呢?

回答:念之前应当辅导好,心里力求清楚每一句的意思,这一愿希求的是哪几点,这些在闻思的时候就要断定好,而且要引起很大的胜解。然后随文观义来念。

所谓的“辅导”,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在心里把愿一条条建立起来。建立的前提是,必须非常清楚地了解愿的内容或者希求的内容。愿文是总持句,它摄持了大的要点,所以首先必须把它挖得大一点,从方方面面细致地讲解,全面开通愿的图景,完全看到大愿怎样拓展到广大、周遍、无尽的地步。这样,自己的心打开了,看到整个愿的涵义后,就能立即随着愿文发起心来。

譬如发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的愿,就要想:为什么要不离善知识?不离哪种善知识?他对我有什么利益?我要发什么样的心依止善知识?等等,通盘的要点都要清楚。愿文是摄持要点的句子,所谓愿善知识常与我同集会,常对我生欢喜心。对这个要点,心里要有这样一种希求:但愿一切为我开示普贤行的善知识都与我不分离,而且我以信心和恭敬来依止,作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和如教奉行三种让他生欢喜的事,我一定要这样做。这样,对整个愿的涵义都清楚了,心里已经定了这个愿境:我一定要按这样做!之后随文去念的时候,心里就想得起它的意义,一念出来,内心就非常希求要做到这样,而不是念的时候还在想: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一步在前面闻思的时候就要完成,所以文句上的解释非常重要。

再比如发恒顺众生愿,首先必须了解所愿境是什么,那就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中一切种类的众生。而心里要呈现出“众生”来,就必须对这段文句有细致的了解,所谓胎、卵、湿、化,依于地住的、水住的、风住的、空住的,或者各种心性、名号、知见、相貌、威仪等等,这些都要清楚地了解。那么怎么随顺他呢?这就要确立起:我以后对每一个众生决定要像对待父母、师长、阿罗汉乃至如来那样,用最好的心待他。在他迷路的时候,我给他作向导;他在暗夜里的时候,我为他作明灯;他生病的时候,我当他的良医;他贫苦的时候,我教他怎么开伏藏……要有这样的心。要利益到什么时候为止?一直利益到虚空界尽、众生界尽等为止。而且这种善心起来后,一定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像这样,当你对整个愿文的涵义全部了解、对整个路线非常清楚、心前完全打开了愿义的图景时,就能非常确定地发愿。

再譬如发随喜功德愿,是要随喜五类人的善根,下至于凡夫起的一念善心,上至于诸佛从因到果的一切善行,法界里的所有善通通作随喜。对这些内涵你必须了解,才能确立“普贤喜”的涵义。具体来讲,什么叫普?什么叫贤?什么叫喜?“普”,就是尽十方三世的一切善;“贤”,是指对此没有一点嫉妒,发自内心地随喜;“喜”,就像一个人得了珍宝会非常欢喜一样,当看到有情生起下至一念善的时候,发自内心有一种欢喜。这样了解后,对“普贤喜”有一种向往的心,认识到那就是自己本性的善,我一定要开发到那个程度为止。有了这样踊跃希求的心,就说明你愿意在自己心里确立这个愿。立愿的时候,由于知道“普”的涵义,就愿意把它扩展到十方三世一切境缘上面,而且在愿力的相续上,要把它拓展为无尽的相续之流,贯彻到念念相续不断。这样我们就能初步随文观到它的义了,要达到一见到文心里就明现义,前提是对义要有一个非常确定的认识。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譬如往生极乐愿,就要知道,所有普贤行愿必须透过往生极乐世界来迅速完成。这样,完全断定了它的路线后,心里发愿我一定要走这“三步曲”的路:第一步,在临终外气已断、内气没断的刹那,没有任何障碍地见到阿弥陀佛,一见就马上被佛力摄引到清净刹土;第二步,一到了净土莲花就开,佛为诸大菩萨所围绕,来作授记;第三步,得授记以后,“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也就是心性开发,一切普贤愿海在极乐净土无余现前成就。像这样,自己完全能够确认行进的路线,特别想走这条路,之后就立定了这个愿,每一次随文念诵就会如是地在心里发愿。这样就确立好未来的缘起了。

由于是毫无疑惑地真心这么立愿,就证明你有真实的愿心;有了真实的愿心,在缘起上就接通了,以后必定随着你的立愿显现出相应的果来。相反,如果首先没有清楚地了解文句,就不会有定解,也就不知道怎么立愿,光是口里念念,离标准还差很远。只有经过辅导,你对文句的涵义完全清楚了,才知道在心里怎么操作、怎么立愿。也就是清楚了解愿的涵义,心里确定下来,而且愿意这样发,才算真实立了愿。有了这种欲求后,每次就都会这样发愿。这时就不是落在外围而是入到内层了,缘起的路线就开通了,将来就从这里得果。

像这样,发了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来圆成佛果的“普贤行愿”以后,你的生命方向就定下来了。这件事关键看你肯不肯,不肯就定不了。打个世俗的比方,譬如男女谈恋爱,只要一方没签约就成不了家,没办法出现以后的家庭和它的走向。因为他还在徘徊中,仅仅对对方有好感,但不愿意签约的缘故,也就不会出现成家的结果。同样,对于《普贤行愿》,你要在自己心里签约,对于大愿实现的途径——往生净土,也要在心里签约,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当你心里真正肯立誓的时候,就表示你签约了,而一旦签约、立誓了,就表示你开始往那边走了。

再譬如周围有东南西北四座山,我到底往哪座山去呢?这就看我心里有没有立愿。如果心还在徘徊,既想去东山又想去西山,还没定下来的时候,就不会有行动。直到心里确定下来一定往西山走,这样定了走向以后,才真正会往那边走。也就是,有了真实的愿才会行动。同样,我们对《普贤行愿》的意义有了胜解以后,心里定了:我一定走这条路,尽未来际矢志不渝的就是这条路,决不更改。也就是自己已经确认它是无上的愿王,没有比这更贤、更善、更圆满的,不会有超出其上的,每一愿都如此尽善尽美。这样心里有了定解,已经确认下来了,之后就跟以往不一样了。过去只是在外围念一念,随喜随喜,或者只是熏一些种子,但现在心里已经确认它,开始愿意这么走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对于未来生命方向的极大确定,对我们生命的久远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因为做出承诺后,就真心愿意这么走,那它就能真实地驱使着你的心随着愿轮运转,标定你从现在到尽未来际所有行为的方向。而且所选择的是最迅速、最圆满、最周遍的方式,这就能迅速达成佛果,因此,愿文后面提到利益的时候说,不久就成普贤菩萨。

所以这里关键在于,真心发誓要这样走,或者说已经签约了。就像男女已经签约成家,这以后决定会组成家庭,也决定要履行各自的责任。在这之前只是一种观望态度,没有签约。同样,对于整个普贤愿海的愿力图、前景以及所实现的果报全部看清楚就毫无怀疑,就会立即签约。这种签约来自于一种大智慧、大决定、心性上大善根的涌发。

当然,这也不是特别容易,一定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行。我们随着过去的习气不肯直接狠下心来这么做,心里会不愿意,觉得我还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道路,这就是心里还有迷惑不清的地方。

特别是以往生极乐世界来实现大愿的道路,这也是个非常大的难题。为什么一下子说到去西方净土来实现呢?这时候人心里会不肯,他有很多选择。现在这个时代知识脑袋特别复杂,连结婚都非常困难,总是举棋不定,左选选右选选,始终定不下来,这就是知识复杂的原因。另一方面,没有经过到量的闻思抉择,使他在缘起上不能确认,不晓得通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弥陀大愿神力的加被,能够使无上的普贤愿王快速完成。他在这一点上还没确认到它的殊胜性,就导致念的时候心非常疲软,不能猛利地从心里发出力量来,这就差得远了。所以一定要通过反复的思维抉择,往生西方才成为你心中真实的愿。就好比找工作,你一定要签约,签了约就成为公司的员工,双方都有责任。同样,去不去西方也在于你签不签约,真正的信心、愿心没起来的话就不会签约。真正签约了,跟阿弥陀佛签了合同,佛那边绝对是会应的,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去,是不是已经定了要往那边走。就像我决定要去西山之后马上就走,往极乐那边走的心定了就算签约了,也就是立愿了,立愿以后就不会反悔,死心塌地地往极乐去。因为已经看清楚了,所以没有犹豫。

这样,完成普贤行的大愿就归于西方了,这后面的每一条就是关乎自身的事了。就好比已经决定去美国上某某大学、研究所,以后做什么工作,对于前、中、后的整个过程,心里起了真实的愿以后,它就成为自身的事。这就不再是一个观望者,而是自己心里决定要走这条路。这样,对于每个进程就会格外用心,尽量按那样来争取。同样,对于实现普贤行愿的特别途径——往生西方,心里真正开始立愿了,那它初、中、后的过程就跟你息息相关,而不是无关。这样,你才会随着愿文,发誓临终一定要到那里,一定要马上花开、马上见佛、得授记,佛一加被立即就能分身无数,以极广大的智慧力普利一切众生界。这就是实现利益一切众生的途径所在。这样,完整的《普贤行愿》就在我们心中建立起来了。

因此,首先必须辅导《普贤行愿》。人都很无知,不辅导的话,对于整个路线、前程是蒙昧无知的,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要发展到什么地方。一旦有了《普贤行愿》这个无上愿王的指示,才看得清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开发本具的无量善,这里是怎样以周遍无尽的方式来开展等等。于是,普贤敬、普贤喜、普贤供、普贤忏等就全部跟你有关。看清了整个路线以后,会主动把它纳入到自己心上,一次又一次地刻上去。刻一次不够,还想刻两次;刻得浅了不行,必须把它刻得深一点;不够真心自己就过意不去,一定要真心地发。这样当时就会发起胜解信、欲乐信、很强的愿。

这样,接下来真正修《普贤行愿》的时候,愿王的文句就会在心中一幕一幕地显现。因为此前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对它的内涵了如指掌,一念的时候,心马上随着文句显出它的意义来,当时就住在义上,不会在嘴巴上溜过去,这时候心里会深刻地作意。我们能这样做是非常好的,上师是这样肯定的。

有人说:发愿里有那么具体、广阔的内容,对此都很陌生,以前好像只是找些感觉。

回答:它就好像一片大森林,你必须得进去,在各个点上都要触摸过,不但是局部,对于整体、各种关键的要道,各部分的景观、施设和它的特点等,有了全盘的了解以后,才能非常熟习。就像一个向导,对于城市里的各个街道、景观非常了解、熟悉,整个城市就在他心中,所谓“心中有丘壑”,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目前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很多人都是这个状况。觉得陌生就是因为没有了解,自己信心、胜解的力量都不够,所以文字一出来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发生很大的愿力,因为因缘不具足的缘故。因此,对于十大愿王、偈颂里七支各条的愿、十六愿差别、愿利益等一层一层的内涵,都必须经过细致的学习才会真实了解。可以给你保证,如果真正用心一点一点地去学、去研究,尽力地了解每一个字的涵义,好的结果是对从前到后整个行愿的路线清清楚楚,知道一一要往哪方面发愿;如果达不到这样,那起码大部分内容会知道。这跟过去陌生的情况就截然不同。

现在关键问题是,我们还处在一种无知的状态,那心是不可能动的,或者虽然了解一点,但还是蒙昧、不清楚、不决定,这样心就发不出来。处在无知、犹豫,甚至颠倒理解的方面,就会障蔽你的心,对于它的利益、全盘开发的前景、它的无上性、极其周遍广大的相、称为“愿王”的原因等方面没有了解的话,欲乐就被遮住了。所以我们里面的心要有真实的欲乐,必须要开发。而要开发它,前提是必须要了解,而且要了解得很细致。达到细致以后,心里就会断疑,真正确信:这的确太好了,实在是一切行为中极贤善的行为。有善根的人对这些会非常好乐、希求,即使暂时做不到,也一定要在心里好好地刻一遍愿文,这样的心就会出来。善财童子是最好的榜样,他出现的是大踊跃的心,我们也可以开始有一些踊跃。

要想发生很大的力量,就必须有强大的胜解,胜解一旦确定是丝毫不会犹豫的。也就是心里已经断定了,这个力量极强,之后就不再是延缓、散乱,或者有口无心,而是文字一出来就马上直奔主题。而且,那种心可以直接从深处拉出来。这样的大愿不但可以维持一辈子,而且可以直到尽未来际都不间断。

打个世俗的比方,一个人说:“我对你有全分的信赖”。为什么呢?因为了解得太深刻,对他的优点、德行认识得太多,这样发出来的心就没有犹豫,这个就很浓。如果是半信半疑,那就根本出不来。假装不代表真实,不可能愿意牺牲自己,会有所保留;或者有很大的保留,基本上不愿意付出。像这样,真正认定大愿以后,觉得的确没有比这更重大的,生命的大义全部依赖这个大愿王,这时候,才开始真心愿意每一座善根都用《普贤行愿》来印持,否则就比较困难。好一点的,有善根、肯听话,也还愿意做;而有些思想复杂的就不愿意做了,或者只是暂时的劲头,时间长了没见什么效果,心又会随其他转掉。但是,真正有了胜解就完全不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变动。这样才能真正承载起从此时乃至尽未来际之间所有的行为方向,否则是托不起来的。

但是,要得胜解必须花相当大的功夫,一遍肯定不行,要反复地作法行。譬如很多遍地思维、很多遍地讲,对每一条不但要准确把握意义,还要在量上不断地积累。这事急不得,等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肯定会出来。

我们只要肯用功,反反复复地研究它,不断地学习,只要心里有一点点触动就有一线希望。但光有一点触动还远远不够,要方方面面、一句一句不断地积累。但是,如果你不进入这个轨道,不愿意按这样去闻思、研究的话,那就很困难了。我们必须要学习它,一遍不够,一定要常常学,这样三五次之后就会开始定下来。

当然这也急不来,有时候到了某个契机,顿时会出现一下子在这儿相应、一下子在那儿相应等状况。这样通过方方面面的肯定,积累多了,你就会对它死心塌地地相信,对它的圆满性毫无怀疑。这时候就是自己心里肯定了,不是别人来说的,你愿意把它持为自己尽未来际永恒不变的誓愿,这就定下来了,就签约了。

这都是决定生命方向的问题,所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必须在自己心里反复地抉择。学一遍好像好一点,但也只是浅层的,必须继续深挖,继续学,这样更深的心才能起来。要三番五次地在里面引发它的力量,出现胜解,要破掉一切怀疑、犹豫、邪见等厚重的障蔽。胜解一层层、方方面面地开了以后,力量就凝聚了,全盘的效果就会出现,从前到后你都能确认不疑。

这样,不光是横向上对每个愿有细致的了解,纵向上对于整个十大愿王也会非常清楚。而且自己心里能认定,它就是出现如来不可思议功德海的圆满要因,所以必须修十种广大行愿。这样你的心就会主动跟愿王合上去。到了偈颂部分,七支就是十大愿王的简写,知道了圆顿法的特点后,这些一上来就全部能够展开,以全分摄善的方式来观行。要达到这样,必须认定它是积资、净障、使善根无尽增长的极殊胜法门。之后的生生世世常忆宿命、常出家等的愿一路上去,有了道次第的基础,就知道它已经把修行的关要拿出来了。这样在每个要点上都看得清清楚楚,心里肯定就会发誓按这样走。

之后的“趣入”愿,就到了清净量的境界,这不是凡夫虚妄分别心所出现的情况,在这上面你会有更大的希求。认识到现在的一切都是假的,没有实义,是陷在迷梦里的事情,要快一点止息掉它,这时对于回归本真、回归法界就会有一种希求。而不是一看到“一尘中有尘数刹”或者“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等,就认为是天方夜谭,这种东西我不懂,所以我不要发,不会这样。一旦二转、三转的教理透过了以后,对这些就有很大希求,而且认为是唯一的趣证所在。学佛就是要证入法界,不是停留在知识研究的层面,而分别心缘到的都是世俗境界,实际都是颠倒、虚妄不实的东西。这时候,你会对恢复自性、出现真正的普贤行有很大的愿求。

那么如何来实现它呢?通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实现。这时候会发现更有希望。凡夫只有往西方极乐世界走,才有真正快速实现的希望。以阿弥陀佛愿海的加被,使得即生就能生到净土,一入了净土,现前就能圆成无上的大愿。当看清楚绝对有这条捷径可走,而且能够很快完成,这时候就更有信心、更愿意走这条路了。这样走了以后,所有大乘愿都会实现,普贤行海会全部完成,这就叫普贤愿海导归极乐。

像这样,要把整个愿都纳在自己心里。首先要反复学,非常用心地学,明白每一个字的涵义,而且以非常大的信心、恭敬尊重它,把它深深地刻在自己心里。那时候不是悠悠泛泛,可念可不念的,而是真心希望把无上愿王的文句刻在自己心里成为缘起,这样就真正有意义了。

有人说:自己原来的思维模式全是凭喜好、感觉来,不按规则的,想这样就这么来一下,想那样就那么来一下,现在感觉《普贤行愿》的这种思维模式、心上的走法非常陌生,有一定的距离。

回答:愿是要以智慧为因来确定的。过去无非是由业果愚和真实义愚两种无明力量的支配在行动,凡夫的行为都是从我执出发的。所以心里不定是因为愚昧,看不清决定的道路。其他颠倒的路有无数条,而自己的感觉也是此一时彼一时,这些都是不可靠的。以为是好的,其实是不好的;以为乐的,其实是苦的;以为具实义,其实没有实义;以为特别重要,实际毫无意义,而且是在制造悲剧。

