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圆法师 讲述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又过去了,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举办“百万佛号共修法会”的时间。这事确实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人生非常短暂,转眼就到了终点,所以,在往生西方的大事上,大家千万不能马虎。
从去年这个时候(天降日)开始,我提倡在信愿的基础上,要把行落实起来。我那时候说了,从今年开始,我会号召大家每年共修一百万遍的阿弥陀佛名号。现在一年过去了,很多人也已经完成了一百万遍佛号,这都是非常值得随喜的事。总之,我的心愿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往生极乐世界,都能一生成佛。
其实,我们举办的“百万佛号共修法会”,是来自于大恩法王上师的教导。下面我们回顾法王上师无比慈悲的教言。
上师这样说道:“总之,大家应该对阿弥陀佛生起信心及猛利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念完一百万阿弥陀佛圣号。这样做的话,临终不能往生,就算我欺骗了你们,不仅是我,连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他们也成了欺骗你们,但他们是何时也不可能欺骗的。对于世尊的善说,应当要信解。”
在这里,上师非常肯定地说到,往生的要素就是信、愿、行三资粮。我这些年来也是下了很大功夫,帮助大家在这三个要素上尽量集聚因缘。平时主要是宣讲净土经教,辅助大家生起信、愿,到现在也有三年多了。很多人跟着一路听下来,心上也发生了很多转变。比如,对于净土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阿弥陀佛有了更大的信心,也有了求往生的志愿等等。这都是非常可喜的事。而且,每一年我也发心,在共修期间作一些念佛实修方面的开示。像今年,就着重地讲了“名号如意宝”。对于大众主要倡导持名念佛法门,希望更多的有缘人,能汇入到念佛共修的海洋里来。对大多数人来说,在这个世上,要想一生得到解脱,只有走往生极乐世界的道路。也因此,对于阿弥陀佛生信心,对于往生生愿心,以非常大的信心、至诚心持名,这三个要素对于成办往生至关重要。以后,我还将一如既往地在这三个要素上努力,尽量更多、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去年我也说过,解、行并重对于往生非常重要。一方面需要着重在净土经教上深入地闻、思。你越是了解净土法门的殊胜,知道它是这么圆顿、直捷、简易、方便,知道阿弥陀佛是这么慈悲,知道自己遇到这么殊胜的因缘,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就越会由衷地发起信、愿。也因此,你的心会越来越愿意往西方前进。另一方面我也强调,大家每天要有固定的净土功课,要用一定的时间在成熟净业上付诸实行。所以,我倡导大家每年共修一次百万念佛。
我们要知道,上师开示的是,对阿弥陀佛生信心,并且猛利地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信、愿的内涵。在这种心境中,至诚地念满一百万遍阿弥陀佛名号,就决定往生。目前有些人的情况是,在心力上还达不到上师的要求。比如信心不够、愿心不猛利或者持名的时候不够至诚等等。这就需要多次参加共修,来增加往生的把握。即便你已经有了信、愿等内涵,也要知道,参加的次数越多,品位就越高。所以,我安排的每年一次的共修不会耽误大家。
