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 造
堪布益西彭措 译
梵语云:摩诃衍那俄达丹扎西扎
藏语云:特巴钦波吉喇嘛丹珠
汉语云:大乘无上续论
顶礼一切佛菩萨!
缘起品
佛法僧及如来藏,菩提功德与事业,
论体一切摄略说,如是七种金刚处。
应知七种相次第,依照总持自在王,
经序有三余四处,菩萨如来差别分。
从佛有法从法僧,从僧获得藏智界,
终获智慧胜菩提,力等具利众生业。
谁无初中后三际,寂静自觉而证知,
既已觉悟令他觉,宣说无畏常恒道,
执胜智悲剑金刚,割截一切苦苗芽,
摧诸见林疑虑墙,如是佛陀我敬礼。
无为法体任运成,不依他缘而证知,
具有圆满智悲力,具足二利唯佛陀。
非初非中非后际,自性故是无为体;
寂静法身自性故,应知称为任运成;
唯以各别自证故,不依他缘而证知;
证此三相故为智;宣说道故为大悲;
依于智慧及大悲,断除苦惑故为力;
以初三者成自利;末后三者成他利。
非无非有非有无,亦非非有非无边,
不可思量离言语,各别自证及寂灭,
无垢智慧具光明,能破一切攀缘境,
贪欲嗔恚愚痴暗,如是法日我敬礼。
不思不二无分别,清净显现对治故,
何法依何离贪欲,具二谛相是为法。
远离贪欲自性者,灭道二谛所摄取,
如其次第彼等亦,应以三三功德知。
不思量故无言故,圣者自证故不思,
寂故不二无分别,净等三者犹如日。
此心自性光明故,照见烦恼本无实,
真实证悟诸有情,无我真实际寂静,
见众如来常随逐,具有无障净智者,
见众清净遍无量,如是具慧我敬礼。
如所尽所各别证,智慧见者清净故,
具慧不退之僧众,定具无上之功德。
众生寂灭之法性,证悟故为如所性,
彼亦本来清净故,烦恼本来消尽故。
所知究竟证悟心,现见一切有情众,
具有遍知法性者,是故具有尽所性。
如是证悟之彼者,依于各别自证见,
无垢法界无著碍,是故彼等为清净。
智慧见者清净故,佛陀智慧无上故,
不退转众之圣者,是诸有情皈依处。
由说佛法僧功德,依照三乘三供养,
不同信解六种人,是故安立三皈依。
可舍弃故虚妄故,无故具有怖畏故,
二种法及圣者众,非为究竟皈依处。
了义之中诸有情,皈依唯一是佛陀,
能仁法性之身故,亦彼僧之究竟故。
少出现故无垢故,具势力故世严故,
殊胜故及不变故,以此六因称胜宝。
真如有垢及无垢,无垢佛德佛事业,
从彼生起三宝善,证悟胜义诸佛境。
如是三宝此种性,遍知诸佛妙境界,
彼亦四相依次第,以四根据不思议。
清净而具杂染故,无而杂染而净故,
法不离而不现故,任运而无分别故。
所觉以及觉悟体,觉悟支及觉他故,
依次所觉为净因,其余三者为净缘。
大乘无上续论缘起品终
佛陀法身能现故,真如无有差别故,
具种性故诸有情,恒时具有如来藏。
佛智入诸有情故,自性无垢彼无二,
佛性假立彼果故,说众皆具如来藏。
本体因果业相应,行及分位遍行义,
常恒不变德无别,是说胜义界密意。
如净宝珠虚空水,自性恒时无杂染,
信法以及增上慧,三昧大悲而出生。
自在势力及不变,滋润本体自性故,
彼等宝空水功德,是为相似对应法。
于法嗔恨及我见,怖畏轮回之痛苦,
舍离利乐众生事,是为四种障碍性。
大欲有情及外道,声闻以及辟支佛,
增上信等四种法,应知是为能净因。
信解胜乘为种子,般若为母生佛法,
禅乐胎处悲乳母,具足彼等诞佛子。
净我大乐及恒常,功德波罗蜜多果,
厌离轮回求涅槃,欲愿彼等之作业。
彼等果者若总摄,以于法身四颠倒,
不净无我苦无常,相反对治而获得。
法身自性清净故,及断习气故为净;
我与无我诸戏论,寂灭之故为圣我;
彼意生身及其因,舍离故为大安乐;
三有轮回及涅槃,证悟平等故为常。
智慧断除我爱执,悲悯众生不住寂,
智悲菩提方便力,圣者不住有寂边。
倘若无有佛种性,不能厌离轮回苦,
及不希求于涅槃,亦无希欲之愿心。
于彼轮回及涅槃,观见苦乐之功过,
此依具有种性有,何故于无种性无。
犹如大海器宝水,无量功德无尽处,
具有无别功德性,是故犹如酥油灯。
法身以及如来智,大悲之因蕴涵故,
如以具有器宝水,是故宣说如大海。
神通智慧及漏尽,于彼真如体无别,
犹如灯之明暖色,故与无垢界相似。
依于凡夫及圣人,佛陀真如分类行,
见真实者于众生,宣说如此如来藏。
一切凡夫心颠倒,已见真实异于彼,
如来如实不颠倒,远离一切诸戏论。
不净以及不净净,极为圆满清净者,
如是次第而宣说,凡夫菩萨与如来。
于彼本体等诸义,以六所摄之法界,
彼者于三分位中,以三异名而宣说。
犹如具无分别性,虚空遍行于一切,
心之自性无垢界,如是遍行于一切。
共相法性能周遍,过失功德究竟位,
犹如虚空能周遍,下中上等色相器。
具有过失客尘故,具有功德自性故,
本初如是后亦尔,真如法性无变易。
犹如虚空遍一切,由体细故尘不染,
