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经讲记 43

六度集经43.mp3

王之元子,名难罗尸,为异国王,厥太子名须罗先。内慈行和,明照太初。见世众生未然之事,无窈不睹,无微不达。六度高行,不释于心。自誓求如来无所著正真觉、道法御、天人师、善逝、世间解,逮于本无。

再说,国王的大王子叫难罗尸,做了异国的国王,而这个大王子的太子叫做须罗先,也就是国王的孙子。他非常有德行,内在非常仁慈,行持和平之行,智慧能够照到太初之际,就是有宿命通。再者还有天眼通,他能够清楚地见到世上的众生以及还没发生的事,没有幽深广远处不照了,没有微细处不洞达。心中不舍六度高行。不释于心,就是从不舍离。并且自己立志要求证如来无所著正真道的无上果位,证达本无之地。

王曰:吾当升天,呼皇孙辞。孙至稽首,虔辞毕,退就座。王曰:尔亲逮民安乎?对曰:蒙润普宁。孙曰:吾不求天女为妃者,王必杀其党。因人以闻。王曰:吾当以其血,为陛升天。孙即绝食,退寝不悦。王惧其丧,即以妃焉。内外欣怿,众患都歇。

国王说:“我就要升天了,把皇孙召来与我辞别。”皇孙到了后,稽首虔诚说辞完毕,就退下来坐在座位上。国王问道:“你的父亲以及人民,都还好吗?”皇孙回答说:“蒙国王您的恩德润泽,他们都很好。”

当时皇孙心想:“如果我不求天女做太子妃的话,国王一定会杀掉她的。”因此就叫了一个人去向国王要人。国王说:“我要以天女的血涂在台阶上,以此来升天,所以不能给你。”于是皇孙就绝食,回到寝殿后非常不开心。国王害怕他会因此丧命,无奈之下就把天女许配给他做了妃子。内外人等都很欢喜,由此免去了一场灾难。

四月之后,梵志复闻曰:当为埳,杀诸畜生,以填埳中。取神女血,以涂其上,择吉日祠天。王曰:善哉。命诸国老,群僚黎庶,当兴斯祀。

过了四个月以后,梵志们又上报国王说:“应当做一个大坑,杀掉各类畜生来把大坑填满,然后取神女的血涂在上面,并且择一吉日祭祀天地。”国王说:“很好!”又命令国中的老人以及官僚黎民都要来参加这个大祭祀。

皇孙闻之,怃然不悦,难梵志曰:斯祀之术,出何圣典乎?梵志答曰:夫为斯祀,祚应升天。

皇孙听到这个消息,内心非常失望、不悦意,就亲自前来问难梵志说:“这种祭祀的方术,出自什么圣典?”梵志们说:“什么圣典不圣典?这样祭祀理应升天的。”

皇孙难曰:夫杀者,害众生之命。害众生之命者,逆恶之元首,其祸无际。魂灵转化,更相嫌怨,刃毒相残,世世无休。死入太山,烧煮脯割,诸毒备毕。出或作畜生,死辄更刃。若后为人,有戮尸之咎者,残杀之所由也,岂有行虐而升天者乎?

皇孙又接着难问说:“杀生是害众生的性命,而害众生的性命是暴恶的元首,以此会感召无边无际的祸患。死后魂灵转化,彼此冤冤相报,没有了结,又会互相生起嫌恶之心,用刀刃毒药互相残害,世世没有休止。以这种杀生暴恶的业力,死后会堕入地狱,感受烧煮宰割等各种各样的苦毒。勉强从地狱超出后,还要做畜生,死后被千刀万剐,痛苦至极。之后如果能做人,还是会有被杀戮、曝尸的过咎,这些都是由过去残杀众生之恶业所带来的,哪里有行暴虐而得升天的道理呢?”这个时候皇孙直接给他们指陈,杀生必定会堕落三恶道,转生为人后还要感受其等流果。因此,以杀生的因只会感召被杀戮的果,哪里能够升天呢?

