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雷音讲记 11

第十一课

上次讲到一切过失的根本是无明,由于不明了真相,起了虚妄执著,随后发生各种过失。“过”包括不及和超过两种,超过是增益,不及是损减,认为佛性没有是损减过,认为客尘实有是增益过。这两大过所摄的一切二障等过失的根源是无明,所以定义二障的体性为“虚妄分别”。就空一分而言,是没有我而以为有我,从法我执起所知障,出现三轮二取的分别执著,从人我执起烦恼障,出现与六度相违的悭贪、毁戒、嗔恚等等。相反,假如有与此无明状态正相违的证无我的智慧,那就成立能够断障。

原先没有我以为有我,是计执“我”的心态,现在反过来,证见这上面没有“我”,这两个状态是相违的。就像以为大楼里有贼,心一直计执是有的,然而在大楼任何处去寻找都没见到贼,这时心里的认为是没有的。认为没有的心和认为有的心相违,认为没有的心起来了,就会直接断掉认为有的心,这叫做能够断障。

财主和小偷二者争辩时,小偷说:我没有偷那个东西。这样说时,主人说:胖旺鸟有翅膀等,如此说对方不会失败。而是主人先要持一个立宗,此是由跟小偷的立论行相相违或不相违的力而来。彼也仅仅说与其论调相违,偷者不失败,财主无论如何要有一个真实的依据。否则,以不可靠的话语,作证据不堪能故,就是要靠是否有事势理来定胜负故。

对于无我慧能断障这一点,用一个譬喻来说。这样证成以后就知道,以二我执变出来的轮回的确可以退掉,不净、虚妄的世俗谛全部可以灭掉,因为它的正对治起来了,当即就可以灭掉它,这样就成立有三宝。三宝无非是就灭障以后出现的清净法界的人和法、师和徒来安立的,没什么别的,所以三宝就是清净法界,有分证、圆证的差别而已,这些力量全部属于三宝。

用譬喻怎么显示呢?譬如财主和小偷在争辩,小偷说“我没偷”,主人却说“胖旺鸟有翅膀”等等,这样就不相关,对方不会失败。胖旺鸟有翅膀并没有说到他是小偷,两者没有直接相违。也就是立宗上要相违,小偷说“我没偷”,主人应说“你偷了”,这就相违了。如果主人这个相违的话语能立得起来,小偷就败负,他的话就没力量了。

这在说明什么呢?心一旦认识到“没有我”,就直接克了认为“有我”的心,二者相克,是正对治。怎么立起“无我”呢?要有一个充分有力的证据。如果能拿出这个证据,能立得起“无我”,那“有我”的心就会消掉。现见“无我”时,“我”就退掉了,这时已经立起了“无我”。当然在现见之前还有比量见,但无论是比量解悟还是现量证悟,总之这个能立得起来,对方就一定败掉。

小偷和财主都是指一个有情自己,主人要持一个宗,直接判定小偷的做法是对还是错。我们现在要直接判定“计执我”是对还是错,要出一个“无我”的认识。而不能说我有慈悲,所以没有我,或者我有布施,所以没有我,这些都不行,都没有克到有我的立论。如果没有降伏它,那它终究不会退。虽然是邪执,但它的执持力量很顽固,没退之前不肯让步,也不肯变一种做法。必须有相克的立论才能把它克掉,这就必须立起“没有我”,要出现无我的慧或者认识。

这个慧是要有证明的,真正实证了,那是最强有力的一个根据,它一出来,你的心就认定了没有我,有我的执著会化掉。就像财主说“你是小偷”,而且拿出无法反驳的依据,结果小偷就要败负。像这样,我们心中正和反的交战,一定要用智慧去克无明,不能用慈悲、布施等去克无明,它们是助伴,单凭自身是克不了无明的。因此,首先要立出证无我的慧,它是正量,是无明的正对治。

如是慈心等也是跟三有根之行相无相违,而证无我之心是具无明正相违的行相者。进而由一切法自性平等之力,证无我者成立为正量,而执实有者成立是根不坚固的颠倒识。

“三有根”就是我执。怎么出现欲有、色有、无色有呢?以我执为根源,为我修非福业和福业就出现了欲有,修不动业就出现色有、无色有,所以它是三有的根。现在要看,道品跟我执的相状相违还是不违。如果相违就直接克了它,由于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这个是正确的,那对面就是错误的,这个相违的能立得起来的话,对面的就退掉了。如果两者不相违,不是直接对治,那即使有它也克不到。