之所以觉得陌生,觉得距离远,是因为我们现在智慧不够,对于整个道的走法没有确认,每个环节上的定解都没有引出来,这个问题相当大。浅层的定解没起来,深层的就更不用说;狭小面上的没有定,广大层面的就更难开通。就《普贤行愿》来说,由于这个教相当高,它是圆教,要证入到的是果位的普贤行海,而我们现在只是为一己之私,念念想着我、做什么行为出发点都是我,当然距离遥远。

像刚才说的,凡夫总是凭着感觉走,而这里是要求固定地按照普贤愿王的轨道走,每一座都发同样的愿,每一念都要往这上走,这对自由派的人来说确实不愿意,跟过去的习惯完全相左。实际上过去都在蒙昧里面,随着自己愚痴的心乱走。就像一个人在漆黑的森林里到处摸、到处走,完全不能确认方向,有时候感觉往这边走好,有时候觉得往那边走好,始终没有出现光明来看到一条笔直的路、到达究竟的路,所以导致心上的行动没有一种稳固性。

而大愿的开发来自于智慧,智慧来自于能够看清大义的路线,看清楚自己的本性和最终还归之处,以及内心的善要圆满扩展到什么层面。但我们由于恶的习性重、自私的习性重、执著的习性重,就导致不能跟愿文很快合拢。如果我们的恶能够减少一些,善能够深一些,那对于这个愿文是很亲切的,因为它完全是善;如果我们的烦恼能低一点、弱一点,对于清净的法就会非常向往;如果我们对于法的实执能减少一点,对于不思议解脱境界就会很快地趣向。

刚刚说的都是我们内心里有的一大堆问题,就像有很多结没解开一样。颠倒串习的胶著力量会把你的心封固住,长期以来随心所欲、自由任性的习气,也会使你没办法固定地走一条大道。诸如此类,都是很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旦把这些全部解决掉,心地是非常开通开明的。而且路线非常清晰,行动非常果决,行为也是非常稳定的,每一次发起都是坚强有力的。

违品阻碍了善心的开发,而违品的根本是无明。无明就是不认识路线,所以它没有固定性,总是在更新、换花样。也就是人的心没有定见,所以抉择不了。反过来,譬如一旦分辨清楚苦乐,认识轮回整个是苦性,心里断定无疑,以后就再不会执取所谓的乐,也就一举扫除了对欲有、色有、无色有的爱,或者说对整个世间所谓的美好、幸福、快乐等等的欲求。再比如,一旦确认了蕴上无我,就能一举扫灭所有鼓吹自我主义、自我张扬、自我表现、实现自我等等这一类的说法。在根本的正见上一旦确立,就全部能够扫除。

当现前了法无我的正见以后,就不再认心所现的法为实有,这时就不会感觉任何法有实体而不能融通。不但对于杯子、盘子等的法,连同时空所摄的任何法,都不认为有什么实体。这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心性是广大、圆满、周遍的,这里无不融通,任何法都能互相无碍地进入,而且能够如幻般变现一切,什么样的矛盾都没有了。这时候才会真正一心向往不思议解脱境界。也就是,对于小大、一多、延促、自他等的实有执著全部都能打破,一下子就能胜解事事无碍。而且,虚妄心一旦消掉,本性里不思议的解脱,包括离障解脱、作用解脱全部会现前,这就是普贤行海到达极致的表现。

这时候你一心希求的就是无上果位,所以你的发愿是毫无犹豫的。而且,从怎么样逐渐升进一直到圆遍开展的所有愿,都定在“为得普贤殊胜行”上。你会断定,一切诸佛菩萨的行愿全部统摄在这里面,再没有超出其外的。因此,一切时都会坚定地执持,在任何处就是发愿“为得普贤殊胜行”。这才知道为什么称“文殊师利”等两颂为总摄愿句,为什么龙树菩萨说它是极殊胜的大愿,这些你心里会懂。不只是跟着别人说,而是心里有了定解。心里有了定解就好办,念短的也好、念长的也好,中心是不会变的。求证的方向就定在这上面,此外再没什么要修、要学的,这就是无上果位。能这样确定下来。

这个一旦开通,再看《普贤行愿》的时候就很明白。比如看偈颂,里面经常出现要成满普贤行、实现普贤行之类的句子,比如:“恒修普贤广大行”、“一切行愿同修学”、“为我显示普贤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圆满普贤诸行力”、“以普贤行悟菩提”等等,所有都摄在这一个上面,一定要这样贯通认识。

像这样,由于是以智慧抉择、断定的,就使得你的心全部定了,这以后就不会觉得陌生,而是觉得越来越亲切;不再是犹豫不定、变来变去,而是完全决定;也不再觉得有什么矛盾,而是成了一贯性。

提问:学《普贤行愿》的时候会发现有一种想法,想找到“我”的存在。比如看偈颂的时候会找一找,在这一颂里“我”在哪儿呢?容易有这个习气。但在这里找不到“我”的独特性,所以内心会有一种紧张、一种惶恐。

回答:所谓“找我的存在”,说明自己心里有一个很明显的障碍,是什么呢?就是凡夫的我执,总想要证明“我”存在。意思是一定要有我的位置,我要在里面扮演一种角色,体现出我来。

这种惶恐基于对于虚假的我执著太深。这就要真正看到蕴上没有我,执著小我没意义,就好像在梦里执著那个身体是自己一样。实际也不用害怕,这里面任何一点都是你,没有一个不是你,全法界都是你。这是什么原因呢?当我们消除了执取虚假幻影为“我”的错误认识以后,就会发现遍天遍地全是自己,尽法界全是自己。

普贤行海最终要以遍虚空界的智慧金刚身——文殊智,作为它发起的根本。换言之,依文殊智来成满普贤行,就是它的要害所在。也就是文殊智已经开发了,它是遍虚空界的永恒不坏的无为法,不会有任何衰变,永远如此,这个本然的金刚性体出来以后,就能发挥出无边的大用。一切法都在这里面,没有超出其外的,它能遍入一切法、遍摄一切法,没有任何障碍,这时候才真正能够彻证到普贤行海。

真正来说一切法都在心中,十方三世全部在心中,所以普贤行愿王一上来就说“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这是它总的描述自性普贤的句子。这一切都在你的性海当中,不是说现证了以后特别忙,要分出无数个身来,好像要派无数个替身到各个地方去做,不是这样的。这时是以遍法界的真如妙心或者智慧身来遍入一切处,要供养的时候一时间能够入一切处。就像前面法王说的,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在一个尘里面会出现佛刹极微尘数的刹土,每个刹土里都有诸佛菩萨海会,这些就在自己心中,然后一时间化在无数个刹土里面,在每一尊佛前广兴供养,这就是普贤行海的实现。也就是一心能够遍现无数身,一一身都能遍礼无数佛。像这样,遍礼、遍赞、遍供、遍喜、遍随顺、遍请转等等,什么都能做。这就是所谓的“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智力广大”是指文殊智,“遍十方”是指遍虚空界。由于它是本然的、无为的妙体,所以没有迁变,在这上面也没有方所、生灭,这样才能遍一切处广行普贤行海。

之所以要生西方,其要点是:由于阿弥陀佛能够直下加被你,使你开发本性,只要自心跟阿弥陀佛会通,自性弥陀或者说自性文殊顿然就会显发,显发以后极广大的神通力用全部会出来,这样就能遍入一切刹海,一切都能自在,所有事之间没有障碍。这时候十大愿王的行境会真正现前,或者说偈颂里“趣入”一组愿的确会现前。

所以,往生净土是实现普贤行的捷径。讲净土经典的时候,一再说到了事事无碍的层面。小大、一多、广狭、延促、自他等等都是没有障碍的,不是固定的一多、小大等。所以一到了极乐,小里面容大,短时间里容劫海,一中容无量等都会现前。现前以后就真实达到普贤行海了。而普贤行海是无上果证的目标,因此所有回向都归结到这里,这是决定的道理。

像这样,在教理上全部透彻以后,自己心里就会有决断。那时就不是随着别人的舌根转、跟着别人的脚跟转了。心里有了确定不疑的定解以后就有保证了,在任何时候都会这样执持大愿。当自己的慧眼打开了,看到整个这条路线是最为正确的,而且自己极其幸运,竟然已经被引到这上面来!这时就不会觉得:我不要入这条路,我要有自己的个性,为什么这里没有我?而是说:我是极其幸运的,竟然能遇到这样无上的大道!巴不得每一次都在自己心里刻上去。

这时候才会主动按愿文来印持善根,才出现了结行回向殊胜。这时是主动的、理智的,有定解、有愿力的。这样来回向,所做的任何善根就变成了无边的广大,在缘起上唯一就往无上普贤行海的方向发展了。就像说话的时候通过扩音器,很小的声音一下子就能传遍整个山谷。而普贤愿王的放大器能让你的善根一下子传遍全法界。

这样标定了无上果位的方向,而且非常直接,不走迂曲、缓慢的路线,所以缘起上超过下下乘无数倍。所以愿王后面说,发普贤行愿的人不久就会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意思是他会快速成佛。

这样才知道,我们如是地去修学《普贤行愿》,决定像法王说的那样,会变成跟文殊、普贤的发愿一模一样,绝对没有差别。因为在理上完全可以断定,不会有第二种结果。

这里上师一心希望我们做到随文忆念义后发起愿心,而且说:这样决定就成了跟普贤、文殊的发愿一模一样,大家看懂不懂这个法义?

所以,我们要一心依教奉行。虽然上师也说了,仅仅对于文句,嘴巴散乱、眼睛散乱来念:“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这样眼睛东张西望、嘴巴散乱,心一点没住在法义上,这么念念也是有利益的,因为佛的语言不会有欺诳。也就是说,即使这样漫不经心,也还是有无上愿王的文句落在心上,这也是有利益的,比没落上去好得多。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无上愿王的句子一落到心里就成种子了。如果没去念的话就没有这个缘,单凭自己在黑暗中摸索,今天摸摸这个、明天摸摸那个,心情也反复不定,见解也不决定,这样走无数年也走不出来。根本上没这个缘起,是不会往这方面趣入的。而能够随便念念,就已经有因缘了。

但是要知道,上师进一步强调的是,如果能做到随文忆念义来发愿的话,那就真正成了跟普贤、文殊的发愿一样。意思就是,上师着重强调的是后者,告诉我们不要只停留在散乱地念,一定要落到具极大意义的层面上去。其中的距离不是以亿万里能计算的,相差太远了。前者只是在外围结一点缘,种个远因,当然比不种因的人好。但是,我们要往内层发展,一定要随着真理去走,认清楚整个道的路线:它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它的行境是什么?每一步的殊胜性在哪里?要点在哪里……这样通盘认识以后就会确立胜解,胜解以后,愿就能发得起来。由于无上行愿就摄在这一部章句里,所以它是制造出无上行愿的一个生产线、一个蓝图。如果已经在心里设定好了,每一次起动就按照它来逐步地组合、建立、运行,这样修下去,最后就真正成了跟普贤、文殊的发愿一样。也就是说,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是怎样一种发愿,在你心里就完全按照那种真实的情况一样出现了。不只是说:我特别希望跟普贤菩萨学、跟文殊菩萨学,那只是口头说好听话。所以上师强调说:大家看看,懂了法义吗?这就是极为关键的了。

有人问:这时候明显感觉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执著一个小我舍不得放下。虽然普贤菩萨、法王上师教我们这么发愿,但总感觉得经过我的同意,我才能这么走。心里每次都这么想,特别打扰人,真的很麻烦。

回答:这就是当今时代特别鼓吹自我导致的。认为要做出一个我来,一定要拥有自己的什么,要有我的主权,一定要经过我的同意,我才肯跟你干。我心里要是不同意,再大的人物我也不搭理,不跟你走。这就是我们心里很顽固的我执。

但我们要理智地想到,自己是凡夫,是迷梦中的人,应当跟着觉醒的人走才好。世间一切事情都要跟老师学,就连去陌生的地方都要跟着向导,不能自己盲目地走。做任何事情,最初都要跟着一个有经验的人干,不能自己盲目摸索。比如要修电脑,就不能自己随便修,一定要别人指导才行,自己修要花很长时间,还不一定修得好。就像这样,这不是说我们贬低了自己,而是我们随顺智慧的教导去走,这是最聪明的选择。

如果只是自己瞎摸,一再认同自己的愿望,如果是个好的那可以认同——但是要知道,凡夫内在全部是愚蒙,哪一点能真正见到真实义?你说:我一定能见到。那么问:你凭什么见到?不过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你的眼睛能看几里?你的耳朵能听多少?你的分別识能知道多少?其实,我们不过是比猴子稍微大一点的人,借助科学仪器能看到人世间相对范畴里的世界,就自以为了不起,实际根本见不到什么。

而诸佛是彻照法界的。我们要跟着诸佛学,跟着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学,跟着上师法王学,不是跟着自己学。佛经里也一再说到:“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就是说我们的心很有问题——首先一定要有这种定位才行。如果我们没认识到自己的心有问题,我执就会一直抬得很高,所谓我的尊严会抬得很高。一旦认识到自己里面全是颠倒以后,才算真正有了自知之明,才真正愿意皈依,愿意走圣道,愿意听从教导。一定要再再深刻地认识自己全盘都是苦集,全盘都是愚痴、颠倒、烦恼性的东西,都需要一步步净化,这样我们本身的真实佛性才会出来,那才叫尊贵。

现在这个苦苦恼恼的算什么珍贵?有什么必要听命于它?它时时都引你往错的方向走,吃的苦还不够吗?无数生以来一直被它骗,佛经里教导说不要“师心自是”,不要以自己的心为师,按它的想法去走。又说到:“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无始劫来生死的根本,就是把假我看成真正的我,把颠倒的妄识看成本来的人。实际是一念错乱以后,逐渐发展累积出来的一种惯性,无非是错乱成性的表现,能够看清什么呢?

没学过圣教的人,就认为有个我,念念都为着我,念念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情有意义,追求的就是这些。学了圣教才初步地知道常乐我净是颠倒,世界上没有常乐我净。眼前的一切都是瞬息万变、忽生忽灭的,像风中的烛光一样一点也靠不住。但我们认为它恒常,一直靠着它,所谓永恒的幸福、永恒的爱情、永恒的……我们也一直认为有一个最高贵的我,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天天执著一个虚假的泡影认为是我,这不是颠倒吗?我们已经沉溺在大苦海里,还认为有乐,就像一只蛆虫认为厕所里很快乐一样。其实全是颠倒心、烦恼制造的产物,没有一点乐的自性,全部是苦性。全是过分执著一个虚假的我,在那儿狂乱地躁动不已,都是以烦恼引发的,哪里有什么好结果?而且这上面全是杂染的法,没有一点清净,但我们却念念认为很清净……

所以是这样的无常、苦、无我、不净,有什么可取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听任自己这一套东西?这一套东西要尽快瓦解、消灭掉。所谓我的主义、我的思想等等,这些叫做“知见稠林”,熏得越多越顽固,就越难解决,将来会陷在无边无际的轮回苦流里,这是很悲惨的。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命运。所谓我的心情、我的思绪、我的爱好、我的喜乐等等都是后天发展的烦恼性。学《普贤行愿》正是要把这一套全部清洗掉,之后就要确立行愿,全盘要走新的方向,走真正善的方向、合乎本性的方向、真正对自己有助益的方向,这样真实的果就都会出来。真正确立了普贤行愿以后,生命就出现了最大的转折。

真正对此行愿生了渴仰的心,的确超过了无数财供养的功德。真正起了这样的心以后,一刹那间就能除灭一切五无间罪,因为它是彻底的翻转。而且这上面会出现各种增上的力量、等流的力量、变出好果报的力量。因为一切都是善,善就呈现吉祥。而且是圆满、周遍、广大、无尽的善,所以现出吉祥的量是极其殊胜、不可思议的。这样有什么不好?这是真正把你内心最高贵的自性佛显出来了,你害怕什么?为什么还要一味随着过去的颠倒方向走,不愿意改变方向呢?

思考题

一、怎样才能从心里发起普贤行愿?

二、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固定地按《普贤行愿》的轨道走?怎样做到这一点?

三、如何理解普贤行愿中的“我”?

四、在念诵《行愿品》的方式上,法王对我们有什么期望?这样做有什么利益?

五、怎样说服自心放下自我主张,一心跟上师法王走?


对此非常广地讲的话,谁也不知道,我哪里知道?其他人也不知道。但现在大致上没有不知道的,所以就要看懂不懂得如何很用心地去做?

普贤行海是无上果位的境界,在愿文里包括一个人从初步怎么样逐渐升进到登地,乃至八地,甚至佛地以上的整个进程。从纵向的升进上,包括了一切道的次第的发愿;从最终圆满的开发上,含摄了所有无上果位的行愿。所以法王这里就说:要特别广地说的话,即使无量舌、无量口、尽无量劫,以佛的辩才来说也说不完。

意思就是,真正彻穷到底、本性全分开发的行为境界如何,那的确谁也不知道。或者从以往生西方这个特别途径来实现普贤行愿,阿弥陀佛的智悲力有多么不可思议上,谁也不知道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极深极广的,也是整个《华严经》的高峰——怎么来彻证到华藏玄海,彻显自性毗卢性海的境地,真正彻证成佛的道路。对此要真正广讲的话,那的确谁也不知道。法王自己也说:我哪里知道?

