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轨 | 轮回过患18

自从有了苦谛的近取者有漏蕴之后,色成为所依、由受了知其自性、以想迁流不断、以行熏成未来的种子、以识将其见为我所,因而成为一切苦之处、一切苦之依、一切苦之源而常时相连,故称为“轮回之苦蕴”。

自从成了苦谛的近取者有漏蕴以后,色受想行识五者就成了造苦的机器。也就是从出生苦的机制而言,依据《功德藏自释》所说,色充当所依,身体的色或者想成色的这些法,就成了一切苦的依处。依于这个色,由于有受的领纳,就开始了知它的自性(这里的“了知”解释为起了分别),不领纳前境就不起分别,一领纳就分别是这是那。接着由想迁流不断,也就是妄想一个连一个下去。由于这种心的运行,就起很多内心的造作,叫做“发起各种业行”,这样就熏下了种子,叫做“种植成了未来受苦的种子”。再者,以识见到苦是我的,《功德藏自释》里解释为以识来取这个苦的受,或者来体验这个苦的受。

就像《中般若经》所说:须菩提!五取蕴有漏的缘故,它是一切苦的处所,一切苦的所依,一切苦的来源。以这个常时连复不断的缘故,不断在轮回里转苦轮,因此称为“轮回的苦蕴”。

对于人类特别要思维恒常被这八种相所苦的相状等,如此作了认得其本面后,应当对生的自性修厌患。

这里主要对于人类思维苦谛。“特别”二字是讲人中苦的特相。比如思维旁生苦,就要思维它的愚痴、役使、吞啖的特相。思维饿鬼苦,着重在饥饿、所欲匮乏等苦相上。对于人类来说,总的思维三苦,而这三苦遍在六道一切处,特别要思维人中八苦,这是人类苦的特相。比如病苦、老苦等在天上就没有,在人中特别明显;像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都十分明显;而受生的入胎、住胎、出胎的苦也是特别对人来说;死的四大解体也是对人来说。诸如此类就知道,在人苦的特别分上思维,会产生很真切的感受。

透过思维就开始认识人的本相,也就是识得了做人的本来面目,他是如何一直在八苦中受逼恼,像这样,就像认识面前张三的面目那样。非常清楚地看到以后,就要对于生的自性起厌患。《功德藏自释》里特别强调,生的自性在《入胎经》和《处胎经》(唐译《大宝积经·处胎会》)里有详细的指示,因此要作观阅,这是祖师的交待。

其次思维阿修罗之苦,由能引不善引之因力,仅仅从受取彼身所依起,嫉妒之想便粗重,以此因缘于各自地盘争夺,资生方面也互起纷争和斗争,唯一以此令身心烦乱,故常受逼恼,此外,对诸天的圆满以嫉妒无法忍受而起战争,唯以战争之事烦燥、热恼,由往昔福德的差异,诸天若如七人许高,阿修罗则如一人许矮,天的大要害处未被器械击中则不死,修罗的诸要害处随被击中都立受死苦,彼处容可有一些具慧者,但都由业障碍故唯是不见声缘之谛的劣缘者,是为阿修罗恒常行于斗争之苦的自性,而精勤于断除其因果的方便,当如是修。

阿修罗苦要从三世的流程来观察。由前世的不善引业,感得此生的报体嫉妒心特别重,这决定了一生的命运。之后,在此生被种种嫉妒苦、斗争苦所逼迫,这又分同类与异类两种。同类苦指阿修罗内部争夺地盘,在生活方面互相争辩,说来说去,有很多争斗。由此身心常常处于恼乱状态,被嫉妒、斗争所逼切。