就像小偷跟财主争辩,小偷说:“我没偷这个东西”,主人答的是:“胖旺鸟有翅膀”,这就没有直接对治到。这句话没有力量破掉他,不是针锋相对,说多少都跟他无关,他不会动摇。如果小偷说“我没偷”,主人说“你偷了”,这就针锋相对了。这时就看谁能站得起,谁站得起,对面就瓦解了、被打垮了。就像明和暗是正对治,明一起暗就灭了,暗一起明就灭了,但是水一起,暗不会灭,有很多地,暗也不会灭,因为不是正对治。

就像这样,慈心以予乐为相,它说“我要给乐”,并没有否定我,所以不会直接摧灭三有的根;悲心是拔苦,也没有否定我;布施是给东西,也没有否定我;或者做各种事业,也不证明没有我,各种事情都不能证明没有我,没有与三有根的相状相违的缘故。但是,证无我的心特别厉害,它一立起来,对立性就非常强。它说:“没有我”,无明说:“有我”,它说:“我就认为没有我”,无明说:“我就认为有我”,这两个是直接相违的状态。可见,证无我的心具有无明直接违品的相状。

再者要看,在真理审判台上谁站得住脚。站得住脚的是正量,站不住脚的是颠倒识,只有两种结果。凭着一切法的自性都平等的力量,证无我成了正量,执实有或者执我的心被判定成颠倒识,根本不坚固,站不住脚。去寻找它的根本时,没有一个能立起来的东西,它只是错觉、妄执。那么好了,一切法的自性都平等的力就是真理的力量,可以再再地展现出,任何法的体性都是平等的,没有偏颇,这时就要知道无我。如果有我就不平等了,这边是张三、那边是李四,怎么也平等不了。或者东山和西山怎么平等?但是,由于万法正现的时候一点自性都没有,所以是大平等性。由于法尔是大平等性这种真理的力量,证无我就成了正量。证无我的心被推上了真理的正位,人们认为这是真理,它是见了真理的。而反面说“人我有、法我有”的心就败负了,在真理的审判台上被判为荒唐、错谬,它直接败了。如果去审判无明和慈心,那就扯不清了,无法做出裁决,因为无法立论,无法证明我执的小偷是错误的。

我执是一种谬误,一定要有证无我的心,其他都不管用。这个一起来、立得住,那么好了,自心就决定地承认无我,他就见了道了。这时,遍计和俱生品类的我执会退掉,两品的烦恼障也会退掉等等。你的心不承认、不支持它,它就没力量了,见道以后能逐渐退掉障碍就是这个道理。

彼无我慧也认真地兼具方便而学的话,如串习贪欲、恐惧心的显现般,以前前心使得后后心具有力量,而心的自性离量都将会以虚空般无有边际之相极明显而成就,从而成立障碍无余都会薄弱、净除,乃至到达极为尽之究竟。

无我慧配合眷属,串习到极究竟时,它会越来越明显,最终就像虚空无有一切边的状况一样,特别明显地会出来,这表示正方的心达到了极致。最终就像在太阳纯光自性前没有一点黑暗那样,违品会消失无踪。随着正方证无我的道法逐渐地增进,反方我执等的颠倒会逐渐地消弱、净除,最终到丝毫不剩的究竟边际。

这就可以证成,的确有脱离了以颠倒心错觉为体性的凡法界,一分乃至满分地呈现圣法界,这就是所谓的三宝。由于以理证成了,出现证无我慧可以断掉迷梦般的客尘垢染,由此可以成立有超凡入圣的清净法界。对于清净法界就人和法两分立为佛、法、僧。人中立了佛和僧,法即是道灭二谛,总的就是在讲圣法界,这就证成了三宝是谛实的存在。

“兼具方便”是指与慈心、悲心、布施、持戒等配合,就成了修证无我慧的方便。无我慧是主,慈心等是伴,要主伴相合而学。“学”是指学正确的智慧,不是学知识。

这样学有什么结果呢?以一个譬喻来说,就像对女人生贪欲和对毒蛇生恐惧心,不断地串习就会有一种错觉显现,感觉女人特别清净美丽、毒蛇特别可怕,在串习以后,会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显现。错觉尚且如此,何况契合实相的心?因此,以前前修学无我空慧的心,会使得后后的心越来越有力量。最终达成的结果是,心的自性远离量的本性,会以像虚空那样无有边际的状况极明显地成就。这是指正方证无我的心到了极点时,完全契合了本性,无余显露。

