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行自在至尊母门措上师祈祷文 ——持明母之耳饰
《空行自在至尊母门措上师祈祷文 ——持明母之耳饰》 ︱ 齐美仁增堪布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译 ︱
《空行自在至尊母门措上师祈祷文 ——持明母之耳饰》 ︱ 齐美仁增堪布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译 ︱
佛教雪山清水流,流降广阔十方地,
一生成就双运法,密咒圣教胜稀奇。
地高山净多伏藏,勇士空行常集会,
清凉隐境一方土,无异邬金空行洲。
红面无主猿猴裔,空行持明伏藏师,
瞻洲大地未见闻,稀奇大士超繁星。
措嘉拉准根嘎奔,觉姆曼姆女中杰,
结缘引至空行土,度人非人商主多。
丝发启开伏藏箧,表示及歌示三时,
大密深藏掌门钥,贤种天母此刹严。
飞行神游空行土,冥阳两界作信使,
尸林会供享新食,咒生空行胜德多。
文殊心命门月面,无等上师放悲光,
数数劝故空行海,顶严降落多康域。
雪域群生血肉身,源于圣母身血脉,
大悲慈母一悲灯,末世暗夜复炽然。
朗萨文邦门吉珠,秋准贡觉堪卓等,
稀奇变化多妙行,慈悲怀抱不舍众。
童年即醒清净习,林园千花万叶上,
无忧最胜法王身,见脱相好数数睹。
文殊金刚遍主师,生生因缘愿力联,
传心开悟慧日升,所知法明破疑暗。
八法贪嗔间语无,小义仓促散乱断,
心唯求法唯菩提,尊者求脱胜所依。
出离心雨浸润园,三学净莲千叶广,
持律蜂飞戏彼处,尊者出家法众依。
高无赞颂护情面,低及畜类仁爱护,
悲月净光处处等,尊者菩萨女典范。
八大寒林怖畏殿,勇士空行禁行圆,
胫骨号筒铮铮奏,尊者处境空行主。
三传上师加持雪,信敬日光感化融,
熟脱法流满心海,尊者胜师大补处。
普满希愿如意宝,瞻洲庄严已迁逝,
心意法道传至尊,尊者我等徒众依。
灵鹫鸟王飞行步,喜用尸聚大会轮,
十万食肉空行主,门措上师我祈请。
瑜伽持明道场巡,治罚诸罪摄诸善,
誓言空行海顶严,门措上师我祈请。
藏地诸多成就地,守卫莲师深藏女,
护教空行心爱宝,门措上师我祈请。
佩天飘带天宝饰,天花园林神通戏,
俱胝空行众代表,门措上师我祈请。
自幼信奉佛正法,信心净戒庄严心,
贤种空行信心依,门措上师我祈请。
大悲等护群生母,白度母身无别者,
门措上师我祈请,愿以菩提调自续。
诸佛梵音语德身,语自在王妙音尊,
门措上师我祈请,愿得闻思修慧增。
红莲弓印召三有,咕噜咕咧无别尊,
门措上师我祈请,愿得自在三学德。
邬金持明空行严,金刚亥母无别尊,
门措上师我祈请,愿见修行得圆满。
于藏土众不离悲,措嘉佛母无别尊,
门措上师我祈请,愿得佛师胜心意。
愿无等师常住世,恒降熟脱教授雨,
名闻雷声摄众心,皆入寂静解脱道。
愿我此生常得蒙,智慧空行亲摄持,
圣法心灯千光明,不为违缘风吹摇。
愿我此身迁谢日,得蒙空行主母尊,
亲手引导至西方,生于无等上师前。
在康定金刚寺,归处海的总体最胜引导圣者上师至尊门措的属下齐美仁增,对于自己作的这些文句知道没有加持和必要,然而心中缘想两事:一来在恩德胜佛的诸圣者根本上师身语意的誓言上,净除一切违背的罪障,二来连接到如规领得深密心意的善妙缘起,这样想后,自己所说让他人记录成文。愿此善根,成为从现在直至菩提藏之间,二位最胜归处上师怙主大悲摄持之因!
二零二一年新年
此部对归处遍主空行之王至尊上师母祈请之修法,经由三分趣入解释,依据初、中、后三善门径显示本法修心之轨道。
甲一、前分
空行自在至尊母门措上师祈祷文·持明母之耳饰
对此题目从三方面来解释:一、祈请之境;二、祈请之人;三、祈请之相。
一、祈请之境
向谁祈请呢?向空行自在至尊母门措上师祈请。“空行”是在虚空中行的意思,“自在”即圆满或具权势者。至尊母门措上师具有身、语、意、功德、事业五种的无尽庄严轮,以及一切种类的殊胜功德,成为有缘众生真实不虚的大归依处。
二、祈请之人
由哪种人修持呢?由了知至尊上师的功德,发生了深忍的信心,具有“心您知”的深信之士。
三、祈请之相
祈请是怎样的状况呢?就是心里没有疑虑而殷重地请求,赐予各种共同、殊胜的悉地。由于发生了深度的信心,而以欲作虔诚地请求,发之于身口,就是祈祷的修行。
有人问道:上师的悲心是平等的、无条件的,为什么还要请求呢?
