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其三恶者。
第三大恶,主要指十恶业中的邪淫,也包括其他伴随而起的恶业。因淫欲而发动身口意,造诸罪业,就成为极大过患,所以称为大恶。
淫欲是流转生死的根本,远离解脱的因缘。古德说“生死牢狱,淫为枷锁,深缚有情,难出离故。”淫欲心会把人绑缚在生死牢狱之中,不除淫心想获得解脱,就如同蒸沙煮饭,根本没有机会。
《大智度论》上说:“淫欲虽不恼众生,心系缚故为大罪。”虽然不像杀、盗、妄语、恶口等直接恼害众生,淫欲是彼此得到欲乐,然而它会把人的心牢牢地系缚在生死中,常转苦轮,所以立为大罪。
《圆觉经》也说:“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譬如人类受生,每一次都是在中阴界见到男女行房动了欲心,从而入胎受生在欲界。这是凡夫非常坚固的习气,无量世以来,每一次都是以淫欲而入胎,以爱欲的力量,就使得众生没办法脱出生死。
修行人所要战胜的唯一是烦恼,在诸多的烦恼敌中,以淫欲的力量最为强大,一般人很难超出这一关。如果能以道力制伏淫欲心,不被烦恼胜伏,那其他微小的烦恼就自然降伏了,也能从此逐渐断除苦集。
《梵网经古迹记》中说,淫欲有三种过患。
一、苦而似乐故。它实际是苦的自性,但看起来似乎很快乐,这就使得人们都著在欲乐当中,不求出离。其实,这是一种无明习染的力量,它一现起,心就深深地陷在欲爱当中,拔不出来,就像吸毒上瘾那样。以这种习气力,会出生一系列的追求的苦、失落的苦等等,还会因此不得解脱,继续流转轮回,出生无量过患。
二、少味多灾故。虽然有一些乐的滋味,但会引起很多灾祸。
三、不净似净故。这本来是非常不清净的法,是很粗浊污秽的贪染心,但看起来好似清净。人们误以为很纯洁、很神圣,结果完全陷在对欲爱的追求当中,不知出离。
以下正式讲解经文,这又分为四段:一、造恶之人;二、显示如何造恶;三、指明邪淫过患;四、明示后世痛苦。
(一)造恶之人
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共居天地之间。处年寿命,无能几何。上有贤明、长者、尊贵、豪富,下有贫穷、厮贱、尪劣、愚夫,中有不善之人。
这里首先总的举出人间的情形,又分为上、中、下三品。
“相因寄生”,万物都要因缘和合才能出生,不会独立而生。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必须男女结合,才有受生的现象。或者解释为,自己与父母有前世的业缘,以这种业力关系,而投胎寄生在这个家庭里,成为眷属。
“共居天地之间”,由于共业所感,男女结合,就有了夫妇;自身的业识投胎,就有了亲子;同为父母所生,就有了兄弟姊妹,这样就组成了家庭,共同在世间居住。
“处年寿命,无能几何”,由于受到业力因缘的支配,人的寿命十分短暂,如石火电光。就这个世间的情形来看,人寿不过百年,况且南赡部洲业力不定,更是变化无常。人们由暂时因缘的维系成为一家人,几十年居住在一起,但这并不长久,每个人都处在各自的生死苦流里,只是在流转的过程中,暂时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就像一群鸟暂时住在一棵树上一样,将来因缘一散,必定各奔东西。这就告诉我们,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要珍惜彼此间的缘分,不要为了一时的欲乐,违背人伦道德,造下邪淫恶业。
“上有贤明、长者、尊贵、豪富,下有贫穷、厮贱、尪劣、愚夫,中有不善之人。”在人类当中,上等有才有德、年长德高、身份高贵、家财万贯的人,由于知礼节而能治欲。下等的穷困、下劣、孱弱、愚昧之辈,因忙于生计,或者被贫困所牵,还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常常为温饱担忧,而无暇造恶。中等人,没有礼教的约束,又不必为生活过于奔忙,优游世间,就会放纵自心,无所不作。以下说的常怀邪念,造邪淫罪的人,主要指这里的中等人。
要知道,虽然身为欲界凡夫,很难彻底离欲,但作为一个人,必须要遵守五常八德,才能保住人身,所以,即使不能离欲,也要把淫欲规范在正淫范围内。