梵志答曰:尔年未始,智将何逮?而难吾等。

梵志回答:“你虽然没有成年,智慧却无人能比,而且能够问难我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皇孙曰:吾宿命时,生梵志家。连五百世,玩尔道书,清真为首,尔等巧伪,岂合经旨乎?

皇孙说:“我宿世生在梵志家,连续五百世,演习道书,知道所谓的修天之道以清真为首,一定要内心清净、正心诚意,而你们却这样虚伪狡诈,哪里符合修天之道的法旨呢?”

梵志曰:子知吾道,奚不陈之。

梵志很佩服地说:“你很了解修梵之道,何不为我们解说一番呢?”

皇孙具说梵志景则:圣趣至清,而尔等秽浊,残酷贪餮,虚以邪祀,杀人众畜,嗜酒淫乱,欺上穷民。令民背佛违法,远贤不宗。尽财供鬼,而亲饥寒,岂合圣趣沙门之高行乎?梵志等恧惭,稽首而退。

于是皇孙就为他们具体宣讲修梵天的大法则:“要到达上界,必须内心清净,而你们内心非常污浊,残酷贪婪,而且相当狡诈,以各种邪的祭祀为由,滥杀人民和畜生,嗜酒淫乱,对上欺惑君王,对下欺压百姓。并且使人民背离佛法,远离贤圣,行不正之道。你们穷尽财物来供奉鬼妖,这样落在饥寒当中,哪里符合升梵天的旨趣、沙门的高行呢?你们这是背道而驰,凶残暴虐,欺上瞒下,使得人民穷苦,将他们引入邪途,你们造的是滔天大罪啊!哪里能升梵天呢?”诸梵志等听后非常惭愧,顶礼而退。他们不敢再做此种邪行了。

孙即为祖王,陈无上正真最正觉至诚之信言:

接着,皇孙就给祖王讲述无上正觉世尊所教导的诚谛之语。想要升天,并不是要兴邪祭祀,您是受了坏婆罗门的蛊惑,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之后皇孙就给祖王好好上了一课,告诉他应当修什么因才能升天。

夫欲升天者,当归命三尊,觉四非常,都绝悭贪,植志清净,损己济众,润逮众生。斯一也。

“所谓的想要升天,首先应当归命三宝,觉悟世间四非常,也就是苦、空、无常、无我,世上没有真实的东西,应当远尘离欲,弃绝悭贪,种下清净的志愿,之后要损己利人,恩惠群生。这就是第一布施度的修行。”

慈愍生命,恕己济彼。志恒止足,非有不取。守贞不泆。信而不欺。酒为乱毒,孝道枯朽。遵奉十德,导亲以正。斯二矣。

“第二要实行十善道的净戒之行。也就是行持不杀生,并且慈愍众生,以恕己之道来救济群生。所谓恕己,就是我有苦要拔除,也要为群生拔苦;我想求乐,也要为众生施乐,就像这样以自他平等心来救济大众。而且常常要坚守少欲知足的志愿。非有不取,就是行持不盗戒,不是自己所拥有的就不取。守持不邪淫戒,也就是守住贞洁而不淫逸。再者,守持不妄语戒,也就是事事诚信而不欺人。守不饮酒戒,酒是能乱人心志的毒素、枯朽孝道的根源,因此不能饮酒。就像这样,要遵奉五戒十善,而且要引导亲人以正道。这就是第二项修行——持戒度。”

忍众生辱,悲伤狂醉,毒来哀往,济而不害,喻以三尊,解即助喜。子育等护,恩齐二仪。斯三矣。

“第三忍辱度的修行,能够忍受众生的各种侮辱,对于众生的狂乱迷醉之行不但不起加害之心,反而生起更大的悲愍。如果众生用各种的毒行来损害自己,不但不还手,反而能以怜愍心去对待他、帮助他,这就叫做以德报怨。这样一心救济众生而不做伤害,并且开导他们归依三宝的道理,如果他们能理解,就由衷地随喜,如此像养育孩子那样平等地爱护一切众生,以等同天地的好生之德救济一切群生,这就是第三项修行——忍辱度。”