实际上,这是教导我们应该对无上愿王产生一种信仰。不是说我一定要全部知道才来发愿,连初地、八地菩萨都不能全部知道,但不代表不能发愿。初地菩萨就开始真正发普贤行愿了。

这样才知道:哦!这是统摄天下一切诸佛菩萨行愿海的行愿之王。是所有因位、果位的菩萨、佛共同行持的愿。我们为什么不遵循?一定要顶戴它。我们不要轻视说:《普贤行愿品》很浅啊,这是学不会深法的人学的。要知道,这是善财童子证到了与普贤等、与诸佛等的境界时,普贤菩萨亲授给他的无上愿王。上师法王也是生生世世行持这个行愿,在他的很多金刚歌里,一直是发愿要度过所有普贤行海的境界,这是总结性的发愿。我们要明白这一点,不应当轻视它。这是善财童子、华藏海会现证四十一个阶位的高地菩萨们共同行持的大愿,不是低小的凡夫、学一点低浅法的人才来学的,那样就太不了解了。

而且上师说:我以外的人也不知道。因为真正要达到这个境地就必须彻证。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学,不能念,不能按照这样诚心地发愿,也不代表我们没有一分的了解。我们应当增上尊重之心和彻底的趣向之心,而且要感觉到法门极其深妙。应当想:这是佛的境界,是普贤菩萨宣说的无上愿王,句句诚谛不虚,指向的是最终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我应当一心趣向。

上师又说:但现在大致上没有不知道的,所以就要看懂不懂得如何很用心地去做?这句是上师对我们的交待。上师转了一下话说:整个彻底地了解是无法做到的,连八地菩萨也无法做到,何况我们?所以,我们应当一心信仰,觉得八地菩萨都要这样发,法王都要这样发,天下一切诸佛菩萨都走这一条路,那我就跟定了要走这条路。这样就对了。

然后又要知道,不能全分了解,不代表不能了解。一路一路的发愿境都会有自身上的一分了解,到了不可思议、事事无碍的境地,我们还是可以有一分了解。也就是说,随顺教理逐步深入的时候,在每一层上面都会发起信解,这是决定的。而且在整个道的形成上,通过条分缕析地开演,我们也会知道大体的进程。就好比一张地图有多少个环节,每一步上有什么要点,这在文字上也是有显示的。而且,无论所缘境如何,发愿时间如何,祈愿心如何等,对这些也会有一分了解。所以,不能全分了解不代表不能了解。这就看出闻思很重要,真正愿意去研究它、熟悉它,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上师说,在大致上没有什么不了解的,接下来就看你懂不懂很用心地去做。这就是关键。当然之前还是要用一段较长的时间来透彻它,熟悉它的路径,知道发愿的机制和操作方法以及在自己心上怎么建立,这一套必须搞清楚。就好比开车必须把握住各个环节,做饭也要知道各个环节怎么做,何况发无上的愿?当然必须了解,不了解盲目冲动,这不是智者的行为。这是牵涉到无上愿王的问题,连无数圣者都百倍殷勤奉持的事情,我们绝对不应轻视,不应该把它放在不受重视的地位。这是法王亲自的教诫。

《普贤行愿》已经讲过了,很多人有了大致的了解,而对有些人可能只是耳边风或者结个缘。但是,如果后面法师们进一步辅导,大家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宣讲了法王的教言后,我相信大家都会增加对本法的尊重。如果不讲上师的教言,恐怕很多人一直在轻视它。

这里法王就说:现在传了以后,辅导了以后,字字句句明白了,它的路径、方向一个个认清了,这样大体上应当没有不知道的了。知道了以后就要做,明知而不做是没用的。所以上师说,就看你懂不懂得很用心地去做。

同样一个法,听了以后没有很用心地去做,那只是积累一点知识,成为日后的口头谈资、炫耀自己的资本,成为一种表演的因素,或者提升自己名利、价位的筹码,无非如此。是不是真正的行者,就看闻了法以后懂不懂得用心去做。“用心去做”,就是指明确了发愿的意义和怎么来发——词句的意义也知道了,要点也知道了——之后,关键是在自己心上做。“做”不是外在手脚上怎么做,它是心上的路,用手脚怎么做?也不只是口上出声音,当然口里是要出声音,但它的根源在心。因此,所谓的“做”,就是用心随着这个文去观它的义,在自己的心里一点一点地立起这个愿来。

我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要诵《普贤行愿》,如果不懂得很用心地去做,就等于全部在外面漂,一辈子上万次的《普贤行愿品》全部在外面漂,全部一点不用心,这就很不合理。对于《行愿品》我们每一天课前课后都要念,每一座修法前后都要念,这是要固定的。如果固定以后,念了一万次还不知道《普贤行愿品》是怎么回事,心里从来没有尝过一次味道,还说我很真实地对其中几分愿起了心,那的确成了很可悲的事——一直蒙到死,自欺欺到死,了不用心到死为止。

这就是遇到了无上的如意宝却不知道使用。本来,很用心地去做的话,会产生无量无边的利益,只要以行愿的力量驱使,任何善根都唯一往最圆满的路上进展。而且一念的时候,我们的心力顿时就顺着愿王的气氛开展到同分的量,因为这是普贤菩萨实证后流露出来的无上章句。

普贤菩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大行的总集,没有超出其上的。所以,要学行为就学普贤。跑到十方三世任何刹土,到任何佛前,在任何教派里,也找不到更无上的大行的代表,也不可能有超出其上的愿王。我们应当在自己心里肯定这一点,然后决定这样用心去做。这样一年三百六十五遍,一生上万遍,就极有意义了。这样去熏习普贤行愿,决定能把你导向极乐世界,而且顿时就见佛得授记。之后迅速登地,迅速开发自性智悲力的大用,会真实地完成普贤行愿。这都要依赖于我们因地怎么走,这上面有无数品质的差别。

同样一个法,能不能很用心地去做,这上面的效果有天壤之别。很多人一辈子有口无心地念,也只是结一个缘而已,虽然也有很多意义,但比起真正肯用心去做来说,相差无量无数倍。我们应当这样想:同样要念,如果能在有了大体的了解后,很用心地按照经文去念,那它的效率比以往绝对是千倍、万倍、十万倍地增长。

应当要辅导,不懂的地方向别人请问。到时候共修,念的时候,心取到境后,在共修《普贤行愿品》时,假使做不到完全圆满,看看有没有至少一遍以上是以随文观义的方式来念的。

这是上师的劝导。第一是说一定要辅导。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凡夫跟小孩一样,不认识这条路。我们不要自视太高,实际是非常不了解的。辅导的意思是要有人带一带,引导一下、辅助一下。这样,通过一次辅导以后,就会好得多,这跟以前只是眼看文句,心里一点不懂的状况完全不同。

经过这样的引导以后,人的心会逐渐调顺,会逐渐往这个方向趣进,会看到大义的路线。知道整部《行愿品》一层一层怎么发,所缘境是什么、发愿的心是怎样、时间如何,每一条大愿的内涵、意义如何等等。这些方面都要通过辅导才能够了解。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这是极高深的法义,没有人辅导的话,自己纵然有天大的聪明,也不会了解。但只要经过一期的辅导以后,人的心就明白很多,这样修起来效率是成百上千倍地增上。尤其自己看清楚了这条道路,心里真正发了肯走的心,必定会真实地趣入。

现在的人见异思迁,整天喜欢换花样,如果没有辅导、没有确立定解,那是很难坚持的,怎么可能维系一生?甚至发出尽未来际念念相续无有疲厌的愿?这就很困难。所以首先一定要辅导,一定要理智地看到全盘行为的方向。这样,就会触发自己的善根:这的确极其贤善,我从出生以来,从来没见到过有这么善的道路,竟然可以发出这样圆满的善心!的确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时候我们的善心会踊跃而发:我一定要做到这样。所以愿文一段一段全是引发我们善心的,对有善根的人来说,在每一愿上都会触发他的善根。只要按照愿文好好去想一想、思维思维就会很清楚,这上面善根流现的量极其广大。

所以,自己心里首先要在思维观察上走一段路,在一个个愿上面都去看一看。就好像先去熟悉一下城市里重要的道路,对这个城市的整个状况心里就会有底,心里特别踏实,不必再问别人了。像这样,经过辅导以后,《普贤行愿》全盘的路线,每一个章节,每一个重要的发愿,到底在讲些什么,你都得通过自己的心眼里里外外去看一下。这样看完就放心了,疑惑打消了,就不再徘徊。这样确定以后,念的时候心才可能直接取到境。

现在首先是辅导,不懂的向别人问,遣除疑惑,心里明确地看到这条道路是什么,这是前提。等看到了以后,就好比一个司机已经熟悉了城市的路,等到他要进发的时候,不必再去想:我该走哪条路?走到那边,前面该怎么走等等,他是直接进发的,这就叫做心直接取境。同样,熟习愿文后再念的时候,或者说一条一条愿显在心前的时候,就能直接取到愿义了,因为前面已经决定了的缘故。比如“愿持诸佛微妙法”,前面心里已经决定了法是一切利乐的根源,这以后一念到这里自己就祈愿:对于一切佛的任何教法,我都愿意摄在自己心里,这一条马上就出来。“光显一切菩提行”,也是说对于整个菩提的道行,我都通过自身的实证和说法,就像阳光昭然明显万物那样,把它一一显示出来。

这样,对于《普贤行愿》任何一段内容都非常清楚以后,念的时候跟着句子直接就起心,这就叫直接取境,这样就可以了。

所以,到了修的时候,就不能心里还在想:这个不确定吧?要怎么发啊?这到底是往哪个地方发……这些问题全部要提前问好、解决好。当然,全部解决也没办法,但在重要问题上,比如该怎么发愿,发愿出现的结果是什么等,这些在文句上起码要理解,才会明确发愿的目标。发愿就像心对着靶子发射一样,如果连靶子都没看到,那你的心往哪儿发射?真正了解了,把文句都搞清楚之后,每一条愿就像一个靶子,它有一个靶心,而熟习愿义的人就像一个神枪手,任何靶子一出来,他一枪就能击中靶心。这时候不是说还在瞄准,或者左瞄右瞄还瞄不准,那句子早就过去了,你还瞄什么?应该是任何一个愿一出来就知道它的愿义在哪里,心要往哪边希求,这样随着经文心马上就起。这就叫做“心取到境”。

譬如说礼敬愿王,就是要礼敬十方三世一切佛,身口意怎么样恭敬,然后一身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这个愿文一起来的时候,心马上往这上投射、就往这上希求:我一定要这样礼敬,一念间礼敬十方一切佛。

随喜也是如此,整个愿境就是极大的法界立体宽银幕。也就是要明确,这是以全法界心、尽法界量来发,所以一开始就站在一种真心全部显发的位置上。那么十方三世一切刹中一切众生的善根全部在我的心海中显现,一时之间全部可以现。这样,对于心中出现的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无一例外普遍地随喜,这样一次性就得到了无量善根。

至于普皆回向,也是站在已经彻显法身的姿态上,那么在我的法界心里,尽其量有多少众生,我在一时间就把善根全部回向到任何一个众生上面,全部布施干净,无尽无余,平等周遍,没有一个例外的。这样一次性就全部完成。

再说道位上逐步升进方面,也是要对于整个道的次第非常清楚,那就是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和往生净土。所以,我要生生世世识宿命、出家、持戒无破无穿漏等,就按这样作意。也就是知道三界是火宅,所以我生生世世一定要以出离心真正出家,受持净戒,而且我要知道宿命,不忘记过去的行愿。这时自己心里按照这样立愿就可以了,因为你已经明确了,完全清楚是什么意思。菩提心方面,所谓“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等等都是这样立愿。

同样,不离善知识、不离同行道友等也是这样发的。“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对于一切跟自己同修普贤行愿的人,愿生生世世都聚会在一起,以这个愿力维系在一起不要分手,然后身口意业、行愿全部一模一样地共同修学。这也是先前明确了愿义后,到时候就按照这样立愿,不是有别的东西。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这是一切依止善知识愿的核心。要在普贤道上升进不退,就要一直得到善知识的摄受、加被。这样,我要一心依止最大助缘的善知识,他能够为我显示普贤行,所以我一心祈愿生生世世跟他在一起,希望他时时对我生欢喜心——实际就是愿我念念做让他欢喜的事。“令师欢喜”摄尽了一切依止法的心要,做任何事情都是让善知识欢喜,这就是它的心要。那么我就要立愿:愿我常常念他的功德生信、念他的恩德生恭敬心,我身体的行为、口里说的话、做任何事都要持恭敬的行为,尽可能地以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来使他生欢喜。当你对这些愿全盘了解以后,直接就会从心中猛利地这样来发。

或者看到众生全部深陷在无边无际苦海里的时候,就会直接发出“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利他的愿直接就起了。

诸如此类,这些愿都有它甚深的义,而且具有极大的义。我们要看到在因上这是最大的善,而且在果上会出现最大的利益,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发?所以,要像前面这样,对于普贤行愿里的一切愿,首先大体上了解,进而得到确认,之后一念到的时候,就像神箭手直接射中靶心一样,一箭就中的。

所以上师说,首先一定要好好辅导,意思是了解的人去带没了解的人。不懂的向别人问,这是教诫学人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多请教,把这个事情搞通。搞通以后心里就了解了,不再陌生了,不再是外行了。这样,修的时候就直接引心趣向所缘境,直接在每一愿的愿境上面发祈愿的心。

这时有人提问说:这样学的过程,是不是就是随普贤菩萨学他的愿?

回答:就是这样!就像打拳的人模仿师父。师父有一本写在纸上的拳谱,这代表他的套路。而徒弟要领会书上的意思,实际就是领会师父打的套路。这样看书后熟识了套路,以后就跟着打。

就像这样,普贤菩萨教导我们无上行愿的套路时,就是用文字来表示。我们看到以后,首先要研究这个怎么打,每一招怎么打,不熟悉的先熟悉,不明确的要明确。等到全部明确,知道怎么打以后,一上路就展开招势了。当然,这是心上打的拳,有他的境界,有怎么起心、运心、引心到所缘境等的内容。我们初步是依照文句来发愿,文字一出来的时候,必须当下就能合到它的义。这就必须首先通过闻思了解纯熟、遣除疑惑、明确要修的所缘和状况等。根本就是要知道自己的所愿是什么。或者说,发愿就要明确希愿处在哪里,因上想做到什么样的善和贤,果上要得到什么样的善和贤,要往哪边走等等,这些必须明确。这就是我们心里一直要考虑的地方。

所以,佛法并不是偏僻、古怪的事,他是我们心上很真实的事情。但是,由于我们凡夫的心,长期以来锁在一个非常狭小颠倒的状态里,就会感觉无上愿王来的时候好像差距蛮远的,很陌生。但这也不要紧,通过几遍的学习以后就会真正熟习,真正开始习惯按这样去做。

总之,我们要记住两点:一、所愿境是什么;二、对它起希求心。在所愿境上,要把它的内容搞清;发希求心方面,就要真正确认到它具有无上的利益,这样才愿意去做,而且特别希求,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两个起来后,对于一条一条的愿就按那样来发。一念到这个愿的时候,自己心里就是“我愿……我愿……”这就是在加强意乐。这样不断地加强,到一定程度时,在任何遭遇里自己的志愿就都不会改变了。

上师还说:“在共修《普贤行愿品》时,假使做不到完全圆满,看看有没有至少一遍以上是以随文观义的方式来念的。”这是告诉我们,就像战士在场下操练纯熟,一上战场就能实战,我们提前准备好,通过闻思在信解上全部确立,之后的共修就是真实上场。

过去法王曾举办“普贤行愿亿修大法会”,也就是僧众集合起来修一亿以上的《普贤行愿》。那时法王特别强调,早上一遍一遍地念《普贤行愿》,下午也一遍一遍地念《普贤行愿》,不断地修。上师这里说:比如在一天当中要念五十遍,在五十遍上做不到每一遍都圆满,因为自己的心还达不到,但是要看一看,下至于一遍上能不能以随文观义的方式念?

念很多遍是量,能否出现真实的发愿是它的关键。就像打拳有很多套路,练习的时候可能有一次会打得特别好,这就叫相契了。同样,我们初学的时候很多遍都是在圈外走,因为练习不纯熟,心还没有练到那个程度。但是由于量多,不断地真心去念,偶尔就会触到,也就是可能有一遍整个一连串念下去状态非常好,能够一句句地跟着随文观义。如果有一遍达到这样的话,就特别好了,真正发生大义了。上师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任何时都能触及到的话,看看能不能一遍触及到?

