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经讲记 22

六度集经22.mp3

普明王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名曰普明。慈惠光被,十方歌懿。民赖其休,犹慈子之宁亲也。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诉诸比丘:往昔菩萨做大国王,叫做普明王,以仁慈恩惠泽被天下,十方都歌咏仁王的德行,人民都依赖他而得到吉庆,犹如慈子依附父母一样。

邻国有王,治法以政,力如师子,走攫飞鸟。宰人劫肉,晨奔市索,路睹新尸,取之为肴,味兼畜肉。后日为馔,甘不如焉。王责太官,宰人归诚,叩头首之。王心恧然曰:人肉甘乎!默敕宰人,以斯为常。

邻国有个国王,以法为政,拥有像狮子一样的力量,能够奔走抓住飞鸟。他的厨师每天早晨都到市场上去买肉,有一天去晚了没买到肉,路上见到有新的尸体,便取来做菜给国王吃,结果比畜生的肉还美味。后天再做菜的时候,没有了前面的味道,国王就斥责太官,厨师就叩头道出了实情。国王心里想:人肉竟然这么好吃!就悄悄地命令厨师每一天都要奉上人肉。

世尊曰:夫厚于味者,即仁道薄。仁道薄者,豺狼心兴。夫为狼苟贪肉味而贼物命,故天下雠焉。

世尊说:“厚于味者,仁道就薄弱,仁道浅薄,就会兴起豺狼之心。就像做狼狗,贪求肉味而残杀物命,因此天下的各种怨仇都是因为贪著滋味而引起的。”

宰人承命,默行杀人,以供王欲。臣民嗷嗷,表闻寻贼,王曰:宜然。密告宰人曰:慎之哉。

当时的厨师领受了国王的教令,就默默地去杀人,来供应国王的饮食之欲。当时群臣百姓都非常痛苦,国无宁日,就写了表章,启奏国王要去抓捕这个杀人犯,国王说:“可以。”然后又秘密地告诉厨师说:“要谨慎!”

有司获之,贼曰:王命尔矣。

结果还是被官府抓拿了,贼说:“这是国王的命令啊!我只是奉命行事。”

群臣谏曰:臣闻王者为德,仁法帝释,明则日月,齐等后土,润齐乾坤,含怀众生,则若虚空,尔乃可为天下王耳?

群臣就进谏国王说:“臣等听说做国王的要效仿帝释的仁慈为法则,像日月般光明,恩德普遍于全土,润济天下苍生,犹如虚空,这样才能成为天下的仁王。”

若违仁从残,即豺狼之类矣;去明就闇,瞽者之俦矣;替济自没,即坏舟之等矣;释润崇枯,即火旱之丧矣;背空向窒,即石人之心也矣。

“如果违背仁慈,崇尚残暴,那就是豺狼之类了;去掉光明之道而就黑暗之行,那就是瞎子之类了;本来是拯济群生,自己却陷没,那就是坏掉舟船的类型了;放下普济之道,而崇尚枯槁之行,那就是火旱之灾了;背离空旷的胸襟而向着窒塞不通,那就是石人的心了。”

夫狼残、瞽闇、坏没、火烧、石人之操,不可为宰人之监,岂可为天下王耶?若崇上德即昌,好残贼则亡,二义臧否?惟王何之。

“假使成了豺狼般的残暴、瞎眼般的暗瞑封闭、坏掉舟船的陷没和没有滋润的火旱之灾,以及像石人一样闭塞的话,那尚且不可以做统理大众的主管,哪里可以做天下的王呢?如果崇尚高尚的德行,国家就会昌盛;如果喜好凶残之道,国家就会灭亡,这善恶两条道到底哪个好哪个坏,愿王有所抉择。”

王曰:孩童绝湩,其可乎?曰:不可。王曰:余如之矣。

国王说:“婴儿断掉了母乳,可以吗?”“当然不可以。”国王说:“我就是这个情况啊!我就是要吃得好,吃得有味道。”

群臣佥曰:豺狼不可育,无道不可君。臣民齐心,同声逐焉。

当时群臣都这样说:“豺狼不可养育,无道之人不可为君。”于是臣民齐心协力,同声驱逐暴王。

王奔入山,睹见神树,稽首辞曰:令余反国,贡神百王。誓毕即行。

当时国王就奔入了深山,见到神树,就拜首说道:“如果让我回国,就供给树神一百个国王的脑袋。”发誓后就按照这样去做了。

伺诸王出,突众取之,犹鹰鹞之撮燕雀,执九十九王。

当时这位大力王等到诸王出现后,就突然攻破军众,活捉了诸王,就像鹞鹰抓鸟雀那样,他特别厉害,共抓到了九十九个王。

树神人现,颜华非凡,谓阿群曰:尔为无道,以丧王荣,今复为元酷,将欲何望乎?阿群前趣之,忽然不现。

这时树神就显现为人,拥有非凡的容貌,对这个阿群的暴王说:“你是因为无道,才丧失了国王的尊荣,今天又做这样残酷的行为,你有什么希求?”阿群就往前走过去,树神忽然不现。