如是佛性遍众生,一切烦恼亦不染。
犹如器界一切法,依于虚空而生灭,
如是有情之诸根,依无为界而生灭。
犹如虚空以诸火,往昔何时未曾烧,
如是佛性死病老,诸火亦复不能烧。
地者依于水而住,水则依于风而住,
风复依于虚空住,虚空不依地等住。
如是一切蕴界处,住于业及烦恼中,
此等行业及烦恼,住于非理作意中,
此等非理作意者,住于心之清净中,
心之自性诸法者,不住彼等诸法中。
知蕴处界犹如地,有情业惑犹如水,
非理作意犹如风,净心如空无基住。
非理作意分别者,住于心之自性中,
依于非理之作意,生起诸业及烦恼,
依于业及烦恼水,生起有漏蕴处界,
空中器界成坏般,如是有情生而灭。
心之自性如虚空,无因以及无有缘,
无有和合及无生,无灭亦无安住相。
心之自性为光明,犹如虚空无转变,
妄念所生诸贪等,客尘诸垢不能染。
依于业及惑水等,不能令彼新生起,
以死病老猛烈火,亦复不能焚烧彼。
劫末地狱普通火,三者依次而对应,
死病老之三种火,应知彼等相似法。
菩萨如实知佛性,解脱生老病死等,
离生等贫由证因,悲悯众生示生死。
死病老之诸痛苦,圣者悉皆永灭尽,
依于烦恼业力生,彼者无彼故无生。
如实真实已见故,虽于生等已超离,
然以大悲之自性,示现生死老病等。
诸佛意子已证悟,不变法界真如性,
无明令盲诸众生,见现生等诚稀有。
若得圣者之境界,凡夫境界中显现,
是故众生之至亲,善巧以及悲殊胜。
彼者超越诸世间,依然安住于世间,
为利世间现世间,世间障垢无染污。
犹如莲花出于水,不为彼水所染污,
如是佛子生世间,不为世间法所染。
行持利他之事业,智慧恒如火炽燃,
寂灭静虑之等持,恒时入此定境中。
以宿善愿推动力,及离一切分别故,
为令成熟诸有情,十地菩萨无勤作。
说法以及现色身,利行及与诸威仪,
何者以何如何调,此者如是皆通达。
如是对于虚空际,无边有情恒时中,
具慧任运无障碍,真实广行利生业。
菩提萨埵后得时,事业相与诸善逝,
真实救度诸有情,于此世间视平等。
然如大地与微尘,亦如大海牛迹水,
彼等差别极悬殊,佛与菩萨亦如是。
不变性具无尽法,众皈无后际究竟,
此常不二无分别,无灭法性非作故。
清净法界无有生,无死无病亦无老,
依次常故坚固故,寂灭故与不变故。
佛性依于意生身,无生其性恒常故;
依于不可思议死,无死其性坚固故;
依于无明习气病,无害其性寂灭故;
依于无漏之行业,无老其性不变故。
当知以二复二句,亦复具有二二句,
依次无为法界中,具有恒常坚固等。
具有无尽功德故,如如不变常恒义;
如同轮回无边故,皈依自性坚固义;
无分别智自性故,无二法性寂灭义;
具非造作功德故,自性不灭不变义。
法身如来及圣谛,涅槃如光不离日,
如是功德无二故,除佛之外无涅槃。
总之无漏法界中,依于四种义差别,
当知四种相应名,称为法身如来等。
佛陀诸法不相离,及彼佛性如是得,
不妄不欺之法性,本来自性寂灭性。
遍知一切现菩提,已断障垢及习气,
如来以及涅槃者,于胜义中无二性。
一切诸相无数量,无思无垢之功德,
无别体相即解脱,解脱彼者为如来。
譬如种种绘画师,各自善巧各不同,
某师了知能绘分,此分余人不知晓,
此后于此由诸师,我之形貌当共绘,
具权国王于彼等,下谕布绢赐与彼,
从彼听闻此事已,着手绘画国王像,
绘画王像画师中,若有一人去他方,
由于彼人远行去,缺少彼者一人故,
圆满王像遂不成。此喻此处如是知,
所言彼等画师者,布施持戒忍辱等,
具有殊胜诸方便,空性即说圆身像。
般若以及智解脱,光明照耀及清净,
无二是故如光明,光芒日轮无二般。
是故乃至未得佛,真实涅槃不可得,
如舍光明及光芒,日轮永时不可见。
如是已说如来藏,十种意义而安立,
今说烦恼所缠藏,当以九喻而了知。
萎花中佛蜂中蜜,皮壳中果粪中金,
地中宝藏果中芽,破衣之中宝佛像,
贫贱丑女腹中王,焦泥模中妙宝像,
客尘烦恼所障覆,众生如是佛性住。
障垢犹如萎莲花,蜜蜂皮壳及粪秽,
地蕴果皮破坏衣,苦逼丑女黑泥模。
无垢佛性如佛身,蜂蜜果实及黄金,
宝藏胚芽宝佛像,四洲圣王妙宝像。
譬如萎败莲花中,安住相好庄严佛,
具净天眼人见已,去除花叶显佛身。
如是善逝佛眼见,阿鼻亦遍如来藏,
无碍大悲于轮回,常住令众解脱障。
犹如萎败莲花中,安住善逝佛陀身,
无垢天眼见此已,去除凋残败坏叶。
如是众生贪嗔等,烦恼缠中住佛性,
大悲能仁见此已,善作摧毁障垢业。
譬如上妙美味蜜,为诸群蜂所围绕,
须者见已设方便,驱散群蜂而取蜜。
大仙一切智眼见,犹如蜂蜜之佛性,
彼之障垢如蜜蜂,善作彻底断除业。
譬如蜜为百千万,蜜蜂障覆须求人,
驱散彼等诸群蜂,随意而作蜂蜜事。
如是众生所具有,无漏智慧如蜂蜜,
善巧摧毁如蜂惑,智者佛陀如丈夫。
譬如具壳之果实,众人不能得受用,
