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奇珍 5

忠实的记录

听闻众多繁说辞缛典,善巧绘制雅言霓虹图,

然非具恩上师口传教,自作辞类未搀杂于此。

我也听闻过许多广说破立、言辞繁多,以很多喻门善巧宣说法义的好经论,也擅长写诗,以文雅的霓虹般的无实义言辞写成诗篇,但这样并不成为具恩圣上师纯粹的口传教,因此我自己作的辞类一个也没有搀杂在本论中。

从这就看出,这部论完全是上师的语录。华智仁波切是记录者,这本书是嘉维尼固尊者的口授。就像《坛经》是六祖所说,由法海来记录那样。他为了保持上师语录的纯正,记录的态度相当忠实。这里明确地指出,他自己写的一个词也没有搀杂在里面,可见这完全是嘉维尼固尊者亲口讲述的。

无等上师真佛陀出世,雪域世间良辰妙缘会,

今离昔世去日尚不久,如今金刚兄弟犹见证。

无比具德的上师真佛真正来到藏地的缘故,使得雪域的一切世间成了妙缘聚会的良辰佳时。这以后没有过多久的缘故,见过上师现在还健在的诸金刚兄弟们,对于这部没有搀杂我自己词句的妙论,他们都可以作见证。

“今离昔世”,“世”是时代的意思,比如太平盛世。“昔世”指上师出世的那一段很好的时期。意思是上师来了,把雪域整个世间变成了妙缘聚会的良辰盛世,成了特别好的一段时间,然后上师显示入涅槃,现在离那段时间还不久。

为于结集善说真教言,精进为因亦由胜士恩,

胜解恭敬善心手书写,天及弟兄理应赐喜悦。

为了对至尊上师所作的前行引导的真实善说作一结集,由我自己的精进为因,加上胜士(也就是很好的金刚道友)的恩德,因此我以胜解和恭敬的善心之手书写了本论。对此,天和各位兄弟赐予喜悦的花是应理的。

华智仁波切说,当时自己的发心是想把上师宝贵的口传教诲结集起来,留传后世,利益无数的有缘者。为了成办这件事,需要因和缘积聚。自身方面发起了踊跃精进,外缘方面有金刚兄弟的恩德资助。他们有的是劝请者,有的为缮写提供纸张,有的赐予安慰等等。这样因缘聚会的时候,自己完全是以胜解、恭敬的善心记好了这部论。在这件大事因缘完成的时候,诸天和金刚兄弟们理应赐喜悦。“赐”是谦词,意思是大家都应当感到欢喜。

如遇真佛

日后出世妙缘数取趣,见此理趣当于上师佛,

生起亲遇之胜解恭敬,所说枢要自许无错谬。

现在不在世间,未来将来到世间的具妙缘的人们,如果见到善说的这些理趣,对于正等觉至尊上师佛,应当生起亲自遇到那样的胜解和恭敬。对于上师所说的道的枢要,我认为无有错谬(也就是决定无错谬的意思)。

这样殊胜的宝典不是随意就能遇到的,因此说“妙缘数取趣”。也就是缘分非常好,往昔种过善根,有清净的善业和愿力的人,才能遇到这部法。如果这些具妙缘者见到这部普贤上师正等觉佛亲口说出的法要,它根本没有被篡改、破坏,完全保存了上师当时的口气,应当在见到这部法时,生起一种我现在亲自遇到了真佛那样的真实胜解和恭敬。

佛有时候以色身的形相显现,有的是以话语呈现,有的是在法身界中作加持。我们遇到了这本书,就等于见到了嘉维尼固尊者的法身舍利,每个字都是从真佛上师的智慧中现出,所以这跟普贤上师亲自给我们传授一样。我们应该知道,这就像我已经遇到了正等觉佛那样,要有高度的胜解和大恭敬。“胜解”,就是心里深信不疑,尊者说即是佛说,此法即是佛法。这样一来,对这些语言就不敢有轻慢,而且会对每一句都殷重地奉行。

这部上师的口授,从外前行说到内前行,到正行支分为止,这里面一路宣说了道的枢纽关要,也就是怎样进趣的关键,这每一处我认为都绝对没有错谬。

以华智仁波切的资格,二十五次听上师宣说并实修,对于从下到上的每一步,都达到了圆满的修量。这更加增上我们对于本法的信心。他有这样大的证量,能够明见上师的心,能够明见法义,既然他认为所结集的绝对没有错谬,那我们就可以真实地依止这一部法。就像阿难尊者说“我所说的就是佛当时说的”那样。他有不忘陀罗尼的缘故,我们现在就会有信任感,认为这就是释迦佛说的,不是其他人说的,这就可以信受。

