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轨-寿命无常 7

法轨-寿命无常(7).mp3

二、思维寿命无常分二:(一)思维器之世间而修无常;(二)思维精华有情而修无常。

承接暇满难得的实修,接着要发展念死无常的心。这里的“寿命”指具足暇满的寿命,它极其珍贵,可以用来成办解脱等。然而它却十分无常,在此世存活不久,甚至今日就可能失去,因此要念无常,尽快把心投入到修法中,摄取后世解脱成佛的大义。尤其修持《大圆满龙钦宁体》法,要即生得到成就,因此需要尽一生的时间用于修法,这就更要有迫切的无常感,才能遮止掉对现世法的一切贪著,远离八法,一心一意地精修殊胜妙法。这是思维无常的必要性。

此专题的思维分两大门类:一、对于器世间,思维它坏灭的状况来修无常;二、对于精华有情,思维如何归于死亡而修无常。按藏文直译,“器”和“精华”是一对,好比容器里有大米,所依是容器,能依是大米。“器”是依报的意思,它是有情生存、安住之处,器中的精华是有情,因为有灵性的缘故,称为“含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生命”。分两大门类总括了一切世间法,由于是因缘所生,所以都归于无常,最终发现毫无实义,由此能判别法与非法,知道要借无常的蕴身来摄取坚实的正法。

所谓世间现相,除了器和情之外没有第三种。本传承的特点是从巨至细看到整个器情世间都归于无常坏灭,产生一个大的无常观。为什么要把观察面伸展得这么庞博广大,而且由大到小、由粗至细、由器至情,从上到下贯穿到底,最终归结到自身的躯体也要归于死亡呢?这种方式,在观念上先开张、再彻底,一直归结到最根本的自身,会产生非常大的摧灭常执的爆破力,所用的是“原子弹爆炸术”,而不是小米加步枪,近距离小射击。也就是首先从上面盖下去,由于辐射度大,摧灭常执的力量就大,经过再再地思维、认定、深化,就会把我们的常执摧灭得一干二净,这就是它的手法。

譬如高空投射,攻击力就特别大,大祖师运用的就是这种手法,来引导我们突破常执罗网的缠缚。尤其当今时代,世上充满了常执的论调,大至宇宙,小至人身,都被认为有所谓的永恒、美好、坚固、实义等等。经由本法的修持,会彻底看到宏观的大宇宙、微观的小人身全部归于坏灭。再者,不仅要粉碎某些科学带来的常执观念、某些顺世外道传播的乐著现世的观点,包括一些宗教说到的上界安乐等都要一概破尽,最终产生“一切器情世间终归坏灭、毫无实义”的观念,这样来取得彻底的出离心。

我们首先要从现世法中出离。怎么出离呢?要认识到器情两方面都是无常的本性,先通过具体的佛经教量展开认识面,然后结合近期的人类历史作观察,再缩近到几十年到今天为止的各种现相,再落到自身受生后必然归于死亡。这样一路升进,就会逐层破掉意识深处的常执。经过很多道的观察破执、引发定解,最终生起坚固的无常观念。这是小乘根本的见解,以这个见解摄持才能退掉耽著现世的心,并成为趣入解脱道的根本动力。

(一)思维器之世间而修无常者,这样四洲、山王包括天界的范围坚固乃至劫之间安住,此等也某时坏时降临,以七火一水连微尘那样也不会剩下,对此思维而发起厌离。

这一段是修持器世间无常的总纲。本引导文是在告诉我们修法的路线,实修时要依循如地图般的路线在自心上找到这条路,而且要补充非常多的材料,作各种思维去填充它。要产生一个定解或观念的转变,需要很多量变的积累才能达成质变,就像在炸药管里放很多炸药,达到饱和点才能爆炸。如果忽略前面非常多的修习,只盼望一种速效,那就叫“无因求果”,终究无法达成,背离了缘起规律的缘故。同样,修无常要结合《阿含经》等描述得非常详实、具体的无常法要,那是世尊以现量见为有情作无常的引导,一段一段的细节全是真实的。只有透过细致地认识,我们的观念才会萌芽,否则脱掉有血有肉的细节,只抓一个骨干,那也不会成具体的人形。