当然,这不是坐着干等就能触到,必须付出行动,要勤学苦练,多练才可能出来,不练是根本出不来的。所以,通过不断地修习,看看中间能不能出现下至一遍合上去的情况。愿文一出来的时候,自己的心非常清净地跟着愿文一次一次地起,这样就随文观了义。

为什么这个重要呢?因为做不到随文观义,就没有击中要害,在缘起上就达不到甚深点。而普贤愿王的文句一出来,通过很多遍的努力,在这个当中忽然会出现整个一遍念下去随着文就能观义了,这时在缘起上就切中了要害。意思是愿一旦真心地出来,缘起就建立了。只要有一遍出来,就真正打开了缺口,在你心上就形成路线了。比如我们修净土,虽然天天都在念佛,但不一定每一次都有真信切愿,这个很难出。要达到质变需要很多的量,通过多年的积累,反复地努力,最后一下子真心起了愿,那就不得了了,你跟阿弥陀佛的缘起就接上了。

再比如世间谈恋爱,有的人谈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都谈不下来,因为心断定不了,承诺不了。经过多次的接触过程后,心里真正断定下来,这个点非常关键。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定了,此前始终犹豫不决,不入状态。像这样,反复念诵练习都是外围的事,是努力进趣的过程,关键要看有没有一遍真正出现了随文观义。也就是文句一出来,心就真正缘着这个义在发愿。这上面也有深浅各个层面。从最基本的来说,真心地按照文、缘着义在心上刻下了——由于是真心的,缘起就是真实的了。

由于有了这个缘起,所以上师说到:

由此,我们生生世世会不分离。不知道谁先在菩提树下成佛,谁先成佛就转成他的眷属。我先成佛也好、后成佛也好,在成佛的时候,你们除了没有意乐的人之外,凡是有意乐的人全部会转成我的初会眷属。

首先,上师说:我们生生世世不会分离。因为《普贤行愿》已经入心了。特别来说,就是指《普贤行愿》里恒常不离善知识、善友愿:“常愿与我同集会”、“于一切处同集会”。像这样,以普贤行愿的愿力,愿与一切善友同集会,这就形成了生生世世不分离的缘起,关键就看自己的心有没有出来。

比如说“同生极乐国”,那就要看我们念这个愿文的时候,有没有真正起了往那边走的心。如果真正起了,那就有了同一个目标,这就决定成为西方眷属,决定尽未来际相伴不离。同样,随学《普贤行愿》的时候,就看我们有没有第一遍的随文观义,有了第一遍,后面陆陆续续会出来,最难的就是第一遍。而要出现第一遍,之前要下很多功夫,功夫到了就能敲开,敲开了以后,缘起就开通了。

所以上师接着说:不知道谁先在菩提树下成佛,谁先成佛,大家就转成他的眷属。大家都成了《普贤行愿》的行者,这就可以预断会一个一个相继成佛,只有一个成佛的结果,没有别的结果。这样谁先成佛,大家就转为他的眷属。

这也是普贤大行的行愿,我们会缔结成一个大的联盟。普贤的愿里没有私我主义,特别要显示自己,“我一定要当老大”,不是这样的,它是很贤善的,没有什么大小的分别,一切都随着善去做。所以,在这期间谁先成佛,我们都做他的眷属,谁第二个成佛,我们也都做他的眷属,就像这样轮流“坐庄”。法界是无我、无私的,没有什么个人主义,这上面的确没有了我,是一种大同,是“法界含灵共一家”的观念。观音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可以退居当菩萨,实际是古佛身份,没有什么不可以。不但可以退居做补处菩萨,还可以退居做牛做马,什么都可以做。

像这样,上师说:我先成佛也好、后成佛也好,我成佛的时候,你们没有意乐就不说了,如果你们有意乐,全部会转成我的初会眷属。

“初会”就是第一会,指成佛的第一次法会里参与的眷属。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以行愿力驱使的缘故,必然会这样现前。《普贤行愿》里说到,一切佛成佛的时候都要一刹那到佛面前兴供养、请转法轮,恭敬地右绕十圈、百圈等等。这都是出于贤善的心,到了极致的时候,以善的天性自然会这样做。《普贤行愿》把一切善扩到了极致。

我们应当对此多想想,这就是一个大圆满的结局,从因到果衡量都是万善之王。你对善有意乐的话,它真正能满足你的心意,能一下子扩充你的心量,到达尽虚空遍法界圆含、圆摄万善的地步。世间任何教科书、道德书或者宗教学问里根本说不到这种境界。借助《普贤行愿品》,让你一次性有一种透彻法界的眼光,随分发起尽法界量的善的欲乐,这种开发的恩德是极其巨大的。如果仅仅凭自己瞎摸索,是怎么想也想不出来的。再怎么想,也只是分别心的范围,怎么也想不到脱掉分别心、脱掉我执的状态是什么。

我们如果愿意跟着法王走,生生世世不分离的话,应当如此共行共修《普贤行愿》,汇成大的缘起力量,一致在菩提道上以最快速、最深广、最圆满的方式推进,而且以共同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来迅速完成。这是我们真心随学《普贤行愿》应当做的事。

过段时间,共修上亿普贤行愿时的大众,在我初转法轮的时候,你们聚会后会成为法器。在那个所依身上不是得到小乘的见道,应当是大乘初地以上得到远尘离垢的法眼净。从此以后,我们在虚空界尽之间作有情的义利,这是无欺诳的。

这是上师进一步给我们印定。

凡是这一次参加普贤亿修大法会的人,都跟法王结了很深的缘。法王生生世世要行普贤行愿,这是他的大愿,他根本的愿力就是以文殊智成满普贤行。这一点我们应该清楚。他是善财童子,是《普贤行愿品》的第一当机者,他是在普贤菩萨的加被下,顿时就证得与普贤等、与诸佛等的境界,他要摄持无边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来成满普贤行海。这就是上师累世愿力的特点。因此,我们要知道怎么随学法王,怎么跟法王走同一条路,那就是必须在心上一致,如果心上偏离了,即使面对面也如隔千里;心上一旦统一,即使相隔千里也是一路,不会分离。

上师已经说了,在我初转法轮的时候,你们都会过来聚在一起,成为真正的法器,转法轮的时候,就会得到大乘一地以上远尘离垢的法眼净,不是得小乘见道。因为熏修了《普贤行愿》,不是小乘的法器,每一天都以无上的愿王印持自己的心,一定是往最快速开发本性的方向走,不会拐到别的地方去。所以上师说:那个时候你们决定是法器,我一传法马上登地,得到的是大乘远尘离垢的法眼净。也就是得到清净的法眼,见到法界的真相,这是大乘见道以上的称呼。

一旦得到大乘远尘离垢的法眼净,将来就没有别的事了。登地以后现前了五种平等性,看别人和自己是一模一样的。给别人做事跟给自己做事一样,再没有以自我为主的心。已经证了法界平等性,不会执著自我的个体,对待一切跟对待自己一样,一切都是法界同胞,没有什么自他分别。

因此上师说:在大乘一地以后,做的唯一是利益众生的事。不利益众生还做什么?没别的事可做了。直到虚空界尽之间,一切时都作有情的义利。那就不是现在庸俗的想法,缘着一个我,整天想着吃什么、穿什么、怎么得现世的名利,整天围着自我在转,只会以自我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对待任何事情都只有为自己得现世乐的想法。那时候已经去掉凡夫庸俗的我执,开拓出遍法界的胸襟,唯一为一切众生作利益,跟对待自己一样。这是没有欺诳的。

这不是说大话,而是决定会这样实现。这就是我们齐心协力来修《普贤行愿》的结果。的确会使一切人都共同成佛,以行愿的力量消掉执著小我的心,扩展到圆遍法界的无边善心,这就叫普贤行海,由此终究会快速成佛。

这样建立了缘起以后,我们已经踏上了成佛的高速公路。重要的是你每一天要保持它,每一座要用它印持不要忘记。确立了愿以后,就知道心的车子要往哪一条路上走,之后就不断地往那儿走,不再改变方向。因此,日日时时都不要忘记用《普贤行愿》印持,不要忘记提起这个行愿,一天都不能忘,就像每天都不能不吃饭那样。就像行路的人时时不忘记看地图,完全按照地图指定的方向走,我们陷在生死迷梦中的人,时时都要想:我怎样还归法界?怎样圆满周遍地开发出普贤行海?这件事是心心念念不能忘的。因此,一切回向最终的总结句就是“为得普贤殊胜行”,它成为无上的回向,也就是断定直趣无上果位的回向。

思考题

一、对《行愿品》的文句了解到什么程度才能发起愿?为此我们该怎么做?

二、一一思维《行愿品》的文句,做到心取到境后数数念修,力求达到随文观义而在心中建立普贤行愿。

三、心中建立好普贤行愿会出现怎样的共同缘起?


以后不造重的大罪,一切善都要用心地做来行持。对往昔所造的罪心口不二地反悔,对于未来厌患、防护,有这么一个心的话,现在开普贤行愿大亿修和自在九本尊十万持明大共修的时候,跟这样的僧众一起共修,从今往后没有造严重罪恶的话,大多数决定受报的宿障都会得以清净,我是这么想的。这是估计的,但不是上人法妄语。这样的话,将成为欢喜和勇悍之处。

这是法王进一步告诉我们,这样共修《普贤行愿》,以大众和合修持的力量,会有非常大的推进作用,或者有极大的净障功能。所以上师说:已经修了《普贤行愿》,通过百千遍地在自己心上刻定了以后,它就成了心中无法动摇的方向,此后愿轮会驱使着你的心一直在这条路上走。

这里关键是一开始要进入,其次是量上要累积。首先透过闻思通盘地了解,了解后没有怀疑就开始进入。进入之后有量上的要求,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为不再改变的事情了。此后,愿轮唯一往这个方向走,这样缘起就建立了。之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开始做普贤菩萨。这样的等流是非常善妙的,《行愿品》后面也讲:“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这就是说,愿轮一旦制定好,而且已经发动,通过若干次的旋转后上了高速公路,此后就长驱直入,直接往最好的方向走。这就叫“善得胜寿命”、“善来人中生”,你就成了因位的普贤菩萨,再不会往别的地方走,它的等流已经形成,你会不断地这样运转,不久就成了普贤菩萨。

我们建立了行愿以后应该换一个面目。上师交待说:以后严重的罪不做,一切善都要特别用心地做,这样来行持。 所谓“用心地做”,就是真心实意地,不是表面上做。既然立了普贤行愿,愿意随学诸佛菩萨,一点一滴的善行就都要特别用心。世法、佛法的根本就是善心,所以要特别用心地行善。

这里讲了两个方面:罪不要做,善要励力地提起。这样以它的等流性再配上《普贤行愿》的印持,终究会成为圆满的大善。这非常重要,我们每一天都要在心上切实地运作,一切都是在善上达成结果的,不是在表面上做。这样,建立行愿之后就会变一个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往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换了相续以后,自己就励力地只做善法,用心地做。而且不要着急,任何一个善都要好好地做,这样发展下去,最终才会达到无上的善——普贤行海。

我们对于以往无知造下的各种罪——五无间罪、近五无间罪、十恶业、谤法罪等等,都要知道是由愚痴的力量造的,所以现在以心口不二的方式来追悔。“追”是反省,“悔”是认错。用自己的心往过去的方向追忆,这叫“追”。 不应当造了罪无所谓,放在那儿不管。就我们目前的水平来说,要用心地回想:我曾经造过什么罪,那时候多么愚痴,做得多么颠倒!这样有过一番反省和认识后,就知道造罪完全是服毒的行为,只会毁坏自己。自性佛为什么颠倒了?它的根源在哪里?是怎么颠倒下去的?又造成了什么结果?要一路反省下来,这叫“追”。紧接着就会产生“悔”的心,也就是认错的心。

净除罪业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在业果上得正见,二是在空性上得正见。有了这两个以后就能起追悔的心截断罪业。初学的时候应当先起业果正见,知道一切罪恶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那完全是毁坏自己。过去像狂人一样拼命吃毒,现在认识到错误以后,发心不再去做,才能截断恶的流,这叫“断相续心”。如果不经过一番反省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心里、口里根本不认错的话,恶业的相续就没办法截断,最后苦的只是自己,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这个意思。非常大的我慢和愚痴两个合作的结果就是死不认错,这就没有悔改的机会,会使人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我们应当听从法王的教导,对过去所造的罪要以心口不二的方式来追悔。“心口不二”是针对“有口无心”来说的,我们追悔往往停留在有口无心上面,只是口头上说,心里没有真正忏悔,这样就不会断相续,也不可能破掉恶业。最关键的是心,心里产生非常大的后悔,认了错,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痛哭流涕,这是善根的萌发。感觉这样做下去的确会毁坏自己,为什么那么愚痴?心里有了猛利的触动以后就会发之于口,表现在身。口里会诚恳地陈述自己的过失,泪流满面,心里非常伤心、悔恨,然后在忏悔境前五体投地,恭敬、诚恳地忏悔。这些表现都是从心里出来的。所以上师说,要以“心口不二”的方式来忏悔。

当然,如果能进一步了达空性,知道一切罪业的源头和性质,知道是由一念无明引起各种错乱积成了罪业,这样从根源上了知罪业本空就是最殊胜的净罪方便。但这很不容易,我们首先应该着重在前一种方式上。

然后,对于未来要有厌患和防护。我们的积习很严重,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刚刚忏悔,过后就忘。就像一个惯偷,今天被抓认了错,明天又去偷。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缺少很猛利的厌患和防护的缘故。所以,对未来的罪应当生很大的厌患心,一想到它的后果就非常害怕,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要有这样的厌患。“厌患”,就是很害怕过患;“防护”,就是小心翼翼地护自己的身口意。也就是有一种“不二过”的心——已经犯了过,以后不再犯了。

能这样防护的话,参加普贤行愿大亿修和自在九本尊十万持明大共修,由于和僧众一起共修的加持力,共同合作修法的力量,只要以后不做严重罪恶,多数决定受报的宿业障碍都能得以清净。上师是这么讲的。

这里说到三层因素:一、《普贤行愿》的念修有很大的法力;二、九本尊法有很大的法力;三、僧众和合修持的力量很大。前两个是法上的因素,第三个指共修的因素。这三个加被在心上,就能清净大多数决定受报的业,这以后自己应当很欢喜、很乐欲。

我们无数劫以来相续被染污得非常严重,就像一个人身上沾满了污秽一样。现在通过修持大法和共修力量的加被,就像洗了澡,过去非常难去掉的污秽,现在用强力的“洗涤剂”一下子就洗掉了。这样自己心里应当起大欢喜心,的确是极其难遇的机会。大法难遇、共修难遇,自己现在竟然遇到了,多劫难以除去的积习、各种身口意的业障,如同倾盆大雨淋在身上一样,通过共修很快能够清净,因此要特别欢喜地去做,而不是无动于衷。遇到这样的法门和共修,一点也不起欢喜心,就没有一种明见大义的眼光。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普贤行愿大亿修。为什么它能净除大多数的宿障呢?这在经文里有直接指示。长行文中说:“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罪。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这里说的很清楚,以甚深的信心为前提,对于无上愿王特别用心地受持、读诵,下至书写一颂愿文,都能快速除灭五无间罪。所有世间身心等的疾病、各种苦恼,乃至一个佛刹里极微尘数那么多的一切恶业都能消除。这是非常惊人的结论。以非常深的信心,下至于诚心诚意地书写本经的四句话,就能快速除灭五无间罪。颂文也说:“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在一念中就能消灭极恶劣的五无间罪业。凭小乘等的忏悔法根本没办法除灭五无间罪,因为法力不够。但是有缘诵持普贤大愿王的话,在相应的一个刹那中就全部除灭了,可见法力之高深。

这就看出,我们现在的着眼点关键在于深信心。有了深信以后,写一偈、说一偈、读一偈都可以,最小量在长行里说是“一偈”,颂文里说是“一念”。在这个基础上,成百上千倍地增加它的数量,当然灭罪的功能更是不可思议。

我们看经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条件。很多人不看前面的条件,只说后面大的结果,但心差了是出不来结果的。这里关键是在“深信心”三个字上。上师的开示也是一脉连贯下来的,不能断章取义。前面一再说了要辅导,了解普贤愿王大体的意思,懂了以后就要很用心地去做。最关键是心里明确以后,念的时候心要直接取到境,随文忆念义,发起誓愿力。这些是最关键条件。

所以闻思是不可缺少的。很多人认为不需要闻思,可以直接念,这是不行的。没有闻思,就像盲人根本看不到路一样。闻思的作用就是确定修法的路线,确定心上该怎么走,这是它的关键。“闻”就是听到了这条路线,“思”就是抉择断定了这条路线。用心通盘考虑抉择这条路线,直到对此确认无疑,这叫做引起了定解,这样闻思就得到圆满的结果了。之后修是在定解上修,所修的没有别的,定解什么就修什么。很多人不认识这件事,颠倒次第,随着自己的习性随便乱做。闻思修是三世诸佛开示入法的一贯途径,任何法都必须以这三关来趣入,《普贤行愿》这么大的法更是不例外了。

不这样讲,很多人的理解就很肤浅或者很错乱。“深信心”三字一定要记住,这也来自于最初的了解,进一步要达到胜解。“胜解”就是特别强的了解,已经达到量了,成了特别强大、坚定、没办法夺走的理解。以它作为真正的发动点、开发的因,所谓的乐欲、精进、全神贯注、一心趣入等自然会出来,这样就会有真正的至诚、用心。但现在人的诚敬心非常差,因为他在法上没有开发胜解,没有深信心,表现得就非常散漫懈怠、吊儿郎当,或者表现出各种现代奇异的行为。说句不好听的,内在就是一包草,什么也没有起。真正起了深信心,写一个四句偈都完全不同。

有深信心和没有信心相差百千万倍,就像真人和假人根本无法相比一样。同样是念诵,一个是真心地念,从心里出来,力量就非常大;一个像在唱歌,像画里的人一样,没有内涵,二者无法相比的。修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的心,法力高深的人只要一句话、一个念头就达成结果了。但很多人没有这个内涵,再多的加在一起也没用,无数个零加在一起还是零。这才知道,我们的着眼点是在深信心上。

由于愿是无上的,有极大的开发心性的力量、开发善的力量,所以有了信心又有善根,一触到愿王的时候就能疾速开张,一下子把过去的恶全部翻转了。它是万善的总集、一切行海的大总汇。过去无量劫来一直是恶的总集,各种颠倒、胡作非为的总集,形成了一个个罪障。凡是违背本性、真如的全是罪,大大小小、粗粗细细,一串串的颠倒见解、念头、思想、行为等,这些一起就成了障碍,多次串习以后就成了很牢固的障碍。量发展大了,在境、意乐等上面增上了级别,就成了很重的罪。所谓“五无间”,就是在境上对佛、父母、阿罗汉、僧等造了罪,以境缘非常重大的缘故,集的罪就很大。但无论哪种罪都是起于愚痴、没有智慧,偈颂里说“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真正对《普贤行愿》起了信心,它极大的力量就体现在:缘着经文一念,整个意境就展开了,心中的善就出来了。意境非常重要,因为唯一观待所安住的意境来决定功德的大小。一念《普贤行愿》,就全部打开了意境,如果有深信心,无数的善就从这里出来了,所以它的对治力非常强。在一瞬间或者说一种诚敬心之下,的确能快速除灭五无间罪,心就能真正翻转过来。