凡欲食用果实者,去除皮壳取果实。
如是众生所具有,佛性为诸惑垢杂,
乃至未脱烦恼垢,三有不能作佛事。
譬如稻谷麦等粮,果未脱壳具芒者,
倘若果实未善治,众人不能享美味。
如是众具法自在,未离烦恼之佛身,
于为烦恼所逼众,不能赐予法喜味。
譬如有人行路时,黄金遗失粪秽中,
具有不坏之黄金,于彼安住百千年。
具净天眼见金已,以语告示余人言,
此中现有真金在,汝当还净起金用。
如是能仁分明见,陷溺烦恼粪秽中,
众生功德欲令净,于诸众生澍法雨。
譬如腐烂粪秽中,坠入黄金天眼见,
为令清净胜美金,认真显示于他人。
如是佛陀已明见,烦恼不净大粪中,
堕入有情圆觉宝,令净于众说圣法。
譬如贫人家地下,具有无尽珍宝藏,
主人于此无所知,宝藏不言我在此。
如是意中珍宝藏,不增不减净法性,
由未证故诸众生,恒时备受贫乏苦。
譬如贫家地层下,已有宝藏对主人,
宝藏不言我在此,主人不知有宝藏。
如是意家法藏住,一切众生如穷人,
为令彼等获此故,大仙真实降世间。
譬如郁多罗等树,果中种芽未朽坏,
种于地中灌水等,渐次生长成大树。
一切有情无明等,果皮中缠法界善,
如是若依彼彼善,渐次成为能仁王。
譬如依水日风土,时间虚空之众缘,
郁多罗及菴摩罗,果皮之内生长树。
有情烦恼果皮内,具有正觉之胚芽,
如是彼彼善缘力,见法次第渐增长。
譬如宝成之佛像,臭秽破衣所缠裹,
天人见彼在道中,为除秽衣此示他。
佛陀无碍眼现见,诸惑缠裹如来藏,
下至旁生亦具有,为令解脱示方便。
譬如珍宝之佛像,臭秽破衣所缠裹,
置于路中天眼见,为令解脱示他人。
如是烦恼破衣缠,佛性安住轮回道,
佛见旁生亦具有,为令解脱说妙法。
譬如丑陋无怙女,住于无有依怙处,
胎藏住持吉祥王,自腹有王不觉知。
转生三有无怙家,不净众生如孕妇,
具有怙主无垢界,如彼腹中转轮王。
譬如身著破垢衣,丑女胎中轮王住,
然于无怙寒舍中,感受猛厉之痛苦。
如是心住佛性怙,无怙具心诸有情,
由于烦恼心不静,是故安住痛苦处。
譬如模中融金铸,宝像外有焦泥模,
见已知者为清净,内金除去外泥障。
佛见自性常明净,以及障垢亦客尘,
众生犹如金泥模,令净诸垢成菩提。
譬如无垢金铸成,象马等像藏模中,
彼无垢故寂灭性,铸师知已除泥模。
如是遍知佛陀见,犹如纯金寂灭意,
以说妙法巧方便,善破模障令清净。
萎败莲花与蜜蜂,皮壳粪秽及土地,
果皮破坏垢秽衣,女人胎藏及泥模,
佛身蜂蜜与果实,纯金宝藏及大树,
佛像以及转轮王,纯金所铸宝像般。
宣说众生无始来,具有烦恼客尘垢,
无垢自性清净心,无始不离而安住。
贪欲嗔恚痴随眠,猛厉现行及习气,
见道修道不净地,清净地之所断障。
如是九种障垢相,依于萎莲等显示,
以随烦恼所缠覆,差别之相无有数。
贪等九种障垢者,概要略说如次第,
萎败莲花等九喻,依彼真实而宣说。
以彼等垢令凡夫,罗汉学人及具慧,
如其次第四一二,复二成为不清净。
譬如淤泥水莲花,初敷荣时人欢喜,
后萎悴时人不喜,欢喜贪欲亦如是。
譬如爱命之蜜蜂,极其扰乱刺蜇击,
如是生起嗔恚故,内心产生诸苦恼。
譬如稻等内果实,外为皮壳所包裹,
如是现见如来藏,痴心蛋壳所覆蔽。
譬如粪秽不合意,如是具贪诸有情,
依止五欲之因故,猛厉现行如粪秽。
譬如财富由覆障,不知不得珍宝藏,
如是众生自生智,无明习气地所覆。
譬如芽等渐生故,种子皮壳即破裂,
如是由见真实性,断除见道诸所断。
依与圣道相连属,摧毁坏聚见核心,
修道智慧诸所断,宣说犹如破坏衣。
依于七地诸障垢,犹如胎藏之障垢,
如同远离于胎藏,无分别智成熟般。
随逐三地诸障垢,当知犹如泥土染,
巨大智慧之自性,金刚喻定所摧毁。
如是贪等九种垢,如同萎败莲花等。
由三自性归摄故,种性如同佛身等。
此之自性即法身,真如以及种性者,
其中由三及一种,五种比喻当了知。
当知法身有二种,法界最极清净体,
以及依彼之等流,宣说深及种种法。
当知由超世间故,世间此喻不可见,
不可见故佛自身,所说与彼界相同。
所说微细甚深法,犹如蜂蜜一味性,
所说种种广大法,犹如种种壳中实。
由于自性无变异,以及胜善及清净,
是故宣说此真如,与彼真金性相同。
犹如地藏及果树,当知佛性有二种,
无始自性住种性,真实纳受胜种性。
承许依此二种性,获得如来三种身,
依于初者得初身,依于次者得后二。
当知庄严自性身,犹如珍宝之佛像,
自性本来非所作,摄集功德宝藏故。
具大法王国政故,报身犹如转轮王,
唯是影像自性故,化身犹如黄金像。
自生诸佛之胜义,唯是依信所证悟,
犹如日轮光晃耀,无眼目者亦不见。
此无任何所遮遣,亦无纤毫所安立,
真实正观真实性,真实见已即解脱。
具有分离之体性,如来藏以客尘空,
无有分离之体性,藏以无上法不空。
处处经说诸法空,如云如梦如幻相,
此中如来云何说,众生皆具如来藏?
