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雷音讲记 20

第二十课

于彼永时无欺三宝尊,

坚深忍信归心而依近。

生起归依的因有四点:首先,了解自身有生死的怖畏,发起无论如何要从中解脱的欲求;以这个心驱使,寻找在哪里能得到救度,也就是有寻找归处的心;之后遇到三宝,要了解到三宝是永远无欺的归处,从而生起深忍信;再者要想到,如果我不作归依的话,也不可能成为救度的对象,必须两厢情愿才能促成一件事情。由这四因,就会生起归依。

经由前面四部退心法的修持,会发展出出离心,知道自己身处在比万千炽盛火聚还厉害的三有苦海里。这种处境十分不妙,是最大的苦处,一心想从中出离,得到解脱寂凉之乐。为此,一定要寻找谁是能引导我的导师,什么是能解脱的法道,以及应依靠哪些同法者做助伴,必须关注这个问题。带着这样的寻求,我们就会进入归依的修法。

有了出离心的修法后,关键由两个要点进入归依:第一、认定三宝是永远无欺的归处,从而生起深忍信,接着要具有具相的归依;第二、不断地串习归依的修法,以及修好各种归依学处,这样来跟三宝接近。由于具备这两点的缘故,将得到三宝的摄持,而入到出世的法道中。

“无欺”两字,就是要建立三宝是真实、究竟的归处。这又要从有圣法界,以及佛法僧三宝各自具有何等救护性、加被力等等来成立它,并且与三宝之外的外教等做比较,从而发现这是唯一的归处。

总的成立三宝,就是要成立在凡法界之外有圣法界。首先要认识凡法界是什么体性。犹如以内眼识不明、外黑暗等因缘和合,忽然对花绳起了蛇的错觉,由此产生执著、烦恼、业行等等。由于它是错乱的力量所成,因此只是妄想的体性,一旦见到了真相就可以消除。基于这种认知,移到轮回的发生因缘以及体性上看,就知道没有别的,只是一念错认,忽然之间以为有人和法的境,这样产生我执;由执著力,不断地起各种烦恼和业;以它的力量,出现果上的各种根身器界的虚假显现。因此,除了错觉还是错觉,从始至终就像入了梦一样。由于这一切只是虚妄分别的体性,所以一旦见到真相就能从根断除。现在关键要认识到,现证无我的心就是能断的对治法。

无我慧跟我见刚好相反、相克。好比见到绳上没有蛇的心,跟认为绳上有蛇的心刚好对立,一旦确认没蛇,就会破掉执著有蛇的心,由此,以蛇执所起的各种心态和行为都会止息下来。跟譬喻一样,一旦见到了无我,相对的我执心以及引起的烦恼和业都会止息掉。如果没见到无我,那是没办法止息的,仍然跟它相应而转。就像没见到绳上无蛇,以其他心做其他事,都无法克服掉蛇执,它始终在心里存在。因此,只有正对治能克服它,正对治一旦现前,由于心的认知没有两种,一旦确认到没有蛇,就退掉了执著有蛇的心。

像这样,由于诸佛的教法里指示了无我,这又是通过理成立的,因此会越来越对此生定解,而且随顺它修习。在见道位时,直接见到本来没有我,由此,我执的遍计品类当下全部消除。接着修道位继续修习无我以及它的助伴,这样会逐渐去掉我执的俱生品类,以及由此发生的各种障碍。也因此,在见道以后就出现了圣法界,他开始有不同的趣向,虚妄执著会逐渐退掉,本来实相会逐渐现前,本具的一切德相都能逐渐开发,最终开发彻底就到了无学位。由此,见道位以上的圣法界,从法一分来看,就有所谓的道谛和灭谛,从人一分来看,就有随学法的僧以及学到究竟的佛。这样就能成立的确有圣法界。

三宝归在圣法界的体性上。虽然安立的名字有三,分别从导师、道、伴三方面立了三种宝或者尊,但实际就是指圣法界。从他的内涵来说,道谛现证空性的智慧,以及以道谛去除部分障垢,从而现前灭谛,就叫做法宝,具足法宝的就是僧伽和如来。总之指的是圣法界。

接下来要知道佛法僧三宝是真实的归处,永远靠得上,不会欺诳我们。首先,要成立佛宝是真实归处,这又要从智悲力三分来决定。谁具有通达灭苦方便的智慧,欲救济一切众生的慈悲,以及能作救护的事业,他就成为无上的导师;不具足这些功德就不成为无上的导师,应当这样来判断。

