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雷音讲记 21

第二十一课

《大圆满直指心性释》片段

二、与菩萨道相同之前行分三:(一)道之基依为归依;(二)道之自体为发心;(三)道之顺缘为供曼陀罗。

这是讲窍诀。西藏大德常说,讲窍诀的时候只有一口食,越少越能突出它的力量,在证果上用口诀来修就特别快速。

有人想:既然如此,还讲那么广的教理干什么?还说由广而深呢。

深就是窍诀,广是为了得窍诀,必须在教理上有很多衡量,之后才能信入。就现代人的状况来说,知识化非常复杂,如果不通过理道抉择,断掉疑惑,在很深广的层面上挖掘,引发胜解的话,恐怕持不住。

过去淳朴的人对师父信得像佛一样,现在的人差得太远。但是不要紧,如果通过理道,在教理上三番五次非常深广地挖掘、提炼、抉择,那一碰到以后,就会认识这是精髓、心要,会有很大的摄取力量。这来自于信心,而信心要通过多番抉择,达到完全夺不走的程度,这就叫胜解。得了胜解就会形成总聚心,一碰到殊胜窍诀,的确会认识这是心髓,是真实的东西,是修行的要髓,这样会入的。

法王讲的窍诀极其殊胜,万两黄金都换不来,但如果没经过好多归依方面的学习,就不容易认识,心里很难持得住。如果过早地给了,那很多人就认为稀松平常,抛之脑后了。它的关键在于什么呢?要么对师父有高度胜解,对他讲的东西一辈子不会变。但很多人没有这种信仰,最相信的是自己。另一方面,如果在法道上没有反复地来,没有恒心,又不愿吃苦,对于法不是一心寻求,那也很难得到。然而,如果能以后一种方式契入的话,一点过去他是真正信的,当然这也要经过好多努力。这是首先要跟大家解释的。

“道之基依为归依”。“基依”就是要靠的地方。每一次都要把它奠起来,这叫做“基”,依靠它才能起内道的修法。修任何法都要跟三宝相应才是真实的法,否则一点都不是。由于在缘起上不承许自己是内道弟子,没发誓一直按法道而行,那无论怎么做都在道以外,属于佛教范畴外的事。既可以研究,也可以试修,或者找各种感觉,但并不成为内道的修法,连一点点都不会起。也因此,任何修法前都要有归依。有了它,跟三宝相应,自己有了承诺,那立即在三宝的摄持下,在缘起上进入了内道,在这上面才能出现内道的道分;没有它,根本不可能出现上面的修法,因此它叫“基依”。

“道之自体为发心”,是说大乘道从始至终全体就是发愿行两种菩提心。自从发了为利他欲求正等菩提的愿心后,从眼下一分开始修起,一直经历六度等八十无尽法,或者从资、加、见、修、无学一路升进,从始至终的一切道分,全部叫做菩提心的修法,因此它是道的主体。当发起愿菩提心时,表示入了资粮道,好比上了高速公路,之后整个高速公路一直到达果地的主体,就叫做通往佛果的修法,它就是愿行菩提心。发菩提心的修法贯彻道的始终,任何一座实际都是在修它,应当了解这个道理。

现在普遍存在一种偏差,认为归依和发心只是念五分钟的事,不知道归依发心是从最初一直到成佛之间的修法。《庄严经论》里说,随着地道的升进,一级一级往上走,当升入一层时,它的基和体要升入一层。伴随所入的道在哪里,它会升进一层,逐步升进到成佛为止。以这个道理,任何一座都不能缺少发心,否则不成为大乘法,连高速公路都没上,只是在大道之外的邪道、小道上走。

(一)道之基依为归依

心作是念:我等一切有情,当安立于三宝集一之体——圆满正等觉之果位,即是果的归心。

“正等觉”是无上果位的名称,表示证德圆满。就像从无明睡眠中醒来,或者莲花充分打开,从虚妄的错乱心中彻底出来了,叫做“大觉”。或者说,他内在具有的周遍虚空的大智慧彻底开了,对于尽法界的一切所知完全照见,这个状况叫做“正等觉”。已到达圆满之地,不同于声闻、缘觉和学道菩萨。

“三宝集一之体”,就像《归依之道》所讲的,三宝是圣法界,当推进到彻底时,所有由我见引起的虚假法都彻底消失,本具的佛性完全开发,这就是无上的佛法界。说他是“三宝集一之体”,是指最高的佛是他,最高的法是他,最高的僧是他,三宝的体性无不摄在其中,只不过就不同方面来立名。说他是无上道谛,指他已达到现见空性彻底的智慧。说他是无上灭谛,指虚妄客法彻底消尽,现前了不生不灭的本性。说他是究竟的僧宝,是由于明脱八德已至究竟,如所有明、尽所有明、内智慧明都到了究竟圆满之地;著障脱、碍障脱、下劣障脱也到了究竟之地,没有丝毫所知障、烦恼障以及下劣障,从中脱出来了。这叫做“三宝集一之体”。