心怯轻慢劣众生,执著虚妄谤正法,
增上我执五过失,为具过者断彼说。
究竟清净真实际,以诸有为法而空,
烦恼行业果报义,说为犹如浮云等,
一切烦恼犹如云,行业犹如梦受用,
烦恼行业之果报,五蕴犹如幻变化。
先前如是安立已,复于无上续此中,
为令断除五过失,宣说具有如来藏。
如是未闻此善法,而以轻视自身过,
心中生起怯弱者,菩提心者不生起。
何者已生菩提心,由此故生我慢心,
众生未生菩提心,于彼生起下劣想。
如是于此思惟者,真实智慧不生起,
是故执著虚妄法,及不能知真实义。
由于改造客尘故,众生过失非实有,
真实此过无有我,功德自性为清净。
执著虚妄之过失,诽谤真实功德者,
具慧自身与众生,不得现见平等慈。
如是依于听闻此,勇悍敬众如导师,
生起般若智大慈,由于生起此五法,
无罪以及观平等,无有过失具功德,
自与有情平等慈,依此疾得如来果。
大乘无上续论辨三宝种性中如来藏品第一终。
净得远离及二利,其依深广大自性,
常住世间如实性,以此八义而宣说
本体因果与事业,相应以及分类行,
常住以及不思议,由此建立如来地。
所谓自性之光明,犹如日轮与虚空,
以客烦恼所知障,厚重云聚而遮蔽,
遍具无垢佛功德,常坚不变之佛体。
此依于法无分别,以及拣择智获得。
佛性是由无别异,清净妙法所安立,
犹如日轮与虚空,智慧离染二体相。
光明非是所作性,无别超过恒河沙,
是故本来即具足,佛陀功德之诸法。
是由自性不成立,周遍以及客尘故,
烦恼所知二障位,宣说犹如厚重云。
断除二种障碍因,承许即是二种智,
一者无分别智慧,二者依彼后得智。
犹如具有无垢水,莲花渐荣遍满池,
亦如圆满之月轮,罗睺口中得解脱,
复如圆满之日轮,云聚烦恼中解脱,
具有无垢功德故,具光明者即彼体。
唯佛如同佛身蜜,果实真金及宝藏,
果树无垢宝佛像,转轮圣王纯金像。
如水池等贪欲等,客尘烦恼得清净,
简要无分别智慧,其果如是而宣说;
具有一切相殊胜,佛陀之身决定得,
是依出定拣择智,其果如是而宣说。
由断贪欲之浊尘,且于所化众莲中,
降禅定水滋润故,佛如清净之池水;
由脱嗔恚罗睺罗,且以大慈悲光明,
普照一切众生故,佛如无垢之满月;
由脱厚重愚痴云,且以慧光照群生,
遣除无知黑暗故,佛如无垢之日轮。
获得无等等法故,赐予无上法味故,
远离二障皮壳故,佛如佛身蜜果实;
净故真实妙功德,遣除有情贫穷故,
解脱果赐众生故,佛如真金宝藏树。
现前珍宝法身故,两足主尊最胜故,
显示种种宝色故,佛如佛像王金像。
无漏周遍不灭法,坚固寂常不变处,
诸佛法身如虚空,能作圣者六根境,
令见非大微妙色,令闻清净微妙音,
令嗅善逝戒妙香,令尝大圣妙法味,
令受三昧妙乐触,令知甚深胜妙理,
倘若仔细而思惟,佛如虚空离诸相。
总说二智之作用,应当如此而了知,
成就圆满解脱身,及成清净法性身。
解脱身与法性身,应知二相亦一相,
无漏性故周遍故,无为法故依处故。
烦恼习气灭尽故,承许即是无漏法;
无著以及无碍故,承许智慧周遍行;
毕竟无灭自性故,承许即是无为法。
不灭性者为略说,由坚固等广说彼,
当知灭者有四相,翻此坚固等法故,
谓腐变异及间断,不可思议变易死,
当知无彼故次第,坚固寂静常不变。
为白净法所依故,无垢智慧是为处,
犹如无相虚空界,见色闻声与嗅香,
尝味觉触知诸法,皆由彼者作为因,
如是为于佛二身,无碍加行坚固者,
殊胜六根行境中,无漏功德能生因。
不思常坚寂不变,静编离念如虚空,
无著无碍除涩触,非见取善佛无垢。
依于解脱法性身,显示自利及他利,
自利他利之依处,具有不思等功德。
一切种智之行境,如来非是三慧境,
是故当知此智慧,一切有情不可思。
微细故非闻慧境,胜义故非思慧境,
法性甚深故亦非,世间修慧等行境。
此因如盲不见色,凡夫从来未曾见,
且如产房内婴儿,不见日轮圣亦尔。
远离生故是恒常,无有灭故是坚固,
无彼二故是寂灭,法性住故是不变。
证悟灭谛故极静,觉悟一切故周遍,
无所住故无分别,断烦恼故无耽著,
清净一切所知障,是故一切皆无碍,
无二堪能且调柔,是故远离粗涩触。
彼无色故不可见,亦无相故不可取,
自性净故胜善根,障垢断故极无垢。
非初中后无别异,无二离三垢分别,
证悟法界之自性,入定瑜伽师得见。
无量超过恒沙数,具诸不思无等德,
如来无垢法性身,尽断过失及习气。
种种妙法光明身,勤修众生解脱义,
事业犹如摩尼王,能现种种非彼体。
世间令置寂静道,成熟授记因色身,
不离法界恒安住,犹如诸色不离空。
自生诸佛之遍知,唯称彼者为如来,
最胜涅槃不思议,各别自证出有坏。
彼者分类由深广,大自性三功德法,
当知如是自性等,安立法报化三身。
其中一切诸如来,自性身之五体相,
摄略宣说当了知,具足五种功德相。
无为法与无别异,以及遣除二种边,
烦恼所知三摩地,三障决定得解脱,
无垢无有分别心,诸瑜伽师境界故,