“心的自性离量”,就是它本身不落在量上。有边、有定法才有量,譬如一多、长短、延促、重量、体积、速度、男女、善恶等等。然而心是大空性,所以没有量,不落在固定的量中。

虚空是表喻,它没有色法的相状,所以什么边也没有。不要以为虚空有东边西边,有相状才有东和西,虚空没有相,哪里来的东西?它不会落在边际或者固定的相等上面,是这样的大虚空。然而它不是断灭,它是极明显的。通过见道、修道使得证无我的心越来越有力量,它就越来越明显,最后会达到极度明显,一点点模糊、盲区等都没有,成了晴空万里的状况。在这个面前还有黑暗般的障碍吗?当然丝毫也没有。

“虚空般无有边际之相”,还可以说是一切种智充遍法界的相。由于没有任何局限,所以无有边际,就像虚空,成了周遍、遍在、遍满的相。到心的自性全分极明显地显出时,它就是法界,也是一切种智,这上面没有任何局限,叫做“无边”。它的状况就是这样,叫做“行相”。在世俗里只有虚空可以做比喻,它代表周遍,代表遍在、遍入。

像这样,智慧的明分周遍在任何处,就像虚空中充满光明一样,也因此,黑暗般的障分连极微尘许都不会存在。它彻底成了对治的自性,纯乎其纯,明了极明了,当然不可能还有无明的阴影,在光明之中不会妄执人法二我。像这样,最终在证分上会出现一切种智,断分上也就彻底穷尽了客尘的障碍或者虚妄分别的障碍。

还要注意到正反两方此长彼消的状况。“薄弱”,是指入道以后在地前资加二道,它的力量越来越强,反方的实执心就开始逐渐薄弱,也就是没那么浓厚了。譬如原先贪欲很大,现在虽未断贪,但是它薄了下来。“净除”,指见道乃至十地之间会一分一分地净除障碍,因为现见了无我,所以能分断俱生和遍计两种品类的两种障碍。“极为尽”,就是乃至最细的二取习气都全部消完,一点不剩,这就到了究竟边,也就是断德圆满。

“无余”,指障碍的一切品类,包括人我执所起的烦恼障的遍计和俱生品类,以及法我执所起的所知障的遍计和俱生品类,从粗到细一切分,没有一个例外或剩下,全部会被正品的力量消减、净除和彻底灭尽。好比两军交锋时,一方力量非常强大,当它一来的时候,敌方军队的所有士兵都要受惩罚,乃至被全部歼灭。

什么原因呢?正方叫“无我慧”,就大乘资加二道来说,要有圆满的法无我见,这个一起来,违品的一切障碍都会受到消减或者使它薄弱下来。再者,见修二道出现了能根断违品的力量,因此逐渐会把所有障碍一个一个地消尽。最终歼灭无余。这是指以现证真理的力量会退掉无明,最终还归法界。也因此,三宝是我们的归依处,的确有这样具足德相的三宝。不只是湮没在轮回里无法出来的状态,的确有一个能让众生从轮回里出来、消掉这一切错乱的力量,而且最终会达成这个结果。

到此为止已经说明了,有无明违品——证无我慧的话,决定能断掉障碍;以绝对断障故,成立有清净法界、清净谛或者圣法界;由此可以对三宝安立“清净”“圣”的名字,它真实存在。

因此,彼无我慧初期修的资粮、加行的道,以及中间心的明的力量增胜的圣者学的道,以及彼者究竟者,即一切种智,(这初中后三位,)中间位仅是法宝,后位成立是法宝及佛宝。以彼智慧断三有根的灭谛,在圣者学道的相续中安住者,仅仅是法宝。以及,其究竟者是法宝、佛宝二者自性身。再者,彼智慧及灭谛,相续中具有彼等的补特伽罗有故,(有二种:一、)仅是僧宝,包括有学圣者及声闻缘觉无学道圣者二者;二、佛宝、僧宝兼具,即佛圣者,这也成立。此广义应从《释量论》中了解(《释量论成量品》)。

