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经讲记 23

六度集经23.mp3

王召军师战士数万,寻捕妖贼,未知所之。道过佛所,曰:王自何来?身蒙尘土。对曰:国有妖贼,杀无过民,今寻捕之。

这时国王正召集军队数万人四处追捕妖邪,却不知道贼人到哪里去了。途中经过佛的住所,就进来礼佛,佛问道:“国王你从哪里来?身上蒙了尘土。”回答说:“国家有妖贼,到处残杀无辜的百姓,现在正要去追捕他。”

世尊告曰:夫民先修德而退崇邪,治国之政,其法何之?对曰:先贵后贱,正法治之。

世尊就说:“人民从前修德,后来崇尚邪道,按照治国的政策应当如何处治?”回答:“这种先贵后贱的人,国法要治罚他。”

若夫先载畜心,退怀圣德,正法何之?对曰:先贱后贵,正法赏之。

又问:“如果首先载的是畜生心,后来退掉了,反而怀着贤圣之德,正法又当如何处理?”回答:“先贱后贵者,正法应当赏赐他。”

曰:贼已释邪崇真,今为沙门矣。

佛说:“那就对了!过去的杀人犯如今已放下邪行,崇尚真理,做了沙门。”

王叹曰:善哉!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神妙上化,乃至于兹乎?始为豺狼,今为天仁。

国王赞叹说:“善哉!如来无上正觉有如此的教化之功,使得杀人犯成了崇道修仁的沙门。从前是豺狼,今天已经显发了自然的仁德,改邪从正,应当奖赏。”

稽首足下,又重叹曰:斯化奇矣,愿一睹之。世尊曰:可。

然后稽首世尊足下,又重复赞叹说:“佛的教化实在奇特!我想见一见这位尊者。”世尊说:“可以。”

王逮官属造之而曰:上德贤者,可一开眼相面乎?如斯三矣。答曰:吾之眼睛,耀射难当。王稽首曰:明日设微馔,愿一顾眄。答曰:于厕吾往,于殿则不至。

于是国王就带着官员下属造访说道:“上德贤者,能不能睁开眼睛见见面?”这样求了三次。回答说:“我的眼睛放射的光辉会让你难受的。”国王稽首说:“明天陈设微薄的宴席,愿您光临。”回答:“在厕所里我就去,在大殿我就不去。”

王曰:惟命。还则裂厕,掘其地则新之。樟梓楠材,为之柱梁。香汤沃地,栴檀苏合郁金诸香,和之为泥。氊罽杂缯,以为座席。雕文刻镂,众宝为好。炜炜煌煌,有踰殿堂。

国王说:“那很好。”他的财力很大,小意思,把厕所变成一个五星级宾馆都可以的。回来后就裂开厕所,把地面掘开,重新整治地就像新的一样。用樟、梓、楠木等的上好木材作为柱梁,又用香水散在地上,把栴檀香、苏合香、郁金

香等香料混合在一起作泥,之后又放上很多的彩色缯彩、毯子等做为坐席,在旁边又雕刻了很多花纹,再以妙宝装饰。这样使得厕所也富丽堂皇,超过了殿堂。

明日王身捧香炉迎之,阿群就座,王褰衣膝行供养。

第二天国王亲自捧着香炉出来迎接,阿群就座,国王褰起衣服,用膝盖跪在地上行走,这样来做供养,相当恭敬。

讫毕,即说经曰:厕前日之污,岂可于饭乎?对曰:不可。曰:今可乎?曰:可矣。

供养完毕之后,阿群就讲说经教。阿群已经成圣者了,说话相当善巧,他这是属于情景式教学。他就问道:“这里以前是厕所,非常污秽,可以在这儿吃饭吗?”说:“不可以的。谁能在厕所里闻着臭气吃饭呢?”接着问:“那现在可以吗?”答:“现在已经超过五星级宾馆了,当然可以。”

阿群曰:吾未睹佛时,事彼妖蠱,心存口言,身行诸邪,邪道秽化,其为臭污,甚彼溷矣。屎污可洗,秽染难除。赖蒙宿祚生值佛世,沐浴清化,去臭怀香,内外清净,犹天真珠。夫不睹佛,不知四非常者,观其志趣,犹狂者醉之以酒矣。不亲贤众,而依十恶者,其与豺狼共槛乎。

阿群说:“我没有见佛之前,从事妖蛊之术,无论是存心、语言还是身体的行为,都是做各种的邪行,被邪道染化了自心,所以整个身心臭秽,比厕所还厉害。厕所的屎尿尚且可以洗除,但是心中的杂秽却很难除掉。幸蒙宿世之福,能够生值佛世,以佛的清净法水沐浴自身,去掉臭秽,怀着德香,到今天内外清净,就像天真宝珠。假使没有见到佛,不知道四非常的法,看人的志趣就像狂乱者喝醉了酒一样,那是相当颠倒、迷狂,一无是处。不能够亲近贤圣而依止十恶,就跟豺狼同伍无有两样。所以我今天的确是得到了新生。”

王曰:善哉奇乎,佛之至化,方令厕臭化为栴檀矣。

当时国王马上就开悟了,说道:“善哉!奇特啊!只有佛的无上教化,才能够使得厕所般的臭味转化成栴檀妙香啊!这就是教化之功。神矣!奇矣!竟能转秽为净、转凡成圣!”

