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歌—小儿欢喜之筵 1

欢歌—小儿欢喜之筵01【2015-10-09】.mp3

乐歌——小儿欢喜之筵

法王如意宝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法王的殊胜道歌《乐歌——小儿欢喜之筵》。在此我们首先观想在法王面前发心,跟着我这样想:弟子愿随学法王,依文殊智成满普贤行,因此我发心好好学这一篇“乐歌”。

今天先带着大家简略的欣赏《乐歌喜筵》里每一颂的涵义,下一次再仔细讲,下面大家边看偈颂边听我讲解:

第一颂的涵义

“幻的殊胜刹”指的是依报器界文殊刹土——五台山,它是从自性中幻变的极其殊胜的刹土,这是说器界的庄严。

“以万众眷属围绕文殊勇士”,这是指正报的佛菩萨的庄严。文殊勇士是佛庄严,万众围绕是菩萨庄严。

“无量幻变庄严照耀给别人显示后”,这些无量的幻变庄严都光辉照耀,给有缘者显示以后,使得善缘者欢喜的喜宴已经不断地降下了。

这里每一颂后面基本上都是“已、已、已”,用的都是过去词,已经成办了、出现了的意思。法王上师的道歌给人一种安慰,很有力量,明确地告诉弟子全部都成功了。前面在善财洞亲见了文殊,有这个缘起,这样做了以后,后面一切心中的所愿都圆满实现了。前面的十二颂里全部都是“已、已、已”,表示圆满的意思。

第二颂的涵义

所谓老仙人有个谛实语,只要一到了五台山就会罪堕清净,这话在耳朵里进了的时候,不是人要刻意造作地,是很自然地以欢喜庆乐,眼睛就出泪水了,毛孔竖起来了。一听到这话的时候,内心的欢喜就已经出来,自然而然地湿润的眼里细雨降下。这是诗学描述,自然就出了欢喜的泪,同时身上的毛孔都变成了舞蹈的姿态。

这是描述一个过程,自己的心里一听到了“只要到五台山去,罪堕就能得以清净”这样一个老仙人的谛实语,绝对没有欺诳,所以有一种由衷的欢喜,自然而然眼中流泪,就像孩子思慕母亲,特别想到母亲身边得到加持那样。同时,由于对文殊菩萨的信心,由于对殊胜净土的信心,一听到这话的时候,以欣庆之心泪水就出来了,身上的毛孔都竖起来了,自然眼里就漂下了雨,身上毛孔就跳起了舞。

第三颂的涵义

这样具信心的上万数的藏人,一起汇聚到了文殊菩萨的心怀当中,来到了五台山。一到了文殊菩萨的道场,大家已经作了非常甚深广大的礼供、发愿。当时来自于康区、甘肃、青海等的藏人以及内蒙的人,到了文殊菩萨这里,早晚都是行大礼拜,然后跟普贤行愿结合,作很多的供养,供灯、供香等等都在做。

万数藏人是很稀奇的。据历史记载,萨迦派的祖师——萨迦班智达、八思巴,还有格鲁派的章嘉国师都曾去过五台山。但是,率领上万藏人,亲自云集在文殊道场发普贤行愿,这是在历史上也没有的,将来会成为历史上重要的一页。

这里说的“甚深广大”,特别指的是一起到了文殊菩萨前,修持无上普贤行愿王,以这个缘故,不必过多久,在自现刹土中导师和眷属一起汇聚的庄严缘起已经和合了。

第四颂的涵义

我们从现在开始,在一切生的花鬘中(“花鬘”表示连绵不断的意思),一父文殊童子用头顶来顶戴的同时,在三有幻化的城中像看戏那样,能够把曾经做过母亲的一切众生救拔出来,这个种子已经播下了。

这里说到的“一切生顶戴一父文殊童子”,就是以念念不离文殊智慧作为前提,这是表示心中不离智慧金刚,之后以悲心来拔济一切母有情。这就是智与悲的结合,或者智与悲的双运。其中“念念顶戴一父文殊童子”就是念念不离文殊智的意思,“拔济一切有情”就是实现普贤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念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等等,一切时都要运文殊智兴普贤行,这就成为大愿的根本,也就是一切回向的心要。

这里面一直要扣到修《普贤行愿品》,寻求文殊智和普贤行,以及摄持众生导归极乐世界上。

第五颂的涵义

“为了得到智慧的自色——殊胜的天尊”,为了达到与文殊无二无别,之后,佛语法理干干净净的无漏的甘露,能无余记持的陀罗尼和无余辨别的慧辩都引入到意的宝瓶中,这样无困难的善缘已经得到了。

这就是指自己的意中得到了总持和四无碍辩。我们要开智慧,一定要在意的宝瓶里充满无量的总持慧辩,而这样没有困难就能实现的善缘,现在已经得到了。上师的法脉跟全知一样是文殊法脉,所以当年去五台山之前,让大众念文殊心咒、修文殊法。当时藏地有个情况,譬如在噶陀学的人,感觉到了学院学经论和辩论等进步更快,这是因为缘起不同。修了文殊法的缘故,跟文殊菩萨结了很亲近的缘,所以就能开智慧。