依照《三次第论》所说,有四种悲心:一、常相续悲,像水相续常流那样;二、自性力悲,如同太阳与太阳的光,本来具有这样的悲愍的力用;三、祈请悲,如同穷苦的人向仁慈的长者祈求衣食,由此会激发出长者的悲心;四、遇缘悲,如同父母见到自己的孩子正要堕入悬崖,油然生起悲心。依照四悲,传统的解释的规则是这样的:虽然上师具有普遍的自性的悲心,以及无有间断的常相续的悲心,但是如果不祈请,也不会出现入在自心上的神力的作用。如同一面鼓,如果不捶击,也不会有响动的。
这样就从感应缘起的本来规律上认识到,不感就没有应,有感才有应,不请就没有应,有请才有应。像这样就明确,祈请是能引来加被神力的缘起之道。如果能像可怜的人,劝动大富长者那样殷勤地请求的话,那么具慈悲心的长者,他是不可能不动悲来作帮助的,像这样,在具有信心作为根本后,虔诚地向上师祈请,将得到加持。
懂了祈祷的修法原理后,特别要注意下面修法文句当中大量的随念功德的方面,这样随文作意的同时要带动起信心,然后在口里陈述向上师祈请的那些地方,心要安住在深度的虔诚当中,从内心里说出自己的请求。
甲二、正分分三:一、初善——忆念藏土密教空行殊胜,从而发起广大信念;二、中善——忆念空行之王至尊上师无等圣德,从而发起归命祈请,全分祈求加持;三、后善——对上师及自身方面作广大祈愿
乙一、初善——忆念藏土密教空行殊胜,从而发起广大信念分二:一、密教殊胜;二、空行殊胜
丙一、密教殊胜分三:一、法殊胜;二、处殊胜;三、人殊胜
丁一、法殊胜
佛教雪山清水流,流降广阔十方地,
一生成就双运法,密咒圣教胜稀奇。
这一颂由差别门径随念藏土密教的殊胜性。“差别”即是对比而显示高下,从而发生求证的欲乐。
前二句总说一代时教的广泛传播。“佛教”,即贤劫第四佛释迦牟尼的圆满圣教。“雪山清水流”,即是从佛教的发源地,随着因缘而逐渐地传到各处。“雪山”指根源,“清水流”指随缘出现各宗各派的教法。“流降广阔十方地”,如南传、北传、藏传,乃至传至欧美。
在藏文里,“一生成就双运法”之前有“从中”二字,指高低是由这个大范畴的各类情况而安立的。所谓“稀奇”等之类的词,都是相对立言,就平等门无有高下,就差别门极显高下。“稀奇”二字是由差别门而立言,所谓差别,就是一代时教的各类差别,从中比较得出藏地密教富有的各类殊胜性,是非常地奇特、罕见的。第三句“一生成就双运法”标出最大特色。“密咒圣教”,显示在显密二者中指密咒教。藏地通常以波罗蜜多乘与密咒乘对举来说,密咒教即是真言密教。“一生成就双运”指法,以密咒果乘具大方便故,一生即可成就法身色身无二的双运佛果。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等八教派,都以即生成佛之法为要道。相比于小乘教仅成就阿罗汉果,大乘渐教需三大阿僧祇劫完成佛果,密咒教中需十六生、五生、三生等完成佛果,此藏传密咒圣教能在极短的三年乃至六个月中完成佛果,其圆顿的殊胜性是非常稀奇的。
丁二、处殊胜
地高山净多伏藏,勇士空行常集会,
清凉隐境一方土,无异邬金空行洲。
这一颂由类比门径随念藏地处所的殊胜性。前二句从法及法众两方面随念藏地国土具德之相,第三句显示此清凉国土在地球上是一个隐境国土,第四句显示此处与邬金空行洲没有两样。
国土五德:一、地高;二、山净;三、多伏藏法;四、勇士空行聚会不断;五、清凉。一、地高,在这个世界属于海拔最高之地,处在世界屋脊上。二、山净,即没有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等非常清净的山。三、多伏藏法,特就莲师圣教而言,为利益未来长远时期里的有缘众生,埋藏下百俱胝等的伏藏深法。“深”与“多”就质量立言,“深”即质,法道甚深不可思议,“多”即数量庞大、极为完备,以百俱胝数来表达,各个时代都应运出现各式各样的妙法。四、勇士空行聚会不断,即各个时期里,持明勇士空行都由因缘而聚会,有三个特点:(一)品级高,属于密咒乘的男女持明;(二)综合力强,因缘非常丰富地积聚后,成为庞大的法团;(三)持续性强,除了法难的极短时期,此佛教集体的事业始终相续不断。五、清凉,此地四面由雪山所环绕,山顶终年积雪,远离自然界的热恼躁动。
总之,此处远离秽土的各种污秽,成了世外妙土;无有外道,成为正法国土;并非小乘或大乘渐教,纯粹密咒法教,各时代都有丰富的莲师伏藏的出世,行者依莲师法藏而修,或者由莲师化身等前来教化;莲师法门体系下的勇士空行恒常聚会不断;而且,就像邬金空行洲是属于瞻部洲人见不到的隐境,而此西藏妙土的佛法的情况,世间人不必说很深,连浅层的上面也是不太了解的。由以上特点可以说,这就是南瞻部洲的邬金空行之地。