过去造业的时候,心处在非常愚蒙的状态,颠倒而行,做的全是恶。现在愿王一来,心就往善上面走,这时候不可思议的善就开出来了,能真正摧毁过去的恶。念得好的时候,自己会痛哭流涕、汗毛直竖,内在的善会一下子触发,自己也不晓得这善从哪儿来,但念得相应时肯定会出这样的相。如果做科学分析,那不知道要写多少报告,但这些没有太大意思。自己只要以深信心去念马上就有感受。心越诚念得就越好,本性跟称性的大法一合的时候,善根自然会流露。善根一动起来,就会一直住在诚敬心中。这就是法的加持,念其他的不一定有这效果。

像这样,要明确这是真实不虚的事。念完了以后看看自己身心的感受,会感觉轻松了,从各种障碍、病态、苦恼中脱出来了。但很多时候这种状态护持不住,不能一直保持,问题出在哪里?因为信心很差,胜解的力量弱,所以还是要在源头上开发。

为什么强调作十法行?关键就在这里。经文在愿王的正体以后,指示的就是十法行的利益,这是劝导你趣入。意思是说,在这上面要拼命地干,百倍地精勤。十法行实际就是闻思修,不是别的。拼命干的原因是要达成它的量。首先闻思的时候要有无谬的质,准确无误地认识到每一句法义,一点一点去断定;然后不断地修习是增加量,这是质和量两方面并进。达到量的时候果利就出来了,经上说的增上果、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离系果都会出现。这就是实修的过程。

不要躺在床上幻想天上掉黄金,美事不会落在无心者身上。无心糊涂一世,糊弄自己一世也不过如此。好事只会落在有心人的身上。所以法王一再说了:你们要好好用心去做。一再教导一定要用心,否则不会突然出现什么奇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事在人为,普贤行愿的大道要在自己心上开出来,开出来才算数、才学得精彩、才是好汉。其他口头上的说法不重要,形式上的东西也不重要,关键是自己的心。

现在关键问题是,我们的意境能不能相合到愿王本身?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胜解,发起甚深的信心。信心是万德的根源,信心一开,心中的莲花就开了。信心一开了,万善全部从这儿出来,功德海全部从这儿流出来,善根会猛利激发出来,会源源不断地开张。甚至身体的气脉都会开,整个人的状态都会调整,宿障很快会消。

经文上说的真实不虚,我们身上的病都是由造业来的。现在有很多伦理病、心理病,都是胡作非为、造恶来的,不能归咎于别的。也就是心上犯了错,颠倒而为,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己,拼命竞争、夺取、显耀,想得名得利,心里有各种骄狂、谄曲、不诚实等,伦理上有各方面的颠倒等,很多问题都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造成的。心里不干净,对上不恭,对下不慈,违逆本性来做,这样背道而驰就是自作孽,必定自食苦果。动一次恶心,脉就纠缠一次,就闭住了,气全部乱了,之后身心就不好了。恶心一旦串习成性就形成了坚固的病。比如心里有消化不了的事,导致胃也出问题。像这样,每种不良心态都对应身体的一种病,凡是造恶、放纵烦恼就会出问题,从中出现各种身心的病、各种苦恼。

这时候只有普贤行愿能救你,必须醒悟过来重新做人,按照行愿王一条一条真心地生信心、生乐欲,特别希求做一个好人,发出无数的善来。这样,对一切礼敬,对一切尊贵的境乃至众生兴供养,或者修随喜、修忏悔、修称赞等等,这些都是善。后面颂文里的愿也是一路行善。这些善一旦入心,真正随着发愿,心就开始转。缘起上一转,身体、气、脉等等都会转。

这首先必须有见解,前面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去修就有很大功效。念的时候文句一出来,就缘着它的义不断地起善心、发善根,这时候就在转了。而且整个意境非常广大,能一下子拓开我们狭隘的心胸,化解掉一切恶、一切业障魔头的自我偏执。《普贤行愿》很善巧,一上来就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这样就没有可以著的一个点了,顿时会忘掉私我——这一恶劣的心态。这样才转得掉身心的病,化得掉苦恼,乃至于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范围里面基本粒子数那么多的恶业都能消除。也就是说,整个太空里悬浮了多少基本粒子,就有那么多数目的一切恶业(这是无量无数的,世界上所有最高级的计算机联合起来,也算不清整个太空里悬浮的粒子数),这些都能够顿时全部消除。可见,普贤行愿大缘起的力量打的是“法界拳”,不光是扭转乾坤,乾坤只是代表天地,而行愿力完全是在自己心海当中转,这是以全法界心、尽法界量的方式来翻转。它周遍、广大、无尽、圆满,一切万善全部在这里,而且是以含裹十方三世一切境、圆遍的方式来开展,所以顿时间就能翻转。

这些需要深明法义才能进入修持,不是糊里糊涂的状态,对法有甚深的信心去做就有极大的灭罪功能。所谓“深信心”也有两种,一种是仰信,一种是胜解信。仰信就是理上不怎么明白、不怎么透,但相信这是普贤菩萨说的、是佛说的,所有绝对没错。虽然不懂,但能够相信到底。这样他的诚敬起来的时候心也很深,再去念、去作十法行,功能也大得很。之前讲对治熟溜病的时候也强调过,修法的时候一定要有内核,不要变成没有心,只是外在随口溜。

在这之上最好的是胜解信。以智慧力对于愿文各方面的内涵都能确定,心里完全踏实,毫无疑虑,这时出来的力量就非常大。信心的力量不可思议。比如鸠摩罗什很小的时候举寺院里的鼎,当他毫无怀疑的时候,那么小的孩子就能把很重的巨鼎一下子举起来,但他一动念头:我这么小怎么能举得起?马上就不行了。可见,信念的力量不可思议,有了高度信念时,发出的力量是非常猛的,就像原子弹爆炸一样。

我们现在首先要在胜解上加深,这样起了很深的信心,毫不怀疑后,就能直接从心里发出很大的力量。如果还有犹豫,想做又不想做,有各种轻忽、懈怠等的状况,心力是散的,那就不能算数。就像过去古人画符,一念不动的时候画出来就灵,一动念头画的就不灵了。

就当今时代来说,知识分子学佛最好是解行并重,否则难以解决问题。先要得到很深的解,把心里的各种复杂想法全部消掉,逐层地破除各种怀疑、不理解、困惑等。这样破完后,有了全分的信心,这时涌出来的力量就不可思议了。先前意识深层里潜伏了很多障碍的因素,只是自己不知道,里面也有今生熏下的很多观念,这些都跟普贤行愿抵触。包括观念上的执著障碍和习性上的执著障碍,首先要化掉观念上的障碍,然后习性上的障碍再来去掉。

观念上的障碍完全是熏颠倒法导致的,它在里面结成一块一块的肿瘤,你不把它破掉,这些隐形的障碍就会阻止力量的发挥,首先要得胜解就是这个道理。真正把它破掉以后,心就特别干净。这时候没有了障碍,信心就能够从很深的地方发出来,这叫“深信心”,是一切功德的源头。有了它再来对于无上愿王受持、读诵、书写等等,下到一颂的量,就能快速除灭五无间罪、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的一切恶业。

以上是针对当代知识化很深、很重的人说的。在此之前,比如二十年前的藏地,人心纯朴,没这么复杂,这样他就来得快、直接。但是今天的人必须经过一个过度,不完成这个过度,力量就发不出来。今天普遍修法难,问题就出在里面熏了很多东西,这些干扰因素不拔除的话,必然造成内在很大的障碍。因此,先要在里面做解除,当里面完全通了,化解掉了各种观念的执著,开启了慧眼以后,就会逐渐结成胜解。这必须花很多功夫,但要知道,不这么走就更加困难,所以,一旦知道了这条路线就应当及时地趣入。对于这样的无上愿王,我们首先要进行讲闻。这是开通渠道的首要关键,不经过这一层始终都在外围转,无从深入。

这一层转好了,出现了深信心,之后再来整治自相续的习性。观念一旦完成,彻底心悦诚服,再没什么想的,之后就变成相续的转换了。也就是把里面的整个系统全部换掉,换成普贤行愿,以普贤行愿武装自己的身心,来设定内涵。

之后,在一切时处就以普贤行愿为内在的指挥系统,由它驱使身心往规定的方向走,这才叫做“于一切时,引导其前”。所有行为都是以愿推动而行进的,所以愿称为“轮”。所有善根都要以愿印持来决定它的方向,因此这不是小事,意味着我们的生命要进行全盘的转变,要把过去的颠倒系统全部消掉,把最好的系统安装上去,而这个系统是普贤菩萨给我们安立的。它直接趣向无上果位,是一种最好、最圆满、最周遍、无以复加的系统。憨山大师也赞叹说:这是以称法界心、极法界量来进行的。

它能一次性让你猛然醒来,所以称它为“顿”,也就是偈颂里说的:“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过去的行为全是在愚痴颠倒、迷失了自性普贤以后做出来的,就像入了梦变成疯狂者,做各种错事,受各种苦一样,但这一切都是虚假的。发起普贤行愿就是猛然间醒过来了,有大善根的人从此之后就唯一以这个来印定自己的心。转得快不快全看个人的根器,但就法来说的确是圆顿的。从文字章句上处处能看得到,诸如:往昔所造五无间罪“一念速疾皆消灭”、“一念一切悉皆圆”、“不久当成普贤菩萨”,一念间超过三个无数合起来的极大供养福德、在一颂的法行里能够除灭佛刹极微尘数的罪业……这些再再显示出它的圆顿。

基于这样的法力,加上清净僧众和合共修的力量,以彼此的增上影响,就能非常快速地如火炽燃般灭掉心续中大多数的宿业。因此上师说:这不是说上人法妄语。我们要理智地看到法的原理、作用,它是如何在身心上进行,缘起上如何转换等等。这样我们会确认到的确有这样的速效。既然遇到了,那就要起欢喜心,然后勇悍地进行。

我们遇到法的时候关键要看心态,没有欢喜、勇悍的话,再大的法也没用。所以,大家不能像过去一样无精打采,听到这个好像非常麻木,根本不想趣向,连一念殷重把持的心都没有,非常缺乏认识和信心。而应当是每一次讲了《普贤行愿》就立即进行。讲《道次第》时也说:“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听闻以后要随着法转,修它的心要,这样凭少少的力量就能出离生死城,解脱一切罪障、苦厄。如果法和心还是两个,那就不会有什么大的效果。应当如获至宝般起欢喜心,特别用心地把它安置在内心里。这样学《普贤行愿》的确会成就大义。

为什么一再这样强调?这实在是普遍适合天下一切人修持的大法。这样说不会有什么过分、不适合和耽误大家前程的地方,反而是非常妥当、非常殊胜,因此一再强调。

以下法王进一步以自身的事例来说明,为什么这不是大妄语,而是的确有这样的情况。这是按照玛尼喇嘛班玛斯德的印定来类推的。

以前,玛尼喇嘛班玛斯德两次说了“以往的罪堕得以清净”而作了授记。一次授记是在丹津那个地方,开玛尼法会,他对色达人讲玛尼时说:“今天以前的一切罪堕是清净了,以后要很用心。”还有一次,我去江玛佛学院时仔细考虑过,我想:“那次以后虽然说没造罪,没造罪,但已经造了很多罪。”然后,再到玛尼喇嘛面前去求授记的时候,他老那时也说:“以前的一切罪堕得到清净了。”是这样说过的。所以,一切时的罪堕全部清净,这一世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是法王很小时候的事情,当时玛尼喇嘛(玛尼喇嘛班玛斯德,是由十三位伏藏大师同声授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真实化身)作了两次授记,就是很确定地断言。

一次授记是在我们喇荣附近的丹津神山,他开玛尼法会,专门念六字大明咒,当时他对色达人讲:由于这次共修玛尼的缘故,今天以前的一切罪障已经清净了,从此以后要特别用心。就是说因为共修的力量使得心中的罪障清净了,往后要特别小心翼翼地护持好相续。所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就叫做用心、小心,不再犯过失。这就可以告别以往了。

这里说的“要很用心”,就是在断恶行善上用心。知道过去种种犹如昨日死,都处在愚痴颠倒里,以后要做一个好的,事事都做好的。这样在行善上,意乐和行为都特别用心,或者说处处以三殊胜摄持,每一个环节都做圆满,诚心诚意地尽自己的心力去做,特别地认真、殷重。读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就很明白他精诚改过时的心态,以前都是浮浮泛泛,或者只是图虚名,做给别人看。后来知道真正的善要从心里做后,每一次都力求让善圆满,尽量地防止造恶,这时候就有了所谓的特别地小心。后来他的确翻转了自己的命运。

第二次是法王少年时期去江玛佛学院的时候,他仔细考虑过,想到那次玛尼喇嘛说了以后,自己虽然也是讲:“没造罪,没造罪”,但实际已经造了很多罪,这样想了后再到玛尼喇嘛那边求授记。那时候玛尼喇嘛也是说:以前的一切罪障得以清净了。是这样讲过的。

这两次授记都是肯定,以修持的力量的确能够净除一切罪障。所以,一切世的罪障全部清净了的话,在这一生短短的时间里,只要自己很争气,能很用心地保护相续,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不争气,还是很颠倒的话,那还会惹出新的问题。

所以每个人都要洁身自好,在修证的问题上不能马虎,要把修行看得比生命更重。其他的像是小车怎么保养,擦得干干净净;屋子怎么装修,显得富丽堂皇等等,全是无意义的琐事,只是贪著世间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护自己的心。外在的财富不足为贵,要以德来润身,时时以品德、善法来庄严自身,其他都不重要。

我们要让自己内心清净,时时保持自心的纯洁,这是最重要的。这样,由于心地干净的缘故就不会有问题。如果只是在外面做,内在腔子里全是罪业,有各种邪思妄想,有见不得人的心思、恶念、行为等等,那临终时就非常可怕了,满心都是黑的,都是邪恶种子,是生不到善趣的。

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前途,已经得受了《普贤行愿》的法以后,应该知道自己生命的方向,已经洗除掉过去的宿业,就再不能胡乱做了。比如过去有个女人,她有一次犯了淫,但那时她不知道,当她知道、悔除了以后就不再犯了。不然就没办法了结,会进一步染污身心。就像这样,我们要保持自己的一份纯洁。

普贤行愿是万善的庄严,所谓庄严自身,无非是以普贤行愿来开发善根。从此以后应该成为一个万善庄严的人,这样的确会速成普贤菩萨。

未来的情况以我本人来说,现在有普贤行愿大亿修和自在九本尊十万持明大法会的时候,跟这样的僧众一起共修,善根得到回向的话,以前的罪堕是会清净的。在剩下的五六年里,对于罪应当会很小心,所以罪堕是会得以清净的。所以,大家都要修欢喜、修勇悍。对于我说的,不要想:“他什么话不说呢?”而要想:“现在真的是我们有良缘的时候!”

上师说:未来的情况以自己为例来说,参加了普贤大亿修,自在九本尊十万持明大法会,跟这么庞大的僧众共修,这个善根能够回向成功的话,的确有很大的对治力,像原子弹的核爆破一样,清净得了以往的宿罪。上师又说:我已经很老了,差不多还剩下五六年,这样对于罪我应该会很小心地对待,所以我的罪堕应该是得以清净的。这也是教诫我们,在往后不多的人生里面应当好好地对待。这以后,大家应当修欢喜、修乐欲。

我们要对此生欢喜心,遇到了这样殊胜的法、这样的良机,能够真正往菩提方向进趣,应该非常欢喜。日日觉得:我现在按照普贤行愿来生活了,从今往后,我一切时处都要为了完成普贤行愿而努力地行善、修法,念念不离开它。直到尽未来际之间,一切时都这样不断地成满一个一个的普贤行,最终会出现圆满、周遍的量。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前程,知道自己的道路。我们已经找到道路,所以应该欢喜。就好比迷路的人终于见到了大道,它非常宽阔、广大,有无限的前程,最后会出现最大的圆满。又好像穷人找到了宝藏那样。像这样,我们的心本来是自性普贤,里面有无数善,但是现在被无明愚痴封住了,而今天知道了开发的方法,自己当然应该非常欢喜,每天就按照它来开发。

而且要生乐欲心,知道它出现的利益实在太大了。就像商人找到了最大的致富捷径,一次性能够胜过过去无数亿年辛苦经营的成果,当然他非常有乐欲,会一心去做这笔生意,会去投资、运营。同样,我们已经找到了极大量扩充功德的途径,每一次修善根后都拿它来印持,这是无尽增长善根的殊胜,也就是三殊胜最后的结行回向殊胜。

懂了这以后,才知道为什么三殊胜里以随普贤愿王祈愿作为方便。它的确是大法,是尽法界圆满周遍的操作法,而不是小法。小法太慢,要等到哪一年?用这个大法的印一盖,盖在你的善根上,这样它顿时就无数倍地增长了,所以说它无尽增长。一定要悟到这里面的缘起。

这样从最起码来说,普贤行愿在所有修法里占了三分之一,也就是回向印持的殊胜全部靠它。因此,我们每做一笔“生意”,也就是每修了一个善根以后,都要非常有智慧地拿普贤行愿印持一下,心里按这样随文观义而祈愿以后,善根就被印成无尽广大的量度了。而且决定按照普贤行愿印定的方向发展,不会往别的地方发展,因为一切都是由心决定缘起的缘故。