(二)显示如何造恶
常怀邪恶,但念淫泆。烦满胸中,爱欲交乱,坐起不安。贪意守惜,但欲唐得。眄睐细色,邪态外逸。自妻厌憎,私妄出入。费损家财,事为非法。
“常怀邪恶,但念淫泆”,心里常常生起欲念,一心想着淫欲之事,无法舍离,就像吸毒上瘾一样。淫欲是众生从无始以来串习成性,根深蒂固的恶习,所以,人到了一定年龄,生理发育成熟以后,就会出现很强的男女之欲。遇到对境时,相处久了,甚至刚一见面,就自然会生起情欲,想求得那种欲乐。
“烦满胸中,爱欲交乱,坐起不安”,淫欲心现起的时候,身心恼乱不安。心里就像燃起烈火一样,欲火中烧,心神不宁。爱著色欲的淫念,交相不断地生起,难以抑制,导致行住坐卧心都不得安宁,可见这是非常粗重的烦恼。
“贪意守惜,但欲唐得”,“守”,指盯住不放。人一旦陷在情欲之中,那时除了对方,眼里根本看不到任何人。就像狗对于面前的骨头,一直盯住不放那样。在贪欲的驱使下,一心想要求得那种滋味。当时的心态非常狭隘、执著、吝惜,而且非常强烈,所以心会一直盯着那个对境,不肯舍离,就想通过各种手段得到手。“唐得”,是指对方并非自己的伴侣,却想非法占有。
设立夫妻之伦,就是为了以礼来约束人类俱生的情欲,不能像畜生那样乱交。从这里开始,才形成一个家,有其他父子、兄弟等上上下下的人伦关系。既然已经成了夫妻,就要遵守各自的本分,如果跟配偶之外的人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那就违背了人伦,也就破坏了婚姻,破坏了整个家庭,所以立名为“邪淫”。
“眄睐细色,邪态外逸”,“眄睐”,指左顾右盼,是一种贪色的表现。“细色”,指男女容色的微细、柔滑、美好。是说一直打量着对方的美色。而且,内在的淫念表露在外,就会出现各种淫荡、放纵、轻浮的态度和行为。
“自妻厌憎,私妄出入”,由于看中了外色,就对自己的结发妻子厌患不亲,进而生起憎恨之心。私底下经常跟情人来往,造下邪淫恶业。还会在她身上花很多钱,耗费家财。
(三)指明邪淫过患
交结聚会,兴师相伐。攻劫杀戮,强夺无道。
这是讲因淫欲而相互讨伐、杀戮、掠夺的过失。
为了满足自身的邪欲,得到想要的女人,就联盟士兵,聚集人众,发动战争,攻打他国。杀掉主人,强夺别人的妻女,纳为己有。这样公然劫取,以不正当的行为来获取所欲。这就是利用强权夺取女色,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在这个过程中,残杀很多人,攻城掠地,强行抢夺,会造下非常大的恶业。
恶心在外,不自修业,盗窃趣得,欲击成事。
这是说为了行淫而造作偷盗业。
内在起了淫欲心,想要得到美色,这样为了取悦对方,就必须有很多钱财。但他却不做正当的行业,而是动歪心思,想通过盗窃、欺骗等的手段来求得资财,或者企图打击或损害别人,实现偷盗的目的,来满足女人的心。
恐势迫胁,归给妻子。恣心快意,极身作乐。
当看上别人的妻子时,就以威势恐吓、逼迫他人,以便把妻子让给自己,归为己有。就这样放纵自己的欲望,极度地寻欢作乐,荒淫无度,淫乱他人妇女。
或于亲属,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亦复不畏王法禁令。
当人的心完全被欲望蒙蔽时,就会丧失人性,堕成禽兽性,甚至不顾人伦关系,对于自己的亲属,也会做出杀盗淫等恶事。对于他的行为,家族内外的人都很憎恶、厌患。而且也不畏惧法律的制裁,公然而行,或者说不畏惧世间舆论,毫无羞耻之心。
(四)明示后世痛苦
下面讲肆意行淫所招来的后世果报。
如是之恶,著于人鬼。日月照见,神明记识。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著于人鬼”,“著”是显露。在人前公然做邪淫的恶,表现在人前,叫做“著于人”;在隐蔽处造邪淫的恶,但鬼神可见,叫做“著于鬼”。人们以为在幽暗之处别人看不到,可以肆意地造恶,岂不知鬼神有小神通,能直接见到幽隐之处的事,听到人间的窃窃私语,所以根本无法隐藏。造了邪淫业后,一旦被人们发现,就必然会受到制裁。因为这大背人伦,是以人身行畜生事,为人间道德法律所不容,所以会因此而臭名昭著、身败名裂。如果没有被人发现,但鬼神也不会放过,会暗中惩罚他。