丁三、人殊胜
红面无主猿猴裔,空行持明伏藏师,
瞻洲大地未见闻,稀奇大士超繁星。
这一颂由差别门径显示藏土行者的殊胜。前二句随念此藏土密咒圣教中显现的各种大德的种类,后二句显示其成就的高度及数量。
藏地人种源于观音与度母的悲愿,观音化为灵猿,度母化现为罗刹女,二者结合产生藏地的人种。第一句说明藏人的特性,以“红面”一项显示身体,以“无主”一项显示心的状态。那么,特具效力的密咒果乘圣教,如何造就此方猿猴后裔的藏人呢?标出四种具德名称做代表:一、空行母;二、伏藏师;三、持明者;四、成就者,“等”字含括其他。
各类当中出现了非常稀奇的、具功德的大士,数量极多,超过天上的星星。这些稀奇的大士在南瞻部洲广大地区中,基本上连名字都没听到有说的,比如“空行母”“伏藏师”“持明者”,这一类的名字基本没听到有说。这个数量不是十位、百位,而是成千上万,超过星星的数量。这样随念由藏传密教造就佛教人才的状况。
丙二、空行殊胜分二:一、商主殊胜;二、圣众殊胜
丁一、商主殊胜
措嘉拉准根嘎奔,觉姆曼姆女中杰,
结缘引至空行土,度人非人商主多。
此颂由品位和数量显示藏土空行主母的殊胜。
前二句举示益西措嘉空行母、玛吉拉准空行母、根嘎奔空行母、觉姆曼姆空行母等四位女祖师为例,“等”字包括其他。第三、第四两句显示功德的量级,“多”字表数量,其能力是,凡是见闻等结上因缘的,都以力量牵引到空行刹土。所摄持的种类及数量,包括人类及非人类等,数量非常多的众生群体。一般的情况只能引导人类众生,而诸空行母还能引导旁生、饿鬼等非人类的众生,的确超乎寻常。如同大商主,谁只要有信心愿意去宝洲,就都可以上船,帮他渡过生死苦海,到达安乐的空行妙土,如同古时印度带领商队前往宝洲取宝的商主那样。这类的空行主母商主并非五位、十位,而是数量很多,由此显示空行法教的兴旺发达。
丁二、圣众殊胜
丝发启开伏藏箧,表示及歌示三时,
大密深藏掌门钥,贤种天母此刹严。
这一颂由三种德相忆念贤种天母的殊胜。
一、打开伏藏箧
以具发空行母的一根头发来打开伏藏的小箧。
二、指示三时
用一种表示或者唱一个歌,其中隐含着对三时事情的指示。
“三时”,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所表达的各个时间上的事。“示三时”,比如讲到眼前的某人,他前世的身份如何;或者他现在是人的身份,未来会转生到哪一道;或者某个众生已经堕在地狱中,这是由于他往昔造做过怎样的事等等。总之,针对不同的亡者、活者,或者针对一个人,对他们三时的情形都能指示出来。“表示及歌”,表明这种指示不会直接说。比如授记将生在何处,是何种姓,将来如何,这个处所用一个表示的字,而从这个字就能表达到那个地方,或者父亲是谁母亲是谁,也是用个表示的方式来说的。歌,就是唱一首歌,而这首歌里面就蕴含着对未来之事的指示等等。
三、掌管密宗法殿之门的钥匙这类天母是掌管钥匙者,她允许就可以进去,她不允许就不能进去,要由她来开钥匙让行者进入密宗殿堂。
第四句总结说,这一类的贤种天母是这个刹土的庄严。
飞行神游空行土,冥阳两界作信使,
尸林会供享新食,咒生空行胜德多。
此颂忆念咒生持明空行母的殊胜。前三句举出三种德相,第四句标出名称及说明其殊胜妙德非常多。
“咒生空行”是一类具德空行母的名称。三个代表性的德相即是:一、飞行刹土;二、沟通冥阳;三、受用献新。
一、飞行刹土,就是以飞行的步伐前往空行刹土。
二、沟通冥阳,就是在死者与生者之间充当信使,传递消息。比如某个亡者托此空行母给家属带口信,说他现在生在何界,状况怎样,需要什么帮助等等;或者传好消息,已经生到了某个好地方,或者生到了净土等等。
三、受用献新,指处境各大尸陀林的会供品上,她们是受用献新的上宾。“新食”即献新,指在新鲜食物未食用前,首先取出用以供神的部分,也就是在作供养时,先自己不能吃,而要献给尊贵的上宾。如同佛教徒每顿饭供养三宝,先盛出新的饭菜供在佛前,佛吃了以后自己才能吃,表示尊重。“尸林”,指此世间界有二十四处或二十四域大的空行活动的场所。
第四句总结说到,这一类咒生持明空行母具有很多殊胜的德相,殊胜功德的种类是非常多的。
