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圆法师 编述
一、引言
修持净土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以信心为首要。信心是一切道的源头,是出生一切功德的母亲,是长养一切善根的关键。结合修持净土来说,信心是发起切愿和实行的前导,有信心才会发愿求生净土,以愿力摄持才会切实修持净业。因此修持净土的首要关键是开启内在的信心。
那么,如何开启信心呢?方法是针对自己内心存在的未知、邪知、疑惑这三种障碍,尽量地遣除。如果能有效遣除,就能顺利发起信心。
一、 无知。比如对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对于极乐世界的形成、净土依、正二报的功德庄严、往生极乐世界的极大义利、往生的条件、名号的作用等等,心里一无所知,这叫百分之百的无知。如果了解的程度不够,很多重要的方面都不知道,也是部分的无知。所以要检查自己心里还存在哪些无知,要以“求知”来遣除“无知”。比如:如果对弥陀愿海不了解,就要通过学习《无量寿经》来遣除;对极乐净土的殊胜功德不认识,也要通过学习《往生论注》等来遣除。
二、 邪知。指听闻净土经教后,认为是神话或编造等,这样生起错误认识,就是邪知。如果有这类情况存在,会直接障碍信心生起,会障碍发愿往生和实修净业。所以要着重遣除内心的邪知。
三、 疑惑。指“二心”——内心犹豫不定的状态。比如怀疑“真的只以信愿力就能往生吗?”“凡夫业力深重,临终只凭十念就能往生吗?”“真的一往生就入了不退地吗?”“真的仗佛力能获得极广大的智慧、神通等功德吗?”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内心疑惑不定,就会直接障碍发起信心,障碍发愿往生和实修净业。所以,要检查自己心里还存在哪些疑惑;要针对这些疑惑,以闻思净土教典来加以遣除。
净土的事理因果都是远超常识、不可思议的事,这是以佛本愿和智慧神力所导致的。因此,开启信心的途径是依止圣教明日,明见净土不可思议的法义。原因是只有佛彻知彻见弥陀愿海和极乐净土的真实义,有阐述往生正因和净土殊胜功德的发言权。因此要遵照释尊如仙人般的谛实语,来认定往生的正因及往生殊胜功德而开启信心。
二、 造论前的敬礼求加持
那摩格日玛吉果卡亚!
顶礼上师文殊师利!
佛号入耳之刹那,大菩提道不退等,
能赐无量胜德者,阿弥陀佛护此众!
此处作者在造论前敬礼谁呢?敬礼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大导师阿弥陀佛。此佛具有何种不可思议的神力呢?其名号入于耳根,就能获得愿海所赐予的不退转菩提等的无量殊胜功德。对此佛祈求什么呢?祈求护念一切众生。
三、 最胜的所求、实现的方便及其原因
在此,凡是具有缘分的人,所追求的目标中最为殊胜的即是不住有寂的涅槃,而不用历经艰难险阻轻而易举便可获得这一果位的殊妙方便,就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依靠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很容易往生极乐世界,已经往生的所有菩萨全部是一来菩萨,而且善逝的无垢圣教中说:住于无量刹土中的一切佛陀再三赞叹极乐世界具有远远超胜其他刹土的无量功德。
这一段讲述了所求、方便、原因三个内容。
首先对有缘者来说,什么是究竟所求呢?不是人天福报,不是小乘涅槃,而是不住有寂的大涅槃(佛果)。
确立了究竟所求后,进一步思维:由哪一途径来实现呢?这又有无量无数的法门。这些法门或者渐进成就,或者顿速成就,或者唯依自力,或者兼仗佛力,或者先证小乘果再回入大乘,或者直接修大乘等等。那么,我们要寻求一种少用功力就能证得无住涅槃的便利方法。那是什么呢?就是发起求生极乐净土的切愿,常常以此发愿来作印持。因此说到实现的方便也简易至极,就是和弥陀愿海相应。愿海的设立是使众生无有艰难速疾成就大乘功德。这是法藏菩萨自从发起大愿后,无量劫中行持无数菩萨行所摄受之处、所回向之处和最终成就之处。
现在要和弥陀愿海相应,全靠自己的心。心如何操作呢?就是对所作一切善根,都以求生极乐世界的祈愿来作印持,依靠这样发愿印持就容易往生净土。
为什么说发愿往生是少用功力就获得无住涅槃的方便呢?根据《无量寿经》,有三个原因:
(一) 依仗佛本愿神力,凡夫容易往生。弥陀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因此,只要临终具有真实信心和求生西方净土的切愿,下至念十声佛,佛也一定摄持往生。
