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 .寿命无常 7

备忘录-寿命无常(7).mp3

四、完成死法的途径

在了解到需要修临终有益的法后,应当在自身上体察,究竟在修那种死法。所谓“死法”,就是死时有益的法,在生时重点要修死法而不是生法。这又由自身的意乐、加行而分出上、中、下三种差别。就像世人成办某种盛会需要具足因缘,这样才能顺利召开,办得隆重,效果很好。同样,我们在自心上也要这样来完成死法。

分三:(一)下士的途径;(二)中士的途径;(三)上士的途径。

(一)下士的途径

在此下士是由了知三恶趣苦,而励力求增上生人天果位的意乐而修三福业事,而以下士自己的道轨完成死法,然非以中上二者的道轨完成死法。

对下士而言,以下士道轨来完成死法,无非意乐和加行两种。“意乐”,指了知三恶趣苦而励力求增上生人天果位的心。以此修施、戒、修三福业事,这是加行。这样修出来意乐,做出来加行,到临终自然安乐,往后将得到人天果位。像过去的善人们,他们励力求后世,断恶修善,积很多资粮,结果死时天乐鸣空、天人迎接,或者预知时至,谈笑自若就走了。这样的人修成了下士的死法。

当然,具体要在自身上严格审查。如果我们没思维三恶趣苦,没感到害怕,那就不会把重点放在求来世,而只求现世名利。只有知道马上要死,死后一旦堕恶趣,那种苦是非常可怕的,这样畏惧以后才开始想:来世一定要得人天果位。以这种心就会励力地修施、戒、修三福,会多布施积资粮,有特别大的断除十恶业的欲等。这样有了心,有了修行,就沿着下士自己的道轨备办好了死法。一生上万天精勤断恶修善,一心以来世为主,到临终时都备办好了,当然死得很安乐。如果没有这些内涵,没去思维三恶趣苦,没有起坐立不安的心,也不可能认真断恶行善等,这样的话,这一生是很可怕的。心里连世间善人的气氛也没有,没有忠孝仁义,也不去特别用心地修善持戒,那就只剩下一个私我,求点小名小利,起很多恶心,造很多恶业,根本没有以下士道轨来成办死法。因此奉劝大家,学法要有基础,应当一步一步地走。

如果确实发起畏惧恶趣的心,转为以后世为重,特别希求来世得增上生,之后有修施、戒、修三类所生三福业的内涵,做得非常充实,来世就可得增上生人天果位,下士自轨的死法算是做好了。然而,这并不是以中士、上士两种轨道来完成死法,因此还很不足,应该再上一层。

(二)中士的途径

中士是由了知三有三界轮回苦后,以求自己一人解脱的出离意乐引发,而以欲得解脱的意乐,修持正道——增上三学宝而完成中士的死法,然非完成上士的死法。

在下士之上,进而发展中士的意乐和加行,就可望完成中士的死法。在心上需要进一步发展,也就是在观苦上要拓展为观察三有三界轮回的苦相。比如,思维三苦、八苦、六苦、六道诸苦,由此能透彻地了达轮回纯一是苦。之后放在自身上考虑,就会发起求自己一人解脱的出离意乐。由此引发,以求解脱心摄持而修持增上三学。有了这个内涵,就算备办了中士的死法,将在临终对三有轮回一无贪著,一心求解脱,而且已经修好戒定慧三学,会往出世果位的方向走,终将得到涅槃寂静,会解脱三有一切苦或者轮回取蕴。

当然,自身的意乐和行为是欺瞒不过去的,必须通过如理如实地修心才可望达成。也就是,心的发展要有非常广大、到量的思维,真正抉择断定了轮回纯一是苦,对五取蕴发生厌患,才有求解脱欲乐。之后就根本不以后世人天果位为重,而是以解脱为重,修任何法都以求解脱心或出离心摄持。再去修增上的戒定慧三学宝,一一殷重行持,算是有中士加行的内涵。完成这二者后,的确是超胜下士的中士行者。在生时修殊胜的出世解脱道,临终当然更得安乐。正如经中所说:比丘到临终时非常安乐,他没有解肢节苦等,非常吉祥。由于在生时这样修持的缘故,临终将更加安乐,来世更加殊胜。然而,受限于仅为一己求解脱欲乐的缘起,因此并非最上等。只是一己为重,没发展出大心大行,所以不是在成办上士的死法。

此处行者还须自审,切莫自欺,应当衡量自身是否有无伪的出离心。真的认为轮回纯是苦海吗?真的有囚徒欲出死牢般的心吗?在任何一事一心上面,都是以此心摄持吗?到底是什么等起、什么动机?如果心里只求世间福乐,那是往轮回走的方向。如果一直以自我为主,那也是去轮回的方向。没有无我观慧和出离心的摄持,几乎都成为轮回的集谛、苦谛。因此要知道,缘起在心上,心在欲乐上。诸如此类要细致观察。

