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重思累息,忧念愁怖。
“有田忧田,有宅忧宅”,有田的时候要为田担忧。像是怎么耕种、怎么灌溉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心不得不耽著在田上。同样,有了房子也要为它担忧。比如怎么装修、怎么防盗,心要常常牵在这上面。
“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其他的像是牛、马、猪、羊、鸡、狗等各种家畜,男女仆人,金钱、财物,包括衣服、饮食,各种物品、器具等,也同样是一旦有了,就要为它担忧。
像这样,人们的担忧大多缘于世俗财物而起。所以,有一件东西,就有一样执著,也就多一种苦。如果欲望太大,拥有的财富太多,那他维护得就很辛苦。不如什么也没有,心里还宽松得多,去哪里都无忧无虑,安步当车。有的人特别在乎面子,看到别人有车,觉得自己没有很没脸面,会让人看不起。所以,他宁可吃得差一点,再怎么样也要贷款买车。但岂不知“买车容易养车难”,有了车也很麻烦。不说别的,每年的油费、保险费、停车费、过桥费、养路费、维修保养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就这样,人们的心普遍已经绑在物质上了,从生到死,无非是为了财富去不断地奔波,没有休息的时候。尤其当今社会,赚钱都不容易,而花钱的地方却越来越多。比如,企业运转需要资金,日常生活的开支,给父母的生活费,还房贷,养车费,养孩子的花销,再加上各种应酬,很多人都为生活担忧,觉得压力很大。
“重思累息,忧念愁怖”,在竞争、求取的过程中,常常要花费很多心思,有很多压力,还会有各种忧愁、恐惧。比如怕被老板“炒鱿鱼”,担心经济不景气,怕生病不能工作等等,内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忧虑。如果遇到天灾人祸,像是家人得了重病,或者出现意外,或者事业破产等,那心里就更加恐惧、忧愁了。
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毒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
而且会有意外事故发生,出现一些平常没有的事。像是年景不好,发大水,遭遇火灾;或者社会动荡,盗贼横行;或者自己过去的怨家对头上门来寻仇,债主索取欠款。诸如此类,以火烧、水漂、掠夺、劫取等的方式,使得辛苦积累的财富逐渐消尽,最终荡然无存。这时,内心一直缠缚在忧恼、惊恐当中,没有解开的时候。如果是被别人抢夺了,或者遭到侵略等,心里就会感到非常忧恼,那时,各种的忧思烦闷郁结于心,就像无数根丝缠在一起那样,怎么也解不开、放不下,始终无法舍离。
“忧毒忪忪,无有解时”,是说由于自己辛勤积累的财物,忽然间因为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等而消散一空,心里受到极大的打击,忧愁、惊恐之情一直在心中缠绕,就像巨毒入心一样,始终没办法解除。
“忪忪”,是形容内心惊慌不定的状态,心惊胆战,惊恐万分,始终无法平静。因为心里一向对财物很执著,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像是面临破产,财产全部被没收,或者遇到战争、水、火等的灾难,一生的积蓄顷刻间化为乌有,这时候内心就会极度的忧愁、感伤,还会非常恐惧、惊慌。也就是说,他已经把生命的意义全部寄托在财富的拥有上,那这些一旦落空,自己的事业败落,或者遇到突发事件,钱财散尽等等,心里就接受不了。这时候,一想到未来的前途、命运,想到将来负债累累,一边要忍受债主的追讨,一边还得艰难地谋生,从零开始,内心就焦虑不安,忧心忡忡,这种忧愁的毒不断地在心中累积,愁肠百结,无法排解。
“心坚意固,适无纵舍”,当时所起的忿恚、忧恼,一直在心中牢固地执持,久久无法释怀。
像这样,世人被眼前的假相所蒙骗,为了那点虚幻的财富拼命地追求,得到的时候,欣喜若狂;一旦有什么闪失或者遭到破坏,马上又痛不欲生,都是很可怜的。
或坐摧碎,身亡命终,弃捐之去,莫谁随者。
这是讲遇到一些变化,突然死亡,此时财产受用等都不复相随。
或者因为贪污受贿、造假诈骗等而遭到法律的制裁,要受到刑罚,判处死刑等。或者忽然得了不治之症,转眼间撒手人寰。由于死去的时候,整个身心分解,所以叫“摧碎”。这时候,再多的财富也不得不全部舍弃,独自一人前往后世,什么也带不走。
我们知道,人要有肉体的形躯,才能依靠它去掌握财物。一旦四大分解,神识从肉体中分离出去,那时没有形体的缘故,就连一针一线也带不走。但由于他生前对自己的财物非常贪著、留恋,就会在那种难以割舍的心态中死去。有些人因为贪心太大,执著太重,死后就会变成守财鬼,一直守在自己的保险箱或存折旁边不肯走。所以要知道,如果我们对这个世间上的财物看不破,就必定成为往生净土的障碍。临终时有一丝一毫的眷恋,也没办法往生西方。