再看异类。比如,如意树的树根长在阿修罗境内,而树上生出的各种如意受用在天界,因此阿修罗们不满、眼红,以无法忍受的嫉妒之心要与天斗争。这样斗争,唯一使心烦躁热恼,感受很大忧苦。再者,有战争中死亡等苦。天人福德大,如果阿修罗的身高算一个人,那天人就好比七个人。比如,人的身高是一米七,这好比天人,阿修罗是他的七分之一,那只有二三十厘米,很小的个子。然而诸阿修罗的嫉妒心特别大,不怕天人,一定要跟天人斗,因此,阿修罗和天人之间会发生战争。对天人而言,只要大的要害处——头部没被打中就不会死,其他部位受伤复甘露药马上愈合。但阿修罗不一样,打中任何一个要害处都会死掉,立即感受死的大苦。所以,在天阿大战中,阿修罗们要感受很多割裂、伤身乃至死亡的大苦。这样就看到,尽其一生都在嫉妒、斗争的热恼中,意苦特别深重。

再看来世的情形。阿修罗界也有一些具智慧者,但他们只明白应作、不应作等部分世间善道,在解脱道上,由业的障碍无法现见二乘真谛,也就是无法出现小乘见道以上的智慧,因此得不到解脱。以这个缘故,阿修罗属于修道的劣缘者,死了以后,来世唯一在轮回苦海里沉沦。

观察阿修罗的前世、今生、后世,同类之间以及与天人斗争的整个状况,就知道唯一是苦的自性。虽然前世在人间修了一些福,但竞争心强、嫉妒心重等,属于善恶夹杂的状况。这种恶性嫉妒的力量作为能引之因,将感得嫉妒重的阿修罗身。

这就像发箭,往哪个方向发就会出什么样的身。譬如以悭吝发箭就变出饿鬼身,这个报体有很大的业障,感受猛利的饥渴苦和所欲不得之苦,而且有很大的悭吝。或者以猛利嗔恚发箭就得到地狱的罪报身,在那里受猛利苦的同时还是发很大嗔恚。再者,旁生类愚痴重。人中有的贪重、有的嗔重、有的痴重。天界的状况是放逸重。这些都是由不同种性的力量所决定的。

阿修罗主要是过去行善有竞争心、嫉妒心,想逞能、做霸王,以这种不善的能引之因,使得他们在得到阿修罗身时,俱生嫉妒特别重。也就是以等流的力量,一见到别人圆满,就不可抑制地生起嫉妒心,心中不忍、不满,想要争夺。而且,很多同分业者都生在阿修罗的群体,所以在那个群体里,常常出现斗争、争吵等,有非常重的意苦。又要跟天人打仗。诸如此类,就知道阿修罗的苦非常重。正如《亲友书》所说:“诸非天中意苦重,由其性嗔天德故,此等由其趣性障,具慧不能见圣谛。”

阿修罗的详细状况还要阅读《念处经》来了解。对于阿修罗的情形有了具体认识后,就要思维:阿修罗是怎样的自性?从缘起性上看,他们的命运如何?他们的心理状况、业行状况如何?这些就叫做思维名言中阿修罗的体性。这时会发现,他们是以斗争而唯一行在苦中的自性。就像波斯人常常行在经商、欺诈等的自性中,一类富裕者常常行在贪著、放逸的苦中等等。对于阿修罗道,要观他们一直行在斗争性的苦当中。

这样思维以后,要精勤于断除阿修罗趣因果的方便。要想到:如果因上是嫉妒、竞争,那将来就得这样的果。不必说后世生到阿修罗界,目前做人就已经是人中阿修罗了,因为内在就是不断地竞争。像当今社会就是在培养阿修罗,比如宣扬竞争哲学、竞争理念,崇尚为自我争夺,这些是深层见解的机构;由此会发生各种罪恶的心态,嫉妒心、斗争心越来越盛;由此发起竞争的行动,在追求名誉、地位、异性、财富等上都有各种各样的竞争。这就发现,虽然有一些福德,但身心处在严重的躁动、热恼的意苦中。而且,以这种障碍,无法见到真谛。佛法是清凉的、无我的,这上的障碍特别重的话,那就泯绝了解脱道,而无法相应。整天都在争城争地、争财争利、争名争位,这种斗争性与佛法的无诤三昧不相合。这就看到,这方面的习气一旦加深,现世就成了人阿修罗,来世生在阿修罗界,以斗争度日,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堕落。因此想:太可怕了,一定要断除由我执发起的竞争心。应该在断除它的方便上精勤。