佛菩萨的语言都是一模一样的,无非是要具备信、愿、行。所以,我们要“两手抓”,一边努力地发起并增长信、愿,也就是长期学习净土经教;另一边要在念佛上用功,时时去实行。当然,我说的“念佛”是指广义的,念阿弥陀佛的心咒也一样,因为里面的“阿弥得瓦”就是“阿弥陀佛”,都是一样的。总之,要一心跟阿弥陀佛相应。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结缘三种法物。凡是参加共修的人,随自己的意愿都可以领取。第一种是《名号如意宝》《四十八愿大义》《十二光佛》这三部法的法本和光盘。第二个是送给大家每人一串怀业念珠。最后是阿弥陀佛的圣像。圣像有大、小两种,大的跟笔记本电脑差不多大,可以请到佛堂里供奉;小的像平常的法本那么大,便于出外携带,时时祈祷阿弥陀佛。念珠和佛像已经请参加极乐法会的上万僧众,念缘起咒等修了殊胜的法,作了开光、加持。当然,我们要感谢所有捐助功德善款的人,是他们的护持,才有这些法物给大众结缘。
当今时代物质很发达,如果单从物质的层面上看,可能觉得这值不了多少钱,你家里的可能比这个好得多。但是,今天我要特别讲讲这三种结缘品的涵义。大家要领会我的话中之意,然后真正转到净业的修行上,争取临终自在往生、得更高品位。这就是我们真正的心愿。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全都是围绕这一点。也因此,你要懂得把一切都会归在净土的实修、实证上,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那么给大家的这三样东西,每一种都有它所表示的涵义。相信大家马上会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然后会自觉地贯彻一生。这样,我说的这些话就会利益你的终生。平时,我在各方面也讲过很多,今天就不多重复。去年这个时候也做过一些开示,讲了很多有关的教言,大家都可以去看。那么,我今天主要想说的就是这三种法物的涵义。
总的来说,所谓结缘是要在大家的心上结净土缘,而不只是在形式上。形式上结缘并不重要,关键是你的心要真正跟阿弥陀佛结缘,跟弥陀的大誓愿海结缘。这里有极殊胜的意义。
阿弥陀佛有三世平等智。就像全知说的,只要跟三时平等的佛智慧结了缘,无论是顶礼一拜,供一朵花,或者称念他的名号等等,都决定不会空过。正由于佛的智慧没有任何虚妄,没有任何生灭的相,所以我们一旦跟佛相应,那决定就像鱼被钩子钩到(终究会上岸),或者像被七步蛇咬伤一样(走七步必然死亡)。我们要重视的是这一点。
学习三种法的重要性
首先讲讲结缘这三种法本(包括光盘)的必要。善导大师说,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发了深重誓愿,要以光明和名号来摄化众生。这样的话,我们最根本的就是要了解,佛的誓愿海是怎样的?他是怎样以十二光来加被众生?又是通过什么方便让众生得到加持?这三个要义一旦懂了,持名念佛法门的要点就把握住了。从此以后,你会进入到非常直捷,非常专一、至诚的修持当中,也就一定会被阿弥陀佛摄受,而如愿往生。
基于这个原因,我在此提出一种最简要的闻思方案。那就是,你的时间再有限,至少这三种法必须学习,一定要了解这三种法的涵义。之后在这个基础上,争取有更多、更深、更广的了解。
学了以后,真正懂了佛的大愿,懂了光明的加持和名号的作用后,心中有了这种信念, 那时,对于阿弥陀佛的信心,对于往生的愿心、希求心,绝对跟现在不一样。有了这个内涵,往生就有了很大的保证,没有这个,修净业就还没有真实意乐。所以,这对于我们修净土的人来说至关重要。这样学好了,再念佛,所念的每一声佛号,就会远远超过原来念佛的功德,这在质量上就有了保证。这样就很好了。
或者反过来说,我们要依止阿弥陀佛,要生到佛的身边,包括最终迅速圆满普贤行愿,一生成佛,这一切全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对这个生了信解后,我们就会一心归依阿弥陀佛。那么,该怎么产生这种力量呢?这就必须通过深入了解佛的大愿、光明的加持等。而且,了解得越深入,你开发出的心力就越大,贯彻性就越强。这样就跑不脱,决定会被佛的三世平等智毫无错过地摄引住。