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忧惧万端,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共居。
这是讲富人为了守财,担忧失财等,内心感到焦虑、忧愁等的苦。
“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很多人认为,那些地位高贵,有钱有势的人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因为他们世间福报那么大,吃、穿、用、住等都不愁,所以大家就很羡慕,都想做富豪。尤其当今时代,人们普遍认为,迅速致富是人生最大的成功,所以很多年轻人非常羡慕那些成功人士,也想跻身于有钱人的行列。岂不知富贵的人也一样有着各种忧虑、担心,他心里的忧愁、困扰可能比普通人还多。
“忧惧万端,勤苦若此”,富人也有各种各样的忧虑、恐惧,头绪极多,错综复杂,也是相当辛勤、劳苦。要知道,竞争得越激烈,心上的起伏就越大;位置越高,人就越危险,心理压力也很大。
现在商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风险浪急,变化无常,一旦被巨浪淹没,顿时就会船毁人亡。甚至一次金融风暴的袭击,就使得多年的苦心经营一朝清盘。如果你只是做一点小生意,投资的少,那一旦出问题,损失也相对较少。如果做的事很大,投资的多,那风险也在水涨船高,这样的话,心里的忧虑就会很深。我们会看到,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有些商人不堪承受经济困境的打击,就选择了自杀。
这就知道,没钱的人有追求的苦,有钱的人有守护、竞争的苦。而且越是有钱,他的苦可能就越大。这都是人们执著幻化财物所招来的过患。
“结众寒热,与痛共居”,富人就这样在患得患失中,产生各种“寒”、“热”,心常常陷在痛苦里。“寒”苦是指,有时候因为忧虑、恐怖,内心紧张不安;有时候看到即将被倾覆、马上破产,吓得心惊胆颤;有时候在竞争中失败,一直灰心忧苦,这些都是属于寒苦。“热”苦是说,有时候为了竞争而热血沸腾;有时候因得到而极度狂喜;或者由于欲望不得满足,见到别人成功,内心被嫉妒所灼烧,这些都是热苦。
像这样,有钱人在竞争中始终离不开寒、热二苦。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论是求取、守护,还是失落等,一切全都是苦。
贫穷下劣,困乏常无。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
这是讲穷人因为没有钱财而引生的苦恼。
“贫穷下劣,困乏常无”,缺少财物叫做“贫穷”,社会地位低下叫做“下劣”。贫苦的人生活困难,资具匮乏,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家里只有那么一点东西,很多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或者只能买最便宜的。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或者捡别人不要的来穿。吃的也很差,根本买不起好的东西,或者只能买一些便宜的菜,或者在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菜叶子,或者没有菜的时候,只是做一点汤,放点辣椒、盐巴凑合着吃。而且很多时候有上顿没下顿,只能勒紧裤带过日子。住房条件很差,用的东西也很差,别人都用质量好的,穷人只能将就着过。生病都没钱治,最多是去药店买点便宜药,根本不敢上医院,因为太穷,实在没办法。
既然没钱,那自然就成了弱势群体,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遭受各种不公平待遇,不能像其他人那样维护应有的权利。就这样,没钱、没势、没地位,做什么事都很困难。
“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作为一个穷人,常常要担忧过日子的事情。没有田会忧虑,希望能有田;没有房子也很担忧,盼望着能有房子。在农村都要干农活,这就需要有牛、马等的牲畜。谁家的牛马多,就表示他很富有。这方面也需要钱,没钱就买不起牛马等。其他的男女仆人,金钱财物,衣服饮食,各种物品器具等,心里也常常为这些担忧,总想着什么时候能拥有。
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适欲具有,便复糜散。如是忧苦,当复求索。不能时得,思想无益。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相随,勤苦若此,亦结众寒热,与痛共居。
这是说稍微有一点钱财,但并不富裕的人,会有很多求不得等的苦。
“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刚刚有了这个,又少了那个,像这样,有了这样还少那样,他就会在心里盘算:怎么才能样样都备齐呢?