“日月照见”,指在光天化日之下,明显造恶,对应“著于人”;“神明记识”,是说神明会把他的罪恶记录在案,对应“著于鬼”。意思是无论在哪里,只要造了恶业,都无法逃脱。
其实,这都是因果律的外在表现,更内层的因果律令更是无法逃脱。一旦犯了邪淫,在识田中种下了恶种子,以它的力量,将来必然变现出三恶趣的无量苦恼,所以说“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
观察一下因地的心就很明白。人在犯邪淫的时候,心都是黑暗、邪态、放纵、见不得人的,所以,这种业识一旦熏入识田,心就被黑暗障蔽住了,这样的话,来世就会生在幽暗的地方,除了三恶趣,再没有别的去处。而且,造业的时候,心完全处在一种非常炽盛的烦恼当中,以那种染污的心,绝对不会变现出安乐、清明、宁静的境相。因此,决定会落在三恶趣的苦海里。
我们知道,炮烙地狱就是专门给邪淫者准备的。那里有烧红的铜柱,罪人因业力的感召,会自然见到通红的柱子是他生前最爱的美女,于是一把抱上去,结果身体全部被烧焦,糜烂而死。死后又复活,还是淫心现前,仍然把铜柱见为美女,又抱过去,又烧焦而死,这样反反复复,万死万生。诸如此类,要在地狱里受无量的苦恼。而且恶业会不断地增长,习气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每重复一次又会继续加深。地狱的业报消尽,还要转为饿鬼、畜生,仍然要受很多的苦。即使转生人间,也会出现妻不贞良、自身沦为妓女等等,这些都是邪淫的果报。
所以,这个业很可怕,一旦造了就会丧失人身,后面还有连绵不断的大苦来临。经中说到,“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这样就落在恶性因果的循环里,辗转不断地因恶受苦、因苦造恶,无法脱离。所以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一旦陷入邪淫的罪恶当中,心就被严重地染污了,也就很难发起善心,结果会越陷越深。这就是一个漫无止境的噩梦,极其痛苦,没办法用语言形容。就像人一旦得了疯病就很难好,会不断地发作。送到精神病院后,受尽各种身心的折磨,还是不见好转,反而更加恶化,最后只能在悲惨中死去。
这就知道,我们必须遵循因果律,不能放纵自己的淫欲心。要守持人伦善道,即使不能彻底免于淫欲,也必须有所限制,要把它约束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里,否则只会毁灭自己。
是为三大恶,三痛三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以上讲了邪淫罪,以及为满足淫欲而造下的各种杀盗等罪,总的就叫做第三大恶,三痛三烧。恶业造了以后,必然会有今生来世的无量痛苦,那种痛苦就像烈火烧身一样,恶业会变现出无量的烈火,把整个人烧毁无余。
人们只知道救外在的火,不知道救内在的火。其实,内在的欲火危害更大,它一现起,就应该立即制伏,不能让它发展。否则的话,欲望不断升级,一旦到了欲火焚身的地步,无法控制自心,就会不惜造任何罪业来满足欲望。所谓“欲令智昏”,人在欲望很强的时候,心会近似于发狂,什么也不顾,这样终究会被业火所焚。
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三大善也。
我们看清了善恶因果,知道因果律的严厉后,就要懂得畏惧天理,主动地改恶向善,控制自己的心,从而理智地避苦趋乐。这样的话,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在疯狂地造恶业,形成了巨大的共业潮流,你也能独立地保持自己的操守。一心一意地制伏自己的心,无论在明处还是暗处,都按照因果律来调正自己的行为,唯一只做善行,不造恶业。如此一来,由于你不被时代恶业的潮流所转,就不会像大众那样沦陷堕落,而是超出恶趣苦海,出现各种的福德。暂时会得到人天善趣的果报,如果有信愿,回向西方,就能往生净土,得到涅槃果位。这就是第三大善。
佛言:其四恶者。
第四大恶,是综合四种语恶业而说,还兼带了其余的恶业。
(一)造恶之人
世间人民。
指世间上各种不信因果的人。
(二)显示如何造恶