第六颂的涵义

大家要往上面看,五台圣境的上空有彩虹、光幕、云彩等的庄严,这比辛辛苦苦地雕塑、装饰而做成的很多艺术品,以及用五颜六色的颜料描绘出来的那些更美丽。也就是,现在五台山上空的庄严,用人画的彩虹、光明和云彩等根本比不上,那是非常天然的美妙。那是什么美妙呢?这里有天身,指的是文殊的身相,有各种表示文字以及手上的标志,譬如手里持的宝剑等等。像这样,文殊童子自身的妙力已经现量见了。

这是说,在文殊道场能够见到光、云、彩虹,或者云聚在一起成文殊的相等等,都能看得到。在虚空里有那么多,充满的全部是文殊的显相,这就是“无边广大”的意思。到了上乘,要把这些都看成是妙吉祥自身的力用。

第七颂的涵义

要看对面有山、洲、草、木、花等等,这是文殊勇士圆熟净的自色。也就是他已经到了圆满十度、成熟有情、清净刹土智慧中的自色。所以,五台山里的山、洲、草、木、花,不要当成文殊智慧以外的东西。就好比极乐世界水是智慧,花是智慧,地是智慧,光明是智慧,就是因为妙吉祥勇猛智的圆熟净的自色。在此圣境面前,兜率、化乐的境界都黯然失色了,就像在日光下油灯显得黯淡一样。清净的刹土,我们没有舍这个身,就已经到了。

第八颂的涵义

从菩萨顶往下看,住在五台山里的很多修道士,对于此生现相的耽著抛得远远的。也就是把它当成另一个东西,就像把一个人拉到很远的地方,不让他在当地呆一样,把它彻底驱逐了。这是指这些修道士完全放下了今生的意思。他们内在信心和悲心的自性已经明显地显出来了,这就是五髻童子的所化(头上的“五髻”代表五智)。这是文殊菩萨真正的所化机,已经明显地看到了。

这里说到的就是现前的修法众,最关键的就是要放下此生,之后从内在引出信心和悲心的自性。这就是说,对三宝的信心、对众生的悲心,是缘着轮涅最重要的两方面的心的自性。也就是,对三宝具有信心,而三宝最终归结到实相上,所以最关键要有信心。《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而对于众生,主要针对幻化界,他们是从清净界里流落下来,陷入幻梦苦流中的人,所以对他们要生悲心。

这两个心是佛道的精要,当它很明显地现出来的时候,他就成了五髻童子的所化,从秘密义来说,也就是五智的所化。有信心的缘故,他就能证到本体;有悲心的缘故,就会从五智显出妙用,行持一切利生的大业。或者有信心的缘故,能够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一切相;有悲心的缘故,能够行一切善,利益一切众生。如此就是五髻文殊的所化弟子,这样已经很明显地看到了。

第九颂的涵义

前面已经往上看、往对面看、往下看了,再就是往里面看。自己的心像彩虹一样,寻找的时候得不到,这样放置的话,内心是明彻的。然后说,和我一直待在一起的文殊童子从没见过,今天明显地见到了。

第十颂的涵义

本来一般要辛辛苦苦地背书、研究、讨论、思维等等才得到一点,寻思者求学都有这个过程,也是很辛苦的。而这里说,我没有勤苦观察的重担压负,是在自己心间无坏的童子瓶身的刹土中,自明的文殊导师和眷属聚会的时候,就一时间出现了善说法的喜宴,给众生做了广大的发放,或者广为散发、布施。

这是讲,在善财洞见了文殊之后就到了东台,主要在那罗延窟安住的时候,以明的导师传给了念的眷属,这样就出现了一系列文殊法门的喜宴。比如《文殊心要续》的法就从心中显出来了,《文殊静修大圆满》的仪轨和引导支分从心中显出来了。文殊麦彭仁波切写任何东西,都不是经过苦行,而是心间八瓣莲花开启之后自然流出,不是通过研究写出什么论,不是这样搞的。法王也是一样,从这里就出现了极其殊胜的修法宝典。

第十一颂的涵义

在这个清净刹土中,以清净的勇士行为(这个“清净”不是讲凡夫,而是圣者大菩萨的清净勇士之行,比如三清净地——八、九、十地那样,这里没有自私、烦恼的杂染,因此称为“清净勇士行”),以显和密的深广法语,使得求解脱者心意欢喜增上。这种在梦中也没得过的显现,如今在我们师徒身上一同得到了。

这里指法王到五台山文殊圣境后,给大众普遍讲的有《三主要道》《佛子行三十七颂》和《道次第摄颂》。对特别大众讲述的是《文殊大圆满》等以及之下的各种法。

第十二颂的涵义

这一下即使每天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过日子,放逸不干活,天天开心,很舒服地睡觉,就是这么一个的话,对于清净的刹土和文殊天尊结上很好的缘,我们已经都有了。以清净心广大发愿印持的缘故,我们从乐走向乐的大把握已经得到了。

第十三颂的涵义

这样活着也是乐,因为圣教和众生的大义是会成办的,现在就可以做得到这些的;死也是乐,必定会往极乐刹土里走,怎么做也是在喜乐的状态中安住,这是源于文殊智慧勇士的恩德。

第十四颂的涵义

为了报文殊师利菩萨的恩德,乃至虚空界尽之间,对无边的众生作利乐的大义,没有畏惧地发誓。从心里已经做了的话,一父您应当加持,赐予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