说经竟,即迈历市,闻有妇人逆产者,命在呼吸,还如事启。佛言:尔往为其产。阿群恧然。世尊曰:尔望产云,吾自生来,慈向众生,润济乾坤者,尔母子俱全矣。受教而往,至宣佛恩,母子俱生。

阿群讲经完毕经过市场的时候,听到有女人难产的声音,命在呼吸之间,回来就向佛禀报了此事。佛说:“你快去让她顺产。”阿群有点为难。世尊说:“你就望着产妇说:‘如果我自出生以来就慈心对待众生,广大利济万物的话,愿你们母子都能保全。’”阿群奉命就到那女人处宣布佛的恩德,结果母子都得以平安。

退还寻塗,疑己有杀人之酷,而云普慈?稽首质焉。佛告阿群:凡人心开受道之日,可谓始生者也。不睹三尊,未受重戒,犹儿处胎。虽其有目,将亦何睹?有耳何闻?故曰未生也。阿群心开,即得应真道。

阿群在回来的途中,自己开始疑惑起来:我明明做了那么残酷的杀人暴行,为什么还说普慈众生呢?于是他就稽首请问佛。佛说:“阿群,要知道人心在开明接受道法的那一天,才可以说是诞生。没有见到三尊,没有受过佛的重戒、遵循正道而行,那就像胎儿处在胎中,虽然有眼睛,又能看到什么呢?虽然有耳朵,又能听到了什么呢?所以说等于没有生。”阿群心开意解,当即证得阿罗汉果。

佛告诸比丘:昔时普明者,吾身是也。吾前世授之四偈,一活百王,今令得道,不受重罪矣。

佛告诉诸比丘:“那时的普明王就是我的前世。我前世传给阿群四句偈,救活了一百国王,今天让他得道,不再受重罪了。”

阿群宿命,尝为比丘负米一斛,送著寺中,上作刀一枚,欢喜叹尊,稽首而去。负米获多力,上刀获多宝,欢喜获端正,叹尊获为王,作礼故为国人所拜。

“再说,阿群前世曾经为一位比丘担一斛米送到寺院里,然后做了一把刀奉献在上面,之后特别欢喜赞叹三宝,顶礼之后才离开。他只做了这么一个小善行,但心意相当真实。因为他负米的缘故,所以得到很大的力量;奉献刀的缘故,得到很多财宝;由于他内心很欢喜,结果这一世长相很端正;又因为赞叹尊贵的三宝,所以他那一世得尊贵,做了国王;再者,他最后恭恭敬敬地礼拜而退,结果感得受万民膜拜。”

九十九人摧其首,遂至丧身,故报前怨而斩其指。后人欲摧,见其已丧。又睹沙门,更有慈心。后人即其母,始有恶意,故阿群始意亦恶。睹沙门更慈,故见佛即孝。

“那一世这九十九个人用手指摧毁他的头,使得他死去,所以今生他为了报前世的怨孽,就斩掉了这九十九个人的手指。最后一个人想来摧毁他,见到他已经死了,就停止了。最后这个人就转世成了他的母亲,最开始他对母亲发起恶心,这就是前世的等流果,它是一种报应,前世你有杀我的心,现在我也要杀你。”

所以一切都不是偶然,因为前世她对阿群只发了恶心,没有恶行的缘故,所以今生阿群也是只对母亲生了恶心,没有恶行。又见到沙门转念起了慈心的原因,他也马上就歇下了斩母亲手指的心,不会再相续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现在的心识怎样变现,都是由前因来的,不会无因而生。因此,到底起什么恶心,对谁起恶心,起多少恶心,延续多长时间或者后期的结果如何,都是由前面的业所决定的,不是随便的。

“所以他这一世刚起了恶心的时候,见到了佛的沙门相,当即就换成了慈心,恶心马上息灭,发起了慈心,所以就表现为一见到佛就起了孝顺之心。”

种淳得淳,种杂得杂。善恶已施,祸福寻之。影追响应,皆有所由,非从自然也。

所以佛在这里开示因果真谛:“种淳业就得淳果,种杂业就得杂果,善恶一经造下,祸福便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会一直跟着的,而且完全是同类相应,不会紊乱。所以今生发生的一切事都有前世的缘由,不是无因自然生的,没有什么偶然、侥幸、意外,全部都是由业决定的,丝毫不错,这就叫做天理定律。”