量士夫如来代表先觉,已还归究竟真实际,他有大慈和大智,以大慈能开示利益所化的方便,以大智能如实照见所知的自性,根本来说就是能开示空性教法。随着佛的教法闻思修,就出现了资粮道、加行道,这是初步的道位。“资粮”指蓄积加行的资粮,“加行”是完成见道的前行。像这样,初期有修无我空慧的资粮道和加行道,这是成立的。

其次,加行充足,越过了暖、顶、忍、世第一法位的无间就出现了见道。见道实现了无我空慧,见到了无我真谛。此前能够伏住障垢,到了大乘见道,能顿时灭除二障的遍计分,随后二至十地的修道,能一分一分地断掉二障的俱生分。凡是以执著我而起的客尘垢染都开始逐渐息灭,对治力越来越强,这就是修道的智慧,无我空慧以及它的眷属会越来越强大、明显。也就是说,在中期见道和修道期间,心的明的力量会增上,这属于圣者学的道。“学”就是学空慧,他处在有学阶段。

当明的力量增到极点,客尘全部灭尽,唯一成了对治性时,就叫做“无学道”,已经到了极点,不必再学了,这时就是一切种智。所谓“无我智”,是就见空这一分来立名,但智慧不是单分的,如所有智究竟的同时尽所有智也会出现,也因此它是如所尽所不二的大智慧,唯一是明的体性,这就叫“一切种智”。由前面的理趣一路过来,这样的道位一定能够建立,决定是真实情况。

这里仅就出世圣法界来立“宝”名,它具足稀有、殊胜等六相,是真实的宝性。对此按照人法而立三宝名:处于中间有学位的唯一是法宝,还没有现前佛宝;到究竟位时,既是法宝又是佛宝,也就是灭谛、道谛都达到究竟。

灭谛究竟指实现无余寂灭客尘垢染,唯一真实,道谛究竟指实现究竟智慧,所以他是无上法宝。具足自利圆满和他利圆满功德,这就安立为佛宝,是无上导师的相。因此,修无我妙道到了登峰造极之地,既是佛宝也是法宝。就法宝而言,以道灭二谛来立名;就佛宝而言,由导师相自利他利究竟来立名。一者就人到了极顶而称为“佛”;一者就法而言,相续中具有无上道谛和灭谛,叫做“无上的法”,实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只是立名不同而已。

之后要知道,圣者学道一到十地之间,相续中安住的唯一是法宝,而不是佛宝,自他二利未究竟故。由于已经出现无我空慧,能断一分三有之根——我执,所以实现了一分灭谛,这个智慧就是道谛,因此学道圣者心中拥有法宝。

到了究竟处时,他是佛宝、法宝二者兼具的自性身。到了无学位唯一是本然的自性,客尘消尽就唯一真实,所以他是唯一真实的法宝。再者,那时的确是无为、任运、自证,圆具智、悲、力,这都是他本身具有的,所以是佛宝。

就僧宝而言,拥有道谛和灭谛或者具有明脱八德者,就安立为僧。这有两种,一种是有学圣者,包括小乘、大乘处于有学位的圣者;另一种是小乘无学道阿罗汉,这两者单单是僧宝,不是佛宝,具有部分明脱八德故。明脱八德有圆满和部分,开始具有了就是僧宝。

僧宝到了登峰造极之地,就是佛僧二宝兼具的佛,他既是佛宝也是僧宝。所谓“僧宝”就是具明脱八德者,而佛实现了极度的明和脱,彻底脱掉了著障、碍障、下劣障,出现了如所有明、尽所有明、内智慧明,因此到了无上地位是佛僧二宝兼具。

像这样,从实现圣道——无我空慧开始,就出现了圣法界。所谓的“圣法界”就是能灭掉染分,以无明力忽尔现起的错觉显现逐步消除,这叫做“宝”。此前不叫宝,还处在无明黑暗中无法摆脱,所以叫做“凡”,在这之上才叫做“圣”。在圣法界里,无非就人而立“佛”和“僧”,就他所具的内涵或者现证的灭道两种清净谛而称为“法”,以稀有、殊胜或具六因故称为“宝”。这样就能成立真正具有三宝,这不是佛教编出来的名词,而是法界中的确有圣的内涵、宝的内涵。

现在清楚了吗?总的说什么叫三宝?就是证得圣道开始脱离尘垢,一直到极顶之间的清净法界,它是觉悟的面向,是就圣法界而言的。这个真实存在,它叫做“三宝”,由正理之道抉择下来的确能够成立,我们应当对此发生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