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经讲记 18

六度集经18.mp3

昔者菩萨兄弟三人,遭世枯旱,黎民相啖。俱行索食,以济微命。经历山险,乏食有日。

从前菩萨兄弟三人,遭遇世上枯旱的年景,人民互相吞吃,他们都出来求食,来济活微劣的性命。当时经历险要的山路,已经有好多天没得饮食了。

两兄各云:以妇济命可乎?大兄先杀其妻,分为五分。小弟仁恻,哀而不食。中兄复然,弟殊哽噎。两兄欲杀弟妻,弟曰:杀彼全己,非佛仁道,吾不为也。将妻入山,采果自供,处山历年。

当时两个兄长各自说:“干脆杀掉我们的媳妇来保全性命吧?”大兄首先杀掉妻子,分成五份。小弟仁慈恻隐,心里很哀伤,不肯吃。第二个兄长也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弟弟更加难过哽咽。两个兄长又想杀掉弟弟的妻子,弟弟说:“杀他全己,不是诸佛的仁慈之道,我不会这样干的。”于是弟弟就带着妻子入了山林,以采野果来维生,当时在山里经历有年。

山中有一跛人,妇与私通,谋杀其婿,诡曰:妾义当劳养,而君为之。明日翼从,愿俱历苦。曰:山甚险阻,尔无行也。三辞不从,遂便俱行。

山中有一个跛子,妇人跟他私通,就想谋杀丈夫,狡诈地说道:“本来应当妾尽劳力来供养夫君,而这事却都让夫君做了,明天我一定要跟着你,愿共同经历艰苦。”丈夫说:“寻找食物不容易,山很高,又很危险,你还是不要去吧!”三次劝说,她都不听,于是就一起上路觅野果。

妇睹山高谷深,排婿落之。水边有神,神接令安。妇喜得所,还跛共居。

他们一起爬上了山,妇人看到山很高,谷非常深,就忽然间把丈夫推落下去。就快要没命的时候,水边有神,接住了他的身体,让他安全地落到地上。媳妇把丈夫推下山后暗自欢喜“这一回终于满愿了”,就回来跟跛子同居。

婿寻水行,睹商人焉,本末自陈。商人愍之,载至丰国。其国王崩,又无太子,群臣相让,适无立者。令梵志占行路之人,有应相者,立之为王。

再说丈夫寻着水路前行,见到一个商人,便向他讲述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商人很怜愍他,就带着他到了一个富裕的国家。国王刚好驾崩,没有太子,群臣相让,没有能立的。就叫梵志去占行路之人,有具王相者,就立为国王。

梵志睹菩萨,即曰:善哉!斯有道之君,可为兆民天仁之覆矣。

梵志见到了菩萨,就说:“这是一位有道之君,可以以仁慈覆盖天下的万民。”

群僚黎庶,挥泪欢喜,莫不称寿,奉载入宫,授以帝位。

群僚黎民都挥泪欢喜,无不称寿,然后都来迎接他,把他载入王宫,授以帝位。

即以四等养民,众邪之术,都废之矣。授以五戒,宣布十善,率土持戒。于是天帝祐护其国,鬼妖奔迸,毒气消歇,谷果丰熟。邻国化正,仇憾更亲,襁负云集。

再说,菩萨登了帝位后,以慈悲喜舍四平等心养育人民,把各种邪术不正的法术都废弃了,传授五戒,宣布十善的法道,使得全国人民都持戒、住在正行当中。于是天帝释护佑其国,鬼怪无法存留,毒气消歇,境内五谷丰登,瓜果成熟。将邻国也化邪转正,过去的仇敌变成了亲人,人们背负着儿女拖家带口云集而来,归投其国。

妇婴其跛婿入国乞匃,陈昔将婿避世之难,今来归仁。国人巨细,莫不雅奇,佥曰:贤妇可书矣。夫人曰:可重赐也。王即亲妇问曰:识天子不?妇怖叩头。王为宫人本末陈之。

再说妇人带着她跛脚的女婿进入菩萨的国境乞讨,陈述过去怎么带着女婿避难的事情,现在来归投仁王。国人大大小小无不称奇,都说:“这是一个贤妇,她的善行应该表彰、记载下来。”夫人说:“对这样的贤女人应当重赏。”国王就亲自到妇人面前问:“你认识天子吗?”妇人抬头一看,吓坏了,连忙叩头,这就是过去的丈夫。国王就向宫里人陈述了事情的经过。