由于法界自性力,本来清净故光明。
无量无数不思议,无等清净之究竟,
当知彼等诸功德,真实自性身具足。
广大故及无数故,非为寻思境界故,
唯佛习气亦断故,次第是为无量等。
圆满受用诸法故,显示自性之法故,
大悲清净之等流,利益众生无息故。
无有分别任运中,所欲如实满足故,
以如意宝神通故,圆满受用身安住。
说法示现业不息,无有加行功用相,
显现不是彼自体,此处种种示五相。
如由种种形色物,摩尼中现非彼体,
亦由众生种种缘,如来显现非彼体。
依大悲心知世间,观照一切世间界,
法性身中不动移,幻化种种之事业。
天界出生圣白幢,从于兜率天宫降,
入于母胎及降生,善巧通达工巧处,
王妃眷属中嬉乐,出家修习诸苦行,
往诣菩提道场中,降伏一切诸魔军,
圆满菩提转法轮,趋入大般涅槃界,
普于不净刹土中,轮回未空恒示现。
演说诸法无常苦,无我寂静知方便,
先令众生厌三有,后令悟入于涅槃。
既入声缘寂灭道,具有已得涅槃想,
妙法莲华等诸经,宣说诸法真实性,
遣除彼等先前执,若以智慧方便摄,
令彼成熟于胜乘。授与殊胜菩提记。
甚深圆满大势力,善引凡夫同利故,
彼等次第应称为,甚深广大大自性。
此处初者为法身,其后二者为色身,
如于空中色安住,于初身中后身住。
由无量因众无尽,慈悲神足智具乐,
得法自在灭死魔,无体世尊故常法。
弃舍身命财三者,护持诸佛正法故;
为利一切诸有情,究竟圆满本愿故;
佛身净洁及澄清,大慈大悲生起故;
神变神足力显示,彼者住世行持故;
成就妙智于轮涅,取舍二执脱离故;
恒常圆满而具足,无量等持大乐故;
常住世间利益他,不为世间染污故。
获得无死寂静处,无有死魔现行故;
无为自性之能仁,本来极为寂静故;
恒常是诸无依者,皈依处等合理故。
由前七种无误理,显示色身恒常性,
由后三种无误理,显示法身恒常性。
非言语境胜义摄,非心所观超譬喻,
无上轮涅不摄故,佛境圣亦不可思。
不可思议离言故,离言胜义所摄故,
胜义所摄非思故,非思超越比量故,
超越比量无上故,无上轮涅不摄故,
轮涅不摄不住故,不取轮涅过德故。
前五正理微细故,如来法身不思议;
第六正理自在故,如来色身不思议。
无上智悲等功德,至德彼岸佛不思,
是故诸佛最后相,自在大仙亦不知。
大乘无上续论辨三宝种性中菩提品第二终。
自利他利胜义身,及依彼者世俗身,
离系果与异熟果,功德分类六十四。
自利圆满功德处,即一切佛胜义身,
他利圆满功德处,即一切佛世俗身。
初者法身十力等,离系功德皆具足,
二者大丈夫相等,异熟功德皆具足。
力破愚痴如金刚,处众无畏若狮子,
善逝不共类虚空,佛现二身同水月。
知处非处业异熟,种种根基种种界,
种种信解遍趣行,染净二种静虑等,
忆念自他之宿命,了知生死天眼通,
寂灭烦恼习气智,如是宣说十种力。
是处非处异熟界,众生种种信解性,
遍趣行与染净定,种种根机忆宿命,
天眼通及漏尽智,无明铠甲墙与林,
能刺能摧能截故,佛力犹如金刚杵。
诸法圆满觉菩提,一切诸障能禁止,
宣说道谛及灭谛,如是四种无所畏。
诸法自知令他知,道障自断令他断,
入道自得令他得,说二利谛佛无畏。
林中兽王常无畏,百兽群中自在行,
佛陀狮王处众中,无畏善住坚势力。
如来无过亦无诤,无有心意失念过,
亦无不定散乱心,及无轮涅种种想,
并无不择而舍置。志欲精进与正念,
以及智慧与解脱,解脱知见不退失。
三门事业随智转。智慧无碍知三世。
如是十八及余法,是为佛陀不共德。
佛身语意悉无过,心无动摇无异想,
不择舍置亦远离,志欲精进清净念,
无垢智慧及解脱,解脱知见均不退,
诸业普随智导转,三世无碍广智行。
觉彼不共大菩提,为众无畏转妙轮,
此唯具足大悲者,一切中胜如来得。
地等体相空中无,虚空体相色中无,
然五大种世间共,不共世间尘许无。
善住平满轮辐相,足跟广长趺不隆,
手足诸指悉纤长,及如鹅王网缦相,
肌肤柔软且细嫩,身体七处极隆满,
伊尼延鹿王腨相,阴藏犹如大象王,
上身犹如狮子王,肩脖隆满极丰腴,
臂膀浑圆丰腴相,手软浑圆无高下,
正立不俯手过膝,清净之身具圆光,
颈项无垢如海螺,两颊平广似兽王,
齿具四十上下等,亦极清净且密严,
净齿长短粗细匀,大牙极胜洁白性,
难思无边广长舌,品尝诸味得胜味,
迦陵频伽自然声,梵音清澈深远闻,
眼如莲花牛王睫,具净白毫严饰面,
顶有肉髻肤金色,清净细薄众生尊,
一孔生一细柔毛,右旋细轮向上靡,
净发严如琉璃宝,身量端似尼拘树,
普贤无譬大仙人,那罗延力坚固身,
不思议相三十二,佛说此是人王相。
犹如无云空月色,秋季湛海水中见,
如是正觉坛城中,佛子能见遍主身。
如是六十四功德,各自所具成就因,
如其次第当依照,宝女问经而了知。
由无毁坏无羸劣,无与伦比无动故,
次第金刚狮子王,虚空水月喻显示。
初六中三后一力,依此十力之次第,
