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 | 暇满难得1

第二、所说之法的次第,即是暇满难得等六者。所谓的法,须如上述般依彼法调伏自己的心,如云“非以发髻非以棍”。是故,暇满等的此等法,需要在自心中数数地思维。

“所说之法”,是指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系列引导,它属于成熟引导。晋美朗巴祖师出世以来,不仅有胜解引导,还有能堪当成熟引导的传统,是指这么一个。

“次第”是指,成熟引导是讲一段修法随着就去修,而不传下面的,修到成熟时再讲下一个引导。这样逐渐进行,使得学人不仅仅得一种胜解,而且在心相续中串习,修成这样的心量。由此,透过前行从外到内的一路修行,就在学人的心中真实发展出了道体、道的支分等各项功德,到了修习圆满时,能直接进入大圆满正行,在火候成熟时一直指就容易开悟,这就是所谓的“成熟引导”。

“六者”,指外前行的六大部分——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行因果、轮回过患、依止知识和解脱胜利。要知道,修这六部类的法不是学知识,不是学外相,不是搞形式,唯一是要依这个法来调伏自心,这是我们学法的目的。因为这是严格的成熟引导,它要让自相续得到成熟。要得到法的内涵,得到修量,唯一、完全要注重在修心这一点上。如果不能调伏自心,那学了也没用,会千句万句不如修一句,就是这个观点。

经上常说:对于一个偈颂,学会了、能调伏自心,就到了闻和知的彼岸,也就是到家了;对于千万个偈颂,只会说或者了解,而没有在心上修到,就没到闻和知的彼岸,也就是没到家。佛法要在自心上发展,闻是知道它怎么来发展,怎么来修;思是决定好了就是这么干的,毫无疑问,就按这么串习,法道就是这样的;修就是移在自身上修出这样的心。

“调伏自己的心”,指透过暇满和无常,使心不再贪著现世法;透过业果和苦谛,不散乱在轮回法里,一心求解脱;透过依止善知识和解脱胜利,一心依师趣向解脱道。这样,自心就从过去散乱在世间法中给引回来了、调伏好了,一心依止法,一直修到穷、修到死,完全成了修法者。总之,外前行的目的是修出世道心,它要完成的是噶当四依——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岩,是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学了以后很会讲,一点不依法,根本不是一心修法的人,那就没什么用,心跟法背道而驰,学了还是那个样,就等于没学。古人说:学了《论语》还跟没学一样,等于白学。学了要跟以往不一样,要调伏自己的心,变成法道行者、很好的修行人,这样才能入门。这就是“调伏自心”的意思。

“非以发髻非以棍”,出自印度勇士论师的著作,是说印度有些外道教派,在行持上有较过去新的改变,比如,留一种特别的发髻,手中拿着木棍等等,但这些只是外在形式,修行要在内心上调伏,而不是出现一些新的形式。

所谓的“内道”,是在内心上走,闻思是要决定修心的路,而修就是要调伏自心,是否有成效就在这上看,是否成熟更是要看这里。如果是成熟引导,那是次次都要过关的,怎么耍花招、搞假相都没用,毕竟骗不了自己的心,也骗不了明眼人。心没成熟,再怎么装还是没成熟;心没过关,没去掉执著,就仍然是那个样子;心没发展出功德来,就仍然处在那个地位,这事毕竟无法逾越,所以这都是真刀真枪。

外道就是心外求法者,不在正道上走,只在形式上做一些活动、改变。而如今的很多佛弟子,也只不过是做一种外相。比如,出家人剃个光头,穿沙门衣,做各种活动;在家人办个归依证,穿居士海青,做一些活动。或者偏离修心,在知识上积累、讲演、辩论、著书等等。他不去修心,只是做这些。然而不修心的话,做这些当然跟调伏心没太大关系,知识可以做到极顶,而自心连下士的内涵也没有,甚至称不上佛教徒。

以本前行引导着重发展自心、成熟自心的缘故,我们在受法以后,对于暇满等一项一项的法类,一定要在自心上反反复复地思维。由于思维,我们能看清过失、认识正道、知道调整、知道怎么转变观念,这样学一分法就与以往不同一分,这就是道上的进步。像这样,一步步走下去,出离心、归依心、利他心,甚至无二慧等的道心,都可以完全发展出来;如果不这样走,即使你学得比天还高,实际连一分暇满的道心也没有。