执正臣曰:斯可戮矣。王曰:诸佛以仁为三界上宝,吾宁殒躯命,不去仁道也。夫人使人驱之出国,扫其足迹。

那些执正的大臣说:“应该杀掉这个坏女人。”国王说:“诸佛以仁慈作为三界上宝,我宁可损坏身命,也不去离仁慈之道。”这就是菩萨持大乘戒的誓愿,宁可舍命也不犯菩萨的戒律,也就是大仁慈之道,不舍一个众生,不损害一个众生。于是夫人就叫人把这个坏女人驱逐出国,扫掉她的足迹。

佛告鹙鹭子:王者,吾身是。跛人者,调达是。妇者,好首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佛告诉舍利子:“那位仁王是我的前世;跛脚人是调达:那个媳妇是好首。”

菩萨执定坚志行持持戒度到达无极菩提之处的事迹如此。

 

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福。众道医术,禽兽鸣啼,靡不具照。睹世愦浊,隐而不仕,尊尚佛戒,惟正是从。

从前菩萨做凡夫时,博学佛经,深解罪福,各种世间的道艺、医术、禽鸟的鸣叫声都无不精通、照了。所以菩萨当时是一个博学聪慧的人,通达佛经,对于所谓的罪福之道也有很深的信受和理解,世间的方术、技艺甚至禽鸟的鸣叫声也都精通。

当时见到世间非常混乱、污浊,就隐居山林,不愿入朝做官。并且崇尚佛戒,唯一以正道是从。也就是他平时唯一地依从正道,而不做邪行,因为对于因果具深忍信的缘故,知道这是人生唯一的道路。

处贫穷困,为商赁担。过水边饮,群乌众噪,商人心惧,森然毛竖。菩萨笑之,饭已即去,还其本土。

他当时非常贫困,依靠给商人挑担子来过活。有一次经过水边喝水的时候,乌鸦群突然噪鸣起来,商人心里很害怕,连汗毛都竖起来了。菩萨就笑,吃完饭后就离开,返回了本土。

顾其赁直曰:乌鸣尔笑,将有异乎?

回来后老板就问这个工人说:“乌鸦鸣叫的时候我见到你在笑,是有什么特别的事吗?”

答曰:乌云,彼有白珠,其价甚重。汝杀取其珠,吾欲食其肉,故笑之耳。

当时的菩萨工人就说:“乌鸦在说:‘他有白珠,价值很贵重,你杀掉他,取走珠子,我来吃他的肉。’我听到乌鸦这样说,就笑起来了。”

曰:尔不杀为乎?答曰:夫不睹佛经者,为滔天之恶,而谓之无殃,斯为自欺矣。吾睹无上正真之典籍,观菩萨之清仁,蜎飞蚑行蠕动之类,爱而不杀,草芥非己有,即不取。夫好杀者不仁,好取者不清,吾前世为好取之秽,今获其殃,处困陋之贫,为子赁客。今又犯之,种无量之罪,非佛弟子矣。吾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也。

商人问道:“那你为什么没有杀我呢?”

当时菩萨工人就说:“你没看到佛经上说这是滔天的罪行吗?如果认为没有殃过,那不是自欺吗?我看到无上正真的教典,看到菩萨的情怀,是那么慈悲,对于蜎飞蠕动的小动物们都慈爱不杀,小到像草芥子一样的东西,不是自己所有就不取。好杀的不仁,好取的不清。我前世就是因为有好取的污秽染著在心上,以这个业力现在就获了殃祸,处在贫穷困陋当中,需要给你打工做仆人来养活自己。现在如果我又犯,那要种无量的罪过,这不是佛弟子所行。我宁可守道贫贱而死,也不肯无道富贵而活。”

货主曰:善哉!惟佛教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货主说:“善哉!只有佛的教法最真实了,的确是真理之教。”

菩萨执定志愿行持持戒到彼岸高行的事迹如上所说。

 