乙二、中善——忆念空行之王至尊上师无等圣德,从而发起归命祈请,全分祈求加持分三:一、就外层深广缘起层面,忆念上师此生所显示的稀奇圣传,从而发生归依之心;二、就内层空行体系层面,忆念上师为如海空行总遍主,从而发起祈请之心;三、就密层普贤佛母层面,忆念上师为如海诸佛总遍主,依五分真佛功德发生全分希求加持之心
丙一、就外层深广缘起层面,忆念上师此生所显示的稀奇圣传,从而发生归依之心分四:一、稀奇降诞因缘圣传;二、稀奇童年醒觉圣传;三、稀奇开悟成道圣传;四、稀奇群生依怙圣传
丁一、稀奇降诞因缘圣传分二:一、稀奇之缘;二、稀奇之因
戊一、稀奇之缘
文殊心命门月面,无等上师放悲光,
数数劝故空行海,顶严降落多康域。
此颂随念殊胜的降诞之缘,由两分四点来显示。两分就是劝请之缘、劝请之果,四点就是劝请之境、劝请之人、劝请之心、劝请之行。
一、劝请之境,指文殊圣尊心之命即种子字“门”字,比喻为月轮的面容。
二、劝请之人,指无等上师圣者法王如意宝。
三、劝请之心,指劝请的意乐,悲愍浊世众生的深重苦难,为佛法及众生故,迎请空行主尊再来人间。发起此善意乐,比喻描述为发出大悲的光辉
四、劝请之行,指加行数数不断地劝请,当时持了一亿遍的“门”字,这表明是极度殷勤的劝请的加行。
三句合起来说,法王由于悲愍末世众生的苦难,以这个悲愍的光辉,心中显现“门”字月面之相,就是心中现此种子字的相而劝请,实际即是劝请空行主母降临人间。对于“门”字观种子字相、持诵咒音,即是召请的信号。
“故”字是因果连接字,由此殷勤召请的缘故,如海空行的头顶之花,即如海空行刹土的顶上庄严,指空行主母,这个殷勤召请的缘起的力量,使得至尊母降诞在多康地方。藏土分为西藏、安多、康藏三大地区,安多与康藏交界之地,如色达、班玛等称为多康。当法王持满一亿遍的“门”字时,至尊佛母门措上师降诞在色达法王如意宝的家族当中。
戊二、稀奇之因
雪域群生血肉身,源于圣母身血脉,
大悲慈母一悲灯,末世暗夜复炽然。
门措上师降诞的内因方面,以两颂来显示:一、意乐;二、加行。此颂讲降诞的意乐,前二句显示原因,后二句显示结果。
原因,非常广大地显示了藏土众生全体的大事因缘。第一句“雪域群生血肉身”,就是说藏人种族的延续或繁衍。“源于圣母身血脉”,“圣母”即圣救度母,也就是由观音化现的灵猿和圣度母化现的罗刹女结合,此精血种子发展出藏人种族。世代系统即是圣救度母的子孙体系或者后代体系,或由此种子连绵下来的藏族的子孙系列。
“大悲慈母”即是圣度母。“末世暗夜”指到了现今五浊炽盛的时代,众生处在深重的黑暗当中。“悲灯复炽然”,指多生累世悲心化现,这次又来到末世的暗夜中显现大悲之光。前二句和后二句有前后因果关系,由于都是由自己种子繁衍出来的子孙后代,因缘非常深,因此在苦难之际会再次降临。
以上“悲灯炽然”表意乐,就是救度藏地子孙之苦的愿心。
朗萨文邦门吉珠,秋准贡觉堪卓等,
稀奇变化多妙行,慈悲怀抱不舍众。
此颂继续显示降诞的内因,在意乐之后显示加行。随念的方式,由前世历代化身一路过来就看得清楚,大悲救世的行为之流。
前二句指出历生出现的四位殊胜化身作为代表,“等”字包括其他。第三句显示各大化身所作的许许多多的稀奇变化的大行。这句就是大悲意乐发出来的实际的行动,称为救世之加行。所救护的对象就是此土的众生,“慈悲怀抱不舍众”,就是慈悲始终抱持众生而不舍开。“怀抱”即是抱持或者摄持,或者一直在旁边照顾、救护等等。这个一直摄持的行为的相,比如身现各种行为、威仪,口说种种妙法,意在深深的境界里作各种加持等等。就是由这些稀奇变化的行为相,慈悲地抱着有缘的众生,从藏族血统来说,就是抱着这些子孙后代,从佛法来说,就是一直在摄持这些弟子。
朗萨文邦称为还魂女朗萨,在后藏江孜地方有民家女朗萨文邦,被土官强取为媳,遭受夫家虐待致死,还魂后坚决出家修行,获得成就,并感化土官家人归依佛法。门吉华珠就是敏珠林法脉中的中心宁玛圣教的女性大祖师;称列秋准是顶果钦则法王的上师;贡觉堪卓是列绕朗巴大师的空行母,具体可见相关传记。“等”字含摄历代各种各样的大化身。上师此身为圣母大悲救世的继续,到此也预示着这次来人间,将慈悲抱持沉沦在苦海里的子孙或者从前的弟子,将作各种稀奇变化的妙行,将他们摄持到解脱与成佛之地。
正是这样的悲心救世的内因,和无等法王上师殷勤劝请的他缘,将展开以下所说这一生稀奇的圣行之相。
丁二、稀奇童年醒觉圣传
童年即醒清净习,林园千花万叶上,
无忧最胜法王身,见脱相好数数睹。
这一颂说到至尊门措上师幼年清净习气醒觉的传记,第一句总说,后三句讲述典型的事迹。