这是进入本引导前,做的一个关键的交待。不然我们还会像以前一样,在知识的积累、讲说上走,不肯往心上走,不肯在自身上去思维、调伏自己,这样就会一路错到底。因为已经在另外的方向上走了,心非常诡诈、不正直,再怎么说要修心,如果心不配合的话,他依然无动于衷,或者只是在知识上走,从前到后都走偏了。

再者,要避免只在身口上下手。如果忽略了心,只是在身上做什么知识,口里念个什么,那就麻烦了,由于心根本没动,任何行为都成了伪装。比如心上没发展,磕再多的头,可能都成了体操,他想赶紧完成;念什么经咒,他都会觉得只是枯燥的念诵;或者有意地避开修心,想做一点敲敲打打、念念供供等的佛教活动。当然,如果你有修心的内涵,做这一切都十分有意义,全部成了修行;如果没有修心的内涵,做这一切就只是影像,所以修心是最关键的。华智仁波切说“修心修心修自心”,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要知道,所谓的四部退心法、四部退耽著法、四部出离法是一个意义不同名称。

首先立好外前行修法主体的名称,通常叫它“四部退心法”“四部退耽著法”“四部出离法”,要知道是一个涵义不同的名称,也就是针对一些必要,在立名上有不同的门类。

“四部退心法”,是讲我们的心像潮水一样往轮回方面流散,不经过外前行的修心就挽不回来,不断地往世间假相上攀求、分别、执著,心非常乱。在这种状况下,即使遇到真佛上师给你指点,你能见到心的本面吗?心像野马奔腾一样无法收拾,一直往此世和来世的世间法上奔。

且不说来世,从现世法来讲,心止不住地往名闻利养、声色娱乐、异性等欲尘境里流散。像现在的一般人,心不断地流散在电视、网络、手机、衣食等上面,怎么能即身成就?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不要说即身成就,连来世保住善趣都很困难。他的心一直缘现世生贪,以此派生出来嗔恚、嫉妒、竞争、骄慢、散乱、掉举、愚痴、谄诳等等,烦恼有无量无数;身口意的业行强而再强、集而再集,发展得像昆仑山那么庞大、坚硬;临终恐怕只是被强大的业流席卷着,直接投到三恶趣里去了,再得暇满都很困难,面临的是这种状况。

如果连现世心都没退掉,那更细的来世心就不必谈了。现世和来世的心都没退掉,所谓的出离心、菩提心根本发展不出来,出世的归依也没有,要一心修道几乎不可能。这样,前行都没修好,只是抱着感兴趣、找热门、抓最好的娱乐心态去听无上大法,想一想,会变成什么样?即使给你直指也是白指,你的心这么乱、这么糟糕,一点没净化,连道器都不是,怎么可能即生开悟成就,一下子从轮回中彻底出来呢?所以首先要有四部退心法。

“退心法”,表示从江河急猛奔流般的趋势中,像退潮一样全部退回来。过去一直往五欲六尘、轮回声色里钻,现在要把它退掉,不但退掉现世,一无所求,连来世上至轮王、天王的位置也一无所求。这样退干净后,就一心依法,一心求解脱,这才完成了外前行,可以进入内前行——证道前的准备工作;否则没完成外前行的话,修内前行几乎只是形相,只是完成一个数字、任务,很多人都是这样的。退心法的宗旨就是退掉现世心和来世心,把世间心退得一干二净,之后就成了噶当行者,一心依法而修。对于名利、供养、恭敬等,就像胆病者看到油食一样,有呕吐之感。这样,他就真正成了出世间道的行者了。

“退耽著法”强调的侧面有所不同,它是指心一直耽著在上面放不下。老是说要修行,但是放不下世间享受、放不下名利、放不下感情,还有很多留恋。为什么放不下?因为看不破。所以,外前行的四部修法,重点在观察。

如果没观察清楚,心就根本不肯放。只有去观察暇满是怎样的体性?怎样难得、义大?等等,看清楚后,才知道人身该用在什么地方。之后思维无常,知道人生短暂,马上会死,而死的时候,现世法一点利益没有,这样整个面向就移到后世去了。然后要思维业果,看到一切轮回法全是由因果律在支配,任何苦乐都是业在决定。之后看到,在轮回里只是不断地转苦轮,从头到尾全是苦,没有一点好处,而且有非常大的过患。看到这里才知道,耽著世间法是怎样一种结局。自心想离苦得乐,而耽著世间只会让自己不断地转苦轮,不会出现一点安乐的自性。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么做毫无利益,完全是自找苦吃,之后心才肯松下来,不再追求它。像这样,要透过观察、认知的力量,来把顽固的耽著心退下来,所以叫“退耽著法”。对应来说,暇满和无常是退掉对此世法的耽著,业果和苦谛是退掉对来世法的耽著,由此叫做“四部退耽著法”。