(二) 依仗佛神力加持,凡夫一往生就成为最后身菩萨。从此只进不退,又寿命无量,因此一生成佛。《十住毗婆沙论》中说:菩萨欲证得不退转,有难行、易行二种道。浊世仅仗自力修行,要达到不退转地很困难。以信佛因缘,求生净土,一往生就入了不退地,因此是“易行道”。
经云:“菩萨发大心,鱼子庵树花,三事因时多,成果时甚少。”鱼肚里的鱼子很多,真正长成鱼的却很少;庵树开花很多,能结果的却很少;初发心的菩萨很多,成就的却很少。所以要达到不退转地是很困难的事。
很多修行人的状况都是这样,进步很慢、很难,退步却很快、很易。比如最初学佛还有一份很纯的善心,现在恐怕连这份善心也丧失了。可见修行很不容易。尤其处在五浊恶世当中,接触炽盛的染缘常常使人退步。比如听到一种邪说,受邪见的影响,或者遇到种种引诱人生贪嗔、散乱等的境缘,很快心就退转!但只要生到西方,顿时就入了不退地。
(三) 极乐世界具有超胜其他刹土的无量功德,这是十方诸佛所再再赞叹的。
从总体上说,佛佛道同,无有高下。所谓“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诸佛显现的功德并没有高下之别。而且佛佛各有本愿,成佛时自然随本愿设定的内容任运利益众生。从这一角度来说,诸佛无高下之别,诸佛所摄受的净土也无高下之别,不能起佛有胜劣之想。
那么,为什么说极乐世界超胜十方呢?这是从众生的因缘、状况等上宣说的。好比有无数种药,不能说哪一种药最好,但按照治疗疾病的效果来判断,又可以说某一种药最好。这里也是由于极乐世界具有两大优点,针对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状况,就可以说她超胜十方!哪两大优点呢?(一)凡夫容易往生;(二)往生后能获得极广大的利益。相比而言,有些刹土虽然特别殊胜,但往生的条件很高,凡夫不容易达到;有些刹土凡夫容易往生,但刹土的设置不像极乐世界这样具有广大无量的功德。
像这样,得到佛语的明确指示后,我们的心就会踏实下来,会确认走往生西方净土这条路非常殊胜,也就特别想往生极乐世界。
对有缘者来说,依照经教做了理智的抉择,会认识到自己求生极乐世界是最佳的选择。从自己末世凡夫业障深重的状况来衡量,当然要求生一个有能力取得往生资格的净土,而且往生后能获得不退转等殊胜功德的净土,又是能迅速成满普贤行愿、证得无住涅槃的净土。而极乐世界圆满地具足这些优点。因此就认定“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是少用功力就能成就无住涅槃的胜妙方便”。
四、往生净土的四因及其主伴关系
通过如理观察“最胜的所求”、“实现的方便”和“原因”这三个方面,心里就会生起欣求往生极乐世界的心。
接下来要了解具备哪些正因才能成办往生。
所以,关于往生极乐世界的因,《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中说:“阿难陀,若有众生屡屡观想如来身相,积累众多无边之善根,发菩提心,为往生彼净土而发愿、回向,彼等临命终时,如来、应供、正等觉阿弥陀佛由诸多比丘众围绕将现于其前。彼等众生见出有坏阿弥陀佛后,以极其清净之心而死去,即能往生极乐世界。”此经中宣说了观想阿弥陀佛、积累无量善根、发菩提心、一切善根为往生极乐世界而回向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这四种因。
这段文讲到往生有四个正因:一、作意阿弥陀佛(念佛);二、广积善根;三、发菩提心;四、回向发愿往生。通常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都叫做念佛,念字的意义很广。实相念佛是念本性佛、念实相佛。观想念佛是依据《观经》的十六观,一层层地观起来,观落日、观水、观地、观佛真身等等。观像念佛是观阿弥陀佛的圣像。持名念佛是念佛的万德洪名。
其中,主要的因素就是忆念阿弥陀佛和渴求往生极乐世界,积累善根与标志着大乘种性的发无上菩提心作为它的辅助因素。
以上四种正因以主要和助伴来划分。主因是念阿弥陀佛和愿生极乐世界。按照以下论文的解释,数数不断地忆佛、念佛就是对佛有信心的表现。渴求往生极乐世界,则是指愿。所以是以信、愿为往生主因。
助伴方面:一、广集善根。指平时下至供一香、一水的善根,都以作愿求生极乐世界来作印持回向,使其成为往生正因。二、就大乘决定种性来说,以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作为助伴。
以下引经证明信愿是往生主因和具足信愿就能往生。
因此,为了说明对阿弥陀佛虔诚信奉占主导地位,佛在《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中说:“阿难陀,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即生现见善逝阿弥陀佛,当发无上真实圆满菩提心,并以增上清净意乐为往生彼佛净土真心信奉,积累善根,圆满回向。”