昔者菩萨,处世贫困,为商人赁,入海采利。船住不行,商人巨细,靡不恐惧,请祷神祇,上下周旋。贫人惟三自归,守戒不犯,悔过自责,日夜各三,慈心誓愿:十方众生,莫有恐怖,如吾今日也。吾后得佛,当度斯类矣。

从前菩萨在世间非常贫困,给商人做工,入海采宝。中途,船突然停住,无法前行。商队大大小小的人无不恐惧,

祈祷神祇,上上下下慌成一团。贫人的心却很安定,他唯一三自归,守戒不犯,而且毁过自责:这都是我的恶业才导致如此。他每天日夜各三次,慈心誓愿:“十方众生不要有像我今天这样的恐怖。我将来成佛,一定度脱一切众生类。”

乃至七日,船不移迈。海神讹与货主梦曰:汝弃贫人,吾与汝去。货主得梦,怆然悼之,私密言议。

到了第七天,船还是无法移动。海神假装给货主托梦说:“你舍掉这个穷人,我就让你走。”货主得了梦,醒来很悲哀,就和商人们私底下秘密地商议。

贫人微察,具照所以,曰:无以吾一人之体,丧众命也。货主作簰,给其糇粮,下著簰上,推簰远之。大鱼覆船,尽吞商人。

贫人在微细处已经察知了他们的做法,知道前后是在干什么。就说:“不要因为我一人的身体而损失了大家的性命。”货主就做了个小竹筏,给了他一些粮食。他从船上下来,坐到竹筏上,一下子就被推到远处,这样他就漂泊在大海里。随即就有大鱼颠覆了航船,吞没了所有的商人。

贫人随风得岸,还其本土。九族欣怿:贫人以三自归,五戒十善,奉斋忏悔,慈向众生,故得是福。

而贫人却随着海风的吹荡,一直飘到了岸边,返回了故土。九族亲人都欣喜欢悦地说:“这个人是以三自归、五戒十善、奉斋忏悔、以慈心为众生发愿,所以得到这样的大福德。”

贫人者,我身是也。

贫人就是我的前世。

这里要看到菩萨当时在遭遇命难时的表现。

一是守归依戒,他不向其他的山神地祇作祈求,唯一归命佛法僧三宝,他相信三宝才是无欺的救护处。

其次是守戒不犯,在这样的生命关头也坚定地执守菩萨道心。

三是悔过自责,所有一切的过失都推到自己身上,都是自己前世造恶所为,所以唯一要作忏悔。

四是发大誓愿,纵然在生命危难之际,也不忘失菩提心,在任何受苦处都愿代众生受苦,这就是菩萨的高洁操守。当时在那样的生命危难之际,他想到的是十方的众生不要有我这样的恐怖,并且以我的恐怖来代受十方一切众生的恐怖,让他们远离生死的患难。再者,假使我成道,一定要度脱一切众生。

就像这样,在生命危难之际,不忘三宝、不忘守戒、不忘忏悔、不忘发大愿拯济众生,这就是菩萨的志愿、操守,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就在这里。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执志行持持戒度无极的高行如此。

 

昔者菩萨,守戒隐居,不慕时荣。依荫四姓,为其守墓。若有丧葬,辄展力助,丧主感焉,以宝惠之。所获多少,辄还四姓。

从前菩萨守戒,过隐居生活,不羡慕荣耀。当时他靠着一个富姓之家而过活,给他守墓。如果有人家办丧葬之事,他就竭力地相助。丧主感动后,就以宝贝来惠施给他。但无论获多少,他都交给四姓。

四姓曰:子展力致此宝,胡为相还?

主人觉得非常稀奇,就说道:“你竭力而为,感动了丧主才有这些宝贝,你为什么每一次都要特意地给我呢?”

道士曰:吾守君野,彼葬君地。大义论之,宝即君有也。

当时菩萨守忠义之道,他说:“我是给你守野地的,他是选你的地面来安葬的,从大义来论,这都是因为你才有的,所以宝贝应该归于你所有。”菩萨当时非常忠厚,他不会认为这是我付出劳力才得到的,那个丧主都是给我的,而是想到,因为主人你的恩惠,我才能以守墓地而得到利益,他们才能够安葬亲人的遗体,都是因为你呀,所以宝贝全部要给你的。

四姓叹曰:善哉,古之贤者,岂能踰子乎?