遣除所知三昧障,以及习气诸障故,
如甲如墙如稠林,刺穿摧毁截断故。
重精坚固不坏故,大仙势力如金刚,
何以沉重由精华,何以精华由坚固,
何以坚固由不坏,不坏是故如金刚。
无畏惧故善住故,坚故势力圆满故,
释迦狮子如狮子,处大众中无畏惧。
正遍知故于何者,无所畏惧而安住,
清净有情与自身,亦见不等故善住,
心于一切诸法中,一缘安住故坚固,
极细无明习气地,彻底越故具势力。
凡夫声闻及独觉,具慧菩萨与如来,
愈上智慧愈细微,故以五大喻显示。
一切世间受用处,故如地水火风大,
超越世出世间相,故不共法如空大。
此等三十二功德,依止法身无别异,
如如意宝光色形,彼等三者无别故。
见时喜足功德者,所谓妙相三十二,
依二色身即化身,圣法圆满受用身。
依于垢净远近众,世间如来坛城中,
见此有情有二种,如现水空月轮色。
大乘无上续论辨三宝种性中功德品第三终。
所化界与调方便,所化界之调伏事,
随所化处应时行,遍主恒时任运转。
具足功德胜宝聚,智慧水海福慧日,
诸乘无余定成就,广无中边如空遍。
佛性功德无垢藏,已见众生无别具,
烦恼所知云罗网,诸佛大悲风令散。
何者依于何方便,调所化业何处时,
于彼不生分别念,是故能仁恒任运。
何者种种所化界,彼彼诸多调方便,
所化种种之事业,何处何时任运行。
出离以及彼显示,彼果以及摄受彼,
彼障以及断障缘,于此无有分别故。
所谓出离即十地,二种资粮是彼因,
彼果乃为大菩提,菩提摄受诸有情,
彼障无边诸烦恼,及随烦恼与习气,
一切时中断障缘,彼者乃为大悲心。
应知此等之六处,如其次第而宣说,
犹如大海与日轮,虚空宝藏及云风。
智水功德宝具故,诸地犹如广大海;
为诸众生资生故,二种资粮如日轮;
无有中边广大故,菩提犹如虚空界;
正等正觉法性故,众生界如珍宝藏;
客尘周遍无体故,彼障烦恼如云聚;
具能散尽彼障故,大悲犹如猛烈风。
由于他因得出离,自身有情见平等,
事业尚未圆满故,轮回未空业不息。
譬如帝释法鼓云,亦如梵天与日轮,
摩尼宝王与谷响,以及虚空与大地。
犹如自性净无垢,琉璃所成大地基,
以其清净故映现,天主帝释天女众,
以及胜利妙宫殿,此外其余诸宫殿,
帝释无量宫种种,天界诸物皆现见。
此后地上所居住,善男善女诸群众,
已见彼等诸显现,心中能发如是愿,
我亦无须极久远,即与帝释成同等,
为获彼者真实持,白净善法而安住。
彼等由于白善法,仅见此等影像现,
虽不如实而了知,地上命终亦升天。
显现影像彼等者,虽极无念无动摇,
然而于此地基上,成就大义而安住。
如是无垢信心等,修持信心等功德,
自心中现正等觉,具有妙相及随好,
从容行步及站立,端然而坐与卧息,
作诸威仪妙姿态,有时宣说寂灭法,
有时默然入禅定,显示种种神变相,
具大威光极晃耀,有缘众生能见此。
见已发起欲求心,为能成佛善修习,
真实纳受成佛因,所欲之果能获得。
净心显现之佛陀,虽极无念无动摇,
然而于此世间中,成就大义而安住。
此乃自心所显现,虽诸异生不能了,
然由现见色身相,亦于彼等有义利,
依见色身亦逐渐,安住大乘诸士夫,
以智慧眼能照见,内具胜义法性身。
犹如诸地离险难,具摩尼德光严净,
如是无垢琉璃成,地面平正清净故,
映现天主诸住处,天主及天眷属像,
净地功德渐离故,则此不复再显现。
为得彼者而修持,近住禁戒布施等,
男女诸众发愿心,向空抛散妙花等。
为能获得如琉璃,净心中现能仁果,
具极欢喜诸佛子,善能发起如是心。
犹如清净琉璃地,映现天主身影像,
如是众生净心地,亦现能仁身影像;
犹如帝释现不现,由地净与不净故,
众生现不现影像,由心浊与不浊故;
佛影虽现生与灭,然不能作生灭观。
如天界中由诸天,往昔白法善业力,
法鼓无勤无生处,亦无意色与分别,
同时能说无常苦,无我寂静之法音,
依此数数作警策,令诸天人不放逸。
如是遍主虽远离,勤等然于诸有情,
如来法音能周遍,于诸有缘宣说法。
犹如天界妙法鼓,其音依于自业生,
如是世间佛说法,其音众生自业生。
如离勤作处身心,妙音令天得寂静,
如是离勤等法音,令诸众生得寂静。
譬如天城妙鼓声,彼因产生无畏施,
烦恼心起战斗时,破诸修罗与嬉戏。
如是由佛于世间,说法四禅四无色,
彼因摧毁烦恼苦,开示无上寂静道。
由于能遍众生界,具有利乐三神变,
是故如来妙语声,超胜天界铙钹等。
天界妙鼓发巨响,地居众生耳不闻,
佛鼓妙音能遍行,轮回下界诸世间;
天界乐器百千万,为增欲火而演奏,
大悲诸佛仅一音,亦令息灭痛苦火;
天界美妙铙钹声,唯增心之掉举因,
大悲自性如来音,能令心入三摩地。
总之宣说尽世间,天及地住安乐因,
此等无余皆依靠,普世遍现佛圆音。
犹如远离耳根故,不能听闻细音声,
亦如具有天耳者,亦非遍闻一切声。
如是微妙胜法音,微细智慧之境界,
若心无有烦恼垢,彼人耳中方闻受。
犹如夏季之云聚,庄稼茂盛圆满因,