缘起上最大、最圆满的量就是普贤行愿,它成为深证法界、能出现如来不可思议功德的最圆满因。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点,这样就会非常欢喜、乐欲,一切方面都以普贤大共修的方式全面地翻转过来,而且缘起上成了以无法测度的方式在进行。我们只能用有限的语言说它周遍、圆满、无尽等等,实际它就是法界大全,这是在分别心能缘的章句里极其特殊不可思议的。

我们作为凡夫,要缘着《普贤行愿》的章句才能全面开通,离开了愿文章句,光凭自己是不行的。也就是要缘着《普贤行愿》作十法行,心不能离开它。就像要遨游太空的人不能离开航天飞机,否则凭双脚根本不能飞往太空,所以时时要把握住航天飞机,这样很快就能旋绕地球多少圈,到达很远的太空领域。同样,我们不能离开普贤行愿的法界飞船,进入到它的机舱以后,按照整个愿王的程序去运作,顿时就能让你的分别心开始同分地游行法界。

又像开发宝藏的人不能离开开发器,一按它的开关,地球上的所有宝藏一时顿现;不按的时候,宝藏就被很深的坚固地层覆盖住,打不开。同样,普贤行愿就像开发内心无量功德宝藏的开关。我们按照它的操作系统去做,一下子就开动了开发万善的机关。这样,随着愿文忆念义的时候,心中的万善就开始开发,方方面面的善都随着这样的作意,不断地从心里出来。比如从礼敬、称赞、供养等一路下来,每次一开的时候就是遍十方三世,入一切刹、一切境来兴起礼敬、称赞等的善。我们看,这是不是大开关?没触动这个开关的时候,心一直封闭在很小的范围里,一点点善都起不来;而一触到它,心就打开了,无量无边的善自然就出来了。因此,我们必须时时依靠它来开发万善,不能离开。这也看出,凡夫位的时候离不开教法,必须一直缘着法来开启内心的善根。

像这样,我们应当如是地修欢喜、修乐欲。经过普贤行愿的转化以后,自心的状况已经变了,然后就要善自为之,好好地对待往后还有的几年、几十年。已经忏悔,发了行愿以后,就再不能往颠倒的方向走,一直要爱惜自己的心,护持自己的心,这才是真正的洁身自好。

我们这一生没有多长时间,之后就直接归入极乐净土,往后就只进不退,再不会出问题了。现在只剩这么几年、几十年的路,大家要好好地做。做好了一定会生入净土,永生永世的大患难就全部解决了,到了净土会不断地开发本性,直到圆成普贤果位为止。

这是上师讲《普贤行愿品》最后对大众总的付嘱。

由于普贤行愿的力量、僧众共修的力量、自在九本尊修法的力量,能使我们心中的一切罪堕得以清净,从此以后,自己的相续就换成了普贤行愿运转的相续。这就非常吉祥,以后就彻底变了一个人,的确像《行愿品》说的:“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因此,我们应当修欢喜、修乐欲,对于《普贤行愿》加强胜解,有一心渴仰的心。这样日日保持,不断地发愿,就入了普贤行的轨道了。

上师说:你对我说的,不要想:他什么话不说呢?应当想:上师是伟大的上师,他能百分之百地观察因缘,不是心里随便想而说的,的确是往昔多生累世的因缘成熟才有今天这样的时机。这是上师在教导我们,在遇到这样的良缘时一定要有百倍珍惜的心,要有特别庆幸的心、难遭难遇的心。接着自己要好好地学、好好地看、好好地修。每一座法、每一次善根都好好地用《普贤行愿》来印持。今生好好发愿回向西方,以往生净土来迅速完成普贤大行海。

这就是真实的良缘。一方面,上师、弟子、法等的善缘在此时此刻真正圆满现前了;另一方面这是怀业大道场,能摄集如海般的善而同入普贤愿海,同归西方,的确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因此,我们应当倍加珍惜这样的良缘,而珍惜就体现在学了以后,每天每时都不忘记普贤行愿。

思考题

一、共修普贤行愿能清净宿障的前提是什么?应如何才能做到?

二、共修清净了罪业后应当怎样做?

下面常常反映这样的问题:现在生存压力大,身心不堪能。我们是奔着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佛的,那么学《普贤行愿品》能不能化解掉当前的问题呢?如果对我目前的病有直接的对治力,我当然很想学;如果离我太远,根本用不上,那我也坚持不下去,只是一时的热情。

回答:要知道,普贤行愿能够最大程度地对治心态上的不堪能。因为愿力就是勇悍——非常大的行善力量,而普贤行愿能让你变成一切都贤善。善是正面的力量,我们心里如果有行愿力推动,不必说很多,只要有一两句入心,就会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普贤行愿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家庭、身心以及出世间学佛方方面面的问题,在任何层面上都有它相关的愿。譬如说生生世世常出家,这个愿起来后,看到世间法的时候就自然想从中脱出,不想在这上沾染,心能从中提出来。日常学佛生活中碰到师长、道友,就要提起普贤愿,比如怎样与道友和合相处——“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这一点一起来,马上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那就是彼此间身口意都在法上进步,念念在法上交流,在普贤行愿上同修学。或者面对众生的时候,“愿离忧患常安乐”的心起来了,这时发的就是大乘利他的心,看到人苦的时候要帮他,乃至生活中小的忧患都尽心尽力地帮他解决,即使自己做不到,也祈愿他能远离忧患。而且,碰到一切众生都发平等的饶益心——“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这就是慈悲的愿力。可以看到,三恶趣的众生非常可怜,人天善趣也是恶趣,一直在苦的轮转里歇不下来,看到面前的众生这么苦,自己会生慈悲心。

总之有了任何一个愿后,一提起来的时候,心中善的力量马上会起。所以“普贤行愿”实际代表三乘佛法的任何一个支分,这就是《普贤行愿》的内涵。我们不要把《普贤行愿》看成修心里面的一个特殊项目,应该看成是总括的项目,一切都汇入到普贤行里。它的前提是要把《行愿品》学得非常好,也就是已经入了心,非常熟。理解了一个个愿后,心里多次不断地这样发。就像练体操,先把基本动作一个个扎实地练好,练熟了就能组合,翻腾、跳跃、旋转什么都能做。同样,我们要真正把《普贤行愿》放在心上,把它看成心中大的愿力系统的建立。它是最大、最有力量、最善、最圆满的愿,我们不能不在心中建立,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事。又好像盖房子,要准备很多材料,通过各种技术、组合等等,才能一砖一瓦地把房子砌起来。砌成了以后,就出现一幢非常雄伟壮观的大厦。同样,我们对《普贤行愿》要非常用心,首先一句一句地理解,在心里建立以后就开始强化它,一次一次心里这么作意。

譬如礼敬愿王,就想:我一定要礼敬三世一切佛,对任何人我都住在身口意的礼敬中。有了这个礼敬后,见到家人时心里会把他当成佛,觉得应当向他礼拜,而不是他要向我礼拜。像这样,你对家人是不是这么好呢?视他为佛,以清净的善心来对待?扩展开来,真正了解一切众生都是佛后,我们能不能作清净观,时时住在礼敬当中?建立了这一个愿就给身心充电了,到哪里都非常喜乐轻安,怎么会不提供能量呢?怎么还会身心不堪能呢?到处都可以运用。

再比如,修普贤供养愿王到了很深、很坚固的时候自然有等流的力量,以这个等流碰到什么好的都会供养。藏地的人在草原上看到鲜花就供养三宝,并念《普贤行愿》的偈颂扩充自己的观境。不光是鲜花,我们的心宽阔一些的话,在城市里看到的各种美好事物都可以供养。比如俊男美女、豪华小车、现代化的大厦等,各种琳琅满目的物质海洋通通供养。这还不喜乐?有了普贤行愿,生活处处充满喜乐,还有什么不堪能?而且在生活、工作的环境里,处处可以修供养。面对顾客、上级、下属等时,都以供养的心情来做事,供养就不是索取,而是“我都供养您”,这样来供养一切。由于你都是无私地给予,大家自然很欢喜你,整个环境都变得很吉祥、很喜气,这也是一种有福气的相。

其实福气在于我们的心。单就普贤供养愿来说,不但教你供养一香一烛,而且让你供养全法界的一切美好事物。凡是能想到的都要充遍法界来供养,这样我们的心量一下子就扩展到了极广大的地步。只要自己不去闭住它,不是只认这个小的是我,那全法界就都是你,你也不要见外,法界所有东西都是你的,你心量里的一切都是同胞,跟你没有什么差别。这样,以供养法界同胞的心,一切处都供养三世佛。

这就看出,在解上越来越开通,修行就越来越容易。我们之所以不堪能,是因为自己的心给憋住了,在小问题上想不通。老是执著一点自己,看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心里老是说烦啊、烦啊,结果越说就越不堪能。而普贤行完全是善,而且它很善巧。我们慢慢念的时候一定要扩展观境,这非常重要。这样,由于心不可能一时间处在相违的两个心态里,当心一打开,意境展得很宽阔的时候,自己那个小我顿时就没有了,不再想那些,糟糕的心情马上就变掉了。但是一定不要忘记,自己是全法界心,不要再认这个假的躯壳是自己,或者因缘起的思想、性格、爱好等等这些是自己,那样你又迷了,就不叫普贤了,叫做小我的普衰、普恶,是这样的。

其实事情很简单。很多人说那是天大的问题,我的身心不堪能,我学法很久都解决不了问题等等。实际那只是个不良心态,稍微转一下,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人就是一个念头上的问题,一个念头没转过来,就一直陷在里面爬不出来。甚至有些造成了心理疾病,实际也是因为困在一个念头里。由于这上面的等流势力太强,心里一犯起来就没办法控制,这也是无始以来养成的习性,所以我们现在更需要普贤行愿的救度。

有人问:对这部法是不是最初就能进入?之后在一些关键点上不断深入就可以?

回答:当然一开始就能入。虽然最初看《普贤行愿品》还不太懂,但一看就很欢喜,有一种朦胧的感觉。因为从没看到过这样的文字,意境这么广大,前所未有,这时候心里就特别相信,觉得这个好,二话不说就看下去、念下去,而且特别喜欢,有这种感觉非常重要。虽然没有很多概念分析,但是有心灵上的触碰感受。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本来是佛,碰到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们的意境就开扩了,一念下去心上自然有感觉。这是最初的状态,有了这个就可以入。

我们不要把这事想得太难,一开始就可以入的。就像小孩六岁就可以学《论语》,懂不懂没关系,念到心里就可以。以后一辈子管用,一辈子都是《论语》指导他做人,而且越学越深刻,越学越有利益。像这样,对于有些事,我们看到它是好的,直接输入心里就行,以后它会逐渐加深,年纪越大就越深刻,得的利益就越大,所以大家放心好了。

我们自己要有一个灵性,一碰到就感觉:这是世上最不可思议的善,我心里的一切善它全说到了,而且它拓展到了无限的程度,给我的加持多大!所以我们先不要担心:这些理论我分析不清,那些难点我搞不懂等等,首先要看自己的第一感觉。这样大家就放心了。大家都是有善根的人,一念到自己的心就非常欢喜、汗毛直竖,或者心量开张、气非常通畅等。其实这其中都有隐含的道理,只不过把它一点点说明白以后,你会更加深信不疑,以后会真正建立起行愿力。

像这样,我们首先要感觉到它在开发我的善,而且是无限度地开展。一触及到的时候,每一个字给我们的感动力都很大。只要一句句去念,不必要思考琢磨,它自己就出来了。如果你能进一步多思维,那就更好了,一点一点全部确定之后,就会越来越深入。确定很重要,它会使得你贯彻一辈子。

有人问:你能不能用很切近我们的方式,说出《普贤行愿》极大的功能?

回答:我是这样想的,普贤行是善的极致。我们首先对于善要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之后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广大的天地,从这里你会步入到内心善的世界里。这在于认识的开发。

我们没观察的时候的确非常盲目或者近视,看到的只是一点点小利益,对物质世界过分地夸张、粉饰,充满了非理作意。实际我们在这样一种干枯荒漠般的物质世界里根本找不到归宿,它不可能提供给我们生命的能量和喜悦。然而我们一旦转向了内心的善,会发现这里才是一片真正的乐土。

善是能量,善是资源,善是营养品,善给人活力,善给你正气,善是最高的幸福度,善让你提升,善让你上升净土,善让家庭和谐,善让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善与法界完全沟通,善能把一切善妙传到全法界,只有善是管道,只有善能通路、能回归,只有善能建立净土,只有善能泯亲冤、除是非,只有善最吉祥,只有善使人永无疲惫,只有善能心心相续,只有善能拓展心量、提升心力,只有善能滋养一切、长养一切,只有善能随顺、能谦恭、能供养、能忏悔、能回向、能开发本性所有的德能,只有善让我们充满慈力光辉,只有善能解除内心一切贫乏,只有善能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只有善使我们出现真正的转机。每一天从善开始,每一天以善结束。

有位法师告诉我:讲《佛遗教经》的时候,很多道友实行了,身心变得堪能,很管用。《普贤行愿品》能不能也这么管用、有实效?如果有实效,大家就愿意干。

回答:现在的人害怕学很多承担不起来,其实真正学到了法,身心堪能了,负担很多都没有问题。作为一名居士,早上五点起来观修是很难的,因为白天还有工作、生活。为什么愿意做呢?就是因为学《佛遗教经》以后很受用。这部经教他怎么节省时间,过去大量时间都浪费在吃、穿、住、散乱等上面,学了《佛遗教经》以后,知道要减少饮食、减少贪,各方面都少欲知足,要护持根门等等。所以是这些帮到了他,而不是增加了负担,这以后就变得更加精神,更加有力量,这样他就愿意早上花一定时间来修。

现在提到《普贤行愿》能否管用?那当然管用。经上说了那么多的理,其中哪一个地方打开了一个小缺口,都会立即出现很大效果。经上说:真正遇到了这部经,人生就算是胜寿命,算是很好的人生了。什么原因呢?寿命无非是多少秒钟合成的,而有了普贤行愿,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得好,用好了以后,都是在开发自己的心性,不断地往上提升。花一点时间学,会使你更加高效、更加堪能,所以不要害怕。

刚才提到的《佛遗教经》是重视出离心的修法,如果已经学好了,并开始实行,那么减少一分贪欲,就得一分自在,精力就好一分,状态也就好一分,所以它是很管用的。同样,《普贤行愿》学好了,知道每一条怎么去掉负面的愿,那每一条都会起很大作用。“负面的愿”就是各种世间追求,追求就是愿。比如,我们原来想:一定要维护自我,自我至上。这时如果能把维护自我尊严的愿去掉,变成礼敬一切,身心就变得非常柔和堪能了,从早到晚不会累。天天为着一个“我”是很累的,维护我的面子,我要高高在上,要装假样子,一定要别人恭敬,稍微触碰一点就不高兴,稍微受一点打击,整天就痛苦得死去活来,这样当然身心不堪能。

所以,如果你肯花点时间学普贤愿王,状况就完全不同。比如礼敬愿王的关键是要去掉负面的愿——唯我独尊。供养愿王是要去掉负面的愿——供养自己。原来一切都要给我,给我吃、给我穿、给我……现在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供养给十方三世佛,供养法界,这样就一切处无贪了,供养一次你的能量就提升一次。以普贤的圆满方式做的时候,心量会开展到无量无边,这还会累吗?时时都在喜悦吉祥当中。或者随喜愿王是要破掉一切满足我的圆满、我要好的心。过去都是照顾自我脸面的一些追求,对自我善德的一些夸耀,还有对他人圆满的嫉妒,现在要转过来随喜一切,要有大平等的观念,一切都是自己。这样时时随喜,当然就把过去嫉妒的消耗去掉了,你会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堪能。修好了普贤行愿,到了任何场合处处都是善,处处都堪能,当然管用。

像这样一条一条去看,把每一个地方负面的愿都去掉。负面的愿是我们原先安立的错误程序,清除以前它会一直支配你,让你往这些方面追求。追求的都是负面的东西,这些方面使得你身心疲惫不堪,苦恼不堪,是这些东西使得你心态非常糟糕,处处感觉压抑、危险、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时时要拼斗、维护自我等。或者一看到世间好的东西,心就狂乱了,一直要抓取,得不到就不满足。是这些使得我们身心不堪能,是这些使得我们连一分钟住在法上都困难。而普贤行愿就是要把这一切负面的追求去掉,变成纯善的愿,而且把纯善展开到尽法界的量,这样我们的身心当然堪能。我们花点时间在每条愿上这么转一下,用心地反反复复思维:我是不是决定要这样立愿?立好以后,我过去那些颠倒的追求要不要去掉?等去掉以后,你就发现轻松了,路线全部开通了,心情非常好,一路畅通,没有任何阻碍。经中讲以信心行十法行的利益时也说:如空中月出于云翳。再没有什么遮挡的,一切邪魔等全部降伏。“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我们的心会极大地开发,心里一切邪的东西全部会屏蔽掉。其他的疾病、衰损、心情不好,内在的各种纠结、障碍全部会排除。但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不是那么快,要一步一步来,每一个地方有一个转变。

譬如生生世世出家愿,必须搞清楚现在要往出家的方向走,要出三界的家。原先完全是在三界里追求,拼命占有五欲,天天买这个、吃那个,天天化妆,买豪宅、小车、各种高级用品,多少精力、时间都耗费在这上面。或者为了追求自身的名誉、地位、权力等等,精力都散光了,这样当然不堪能。真正学会这一条愿,就开始在心里审视路线了,觉得以前这些全是邪愿,全部在世间的恶法、苦法里追求,只会让自己全面地衰损,使得能量全部变成负的。所有精力、吃的所有营养品都用在摧毁自己上面,都在制造病因,制造心结,制造各种气脉的紧张,制造各种环境上的斗争,使得你陷入很深的恶趣里。

现在就要觉悟了!学了《普贤行愿》,就使得你化掉了负面的能量,转成正面的能量。它是怎么来的呢?因为看到缘起的路线上这样走是不正常的、颠倒的。凡是世间追求、自我追求、五欲追求、名利追求、恶性追求等全部叫邪愿,再提升一步来说,为一己追求也是细的邪愿。这一切全部化掉,正面的愿全部出现,那就是数量级地增长正能量,你还会不堪能?你应该在这上多花点时间,比你吃营养素有意义无数倍。

所以,如果我们真正有了普贤行愿,不必要外在的包装,也不必过多地依赖科学、营养,里面充实以后,外在全部会转换,命运会彻底改变。所以说:“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此人迅速到菩提树下,迅速成佛。他善的能量太大了,这些都是雄厚的资本,它使得你不断地像火箭升空一样往上腾飞,还愁什么呢?学了《普贤行愿》,的确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但是一点点新,真正转的快可以全面新,全面成普贤。这样一点也没浪费时间,而是真正充分利用了这一期宝贵的人身,这叫“胜寿命”。没有走弯路,而是直接把你的心全部拨乱返正,一下子放到圆满善的轨道里。我们要这样善学。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学《普贤行愿》为什么不是增加负担呢?因为每天功课都要依此来回向,时时离不开这个愿。现在学一遍,就使得它的效力增上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等等,一点也不夸张。没学的时候心上根本不转,那就只是结个缘。而一旦学会了,就像刚才说的那样,把你人生的方向全部转到了正常的高速轨道上,一切都以行愿力摄持往前进趣。由于心里已经理解了法义,在这个基础上作意,按照这样来发愿,就使得我们原先的修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所以非常有必要学。如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那也不一定要学,但《行愿品》是每个想成佛者必须学的最大课程,是每一个学佛者最根本的信念,这是缺不得的。不但要学,而且要贯彻在每一座的回向里。西藏各大教派都强调以《行愿品》印持回向,在汉地的功课里,早上就念十大愿王。通过这些我们应当明白,它是必不可少的,是无量大愿的总摄。

有人说:这个法太高,我们一下子看不懂,这样就有畏难情绪,就不想再看再学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趣入?