观察诸佛如来,发现的确有通达救度方便的智慧。为什么这样讲呢?他以佛的一切种智,对于法界一切有情的界、根、意乐,都能了知它极细的差别,而且通达对于什么众生用什么方便来调伏,对这些全部彻见的缘故,具有明见调伏众生方便的智慧。不仅有智慧,还具有大悲,对待一切众生如同独子,再怎么也不会舍弃。而且他有大力,自身的一切力用都远离了障碍,出现了永远不变、无上无等的力量。因此,在有缘众生因缘具备的情况下,佛的力量能无碍地入到众生心中做救度,以此成立是无上的救护者。

圣法宝是道谛和灭谛,以及它们的等流因——宣说这两种谛的教法。先说教法是无欺诳的。它是佛以一切智现见诸法真实性而宣说的,没有任何错谬,因此,在任何时处都不会改变。就作用而言,依据这样的教法修持,会除掉对业果和无我的愚蒙,由此一定会发生真实利益,这也是不欺的。

再者,如果修证出现了道谛现证无我的智慧,就一定能除灭轮回的根本我执,由此会在相续中依止到寂凉涅槃的果位。一旦契合了本来寂灭的法性,就不会退失,而且辗转增上,最后会到达无学地,那时再也不会有什么所作了,现证真谛了,就成为永恒的依止,所以圣法是真实的依止。

相比而言,如果依止世间的有漏有为法,比如转轮王、梵天等的王政,终究在因缘消散时破灭一空。即使自己没有放下希求,但他也不成为真实的依止,因为是无常性,过而即灭,不可能真正依止到。或者,有漏法都落在生死里,最终重新回到苦中,所以是欺诳的。再者,就出世间层面而言,他宣讲的都是有我的教法,跟烦恼相应,无论怎么修学也不可能断掉烦恼。因此,我们希望由依止他来获得安乐是不可能的,最终发现这种说法纯粹是欺诳,这些都叫做有欺诳的东西。在一切所知法里,只有圣法最殊胜、最真实,是最能给予利益的。

所谓的圣僧,就是现证无我智慧而入于圣法界的人。由于证得无我空性,现前了见道,由此会发生无漏戒定慧的功德。也就是有远离一切过失相的戒学功德,住在正行当中;又具有了达诸义的三摩地的定学,住在应理行中;以不住常断等边的正见智慧解脱了自心,所以是质直行;一切圣僧伽在见、戒、利他等方面没有不同,共同趣向涅槃,这称为和敬行。这样的圣法界的团体,总的来说具足无量无漏戒定慧功德,谁依止他,对他礼敬、供养等,或者在成办任何事时,以僧伽做助缘,都有极大的助缘力量。这是由于圣法界毫不欺诳的缘故,也是由于觉悟和悲愍能够加持归依者的缘故,因此成为无欺的僧宝。

再来解释“永时无欺”的涵义。不仅仅是一时无欺,而是无论什么时候都无有欺诳。总的来说,圣三宝就是圣法界,是契合实相而流现的无量功德海。由于见知实相的心不会退,由此发生的各种加被作用都真实不虚,什么时候都不可能退。

譬如佛宝已去掉了一切无明,不会有任何欺诳性、障碍等,所以决定永远可作归依处。圣法中的道谛和灭谛,一经现证就不会退失,也是永远可依止的,不会只是一时作利益。它不会有退失、失效、变质,或者作利益出现间断的时候。一经现前了道谛、灭谛,就永远可依靠,不会退,直到究竟为止,从此之后,何时何处都靠得住。圣僧伽是现证法界的团体的力量,也永远不退失。总的来说,现证真理之后不会退回去。

不符合真理的无明法时时都在变动,时时都有很多假的认定、执著、感觉等等,这些都不可靠。即使一时自我感觉良好,但很快就会失去。或者一厢情愿地认定它会有利益,会给安乐,但终究暴露虚诳的一面,会使得依止者失望而归。再者,在解决生死的大问题上丝毫用不着。更可怕的是,依止邪师、邪法和邪伴,会增长邪的力量,使得解脱的路更加坎坷、曲折,甚至堕入恶趣。

然而,证得圣道的圣法界的力量,绝对是清净的,因为是智慧性;他是慈悲的,因为消除了私我意识;他是同体的,因为法界本来不二。由此,全体觉悟的力量、慈悲的力量、清净的力量都属于三宝,他永远不会欺诳。此外,以无明所产生的各种三有世间的东西,全是虚假的、迷惑的、变动性的、苦性的,不可能救度我们,决定是有欺诳性的。这样比较后,就会持三宝为唯一的归依处。

