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之路
智圆法师 讲述
这次要和大家探讨的,就是作为净土的行者,修行最切身的问题。有三大问题:一、我的心应当安在什么地方?二、我该怎样来发起净土的修行?三、我应当怎么来做净土的行业?
这是最切实的净土实修上的问题。以往我们也学了很多教理,现在关键是要知道,我们在净土上怎么安心、怎么起行、怎么作业,这牵涉到具体的操作。
按照弥陀化身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中极其重要的开示,那里明确指示了净土行者该怎样具足三心、五念、四修的内涵。这就是净土实修上的法则,是依据世尊说的“净土三经”、天亲菩萨造的《往生论》等所提出的净土实修上的要领,也是照耀千古的净土法道上的明灯。
接着依照大师的指示,我们依次来认识怎样在心上发起这些重要的内涵。
切实的问题是,我们所希望的就是今生决定能往生西方净土,而往生不离开正因,那在我们心上应当具足什么样的正因呢?按照《观经》的指示,应当具足三心。如果具足,就决定往生;如果三心里面缺三个、缺两个或者缺一个,就决定不能往生。所以,对一个志愿今生决定生到净土的行者来说,首先就要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三心的内涵。
“三心”:一、至诚心;二、深心;三、回向发愿心。虽然大德们对此各有自己的解释,但这里主要依据善导大师的指示,来切实地在缘起上体会,什么样的心叫做“三心”?我身上有没有三心?要知道,“三心”和后代祖师所说的“信愿行”是一个意思,其实这三个心里面就有信愿行的内涵。
指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口业称扬赞叹阿弥陀佛,意业专念观察阿弥陀佛,凡是起身口意三业时,都一定真实,这样叫做“至诚心”。
这里要知道,任何净土上的修行,在缘起上都要真实,不能有一点虚假。也就是,当我们的身体拜阿弥陀佛的时候,是真心在拜;当我们的口在赞叹阿弥陀佛的时候,是真心地赞;当我们的心在忆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是真心地念。在这样的真心当中,没有虚假的成分。由于心是真实的,修行也就是真实的,缘起就是真实的,这对应三资粮中的“行”。
深心就是真实的信心。相信我是个具足烦恼的凡夫,善根很少,流转三界而出不了火宅;同时相信阿弥陀佛的本愿,以及称念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决定能够往生,对此没有一念怀疑,就叫“深心”。
这里对于信心有各种解释,从缘起最切实的点上来说,有两条:一、相信自己没有力量出生死;二、相信阿弥陀佛具极大的神力,只要至心十念,一定被摄受而生到净土。这两个信心和合起来,那就产生了发起愿欲的根源,因为他的认识已经到这个深度了。
也就是,在出生死的道路上,假使单凭我自己的力量去修的话,那从无始劫的状况来看,的确烦恼的力量非常大,善根又小,一向以来都流转在三界的种种生处里,没法超出三界火宅,从中可以看到,单凭自己的力量,长劫难出生死。另一方面,又知道阿弥陀佛因地发了极广大的誓愿,而且现在已经成就,他达到了无上果位,的确有最大的摄持力。特别是他的第十八愿说到:众生只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下至十念,如果不生的话我就不取正觉。这样就对于佛的无上神力发生了非常深的信心,这就成为建立净土誓愿,以及发生净土修行的根源。总之,对此连一点点怀疑都没有,特别相信这个佛力加被的法门,相信这个不可思议利益的法门,这样发了深度的信心,就叫“具足深心”。这对应三资粮中信心的成就。当已经确信弥陀的誓愿威神,的确能让我一个长劫凭自力难以出离轮回的人,下至十念、一念就能超出,从此高登净土,得不退转,再也不落生死,能够直线成佛,这样的话就开始建立誓愿,会有第三个心的内涵。
这是指,所作的一切善根都回向誓愿往生极乐世界,这叫“回向发愿心”。也就是,行者内心的愿已经发生转变,他的方向完全转移了,不再求生死中此生来世的法,而是一心要往趣西方。
就像一个人已经发心,决定要去某个国家开创事业。那个国家非常好,他的心已经全数归向那个国家,以至于他所有的事业、财产等全部归趣那边了。同样,如果一位净土行者已经在深心的基础上建立了净土的誓愿,那他心里会非常明确:这是一个永苦永乐的分界之处,而且,以一个极其简易的条件,就能实现永世的大利益。他就是要仰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誓愿威神,一定要以自己的愿跟弥陀的愿和合起来,念念往那边趣向,这样的话就和弥陀的愿合在一起了。因此,他时时有非常强烈的愿,毫不犹豫。产生了这个决断以后,在他这一生中,日日夜夜所作的任何善根,都极其猛利地愿回向到极乐世界。如果有这个愿的内涵,就叫“具足回向发愿心”。这是三资粮中愿的状况。