“童年”表示起点,如同清晨显现光明,从此就天光大亮了。“即醒清净习”,如对三宝起信敬之心,很快通达文字,发出慈悲心、孝顺心,见佛,礼拜,念诵,供养等等。举一则显著的事例,幼年时在果树树林每片树叶和花瓣的尖头上,都见到无忧最胜吉祥王如来的见解脱相好的面轮。如果只是几片叶子或者仅仅一次,或许怀疑是幻觉的状况,但这是千叶万叶,头头现佛身而且数数亲见,不能说是幻觉。
丁三、稀奇开悟成道圣传
文殊金刚遍主师,生生因缘愿力联,
传心开悟慧日升,所知法明破疑暗。
这一颂忆念上师开悟得道的传记,前二句随念开悟因缘,后二句随念开悟状况。
开悟的因缘,是由于与遍主上师文殊金刚法王如意宝,生生世世有愿与业的非常深的关联。缘越深就越相应,加持也越入得深、入得快,由于法王传心而得到开悟。
开悟的状况,第三句正面说,第四句反面说。正面说到,心中如日轮东升般,发生了传心开悟。“传心”即是义传或真传,所诠义与能诠文一对,仅仅停留于文字,属于皮相或者符号,其真实义是心中的证量。“传”就如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那样,心中的证量传到另一者的心上即是传心,是真实的佛法相传。反面说到,对于所知之法消除了疑惑的黑暗,如同从迷梦中觉醒一样,从疑惑的黑暗中醒来了,即恍然之义。“所知法”,就是所要认识的万法的真相或真性,此时恍然明白诸法的自性,没有了疑暗。
丁四、稀奇群生依怙圣传分三:一、共声闻乘殊胜依处;二、共菩萨乘殊胜依处;三、不共金刚乘殊胜依处
戊一、共声闻乘殊胜依处分二:一、求解脱者殊胜依处;二、出家法众殊胜依处
己一、求解脱者殊胜依处
八法贪嗔间语无,小义仓促散乱断,
心唯求法唯菩提,尊者求脱胜所依。
这一颂忆念上师具足圆满的出离心德相,成为求解脱众的殊胜依处。
出离心有两分德相:一、离;二、向,也就是欣厌二心。离指舍离世间的集谛与苦谛,向指欣求道谛与灭谛,以大出离心而言,欣求远离三有、寂灭二边的大菩提之果。前三句忆念上师圆满出离心的德相,第四句依此德相认定上师为求解脱者的殊胜依处。
此出离心的二分德相,在离这一分上非常地彻底、圆满,前两句指彻底远离世间身口的作业。口业方面,远离了世间八法与贪嗔所发的乃至间接的话语,因此非常彻底。八法即八风——称、讥、毁、誉、苦、乐、利、衰,凡是世间苦、乐、利、衰等所引出的话题,或者称、讥、毁、誉上相关的话题,不但不会直接去说,就连带有这方面涵义的话语也从不说。同样,由内在贪欲与嗔恚所发的语言,不必说直接说,就连间接带有贪嗔口气的话语也根本没有。身业方面,彻底断除了小意义上的事务的散乱,或者由仓促或忙乱而作业的散乱。小义即小利,如世间名利、享受等的蝇头小利,心不会有一点点发散在这些地方,而留在轮回的集谛因缘中。在身心的状态上,不会有一点急促、慌张、慞惶等的做那些事忙乱、散乱的状态,因此,就连身心威仪、做事,心留在有漏道路上的作为都是没有的。
以上二句要忆念,至尊上师的确在厌离这一分上具足圆满的德相,也就是身语的作为上,完全没有向着轮回流转的行为。那么心的方向在哪里呢?心所求的唯一是圣法与菩提。圣法的内涵就是道谛与灭谛,诠释它的教法也归在法的内涵中,总而言之,心所求的唯一是解脱的道与果,及无上菩提。这样可以看到,心已经到了一个全分唯一欣求解脱与菩提的方面。
厌离与欣求达到了圆满,这就是具足圆满出离心的德相。到此心里非常地信奉,而说到:您是求解脱者的依靠之处,也就是可以作圆满的增上缘。
己二、出家法众殊胜依处
出离心雨浸润园,三学净莲千叶广,
持律蜂飞戏彼处,尊者出家法众依。
这一颂随念上师圆具出世无漏三学的功德,成为出家法众在内的殊胜依处。
出离心如雨水,心相续是园地,三学如莲花,各类德相如千叶,开发圆满如花叶广为增长,即体积增长。持律者如蜂群,受此无等德相的感召自然归附,如蜂群飞舞盘旋。即此具千叶妙莲的园林,成为吸引蜂群的处所,它们纷纷前往,想依止于彼处,在彼处游戏,指在此大道德怙主的加持下,在此处可以非常快乐地修行,而且能采集妙花之精酿成花蜜,也就是可以发展出圆满出世道行的庄严。第四句,以此心中认定,上师为出家法众在内的依止之处。