首先,为了说明信奉阿弥陀佛是主因,经中这样说到:谁有这样的心:我今生能见到阿弥陀佛该有多好啊!这是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的表现。这样的信心特别真切,表现为今生就想见到阿弥陀佛。以信心驱使,会很认真地发无上菩提心,以增上的意乐为往生到彼佛国土,倾注自己的心力种诸善根,而且把一切善根都回向在往生上。
这段文体现了以信奉阿弥陀佛为主要。之后发菩提心、为往生净土倾注心力种诸善根、以及把善根全数回向在往生上,都是源于有信心才这样做的。如果对阿弥陀佛没有信心,不是渴求今生面见阿弥陀佛,依止佛修行成道,则不会发起后面这些行为。所以以信心为主要。
为了说明渴求往生净土的愿望居于首位,此经中又说:“阿难陀,何者常观想阿弥陀佛,并积累无量众多之善根,(于佛刹土)真心依奉,彼等临命终时,与如来、应供、正等觉阿弥陀佛身色、形象、大小、随从比丘僧众完全相同的佛化身住于其前。彼等因现见善逝,以具有极为清净之等持及不忘失之正念,死后即能往生彼佛净土。”
引这段文是证明求生净土的切愿为主因。经文说: “谁作意阿弥陀佛,并恒时种诸善根,倾心佛的刹土。” 这一句体现了愿。就像出门在外的人一心想回家,以西方为归宿的人一心倾注在极乐世界上。有这样切愿的人到他临终时,阿弥陀佛化现化佛之像,显现在其心前。化佛的光明、相好及以比丘众围绕,都与真佛无异。这人以见佛因缘,心无杂念,在心缘清净境界的等持和正念分明中,随佛须臾顷就生到了净土。
归纳起来说明对阿弥陀佛虔诚信奉及渴求往生极乐世界最为主要以及具足这两种条件能往生的道理,《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中说:“阿难陀,若有众生,甚至一发心随念如来,欲求往生彼刹,若有讲授甚深妙法,则甚感难得,毫不懈怠,不怯不畏,甚至一发心观想善逝阿弥陀佛,生起渴求之心,彼等于梦中能见善逝阿弥陀佛,终将往生极乐世界,于无上真实圆满菩提道中不退转。”
又引经文证明信、愿是成办往生的决定因素,一旦具足就一定能往生。
《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中说:众生下至发一念心念佛,心里很想生到极乐世界,如果宣说甚深法,心里生起欢喜,没有懈怠和畏惧的状态,下至发一念心念阿弥陀佛,生渴求心,就必定往生极乐世界;一往生则永远不退转无上菩提。
这里显示了往生的两个条件:一、对于甚深的净土法门欢喜信乐,这是有信心的表现;二、内心渴求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有愿心的表现。具足信愿,下至发一念心念阿弥陀佛都能往生,这证明信愿是成办往生的关键。
而信愿说到根本上,信是指对阿弥陀佛有信心,愿是指对往生极乐有切愿。由于具足真信切愿,发一念心念佛,就已经和佛相应。因此临命终时下至发一念心念佛,就得到佛力摄持而往生净土,入于不退转地。
《弥陀要解》云:“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也是指示“具足信、愿则能成办往生”这一要义。
“阿难陀,彼等善逝照见此相而于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中,普皆念诵阿弥陀佛名号且称扬赞叹。”
十方无量世界中不可计数的诸佛都共同称赞阿弥陀佛,因为弥陀愿海有救度众生速疾解脱、成佛的神力。
《无死鼓声经》中也说:“自此向西方,极乐世界刹,彼处住如来,善逝无量寿,谁诵其名号,将往生彼刹。”
这是说:从娑婆世界向西经过十万亿刹土,有一个极乐世界,其处安住有佛,号阿弥陀。谁称念这尊佛的名号,就能往生他的净土。
我们必须要遵照诸如此类的佛经中三番五次明确提到的教义生起坚定不移的诚信,换句话说,一定要认识到极乐世界功德超胜之处。
小结:
在一切所求中,最殊胜的所求是不住有寂的大涅槃;而少用功力就能实现这一所求的方便即是往生极乐世界;其原因是:(一)凡夫容易往生;(二)一往生就获得不退转,一生成佛;(三)国土具足超胜其它刹土的无量功德。
认定了这几点,我们就想走往生净土这条路来成佛,就有欣求往生极乐世界的心。之后要关注修什么正因来成办往生。经中说到四因:系念弥陀、发菩提心、积集善根、为往生而发愿回向。其中,以系念弥陀和回向愿生为主因,其内涵就是信愿。此外积集善根和发菩提心这二者是成办往生的助伴。
总之,对于净土教义生起信心有两个重点:一、对往生正因生起信解;二、对往生妙果生起信解(即对极乐世界具有殊胜功德生起信解)。以上强调的是须对往生正因生起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