水蕴丝毫无勤作,自然降澍于大地。
如是依于大悲云,佛陀圣教妙法雨,
众生善根庄稼因,无有分别自然降。
犹如世间行善时,风起云涌降雨霖,
如是慈风为增善,佛云降澍圣法雨。
于彼三有依智悲,不染轮涅住虚空,
三昧总持净水藏,佛云善根庄稼因。
犹如云聚中普降,清凉甘甜轻软水,
由合地层盐咸等,遂成种种诸异味。
如是广阔慈悲云,普降八支圣道雨,
由合众生分类处,遂成种种异解味。
于此最胜大乘法,具信中等及嗔者,
此等三聚似三类,人类孔雀与饿鬼。
犹如夏季无云雨,人苦孔雀住舍受,
夏季地上降澍雨,令诸饿鬼受灼苦。
诸佛大悲云聚中,法雨世间降不降,
于法具信及嗔者,世间之中此譬喻。
犹如空中降大雨,冰雹石类金刚火,
微细含生入谷人,云于彼等无分别。
善巧方便智悲云,普降细广妙法雨,
惑净我见随眠众,佛于彼等无分别。
轮回生死无始际,众生流转于五道,
犹如粪秽无香气,五道之中无安乐。
轮回痛苦恒如触,烈火利刃盐生苦,
大悲云降圣法雨,善能平息此诸苦。
已知天中死堕苦,人中亦有寻求苦,
是故具有智慧者,人天殊胜亦不求。
智慧以及随佛语,生起信解此是苦,
此等业惑是苦因,此灭由智所见故。
如病应知因须断,乐住当得药当依,
苦因苦灭如是道,应知应断应触修。
犹如梵天于住处,梵宫不动之同时,
遍于欲天一切处,无勤自然而示现,
如是能仁法身中,毫不动摇之同时,
于世有缘无勤作,自然示现变化等。
如梵恒住无量宫,不动遍入欲界天,
诸天见彼妙色相,由此遣除五欲乐。
如是佛于法身中,不动示现诸世间,
有缘众生见欢喜,由此恒能净诸障。
如依梵天昔誓愿,及与诸天善业力,
梵天无勤而显现,佛陀化身亦复然。
降入胎诞往父国,嬉乐苦行降魔军,
证大菩提转法轮,涅槃无缘者不见。
如日普照诸莲花,有花闭合有花绽,
日于功过无分别,佛陀日轮亦复然。
犹如日轮无分别,光明一时普照射,
能令水花得增长,亦令他物得成熟。
如是如来大日轮,放射圣法无量光,
于诸所化众生莲,无有分别而照入。
依靠法身及色身,菩提精藏虚空中,
显现遍知大日轮,智慧光芒照群生。
由于所化清净故,于彼一切水器中,
如来日轮之影像,无量一时皆显现。
恒时周遍于一切,法界虚空之中央,
升起佛陀大日轮,应所化山次第照。
如具千光日初升,照亮一切世间已,
高中低山次第照,佛日次第照众生。
一切国土虚空中,日轮不能普照射,
无力破除无明暗,亦不能示所知境。
大悲体性遍放射,种种彩色光明网,
能为众生照明了,真实微妙所知境。
佛陀进入聚落时,无目盲人重得目,
远离无义诸恶法,见佛获利而觉受。
无明瞎却溺有海,邪见暗覆诸有情,
依于佛日光明照,慧光当见不见处。
犹如如意宝珠王,虽无一切诸分别,
一时同处诸有情,亦随所愿皆能满。
如是依佛如意宝,种种意乐诸有情,
虽闻种种差别法,然佛于彼无分别。
如如意宝无分别,无勤赐予所求物,
能仁无勤应众机,利他恒住三有中。
蕴藏深海地下住,于彼心虽有欲求,
然彼善妙如意宝,薄福众生亦难获。
如是劣缘诸有情,为诸烦恼所执持,
当知于彼垢心前,极难亲睹诸善逝。
犹如一切谷响声,依于他缘而得起,
无有分别无造作,不住外亦不住内。
如是如来声亦然,依于他心而生起,
无有分别无造作,不住外亦不住内。
譬如无物无显现,无有所缘无所依,
超过眼识之境界,无色不可示虚空,
纵然于彼见高下,而彼虚空非如是。
如是于佛见一切,然而其义非如是。
譬如种种诸草木,依止大地得生起,
大地无有分别心,亦令增固及成就。
如是众生诸善根,依止佛地得生起,
佛陀无有分别心,亦令增固及成就。
由于未见无勤作,而能成办事业故,
为除所化之疑惑,宣说此等九譬喻。
于彼修多罗教中,广说此等九譬喻,
经名佛境智庄严,亦示此等之必要。
由闻此等所生智,广大光明所庄严,
具足智慧之菩萨,速入佛陀诸境界。
为示无勤事业义,已曾广说琉璃地,
帝释影像等九喻,摄彼要义当了知,
示现言说与周遍,幻化智慧放光芒,
身口意之三秘密,获得大悲自性者。
一切勤作相续灭,无有分别之智慧,
犹如离垢琉璃上,映现帝释影像等。
寂灭勤作是所立,无分别智是能立,
为能成立自性义,喻者帝释影像等。
此处所表此义者,已说示现等九种,
导师远离生与死,无有勤作任运转。
犹如帝释妙鼓云,梵天日轮如意宝,
响空地般尽轮回,无勤利他瑜伽知。
现身如宝现帝释,善说教诫如天鼓,
遍主智悲广大云,遍至有顶无边众,
如梵不动无漏界,示现种种变化相,
如日智慧放光明,意密如净摩尼宝,
佛语无字犹如响,身遍非色恒如空,
如地众生白法药,一切所依为佛地。
犹如琉璃净心地,彼为现见佛陀因,
即彼清净心地者,增长不夺之信根。
由自善根生与灭,故佛色身现生灭,
然如帝释天主身,法界之身无生灭。
如是远离诸勤作,无生无灭法身中,
乃至三有未空时,转入示现等事业。
以此诸喻摄要义,及其前后之次第,