这是讲果归依是怎么回事,就果一分,我们要归心在哪里。从大乘法来说,不但自己要这样归,一切有情也要这样归,还归法界,还归无上正等觉。认定果的无上归处是圆满正等觉后,心里想:不仅是我,连带一切有情,都要安立在无上正等觉的果位。好比学生要得到最高学位,无论做什么,他都一心归在这个果上。心归于无上的果,这叫“果的归心”。

果的归心——归在这样的果上,与菩提心是同一体性不同表达。就像《无量寿经》所说,莲花里放光,光中化佛,每一尊佛都把无量众生安立于佛之正道,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我们已经定了目标,归在无上圆满正等觉上,把一切有情也全部安立在上面,这就是我的归趣、我的信仰、我的目标,这叫果的归心。

安立是很细的,这不是口头上说,而是必须把他非常安稳地立在这个道、这个果上。最终一切证德都要显发,一切断德都要究竟,所有事业都要出现,这叫“安立”。所谓“己立而立人”,把自己立到无上佛果圆满正等觉的位置上,为此一心归在这上面,就是要完成这件大事;对于一切有情视如自己,把他们一个个都扶上去,开发出来,立在这个果位上。要归心的地方,就是把自他一切有情全部立在圆满正等觉上,这就是生命的圆满,是究竟还归法界。

“心作是念”,就是在闻思生了胜解后,会出这样的观念,而且直接从内心深处出来,这是必然的。这样就有了信念,有了真正的归依。

有人说:是不是念这一句就可以?

实际上这需要很多加行功夫。当然,首先要记住这个要点,然后朝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归依不是一天的事,也不只是一种层次,它是越修越深的。打个庸俗的比方,男女相爱时,说“我爱你”,这一句话到底是一斤的重量,还是一万斤的重量?是虚情假意,还是真心实意?这是有差别的。经过好多年,积聚很多因缘,他就发得出来。与此类似,任何道上的信念都是好多因缘汇成的,最终出来的具相的心非常有力量,到了一定深度时有千万斤的力量。同样一句话,告诉你这就是要点,然而能不能发出来就是关键了,这上面要有很多努力

这样强调主要是怕大家出偏差,认为只要这一句就可以了。虽然这里很慈悲,告诉你心髓,但能不能得到要凭自己的努力。说出的这一句是真心的,哪怕砍头都不变吗?还是只是学样子来一两句呢?就像说孝顺父母,是真正出来一种纯孝的心,哪怕泰山砸在身上都不变吗?还是只是说好听话呢?这上一定要根据各人的情况,努力地去培养、提升。

心作是念:为证得彼果,我要依止佛为师、法为道、僧为伴而修持甚深圣法,即是因的归心。

因的归心就是要这样考虑、断定:我要求得自他都安立于圆满正等觉的果位,那一定在因上要依止佛为师、法为道、僧为伴,之后修持甚深圣法。心已经归在这上面了,就叫做“因的归心”。

讲《归依之道》时说过,这个问题举读书的例子就很清楚。要取得最高学位,肯定要依止最好的老师、最正确的课程以及最好的同学,这三个方面必不可缺,之后自己努力学习。这就是因的归依。

内心真正起了这个观念,就出现了因上的归心。它的难点有两处:第一、认定佛法僧三宝为无欺的归依处。佛具有自利他利八德,的确是无上导师。譬如具有圆满的智悲力,对此生了信仰,认定佛是最好的导师。再者,以清净谛所摄的道谛和灭谛是真实的法道,能遣除一切由妄执所生的错乱法,由此还归法界,这时心里有一个深忍信,以法为道,以能趣入它的等流教法作为所依。再者,僧具有明脱八德,他是圣法界团体的力量,在让自他得到圆满正等觉果上,没有比这更强大的助缘了,他唯一把我往道上引、往果上引,因为他是清净法界。

像这样,透过《宝性论》的三宝名义、各八德等,一定要认定佛法僧三宝为无欺的归依处。假使还达不到这个层面,那起码要按照四谛之理,了解到佛法僧是无欺的归处。学《随念三宝经》特别重要,目的就是了解三宝的功德,产生真实信心,它是归依的核心。有了深忍信,就开始为证得彼果,依止佛为师、法为道、僧为伴。这就出现了具相的归依,突破了第一个难点。

第二个难点,是要对于法生起深忍信,知道作了三归以后,关键是自己要修持甚深的圣法。一定要知道,只有靠法才能得果,要在这上起深忍信,一直想:我无论是闻思修还是利益众生,最信任的是法、最要紧的是法、最喜欢的是法。就像世间人最信任钱,只要给他钱,加班也好,上夜班也好,无论付出多少他都心甘情愿。我们在因归依方面,最信的、最喜欢的就是法,心里的想法一直落在法上,这就是因的归心。

