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摄颂回向大义 1

般若摄颂回向大义(1).mp3

第四、令彼般若之自性在相续中生起分二:一、后得中作业;二、定中修持。

一、后得中作业分三:(一)增福之因——随喜;(二)不失坏福之因——回向;(三)辗转增上之因——胜解。

(一)增福之因——随喜分二:1、明菩萨随喜之胜利;2、共说随喜与回向之事。

1、明菩萨随喜之胜利分二:(1)譬喻;(2)意义。

(1)譬喻

世间能明含识尽所有,为照明故一切发诸光,

日轮发一光明极超胜,能明群体诸光不及一。

首先是譬喻,以世间界其他光体和太阳光作比较。在其他光体上要抓住两点:第一、尽一切种类——有情的、无情的;第二、它们聚合一处,成为光明的聚合体,以此让它达到极度的量。太阳代表一个种类,发一次光代表一次。这样比较,其他群体发出的光,比不上太阳光的明亮度和遍及度的一分。

在此世间界中,有能明的光体——星辰、油灯等及萤火虫、持灯者等的含识,尽其所有,此等一切为了照明诸方的缘故,以各自的身体及物体的诸光在一处发出,而日轮发一光明极为超胜,其余所有能明群体的诸光,较彼日光的亮度及广度,不及一分。

在世间界里,太阳之外的其他光体,大的月亮、星星、小的油灯等一切无情的光体,以及萤火虫、拿灯者等持光的有情。“尽其所有”,指有多少就聚合那么多。为了照亮一切方的缘故,把这些光合在一起,在一处发光,这样亮度就非常大了。就好比一万盏一千瓦的灯泡放在一个地方,就成了聚合体,光会非常亮,由于亮,它的照明范围就很大。像这样,为了能照到广远的一切方,把世间所有有情、无情,这些具光体、持光者全部汇在一处,在一个地方发光,结果非常亮,就像火焰聚在一起特别大一样。然而太阳是一个非常大的光体,它只要发一次光,从亮度来说,前面大聚合体的光不如它的百千万分之一;就范围而言,跟太阳的普照范围比,那些光的照明范围(体积)不如它的百千万分之一。

这种比较是很惊人的。太阳光普照整个天下,它的范围太广了,东南西北哪个方向都没有边,这么大的范围全是亮的。再说它的明亮度,地球上其他光体积聚起来,放到太阳旁边,那简直是毛毛雨,比不上它的百千万亿分之一。这就知道,一个非常圆满的大东西,无论是明亮度还是遍及度,都超过无数个小东西。

(2)意义

诸声闻众一切施戒修,极具福德资粮悉生起,

亦较菩萨起一随喜心,诸声闻众福蕴不及一。

如同上述的譬喻一样,诸声闻众尽其所有的施、戒、修三类极为具足的三福业事的资粮,悉数产生,也较菩萨产生一刹那的随喜心,以诸声闻众的福德蕴不及其一分。

意义上要认识到,声闻众尽其所有种类的布施、持戒、修定,达到了极其具足的福德三种事的积聚。声闻众的福德聚分成三类:布施类、持戒类和修定类。每一类里面,布施有各种种类,持戒有各种支分戒等等,每一类都极其具足,出现了三大福德聚。这三大福德聚,如同譬喻里无情光类和有情光类两大光类极其具足的聚合体。

菩萨就像一个大日轮,发一次光代表起一念随喜心。这个随喜心普遍到了全法界,无远不届、无处不到,全法界的圣凡五类——凡夫、声闻、缘觉、菩萨、佛的所有善根聚,一念间全随喜到了。而且他住在般若中,不耽著而随喜。这个果太大了,声闻众所积聚的施戒修三类加在一起,也比不上菩萨一刹那随喜所产生的福德,也是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不及一等等。这就是譬喻所要表达的涵义。

因为:声闻众的善根事有多么大也是所缘和行相狭小、分别之垢未净及无有善巧的回向摄持故,果之量微小故。

为什么声闻众的福德蕴不及菩萨一念随喜心的一分呢?以理证成时有两重:第一重,声闻的善根无论多大,也是一、所缘和行相狭小,二、分别的垢未净,三、无善巧回向摄持,以此推出声闻做善根事的果量很小。第二重,由于每一个果量很小的缘故,无数个加起来,与菩萨一念极广大随喜心相比,也比不上他的一分。