要知道,佛就是以光明摄化众生,我们就要通过名号跟佛相应。你的心一旦被佛的力量摄住了,那就像铁被磁石牢牢吸住那样,这样不断地受佛力加持,最终就决定往生成佛。也因此,劝导大家要好好学习这三大法义(就是本愿、光明和名号)。
实际上,这次讲《名号如意宝》是很重要的大事。这个着眼点,首先是在深、广的层面开通教法的渠道,把净土法门完整地建立起来,让弥陀大法尽量弘扬,这就要有很深的根基。以后,我想针对普遍的大众,讲一些非常简易、实有、生活化的法。像去年和今年,深入、细致地讲解了《无量寿经》,这就着重在教理的建设上。因为不这样讲的话,未来的人可能会轻视这个法门,也就不肯往这上靠拢。而讲得比较深,他就容易生尊重心。我是基于这个必要在做的。
之后,我要讲怀业念珠和供奉弥陀圣像的极重要的涵义。
今天说的这些都非常重要,你不要认为因为现在开法会,我就随便说两句。实际在这些方面,你能够把几句话贯彻了,那你决定会成就。话不在多,也不在于讲得玄妙不可测,净土法门是很平实、很简易的。所以,今天要说的都是一些家常话,但这些对大家非常重要。可能有人一辈子都喜欢谈玄说妙,但在这些上面从来不重视,也根本没实行过。其实这些对我们当下来说是最重要的。
念珠的涵义
珠子代表佛号,一颗一颗都很晶莹,这就是“如意宝珠”。穿珠子的线就好比我们的念头。一堆珠子,如果没用线穿起来,那一个一个都是散的,也就没办法成为一串念珠。如果用线把它们穿在一起,这就成了完整的一串念珠,颗颗晶莹,非常圆满。就像这样,我们念佛的时候,就要用正念把一句一句的佛号穿成一串。也就是你每次念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念耳闻”的方法。不能有口无心,光是口里念念,心根本没缘在佛号上。这样的话,就会起各种妄想,生各种杂念,也就不成为圆满的一串念佛了。也因此,没办法出现很大的修法力量。
赠送给大家这串红念珠,你们要晓得它真正的内涵。那就是,时时都要坚持正念,用现前的正念,把一句一句如意宝珠般的佛号不断地串连下去。这也是遵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教导。不断地这样相续下去,心就会一直住在佛号上,也就能时时得到弥陀光明的加被;会逐渐念得“全心是佛,全佛是心”;最终跟阿弥陀佛心心相应,从而顺利往生西方,得到解脱、成佛的利益。这就是“念珠”的涵义。
懂了这个以后,还应当时时“心不离念,口不离佛,手不离珠”。意思就是,我们手里一拿起念珠,就要提醒自己,现在心要念着阿弥陀佛;或者口里念“阿弥陀佛”,同时心里缘着佛。总之,无论行住坐卧、动静闲忙,心都不要离开佛。一拿起念珠,马上就提起佛念。
作为一个修行人,尤其是初学者,手里不能离开念珠。(当然,正式打坐念佛的时候不一定要用念珠。)就像蕅益大师说的,最初下手的时候必须用念珠,要记得清清楚楚,没有缺漏。等时间长了,念得熟了,念到了无念而念,那时候记数也可以,不记数也可以。但这不是我们目前能做到的。如果初修的人非要说好听话,说我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实际只是信心不深、行持不努力罢了。
我们目前就从事相上,从每一句佛号上下手,越认真越好。这串念珠是提供给大家记数用的,是要你每天都保证有一定的数量。这样坚持一生,并且具足信、愿,最终必定蒙佛接引,而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最初不要学一种自在的假样子,说记也好没记也好,反正我念了,我是自在的。说这种话的人,往往是在骗自己,不晓得心里有多少妄想,有多少恶习气。这就不如老老实实,一句一句地念有把握。如果你每天都能保证一定的数量,在净业上就有一个连续,这就用事相管住自己的心了。换句话说,你能认认真真、一句接一句地念过去,其实就是在一句一句地跟佛连络;如果每天都能在质量的基础上,保证念一定的数量,那往生就很有希望。