按照正规来说,对于二转、三转法轮的法义透彻了以后,对于法界会开始有教理上的认识,发生信解,这样趣入是正规的途径。但现在很多人对于二转、三转的空和如来藏方面没有透过的缘故,对于事事无碍法界生信念就很困难。我们首先对于前面这些要过一下,程度好的在理上多讲一点,程度差的简单过一下就行,也有方便法帮助大家趣入,但正规的教理途径需要透过圆教的教理。

为什么一直要强调这个层面呢?因为如果不强调,你有可能把普贤行海理解成世间善行,这样发愿就不到位,不是往无上果地的行境进趣,所以这必不可少。不要觉得一碰到前面的“大方广、体相用”就发晕,对于十大愿王也搞不清,干脆讲个偈颂就了结,偈颂也太多了,干脆讲个“文殊师利”两颂就完事,这样是不行的。教要一步一步来,最后才能得到它的心要,所以不能再少了。

十大愿王是全法界心、尽法界量来发愿的,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心是什么。如果一再地固执身心假相是我,那就没办法想到一时间尽虚空遍法界发起善心。普贤行愿在无上果地来说,一个是“普”字,一个是“贤”字。“普”是要求了解自己的真心或本来面目是周遍法界的。由于周遍的缘故,善的力用开发时就能够无碍地遍入一切处。因此,在这个层面有普贤供、普贤礼、普贤喜、普贤赞等等。我们必须抓住这两个要点,发愿时直接往这个方向祈愿。

方便法是想,首先从空间上看到真实的自己是什么。从一个身体扩大到一个房间,这都在我心中;再扩大到一个社区,这全部在我心中;再扩大到一个城市,也在我的心中;一个国家也在我心中;再扩展到地球在我心中;太阳系乃至银河系都在我心中;像这样无数个银河系都在我心中,好比无数个世界全在我心中。再进一步看到,我的心展开的时候找不到边,因为哪里也没有暗处,全是我的心所在处,没在我心的范围里就成了盲区、黑暗区,但没有这样的区域,所以我的心从空间上遍了一切处,没有一粒微尘、一个世界不在我心中。

再从时间上决定,昨天、今天、明天这三天全部在我心中;再扩展到前一个月、这个月、下个月也全在我心中;再扩展到前一年、这一年、下一年也全在我心中;进一步扩到前一百年、现在一百年、下一百年也全部在我心中;再扩到前一千年、现在一千年、下一千年也全在我心中;再继续扩到前一劫、现在一劫、下一劫也全在我心中;最终扩展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全部在我的心中。

这样就知道,目前我们像做梦一样,梦里不断地打妄想,根据妄想会有时间上的刹那、空间上的距离,但这些都是假的。我的身体、世界、乃至其余所有的相也是我的心幻变的,也是假的。等到我的心幻变的身体、心识、器界这些假相消殒以后,假相就全部没了,过去执著为我的这个身心是假的,不是真的,执著我以外有个他也是假的。这就看到,原来真正的我或者真心横遍竖穷——横着遍了一切处,竖着遍了一切时。

总之,在空间上它没有中没有边,在时间上它无始无终,整个一个圆全是我的心,这样就看到,所有尘尘刹刹全在我心中。既然都是我的心,那它就没有一个地方不能到,因此证到了果位叫做“海印三昧”。用海来打比方,下面是无边广阔的大海,天空中无数的星辰一时间全印现在海里面,这表示在我们真心里能够现出十方三世一切法。这样我们信了以后,对于“普”字就懂了,就是指遍一切时处。

过去我们被困在分别识里,它也会起一点善,但是它有一种执著的力量把善限制住了。譬如我们也会对某个人起一点慈心,想这个好衣服、好饮食给他,这是我们本性里有慈。但是由于我们的心落在人我执和法我执里,就变成了这么小的量。同样是这份心,现在知道我的心性遍了一切法,因此就要想:现在我要出现真正的普贤,我的礼敬要遍入在全法界的量上面,一时就要遍礼到十方三世佛,我兴供养也是一时遍供十方三世佛,乃至回向的时候,一念间的善根也全部回向到法界一切众生身上,他们在我心中的缘故,决定可以这样成办。

这是无上果位的量,也是我们真心希求之处,所以叫“圆教”——不再落在分别心片段的善里面。那么这一条通了以后,就知道无上的普贤行海在哪里做,祈愿处在哪里,为什么说无上行愿在这里,无上回向在这里,这一切就都通了。通了以后,“普”字就大致懂了。

“贤”就是指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随喜、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等。整个这些就叫做我们内心的贤,也就是善的力量。善的力量要配在“普”字上,让它一时圆遍到十方三世上面。虽然我们没有现证这个境,但是知道无上果地的普贤行海就在这里。这样才明白,原来《华严》以普贤为长子,他是最大的,因为代表一切善行到了无上地步,它是无上佛果证成的标志,当然我们要一心往那儿去。

因此,不要十大愿王而专取偈颂的说法是不对的,这是根本上的颠倒。应当首先了解十大愿王,再入到偈颂里面去修。你不要畏难,我们为着整体教法的缘故,必须得“大、方、广、佛、华、严”等一个字、一个字地解释,然后四法界也要说,不可思议也要说,两种解脱也要说,这些暂时不懂不要紧。说法不是针对一个人,如果我们做随堂开示,是针对某人具体的问题,你会感觉有一些切身效果。但是讲大法的时候,是要针对它的高度来说,如果我们把甚深的法讲浅了,就会有谤法的过失,变成损减谤。本来无上大法却解释成小学生的水平,这怎么行呢?那不是混乱宗旨了吗?跟人天乘的法有什么两样?或者跟小乘善有什么两样?或者说跟一般大乘权教的善有什么两样呢?这样解释是不行的,必须到达法门的相应高度来宣讲。

这样,我们就清楚了方向在哪里,大致上是了解了。从这里你就可以开始祈愿,一心往那个地方祈愿。不要感觉难,一看到就有一种习惯性的反应:为什么讲一些我听不懂的?我现在是一个初学的人,为什么对我说这些?你不要这样想。人虽小,但可以有无上的志趣。虽然没有证到,但别人稍微点一下,有智慧的人就知道方向了。

这并不要求你全部懂,一切都由信心证入。你小的时候,大人的事都懂吗?但是你通过感觉会想:我要做大人的事。如果什么事都要全部懂才肯做的话,那世上很多事就不必做了。我们连一个小小的感冒都分析不来,但你感冒了会吃药;你对轻轨懂吗?但你还不是坐上去?就是因为相信。你对这世上的事儿懂几点?方方面面追究的时候根本就不懂,但你依然在生活,依然按照正确的规则在操作。同样,无上的普贤行海当然是唯佛才证知的事情,那为什么我们可以学?就是因为文字可以指引一个方向,我们就往那边走。小学生不知道未来读到最高课程是什么样子,但他通过一点零星的听闻以后,就知道往哪儿走了。所以大家放下包袱,自己要有信心,有好乐,愿意往无上果地方面发希愿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超越,因为在观念上有了飞越。

现在这个时代问题太大了,必须普贤行愿大法才能搞定。其他善法无量劫来一点一点地积累,不如在最大最深的地方生一个信心的效率大。认识了这一点,我们的劲头就起来了。那是什么原因呢?刚才解释了“普”,也就是通过圆教的指示,已经知道自己本身是法界,这样一次性起心的时候,把法界所有的量都作意到了,是不是一个刹那已经是十方三世的量了?而过去落在生灭心的量里——我们陷在迷梦里一刹那起一个念头,这叫做“生灭心”,它是因缘所现的,都是幻化的、假的。在这个量里,我们的心做事时,只能想到一点一点地积累,就好比做加法一样。没有无上圆教的指示,我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是什么。

这才知道什么叫“一念一切悉皆圆”,才知道对于十方三世佛一个一个地呈献各种殊胜供养,经过无数劫,不如对于普贤法界信解以后,一次性发供养心的功德大。因为这两者在见解上不同,在善根的量上不同。前者的想法是一个加一个来进行,后者的想法就像前面说的,像核爆炸一时间辐射极广大的区域、或者像卫星发射一下子覆盖大片区域一样。根本点在于了解了自己的心含裹十方三世,一起了这个量就叫做普贤的祈愿。所以普贤敬、普贤喜、普贤赞、普贤回向、普贤随学、普贤恒顺等,全部要加一个“普”字,必须在这个量上祈愿。这样我们一下子就达到了凡夫位上所能有的飞越。

像这样,由于心量打开的缘故,顿时就出现了转机,以这样圆遍的量,就翻转了一切颠倒狭小的恶行。那些都是以狭隘的心认为这个是我、那个是他,起各种对比、计较,之后发生无数恶行,全部障蔽生命力,所以果报上通通极其衰损。但是我们一翻转过来,以普贤行愿印持,发动善愿,我们的心顿然间就变得万善充满,一下子成了相应整个法界量的程度。这样,只要念一个偈颂,就能够除灭恒河沙数的罪业,这就是基于深信心。(所以,千万不要颠倒经的宗旨,把它讲成一种下层的法,那会造成损减谤。谤法时时会发生,凡是讲得不正确都有很大罪过。)

有人问:怎样才能很快地出生效果?

我想因上要有两个快:观念转得快和方向转得快。观念上有一真一假。真心是法界心,遍于一切处,应该在这个层面上祈愿。假的是由于无明错乱因缘变现的一刹那、一刹那的心,要知道它是颠倒的、无而现的迷梦般的幻觉,完全属于病态,不能随顺。所以胜解了真心,这时你会一心希求证到普贤果海。而且要分清一善一恶,知道这样做是颠倒的,不合乎本性;那样做是贤善的,合乎本性。这样就一心趣入善、趣入普。

其次方向转得快。就是在缘起上看到:我按照颠倒的方向就往下走,往封闭本性、衰损的地方走,即使往人天或小乘的善道上走也没有合到本体,无数劫也成不了佛。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往法界本性上走,就能够快速成佛,这完全是开发我们的心,不绕弯路,不走邪路。这样发愿,这样趣进,就会越来越开发,最终就合到法界量、回来了,这时就出现了无边的功德海。

观念上一旦认清,方向就转得快。像我们看电视、听收音机,不喜欢这个频道,马上会换一个频道或者关掉。那么现在为什么不转自己内心的频道呢?如果内心的频道对准了贪欲、嗔恚、自我等等,那就不可能不变成错乱的循环,不可能不陷在不贤、不善、不遍、不普的境地当中。这个方向实际是背离本性的。转的快是说,知道了内心的频道接通的全部是恶趣、生死后,就非常机灵地马上转频道,也就是对准《普贤行愿》来发愿,建立缘起。

整个《普贤行愿》就是引导我们往最正确、最快速证到法界的方向上走,丝毫不落在分别心的片段里,所以它一时圆满周遍,我们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走就不会偏到其他路径里。如果懂了这些后,马上就能转观念、转方向的话,那我们就真正开始把行愿接纳在自己心里了,之后一次一次地印定好,生怕自己的方向走偏走邪,这样就会很快出现效果。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具体操作让它达成实效?

我想应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上等的情况,一种是一般的情况。上等情况要把握“信、欲、勤、安”四字诀。一定要知道缘起上怎么开发心力,怎么能够念念不断地执持它,由此引生无量的善根。这上的根本是要出胜解,它是一切善心善愿的根本。胜解一出来,心就再也不怀疑,这时没有人能动摇你的信念,所以要从胜解里出信。比如说发“摄持圣教愿”、“利乐有情愿”,经过思维以后确认这是根本的愿,是一切众生利乐的根本,我必须发。这时我们的心会定,就叫出了胜解。特别强大的解出来后就完全定了。定了以后,就再不会犹豫不决、左顾右盼,会一心欲求做到这一点。这样,欲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动力。有了欲再去念,每一次发生的心力就很大,跟过去没胜解的状况完全不同。一个人有发自内心的信欲的力量或者强大观念的力量时,他的心力就开出来了。

所以胜解一得到,欲马上出来。胜解没得到,心被蒙昧、怀疑、邪解等障蔽,这样源头上没打开,欲就出不来,心力也出不来,这样每一次念就很疲软,或者在外面飘。而胜解一旦建立了,会从内心深处出现动力。有了欲就能保证恒时按这样行持,一遍又一遍地这样作意、发愿,每一次功德完成后都会往这个方向回向。

对于《普贤行愿》里一条一条支分的愿,我们如果通过闻思发起了抉择力,对它通盘地确认,心里产生“决定是这样、不可能有更圆满”的认识后,对于所有愿的内容就会认定:每一条都是极其重要的,每一条都是菩提道修证方面的最关键愿。这样心里会全部确定下来,再也不会变动。

我们要以胜解为根本,连锁性地发动信、欲、勤、安四种心,这样我们的心就算趣入到它的发展轨道里了。内心按照这样一条路径去逐步地开发,心力就会源源不断地出来。由于它是内在真实发出来的,所以每一次就有一种渴仰,在这种情况下,一念当中就超过了无数财供养的功德。

决定愿义的时候要分成很多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个完整的内容,所以学习时要一个一个地透过。每个部分首先抉择认定愿的内涵,文句表达的意义、在心上怎么对应,这些全部搞清楚以后,念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犹豫、糊涂,完全知道这一愿在什么要点上发。之后心里多次地念长行、偈颂,这样加持就明显出来了。为什么要反复地念?因为越念心越专一,越能呈现出愿的内涵,多念几遍,心就开始很深地在愿上走了。

如果抉择力不够,难以发生胜解,那就要用最恭敬、最诚挚的心一遍一遍地念。由于心诚的缘故会出现很多功德,而且以心诚的缘故,会真实纳受在自己心里,即使现前不太懂,但终究会懂得。

这里是一组一组的愿,每一个都相当重要,我们要一个一个把它认定好。怎么来认定?它是总持句,在一颂乃至一句里面有很多内涵。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很简略,那就很难挖掘出它的深义。所以,最开始思维的时候面要宽、要细致,把各个点都搞清楚,之后会拿到它的心要。也就是在很细致地观察、抉择、分析以后会出现心要,的确会在内心还原那个愿。

譬如说依止善知识愿,发愿的关键就是:为我显示普贤行的善知识,愿我与他一切生不分离,不分离的时候,我尽可能以意乐和加行做三种让师长欢喜的事,这又有很广阔的内涵。这样,首先能够广一些、深一些了解的话,最后就能抓住它的愿义,知道这摄尽了一切依师的愿。之后断定了就不发生怀疑,也没有别的想法,凡是说到一切依师的愿就在这一颂里。这样决定以后就知道,这是无数菩提行海全部摄集的大愿,不会见异思迁认为还不足够。也会知道天下所有的菩萨愿,其实都是普贤行愿,只不过是其中某一个侧面、某一个支分、某一个重点而已。

像这样,其他方面的出家愿、守持净戒愿、不忘失菩提心愿、说法愿、随学诸佛愿、依文殊智成满普贤行的发愿、净土愿等等,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首先是要很细致地抉择。当我很细致地全部抉择以后,我的心就全部定了,这以后才开始有唯一行普贤行愿的心,之后算是真实地想这么祈愿。

就现在知识程度复杂的时代,大家最好先在解上全面贯通,一点一点全部看透了你才放心。之所以不肯做,是因为你还不知道它的内涵如何,是不是全部圆满,是不是殊胜,是不是一定要走这条路,它是不是最上、最妙、最圆满的等等。这些需要你自己去观察分析,这就是闻思抉择的过程。闻思决定修道的路线,闻思达成的量是把要走的路全部断定,而所谓的修就是直接在这上面走。所以全部明白后,就按照闻思所断定的来练习,最终就实现这样的愿、出现这样的果,这就是所谓的修证。

对于普贤愿一层层的内涵,一个个确定下来后,自己心里就有了胜解,有了自己的见解、认识。而且有自己的心:我一定要按照这样发,再没别的了。像这样,一层层的愿全部建立在自己心上,内心当然欢喜渴仰,因为心里真正确立了普贤行愿。当然这只是初步,但已经踏上了第一个台阶,这就是最好的开端。当我们真心接受了这个行愿,有一种特别珍重的心,就会特别注重在心上修普贤行愿。当然,还是要反复多次才能达到量,但如果第一次能很认真地学,就会产生永不磨灭的印象,会造下一个很好的等流。

我们的心有着特别多的追求和想法,单单凭自己没办法决定。就像在这个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定不了。同样,佛法像个大超市,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所以很多人心里难以决定。现在关键就是要透过闻思抉择,完全把它定下来,这是我们初步的目标。当然不能一下子完全断定下来,但在某个程度上已经比过去确认多了,这时候出现的心力就根本不一样。如果能全部或者大多数都确认好,就会全心全意地往这上发愿,这时你的心就达到了非常纯厚、专一、强有力,效果就会成百上千倍乃至十万倍、百万倍等地增长。

有人说:真是这样吗?