前喻难表不同分,后喻就同分宣说。
诸佛如来如影像,非具音故非如彼,
具妙音故如鼓音,非普利故非如彼,
能普利故如大云,非断惑故非如彼,
能除贪故如梵天,非竟熟故非如彼,
能竟熟故如日轮,非常照故非如彼,
能常照故如摩尼,非难得故非如彼,
不可得故如谷响,依他缘故非如彼,
不依缘故如虚空,非善依故非如彼,
如是世间出世间,众生一切之圆满;
乃为彼等所依处,是故犹如大地般,
即依如来大菩提,出生出世间道故,
亦成善法与诸禅,四无量及四空故。
大乘无上续论辨三宝种性如来事业品第四终。
佛种性与佛菩提,佛陀法及佛事业,
清净有情亦难思,此等唯是诸佛境。
具慧信解佛境界,成佛功德聚之器,
于此不思德聚喜,映蔽一切有情福。
若人为求菩提果,珠宝严饰黄金刹,
佛刹尘数日日中,供养一切诸法王,
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
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布施德更多。
若有具慧为求取,无上菩提经多劫,
身口意业无勤作,能护无垢诸律仪,
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
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持戒德更多。
若人修持能息灭,三有烦恼火静虑,
修持天梵至究竟,菩提不动之方便,
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
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静虑德更多。
何故以施得受用,持戒升天定伏惑,
慧断烦恼所知障,此胜闻彼为慧因。
自性住与彼转依,彼功德及成就义,
如来智慧之境界,四处如上已宣说。
于彼具慧信解有,力及具足诸功德,
成就速疾能获得,善逝果位之缘分。
如此不可思议境,信有如我亦可得,
得果具足诸功德,于此由信胜解故,
欲勤正念及静虑,智慧等诸功德器,
菩提心于此等中,定当恒时善安住。
彼者恒住菩提心,故彼佛子不退转,
圆满福德波罗蜜,以及诸善得清净。
福德五种波罗蜜,于此无有三轮执,
是故彼等皆圆满,断除违品是清净。
施所生善是施福,戒所生善是戒福,
忍定二种是修福,精进遍行于一切。
三轮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所知障,
悭等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烦恼障。
若离智慧无余因,能断烦恼所知障,
是故智慧最第一,慧依闻故闻最胜。
如是依于正教理,为令自心纯一净,
具信善圆之智者,亦为摄彼宣说此。
依灯电宝日月光,具眼能见众色法,
如是依佛义词法,乐说光明说此法。
何者具义相应法,能断三界烦恼语,
显示寂静之利益,即是佛说余翻此。
何者唯依佛教法,无散乱心而宣说,
与得解脱道相应,亦如佛经当顶受。
何故较佛善巧者,于此世间一亦无,
无余真如殊胜者,如理遍知知非他,
是故大仙自安立,如是契经勿错乱,
若坏能仁圣教规,故彼亦损圣教法。
烦恼愚痴诸恶人,毁谤圣者并轻蔑,
彼所说法彼皆以,妄计邪见而造作,
是故具执邪见垢,智者与彼勿相合,
犹如净衣可染色,垢腻染色非如是。
慧劣远离白法信,倒慢往昔谤法障,
执不了义为了义,贪著利养恶见制,
亲近毁谤正法者,远离受持正法士,
信解劣故将舍弃,出有坏之诸圣法。
如畏毁谤甚深法,如是智者于猛火,
毒蛇仇怨及霹雳,不应极生畏惧心。
火蛇怨敌金刚火,彼等仅能断命根,
不能令人深陷堕,极为可怖阿鼻狱。
若由数近恶人故,具有恶心出佛血,
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最胜和合僧,
若能思惟修法性,此人速疾从此脱,
若人恶心谤圣法,此人焉能有解脱。
三宝以及净种性,无垢菩提功德业,
此七义处如理说,由此我获诸善根,
以此普愿诸有情,面见无量光寿佛,
见已生起净法眼,得证殊胜菩提果。
依于何因何必要,如何宣说何者义,
于彼等流何者说,以四偈颂已显示。
四偈自净之方便,二偈损坏圣法因,
其次依于四偈颂,即为显示诸果报。
由说入佛眷属中,获得法忍菩提法,
总之二种果法依,末后二偈作显示。
大乘无上续论辨三宝种性中校量功德品第五终。
吉祥无比城之大智者婆罗门宝珠金刚叔伯班智达萨迦那与释迦比丘具慧译师共译于无比大城。
二○○四年藏历一月三十日
译于圣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