不念修善,转相教令,共为众恶。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心中不忆念断口过,修善法,谨慎地防护语业,只是一味地造作口恶。不但自身如此,还教别人造恶,相互教导,共同造恶。
四种口恶中,“两舌”,也叫离间语,指挑拨是非,乖离彼此的关系。“恶口”,也叫做粗恶语,是指以粗暴、不悦意的语言辱骂对方。“妄言”,以虚妄的语言诳惑别人。语言不真实叫做“妄”,包括未见言见,已见言不见;未闻言闻,已闻言不闻;不知说知,已知说不知等等。“绮语”,指一切无实义的语言。像是高谈新闻、娱乐、战争等各种世间的邪论,以及哀叹、伤感的话语等等。
(三)指明造恶过失
谗贼斗乱,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于傍快喜。
这一句讲了四种口业的相。
“谗贼”,指诽谤中伤,残害良善。“斗乱”,是说通过离间语,让彼此起矛盾,互相争斗。“憎嫉”,是厌恶、嫉妒,指以妄语作诽谤而陷害善人。“败坏”,指损害,意思是以两舌挑起争端,来损害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于傍快喜”,“傍”,指旁边,“快”,是痛快、高兴,意思是以各种花言巧语(指绮语)欺骗、迷惑别人,见自己的阴谋得逞,善人遭到迫害,心里就很高兴,在一旁看笑话。
不孝二亲,轻慢师长。
这是指对父母、师长等说粗恶语,犯下忤逆的过失。
由于父母是恩田,有养育的恩德,原本需要恭敬、孝顺,但现在却对父母恶口,忤逆恩田,所以说“不孝”。比如阿阇世王骂母亲是贼。师长是福田,也是敬田,必须恭敬承事,但他却以恶口对师长,违背福田的缘故,叫做“轻慢”。比如提婆达多骂佛,直称其名为“瞿昙”。(当然,这里的恩田和福田是从主要来说,实际上父母师长既是福田又是恩德田。)
朋友无信,难得诚实。
这是讲说妄语,不忠诚的过失。
言语忠实、诚恳,对朋友就有信义。如果说话不算数,说妄语,也就失去了信义。“诚实”,指真诚老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如果说妄语,那就心口不一,很难有真诚的品质。
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不能自知,为恶无耻。自以强健,欲人敬难。
这是讲说绮语,自大凌人的过失。
“尊贵自大,谓己有道”,非常骄傲,自以为尊贵,了不起,有权威。本来没有功德,却自以为很有道义,或者有水平、有能力,用各种语言来粉饰自己,夸大事实。就像今天的人说的,“把自己推销出去”,“要充分地展现自己,不必谦虚”,“应该大声地说,我是世界上最棒的”,“不能太实在,否则会被人看不起”等等。
“横行威势,侵易于人”,行为蛮横,用威力和气势,欺凌、轻视他人。
“不能自知,为恶无耻”,这种愚痴的人,不晓得自己的过失,昼夜造恶,无惭无愧,毫不羞耻。
“自以强健,欲人敬难”,“敬”,是恭敬,指让别人恭敬自己。“难”,是畏难、害怕。意思是,以自己强悍的威势,想让别人都尊敬自己、畏惧自己。
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难可降化。自用偃蹇,谓可常尔。无所忧惧,常怀憍慢。
这是讲造恶之人无所畏惧,心怀骄慢的过失。
这种人肆意造恶,不怕因果法则,不畏神明记录、日月照见,不愿意做善事,很难降伏、教化他。
“自用偃蹇”,“偃蹇”,指骄横、傲慢。仗着种姓高贵,相貌好,有能力,有财富、地位等的优势,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常常心态高举,深染骄慢,凌驾他人。“谓可常尔”,以为可以永远如此,永远有威势、财富等等。其实,那些权势等都是暂时的,福报享尽就没有了,不可能永远称王称霸。
“无所忧惧,常怀骄慢”,人的心只要处在正常状态,对于身居高位,拥有权势,内心自然感到惶恐,想到权势等不会长久,很快会堕下去,就会有所顾忌,战战兢兢。然而这种人,由于他的心已经被骄慢严重障蔽了,自以为是,盛气凌人,所以无所畏惧,一点也不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如是众恶,天神记识。赖其前世颇作福德,小善扶接,营护助之。今世为恶,福德尽灭。诸善鬼神,各去离之。身独空立,无所复依。