这样具足三心,就决定往生;缺少一心,就决定不往生。也就是信愿行三资粮缺一不可。
当明确了这个要害以后,我们一定要检查自己的心,是不是具足这样的深心,觉得这一生解脱就靠这一条路了,我的归处就是一个阿弥陀佛,就是一个极乐世界?如果有这样深度的信心,那就具足了信。在此之上,觉得自己所有的善根全数要往那边会归,不作第二种想,对于轮回此生和来世的事情没有一点向往,那么就具足了回向发愿心。有它的状况,就是什么样的善根都往那边投资,都有猛利的欲,自己心里会作意:我的这个善根一定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那么就具有了回向发愿心。有了这个内涵,平时在修集净土资粮时,对于阿弥陀佛下至一拜、一供、一称、一念等等,全是真实心作出来的,它就成了真实的行。
这非常简单又非常明确,就是在自己心上能看出有没有三心的内涵,或者具不具足信愿行。那么这样了解了以后,我们就要时时地在心上去判定、去掌控,由此把握住往生的正因。
行者把握了三心的内涵以后,又要知道在日常中怎么运身口意,全面地进入到净土的道中,那就要修五念门。天亲菩萨所造的《往生论》,归摄了净土三经的要旨。透过身业礼拜、口业赞叹、意业忆念观察,以及作愿、回向这五种门径,一直通到净土的深处。所谓去净土,就是用自己的心去。发出来的作业,就是身、口、意三个方面,都一直在往生净土的缘起上不断地修作,当集聚到量的时候就决定往生,以缘起无误并且具足的缘故。
那么,作为一个求生净土的行者,一定要知道在自己的身心上去把握,在自己的身心上不断地修作往生的因缘。这上面一定要内涵上没有错误、在量上具足圆满,这样因缘一和合就决定往生。
这是指一心专注地恭敬合掌,用香花供养,礼拜阿弥陀佛。“礼”,就是专门礼拜阿弥陀佛,一直到生命结束为止,不杂其他的礼,所以叫“礼拜门”。
也就是,身业上一心缘着净土的主尊阿弥陀佛,然后至诚地礼拜。由于一心专注,恭敬礼拜阿弥陀佛的缘故,就和阿弥陀佛的心相合了,然后为佛愿所摄而成了往生正因。这就是强调专一、强调殷重、强调至诚。因此,供养的时候要尽心尽力地供很好的香、很好的花等等,全数供养阿弥陀佛,然后,至心地去礼拜阿弥陀佛。
因为全蒙佛的恩德,才能够速疾脱离轮回,生到净土,受享不可思议的无漏大乐,开发出无边的功德之海,解脱和成佛的恩德全在弥陀上,因此至心地去供养、礼拜。自身认为,我就是要归命西方大导师阿弥陀佛,为此我要发出诚心来礼拜、供养,这样就与弥陀的心相合而能成就。这样的修行一直到这一生最后一刻为止,不杂别的礼,因为在一佛中摄了一切佛,在一法中摄了一切法的缘故。
这样专注地修礼拜门,当然与佛越来越相应、越来越感通,信心、恭敬也会越来越强,这时就直接在佛的摄持当中。为什么要专一地礼拜?也是因为把心力汇聚在一点上,容易出现信心的火花,出现与弥陀紧密地相应,而与佛的联络越来越深,从而被佛所摄而生到净土。
专心地赞叹阿弥陀佛色身的相好光明,一切西方圣众色身的相好光明,以及西方佛国里的一切妙宝庄严、光明等等,能发起这样的修行,叫做有口业赞叹门的修行。
作为西方行者,应当发起语言的运作,专心地赞叹极乐国土的三大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这一门的修行要具体化。也就是,心专门去赞叹阿弥陀佛色身的相好和光明。就像《观经》所说,弥陀具有六十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的极殊胜报身,在这个身上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光明无障碍地照到十方无央数的国土,摄取一切念佛众生的心。诸如此类,赞叹佛的功德。接着,要赞叹西方极乐世界菩萨海会的功德。比如,具有无量无数的一生补处菩萨,或者诸菩萨具足智慧、慈悲、神通、总持、三摩地等无量的功德,去赞叹这些圣众色身的相好、光明等等。再者,要赞叹极乐国土的五尘庄严,也就是一切宝树、莲池、宫殿、罗网等器界中的庄严、光明等等。
就像这样,由至心地赞叹西方国土的三种庄严,就会发生真实的欣乐之心。这是心上的缘起,不断地去赞叹这种功德的相,就会发出至心欣求往生的心,这样就能充分地跟西方净土相应。
另外,《往生论》里将赞叹归在称念佛名上。专心地念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万德洪名,这个名号里就有无量光、无量寿等佛的万德,至心地念佛也就等于在赞叹佛。
专门地忆念观察阿弥陀佛,以及西方一切圣众色身的相好光明、国土的五尘庄严等,就像经中所说那样。这里的观察就是心一直系在西方,就那么忆念、那么想,那么一条条地在心里现。唯一除了睡觉的时候,恒时都是忆念西方,都是想西方,都是在观察西方殊胜的功德庄严等等,这叫“观察门”。