所谓的“出离法”,是指见到在轮回里转的境况非常可怕,犹如苦海、罗刹洲、杀人场,就像连绵不断的恶疾,始终无法治好,一苦连一苦,看到这种状况后,一心想从中出离,所以叫“出离法”。

整部外前行的修法就是要发展出纯粹、完全的出离心。修好以后,内心的出离是无伪的,他的动机是要从中出去,而不是争取什么。一点不认为这里有乐,对此完全失望,知道这是苦的,一心要从中出去,这就叫“出离法”。也就是,以暇满和无常从此世法中出离,以业果和苦谛从来世以及生死中出离。这个修法完成后,行者会一心趣向解脱,他修任何法的等起都是唯一求解脱,这样就完成了出离心的修法。

其中,最初要依靠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对于现世法退心,理由是《离四耽著》里所说“耽著现世非行者”。

首先要依暇满、无常二者对于此世法退心,原因是萨迦《离四耽著》里所说:假使没退掉现世心,还耽著在此世法上,那根本不是行者,连行者的名称都算不上。以这个缘故,首先要取得修行人的身份和名字。

行者的名字不是自封的,必须心里有实际德相、道心才称得上。或者,首先要得一个修行人的身份,如果心里环境没处理好,那就不是行者,这多惭愧!怎样才能变成修行人呢?要修前两个。知道暇满难得,就一定要珍惜此身,在它上面实现法道的利益;知道无常,人生特别短暂、特别紧迫,就一定要现在开始修法,否则我们就是行尸走肉,不是行者。像这样,一定要通过前两个退掉现世心。

想一想,一心扒在现世法上,不断地追求、贪婪,有什么心里空间和时间来修法呢?心里以名利为主,哪里是处在善心中修法道呢?只有退掉现世之流,以来世为重,才有内心的闲暇,有一种一心向法的道心,这时才能修人天道以上的善法。所有善法都要求舍己利人,要有一分利他心,而现世法多数是为自己拼博,获取名利、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等等,几乎看不到善的影子。所以,一定要退掉对现世法的贪婪,才可能有行者的身份,才叫做入了修行者的行列,否则根本不算修行人,更不必谈在法道上一分一点的利益。以此要了解,第一步就是修暇满和无常,要做到退掉追求现世法的心。

有人问:什么是现世法?

比如,今天想看一集电视剧,这就是现世法。或者想去哪里好好吃一顿,买一件好衣服,化个好看的妆,也是现世法。或者参加世间活动、旅游,做无意义的佛教琐事等等,全部叫现世法。他的热衷点、着眼点是在现世法里求得自我满足、自己以为的快乐,但实际上都是虚假的。这样推展开来,我们心里老是盘算:今天怎么过?这个礼拜要干什么?明年要怎样营造快乐,取得光荣、得到名利?等等,这些全部属于现世法。

怎样才算退掉了呢?譬如修好了暇满,就不愿把人身宝用在做非法上,一心想修法。修好了无常,更是逐渐缩短对现世法的希望,缩到只有一线,最后在自己心前,此世的法全部显现为黯淡,毫无意义,一心只想为死和死后做准备。这两个法修好后,现世法就全放掉了,这叫做“舍弃今生”,他的心态跟世人迥然不同。如果有人想招引他寻求名利等,他会说:怎么能用黄金般的人身宝器去装粪便呢?如果有人说:我们要营造现世法。他会说:都要死了,怎么还化妆呢?像这样,他对现世的一切毫无兴趣,再不动摇,一心寻求来世以上的利益,这就真正对此世法退了心。心态上要有跟以往截然不同的感受、反应,这才真正退掉了心,调伏了追求现世法、极其贪婪的心态。

此暇满者难得之故,颂云:“难数数得如昙花,得者义大若摩尼。”是故,上行下行分界处如马随口衔所转般,须知是在此生的这个身依上。

前面已经知道,耽著此世不是行者,所以首先要退掉此世的心。怎么来退呢?要有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两方面的思维。由于此暇满身难得的缘故,教中说:这是很难数数得到的,就像昙花一现。比如昙花一万年开一次,如果昙花开放时你没去欣赏,没去参与这种吉祥,却说下次再看吧,那旁人会说:下一次要等一万年,哪里能数数得到呢?就像这样,我们得到的暇满人身像昙花一现。