这是讲善神远离,孤独无依的过失。
他生平造下的众多恶行,天神都一一记录在册。这种人仗着前世做了一些福德,有一些小善行的扶持、帮助,就使得善神来庇护、帮助他,得到一时的威力。这就知道,恶人虽然恶贯满盈,按理说早该堕落,但他们却能在世间横行霸道,不可一世,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就是因为前世造了一些善业,有福德的力量,所以有天神来护持,支撑他拥有一定的威势,能处于高位,具足财富等等。
但是,由于他今世仗着权势,不断地造作各种恶业,就使得宿世的福德很快消尽。福德一旦灭尽,殃祸很快就降临了。那时候,所有善神都各自离开,不再保护他。由于离开了神明的护持,又变回了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没有任何依靠。这样失去福德的缘故,终究败落一空。
(四)明示后世痛苦
寿命终尽,诸恶所归,自然迫促,共趣夺之。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当往趣向。罪报自然,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精神痛苦。当斯之时,悔复何及。天道冏然,不得蹉跌。
这是讲以恶业的力量自然受报。
“寿命终尽,诸恶所归,自然迫促,共趣夺之”,当他的寿命到了终点,那时一生所造的恶业都集于一身。在业力成熟时,果报自然逼迫上来,催促着罪人受报。那时,各种业相共同在造业者心上现行,逼迫着他,跟罪业共同前往恶趣,夺走他今世的一切福禄、威势等等。
“又其名籍,记在神明”(“名”,是名字,“籍”,指罪业簿),他生平所造的恶业,神明都一条一条地记录在冥府的档案中,到临终时一起跟他算总帐。由于生前没有修善,尽造恶业的缘故,那时必然在阎王的审判下,受到应有的惩罚。
“殃咎牵引,当往趣向。罪报自然,无从舍离”(“殃咎”,是灾祸的意思,这里指其因——罪业),所造的罪业牵引着罪人趣向受报之处,这时罪报自然降临其身,无处可逃。天理非常公平,一旦造了罪业,就必然要受到惩罚,没有任何人情可讲。世间也说:阎王判官,铁面无私。这其实是表示因果律的严明规范,无法脱免。
“但得前行,入于火镬”(“镬”,古代烹煮食物的器皿,相当于现在的蒸锅。)那时,只能被业力牵引着往前走,直接就入在镬汤炉炭当中。
这也不是外在有人强行把他拉进油锅,实际都是恶业所变现出来的。当恶业成熟时,自然变现出镬汤、炉炭等相,自身就陷在其中,感受剧烈的痛苦。就像一个人白天做了坏事,晚上发噩梦,在梦中感受极大的焦虑、恐怖、狂乱等苦。在他的梦境里,出现了一幕又一幕的苦相,同时也有各种非常明显、强烈的苦感。同样,恶趣就是罪人的一场噩梦,在他的心识前,会出现狱卒、镬汤、炉炭等相,自身也会落到镬汤里,遭受沸腾的油汁烧煮身体的大苦。
“身心摧碎,精神痛苦”,一入到镬汤当中,整个身心都被摧毁,身精心神变得支零破碎,不再完整,遭受难以形容的剧苦。就像一个癌症患者,癌细胞已经遍布全身,癌痛时时降临在身上,一刻不停地折磨着他,把他的整个身心都毁坏了,这就叫做“摧碎”。当罪人堕在地狱的油锅里,刹那不停地出现各种煎煮、粉碎、割截、焚烧等的酷刑时,大苦一阵接一阵地袭来,痛不可言。
“当斯之时,悔复何及”,到了那个时候,对于所造的恶业,心里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果报已经成熟,没办法挽回。
“天道冏然,不得蹉跌”,“天道”,指因果律,它是世间铁定的法则。“冏然”,指明亮,意思是非常明显、毫不错乱。造了什么样的业,到成熟时就会变现出什么样的果,这就是法尔规律。“不得蹉跌”,“ 蹉跌”,指失误,是说业报运数没有丝毫的错误,不会有任何颠倒错乱的情况。
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这是正式讲明后世的痛苦。
如果不守护自己的语言,随意犯口过,舌头像一把杀人刀似的,说离间语,挑拨是非,使得人心之间相互争斗、乖离;说粗恶语,刺伤别人的心;或者说各种无意义的绮语;或者说谎行骗,违背自己的本心等等,这一切业行都是恶趣种子,一经造下,就已经失去了人格,会丧失人身,在业力成熟时,自然变现出三恶趣狂乱、颠倒、悲惨的苦报,长劫辗转其中,无法出离,惨痛无比。
