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二、由比喻门广大认识具德上师之德相与作用
一、 由诸多比喻发生广大认识的必要性
这里善巧地运用比喻数数观察,就是所谓的“面面观”,这是殊胜的生信心的途径,是善巧的转心的途径。十二种比喻就是面面观,认识得全面了,生信心的机会就多、就大,而且会结成很好的综合效果。所谓有丰富的认识就有丰富的滋润,有丰富的滋润就会开启繁茂的信心之花。既然是万德圆满的上师,当然就有这么多的比喻来赞叹他、描述他,来引导我们的心认识,而且也应当生起这么广大丰富的认识才好。不然,我们怎么会认识具德上师是一切菩提道的根本呢?怎么会在一切生中贯彻依止上师的大道呢?怎么会发生生生世世不离师的大愿呢?怎么会视其身为佛身,视其语为佛语,视其心为佛心,而无比恭敬地顶戴依止呢?如果缺少根本的认识的话,这一切都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样,难以出来。所以,要由很多的比喻发起广大的认识,这是极端重要的。
二、十二大比喻的涵义
这里按照比喻的指点,从极为殊胜的德相上体认,上师是最胜之人、最极贤妙之士。由此认识了极具功德、作用后,就会生起大的信心,知道依止这样的具德之师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一)上师是慈航
圆具如是一切功德的上师尊者,犹如度众越过轮回大海的慈航;
这里从能度、所度两方面来认识上师伟大慈航的德相。
所度脱处,指无边无尽的轮回苦海。这不是度出今生的忧苦,也不是只度出恶趣的忧苦,不是表面缓解忧苦;而是彻底度出轮回苦海,出离三苦之流,从今往后再不会有任何苦的风浪。像这样,达到彻底地度脱。所度脱之人,是指无量沉溺在生死苦海里的众生。
能度脱,指上师心相续中的智悲力功德,他的本愿与事业就是常作苦海度人舟。下至仅仅一面之缘,也一定会被上师的慈悲之钩钩住,被上师的愿力救度,而终究达到大乐彼岸,何况身心如法依止上师,决定能被上师慈航托住,平安顺利地到达彼岸,所以,这是极其殊胜无与伦比的伟大慈航。
(二)上师是商主
犹如无误指示解脱与一切种智正道的商主;
这里从能指示和所指示两方面体认上师伟大商主的德相。
所指示的不是外在的道路,不是世间的道路,不仅仅是指示此生来生得世间人天安乐的正路,也不只是指示得小乘寂灭解脱的道路;而是指示成就解脱和一切种智的道路,这是极大的所指示处。
能指示,是上师具有解脱道的道眼和一切种智的道眼,能无有错谬地引导弟子行持这样的大道,开示方便,顺利行进,呵责过失,避免歧途等等。就像这样,能够一路带领,终究进入一切种智的大乘,所以这是无上的商主,带着无量父母有情平安顺利地行往且完成解脱和成佛的妙道。
这样就要体会,首先是具有菩提心,要将法界中所有的母亲,全数都安置在解脱和一切种智的果位上,所以是一个大商主的发心。接着,就是具有大商主的妙眼。由于上师已经实证了解脱和一切种智,具足方便波罗蜜多,完全能够无误地指示怎么来走这条路,带着无数的父母有情踏上这样的安乐之途。而且,中间能够一路地护送、加持,消除违缘障碍等等。像这样,要认识伟大商主的德相。
(三)上师是甘露雨
犹如息灭业惑炽燃火聚的甘露雨;
这里要从雨和甘露两方面的作用,认识上师是无上的甘露雨。
就像雨能够熄灭炽燃的大火,由上师的智慧和慈悲普降正法妙雨,开示实相,能息灭我们内心的愚蒙,以及以此发生的各种业和烦恼的炽猛大火,获得内心的清凉。比如,消除各种我执发生的贪欲、嗔恚、嫉妒、傲慢等等的猛火,熄灭各种身语意恶行的猛火,这样就得到了清凉。
再者,甘露是不死药、恢复生机药,以上师的加持,能够消除业惑,解除生死大病,恢复法身慧命,所以是甘露雨。
(四)上师是日月轮
犹如遣除浓厚无明痴暗而作正法光明的日月二轮;
就像日轮和月轮能消除白昼和夜晚的黑暗,给世间界带来光明那样,上师能消除众生心中浓厚的无明黑暗。当见到实相后,就不再执著假相,不再向外追逐客尘,回到本来之地。再者,上师作正法大光明,使我们照见万法的真相。