譬如球迷说:世界杯四年一次,我们要抓紧机会看。他不会说这一次不看了,下一次再来吧,下一次要等四年。为什么呢?举办一次要好多因缘,不是月月都能举办世界杯的,谁有这种因缘、财力组织呢?得暇满人身比这个难无数倍,要在多劫中积累无数因缘,以持戒为根本,修福为助缘,发清净愿为结合,三者结合起来才有今天修法的暇满。它是一整套非常难得的修法因缘,一个都不偶然,全是过去积了善因才得到的。如果空耗掉了,比如想:不要紧吧,下次还能得一个暇满。那真好笑,就像昙花已经过去了,只能等一万年才能再看。同样,不要以为来世还有暇满,一堕下去,恐怕百千万劫还出不来,所以一定要珍惜。

得到的这个身功能十分强劲,有非常大的意义,像如意宝一样,要成办现前增上生、究竟解脱成佛的利益都有能力。譬如修大圆满外前行、内前行到正行的哪一个法,他的心识都有潜能。甚至在一天当中,供一支香、礼佛一拜、诵一段经等等,都能出现无限的利益,所以人身很宝贵,应当善用人身。相反,把人身用坏了也非常厉害,如果用在造恶上面,几分钟就能造下滔天大罪,可以积累起在地狱中无数劫都爬不出来的业力,是这么厉害。

因此,到了人这个地步,就已经到了升华和堕落的分界处了,人身用得好,迅速升华;人身用得坏,迅速下堕。他此时的状态就像马随着口衔所转一样,牵往东就往东走,牵往西就往西走。马好比具有强健功能的人身,牵引好比心中的愿望或等起,随着他的意乐往哪边走。这才知道,上升和下沉的关键点就在今生的所依身上,一定要善加把握。

也就是,对于一头猪,不能说升沉的关键点在它这个所依上,因为它太愚钝,不是一教就马上能够上升;如果教它造恶,它也只会造简单的几种恶,没办法拿刀杀人,或者像人类一样大规模、高密度、高深度地造恶,在它身上基本有一个定数,它大致就在那个圈里。或者,对一只蚂蚁也不能这么说,它七佛以来还脱不了蚁子之身。因为它的灵性小,一直困在那种习性里无法超出,再怎么施以方便也很困难,毕竟它的因缘条件不到。

譬如已经有了飞机,那升空的关键点就在此时,因为它的确能升上去。但在过去没有飞机时,就不能对着牛车说:“现在升空的机遇在此一刻”,它缺少因缘,还没成为能够升空的机器。我们的人身飞机要升空,一按电钮马上能升,要下沉也可以让它很快坠入太平洋底,这叫做升沉的关键在此生的这个身依上。

因此,我们要好好思维:我要用人身来干什么?也就是抉择人身的大义。当认识到人身极其难得时,就会倍加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它的确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刻,一旦失去了,不晓得多少劫才能重现。应当这样体会。

进而要认识它是无常的,“有生就必有死”依法性成立故,趣于死无常,故成办现世无义或者无坚实。了知之后须励力求后世。

难得的暇满人身宝是无常的,这又要透过法性理去成立。有生就有死,以有为法的法性成立的缘故。凡是以因缘力造出来的法,一定在缘散时消亡,这叫“有为法的法性”,它是没办法改的。就连佛来世间示现,也无法逆转有为法的无常性,所以佛在众生面前也示现涅槃。

从相续上说,同类因缘一旦散尽,就顿时归于消亡;从刹那上看,凡是因缘投出来的影像,绝不住第二刹那,譬喻就是放映机投影像。放映机、光束、胶片等和合,瞬间就在银幕上投出一个影像。这是由因缘力出现的,不是自己成立的,所以不可能停到第二刹那。如果没有因缘支持,投出来的一幕影像还能住第二刹那吗?不可能。任何有为法都是因缘投出来的影像,不可能独立安住,它只显现一刹那,第二刹那就没有了。

这样去看,这一世暇满人身,能闪现人影像的同类因缘一旦没有了,这个生命顿归死亡。从刹那上说,人身每一个刹那都只显现一次,不可能重现。因此,要倍加珍惜当下的因缘,过去了就没有了,不要奢望它还会再现。像这样,我们的暇满刹那刹那都在消失,最终一定转趣于死亡,以这个缘故,成办此世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没有真实性可得。