如果你不明确,那就只是在念句子。一旦明确就成行家了,这时完全按照普贤行愿的意境来拓开自己的意境,可以在它的同分上走,所以一展开就非常广大。从心力上看,由于非常断定,发出的力量就很大、很深,这上面会有极大级别的增上。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在自己心上走这条路,没有人能代替。

有人想:我不能全学懂,是不是就不学了呢?

要知道,我们遇到了这样无上的行愿特别幸运,所以每一个人无论如何都要以欢喜心来趣入。只要你见到它有一种喜欢,愿意趣入,就表示你是有缘的,不要放弃这个绝好的机会。

我们不要以常法的眼光看自己,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一下子不能全懂,但是能懂一个偈颂也不可思议。能按一个偈颂诚心诚意地发,就像长行文里说的:以深信心来念诵、书写乃至一个偈颂,一念间就能除灭一切恶业。所以懂一颂就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都能消除。这样为什么要舍弃呢?

譬如说我不是全部懂,但是我晓得现在要对一切礼敬,特别愿意这样做。这样虽然理上不太通,但特别相信它,这就可以按文句教的那样想。它教你礼十方三世佛,你就礼十方三世佛,一定要这么做。这样你的心就入轨道了,就有了不可思议的功德。

又比如很高深地道的境界现在还通达不了,一个小微尘里怎么能容纳无数世界、一念间怎么见十方三世等等。这些暂时不懂不要紧,你看看前面,譬如对时时不忘失菩提心这一条有信心,那不断地念这一句就能除无数恶业。发生生世世出家的心也有无数的善根。拔一切众生的苦,给予一切众生乐,这也是无数的善根。像这样,对任何一句有很深刻地作意、有非常大的信心时,就对那一四句偈用很深的信心去做——尽量用心去贴近它,念念缘它、说它、写它等等,恨不得把它贴在心里,这样就会出生无量的功德。

怎么来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自身努力地把它装到心里,具体就是作十法行。这些都须要我们很用心地去做。如果没有心,那就不会想着这些做法,也不会拼命努力。一旦对它生了信解,就有很多可以做的,事在人为。即使一字不识、一句话不了解,只要有善根,觉得这个好,还是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抄或者一个字一个字地拜。这时候由于自己的心非常清净、恭敬,它就已经落在心里了,就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些都是缘起。或者会念的话,就诚心诚意地念一遍,在心上熏一遍。它是不可思议无上的愿,一旦熏在心里,种子就种下去了,将来就会以这个愿来指导我往菩提道上行进。就像有些农村的妇女,不是很有文化,但是天天看电视,天天熏,结果就熏成那样子了。同样,只要我们肯熏,熏来熏去就成普贤菩萨了。

所以,不能全懂不要紧,首先在若干愿或者句子上心里有所触动,有了信心,然后就在那上面增强。逐渐在那么几条上有了信心,特别欢喜,之后就会蔓延成一个总体的效果,会影响到对于整个大愿发生欲乐、信心。好比我们到一个城市,喜欢上几个地方的时候,就会喜欢上整个城市。像这样,首先要很有心地对于那些有体会的地方,时时在自己心里想:我一定要这样做!我生生世世要发这样的愿!这是代表我们有欲乐,也就有了无量的善根。这样,一条愿起效果了,再继续扩大,一条一条这样做,之后就越来越能决定:我一定要奉持它,生生世世不离开普贤行愿。只要心里对几条愿有所触动,就开始有一个方向了。

总之,对这些懂也好,不懂也好,所有总集愿就是要得到普贤行。不懂没关系,反正我已经认定,已经品出来它是最好的,三世诸佛怎么发我就跟着怎么发。当然佛的境界最高,我们没办法懂,但我们这样的善心是会出来的。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一个字都不懂也不要紧,你就想:我就按照音念,对它礼拜、供养等等,反正尽自己的诚心就是要跟它接触,尽可能地熏在心里。总而言之,这么做了,缘起上就对上了,以后一定会在普贤行愿的轨道里走。

像这样我们一定要懂得,所谓作十法行,就是跟法结上很深的缘,进一步把它全部刻在心里,之后一切都以法来行动。能这样,我们就变成一个新人了。平常听不懂,我们也要用欢喜心来听,这时候就会熏得很好。

我们的眼光不能太短视。很多人想得特别简单:听不懂!为什么讲个我听不懂的?我不要听!想一想,一只鸽子能听懂什么?但由于它很喜欢听经,有意乐,结果第二世就成了一位大论师,凡是前世熏过的经文一目了然。因果经里也讲,旁生有对法的一种信敬,住在很清净的欢喜中听法,结果死后就以这个功德生天,又有些来世以这个功德出家,当世就证了阿罗汉果。所以要知道,这一世好好地熏,只要喜欢就去熏、就去念,而且诚心诚意地念。即使这一世不太懂——因为心里还有盖障,但是以很大的心恭敬它、以很大的心想要持住它的缘故,不消一两世全部会懂。

或者想:我不懂也要念。就像法王上师说的要欢喜、要勇悍,不要认为这个承担不了,我不行。应当说:这个这么好,再困难也要上。飞机我不懂,我要上。手机我不懂,我要打。为什么呢?因为我相信它,我愿意操作它。那当然你就得利益。我们必须这样理解,让所有人都入到这个轨道里来,都有缘分入到无上的行愿里。这的确是他无数生里面极其重要的因缘。总而言之,无论哪一种人,只要心里对它喜欢就表示有倾向、有因缘,想方设法要让他念《普贤行愿》。

总之,首先要有信解,然后心里特别注重作意,这样来共修的话,由于大众的心力都在愿上走,力量就特别强。心真正随着愿文开始住在愿境里面,声音透出来的气氛都是从心里发出来的,会有整个空间里面充满力量的感觉,这就表示心里已经透出善来了。大众一起熏修的时候有无数的善心出来,这个量非常庞大,心量非常开阔。我们在整个空间里会感觉到:哦!今天《普贤行愿》加持得很厉害。

接着问:我们已经在心里建立了普贤行愿,特别信受,认为这是成佛大愿的总集,而且一切回向处都是“为得普贤殊胜行”,现在很现实的问题是,怎么能够快速地实现它?

回答:要看到普贤菩萨是引导我们往极乐世界走,一切行愿都要导归到往生极乐世界来现前成就。往生愿本来就属于大愿的一个支分,这是普贤行愿最后的秘诀,极其甚深、要妙、简易、方便。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一生就能做得到。目前在地球上这一世还剩下几年或者几十年,如果真正在心中确立了大愿,那按照大愿的指引,下一世就到了极乐世界,在那里就会现前普贤行愿而一世成佛。

现在关键看大家能不能认清这条路,定下来这样走。那么怎么定下来?现在就要想:我到了临终最后一刹那往哪里走?只有两个方向,要么去净土,要么去三界。往三界走的话,由于我是凡夫,没办法超出业的力量,一切心识都被业掌控了,这时自己根本做不了主,要做利他事业、显现普贤行都是很无奈的。就像这一世做了人,但我有多少力量?我是凡夫,处在受业力控制的状况,要修到很高的地位是很困难的——一定要认识到它的难度。但是,如果我往净土走就能够成功,因为脱开了三界业的控制,心就可以不断地开发,而且会成就普贤行愿。其他净土有很多条件,唯独阿弥陀佛的愿力特别大,我一念跟他相应就能被摄到净土,之后现前就能成就一切普贤行愿。因此,随顺大愿的指引、选择往净土走的路是非常有把握的,而且非常快。

对临终的去向必须提前在自己心里做好决定,不能到临死的时候决定,那时恐怕来不及。现在决定好了,自己的心就一直往西方走,到临终时自然跟阿弥陀佛的愿力一拍即合,就生了西方。所以,现在确立归宿非常关键。往生西方的归宿一旦确立了,信愿就有了,临终的时候跟阿弥陀佛一相应,就完成了永久的利益。

心里出了愿以后,临终下至一念跟阿弥陀佛相应,就能被摄入净土。一旦入了净土,就不再受负面业力的控制,全面开发的因缘都具备了,这时候我们的心会开。心一开,就会出现事事无碍的境界,“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等等,内在遍虚空界的智慧金刚身会出来,这就是文殊智。本性开了以后就不再是世间的境界,那时一切时空的障碍相都没有了,在一个微尘里有佛刹极微尘数的世界,在每一个世界里有佛刹极微尘数的佛。自己能够一念间全部入, 在任何佛前作供养,在任何世间里作利益,这就叫做“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也就是通过生西方这个秘密道路,能够很快证入华藏世界或者密严净土。像这样已经出现了本性的普贤,然后它的力用无碍地发挥,就达到普贤行海的彼岸了。

我们通过走这条路,就能迅速完成普贤行海。如果不这么走,一般人就只有受业力控制的份儿。这样,虽然我们有很好的愿,但也没办法快速完成。这样想了以后,就一心和阿弥陀佛的愿海合拍,所有普贤行愿都归到西方来完成,这就叫“愿海同归”。

这是每个人一生就可以办到的,但是如果走别的途径就不好说了。大家仔细衡量一下:按自己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到了临终我能达到什么境界?有本事自在地在十方刹土里游行吗?还是根本做不了主,被业力牵入到三界里?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一般来看,想即生解脱非常困难,但选择临终往生就很容易、有希望达到。关键是自己能不能确立信愿及发起一定净业的修持。

西方法门任何人都能修成,这个一旦修成了,现在确立的普贤行愿就全部会现前成就。所以,我们的普贤行愿要通过归入西方来实现。也就是我们要达成心性全面开发,以文殊智任运无碍地出现无边普贤行海,这些一定要到西方去完成。

这样就要知道,普贤行愿以导归西方来完成。因此要明白《无量寿经》和《华严经》是同一部经。一旦入了西方,就真正能够证到实报庄严土,出现事事无碍的境界。从这个秘密道路里,直接就证入了华藏世界,直接就达到了果位普贤的境界,所以它是一条非常殊胜的路,非常秘密、简易的路,我们不要把它看成一条低级的路。

有人问:我们现在学禅、学密、学天台等,如果我们往生西方,那不就叛变了自己的宗派吗?我们有自己的宗,不能学净土宗。

回答:现在这类问题很多,关键是见解上有问题。首先要知道,阿弥陀佛的教派全收一切宗,他是显密一切教的大导师,所以不要把净土列在禅、密、天台、华严、法相等之外,而是全摄了这一切显密宗派。而且有无上佛力加被的缘故,在具他力的特色上超出了一切仅具自力的修法。他是无上果位的佛,又与此世界有如此殊胜的因缘,加被这么快、这么强,我们应当视它为无上的宗派。

如果以为天下的宗跟阿弥陀佛有冲突的话,应当想:阿弥陀佛实际就是禅、净、密、华严、天台等一切宗的总导师。这样建立了大净土的观念后,我们就不会觉得有任何矛盾,无论学禅、学净、学密、学天台、学华严、学法相等等,都可以一致导归西方。

净土跟天下一切佛教并不相违,不相冲突。阿弥陀佛现成莲花生大师,他不是密宗祖师吗?阿弥陀佛现成永明延寿禅师,他不是禅宗祖师吗?阿弥陀佛现成善导大师,他不是净宗祖师吗?禅净密的祖师全是阿弥陀佛,你说有矛盾吗?一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文殊、普贤、弥勒菩萨等。天下一切法性宗的鼻祖是文殊菩萨,学法性的都可以归入西方。一切法相宗的鼻祖是弥勒菩萨,学什么样的法相也都归入西方。《华严》长子就是普贤菩萨,到了西方就真正能够即身证到华藏净土或者密严净土,这不是标准的华严宗吗?华严一生成佛的法要在西方完成。凡夫直接证入毗卢性海,高登华藏玄门,要通过西方的途径来走。而证入的时候,西方和华藏没有任何差别,毗卢和弥陀根本不是两个,你说华严宗是不是归入西方?你说我学天台宗,那么天台的智者大师、章安大师等等他们不都是生西方吗?

像这样就知道:哦!原来大净土摄了一切宗,没什么矛盾,现世无论修什么都可以,修得越高越好,等到了西方就能极大程度地增上。学任何宗都能完成你的目的,也就是能够实证到它的果。如果不往生西方,很多只是停留在文字知解上,说起来头头是道,修证上一点没有,画饼是不能充饥的。如果生到了西方,的确能够如实实现。

实际上,现前成就普贤行海,就是指天下一切宗的境界都会现前成就。这样我们应该打消顾虑,不会因为修了净土,就叛变了自己的宗派。你修任何宗都可以,而且希望这一生修得越高越好。西方跟你所修的一切禅、净、密、天台、华严、法相等毫无冲突,而且是极大的增上缘,一配上往生西方的捷径都能迅速完成。像这样,我们心上全部融通以后就没有什么顾虑,然后一致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有人问:《行愿品》和《愿海心髓》学一个还是两个都要学?

回答:最好是两个都学,因为有互相启发的作用,前者是全体,后者是心髓。全体学了以后,心髓一来就知道它是极大的要点。反过来,心髓学好了,入到全体里去,就发现特别有心力趣入,能抓得到它的要害。

上师的这篇《愿海心髓》是特别大的愿,每一个都是心髓,六个愿一出来,愿海的整个纲领就抓住了。首先,最关键要实现的地方就是心里要出现非常大的大悲,来策动菩提心成为所有普贤行海的根本点,一切行愿都要从大悲里流出。再者,从行愿怎样现前实现来看,就是以智慧的力量、当没有客尘障碍的时候,本性的力用就能周遍地发挥,无障无碍,这样会实现普贤行海。再者说到,在此世界一切佛成道的时候,都趣入普贤行当中,完成一切佛法的事业。接着说到,透过往生西方为捷径来迅速成满大愿。后面又摄归到两大根本愿——念念发圣教兴盛愿和众生得利乐愿。最后结归到一切众生都出现现前和究竟的利乐,一切增上生和决定胜的吉祥全部出现,一切不祥的灾祸性全部消失,从而现前一切皆普贤的境界。

像这样我们学了以后,就能够抓住这几大要点,就能完全把握住普贤大愿的核心。由此再入到普贤行愿就有极大力量,在任何地方都非常有心力趣入。反过来,《普贤行愿》全部学好了以后,再看《愿海心髓》,就特别能够意识到它的殊胜。

如果我们没有把两个结合起来学,单单是学《愿海心髓》没学《行愿品》,那我们就不知道整个普贤愿海广大的行境如何、一层层道位上怎么发愿,就没办法开出广大具体愿海的内容,这样也不行。如果只学《行愿品》不学《愿海心髓》,那么没得到上师的直接加被,心中就缺乏力量,没有一种能顿时入普贤行愿的力量。总之,要把这两篇看成“全体”和“心髓”的关系。看了全体再看心髓就能把握要点;看了心髓再看全体就能有力地贯通,所以这两篇结合起来学特别重要。

道理讲完后,最后的落实是关键。就像上师如意宝所说:知道以后,就看懂得用心去做吗?《普贤行愿品》的修学需要长年进行,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一辈子都要干下去,不但是一辈子,一切生都要干下去。普贤菩萨早就说过:尽未来际相续不断。只要我们真心立了普贤行愿,必然是要这样走的。

有人害怕说:这样不就把我规定死了吗?

其实这是三世诸佛菩萨同行的大道,是法界必然的轨则,也是一条无上圆满的路。规定好了,我们就真正踏实了,一心一意就按这样走。而没有定才危险,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时不时就飘到邪道上去了。这样明白后,就不会感觉这又是在给我添负担、加压力。

上师如意宝来世间全力地弘扬《普贤行愿》,引导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解决时代问题,这是最大的慈悲。所以我们应当行动起来,把《普贤行愿》作为永恒的功课,也就是我们内心要恒时的祈愿,也是三殊胜的回向。我们修任何法,三殊胜里的回向是永远不能缺的,那《普贤行愿》怎么能缺?当然要一直学下去、修下去、贯彻下去。这个缺了,我们的心就会跑到别的地方,就不是直接趣向无上菩提,难道我们还想再搞轮回吗?

很多人没有重视回向,这是大的缺点。其实我们做的一切善根,最终的关键是要用《普贤行愿》印持来使它发挥效力。不然以我们狭小的心、颠倒的心就会使它往其他方向发展。普贤行愿是最大的归结处,一切都要用普贤行愿来印持,使它成为无上的善。因此,一切全要靠普贤行愿,没有普贤行愿我们就没有结行殊胜了。这样全部通透以后,我们就要开始实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