思维天苦分二:一、思维欲天之苦;二、思维上界天之苦。

一、思维欲天之苦

其次思维天界之苦者,从四天王天至他化自在天之间的诸欲天,虽暂似现为乐,然于彼处宿世之福业一分分地消尽,且由现前享乐无厌患出离故,于后世之义略不用心,由此终致宿善消尽,以及从彼处现起五种死相——身失威光、不乐本座、花鬘萎悴、衣染埃尘、两腋汗出故惊惧迷闷,在天七日中经受此苦,故漫长难忍。

思维时要明确欲天从始至终的整个过程,如何以苦收场。欲天包括四天王天到他化自在天之间的六层天,具体的缘起状况要从《念处经》中得到了解。看了大量的细节,借助教量得到清晰的认识以后,再依照《法轨》的指点,从扼要处把握,就会见到欲天纯一是苦性。

对于欲天要着重观察坏苦。特别难看破的是那里的五欲享乐,而且天人寿命颇长,各种受用应有尽有,昼夜玩乐,然而最终会出现五衰相,以及感受极深重的堕落之苦。这样看清后边际,就会认识到当初的享乐纯粹是坏苦的自性。正如《亲友书》所说:“诸天趣乐虽极大,然其死苦大于彼,如是思已诸智者,莫爱有尽天趣乐。”关键要在死苦上思维。

有人提问:为什么说欲天要遭受极难忍的死苦?

回答:这是由缘起力所决定的。缘起力又有两条:一、宿福消尽,后福未修,最终达到一无所有的地步;二、五衰相现时有非常大的恐惧,之后处在迷闷中,这是必然的结果。

具体要这样观察:首先,在欲天中不断享乐的同时,前世的福业逐渐消掉,所谓“享福即消福”。其次,由于享乐时极度放逸,心散在天女、美食、游戏等欲乐中收不回来,沉醉其中,丝毫不厌患出离,以这个缘故完全忘失修后世义利。这样一路走下去,最终就到了天福消尽的地步,那时陡然间出现五衰相。这两个情形合起来看,就会发现最后出现的恐惧苦远远超过先前的享乐,那是极度难忍的忧苦,在天上七天中一直受这样的苦。

用譬喻来说,就像一个人拥有祖辈留下的大笔钱财,但他一点不为往后的前程着想,不去赚钱,整日花天酒地,享乐无度。这样一天天挥霍下去,终有一天花得一文不剩。那时被扫地出门,流浪街头,生活无有着落,又遭受病痛,非常大的苦逼在身上。像这样,欲天陶醉在似乎非常快乐、逍遥的状况里,然而时间很快就过了,他只消福没积福的缘故,最后死相一出来,一阵阵的打击逼在身上,又看到自己即将堕入恶趣,吓得闷绝过去,要在七天中感受极大的苦。就像死刑犯临枪毙时,枪指到脑袋上,吓得快昏掉那样。天上的七天是相当长的时期,之后就要堕落,欲天的下场是这样悲惨。

我们要开展出广大的观察慧,为此要非常踏实地下功夫,对于《念处经》里的一个个实例,都要详细去看,之后借助祖师窍诀性的指点,就会取得认识。

这里关键要看后边际。先前一直享乐,似乎脱离了苦海,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然而福一点点在消,又毫无厌患出离,完全沉迷其中,根本不为来世修善。这样到了最后,突然间五衰相现前,这是天人的死亡征兆,是天世间非常可怕的事。身上一下子没了光,变暗了,这就像人间的大明星、世界第一美人,身上突然长出很多斑点,满脸皱纹,失去了美貌,特别恐惧忧苦那样。之后不乐本座,过去有福德,能一直安稳地坐在宝座上,现在坐不稳了。再者腋下出汗,这在天界是非常羞耻的事。之后殊妙的花冠变得枯萎。而且衣服上沾尘。这些相表示天福尽了。其他天人一看就知道他快死了,马上远离。从前的天女们远远地抛散鲜花祝福,之后离他而去。处境变得这般孤独,彻底绝望了。又看到自己马上要入驴胎马腹,或者堕在地狱、饿鬼界中,内心极度恐惧,就像死刑犯即将被枪毙一样,据说这种苦超过了地狱的苦。