时普明王出,察民苦乐,道逢梵志,梵志曰:大王还宫,吾欲有言。王曰:昨命当出,信言难违,道士进坐,吾旋在今。遂出,为阿群所获,投之树下。

当时普明王出宫,察访人民的苦乐。道上遇到一位梵志,梵志说:“请大王回宫,我有话要说。”国王说:“昨天我已经下令要出巡,人要讲信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道士你先进宫坐坐,我很快就回来。”于是普明王就继续出巡,没想到却被阿群抓获,扔在树下。

王曰:不惧丧身,恨毁吾信耳。阿群曰:何谓耶?王具说道士见己之誓,愿一睹之,受其重戒,鲜宝贡焉,旋死不恨。

国王说:“我不害怕丧失生命,只恨毁掉了我的信用。”阿群说:“这是指什么呀?”国王就具体谈到了遇见道士的经过,并且说:“我已经做了承诺,要跟道士相见,如果能跟他见上一面,受他的重戒,用妙宝来供养他,到时候再死我也不恨,我只求能完成诺言。”

阿群放之,还睹道士,躬敷高座。

于是阿群就放掉了普明王。他回到深宫,见到道士,就亲自敷好高座,请道士升座,为他讲法。

道士升座,即说偈言:劫数终讫,乾坤洞然,须弥巨海,都为灰扬。天龙福尽,于中凋丧,二仪尚殒,国有何常?

道士就升到高座,说道:“到了劫数终尽时,乾坤间一片洞然,什么也不剩了,连须弥山和大海都烧为灰烬。天龙等福德穷尽,在中间都要凋丧,天地阴阳都要陨落,何况小小的一个国土哪里能永保呢?所以要知道天地间最终都会出现大无常,小小国土不足为虑,你不必要执著。”

生老病死,轮转无际,事与愿违,忧悲为害。欲深祸高,疮疣无外,三界都苦,国有何赖?

“我们生在世间,总是在生老病死的循环当中没有边际地受苦,也就是无休无止一直都是这种轮转相,在这轮回里总是事与愿违,我们所希求的是能够长保安乐,但却总是以衰亡告终,总是以苦为结局。在这个世间得不到我们所希求的常乐我净,因此最终都会陷在忧悲苦恼里。欲越深,祸越高,这样一个大疮疣之苦,没有地方可免的,到处都是。三界全是这样的苦性,因此一个小国家有什么可依赖的?”

有本自无,因缘成诸,盛者必衰,实者必虚。众生蠢蠢,都缘幻居,声响俱空,国土亦如。

“有本来是无,它只是以因缘力无而现的幻相,并不是真的有。所有世间出现的兴盛,终究必定衰亡,因缘一散,马上就归于破灭。凡是我们认为是真实的,最终都会暴露它虚假的本相,没有什么真实性可言,然而这里面的众生却蠢蠢欲动,不断地动、不断地求,都是缘于虚幻的所居所住。也就是众生的心前出现了这些虚假的幻相,就有各种求取的欲望,实际上声响俱空,声是因,响是果,若因若果都是没有东西的。国土也是一样,它也无非是业力幻现的,不要以为有真实性。”

识神无形,驾乘四蛇,无明宝养,以为乐车。形无常主,神无常家,三界皆幻,岂有国耶?

“再说,身体的识神也是没有形体可得,它是驾御在地水火风的四大蛇上面才能运行的,以无明来作宝养,结果养得越来越大。我们以为是乐车,好像驾御这个身体可以不断地出现乐,实际上它不是乐的车轮,而是苦的车轮。就像这样,形体也没有一个不变的自主性。你不要以为‘我今天有这样一个身,是国主’等等,实际上它也只是生死幻化剧场上的一幕幻现,根本不可能保有的。而我们的心神也没有恒常的家宅,今生在这个躯体里住,后世在那个躯体里住,总是在更换一个一个的房子,所以也不要以为这个身体是真正的所有物。三界都是虚幻的,哪里有什么国土?所以你应当怀着旷放之情,看清这一切,要知道这个生荣死衰、各种的苦乐际遇都是一场幻梦,没有什么真东西。”

受偈毕,即贡金钱万二千。梵志重诫之曰:尔存四非常,其祸必灭矣。王曰:敬诺,不敢替明诫。

当时受偈完毕,就供养梵志一万两千金钱。这位梵志老师再次告诫说:“你如果心存四无常的正法,祸患一定能灭除。”也就是心念苦、空、无常、无我,不恋著此身,能够视死如归,祸就会息灭,这非常重要。梵志教导他的这些偈颂成为他越过生死难关的放心之法,他由此放下了心,就能越过生死。国王说:“遵命,不敢违背明诫教诲。”

即至树所,含笑且行。阿群曰:命危在今,何欣且笑?答曰:世尊之言,三界希闻,吾今怀之,何国命之可惜乎?

接着国王就来到树边,含笑走着。阿群说:“你现在已经到了生命垂危之际,怎么还能又欣又喜?”回答:“世尊的言教,三界难得听闻,而我今天怀着诸佛明诫,哪里有什么身家国土可恋惜的呢?”

