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世现相厌患歌讲记 16

八、一生虚度厌患观——退现世求生之想之妙道

分二:(一)厌患一生虚度;(二)厌患后的行动。

这里的难点在于,能否在念生和念死的缘起路线上定死。真正起了定解就定死了,知道念生会一直往五欲上奔,最终堕落恶趣;念死会一心求取后世以上的义利,而走在法道上,实现大义。在这两点上定死了就会对现世法生厌患,心能够退下来。

厌患的关键在于死掉现世心。如果死掉了,对现世法一无所求,那就放下了此生,开始踏上法道;如果死不掉,一遇到欲境就蠢蠢欲动,那就会由此起种种烦恼,造下无量无数的恶趣业。欲境主要指名利,它让无数人奔向恶趣,要在这条缘起路线上看死。为了私我求名利,就是往造罪业的方向走,往下堕的方向走。如果在这上起了定解,那就不会抱持任何虚诳论调,认为现世法有实义,心会彻底转向法。因此,关键是死掉现世心。“死”表示彻底地退,也就是放下此生,方向完全转过来,从念念念生变成念念念死。

起了厌患后会发出行动,一心求法,特别珍惜比万贯黄金还宝贵的暇满光阴,一心摄取实义,一心与道相合,不再视欲或名利有意义。这就看到,念死之后一心念法、一心修法,从这里就成了真正的修道人,此前不叫做真正的行者。

(一)厌患一生虚度

心想存积五谷播田中,秋季果熟其时得享用,

然寿无增渐减之显现,岂有于己不灭之把握?

心中虽有今生定死想,然于死期无定未勤修,

从生至此多年已流逝,然于圣法成就无把握。

罪堕异门不觉任运成,如山罪业心中无处容,

今日阎罗鬼差若临至,唯行恶趣此外无余处。

暇满然未摄取心要义,遇师然未勤学密意行,

得诀然未成办对治惑,一生已成无义生大悔。

虽然想:积累的五谷撒种在田中,秋天果实成熟可以受用,然而人寿的显现丝毫无增、次第渐减,哪里有在此之前不死的把握呢?心中虽然有“一定会死”的想法,但并没有精进修习死期不定,从出生到现在已经过去好多年,但仍然没有已经修成圣法的把握。不由功用任运成就的很多类罪堕,多多积累的恶行在心中都装不下,今天阎罗王的鬼差到来的话,除了恶趣之外,似乎没有别的去处。得到暇满但未取法的心要,值遇上师但未勤学上师的密意之行,得到甚深教授但未成办对治烦恼,由此一生成了无义,不禁生起大后悔心。

这是讲,自己耽著此世现相而虚度光阴,浪置暇满,为了营办今世名利积集了很多堕罪,没有摄取到佛法心要,对此发生很大的厌患。所厌患处在于没成就法,反而成就了罪业,来世除了堕恶趣,似乎没有别的下场。这样就看到,耽著此世现相的过患如此深重,是置自己于恶趣深渊的大魔凶。

这里的关键点是,此世来到人间,心前出现了各种现相,这些如梦般的虚诳法有各种引诱力。自己以为身是实有的,此生的利益很重要,因而一心贪求此生现相,为此发起各种邪解、邪欲、邪勤。最后发现受了最大的欺骗,不仅毫无意义,而且造下大量的恶趣业因,感觉这样走非常可怕,因而发生厌患。

缘起的根本点从念死、念生上区分,而动力就在谋生和谋死的欲上区分,因此,无常死想对于最初入道、中间精进和最终成道三个环节都极其重要。正如经中所说:无常想在一切想中最为第一,如同耕作中以秋耕为第一,足迹中以象迹为第一那样。

这里要看清自己的一生到底是怎么走的。末世南瞻部洲的人类,寿命极其无常。虽然幻想着:我现在播种,过一段时间能受用果实(包括经营五欲、爱情、事业、地位等各种名利之事),然而这一生的寿命有限,丝毫没有增加,而且每一刹那都在减少,就像日轮逐渐趋向西方一样,哪里有在完成计划以前不死的保证呢?根本没有。