也就是,我们的心不是去念轮回世间里的声色五欲、名誉地位等的人天福乐,丝毫都不去想它,也不想轮回染污世间各种烦恼的事、造业的事、受苦的事,而是一心去想清净国土。除了睡觉之外,心一直都在想阿弥陀佛的功德、恩德,极乐世界圣众色身的相好光明,国土里色声香味触的无量功德庄严。
这样观察,让心一直起这种忆念和观察的运作,那心就真实地跟净土的境相相应了。由于心长时间不断地系在西方的缘故,净业会越来越熟。由于观察的力量,心就被直接引到西方去了,一心就在西方。而且,由于观察得越来越明了,对于西方的清净庄严、此世界的污浊苦恼,心里会现得越来越明显。伴随而来的信心、愿心、一心往西方修作、跟阿弥陀佛相应等等,全方面的善心都会起来,所谓的信心会起来,欲会起来,精进会起来等等,这就使得全数的心开始往那边倾向。这就是由忆念观察,会出现非常强大的观念。
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总之一切时、一切处,身口意三业、行住坐卧四种威仪所作的一切功德,无论初中后,都在心中真实地作愿:“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任何时候都要去修作这个愿。以这样的门径,就使得愿越来越深,集成一个唯一的大愿:“此生决定生极乐世界,由此解脱,由此成佛!” 这样缘起就专一地趣向极乐世界了。
往生之路
这也如同《普贤行愿品》所说:临命终的时候,身体的根要坏掉,妻子儿女等的眷属,产业、豪宅等的财富,没有一个会跟随;只有这个愿王摄着自己的心,一刹那顷往生极乐世界。那么目前我们就要修这个作愿门。总而言之,白天、晚上,身口意四威仪里修什么样的善根,都在心中真实地作愿:“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我的这个善根就是要成熟在往生极乐世界上!”这样不断地修作,就会集成一个最极强大的誓愿。在临终命根坏掉的时候,这个誓愿也不会散坏,这个愿的力量会摄着心直下生到极乐世界。因此,要透过作愿门驾驭心的方向,使得它如箭射般直趣极乐世界。
包括两种:1、往相回向;2、还相回向。
回向又有两步骤:一、随喜;二、摄持善根,以猛利欲来作回向。
指自己这一次修的善根,然后汇集起全法界量一切圣者凡夫所修的所有善根,自己心里起随喜的心,如获至宝般: “法界里一切十方三世圣者凡夫所修的任何一种善根,那都是最好的,因为发出了善,这是真实的至宝!”像这样,对于全法界所有圣凡善根的量,起一个大的随喜心。
之后,把这个随喜的善根和自己的善根汇合起来,全数
往生之路
地与众生共同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要想:“就在这一刹那间,全法界的所有众生和自己,都共同要生到极乐世界!”所谓“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在这个基础上,猛利地用欲乐一直推进到尽未来际的方向。也就是,刚才已经回向自己和全法界众生都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又要把这个善根回向到往生以后,一直到尽未来际之间:“愿法界里的所有众生生到极乐世界以后,迅速得到六种神通,然后回入生死教化众生,一直到尽未来际为止心无厌足,直至成佛。”这是还相回向。
这里要明确,所谓的普贤十大愿王导归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表明,普贤愿王是通过往生极乐世界来现前而实现的。这样的两种回向,实际就是《普贤行愿品》偈颂里,从“愿我临欲命终时”一直到“速往无量光佛刹”为止。整个愿文的内涵,有临终无障碍见佛,速疾得到往生,这是往相回向;之后一生到彼国,莲花一开就亲蒙佛授记,然后智慧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一直到“我愿究竟恒无尽”等等,这是还相回向。因此,这两段回向实际就是《普贤行愿品》里的大愿。
以上运用身语意来修五种往生的门径,假使具足这个内涵,就一定往生。其中每一门的修行都要具有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也就是当修作的时候,完全是从真实的心中作的,没有丝毫虚伪。再者,就是基于一个信心,想:我自身是难以出生死的,但是,阿弥陀佛的誓愿威神极其不可思议,只要跟他相应,下至至心十念都一定往生。以这个深度的信心,就一心想修这个法,这是具信心。之后,任何的修作集成的资粮全数都往极乐世界回向,而回向又包括近期的往相和远期的还相两种誓愿。
像这样,五门修行不管多或少,如果跟三心汇合的话,全部叫做“真实的净土行业”,修一个就是一个,修十个就是十个。也就是,如果我们能把握三心五门相合起来修,那日常修多少,就成了多少净土的业,没有一点虚假,这就是由于缘起上完全相应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