同样,这部法就是普贤上师说的,这样了解后,我们对它就会相当恭敬,会发心一生不离本法,一次又一次地阅读、思维,参照本法检查自心,修持自心。就像前面说的,它叫做“无嗔阿阇黎”。这就极其方便。一般的阿阇黎讲上五遍十遍,显现上也会感觉有些吃不消。但这部宝典时时都在向你开示修心的关要,无论你看多少遍,它都在不断地给你传授。

重点强调

“善说的此等理趣”,就是嘉维尼固尊者所说的修持方法,或者真理所在之处,这叫做“理趣”。修行怎么开展呢?无非是在心上见到缘起法则和胜义本性,之后引导众生在真理之路上走。

由于这是实修要诀的指导,所以不谈别的,唯一讲怎么修心。世俗上我们怎么来把握心态,把心转成善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合乎圣道的标准。而且要逐步地发展,把心完全摄入到大乘贤妙的正轨里。这里会很分明地指点,哪些是心上的错谬处?缘起上是怎么错的?会导致什么后患?哪些是纯正的?怎么来引起善心?这样生善心后有什么利益?怎样以起善心的方式,把心完全引到法道上,让心昼夜依于正法修持?胜义中怎么来明见本性?如何汇聚因缘?等等。这一整套修心之道的理趣说得非常好,我们遇到了它,就像已经到了一座遍布珍宝的金山里一样。

那么,谁能够真正得到这些珍宝呢?或者说,一个人在遇到这部法宝时究竟得多少利益呢?这取决于他的心态。有些人得上等,有些人得中等,有些人得下等,有些基本不得利益,只是结个缘,有些甚至出现过患。

华智仁波切很慈悲,他在这里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诫。当时在世的人,由于对嘉维尼固尊者有很深的信仰,他们一得到这本书就会爱若至宝,把它当成法海中的奇珍,句句都会受持在心里。然而这部法不只是为着当时的人们,还要为着未来长久时代的人们,趣入大圆满龙钦宁提心髓法,作一个殊胜的指导,所以,华智仁波切考虑到未来的人,做了这样的指导劝诫:未来有善缘的人,虽然没有当面见过至尊上师嘉维尼固,但你们务必对于正等觉上师佛——嘉维尼固尊者,生起像亲自遇到那样的胜解和恭敬。要想到:我已经遇到了无比殊胜的嘉维尼固上师,这是多么幸运!他对于我的成佛之道,能够做全程的最精要的指导,这让我省掉了多少曲折弯路!我只要一心听受他的教导,就能直接趣入修心的深处。有了这种胜解和恭敬,对这里的字字句句,就会非常珍惜、顶戴,就会得到极殊胜的利益。

现在已经谈到最关键的问题,这是我们学这部论成败与否的关键,或者能得到何种利益的关键。华智仁波切提出了一个最好的心态,那就是如遇真佛的胜解和恭敬,以这个心态,我们对法本的看待就不一样,也就会得到最上品的利益。

那么,如何来体会这种胜解和恭敬呢?我们首先降到世间层面上讲,之后知道,它肯定要比这个还要殷重,要这样来体会。比如,忠臣会敬奉明君的旨意,因为他很忠,所以毫不违背。贤明君主对他交待的事,他都会放在心上,绝不敢轻忽,说一就做一,说二就做二,看得非常重。这倒不是他怕砍头,而是他秉着一个忠臣的心。其次,就像孝子读慈母的遗训那样。虽然母亲不在世了,但他对母亲有非常大的孝顺,所以母亲临走时给他的重要教诲,他会始终珍藏在心里,一辈子按这样来做。这两种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他们有胜解和恭敬。对孝子来说,母亲有大恩德,在他心中的地位极高,这种胜解不会被夺走。而且他有恭敬,有了恭敬,就不会轻视。忠臣也是如此。

懂了这个以后,就要把这种胜解和恭敬的心态提升,认识到这就是真佛上师亲自给我们传。他所说的话全是出于大慈悲心,是为着我们成佛在做直接的指点。要想:这就是上师佛的语言,是他给我的遗教,对于他的教诲我怎么能违背?如果你有这样的胜解和恭敬,那学任何一句都绝不可能轻视。不会置若罔闻,或者不屑一顾,或者拖延懈怠,不起修行等等,这些全部会消除。