也就是,我们要在纲领的引导下,在细节上一路一路地观察认定,由观察促成观念的形成,这又要逐级地在心中经过。这里的总纲有几条:第一、了解此世间宇宙的组成;第二、知道时劫的概念;第三、知道坏劫大三灾降临的情况;第四、知道七火一水逐层摧灭世界的次第。这些方面统合起来,借着佛陀教量的指示,在心中以比量来显出各种各样的情形,就会深化无常观念,对整个器世间发生厌离。发生厌离,关键是要看到坏灭的结局。当看到最终连一个微尘也不剩,变得那样可怕,毫无实义,就会对无常幻化的欺诳性发生厌离。也就是原先信任它,以为它坚固,可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处,在这里能永恒地生存,现在发现终究坏灭一空,就会认识到这里不是久住之地,要尽快寻求出离。

四段的关系,首先要从《阿含经》等中了解人天世界的组成。了解了须弥山王、四大部洲、七金山、八重海、铁围山,再加上欲界、色界等的情形,才会对广阔的世界发生观念,这不仅是现在天文学所看到的范围,也不仅停留在目前科学的范畴里。再要了解,最初如何从空轮里发生风大,再出水大,再出地大等等,这样知道了世界的生成,才知道坏灭的过程是反程序。再者,要了解到它的坚固性。

这是非常广大的宇宙观念。“宇”指空间,“宙”指时间,也就是十方三世范畴里的世间界。宇宙不等于法界,这是两个概念,现在是对虚假世间界作观察,而且要知道它的量度非常大。为什么首先要了解这一层呢?如果没有很详细地在这上确立观念,那后面说的大宇宙彻底被三灾毁灭的相就出不来,因为缺乏前因。如果不知道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对它的宽广度、里面无数种事物的情形不了解,那后面讲它怎么坏灭时就很难发生认识。所以,首先要在这上取得认识。

其次要知道“劫”的概念,一劫有多长。这样了解后,就知道在人天世界里,大池、海洋、河流、溪涧、山岛、树木、日、月以及欲界天、色界天等形成以后,在非常漫长的时间里安住。

接着要了解什么是“坏劫”,以及坏劫时大三灾出现的情形。先按照佛经如实地了解火灾、水灾、风灾出现的过程,这样确认以后,再去观察坏劫的情形。如果不按佛经里说的事实作观察,自己杜撰一番,那就只是幻想小说,对生起无常观毫无用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没有《阿含经》等作辅助,一般人会很简单地忽略而过,修不起来就是因为缺少基础。要经过很多步骤,一个个环节都在心里确认、记忆、思维,才会在心中安装上佛教的宇宙观,而它的入口就是无常,然后要知道轮回的苦、空等等,之后你的观念会跟世人迥然不同。

“七火一水”表示大三灾,先从局部逐渐发展、蔓延、不断升级,之后发生七火,一直烧到光音天。像这样,七火过后是一水,七火一水经过七个循环,最后七火一风使整个世界化为乌有,连微尘也不剩下,这是最后边际的相。这就要结合《阿含经》等来看,怎么一步步发展,最后烧得连微尘也不剩,按照佛的引导一步步地生心。如果能按《阿含经》等来反复地思维修习,就会产生无常的观念,对此世间发生厌离。

像这样,看清楚整个器世界宽阔的背景和结局后就会恍然明白:我本以为能在这里找到什么意义,原来世界的真相不过如此。智者看到末尾,就知道过程里的一切都没有实义,只是以常执在作愚痴的幻想而已。他会明白,真正要紧的是尽早从苦中出离,否则将继续遭遇无数次劫的坏灭、器世界的毁灭。

或者由大背景缩小到自身上来看:连庞大的宇宙最终都要坏灭一空,渺小的人身怎么可能长存呢?这样对比会看到自身的渺小。就像夜晚遥望星空,看到广阔的太空时,会感觉人是很小的,同样,当看到整个人天世界最终灭得连微尘都不剩时,会想到世间的苦、无常、无意义,想到自己肯定要死,这样来转心趣向法道。