四姓非常感叹:“真是贤良啊!古代的贤者也没有能超过你的呀!”因为他守着一颗忠心,结果得到的更多。

即择青衣中,有贤行兼华色者,给之为妻,分家财以成其居。道士日进其行,高其德。

后来四姓就选择才女里面既有贤惠之行又有资色的给他做妻子,之后又分了家产来给他成家立业。从此道士日进其行,高其德,越来越增长他的道行和功德。

尔时贫道士者,吾身是也。妻者,裘夷是。

当时的贫道士就是我的前身,妻子是耶输陀罗。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执定志愿行持持戒度的高行就像上面所说。

这是讲到他守定“忠义”二字,也就是他是非常清的,不贪慕财利,总是以道义为重,因此他得了更大的果报。因此一心守戒、守正道、守忠义之道,是我们所效仿之处。

 

昔者菩萨,身为凡人,归命三尊,守戒不亏。与舅俱行,衒卖自济,之彼异国。

从前菩萨做凡人时,归命三宝,守戒不亏。和舅舅一起以贩卖来自活,就到外国去经商。

舅先渡水,止独母家。家有幼女,女启母曰:后有澡盘,可从商人易白珠也。母顺女意,以示商人。以刀刮视,照其真宝,佯投地曰:污吾手矣。即出进路,母子耻焉。

舅舅先渡水,在一个寡母家休歇。家里有个幼女对母亲说:“我们后面有个澡盘,可以跟商人换白珠。”母亲听了她的意思,就给商人看。舅舅很狡猾,用刀刮开来看,看到这是真宝,却假装投地说:“这种假货玷污了我的手。”然后他就出门进路了,当时母女俩都感觉很羞耻。

童子后至,女重请珠,母曰:前事之耻,可为今戒也。女曰:观此童儒,有仁人之相,非前贪残矣。又以示之。

后来童子又到她家留宿,女儿再次向母亲启白。母亲说:“前面就很羞耻了,可以做现在的警戒,还是不要了吧!”女儿说:“观这童儒有仁人的德相,不是前面的贪残之相。”结果母亲又把澡盘展示给童子看。

童儒曰:斯紫磨金也,尽吾货易之可乎?母曰:诺。童子曰:匃吾金钱二枚,以雇渡耶。

童子说:“这是紫磨真金啊,用我所有的货物来换它,可以吗?”老母说:“可以。”童子说:“还请布施给我金钱两枚,好雇人过渡。”

舅寻还曰:今以少珠惠汝,取属盘来。母曰:有良童子,尽以名珠,雇吾金盘,犹谢其贱矣。尔不急去,且加尔杖。

再说舅舅狡猾地假装走了以后,又回来说:“现在我用少许的珠子惠施给你,把你的澡盘拿过来。”老母说:“有一个贤良的童子,用他所有的名珠换了我的金盘,还感谢说他给的少。你还不快点走,要吃棒吗?”

舅至水边,蹋地呼曰:还吾宝来。性急椎胸,吐血而死。

舅父特别贪财,于是急急忙忙地赶到水边,看到童子要过去的时候,他踏着地呼叫说:“你还我的宝贝来。”因为他当时性急捶胸,结果吐血而死。

甥还其金,已睹殒矣。哽噎曰:贪乃至于丧身乎。

再说童子回来还金子,见到舅父已死,哽噎地说到:“以贪心竟然能导致丧身吗?”

菩萨守信以获宝,调达贪欺以丧身。童子者,吾身也。舅者,调达是。

菩萨守信而获得珍宝,调达贪欺丧失身命。那时的童子就是我的前世;舅父是提婆达多。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执定志愿行持持戒到彼岸高行的事迹如是。

这里要看到世尊过去世守持信义之道的高行。所谓的信,是不欺人,守住诚实。而舅父当时因为贪财,行了欺诈之道,从而导致丧身殒命。所以在任何时处都要守住“信”字,这“信”就是无诳,诚实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