“坚固深忍信”,是归依是否具相的关键,引生它的方便是对于四谛甚深缘起之理生起真实定解。也就是,三有苦的根源是虚假的我执,如果所宣说的道没有对治到它,那就跟我执并存,仍然是增上烦恼和有漏业的因,不成为能救脱我们的依处;相反,如果宣说了无我正道,生起了达无我之心,就能够对治我执,从而止息掉惑业苦,因此,无我智慧就是解脱道的根本。

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深信真实的法宝是道谛和灭谛,真实的教法是指示无我为根本的圣教。成就无上果位的,就是修学无我圣道到达究竟,一切垢染全部消尽,一切功德彻底开发者,称为“佛宝”,他是究竟的归处。再者,随学无我圣道而现证的就是僧宝。这样就知道,三宝是唯一的归依处,会对此产生不退转的坚固信心。所谓的“深忍”,就是不再认为此外还有其他归处,在成办解脱上,根本不归心于任何外教的师、法、伴,这样就会有纯粹的归依。

关键要意识到迷和觉、真和妄的两极差别,知道迷失者应当归于觉悟者,虚妄处应当归于真实处,这是归依的最根本涵义。当我们意识到自身沦落在虚妄中,不断地发生迷惑、妄动和很多苦,就想从中摆脱。那要归向何处呢?依靠颠倒者不可能得到端正,依靠沉溺者不可能得到救护,所以,应该依止已经觉悟的力量,一心向圣法界归心,这就是归依。我们很容易明白,只有证到了圣法界的人才能作我们的导师,他说的法才成为真实归处,依止修圣道的助伴才有前途、才有助伴的力量。这样就会一心归依圣法界,而不归依凡法界,不会归依迷乱的力量、迷乱的法和迷乱的人。

这又有因归和果归两个面向。果归就是一心归于自相续中将来会出现的三宝。以无上正等觉为归处,希望一切错乱全部消除,本有的佛性完全开发,这是我们的归心之处,念念以此为目标,这叫“果归”。因归是为了实证它,借助他相续出现的三宝的力量。依靠断证圆满、具足无上智悲力的诸佛如来作为导师,以清净谛的道谛和灭谛作为道路,以证入圣道的圣僧作为助伴,这样时时不离开,就成为我们还归清净法界的最根本助缘,这是非常纯正的、如理的,没有丝毫错谬,应当这样归心。一旦能分清凡法界和圣法界、错乱和觉悟、虚假和真实后,一定会发生唯一的归依、不退的归依。这是由胜解的力量引发的,它成为归依的根本。

再者,就大乘归依而言,我自身要还归、出离轮回苦流,一切众生也是如此,因此要与一切众生一同归依。所谓的果归,就是把自他一切有情都安置在圆满正等觉果位,这是三宝总集的体性,是无上的佛宝,也是僧宝之究竟处、法宝之究竟处。总之,佛法僧只不过是就三分立三个名,真正的究竟归处就是圆满正等觉佛果,这是我与一切有情要归到的最彻底的果,这叫“果归”。为了证得这个果,我要以佛为师、以法为道、以僧为伴,这样来依止,一切有情也是如此,因此应当观想和一切有情一起以佛为师、以法为道、以僧为伴,这就成为大乘归依。

再者,就果归和因归的重点而言,果归的重点是归依佛,因为他是无上果位,也是究竟还归之处,所以应该依此为目标。因归的重点是归依法道,这是佛为我们指示的还归道路,按照佛的教法在自身上修证是根本。

“而依近”,是说为了得到三宝的加持,必须在自身上有信心等的圆满因素。三宝方面的力量完全具备,就看自身上有没有如量的修持。“依”就是不舍和专一,这表示根本学处。在任何时处不舍三宝,知道舍离了三宝永远得不到寂灭涅槃果位,因为世俗的错乱力量不可能这样帮助我们。再者,专一地依止,不在三宝之外寻找方便。像这样,在坚固深忍信的摄持下,应当修学各种归依的学处,包括三断、三修、三随顺,为的是和三宝越来越亲近。

“近”,是指自己跟三宝本来没有距离,但由于自心存在不恭敬、违品,以及各种不随顺的行为,导致和三宝很疏远,因此,必须好好学习归依的学处,使得自心和三宝越来越近。“近”就是积聚顺缘、消除违缘。这两方面做好后,自然就开始相应了,这样就成了往后出现无尽吉祥的源泉。当自身没有了罪障、邪见、不恭敬、疑惑等等,正面有了信心、恭敬、随顺法道等等,这样与三宝的智悲力和合,一定能实现各种法道上的所求,因此它成为道的依处。依靠它,就开始生起从最初步一分,一直到圆满成道之间的所有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