(二)思维精华有情而修无常者

看到了器世界的坏灭相,利根者就知道在里面生存的有情必然归于坏灭,然而,一般情形还要进一步观察,里面的精华有情是怎么全数归于坏灭的。本引导文十分简要,《言教》里还依循晋美朗巴尊者在《功德藏》和《自释》里的教授,前面加有出世圣贤示现无常的相,这里主要就人、天两种世间逐层观察。

首先用非常宽广的镜头,看到天界崇高的天人们、大仙们都脱不了死,之后反观自身,一对比就知道,自己这样低级的人身决定无法避免死亡。进一步把镜头集中在人类世间,先追溯到久远的古代,再联系今朝,看到过去曾经有过的人类都归于灭亡;再缩近到百年之中,自己记忆里曾经存在的那些人们,现在都归于无有;再缩近到去年和今年,很多人去年还在今年就没有了,像这样看到人类一个个都归于无常。

再切近到自身,看现在如何保养它,最终结局如何,仔细审视自身从始至终的过程,最终会到达什么样的地步。像这样,预先就要思维很快会死,死时的情景如何?怎么归于坏灭?又怎么送到尸陀林被解剖、吞啖,只有心识随业而行?看完了整个过程,就知道最后就要这样死,我现在应该赶紧修持能脱离死的妙法。

最后要集中到连今天不死的保证都没有,产生更切近的无常感、迫切感。在我的身上充满了死缘,某个死缘一降临,今天就可能一命呜呼。所以,无论做什么都要想到这是今生最后一次了,由此产生无常的两个最有力的想法:一、今天会死,死的时候什么也没意义,因此一切放下;二、今天会死,只有正法有意义,因此唯一要修法。这样来起猛利的修法欲,将自心推进到法道中。

寿堪住劫且威德圆满的诸天、仙人,也从死之分位中未脱的话,我等于南瞻部洲寿命无定之处中,末世生故,唯仅速死。

这是由人天强烈对比观引发比量智,促成“唯仅速死”的定解。特点是透过展开广大地观察,看到事实的真相。比量是由彼推己,看到自身定是此结局。为了引生此比量智,必须具足两方面的条件:首先,对上界天人们要有真正的观感;其次,对现今人类状况要有真实的认识。这又要依随佛的教量,才会对这两大领域产生真切的认识。

我们要引起认识,无非是现量引起和比量引起两种。我们没有以现量引起认识的福分,佛带着我们到天界去看,再追溯到远古人类一代一代一直到今天,以及对四洲状况作比较,唯一的途径是依随教量发生比量认识。为了后面能发生大无常的观念,前面要有充足的闻思质量,否则只停留在几句简单的鹦鹉学舌上,内心并没有发生观念的话,那在前行的修法上决定是苍白的。

现在首先要了解修心的理路、途径。就这一分无常的修习来说,必须引生“故”字之前两方面的闻慧思慧,才能达成后面的观念。这两方面叫做“强烈对比观”。首先要有一个大背景,看到下面是广阔深遂的三恶趣,充满了苦难,有情的心识频率非常快,苦受极其粗重,那是惨不忍睹的世界,上面有愉悦、轻安、充满喜乐的天人世界,人类就处在这中间。当心中呈现出广大的世界相后,首先要看到天人世界里的状况,以及他们一个个都归入死亡。之后作对比:我是南瞻部洲末世的人类,在四洲里作横向比较,发现这是寿命不定之处;纵观人类历史,先是光音天人下降为人类,之后出现王,经过历代转轮王的辗转演变,如今处在福薄、寿短、非常糟糕的时代状况中。

第一分一定要看《念处经》,随着世尊一层层的指引,会发现偌大的天人世界,那里详实、具体、细腻地讲了天人们的状况。他们有两大特点:一、寿堪住劫;二、威德圆满。从总报寿命上看的确非常长,那里是高级世间,用“劫”这样的大数来代表。其次,威德圆满是在总报的差别分上看,天人们相好光明、飞行自在、饮服甘露、身心轻安等等,享受清净喜乐,远远超出下界的污浊世界,特别高级。