思维时要推究到当初的享乐就是坏苦。享受得越高妙、对此越耽著,坏苦就越大,意味着将来死相现前时弹出的忧苦越大,因此《法轨》里用“故”字表明。整个过程描述了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福德不断在消,又没有修集后福,最终天福必定穷尽;另一条是,生的边际是死,死时一定出现衰相。

也就是,原先的任何美好,最终都要变成衰相。原来身上有光,现在变得黯淡;原来天衣洁净,现在沾上尘垢;原来身体香洁无汗,现在开始出汗;原来花冠殊妙,现在花冠枯萎;原来天女围绕,现在远离而去;原来享受天食,现在变得无味;原来乐于本座,现在坐不安稳。这些衰相一出来,内心当即出现大忧苦。看到自己必死无疑、必堕无疑感到极度惶恐,吓得没了知觉,此时所受的苦超过了先前享受的所有天乐。而这一切都是由此前享乐所导致的,是必然的结果。

这样看透以后就想:转生欲天有什么意义呢?轮回纯苦的本性暴露无遗。最后受到的极大打击、极大的苦风暴,把他摧残得不像一个天人,真是可怜!此前的一切安乐都在为最后受苦做准备。为了让他下堕,首先让他提升;为了让他衰亡,首先让他兴盛;为了让他惊恐,首先让他安稳;为了让他一无所有,首先让他应有尽有。总之,最终彻底落入衰败,过去修的福业都享受完了,随后直接下堕,是这样来收场的。要像这样看到后边际的苦,从而对天苦发生怖畏。

二、思维上界天之苦

色无色界上界诸天,虽由定乐因缘,住定仅如须臾顷,然是顺福德分所引世间定故,在无见谛因缘之行境中,其业尽已,唯堕下界,唯作成此苦。

上界苦也要从初、中、后三阶段来观察,最初怎么升上去,中间怎么安住,最终落入什么结局。当看到后边际唯一以苦收场,就知道纯是苦的自性,由此发生厌离。

首先要看到迷惑的状况。以等持之乐或者禅定的安乐,在定中安住仿佛只是一瞬间。似乎是这样的,有一种存留的状态,好像就到那上面去了。而且,由于没有苦苦,在他的境界里像瞬间一样。所谓“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入定者从定中出来一看,已经过一千年、一万年了,但自己却感觉才一天。这表明时间由心来决定,由于在定中没有苦苦,也没有烦恼的现行,所以感觉非常短暂,好像一瞬间。

虽然这样暂时存在,但实际是虚妄的。观察后边际,由于这只是顺福德分所引的世间定,因此在定中的境界里没有见谛的因缘。要知道,“顺福德分”与“顺解脱分”是一对,如果没有出离心和无我空慧的内涵,那就不是顺解脱分的善根,也就是不明苦谛,没有发生出离心,也不明无我,没有住在无我慧中。但他认为造恶要堕落,行善才能上升,对于共世间的因果法则起了信心,而且励力地随顺这一分法道而行,这样就是顺着福德分来行道。如果这一分也没有,那就是伤天背理,应作不作,作不应作,这一类所作都是背逆的行为,属于非福德方面,会让人往恶趣走。

这里是讲,虽然没有出世道的内涵,但他具足顺福德分善,因此会断恶修善、离欲修定,住山修行。由于心不乱,住在一个所缘上,由此就会引出禅定,这个定是有漏定,以此就处在禅天等中。但是要知道,由于因上是有漏定,缘起是这样决定的,那在定中就会一直持着这个状态,而不会有见真谛的因缘。也就是在长劫如瞬间的状况中,他的心始终是这个状况,串习的是世间定的缘故,这上面没有出世道的内涵。