譬如现在到了A城市,明天就要被军队抓走,到时披枷带锁,无可奈何地趣往另一处。然而在暂时释放的这一天里,自己却打妄想:我要在什么地方买一套房子,然后娶一妻、生一子,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庭,之后发展很多事业,我的房子要怎样装潢、修饰,我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等等,打了很多妄想。在智者看来就觉得很可怜,他把有限的能从中脱离的机会,都用在成办现世法上,从早上到凌晨,二十来个小时全投注在这里了,没用这个时间为明天作准备。到了被拉走的那一刻才发现,所作的一切都毫无实义,一点也帮不了自己,他特别后悔自己错失了良机。

我们现在得到了暇满,就好比被敌人释放的一天,而且大慈大悲的佛陀教我们从中脱出的方法,抓住机会一定能脱出。然而我们却置若罔闻,凭着愚痴心、对乐的错误定义,认为面前这些我肯定要抓,不抓就吃亏了,结果把暇满用在追求现世法上。但是,一世人身很快就过了,我们一直在敌方军队的掌控中,注定第二天就要被拉走。那时才发现,前面做的一切一点用处也没有,我打错了算盘,搞错了计划。这就要知道,忙现世法没利益,用在成办后世义利上,才对自己将来有利益,这样断定以后,应当励力地求后世义利。

像这样,透过暇满和无常两分,会发展出以后世为重的心。有了这个意乐,再去断恶行善,就会实现后世的利益。在这之上,才会出现更高层的出离轮回的利益。这一层一层都要在心上发展。首先要透过观察发展出意乐,之后就会出行为,它是不可勉强的。当我们没看清时,被一股很深重的愚痴、固执抓住了,所以不肯放手。一定要透过观察,清清楚楚看到以后,我们的心才能从中脱出,所以一定要通过次第地思维来发展心。

接着需要思维轮回、因果二者,随后对来世的轮回退心。

来世以后,还是被那辆军车押着往前拉。它的因是奔赴刑场;它的果是到了某个刑场再次被砍头;中间欺诳的假相是:军方会给你一点面包、牛肉,让你喝一点威士忌,看些片子,提供几个美女,甚至给你创设一个舞台,让你在上面扮演国王、天王等。然而你始终被掌控在阎罗军方的手中,一直被军车拉着走,身份永远是囚徒,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挨宰。

像这样,对于轮回的命运做了审视后,知道因是苦的,因为趣向于被宰;果也是苦的,到了一站就被宰割一次,终究是被砍头的命运,一直被拉向死、拉向苦。看透了轮回的因果,就对轮回彻底失望了,不再对往后的囚徒生涯、拉往刑场的生涯抱有乐的幻想。由于知道后边际是苦,最终的命运是被拉入苦的刑场,就知道在路上发生的任何状况都是苦性,都是苦因。

譬如在拉往刑场的过程中,一直受着军方的控制。如果中间有皮鞭之苦,受到惩罚,当然不会觉得是乐;如果这时候给一点乐,你也知道不是真乐,因为最终要到刑场去;如果中间不苦不乐,在休息状态,也不会认为是乐,因为被拉往刑场的命运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就看到,无尽的轮回之流,就是一直被阎罗军方拉着,无自在地趣往刑场的状况。这种不断被牵着走,随惑业他自在转的状况,就叫做“行苦”。或者说,他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的苦,无法改变这种性质,这叫“行苦”,它是苦因的意思。

我们走在被纳粹阎罗军方押赴刑场的路上,期间无论是苦是乐还是舍,每一个点都是苦的状态。由于透视到行苦,就彻底知道五取蕴相续的性质,把它结合在一分一分的内涵上看,有三界六道各种苦的内容,也有人生八苦或者六苦的内容。这样,就更具体地看到轮回的真实状况,不断被押送的过程叫“轮回”,它的性质叫做“苦”,命运就是得不到乐,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当我们透视到它的状况,就会对来世的轮回退掉耽著的心或者希求的心,不再抱有一丝一毫的幻想。这时会发展出彻底的出离心,一心求解脱,一心想摆脱阎罗军方的控制,要从囚车中脱出去。真正脱掉了它,不受它的控制,叫远离了系缚,得到了解脱,这就是我们希求的目标。

 

 

思考题

1、什么是“成熟引导”?什么是“调伏自己的心”?如何做到调伏自心?“非以发髻非以棍”说明了什么问题?

2、四部退心法、四部退耽著法、四部出离法指什么?三者立名的必要分别是什么?

3、具有什么德相才叫做“修行者”?如何达到这一点?

4、结合譬喻、其他有情身份等观察:上行下行分界处在此生这个身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