下面再讲讲红色的涵义。
红色代表怀业,它是热爱、坚贞、勇敢的表示。我们念佛,就是要学习阿弥陀佛,要用大慈悲心、大勇猛心怀摄一切众生。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他建立了堪称十方世界“第一国土”的极乐世界,而且要用最简便的方法,摄受下至小飞虫、小爬虫在内的各类众生。想想看,他有多勇敢!而他的大慈大悲,正透过无量的光明,发散到法界无边的处所,摄受一切有缘众生。我们拿着这串红色念珠,就要学习阿弥陀佛对众生的大慈悲心、大勇猛心。同时,也代表着要修怀摄法,怀抱无量众生,摄持无量众生。
所以,以后见到别人,或者为他人祝福的时候,就要念“阿弥陀佛”。为人祈福、消灾、超度等时也都这么念。近代有一位普观法师,现世就能时时见到极乐世界。他经常挑糖水到山上喂蚂蚁,能听到蚂蚁们都在念阿弥陀佛。我们读《往生传》就能看到,很多旁生通过念佛都往生了。所以,大家看到众生时,不论是猫、狗、牛、羊、小鸟、蚂蚁等,都要在它耳边给它念佛,摄持它一同往生极乐世界。
结缘弥陀圣像的意义
这次给大家结缘的两幅弥陀圣像,大的可以供在佛堂里,小的外出携带比较方便。现在基本上人人都不缺东西,而我这次给大家结缘,目的主要是让大家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成为一名真正皈依阿弥陀佛的人。你真能有所转变,成为阿弥陀佛的合格弟子,那我今天说的就很有意义了。
要知道,修净土法的根本就是阿弥陀佛。像《往生论》里讲的五念门,全都是围绕着阿弥陀佛在修。对于阿弥陀佛,我们要懂得感恩,要皈依、要供养、要承事、要礼拜等等。如果口口声声地说“南无”,实际行动上却一点供养、承事、礼拜都没有,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我们要懂得感恩。就世间来说,如果某个人给你一个很好的东西,你都会表示感谢;或者生病的时候,有人照顾你一个小时,你也会很感激,对不对?要知道,阿弥陀佛的恩德远远超过世上所有的人。如果你对阿弥陀佛一点感情也没有,一点点感恩心都没有,那就非常不应该了。有些人可能体会不到这一点。其实想想就知道,自己的生死大事都要托付给阿弥陀佛。从今天起,直到成佛之间,都要以阿弥陀佛为根本。生也靠阿弥陀佛,死更要靠阿弥陀佛。就像孩子继承了父亲的家业,一下子变得大富大贵一样,我们依靠阿弥陀佛,来世一生到净土,当即就能享受那么大的安乐、利益。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赐予的,都是我们要感恩的地方。
有些人智慧有限,对现前的事能明白,对比较深远的事就想不清楚。现在就要学会把目光放长远,才能体会到弥陀的深恩。我们学过《无量寿经》就知道,阿弥陀佛因地无量劫的勤修,完全是为了我们。大家现在能直接受用到弥陀名号,乃至将来往生后,报得相好、智慧、神通,得不退转,得法忍、总持、辩才等等,全是在享用阿弥陀佛累劫修行的成果。这都是佛的悲心所赐予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佛的恩。或者这样想:我临终的时候靠谁呢?唯一靠阿弥陀佛!是谁让我能非常顺利地度过生死关头,而且一下子从凡夫地生到那么殊胜的净土,多劫解决不了的生死大事,非常方便、简易地就解决了?这一切全是靠弥陀的恩德。所以,我们必须要知恩,要懂得感恩,否则就成了负恩的人,那样自己良心上就有亏缺。