锐志精进,仰登高行。斯四矣。

“第四是精进度的修行,就是志愿勇猛,精进修行,一心希求登上更高的行持。就是以圣贤的大愿大行为目标,一心精进,欲求正道,这是第四项精进度的修行。”

弃邪除垢,志寂若空。斯五矣。

“第五是禅定度的修行,弃绝邪念,除去心中的垢染,内心清净,犹如虚空。住在这样空寂的禅定当中,是第五项修行。”

博学无盖,求一切智。斯六矣。

“再者,对各种所知法广闻博学,除掉内心愚痴的障蔽,求得一切智,这就是第六项般若度的修行。”

怀斯弘德,终始无尤,索为三界法王可得,升天何难?

“能够怀着这六度的大行,从始至终没有过失,即使是三界法王之位尚且能得到,何况仅仅是升天呢?”

若违佛慈教,崇彼凶酷,残众生命,淫乐邪祀,生即天弃,死入三涂,更相凋戮,受祸无穷。以斯元恶,庶望升天,譬违王命者,冀获高位也。

“反之,如果违背佛的慈悲教化,崇尚残酷之行,杀害众生的性命,荒淫为乐,邪恶祭祀,那在生时就为天所弃,死后堕入三途,彼此辗转地残杀,受祸无穷。以这样的根本大恶还冀望升天,那就好像是违背了国王的命令,反而还希求得到高位那样。”

王曰:善哉,信矣。开狱大赦,却绝诸妖。即举国宝,命孙兴德。

皇孙说完,国王就说:“善哉!善哉!你说的都是诚实之语。”国王就此被感化,便打开牢狱,大赦天下,退绝各种妖怪蛊术。又拿出国家的宝藏,让皇孙广兴布施,重新积累德行。

皇孙获宝,睹斯穷民,布施七日,无乏不足。布施之后,劝民持戒,率土感润,靡不遵承。天龙鬼神,佥然叹善。为雨名宝,众綵诸谷。邻国慕德归化,犹众流之归海也。

皇孙得到宝藏后,见到人民穷苦,便连续布施七天,凡是有匮乏者,无不满足其心。布施之后又劝导人民持戒,结果全国上下都得到皇孙菩萨的感化,无不遵承,从此以后人民都遵守五戒十善。天龙鬼神也都欢喜赞叹,雨下各种名宝、众綵、五谷等。邻国也都仰慕皇孙的道德而纷纷归化,就像众流归海那样。

皇孙将妃,辞亲而退。还国闭閤,废事相乐。众臣以闻曰:不除其妃,国事将朽矣。

之后皇孙带着妃子辞别了国王祖父,退还到本国。回国后,太子便废弃了事业,夫妻共相娱乐。众臣以此事上报国王说:“不除掉这个妃子,国事就会荒废掉的。”

父王曰:祖王妻之,焉得除乎?

父王说:“这是祖王赐给他的妻子,怎么能除掉呢?”

召而闭之,妃闻恧然,飞还本居之第七山。睹优奔等,告之曰:吾婿来者,为吾送之。留金指环为信。

当时就召来妃子,把她幽禁起来,太子妃听到后非常惭愧,当即就飞回了过去居住的第七山。见到优奔等时,告诉说:“我丈夫来时,替我将此物送给他。”便留下金指环做为信物。

父闻妃去,遣子返国。不睹其妃,怅然流泪。护宫神曰:尔无悼焉,吾示尔路。妃在第七山,疾寻可及。

再说,父亲听说妃子离去,就派人遣太子归国。太子回国后,没见到妃子,便怅然流泪。护宫神说:“你不要悲伤,我可以给你指路。太子妃现在在第七山,你赶紧去追,或许还能追到。”