这虽然比前面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还是很匮乏。因为钱不够,那就只能省着用,尽管如此,也常常面临捉襟见肘的窘迫状况。比如,刚刚置办了好的饮食,又没钱买衣服;衣服买了,又没钱给孩子交学费;有了学费,又没钱给老人买药……或者虽然这些都安排好了,但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看到别人家里都添了很多电器,有电脑、电视等等,我们家都还没有,那就要多赚钱,想方设法达到那种生活标准。或者这些都有了,但还住在原来简陋、狭小的房子里,就想攒钱买套好房子,住进大房子里。或者现在住在郊区,看将来能不能搬到市中心去住等等。就这样,虽然有一些钱财,但还会不断地妄想、求取,想得到更多、更好的资具,能过上更富足的生活。
“适欲具有,便复糜散”,刚刚拥有或者即将拥有的时候,一下子又因为一些意外事故,或者突然发生变化,导致钱财丧失、消散。比如家人突然生重病,必须动手术,这一下子就得好几万,再加上各方面治疗的费用,得一次大病就倾家荡产了。或者孩子上大学,如果几个孩子同时考上大学的话,那一下子就要担负十几万,这样家里的所有积蓄就都没有了。
“如是忧苦,当复求索”,这时内心就陷在忧愁、苦闷当中。然后就要考虑哪里有发财致富的门道,或者做点小生意,或者再打份苦工,赚一点钱,每天都要想这些。
他会考虑很多,比如,孩子将来毕业,那时候还要成家,这样的话,买房子多少钱?置办家具多少钱?最好还能买辆车,这又需要多少钱……就这样,穷人整天为着生活而担忧,心里一直有很多沉重的负担,哪怕到老、到死,也过不上安逸、清闲的日子。但要知道,过去世修的福报不够的话,这一世也很难衣食丰足、受用自在。所以,他们一直陷在求不得的愁苦当中。尤其到了晚上,干活累的时候,喝两杯酒,心里就开始忧愁这件事了,躺在床上想个不停。无非是想:我还有多少钱,将来怎么能赚更多?明年怎么过日子?如果因为意外变故,使辛苦积累的钱财消散一空,那又要考虑该怎么重新开始,或者怎么偿还债务等等。整天要为这些事担忧。
“不能时得,思想无益。身心俱劳,坐起不安”,不能时常得到的话,光是心里想也没有用。就这样,身体和心都非常劳累,行住坐卧都得不到安稳。
“身心俱劳”,身体整天都要干活,因为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哪怕生病了,也不得不拖着病体去工作。像是农民,整天要在地里干活,不然的话,到了秋天没有收成,来年不仅没饭吃,拿不出粮食去卖,换不来钱的话,日子就过不下去。冬天还要出去打工,因为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所以,无论如何,一年四季都得干活,非常辛苦。同样,心里也很劳累。因为一直没有发财的希望,好不容易辛苦几十年,攒几个钱,生一场病就全没了。或者遇到年景不好,旱涝灾害,辛苦一年,到头来还是落得一场空。还有各方面的忧虑。比如,怕出现传染病,一夜之间鸡全部瘟掉了,或者猪死掉了,那他就会很忧心。或者嫁女儿,结果遇人不淑,被骗了等等。诸如此类,方方面面都有很多担忧、劳虑,所以整天心里不安。