口过是一切罪恶的开端。一旦说了违背良心的话,心马上变得扭曲,落入了罪恶。这样的话,以他的恶业力,自然会变现出相应的苦果来,不会说造了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的业,反而变现出人天善趣的安乐境界,这绝对不可能,不然因果就错乱了。
人们往往习而不察,对于自身上最切近的业果现象都非常愚蒙,不了解。这也是最严重的无明——业果愚,障蔽了内心所导致的。一旦发起了明见业果的智慧,就会逐渐认得自身上的因果现象。其实,恶业在最初位很明显,心稍微清净一点就能见到。凡是说谎的时候,内心就紧张不安,因为心口不一,自然受到良心的谴责。凡是说闲话的时候,心跟如实的智慧就不相应,因为那些东西会引生散乱,增长染污。以这种迷乱的业,将来自然落在幽暗、混乱的地方。或者恶口骂人,用犀利的言辞刺伤别人的心,这时心绪会非常混乱,气脉也乱了,已经开始恶化了。这当然是恶趣的因。
像这样,如果能在自己心上做细致的观察,就会逐渐相信因果不虚。这么来衡量的话,造四种口恶决定堕落恶趣。而且因小果大,任何一个种子,经过不断地生长、蔓延,最终必然出现巨大的果相。以生前造四种口恶,将来就会辗转沦落在三恶趣的苦海里,变现出无量的苦恼境界。
所以,要想得安乐,一定要遵循因果正道。任何违背良心,损害自他的事,都决定毁灭自己。只有做不损害人,乃至利益人的善行后,才会有福德,心才会安。所谓“为善最乐”,而且做的越多,心就越清净、安宁、稳定,这就是福德的相。如果心已经转成了比较稳定的善心状态,那就有了人天的基础,在这上面才修得起出世间道。否则的话,没有善心、福德的基础,不说修解脱道,连人身都保不住。
世尊在这里宣说五恶、五痛、五烧,就是让我们知道因果律的严厉,必须脱离恶趣的习性,恢复人性,之后才能上升,乃至生到殊胜的净土。与之相反的五善,正是往生净土的基础。要在远离恶法,有善心、福德的基础上信愿持名,才能与佛心相应,才能往生。包括造了五逆十恶,临终地狱相现,在善知识的开导下,以信愿十念念佛而往生的人,也是真正发起了悔改之心,猛利忏悔,才得以往生的。他们生前虽然没闻到佛法,造了很多恶业,但一听闻正法就能真心忏悔,改过向善,所以能解脱。而我们现在已经听闻了正法,知道了因果道理,这就要赶紧醒悟,如果始终不知悔改,一味地造恶,明知故犯,那就真的无药可救了。没有最起码的向善之心,根本没办法跟佛心相合。
是为四大恶,四痛四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这是总结第四大恶。
造了四种语恶业,来世就会感受恶趣的苦报,长劫陷在剧苦当中。那种大苦不断地逼迫身心,一刻也休歇不下,这就叫做“勤苦”。这就大火焚烧人身一样,由内在恶业成熟所变现出的业报猛火,将会在长劫当中焚烧罪人。
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四大善也。
如果人能在浊世当中,一心制伏自心,端正身口意的行为,唯一只作善行,不造恶业,只说清净的、正直的、柔和的、贤善的、真实的话语,这个人就能从苦海中度脱,得到应有的福德,乃至超出三界,成就出世间的涅槃果位。这就是第四大善。
思考题:
1、关于第三大恶:
(1)第三大恶都包括哪些恶行?
(2)淫欲本身并不会损害其他众生,为什么把它立为重罪?
(3)哪种人容易造邪淫罪?
(4)邪淫者今生后世会有哪些果报?
(5)我们应如何行持第三大善?
2、关于第四大恶:
(1)语恶业主要有哪些?
(2)解释“谗贼斗乱,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于傍快喜。”“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不能自知,为恶无耻。自以强健,欲人敬难。”
(3)为什么有些恶人不但没遭恶报,反而有威势、有福报?
(4)语恶业只是口里说说而已,也没做什么,为什么会堕入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