要产生这个观念,就不能停留在空洞、狭小的认识上,心中要出现广阔的世界观。通过一处一处地具体认识,产生“那是高等世界”的观念,之后在佛一分分地引导下,看到他们都无法超出死殁。他们的寿命那么长,在百千万年乃至大劫之间住世,连感冒等的小苦都不会出现,有那么大的身量、光明、享受,整天逍遥快乐,没有烦心事。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终究到了死位,先是现前衰相,当死亡到来时,天人们丝毫抵御能力也没有,顿时会被死魔吞没。这样一级级看上去,每一个高级世界都是如此,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跟人类作对比的很好的材料。

要在这上形成观念,就要对《念处经》里百数以上的事例,一个个真切地去了解,对天人世界产生具体认识。就好像佛带我们参观了那么多天人世界,一一作了现量指示,这时会产生很真实的感觉,之后一个个认定来集成观念,作为对照观察人类的材料。这就是第一分认识——对天人世界形成观念。

第二分认识是了解南瞻部洲浊苦人类的现状。这又要横向对比四洲情况,纵向了解人类退化史,开发出极广大的认识后,才知道我们当处当点的状况以及将要发生的情形。首先要按照《阿含经》等中世尊的指导,了解四洲人类的状况,对比后会发现南瞻部洲的人类寿命不定。北洲固定千岁,东西二洲也有大致稳定的寿量,唯独南洲寿量不定。也就是必须发展出广阔的眼光,真切地看到四洲的情形,再一对比才会有强烈的观感:这个世界的突发性太大、偶发因素太多、死缘太重了,是这样飘摇不定,时时可能死。

其次要有纵向的历史观照。这又要从《阿含经》等中了解到,光音天人们怎么在劫初时下行于人间,堕落成了人,之后有了夫妻、家庭、城邦、国主等,以及转轮王世代递减的历史、人类的堕落史。人类的始祖是高级的光音天人,经过逐步递减,到了今天人寿七十岁时,已经跌落到谷底了。或者从《悲华经》中也能知道这个世界的恶浊。像这样,了解到人类演化到了末端,处在业力深重的时期,就会感觉:我是这么糟糕的时代里出现的一个报体,真是太沉重、太污浊了!对这上发生的削减寿命、缺乏威德等事就会了然而知。这是第二分认识。

第三分是两者对比,叫做“极度的对比观”。有了前两分的观念就有了思维的材料,之后由比量智去想:在偌大的三界领域里,上面高级世间里的天人们具足威德,能安住长劫,他们都没办法避免死亡,何况我是在寿量不定之地的南洲业重末世出生的蕴体,这么低级、不堪能,肯定无法住持寿命。就像一个饥虚羸弱、食不果腹的难民跟转轮王对比,连转轮王都过不了死关,何况自己呢?决定是要速死的。譬如一个火葬场专门处理名人、伟人们的尸体。这里的工作人员看到一个个人类仰望的人被送到焚尸炉里化成了灰,就会想:这位名人在世时青春美丽、能力超群,那位伟人位高权重、声名显赫,连他们都要死,何况我一个打工的?肯定很快要死。

像这样,把两方面的认识结合起来作对比,就会出现“唯仅速死”的结论,有比量智慧的人由灵性自然会产生这种观念。开启了对上界高级世间的认识,知道他们都无法超脱死亡,要被死魔吞噬化为乌有,之后对比观察:我是在这个星球最黑暗时期出生的人,这么脆弱不堪,哪里能长久保持?决定很快报废。这种认识会出来。就像用最精良的机器跟地下工厂制造的伪劣产品相比一样,连前者都决定报废,何况质量极差的东西?决定很快坏掉,用不了几次就要废掉。像这样,在对现相的观照、对缘起的对比等各方面的认识下,一定会产生“唯仅速死”的观念:我唯一决定很快会死。

思考题

1、思维无常有何必要?本引导的思维方式是什么?这样思维有何利益?

2、简述思维器世间无常的总纲。具体思维时应如何展开观察?如何转心入法?

3、对比人天而修无常的理路是什么?具体要作哪三分思维?需要产生什么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