如果还没发展出来,应当打好共中士的基础,这会有较长的历程。首先意乐就不容易开发,必须要有广阔的眼光,透彻地抉择,一直要按苦集二谛和十二缘起的轨道去抉择。当抉择到位时,能完全确认三界轮回纯一是苦,毫无真实安乐。之后就知道目前的处境相当不妙,一心想求解脱。这样思择后,心根本不顾虑轮回福乐、人天享乐等,一看到就生大厌离。以这种心强有力地摄持三门去修戒定慧,这才是真正的中士,他才是真正在行中士道轨,日日夜夜备办中士死法,临终自然得大受用。因此,不是在口上,而是在心上,不是在“想当然”里,而是要如量地修出这种心。

(三)上士的途径

上士以利他菩提心引发,而由远道相乘、近道金刚乘、速道光明大圆满三者中任何一种道修持一个死法的话,即是完成上士自道的清净死法。

在具足共中士的内涵后,还要提升到上士的内涵。上士的意乐是利他的菩提心,道包括远道相乘、近道金刚乘、速道光明大圆满任何一种。如果已经发起利他的菩提心,而且由它摄持修这三种中任何一种道,那就是在修持上士的死法,由此能完成上士自道的清净死法,当然比中士更为殊胜。

要趣入上士的高层道轨,自然以根源的菩提心为入门关键。诸法都是随缘的性质,而枢要就在欲上。已经从为一己求解脱的欲,发展到以利益法界一切众生为重的广大心力,进而为达成救度一切众生而要取无上佛果。这样有“利他”和“求佛果”两种欲,就是圆具德相的菩提心。当它发生以后,以它引发就摄持着心修持成佛之道。这样趣入成佛的道轨中,就具足上士的加行。有了意乐和加行,就是在走上士道轨,日日夜夜都在成办上士的资粮。有这么殊胜的资粮,临终当然更安乐。

这里要更严格地审查:我是否经由四无量心、自他相换等修法而完成了菩提心呢?是否时时以此心摄持,想的都是众生?是否为了成佛而修道呢?如果没有这个量,那还没有发展出上士的缘起,因此要励力修菩提心。在真实引出菩提心后,要以它摄持求无上佛果,实际行持成佛的道,这样就成菩萨了。他的名称是菩萨,他的相续是菩萨,他入了佛的家族,走的是成佛之路。要像这样在自身上观察,然而这并不简单,需要在修心上长期发展。

以誓愿力摄持

其中,特别由光明大圆满之道修一个清净死法的话,须立誓:“不作到一个生死之媒已倒下,得此无死本性之坚地的话就死”,以及以“如是的誓言决不放弃”的第二个誓言的铁钩作摄持。

接着由猛利的菩提心引发,为了尽快救度众生而要择取最快的成佛之路,以光明大圆满为道乘的巅峰。一般按照《四部心髓》来说,利根者三年,中根者六年,下根者十二年,能使有漏蕴不现而在光界中消尽。而蒋扬钦则旺波尊者的伏藏法《杰珍宁体》中说,上等者六个月,中等者三年,下等者六年,使有漏蕴在光明身中消尽。当然,这是对成熟引导的合格者讲的。

到此地步就发展出完成自宗九乘之顶光明大圆满道死法的志愿。也就是在大乘成佛之道里,特别要由光明大圆满的捷径来修一个清净死法的话,那必须有大的志愿,以及“不完成此志愿就死”的大决心。也就是心里要有两个誓愿的钩子,第一个誓愿的钩子是:“如果我做不到一个生死之媒已倒下,任持无死坚地的果位,我就去死!”第二个誓愿是:“我决不放弃所立的誓愿!”这样就用铁钩摄住自己的心了。这就是以誓愿力来挟持自心,不做到就死。就像闭生死关的人那样,不成就死在关里算了,宁死也不出关。像这样,无常观就和求证大圆满的道结合起来了。也就是念死无常,觉得人身宝贵且短暂,说不定今天就死,求法的欲就是要修证最速捷的道。发誓的力度是宁死也要完成。

“生死之媒”即生而死、死而生,一直连接不已,指造成生死连接或结蕴相续的烦恼和业。“生死之媒已倒”指烦恼和业消尽了。就像至尊米拉日巴所说:当初我是害怕死,到山洞里去,又是思维死期不定而精勤修持,最后就不怕死了。也就是彻底断掉了虚假的生死。遍知法王龙钦巴在接近涅槃时也说:“无住我莲花业缘力,任持无死本性坚地的境界。”也是表示已经达到无死果位。自身是无住的,以莲花业缘力随缘而现,现在我要圆寂时往哪里走呢?我并不是往生死幻梦里走,而是往任持无死坚地的境界里走。每个人都有无死本性的坚地,不管悟还是没悟、证还是没证,因为本性本身没有生死,既非生哪里有死?它不会随任何惑业苦的因缘而有所改变,所以是如金刚般坚固的本地,也就是我们本来的性地。我现在已经任持这样的本性之地,不会再迷失,回到虚假尘境里去,这叫“任持”。一点不会失掉,就是往这里走,实际就是回归本来的意思,并没有外在的走来走去。