这里要由内外对比,来认识上师是无上日月轮。日月有破暗显明的作用,但它只能消除外界黑暗,照明外界色法;上师日月轮,能消除我们内心浓厚的无明痴暗。也就是,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处在长夜的无明黑暗之中,不明业果,不明空性,不明自心本来是佛等等。由于上师的智慧力和加持力,使得我们破除这些痴暗,见到诸法的实相,这就像破除内心痴暗重现大法光明那样,所以对我们来说,上师是无上日月轮。
像这样要体会,就像乘上了大愿慈航,依止了伟大商主,得到了大甘露雨滋润,得到了大日月轮照明那样,依止了具德的上师,所得到的利益会有多大,也就是会出现怎样的不可思议利益!这些比喻非常善巧,从中很容易了解。
(五)上师是大地
安忍邪行与疲厌,见地行持广大,犹如大地;
如同大地能够安忍人、马、车乘等的踩踏碾磨,能包容种种粪秽不净物,承载一切好坏之物,没有疲厌,具有这样的安忍之德;而且大地极其宽广,成了地上一切生物生长的所依,一切事业开展的所依。就像这样,上师能够安忍一切、承载一切,以大悲愿力,为了救度无量无边的苦难有情,能安忍众生种种邪行和利他的各种艰辛劳苦,无怨无尤;上师的见地极其广大,安住此见地的行持也就随之而极其广大,所以上师是大地。
这里要从大乘佛道利他大行的坚忍和普遍载荷,以及极其广大的见行,来认识上师无上大地的德相。大地是很好的比喻,能启发我们的认识。这里从坚忍如大地、广大如大地来开发认识,坚忍就是能安忍一切邪行和劳苦;广大就是见地遍一切处、行持遍一切处,所以,上师就是这样心量极其宽广的大地。
(六)上师是如意树
此生利益、来世安乐一切功德之生源,如如意树;
就像天界的如意树,无论想要什么,都能如意出生。想要妙食,出现妙食;想要妙衣,出现妙衣;想要乐器,出现乐器,种种安乐资具都能随欲出生。就像这样,依着上师如意树,今生得利益、来世得安乐的所有功德或者所有美好,都从上师这个根源如意实现,因此是大如意树。
再从比较上认识殊胜,了解这个“大”的意思。因为这是所有此生、来世种种利益安乐的随欲出生总根源,所以无数倍超过了天界如意树。从普遍能生和如意能生两点来认识,依止了具德上师,就好像依止了大如意树王一样,这会有多么不可思议的利益。
(七)上师是贤瓶
成为诸乘诸宗难思难量门类凡百所欲的大库藏,犹如贤瓶;
就像贤瓶中应有尽有,想要什么都能从中倒出。在上师智慧库藏里,有无量无数的法乘和宗派的门类,需要什么都能从中流现。也就是说,三乘、五乘、九乘乃至无量乘的法类,内教四种宗派或者显教、密教等等,所化有哪种需要、希求,这个贤瓶里应有尽有,随意可传授。像这样认识这个不可思议的贤瓶,它是无尽的大法库藏。
就像最大的百货公司、最大的无尽藏那样,无论哪宗哪派哪乘的法都具有。从这个库藏的全面性、门类无数、应有尽有这些方面,认识上师确实是殊胜的大法库藏,是极殊胜的贤瓶。
(八)上师是如意摩尼珠
住于所欲四种事业大海之发生根源,如如意摩尼珠;
“摩尼珠”,指转轮王所具有的能够作照明、清凉等妙用的宝贝。“四种事业”就是息、增、怀、诛,比如息除病障是息业,增长财富是增业,怀摄现有是怀业,诛灭魔障是诛业。住于四种事业大海之发生根源,就是安住在一个发生息、增、怀、诛四种如海事业的大根源的状况中,所以如如意珠王。
这里要从事业海的伟大根源处,认识无上摩尼珠的德相;从所希求的大事业海上,认识上师的事业妙用广大;从总根源,认识这是大总持性,具有一种万德万能、极其全面的功德总根源的体性。比如,能够消除众生的身心病苦,是大医王;能增长一切财富,是大财神;能消除一切魔障,是大威猛力;能怀摄器情,是莲花王。这样是一种功德无量、功用无限的大摩尼珠王,所以出现了如海的四种事业,无论要成办什么,都能从这如意珠王无碍地流现,什么样的事业都能做,什么样的作用都能起。要像这样知道,我依止到这样如意珠王的具德上师,将会出现多么不可思议的利益!