后面我还要讲嘉维尼固尊者的传记,这个非常重要。一定要生起“这就是真佛”的想,不是比佛还低一点。对于尊者说的每一个句子,你都要想,这完全是在指示修道的真实义,完全是在讲真理,在讲菩提道,在讲大圆满心髓法怎么进入。这样我们才觉得这个法太重要了。

下面再来看是否具足胜解和恭敬的差别。如果自心没有尊者是佛的胜解,对本法不起敬重的心,那学了也没有很大作用。相反,有胜解,认为这就是佛说的;有敬重,认为这里传了极殊胜的要诀,这时心里会感觉像得了秘诀那样。过去的人相当重法,他感觉这个法宝太难得了,然后把它秘藏在心里。他会一点一点去学,就像学秘籍那样。过去这样的法是不轻传的。比如,按意科喇嘛·秋央让珠的规矩,如果不修是不给传的,修才给传,不然就成了法不对机,成了有失误。如果传得很随便,人得到后根本不修,就会慢怠、看轻这个法,结果就不得利益。

为什么一定要有亲自遇到真佛上师那样的胜解和恭敬呢?因为这实在不是供大家消遣的,不是换个花样听听,听完一次就算结束,它是让你一生不离的法。没有高度的胜解和恭敬,你怎么会去做?怎么会一生时时都按照它来奉行呢?只会觉得法太多了,我听一听就可以,了解一下。难道还要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每个字都必须刻在心板上?至于时时都记起,时时都对照,一辈子直到断气为止,心心念念全都在这上面去修,更是根本没想过。这样的话,学这个法就起不了大的作用。不像一个人花了千两黄金,越过千山万水,去求一个几句话的秘诀,因为得到它太难,所以肯定把那几句话奉行一生,这种态度根本没有。

过去佛传《法句经》时,都是根据弟子的情况来传,有的传一偈,有的传几偈。弟子们下来后专门修这个偈子,结果很容易修行成就。就是因为他相信这是佛,他给我传的绝对无错谬,而且最应我的机。之后,由于他敬重佛的法教,马上就去修行,就能解决问题。而现在的人,很多法已经传下来了,但发现他对法根本不尊重,没几个人修,有的人就连想要一生修这个法的心都从没起过。不断地传下去,对他来说,不过是被动地听一听。这就成了法很重、心很轻,这个过患是很大的。

总的来说,对于遇到本法,首先一定要有“我已经遇到了嘉维尼固上师佛”一模一样的胜解。其次要认识到,这就是上师佛对我做的最慈悲的教诲,然后十分恭敬它。一定要有这两个条件才能得上品利益。之后,你会相当珍爱这个法。就像病人珍爱能治愈他疾病的药品那样。他会非常敬重大医王的话,一点一滴都非常认真地照那样去做,这就产生效果了。

后面,华智仁波切还很慈悲地为我们作证:上师所说的这些修行的枢要,我自己认为没有错谬,意思是决定没有错谬。这样我们就放心了。

枢要”,“枢”,指门上的转轴,引伸为要害、关键等等。这部法里所讲到的修道的关键、要害,就是直接给你点明要走的路。就是按那个方向走,这就是关键。一旦你把握了它,马上就能入道。没有找到关键就打不开门,也就进入不了。那么,在这一切所说的枢要上面,都绝对没有错误,我们按照直接给定的要诀去修就可以。这里不必自己研究,自己研究的话,过了三百辈子也研究不出什么。

总之,我们一定要有如遇真佛上师那样的胜解和恭敬,对于本法要有高度的信仰,这是最关键处,所以我再三强调。

殊胜回向

如是若有从彼能获得,善根亦复为诸父母众,

为胜师摄受行殊胜教,成就圣果回向作其因。

(念第三句时,在“摄”字这里要停一下。)

从结集这部上师口授的善说,能获得许多善根,这些善根全部布施给父母有情,让他们每一个人在菩提道的初中后三个关键上都能成就它的因。第一个关键是遇到殊胜的善知识,得蒙摄受;第二个关键是按照善知识所说,如教受行;第三个关键是由此成就无上佛果。

“回向作其因”,果观待因,所以因最重要。因有了果自然就出现,因此回向都集中在因上。这里是说,一切善根都回向给有情,让他们实现这三种殊胜的正因。有了这些因以后,就都能够圆满成佛。

 

最近讲的这十几颂,都是以意科喇嘛·秋央让珠的注解为根本来讲的。他是近代的大圆满大成就者,是布玛莫扎的化身,所以解释非常可靠。偈颂下面的简要解释都是他老人家写的,然后是我个人依据这个解释,再展开来讲解。下面补充一下前四颂的精要解释:

如上三传口诀甘露河,具传承师甜口津精华,

九次第乘修持心枢要,唯此无有错谬悉摄集。

如是将上面三种传承一切窍诀的精华总集在一起的大甘露河,以具有口耳传承的至尊上师的甘甜口液精华作为庄严,九次第诸乘一切修行心要的关要密意,无有错谬地全部摄集的论,唯一是这部窍诀之论。

繁琐言辞糟粕皆弃舍,汇合极深实修要诀味,

体验口诀所善煮精华,此妙释论如妙烹馔食。

在讲句义的方面,很多破立的繁琐词句的糟粕都舍掉后,深中极深的修持关要的很好受用的美味全都汇集一处,而以自己的体验和至尊上师的口诀所煮熟了的精华妙味,全部总集了的这部善说释论,犹如煮好了的上妙美味。

(这的确是在精心地烹制美食,它有三个要点:一是舍弃糟粕,二是汇集妙味,三是以火力善煮。首先,选料上非常考究,里面没有精美味的糟粕、皮壳或者一般的材料都不取,要的就是具有精妙滋味的食物。料选好了,再汇在一起,用火好好地煮。有了这三个条件,就能做出一道精妙的美餐。

这部法就是按这个方式做成的。凡是破立的繁琐词句的糟粕都不要,因为跟修心没有直接关系,所以都不取。唯一采取的是极深的修持要诀,而且心一接触到就很得受用,就像是很好吃的美味,这些全部汇集在一起。第三是用口诀和体验的热量来煮熟它,就是在这些实修要诀上,体验已经达到了纯熟,又有上师的口诀,一传出来是热乎乎的一个。这样吃下去就特别舒心畅快,特别有滋补营养的力量。能吃到这样完全煮好了的上品美味,实在是三生有幸!)

性恶习行三毒荒地上,除恶口诀金刚犁开垦,

真实正法善巧以润泽,此妙释论如善巧农夫。

在自己恶劣秉性常常现行三毒烦恼的荒地上面,以能揭发过恶的口诀的锐利金刚犁先作开垦,又以真实宣说能成办解脱的道法的圣法降下法雨后,以善巧润泽心田的缘故,此妙释论如同善巧农夫的技艺。

(这个农夫是怎样善巧地整治田地呢?他会研究,这块地里面很坚硬,又很荒芜,这比喻我们秉性很恶劣,不断地发出三毒的行为,导致心地一片荒芜。采取的措施是,先用犁来开垦,再以雨水滋润,这比喻整治心地首先要破掉恶,其次是启发善。由于恶的地层非常坚硬,所以要事先把它揭发出来,不让它在心中存留。其次善心特别缺乏,所以要用解脱的妙法,善巧地滋润他的心田,使他的心渐渐地发出善来,而且逐渐地加深、拓展,最后就变成了非常松软、肥沃的心田。)

出离心体耘软良田中,善播菩提心之种子已,

积净方便生成功德果,此妙释论如贤劫庄稼。

从轮回中出离的心,就像是已经好好耘过了变得很柔软的良田,在这里很好地播了具有二相的菩提心的种子,随后以积资净障的方便作为助缘,而能生起功德之果,因此这部妙论如同贤劫的庄稼。

(这里要看到本论成熟我们内心的次第,包括四步:第一步、整好心地,也就是先修四个外前行——暇满、无常、苦谛、业果,发起一心想从轮回出离的心,这也是多番耘过了心地的结果。先是去掉对现世法的坚固执著,再是去掉对后世法的坚固执著,逐渐地心松开了,远离了很粗重的烦恼和业行,这就像是好好耘过了、变得很松软的良田。第二步、播下种子,这是指进入大乘的修心时,通过修四无量心、六度学处等,播好了具有以智慧缘菩提、以大悲缘众生这两种德相的菩提心种子。第三步、集聚助缘,顺缘上修曼茶和古萨里,以求快速积满资粮,净除违缘上修金刚萨埵忏悔法,消除修证的障碍。第四步、获得成果,也就是在修上师瑜伽等时,能生起现证的智慧,所以犹如贤劫的庄稼,自然而然就有丰盛的成果。)

 

思考题

一、华智仁波切是以何种态度记录本论的?细心体会这一点,以增长对本论的敬重心。

二、为何要发起遇本法如遇真佛的胜解和恭敬?如何体会这种善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