这次结缘弥陀圣像,目的是让大家有个皈依境,以便常常缘着它,对阿弥陀佛作供养、礼拜、祈祷等。当然,要不要完全看自己的意愿,如果你们需要,就可以填写联系地址,如果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不要也可以。但无论如何,大家要在自己的佛堂里供奉阿弥陀佛。一旦请回家,供上去了,就要像《论语》说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意思是说,祭祀神灵要像神灵真的在那里一样。供佛也一样,既然你已经把阿弥陀佛请到佛堂里了,就不能随便对待。
首先,每天要给阿弥陀佛献供养,不能忘记。如果你每天吃两顿或者三顿饭,那每顿饭前都要先供养阿弥陀佛。平时有了新衣服、新东西,凡是好的事物,你都要想到,我要先把它供养给阿弥陀佛。这也是一种孝顺的心。佛并不缺你那份东西,而是给你种福,让你培很大的福德。如果你有这份心,有感恩、有孝顺、有恭敬,那自然会觉得,不能我自己先享用,我要先拿去供养阿弥陀佛。这样的话,你时时都要想到,我这一生就靠阿弥陀佛,临终的时候更是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恩德太大了,所以我要常常供养佛。得到佛的摄受,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有这样的心就很好。
大家都出生在当代的环境里,在这些方面普遍很欠缺。尤其有些人熏染过各种的断灭论、享乐论、自私论、唯物论等等,善心被破坏得更严重。所以,有些人虽然表面上信佛,但心里不是特别信因果,不是特别恭敬三宝。而且以为自己很高,所以不愿意供养三宝,没有那份虔诚心。现在就要有意识地改过来,逐步培养对佛的虔诚心、孝顺心,平时出门买了一些水果、花,或者买了什么好东西,都要先拿过来供佛。
而且,每天也要向佛礼拜,这也不能缺少。最好能做到《礼记》说的:“出必告,反必面。”其实,这也是世间最基本的礼貌。比如,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出去的时候会跟父母或者朋友打个招呼,说我要到哪儿去了,回来的时候也有所交待。像这样,心里要常常有佛,时时记得礼拜佛
有人会想:为什么我总是没有感应?其实就是因为心不诚。把佛供在佛堂以后,完全等于一个摆设,从来不把它当作真正的佛,不认为佛就在那里。这样的话,虔诚心、恭敬心就生不起来,心太薄了,怎么可能有感应呢?现在,我们要拿掉过去的那种姿态,要学古人,要像印光大师在《竭诚方获实益论》里说的那样去做。你不要觉得这是迂腐,要知道,只有这么做才能让自心跟佛心感应。用什么来感应?就是用诚心。
这样的话,我们跟佛就有了心上的联络。佛的光明便会时时护佑我们,因为你已经有了念佛的心。要知道,“念”是很具体的,时时想到佛,佛在你心中占了最主要的地位,这才叫做“念佛”。不是单单嘴巴上念很多,但心里完全没有佛,那就不叫念。比如一个人说,我天天念妈妈,口里念了一万次。但一观察,他心里根本不想妈妈,这就很假了。所以,关键是心要真。如果你的心越来越真、越来越诚,那就有希望,表示你的心很快就跟阿弥陀佛联络上了。
比如,我们跟父母的关系好不好,不在表面,而在于心。如果真有孝心,那什么也不用说,自己的心一直在父母身上,心里确实有那种善的内涵。当然,他不一定外表上非常会做,但他的心确实很诚、很真。这样的话,内在真正有恭敬心、有孝顺心,那他时时就会替父母考虑、替父母分担。同样,对阿弥陀佛也要有真诚的心。这些方面说起来很小,但功德的确很大。一定要从这里着手,如果这上面没有,那再高谈什么,也只是说空话而已。
再说回来,既然已经供了阿弥陀佛,这就表示阿弥陀佛就在佛堂里。那你就要衡量一下,看看自己对待佛是什么态度。佛比父母恩德大,你是不是有像对待父母,或者对待兄弟、朋友那样的心?如果连这个都没有,那就太不应该了。所以,要经常在佛前承侍、供养、礼拜等,不要忘记。
礼拜的时候要恭恭敬敬的,表达自己的诚心。而且拜的时候不要太快、太慌张,或者趴在地上不起来,或者起来后还没站稳,身体没站端直就又拜下去,这些都是不诚敬,都有折扣。要恭恭敬敬、如理如法地拜才好。像这样,我们首先就培养好诚敬的心,以后无论是礼拜佛、称赞佛、忆念佛、祈祷佛等等,一切都能成为如法的修行。