像这样,我们被常执所骗,虽然有“决定会死”的想法,但没有精勤修死期不定的缘故,每天或者多数时间都想着“今天不会死”,因此,大部分心力都用在营办现世法上。从出生到现在已经过去好多年,年纪也老大不小了,然而求现世法是欲不是道,追求五欲、名利没有法的内涵,这样没有修法的缘故,在法上没有把握。

从反面来看,为了求名求利,任运造下很多种类的罪堕,积累起来的罪行在心的空间里都容纳不下了。今天阎罗鬼差到来的话,除了被押往恶趣之外,基本没有别的去处。像这样,一生的经营彻底失败,为了追逐名利,起了无数烦恼,造无数罪业。常执大魔头把自己骗惨了,它的确是一切衰损之本。

再看佛法上,虽然得到了暇满身,但没有取到法的心要,虽然值遇了殊胜上师,但没有学到上师的密意行,虽然得到了甚深教授,但没有用来对治烦恼,一生成了无义空过,这是大后悔处。这就是不能辨别义与非义、法与非法所导致的。要知道,置自身于衰损之地的就是对现世法的耽著,它使得心几乎时时处在邪解、邪欲、邪勤当中,收获到的当然是多得在心里都装不下的罪染。这种沉重的负担让人感觉后世不妙。

像这样,要生起大后悔心,感觉求现世法唯一是饮苦食毒。继续走下去,只会炽然地发展邪解、邪欲、邪勤,造下更多趣往恶趣的业。这一切所作都毫无实义,最终都成了后悔之处,将出现无穷无尽的过患。总之,要生起猛利的厌患心,感觉现世法太欺诳了。

(二)厌患后的行动

欲使余年修持善法后,昔作罪堕异熟净无余,

临终无悔圣法得成就,祈请恩师降此加持雨。

祈请大恩上师降下加持之雨,使我在此生余年修持善法后,无余清净从前所作的罪堕果报,而能成就临终无悔的圣法。

认识到念生是无量过患的根源、下堕的主要缘起后,应当反过来念死。就像听到布谷鸟的妙音,念死的心一旦出现,将会迎来吉祥的后半生以及未来的光明前程。就像一切足迹中最胜的象迹,一切耕种中最好的秋耕一样,它会让我们远离罪业、衰损,得到利乐、吉祥,最终还归法界。

因此,我们时时都要念死,就像转轮王时时牵着绀马宝的缰绳一样。由念死就想到:南瞻部洲是业力增上之地,自身像水泡一样,因缘变幻莫测,难以预料,大部分寿命已经没有了,此后的时光所剩无几。在剩下的日子里常常要想:祈愿大恩上师降下加持之雨,使我修持善法后,将往昔所造罪堕的异熟全部净除,成就临终无悔的圣法!这就表达了自己已经看到更大的意义,愿意走解脱道,由此就从逐取现世法的牢笼中脱出来了,一心修来世以上的大义。

接着要想到暇满难得,珍惜目前的修法机会。死亡随时到来,今天就要修法。恶趣可怕,应当忏罪。为了长远的利益,要修个临终无悔的法,即生尽力修解脱道,临终唯一生极乐净土。祈请大恩上师加持,让我的心转掉,不再被常执魔所骗,而是在无常想的推动下,最初一心为求解脱而入道,中间一心为成办解脱而精进,最终证悟无生空性而得解脱,由此从轮回衰损中彻底脱出,回到本来的法界之地。

祈愿回向

净与不净浩瀚刹土中,现人现鸟非人不定身,

文殊怙主上师利生际,愿得善妙不离同行住。

祈愿长久恩养吾诸母,无余往生极乐净土中,

易引之力一己自在得,成就文殊上师所愿义。

祈愿文殊怙主在净秽无数刹土的任何一处,以人、非人、鸟类等不定的同类身利益众生之时,我都能相伴随行而永不分离。祈愿我独自一人得到,将长久以来大恩养育过我的所有母有情一个不剩、非常容易地引往极乐世界的自在力之后,成办文殊上师所希愿的广大事业。