皇孙闻之,即服珠衣,带剑执弓矢,光耀四十里。明日至七山,睹妃折树枝,投地为识。

皇孙听后,就穿上珠衣,带着弓剑,光明照耀四十里。第二天就赶到了第七山,见到妃子折树枝投在地上做的标记,他就按照标记往前走。

前见两道士,问曰:吾妃历兹乎?曰:然。以环付之,翼从俱行。以木为桥,度彼小水,之八山上。

没多久,就见到前面有两位道士,上前询问说:“我的妃子有经过这里吗?”回答说:“有。”就把太子妃给的指环交给他,又一起帮助他往前走。三人以树木为桥,渡过那条小河,到达了第八山。

睹四禅梵志,五体投地,稽首为礼,曰:睹妃经斯乎?答曰:经兹矣。且坐须臾,吾示尔处。

在第八山上,见到了一位安住四禅的梵志,就五体投地磕头作礼,说:“您见到我的妃子经历此处了吗?”回答:“是经过这里的。你且坐片刻,我给你指示去路。”

时天王释,化为猕猴,威灵震山。皇孙大惧,梵志曰:尔无惧也,彼来供养。

当时天帝释变成一只猕猴,威灵震动山间。皇孙很是惊恐,梵志说:“你不要害怕,这猕猴王是来供养的。”

猕猴睹三道士,疑住不前。梵志曰:进。猕猴即进,以果供养。梵志受之,四人共享。谓猕猴曰:将斯三人,至似人形神所。

猕猴见到梵志旁边有三位道士,便心生疑虑,止住不前。梵志说:“你过来。”猕猴就进献妙果,梵志接受后,四个人共享。又对猕猴说:“你带着这三个人,到似人形神那里去。”

曰:斯何人?令之升天乎?梵志曰:国王太子,开士之元首者也。方为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众生当蒙其泽,得逮本无。

猕猴说:“这是什么人?竟然能让他升天?”梵志说:“这是国王的太子,菩萨中的领头人。他将来会成佛,做无上世尊、天人师,众生都会蒙受他的恩泽,得证本无的空性之地。”

猕猴叹曰:善哉,开士得佛,吾乞为马。优奔二人,一愿为奴,一愿为应真。开士曰:大善。即俱升天。

猕猴赞叹说:“善哉!善哉!菩萨如果成佛,愿我做您的坐骑良马。”优奔两人也同时发愿说:“愿我做您的奴仆!”“愿我做应真!”当时太子菩萨说:“善哉!善哉!”然后他们几人一同升天。

道有缘一觉五百人,俱过稽首,遣猕猴还取华,散诸佛上。愿曰:令吾疾获为正觉,将导众生,灭生死神,逮于本无。三人又如前愿,俱为诸佛稽首而去。

路上见到道边有五百缘觉,他们就一同过去顶礼,并且派猕猴回去取花,散在诸佛身上。太子发愿说:“让我速疾成就无上正觉,引导群生灭除生死业识,证得本无之地。”另外三人又像前面一样发愿,猕猴发愿做坐骑良马,优奔两人也是分别发愿做奴仆和做应真。然后他们都共同顶礼诸佛而离开了。这里的“佛”,指缘觉佛。

到似人形神城门之外,猕猴稽首而退,三人俱坐。时有青衣出汲水,开士问曰:尔以水为?答曰:给王女浴。开士脱指环,投其水中。

再说,他们一行人到了似人形神的城门之外,猕猴就顶礼而退,三个人一同坐着。当时有一位宫女出来打水,菩萨就问:“你打水干什么?”回答:“给王女沐浴。”菩萨就脱下手上的指环,投在水中。

天女睹环,即止不浴。启其亲曰:吾夫相寻,今来在兹。亲名头摩,喜而疾出,与之相见。开士稽首,为婿之礼。两道士稽首而退。

天女见到指环,就停止沐浴,对父亲说:“我丈夫来找我了,现在已经到了城门外。”她的父亲叫做头摩,听后非常欢喜,马上出城,与菩萨相见。当时菩萨太子就以女婿的身份给岳丈顶礼,两位道士稽首而退。