这又要通过比较来显示。比如在佛法里修解脱道,到了加行道也要修定,但这种定与胜观配合,也就是止观双运,在止中观无我。这种定一旦修成,直接能照破五蕴无我,由此能胜伏乃至断掉烦恼种子,因此不会堕下去。然而世间定没有无我真谛的内涵,在这种定中不会出现无我观慧,只是庸俗的定,心没有动,就像鱼冻在冰里,或者宛如一场酣睡,所以,在这里不出现见谛的因缘。如来藏性是随缘的,如果没有出世间道的缘,就不会凭空出现出世道的内涵,因此,当引业消尽,就会直线堕落下去,这是决定的。就像永嘉禅师所说:“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召得来生不如意”,这就是住相修天福的最后下场。

佛法里非常深彻地讲到初中后的整个缘起历程,这是非常深广的,除了释迦佛能开示苦谛以上的教法,外道不可能了解。谁能见到八万劫后的事呢?在那么漫长的时劫中住定不动,就以为得到了究竟果位,实际最后出定还是堕落。这就是内道和外道教法的差别。这样看到后边际,就知道他唯一行在沦落的苦中,也就是会制造出下堕的苦。外道升天以堕落苦为体性,就是这个道理。

“虽由定乐因缘,住定仅如须臾顷,然是顺福德分所引世间定故”。透过“虽”和“然”,要看清苦的自性。“虽……”是暂时假相,而外道者都以为是真实的涅槃或安乐。由于以定乐为性的缘故,安住多劫犹如刹那,似乎已经超越苦流,而认为已得永远的安乐。“然……”是从因果二位或初中末三际或生住灭三相作观察,发现最终落入下界,以苦收场,可见并非真乐。

接着要在缘起路线上详细观察生住灭三相。生相为顺福德分,住相为所引的世间定,其中又要看到它未来的趋势。由于在此定中没有见谛的因缘,预示着未来的命运是引业一消尽就要堕落,因此,观到它的最后以堕落为边际。正如《资粮论》所说:“似已得超越,恶趣苦瀑流。虽励不久住,等同空飞鸟,如童力射箭,堕落为边际。”

初位生相落在“顺福德分”四字上。修外道法只有顺福德分的修行,而出世道的修行重在解脱。如果观见轮回纯是苦谛,引发了出离之心,又见到集谛根源的我执只是妄执,其中没有我,这时丝毫不取轮回的生,一心反转到息灭生的修行中,这样就有了顺解脱分的修行。经过资粮、加行等诸位修道就息灭生死了,不会退落到轮回里,这是出世道的修证。

这样对比来看,就非常明白顺福德分的内涵。也就是没有出离心和无我观慧的根本内涵,但是相信行善得乐、造恶得苦,因此,为了遮免由恶性业力堕落恶趣,会兢兢业业地断恶修善。再者,知道著在五欲中会沦落下界的缘故,就对此遮止而不著在欲中,前往寂静山林,心系在一个所缘上修定。以这种顺福德分的修行会集成定力,由此会证到世间定的境界。

“住定仅如须臾顷”。如世间所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由于住在定中没有烦恼现行,心处在一缘中,感觉时间非常短。在定中已经百年,自己感觉只是一瞬间,再看世上已经出现新时代。像这样,得到上界定以后,心识在这上面不动的缘故(实际也是刹那刹那在迁变),丝毫没有烦恼、苦的现行,都伏住了,就感觉时间非常短。

了解了初位生相以后,再看中间的住相。也就是定的因缘已经成就的缘故,生在上界天,在禅天等中住定时似乎超越了苦流。但要知道,这只是世间定的缘故,在这定中不会出现见真谛的因缘。这又要通过对比来显示。如果是出世解脱道的修证,那在加行道住定修持时,就要观无我等;由于在定中观无我的缘故,将逐渐达到现证;一旦达到现证,就直接断除烦恼种子,从此不会退到世间界,而是趣往寂灭涅槃。然而,在世间定里没有这种缘起,一刹那入定以后,在无数劫中一直是这个状态;这个状态并非与胜观并运,在心识如同鱼冻在冰中的状况里,根本不会现见无我等的真谛;以这个因缘,只是吃修定的老本,经过刹那刹那的迁移,定的势力一旦消失,顿时就沦落下界。因此,在这种住定的状况里没有见谛的因缘。