像这一世阿群身上表现得很复杂,他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这都是由前世的造作而来的。所以祸福相倚,就是一般人的遭遇,福中有祸,祸中有福,好复杂,这一段一段各种各样的经历,都是由前世的业所支配的。

我们不能简单地看阿群长相很好,又当了王,是不是很好啊?其实不是,这只是他前世造了善业的结果,并不代表永远如此。后面他又到了婆罗门家里学习,婆罗门的妻子对他生了爱意,想跟他行淫,之后又遭到诬陷,他的师父又要毒害他,让他发疯,变成魔一样的杀了九十九个人,那这个是不是突然出了一个疯子般的杀人犯在全城里杀这么多人呢?不是的,前世这九十九个人都害过他,所以业力一成熟,竟然表演成这样的。

所以业是一个最不可思议的幻剧,为什么会这样表现呢?我们从表层来看好像容易懂,从深层来看实在是不可思议,它是法界规则。杀的这九十九个人都是前世的怨家,这是来还杀债的,一点都不会错。其他人害怕吗?其他人害怕也好,不害怕也好,没那个业识也不会杀到身上来的。

但是最后到了他母亲身上,那我们说:这么一个逆子,竟然想杀母亲?其实这个母亲就是前世想杀他却未遂的那个人。由于前世只是这么起了恶心,没动手,所以他这一世对母亲也只起了一念杀心,并没有动手。前世那个人回心转意了,这一世反弹的等流果,怎么一看到佛,他也回心转意了?他这个恶心就歇下来了,这都叫领受等流,他在受的层面上一点都不会错。所谓天道好还,他的这种回应率丝毫不会错,表演得这么不可思议。

这都是业的规律,所以外道是没办法了解到这一层道理的,谁能说出这个道理来?只有佛彻知到万法的规律,他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一切时一切处发生的事情,全部是由业果律支配,丝毫不会紊乱,这就是天理、天律、定律。科学家想寻找什么宇宙定律,其实他们偏离了心、偏离了业去寻找,都只是一种不契合真理的分别识的臆想。实际上只有佛法才揭示了万法的真理,告诉宇宙定律。这里的宇宙还只是指时空的世间界,实际上佛法就是要揭示这个缘起,其实就是要去揭示真谛、揭示规律。

从最外层来说,它一贯统一的东西就是业果律,它是外在的业来支配的。如果读过《原人论》就可以追溯到人的本源,也就是万法的本源,它是一层一层往里追,首先通过业已经知道了这一切都是受着业的支配在变现,业再往里的时候它会有赖耶缘起,再往里的时候有真如缘起,再往里的时候有法界缘起,是这么一层一层深入的。这就是佛法,它是真理藏。

我们现在首先要了解的是业感缘起,从这里才能入到佛法的门中。所以世尊讲:你晓得吗?就是这个样子的,不论造了什么业都会跟着你的。一旦成熟,就会现果报,一点不会错的,种什么样的杂业,就现什么样的果报。阿群前世造了杂业,所以这一世他也是祸福相承,苦乐轮换的。这表现为一时出这个事情,一时出那个事情,但是他杀了人以后又变成好的了,还跟着佛出家做沙门,证了果。所以不能说一个人完全是恶或者完全是善,业是很复杂的。

再来看佛又说了下一层缘起。

比丘愿言:令汝逢佛得道,如愿获焉。供养三尊,有若丝发,沙门以慈咒愿施者言,如其言得,万无一失。

当时他给比丘驮了一斛米,比丘要报答他,就咒愿说:“以此功德让你遇到佛,得到道法,如愿以偿。”结果他这一生果然如愿以偿。他供养三宝只是丝发许的善根,沙门用慈心、真诚心为他如是咒愿了,这样咒愿了以后绝对如愿实现,万无一失。

这就是缘起的道理,由他力增上缘使得他的果转向这个方面。所以这很稀奇,由于前世供养了比丘僧,在三宝门中种了福田,然后比丘僧给他如理作愿,结果他这一世在杀了人以后就遇到了三宝,归到三宝门中,成为三宝当中的一员,不是外教徒,而是内教徒,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有咒愿力。自己这么承诺或者他人这么承诺,你也听进去了,以后就按照这个承诺入三宝门,一点点都不会错的。

从这里要知道发愿的道理,你今天这么去发愿,尤其发普贤行愿,全部都会按照这样去实现的。所谓的咒愿,就是要以这个话来印持它,是真心的缘故它就会往这边发展的,一点不会错,佛语印定,万无一失。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执定志愿行持持戒度彼岸的高行,如前所说。

六度集经卷第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