出离心即是欣与厌两分的出世道心的内涵,或者出世的欲乐,如上一颂所说。由于德相极为圆满方面,非常充分滋润了内心的田地,通过类比来显示这个缘起关系:比如大乘方面,菩提心如水,经菩提心充分滋润,会发出极为广茂的六度功德的花朵,假使没有被菩提心滋润,心地干干的,不会出大乘的德相;共小乘解脱道的方面也是如此,出离心非常地圆满、充沛,滋润了心地以后,每一次都是非常浓厚的出离的欲乐在滋润着心,从这里就会出现非常广大的无漏三学的功德。如同夏季连续下雨,地上的植物会迅速地发展、增长,比如蔬菜的叶子会非常蓬勃地发出来,就像这样,以出离心的雨水滋润的心地上,三学莲花的千叶非常广大地发展出来了。“千叶”表示戒定慧三学方方面面的德相;“广”即广为增长,指增长到圆满的地步;以此而召感持律的法众前来依止,而且在这里受用出世修行的法乐,比喻为在这个花园里游戏或者嬉戏,或者清净地修行,很是逍遥快乐。
戊二、共菩萨乘殊胜依处
高无赞颂护情面,低及畜类仁爱护,
悲月净光处处等,尊者菩萨女典范。
这一颂前三句忆念上师菩萨乘的根本德相,即圆具大悲的德相,以大悲为佛道根本故。其中前二句随念事迹,第三句忆念德相,第四句认定身份。第一句从所断上显示没有不平等的偏心的状况,第二句正面显示大悲平等显露,第三句用比喻指示大悲德相。
所谓“等”,指没有高低亲疏的差别。第一句说,对于处在高位的官员,也没有护情面及赞颂之语。“护情面”即是顾情面、看面子。此处显示平等心的德相。与凡人对比来看,通常世俗的心态是,对于上者,表现一种重视的态度或善待的态度,对于下者,有一种藐视的态度、不上心的态度;上师不会对于高官显得很重视,要作赞颂或者常常照顾他的心,而对于低的畜生以上,比如对于小狗、小猫、小鸟等,都是一样地用仁爱之心护持。此大悲月轮的白光普遍照到一切处,所谓“等”,就是没有亲疏厚薄的差别。月亮的白光有平等周遍的德相,任何处都有,而且没有一处多一点、一处少一点的状况。由此认识到,上师是佛子女菩萨们的榜样或典范,“典范”即是眼看齐的目标,随学效仿之处。
戊三、不共金刚乘殊胜依处分二:一、空行根本无等依处;二、上师根本无等依处
己一、空行根本无等依处
八大寒林怖畏殿,勇士空行禁行圆,
胫骨号筒铮铮奏,尊者处境空行主。
此颂第一句显示殊胜道场,第二句显示殊胜行者,第三句显示殊胜妙行,第四句显示殊胜主尊。
殊胜道场,是八大恐怖尸陀林的大殿。“八大寒林”,即八大尸林、八大弃尸的处所,指东方暴虐寒林、北方密丛寒林、西方金刚焰寒林、南方骨锁寒林、东北方狂笑寒林、东南方吉祥寒林、西南方幽睹寒林和西北方啾啾寒林。瑜伽行者选择恐怖之处迅速增长道行。殊胜行者,是八大尸陀林中成就禁行的勇士空行。“禁行”即止旧行新,禁止平凡庸俗之行为禁,奉行不共非常之约为行。殊胜妙行,是勇士空行们用胫骨号筒铮铮吹奏的时候。“胫骨号筒”,即用胫骨所造号角,为密宗常用乐器之一。“铮铮”是吹奏胫骨号筒所发出的声音。至尊上师正是二十四处境空行海众的主尊。
己二、上师根本无等依处分二:一、最胜补处;二、万众所依
庚一、最胜补处
三传上师加持雪,信敬日光感化融,
熟脱法流满心海,尊者胜师大补处。
此颂前三句随念上师的殊胜德相,第四句认识上师为法王如意宝的最胜补处。前三句由雪山、日光、河流、大海四个比喻相,揭示上师为具量三大传承的祖师。雪山即是三传上师的加持,三传指如来心印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雪山指法的清净、巨大的内涵。日光指具热量的信心与恭敬,由炽热的信心与恭敬作为能感,将有加持融入,比喻雪山在炽热日光的能感下,雪融化而成河流,即是在至尊母身上出现成熟与解脱的相续的法流。由河流使得大海充满,即此成熟与解脱的修证之流,最终达到充量满足。三大传承到至尊母心中圆满传续,故为具量之祖,因此您是无等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真正补处。
庚二、万众所依
普满希愿如意宝,瞻洲庄严已迁逝,
心意法道传至尊,尊者我等徒众依。
“普满希愿如意宝”,指法王如意宝在世时,有什么愿望都能如意满足,成为南瞻部洲的大地的庄严。在事业已尽时,法王如意宝示现涅槃,色身不在这个世间。此后弟子们的依处在哪里呢?法王心中的法道,或者心法、心意所迁移之处为门措上师的缘故,往后的阶段,至尊母是我等学徒的心的依处。
也就是说,法王如意宝的法道或者秘密的心法已传到至尊母心中,这个法道就在至尊母的心上,因此成为弟子们心的依处,如同佛涅槃前,将法道传到迦叶身上,付嘱说以后你们依止迦叶尊者。这样认识后发生深刻观念,至尊母为我等弟子的根本依处,由此而转入全心托付的祈请。