此处祈愿包括两方面:一、上以信心与文殊上师相应;二、下以悲心与众生心愿相应。

首先,依于与上师相应的方面祈愿。上师具有智悲力三者,自己以信心与上师不离。其中智是指出现了妙吉祥的本性,远离一切虚妄客尘,本具的智慧光明朗然显现,这当中本具无量恒河沙数功德法,称为“妙吉祥”,由此成为无量众生的怙主。再者,悲表现在应一切净秽刹土无数众生的希愿,而化现出同类身,普作救度。地点是清净和不清净的无量刹土,有情是人、非人、鸟等无数众生类,“不定”,指不限定哪种身份,随众生心而现相应的化身。最后,力就是能应众生的根性,普作一切暂时到究竟的义利。“不离”,指当文殊怙主在法身智慧中应众生希愿而以悲力现无数身时,我也在同样的本源中,以同样的悲心,同样化现在众生界里作无量的义利。这样时时不离表达与上师同一本性,与上师无二,应当这样祈愿。

接着以悲心下化众生。所谓令众生欢喜则令诸佛欢喜,成办众生暂时究竟的义利,就能使文殊上师欢喜,这也体现在成满智悲力三者上。“智”,指应具足大自在。“悲”,是应把长久以来以大恩养育过自己的一切母有情,一个不剩地送往大乐之地的极乐净土。“力”,指以自身的修证、发愿等,能非常容易地把众生摄引到弥陀净土。像这样具足智悲力,就能够成满众生希愿。而且,以特别的净土捷径门,即生就到达殊胜无住大涅槃的刹土——西方极乐世界,由此顿脱轮回、顿登不退、速疾圆满智悲力大用而成佛。

这样让长久以来恩养过自己的诸母有情到达大乐之地,满足他们离苦得乐的愿望,令他们得到大欢喜的缘故,就能令文殊上师欢喜,以此来达成文殊上师所希欲的普度众生成佛的大义利。应当这样结合净土法门来祈愿。

祈愿此歌入谁耳根际,耽著此世分别之雾醒,

三十七道无勤自在成,究竟二利得成十力主。

祈愿这首歌无论传到谁的耳边,都能如雾散般使他从耽著此世现相的分别中醒来,不必功用的同时于三十七菩提分获得自在后,成为二利究竟的十力之主——佛世尊。

这一颂要从两点来把握:首先,听到这首道歌以后,就像云开雾散一样,从耽著此世现相的分别中顿然间醒来。知道这一切都是客尘幻化,了不可得,一下子脱掉耽著,不再落入惑业苦的圈套中,由此就远离了无义,远离了轮回的无量过患。进一步会发现,相是假的,性是真的,从此就开始回归本来,一旦了悟本性,就入到省事、歇心的道里面了。也就是契悟本性时,三十七道品在自心中本来圆具,这样认识而起用,逐渐纯熟就得了自在,最终就达到二利究竟而成佛了。因此,这里的祈愿极深,也告诉我们,看透现世法的虚假是入道的要点,回归本性是道的根本。

《此世现相厌患歌》,是法王从智悲力中流露出来的。上师现见到众生由耽著现法而陷入无意义的困苦中,为此指示出此世现相如梦般虚诳。我们听后如果能觉悟、回头,那为求现世名利发出的妄作就都会停止,邪解、邪欲、邪勤全部歇下,而返回真实的道,这个道就是众生的本性。这样就会远离一切客尘幻苦,回归真如本性,依本性来行道,最终得到二利究竟的佛果。因此,这是返本还源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一关。上师最后说道:祈愿当每个人听到这首道歌时,耽著现法的分别都顿时得以消散,看透现法如梦般欺诳后,回归本性而成佛。


此三十七菩提分数目的颂文,乃是胜生木龙年七月三十日,阿旺洛珠聪美口中流出,丝毫无改,瞬间而成。芒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