“忧念相随,勤苦若此,亦结众寒热,与痛共居”,忧虑常常伴随,缠在心上脱不开。不仅身体是这样操劳、勤苦,心中还时不时伴随着寒、热二苦。也就是常常有各种焦虑、不安的热恼(即热苦),有求而不得的灰心失望,有发生天灾人祸而引生的悲苦(即寒苦)。穷人也是从生到死,始终与痛苦相随,过不上一天安闲、适意的日子。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苦的世界。既然活在这个世上,那就必须有维持生存的很多条件,需要很多生活资具,这就需要有钱才能养家糊口。但是,如果往昔没有修集足够的福报,那一辈子就要不停地操劳,还赚不到多少钱。就是这样的情况。
下面讲贪财所导致的今生后世的苦报。
或时坐之终身夭命。不肯为善,行道进德。寿终身死,当独远去,有所趣向。善恶之道,莫能知者。
“或时坐之终身夭命”,这是讲今世的苦报。(“坐”是因为的意思。)由于贪求财物,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损福报、寿命,结果这一生寿命还没尽就死了。比如,因为钱财散失,最终饥渴而死;或者因为欠债,被人迫害致死;或者因盗窃等而被判处死刑;或者由于日夜地求财,心心念念耽著在这上面,烦恼妄动不已,就使得身体气血的运行脱离正常轨道,导致百病丛生,最后病死……诸如此类,都是贪财之人短命的苦报。
“不肯”以下是讲明后世的苦报。“不肯为善,行道进德”, 由于一心只考虑现世怎么发财致富,就不愿意为后世而修集善法。也就是说,一生之中,唯一为着衣食、名利等而百般忙碌,没有一刻为了后世去修集善法。
“寿终身死,当独远去,有所趣向”,这样,到了寿命穷尽,即将死亡的时刻,就根本没有布施、持戒和修定等三福光明的陪伴,不得不独自一人步入中阴、后世,绝不可能是无所趣向。因为贪财的缘故,所造的善业微乎其微,而反方面的恶业却多得不可计数,这里面充满了贪、嗔、痴,杀、盗、淫等,如此一来,他在临终时必然要被恶业所牵,在迷茫、彷徨、凄惨当中,独自前往很远的地方。以这么深重的恶业,那自然是要堕向恶趣了。
“善恶之道,莫能知者”,其他人只知道这个人已经气绝身亡,最多看出他死得很不安宁,但这些只是外相。他的神识到底飘到哪里,就没人能知道了。其实,我们按照因果律来判断,他平生造的黑业居多,多半不会有好下场,很可能已经入了恶道。这样忙碌了一生,最终却把自己送入了恶趣。
我们现在知道了事实真相后,就应当放下对钱财的贪著。一个人如果贪心不大的话,那他一生只要能吃饱穿暖,有个简陋的地方可以安身,这样简简单单地过下去就行了。把腾出来的精力多用在修集净业资粮上,一心一意地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才是永脱苦海,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看清楚这条路,不要被短暂一生的蝇头小利所蒙骗,在这里虚生浪死,积下很深重的恶业,到头来一场空,还要把自己的后世全部葬送,这就太不值得了。
思考题:
1、有钱人为了守财有哪些忧患?
2、穷人因为没有钱有哪些苦恼?
3、生活不富裕的人有哪些苦恼?
4、贪财会导致今生后世的哪些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