丙二、就内层空行体系层面,忆念上师为如海空行总遍主,从而发起祈请之心分五:一、十万食肉空行首要之主尊;二、如海誓言空行顶奉之庄严;三、各类护教空行爱戴之大宝;四、俱胝妙土空行全体之代表;五、无数刹生空行信心之所依
丁一、十万食肉空行首要之主尊
灵鹫鸟王飞行步,喜用尸聚大会轮,
十万食肉空行主,门措上师我祈请。
此颂前三句随念上师为空行之主的德相,第四句称念名号而虔心祈请。
前二句半说到,以鸟王灵鹫的步伐飞到尸陀林中,欢喜而享用尸身的供品,这样的十万食肉空行。此自在无碍的空行会众,由人的眼识而反映为灵鹫的形相,至尊母为其中上首,是大空行自在。像这样随念至尊母的大功德、大能力,自己有特别大的希求想得到上师的加被,尤其在生死路途中得到上师的护念,而能自在去往清净刹土等等,由此称念上师尊名诚心祈求。
丁二、如海誓言空行顶奉之庄严
瑜伽持明道场巡,治罚诸罪摄诸善,
誓言空行海顶严,门措上师我祈请。
此颂前三句随念上师为誓言空行之顶严,第四句称念名号而虔诚祈请。
在瑜伽成就持明的殿堂或道场游行,对于造黑业比如违犯一些支分誓言者治罚,对于行白业譬如连支分誓言都未失坏者摄持,有如海那么多的誓言空行,至尊母为其中的顶严。这样认识到上师为空行主母的身份,具有大德大能力,能护持行者远离违缘,修行顺利,由此发生很大的希求心,祈求上师护佑我的修行。
丁三、各类护教空行爱戴之大宝
藏地诸多成就地,守卫莲师深藏女,
护教空行心爱宝,门措上师我祈请。
此颂前三句说到,在藏地众多成就的圣地中,守卫莲师甚深伏藏的听命女(服从命令女),也就是保卫圣教的玛姆空行,她们心中极爱的大宝就是至尊上师。认识到上师为护教空行们心中极为敬爱的大宝后,起大希求心,虔心祈祷上师赐予加持。
丁四、俱胝妙土空行全体之代表
佩天飘带天宝饰,天花园林神通戏,
俱胝空行众代表,门措上师我祈请。
此颂前三句显示至尊上师为空行刹土俱胝空行母的总代表,第四句在了解此身份后,称念上师名号而作祈请。
第一句描写刹土空行的相好庄严,耳旁带着天的飘带,头部有妙宝饰品,非常庄严,“天”指超出世间。第二句显示刹土空行神通自在或者受用自在,在花园当中以神变的舞蹈而游戏。至尊上师是空行刹土俱胝空行母的总代表。凡夫心识极为狭隘,比针眼还小,见不到如海空行的境界,然而由殊胜的因缘,在此心识的境界中现出上师的形相,而这也正是空行法界全体的总代表。如是归依上师、供养上师、祈请上师,实际上等同于供养无量空行刹土空行之海,像这样称念上师名号而作祈请。
丁五、无数刹生空行信心之所依
自幼信奉佛正法,信心净戒庄严心,
贤种空行信心依,门措上师我祈请。
此颂随念至尊上师为人间贤种空行母信心的依处,生起信心而作虔诚的祈请。
至尊上师从幼时起就对出世解脱的道法有胜解或有信奉之心,一生之中由信心与清净的誓言庄严心之相续,成为千万贤种刹生空行母信心的依处。由此发生大信心、大希求,称念上师名号而作祈请。
丙三、就密层普贤佛母层面,忆念上师为如海诸佛总遍主,依五分真佛功德发生全分希求加持之心分五:一、信仰大悲度母上师,祈请加持圆满菩提心;二、信仰大智妙音天女上师,祈请加持成就闻思修智慧;三、信仰大自在咕噜咕咧上师,祈请加持自在圆成戒定慧三学;四、信仰大力金刚亥母上师,祈请加持得到见修行大力;五、信仰益西措嘉佛母上师,祈请加持契会诸佛及上师心法
丁一、信仰大悲度母上师,祈请加持圆满菩提心
大悲等护群生母,白度母身无别者,
门措上师我祈请,愿以菩提调自续。
以下五颂写法一样,都是四分的格式:一、德相;二、无别;三、祈请;四、求加持。也就是第一句显示母尊真佛的德相,第二句显示上师与此真佛体性无别,第三句称念上师名号而祈请,第四句以大希求心祈求加持成同类的德相。
白度母的德相,即对法界一切众生无一例外悲心平等普护。所缘境就是尽法界量,即全法界中有多少众生,就有那么大的悲心的量。此悲心完全平等,没有丝毫亲疏厚薄的差别,即对一切众生等同独子。第二句说到上师与如是的白度母的体性无有差别。“无别”即没有丝毫许的差距,或者不可分,并非至尊母与白度母是两种体。此处特别就上师度母体性发生信心,白度母是如何平等大悲的体性,上师即是这样的体性。由此发生大的信心与希求,念着上师的名号而作祈请。请求之处就是让我以菩提心调柔自己的相续,“调”就是让自己的心柔软。
丁二、信仰大智妙音天女上师,祈请加持成就闻思修智慧
诸佛梵音语德身,语自在王妙音尊,
门措上师我祈请,愿得闻思修慧增。