总之,从最起码的达到死而无悔,需要生时励力忏罪修善,一直到最上品的即生成就,一定要这样在心里发誓。有了誓愿力,才可能摄持自心在法道上走。因此,在念死无常之后,要发展取心要欲,而欲以发誓为表征。过去有大善根福德因缘的人,哪怕舍弃生命也不舍誓言,是真正去实修的,要像这样一心求道。

如是分座上、座间而修,而座之正行中,是由思择、止住轮番之门数数而修习。

以上由三种根本而修死无常的修法,分座上和座间,而座上的正行里,又是由思择、止住轮番的门径而数数修习。每日要很多座来修持,这样才能修出具相的无常死想,由此能摄持自心,一心念死,如救头燃般地修道。

后得位的修持

根本之欲者,在后得的道位中修习。

所谓“道位”,纵向而言,有资粮、加行、见、修、无学五种道位;横向而言,每天的修法里都可分根本位和后得位两种,“根本”指座上修持,“后得”指日用中的修持。也就是,我们平常会有行住坐卧等威仪,说话做事等各种情形,在这些后得位里,也应当使心与道相合。从无常修法而言,后得位的修行就是要时时配合威仪修念死的欲、念法的欲。

称其为“根本”,是因为在缘起上极其关键。所谓“诸法唯缘性,枢要在欲心”,一切法都是如来藏随缘而起的,所以缘非常关键,随什么缘就出现什么结果。我们作为修法人当然是求成佛,因此缘一定要在法上转,而缘的根本就在欲上,心欲求什么就会成什么。像世人欲求现世名利,他就走入现世法的轨道里,结果纷纷堕向恶趣。为求名利不择手段,有各种贪嗔狡诈等,造下堕恶趣的因,这都是为私我求现世名利的欲所导致的。由此发起邪的精勤、出现邪的结果。如果欲转向为后世以上,那就入了正道。先是人天正道,再是解脱正道,再是成佛正道,总之是由欲来作支配的。什么叫做如来藏随缘呢?缘没有别的,就是心。心又怎样决定方向?就是欲。由于欲的缘故,自己真心想往那边走,那就是在走那条路,在那上面发起造作、精勤集业,也将在那条道上奔向结果,因此根本是欲。

我们现在修无常这一分法,就是要在欲上转掉,不是念生,而是念死。念生会一直想:“我今天会活着,要做的就是求取名利享受”等,念念都在现世法上转,毫无法的内涵。念死的欲一旦起来,他念念想着会死,怎么准备死法:“这世上的事全是死的、灭的,毫无意义,都是虚诳,我要求真实的法。”由念死的欲,念念作死法,马上就接到法的一分上去了。什么意思呢?因为现前所有有为法都是灭的自性,毫无意义可得,唯一要从中超出。因此,由于念死,会一心与法性相合,往回归的方向走,因此,根本就在于修念死的欲。当然,紧跟着就是念法的欲。

这是后得位的修持。每一座都有固定的修法,不能夹杂其他所缘。然而座间出门、做事、行走等时,念念都要念死,这叫“修念死的欲”。正如《普贤上师言教》所说,到别的地方去就想:我会死在路上,不一定能回来吧?坐下来就想:这是我最后一次坐下,不一定能坐第二次吧?站立时就想:这是最后一次站在这里,不可能还到别的地方去吧?睡前也想:这是最后一次入睡,明天不一定能起来吧?像这样,处处都修这个欲。

一旦发起猛利欲,念念都念死修无常,那就像噶当格西们那样,在什么地方都知道念死非常重要,因此他有一个欲:现在一定要念死。在念死的关头上没持住的话,那就是在念生,流落到现世法里了,那样的话,我的暇满就落到非法里,非常不值得,在关要上没扼住颠倒心就很糟糕了。他知道念死在缘起上的重要。认识到这个大义就有念死的欲,由念死的欲,在任何时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修死。这样一修死,现世心就冷下来了,现世计划逐渐缩小,最后根本不想现世的事。这种心修得非常强、坚固,就会起很大的掌控作用,像绀马宝的辔绳一样,时时引着心往法道上走,它是最佳的控制力。

念死的欲后面连接的就是念法的欲,只有法有利益。就像晋美朗巴尊者在《功德藏》里开示的那样:配合日常的行走、吃饭、睡觉等,方方面面都要想:任何世间法都没有意义,一定要在法道上走。走路就想一定要往法道上走,睡觉就想一定要住在光明中,吃饭就想受用七圣财。诸如此类把心转向法,要按《普贤上师言教》所说,经过闻思通达得定解后,就时时按这样做,在每个地方都是认真的,完全成为一生修道的规范,这样让法人格化。

思考题

1、怎样由下士、中士的道轨完成死法?

2、(1)总的来说,怎样由上士的道轨完成死法?

(2)特别而言,想以大圆满道修成死法,应如何立誓自要?

3、以上由三根本修死无常之法,座上、座间分别应如何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