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命论和宿命论有哪些差别?
2、了凡被孔先生算定之后,相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因此淡然无求。相比之下,为现世名利拼搏的人生是否更高尚呢?
3、为什么云谷禅师笑了凡只是凡夫并非豪杰呢?
4、哪种求法是内外双失?哪种求法是内外双得?请具体说明其中的道理。
5、解释以下格言的意义:
⑴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⑵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⑶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⑷ 丰歉不二,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二,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二,然后可立生死之命。
6、结合业的轻重之理,阐述“一行可当万善”的道理。
7、了凡教子“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乃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这样作意对于修身立命有何重要意义?
8、以下六种思惟应如何贯彻在日常生活中:
⑴ 远思扬祖宗之德;
⑵ 近思盖父母之愆;
⑶ 上思报国之恩;
⑷ 下思造家之福;
⑸ 外思济人之急;
⑹ 内思闲已之邪。
9、解释:“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10、“其熟玩而勉行之”包含哪种修身进德的道理?
11、“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推测祸福,无不应验”的原因何在?
12、如何入手思惟才能发起耻心、畏心和勇心?
13、如何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为什么说从事上改过“非究竟廓然之道”?
14、结合原文思考之后,用自己的话说出不能杀生的理由。
15、结合原文思考之后,用自己的话说出不能动怒的理由。
16、从理上改过是不是观察修?请思维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改掉贪心、嫉妒心、竞争心、傲慢心、自卑。
17、怎样从心上改过?
18、三种改过的方法有什么差别?
19、我们怎样才能正确运用三种改过的方法?
20、改过有哪些验相?
21、您能常常反省发现自己的过失吗?发现过失之后,您是自我原谅,还是发惭愧心,愿意改正?是否您觉得自己很完美,无过可改,请问实际状况和您的自我评价吻合吗?
22、对照《改过之法》,检查自相续是否有过恶深重的恶相?
23、请以因果律分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
24、请复述“无林不开榜”这则公案的内容。
25、谈谈您在学习《积善之方》中众多善人事迹之后的感想。
26、判别真善和假善的标准是什么?
27、什么是端善,什么是曲善?请对照自相续,检查平日所做的善行是端还是曲。
28、什么是阴善、阳善?结合因果道理解释“阴德,天报之”的意义。现代人喜欢宣扬自我、表现自我,这样的做法会产生何种后果,请谈谈您的看法。
29、怎样抉择是善、非善?为什么孔子在对待子贡不受金和子路受牛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30、请抉择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
31、什么是偏善、正善?吕文懿公的事迹说明了什么问题?
32、可以从哪些角度解释半善、满善?每个角度都具体说明。
33、解释“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
34、说明某氏女施钱公案中“千金为半,二文为满”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点滴善根都变成满善呢?从孝亲、敬业、交友各方面反省自己是否达到满善?
35、为什么说三轮体空的布施,是“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我们怎样才能随顺“三轮体空的布施”?
36、何为大善、何为小善?
37、阐述“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少”的道理。您的发心行事有没有志在天下国家呢?
38、何为难善,何为易善?为什么“夫子论为仁,亦曰先难”?
39、随缘济众有哪十条?
40、我们应当如何与人为善?
41、请解释“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42、怎么辨别君子与小人?
43、君子的存心如何?为什么说“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
44、怎样做到成人之美?
45、怎样做到劝人为善?
46、“与人为善”和“劝人为善”的差别在哪里?
47、怎样做到救人危急?
48、以今天的时代来说有哪些方面的兴建大利?
49、怎样做到舍财作福?
50、为什么说“法是万世生灵的眼目”?
51、有人说“今天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古代的正法不必要护持,应当有新的创造”,对此您的看法如何?
52、怎样做到护持正法?
53、为什么要爱惜物命?请说出您的理由。
54、日常生活中如何爱惜物命?
55、随缘济众有:一、与人为善;二、爱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劝人为善;五、救人危急;六、兴建大利;七、舍财作福;八、护持正法;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认真反省以往的行为,有哪些做法与十条相违,有哪些应当实行的没有实行,有哪些方面可以逐渐地积累?
56、解释:
(1)“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2)“满招损,谦受益。”
57、具谦德而中科举的事例,给我们何种做人的启发?
58、为什么说“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
59、在修行上培养谦德有哪些重要性?
60、解释:“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