此处于果上主要归心佛,因为究竟的所得是佛果;于因上主要归心法,因为道的自体是法故。

在果上主要是归心佛,因为他是究竟的所得。远程的观点是要达到最究竟为止,这是我们一心归心之处。我们是从清净法界里迷失的人,那么自己和一切有情要归到哪里去呢?要归到一切客尘都消尽、圆满正等觉彻底显发的地步,也就是一切种智之地。这是我们念念归心的地方,达到之前一直要归向,它是一种回归。

怎么抓住要点呢?念念都想:我要求那个果,我要回到法界,把迷惑、梦幻般的东西全部消掉。我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是陷入了迷梦,从现在起要彻底还归法界,得到圆满正等觉果位,这是一切有情果归之处。虽然说归依三宝,但法是道谛、灭谛,到了究竟是佛,僧是登地以后的各种圣僧,到达究竟也是佛,总之,一切具佛性者,最终还归之处就是圆满正等觉。这样了解后,当然最具大义的果就是佛。

因上主要是归心法。为了得果,三宝有各自的体相,对于佛要树立导师胜解,对于法要树立正道胜解,对于僧要树立助伴胜解,充当的是三种角色——导师、正道和助伴。就像在学校里,要依止老师来给自己传授学问,还要有同学的帮助,而自己主要是归依学问。对于老师,是想求得做学问的方法,对于同学,是想求得做学问的助伴,自身就是要依学问而行。又好比学医,要依止师傅,还要有同道。依止师傅是要求得他教授的医术,跟同道切磋也是为了增进医术,自身的重点是依止医术,按照师傅所教的去了解、研究、实践,关键是要得到他心中的医术。

那么同样,我们依止佛,他传授了真实的解脱道,又依止僧,他们是见行戒一致的圣者,对自身来说,佛传了解脱道,我们就依解脱道来修,重点在法上。佛也说:“我为汝说解脱道,当知解脱依自己”。所以,依佛的目的是得到解脱道的传授,依法的目的是自己要去走,对自身来说,因上主要是法,按照法去修才能成办解脱。道的体性是法,自身不按这样修,别人也不可能代替你解脱。

观想自己前方有诸佛菩萨或上师等,在他们面前如是的誓言数数地在自相续中依止,就是真实的修持。

真实修的时候要得到法王教授的两个窍诀:果归依是归在彻底还归法界上,以及把一切有情都安立在无上正等正觉上面,这是我们最终的归趣;因归依就是三归——以佛为师、以法为道、以僧为伴,重点是修持甚深的圣法,要出现这两个誓言。前面是要得圆满正觉,后面是要修法。心里认定这两个誓愿以后,就在诸佛菩萨或上师等面前,一遍又一遍地在自相续中依止这样的誓言,这就是真实的修持。一句话就点出了修持的要诀。

按照这里法王的教言,因归依的重点落在修甚深法上。归依佛为师、法为道、僧为伴是为了什么呢?就是要修甚深的圣法。“圣”字表示以道谛和灭谛为内涵,超出世俗法,它非常甚深,不是语言分别所能了知的。因此,自己一心归投,要修甚深的法,这个誓言就是因归依的重点。

“依止”两字就是依定了、靠定了,再不说其他,也就是“不言有余而正归依”。依止佛为师,所包含的意义就是到此为止了,佛是无上导师,不再依外道等作为导师。佛的般涅槃法或清净谛的道谛和灭谛就是我的道,已经依定了,到此为止了,不再以其他为道。具有明脱八德的圣僧是还归法界者,有力量把我从轮回中拔济出来,而且有无量无漏戒定慧的加持,成为无上福田,已经依定了他们是伴,就再也不依外道学徒做伴。“止”就是到此为止,停在这里了,不可能再有别的,已经到极点了,这就叫“依止”,它包含决断、专一、到此为止的涵义。这样就会有誓言的力量,他有深忍信、专一信。

果归依的重点是佛。我们从清净法界中沦落下来,没有我而执著我,从中生起无数虚假的惑业苦,落在错乱中。以此,我们就有一种想归回去的愿望,想回到本来。回到什么地步为止呢?自己的佛性要求,不能停在人天果位上,因为它是虚假的;也不能停在小乘声闻缘觉果位上,它不圆满;也不能止于一地到十地的果位,这些还不究竟,一定要归到完全还原为止。这种善根力起来后,他就一心把重点归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上,这就是果归依的重点。

无论修因归还是果归的誓言,在相续中数数依止,这就是真实的修持。如果能持续十万遍具相的归依,那心就浓了,誓愿就坚定了,这就是修归依。《教授雷音》里说的“依近”两字,就是指相续中依止这个誓言不断地修,这样就与三宝贴近了。由于誓愿坚固的缘故,当然能够感动三宝,能够一心在法道上行,终究会现前果三宝的境界,这都是由缘起力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