第一句随念妙音天女的德相,此是一切诸佛梵音妙语的功德自色。第二句显示名号语自在妙音天,随念上师与此妙音天女无别。“梵音”指具六十四种妙音支分的如海德相,实际为无碍智慧的表现。文殊智慧体性就是非常清晰、明白地简择,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语自在妙音的体性。上师与妙音天女智慧体性无有丝毫的差别,实际与妙音天女无可分。对于语自在大智慧藏的体性发生信仰与希求,称念上师名号而作祈请。第四句说明愿求之处,即得此智慧空行的加持,令自身闻思修的智慧得以增长。
丁三、信仰大自在咕噜咕咧上师,祈请加持自在圆成戒定慧三学
红莲弓印召三有,咕噜咕咧无别尊,
门措上师我祈请,愿得自在三学德。
第一句随念咕噜咕咧佛母的圣德,她由莲花弓箭手印发生大的怀摄的作用,能召引或怀摄三有。第二句随念上师与咕噜咕咧佛母体性无别。第三句在起大信心后,称念上师名号而作祈请。第四句求上师加持,能在三学的吉祥上获得自在。
丁四、信仰大力金刚亥母上师,祈请加持得到见修行大力
邬金持明空行严,金刚亥母无别尊,
门措上师我祈请,愿见修行得圆满。
第一句忆念金刚亥母的圣德,邬金持明空行的顶庄严,具有无上大力。第二句随念上师与金刚亥母体性无别,报身与化身不可分,如月光与月影不可分,目前人间所现的上师即是金刚亥母。在这点上发生大的胜解,然后起大的希求,称念上师名号而祈请。祈求之处就是求上师加持,让我圆满见修行的大力。
丁五、信仰大证道措嘉佛母上师,祈请加持契会诸佛及上师心法
于藏土众不离悲,措嘉佛母无别尊,
门措上师我祈请,愿得佛师胜心意。
第一句随念措嘉佛母的悲心之德,尤其对雪域众生始终不忘失慈悲,或者说悲心一直在护念藏土有情,无一时舍离过悲愍。第二句认识上师即是措嘉佛母,意思是不必在他处寻找措嘉佛母,上师即是措嘉佛母。在此点上胜解后,称念上师名号而发出祈请的心。要知道,措嘉佛母是成就的大榜样,有最好的信心与恭敬使她迅速成道,因此祈请与措嘉佛母无别的无等上师加持,能得到诸佛和上师的心意,即得到真正的证道。
乙三、后善——对上师及自身方面作广大祈愿分二:一、上师长久住世转大法轮普度众生之祈愿;二、修者现生临终得蒙上师摄持,从而成就圣法、往生西方值遇法王之祈愿
丙一、上师长久住世转大法轮普度众生之祈愿
愿无等师常住世,恒降熟脱教授雨,
如雷名声摄众心,皆入寂静解脱道。
对无等上师方面的广大祈愿有三个内容:愿上师长久住世,愿上师常转法轮,愿上师普利群生。
第一、愿上师足莲长久坚固,直至无量劫,为利此方众生而长久住世;第二、愿上师普降金刚乘一生成佛的成熟解脱的大法雨;第三、愿上师的名闻的雷声将无量群生的心引摄到解脱道寂静的方域,如同诸佛以名号作佛事,凡是听闻到此名字,就会摄持他的心转入到菩提的方面。“寂静”指涅槃的方面,也就是消除了一切惑业苦的扰动。
丙二、修者现生临终得蒙上师摄持,从而成就圣法、往生西方值遇法王之祈愿
愿我此生常得蒙,智慧空行亲摄持,
圣法心灯千光明,不为违缘风吹摇。
愿我此身迁谢日,得蒙空行主母尊,
亲手引导至西方,生于无等上师前。
行者自身的三大发愿:一、愿得智慧空行摄持;二、愿心中正法之灯常明;三、愿临终得空行主母引导,往生西方值遇法王如意宝。
也就是在此生的时间中,愿得智慧空行恒常不离而摄持,像母亲一直守护在孩子身边,护佑加持那样。第二,愿心中圣法之灯的百千光明显现,始终不要受到违缘干扰,能够相续稳固地发展,直到圆成。第三,临终往生的祈愿有三:一、时间;二、助缘;三、心愿。时间,指空色幻化的此身到了换地方的日子,此身如幻事般无而现、是虚假的,最终身体要换掉的时候,就是指此身命根断时;助缘,指得到空行主母的引导;心愿,即是将心引入到西方极乐世界无等上师法王如意宝的跟前。
甲三、后分分二:一、撰造因缘;二、回向善根
乙一、撰造因缘
在康定金刚寺,归处海的总体最胜引导圣者上师至尊门措的属下齐美仁增,对于自己作的这些文句知道没有加持和必要,然而心中缘想两事:一来在恩德胜佛的诸圣者根本上师身语意的誓言上,净除一切违背的罪障,二来连接到如规领得深密心意的善妙缘起,这样想后,自己所说让他人记录成文。
撰造的目的有两个:一、于根本上师身语意誓言上净除违犯的罪障;二、能连接上获得上师心意的善妙缘起。
乙二、回向善根
愿此善根,成为从现在直至菩提藏之间,二位最胜归处上师怙主大悲摄持之因!
二零二一年新年
愿此善根成为乃至成佛间,得到二位怙主——圣者法王如意宝和至尊门措上师慈悲摄受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