首先说第一重理由,包括三分,可以对应修善行的前行、正行和结行来解释。行善的前行,发心时只为一己所欲,想从轮回中得解脱。所缘只是自己一个人,行相就是法行的状态,也只是为自己一人。这样发心就特别小,就像一根蜡烛的光,只能照一个小范围,而且很黯淡。所缘、行相狭小,还可以就每一种修福来说。无论在修布施、持戒、修定的哪种门类里,所缘都是小的。修四念处等,所缘是一个小的法,内心的状况也是小的量。譬如观身不净,只观到身体的不净相,不能观到它离戏的空性。或者观无我,也是很小的人无我或者有边——色法和心法的粗蕴空,观不到像太虚空般的大空性。这就是所缘的量狭小,由此运行的法行状况量也很小。

行善的正行中,分别的垢染没有净,只通达人无我和一点法无我,没有了达满分的法无我,不知道一切法都是无自性或现而无有。如果心空无住,就像《金刚经》所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或者“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等等。由于以三轮清净的智慧摄持,行一切善时心不著在任何相上,因此福德如同虚空。而声闻没有证到法无我,连有边都没证空,执著有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这样分别的垢染没有净,没有三轮清净的智慧摄持,就是正行方面的缺陷。

结行方面,没有以善巧回向摄持,而无法使善根推至辗转无尽的地步。

像这样,由于在前行、正行、结行上,没有深广的内涵,相对菩萨来说就非常小,这样修一个善的果量就特别小。而无数个小加起来,也不及一个大的。就像无数烛光合在一起,也比不上太阳光的一分。

单举随喜,菩萨随喜时,是对于尽法界里的一切圣凡,下至地狱众生的一念善心,上至诸佛从因至果的善根,所有凡夫、声闻、缘觉、有学、无学、菩萨各种地道、佛从因至果,尽法界心的量一次性全部随喜,就像太阳放一次光就遍到了整个大地范围一样。这样浩瀚如海的量,无数蜡烛般的声闻善根合起来,也不及他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等等。像这样,在所缘、行相上有非常大的差别。

再者,是否有三轮清净智慧的摄持完全不同。证了空性的菩萨在做一切事时,心里连一点点著相也没有。他的心像虚空一样,尽管作,无所作,以不著相的缘故,不落在小量中。如果声闻行布施,由于他执著法我的缘故,认为有布施者,有色法、心法的微尘分和刹那分;受者也有微尘分、刹那分;施物比如一碗饭,也有微尘分、刹那分。这样著相布施,就达不到三轮清净的状况,三轮清净是丝毫不著相的。这样,一者有著相的染污,一者没有著相的染污,二者福德的量无法相比。

在回向上,由于声闻没有以菩提心为内涵,以普贤行愿回向到现前、究竟的一切利乐处,缘起上没有展开极广大的量,他只求自己解脱,这样就相差得非常大、非常远。菩萨以善巧的回向摄持的缘故,一下子就超过声闻人无数级别了。

所以说,圆人修法一天抵过不圆人修法一劫。这里是以声闻人跟菩萨相比,如果以做人天善行来比的话,那更是相差甚远了。在所缘行相、有没有净分别垢、有没有善巧回向来摄持这些点上,注定在缘起的量上有天壤之别。由此就能判定,声闻每一次行善的果都非常小,无数小的加起来,跟一个极大的相比,也是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

菩萨以智慧和善巧摄持修善法,就像打法界拳一样,一展开就贯彻到十方三世一切量上去了。尤其是透了法界,明了一切都在法界心中,有一种无碍的定解,无论发心还是修正行都住在般若中,这样马上就能相应,能起行,的确跟不了达的人不可同日而语。所谓“修行以日劫相倍”,他修一天超过其他人一劫的修量无数倍,因为在缘起的计算上,这是超大量的事情。这就可以证明,菩萨后得位增长福德的随喜行法特别殊胜,我们修学大乘,一定要往这个方向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