(九)上师是父母
普于无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爱憎平等慈愍,犹如父母;
父母对孩子有一种无私的慈悲心,上师还要更进一层。我们要从平等、普遍、至深至切这些德相上体会上师慈悲心的德相,像这样视一切众生为孩子,没有亲疏爱憎的差别,所以是无量无边众生的父母。
所谓“平等”就是没有偏心,不会对一个亲和爱,对一个疏和憎。尽虚空界的有情,都成了发心要作最大的拔苦予乐的对象,所以是“普遍”。再者,“至深至切”,就像自己身上有苦当下拔除,自己想要乐当下给予那样。要像这样了解上师无上父母的德相。
(十)上师是江河
普缘尽虚空界众生悲心广大,于诸苦难无依有情悲心尤为迅速,犹如江河;
就像大江大河一眼见不到边际,非常广阔;再者,它迅猛地奔流,从无延缓。像这样要体会,上师的悲心一直在照看尽法界虚空界的所有众生,没有一个遗漏,所以悲心极其广大;再者,这些沉沦在轮回里无依无怙的苦难众生非常可怜,上师悲心不忍,会非常迅速地作救度,当众生祈求时不会有丝毫延误,像发生切身之痛那样拔济他的苦难。像这样,从广大而迅速的悲心德相上,认识上师是拔济尽虚空界苦难众生的大江大河。
(十一)上师是山王
欢喜不由嫉妒而变迁,且不为执著之心所动,犹如山王;
比喻说到的“山王”指须弥山,千万年不会有丝毫迁变,绝对不会出现被风吹动而动摇的状况。上师的欢喜是这样稳固,所谓昼欢喜,夜欢喜,一切时处皆欢喜。从来不会因嫉妒等转变掉欢喜而落入忧愁不乐,也不会出现执著之风,心里动摇而失掉欢喜。像这样,欢喜之心境永远不会迁变,所以欢喜如山王。
这里要从上师亲证实相、没有违品的我执法执,所以恒时快乐无忧,住在大解脱的境地来认识到,的确欢喜如山王。这个“欢喜”要从悟道的角度来体认,真正开悟见了实相就知道本来没事,没有什么要执著的,人和法都是假相,自己本来是佛,没有什么要求的,就像这样快乐无忧,是这样的欢喜如山王。
(十二)上师是雨云
平等舍心无有贪嗔扰乱,犹如雨云。
就像大雨云普遍覆盖大地,平等地降澍滋润大地上的一切万物,不会有一处执为自方贪著,一处执为他方嗔恚,或者一处吸收、一处排斥,永远是平等的心境,没有什么自方他方的偏重。就像这样,上师雨云永远也没有因贪嗔而扰动的现相。这里要认识上师慈云普覆、慈雨普润的平等的德相。
三、从自身上体会
偈颂云:“如大慈航度人出有海,如真商主胜道无错乱,甘霖寂灭业惑大火聚,等如日月消除无明暗,极大乘载故是广大地,利乐出生之源如意树,圆具妙法故如贤妙瓶,普生之源超胜如意珠,平等慈愍一切为父母,广大速疾悲心等江河,无迁无变欢喜如山王,不扰不动等持如雨云。”
这里的各种比喻,加上第一人称“我”来思惟、来忆念,就成了切身的修法。比如,上师是度我出轮回大苦海的大慈航,是给我无误指示解脱和一切种智正道的大商主,是寂灭我内心业和烦恼炽燃猛火的甘露雨霖,是消除我内心长夜无明黑暗、显现正法光明的日月轮。诸如此类,这样念恩思德,体会上师的德相、作用,发生信心。
而且从中了解到,我依止了这样的大慈航、大商主、甘露雨、日月轮、大如意树、摩尼珠王等等,这将有多么不可思议的利益!只要细心体察,一定很容易就能发生定解。数数地从各个方面去思惟,一定会集成一个坚固的信心和恭敬心,这将成为我们依师之道最重要的根本。
辛三、由此认识与具德上师建立法缘之殊胜利益
如是上师,从悲心与加持力方面等同一切诸佛,连接好则即生成佛,连接差也将转成轮回有边,故偈颂云:“如是上师等同一切佛,为害亦将相连安乐道,于诸无伪信心依止士,增上定胜功德如雨临。”
由以上两门认识,建立了真佛想,以及由十二种比喻,开展广大德相的认识,这样当然就明白,具德上师从悲心和加持力的方面与一切诸佛相等,连接得好就可以即生成佛,连接得差也会成为轮回有边。
也就是,前面说到了,我们行解脱道和成佛道,单凭盲目的自己,没有一点可能性,如果依止了像这样具足德相的真佛上师,成为大道的大导师,这样子依止而行会得到怎样的利益呢?假使有贤善的意乐和加行,来亲近这样的大如意宝王,连接得好,上品是能一生成佛的;如果自身的德行差、因缘差,这样连接得差,也将成轮回变得有尽头了,也就是将来一定会解脱的。
《功德藏》的偈颂中说:即使做了损害,由于上师的悲心不舍、金刚的誓愿力,结上了这个缘,也终究会被上师的悲愿钩住,而引到安乐之道上,如同世尊度歌利王那样,真佛上师的本愿终究不会空过的。再者,如果有信心,没有虚伪,真诚地依止,连接上这样的大如意宝王,那么增上生和决定胜的功德,就会像大雨大量密集降下那样,在自相续中出现无量万德。像这样,依止具德上师,会使此生极具利益。
这里如果和依止邪师的无益唯损作对比观,就更加能够启发定解。
思考题
1.以喻义结合的方式思惟具德上师的德相。注意观察:每种比喻的特点与上师的作用如何对应?
2.与具德上师建立法缘有何殊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