王请入内,手以女授。侍女千余,天乐相娱。留彼七年,存亲生养,言之哽噎,辞退归国。

天王就请他进城,亲手把女儿交给他,同时赐给他一千多侍女,以天上的各种妙乐相娱乐。如此逗留了七年后,菩萨心里想着双亲的生养之恩,一提起来便哽噎不止,于是就向天王辞退回国。

天王曰:斯国众诸,今以付子,而去何为?开士又辞如前。王曰:且留七日,尽乐相娱。

天王说:“现在国中的各种事业都交付给你了,你还要离开干什么?”菩萨太子还是像前面那样告辞想回去。天王说:“你再多留七天,尽情地享乐。”

七日之后,有大神王,诣天王所。贺曰:王女既归,又致圣婿。天王曰:吾女微贱,获圣雄之婿。思归养亲,烦为送之。

七天之后,有一位大神王来到天王这里,贺喜地说:“王女既然回来,又招到了这样的圣女婿。”天王说:“我女微贱,得到了圣雄的女婿,但他现在想回去奉养双亲,以尽孝道,麻烦你把他送回下界。”

鬼王敬诺,即以天宝为殿,七层之观,众宝天乐,世所希睹。鬼王掌奉,送著本土,稽首而退。

鬼王恭敬地承命,当即以天宝做宫殿,七层楼观,里面有各种世上稀有的妙宝、天乐。鬼王以此殿奉送太子返回本土,之后稽首告退。这样太子就返回了人间。

开士睹亲,虔辞备悉,祖王喜而禅位焉。天女鬼龙,靡不称善。大赦众罪,空国布施。四表黎庶,下逮众生,济其穷乏,从心所欲。众生踊躍,靡不咨嗟,叹佛仁化,润过天地。八方慕泽入国,若幼孩之依慈母。祖王寿终,即生天上。

再说,皇孙返回人间后,见到了祖父、祖母、父母等,之后言辞虔诚,尽各种孝道,祖王欢喜,就把帝位禅让给他。天女鬼龙也无不称善。皇孙成为人王后,赦免天下的罪犯,空掉国库,做大布施,恩惠四方的黎民,救济穷困,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得到所需。天下的黎民都踊跃欢喜,无不赞叹,

感叹佛的仁慈教化,普润一切万物,过于天地。八方的人民都仰慕国王的恩泽,纷纷进入国中,就像婴儿依恋慈母那样。后来祖王寿终,得以升天。这就是过去世的事情。

佛告鹙鹭子:皇孙者,吾身是。四禅梵志者,鹙鹭子是。优奔者,今目连是。阇犂者,今车匿是。帝释者,今揵德是。父王者,迦叶是。祖王者,今白净王是。母者,吾母舍妙是。妃者,裘夷是。

佛告诉舍利子:“过去世的这些人都显化在今天了,当时的皇孙,就是我的前世;四禅梵志,是舍利子的前世;当时的优奔,就是今天的目犍连;阇犂,是今天的车匿;当时帝释所变现的那只猴子,就是今天的揵德马;当时的父王,是迦叶的前世;祖王,是今天的白净王;母亲,是今天的摩耶夫人;妃子,是今天的耶输陀罗。”就像这样,应着前世的发愿力和善业力,今生又走到一起了。

菩萨累载,以四等弘慈,六度无极,拯济众生,难为筹算。

总之,世尊过去在做菩萨时,经年累劫以四无量心的大慈之行、六度到彼岸的高行拯济群生,这样所做过的修行无量无数。

佛说经竟,诸菩萨四辈弟子,天龙鬼神,及质谅神,靡不欢喜,作礼而去。

佛宣说此经完毕,诸菩萨等四众弟子,天龙鬼神及质谅神等,无不欢喜,作礼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