这就看出,供一尊弥陀圣像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佛堂里每天都有阿弥陀佛,那你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会常常看着阿弥陀佛,想着阿弥陀佛,这就有很好的提醒作用。这样的话,每天就可以作好几次供养和礼拜。这么看来,如果一天供三次饭、磕三个头,那一年就有一千多次,十年就是一万多次。想一想,你做的这些事,阿弥陀佛会不知道吗?阿弥陀佛完全清楚你的诚心。既然你一直这么在做,佛也不会不照顾你的。
相反,如果你说:“我是大自在的,修的是无相法,这些外相上的事不要执著。济公不是说了嘛,‘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心里有佛就行了。”其实,这完全是没有惭愧心的表现。像我们这种博地凡夫,哪里可以妄称自己无执著?这些事相上的善法必须去做,你就应该在这里成长。如果在佛前连一支香也不点,连一个头也不磕,一点表示都没有,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跟佛越来越远。但如果你每天都这么做了,慢慢就会发觉自己的心不一样了,开始被佛摄受了。这都是缘起上的道理。
很多人连世间常识都不太懂。像过去农村,人要学一门手艺,就要拜师父。比如学木匠或者学中医,拜师的时候都要准备很丰厚的礼物。拜师以后,他就是你师父了。之后就要在他身边恭敬承事等,很多事情都要做。这样三年才出徒,身份上也是这样的。世间的事尚且如此,想想看,如果我们对佛连最起码的供养、礼拜都没有,那多惭愧!
这么一想就发现,确实太不对了。过去行为上很有问题,从来不礼拜阿弥陀佛,甚至都想不到要供养阿弥陀佛。有好吃的尽管自己吃,就连供朵花,也是好看的一面朝着自己,不朝着佛。虽然搞了个佛堂,但完全成了庄严自己。认为我的佛堂很好,有这么多装饰品。当然,佛堂是要庄严,但不是庄严你自己,而是要表达对三宝的敬意。可是现在很多人完全反过来了,就是因为内在对佛没有虔诚心。
小幅的佛像便于外出携带。我们时时都不能忘记阿弥陀佛,所以,首先要借助佛的代表——佛像,来提醒自己,时时记得阿弥陀佛。其实,如果你相信它就是真正的佛,那它就会起到真佛的作用;如果你一点不信,只当成一尊铜像或者一张纸,那所起的作用也未必很大。所以,关键要有时时忆佛、念佛的心,这很重要。
现在世界上天灾人祸很多。有人认为自己命很好,福星高照。其实这也不一定。有些开车技术好的人,偏偏撞车而死;有些特别会游泳的人,偏偏被淹死。所谓“三分人事七分天。”我们应该一心皈依三宝。就修净土法来说,要特别地皈依阿弥陀佛。这样佛就会在冥冥之中一直作护佑。
我们目前很需要培养时时不离佛的心。你不要总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没必要去做。其实,高的法你现在还修不到,念念都在分别妄动,哪里能修到很高的法?这就必须在现前的一念上着眼才有希望。这样的话,就必须靠阿弥陀佛,才算是有自知自明。像这样,每天都忆念阿弥陀佛、皈依阿弥陀佛,那临死的时候就有依靠。因为已经养成习惯了,到时候自然起祈祷佛的心,也就不会往别的地方去。
这些说起来简单,其实要诀都在里面。是什么要诀呢?就是你要以诚心,每天跟阿弥陀佛有一种联络。因为,万法都是随心而转的,心上有这种缘起,你就能被佛的光明摄受;心上没有这种缘起,你不想做让阿弥陀佛欢喜的事,那就离佛很远了。这不是阿弥陀佛有私心,非要让你恭敬他、供养他。佛哪里会有这些心?但在缘起上,作为弟子,我们必须这么做,做一分就得一分。如果你心里没这么做,那你就没有这个因。没有做让佛欢喜的事,也就得不到佛的加持。反过来,你越是做让佛欢喜的事,你的心就越能跟佛心感通,就越能得到佛的加被。这些都是自然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