阿群媚曰:愿闻尊教。王即以四偈授之,惊喜叹曰:巍巍世尊,陈四非常,夫不闻睹,所谓悖狂。即解百王,各令还国。

当时阿群就套近乎地说:“我也愿闻世尊的教化。”国王就以四首偈传授给他。他惊喜赞叹道:“巍巍世尊,能陈说四无常的正法,若我今日没能听闻,那就会继续狂妄悖逆。现在我觉悟了,这世上没有任何可争执之处。”他的心就此放下,于是就解开百王,让他们各自还国。

阿群悔过自新,依树为居,日存四偈。命终神迁,为王太子。

从此阿群悔过自新,在树边居住,每天心里都念着这四首偈。命终他的神识迁走,做了王太子。

纳妻不男,王重忧之,因募国女,化之令男,后遂泆荡,不从真道。王恚之焉,磔著四衢,命行人曰:以指摧首,苟辱之矣。适九十九人,而太子薨。魂灵变化,轮转无已。

当时太子娶了妻后不行男女房事,国王特别担忧,害怕没有后代,因此就以钱募得国中的淫女,化过来使他行房事,后来他因此变得淫荡,不顺从正道。国王特别愤恚,把他拉到街市分裂身肢,命令行人说道:“你们用手指摧掉他的脑袋,这样随便地污辱他。”人们就依次地用手指摧他的头,到了第九十九个人的时候,太子就死去了。他的魂灵变化,在六道中不断地轮转。

值佛在世,生舍卫国,早丧其父,孤与母居。事梵志道,性笃言信,勇力躃象。师爱友敬,遐迩称贤。

后来当佛之世,他出生在舍卫国,很小就死了父亲,和母亲孤苦伶仃地过日子。当时他拜了一位梵志老师,学他的道。他的性情非常笃信,也非常勇猛,他的力量能够打翻大象。师父喜爱他,朋友也敬重他,远近的人都说他很贤善。

师每周旋,辄委以居。师妻怀嬖,援其手,婬辞诱之,阿群辞曰:凡世耆友,男吾父之,女吾母焉,岂况师之所敬乎?烧身可从,斯乱不敢顺矣。师妻恧然,退思为变。

师父每每出门办事,都委托他来守家。当时师母怀着淫欲心拉他的手,用淫词来诱惑他。阿群辞谢说:“凡是世上的朋友,男人我都以父亲来对待,女人我都以母亲来对待,何况是师父的妻子?即使烧掉我的身体,我也不敢顺从做这种淫乱之事。”当时师母感觉很羞惭,退下来就想了一条计策来害他。

婿归,妇曰:子叹彼贤,足照子否矣。具为其过,女妖似真,梵志信矣。

等到丈夫回来,妻子就说:“你平时所赞叹的这个贤徒,其实并不是表面那么贤善,你完全判断错了。”并且具体地说明他的过失,女人使用妖技把自己的头发弄乱、衣服抓破,看起来好像确有其事,梵志就信以为真。

师告阿群:尔欲仙乎?对曰:唯然。曰:尔杀百人,斩取其指,今获神仙。

当时师父没有直接惩罚他,而是想了一条计策把他干掉,就对阿群说:“你想做神仙吗?”说:“很想。”师父说:“那么你去杀掉一百个人,斩掉他们的手指,就能得到神仙果位。”

奉命携剑,逢人辄杀,获九十九人指,众奔国震。睹母欣曰:母至数足,吾今仙矣。

于是阿群奉了师父的命令,带着剑出去,遇到人就杀,当时得到了九十九个人的手指。大家见到这样的杀人狂以后都到处奔逃,国家震动。他找不到第一百个人,这时看到母亲过来,他就心生狂念说:“母亲到了,砍掉她就够一百个,我现在可以当神仙了。”

佛念邪道惑众,普天斯俦也。化为沙门,在其前步。

当时佛想:用邪道惑乱群生,普天之下都是这类情况。就化成沙门在他前面行走。

曰:人数足矣。追后不属,曰:沙门可止。答曰:吾止久矣,惟尔不焉。

当时他说:“人数够了,这就是第一百个。”然后就舍掉母亲,改追沙门,却总也赶不上,就在后面喊:“沙门停住。”佛说:“我已经安住很久了,只是你不能够停住。”

曰:止义云何?答曰:吾恶都止,尔恶炽矣。阿群心开,霍如云除,五体投地,顿首悔过。叉手寻从,将还精舍,即为沙门。

他就问:“安住是什么意思?”佛说:“我的恶已经永息,你的恶却正炽盛。我久远以来就已经停住了,只是你还无法停止。”阿群当即就心开意解,豁然间就像云散日出一样,心智也恢复正常了。前面是被邪师蛊咒,处在昏迷状态,现在恢复常态。这个时候他就五体投地,磕头悔过,双手合十。佛将他带回了精舍,之后他就做了沙门。

佛为说宿行,现四非常,得沟港道。退于树下,闭目叉手,练去余垢,进取无著。

佛给他讲说宿世的业行,开示四非常之道——苦、空、无常、无我,他就得了预流果。之后退坐在树下,闭目合十,修练去除其余的烦恼尘垢,进取无生阿罗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