接着要看后末的灭相,定力一旦耗光,如同童力射箭,到了高空就往下坠落,因此,它以堕落为边际。这种状况如何呢?要知道,原先以定力伏住烦恼种子就像石头压草一样,当定一消失,在这一刹那中随往世的业力就会现行各种种子。譬如无想天会出邪见,过去以为这是得涅槃,现在一看出定了,忽然间就由出定的因缘心生诽谤,而堕落下界。又如郁头蓝弗在水边林下修非想非非想定,修定即将成功时,很多次都被鱼鸟惊动,所以他发恶愿:我将来一定做飞狸,入林吃鸟、入水吃鱼。后来他修成了定,生到天上,在八万大劫天报消尽后堕成飞狸,入到树林和水中吃鸟、吃鱼去了。

“作成”二字是讲缘起的决定性。“性”以不改为义,只要是这样的缘起,决定是这样的结局。通俗地说,就是搞出来一个堕落的苦。怎么来认定呢?这种缘起没有出世道的内涵,不是出离心和无我慧这种出轮回圈的缘起状况,而是还想得更好的,有后有爱,而且有我,由此集成的定中,不会有无我胜观等的内涵。这样的话,一旦定力消失,心中潜伏的烦恼种子必然要现行,由此堕落下界,因此,决定会搞成一个堕落的苦。这上的性质要定死,当完全认定绝不会有另外的果,那就会对它生厌患了。

法界规则可以大分为两分,其中一分就是缘起的原则。它是亘古不变的法则,无论何时何处,只要是这样的缘起,决定是这样的结局。因此,佛法出世道的三个要点中,第一个要点就是出离心,它意味着缘起上是往出世方向走。如果没有这个内涵,那在根源上就没有解脱的因缘,决定落在世间道里。其中比较好的情况是修顺福德分,遵守世间正道,要断恶修善;在此基础上遵守超越欲界的道,要离欲修定。如果有这两分,那一定往上走。但是,生到上界的后边际决定是堕落。这样就从缘起的性质上完全断定,这叫做“缘起性上的认定”。而且一定就永定,绝对不往那个道上走。由此真正对上界发生厌患。

总结思维

由结蕴相续而常行于变坏苦中之故,随生三界六道何处,唯苦而已,善思此理而心作是计:“这一回若不精勤于解脱轮回之方便的话,我是个愚蠢的”,如是猛利立定志愿而且回向善根,当如是修。

总结思维时,先要明白所思维的苦相何在。这是对总苦的思维,也就是由结蕴相续的缘故,一蕴方了又取一蕴,这叫做“蕴的持续不断”。实际就是平常说的:舍了牛胎又入马腹,离了人身又取天身等等。由此不断地在轮回里转,而常行在变坏之苦中。因为每取一个蕴都注定要坏灭,所以每取一个就死一个,每得一个就衰一个。像这样,恒常都行在变坏的苦河中。

这就可以看到,得了一个个蕴身,又出现一具具尸体,每一次都是灭亡、衰败、堕落,可见后边际全是苦的,这是“无常则苦”的道理。就像世尊常在经中指示的那样:这是无常,无常法是苦,这样的无常、苦法上有我和我所吗?诸如此类,从“无常故唯苦”这一点思维就知道,无论生在三界六道哪里,都只是苦而已,因为每一次都要变坏,都连着死。前面观察了人、阿修罗、诸天,从初中后整个历程上看,就知道有为法最终都要衰灭,纯苦而已,没有少许真乐。

这样善加思维后就能断定,然后发起观念。就要想:这一回如果我不精勤修解脱轮回的方便,那就太愚痴了。这里纯粹是苦,不仅不出去还往里面钻,那必然像过去那样,还要无量劫在苦海中沉沦。在这件事情上无动于衷的话,就像羔羊即将挨宰还一点不动那样,实在特别愚痴。

这样想了以后,非常猛利地立下志愿:这一生一定要精勤修解脱道!像这样,在心中立下出离的志愿,然后回向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