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经讲记 16

六度集经16.mp3

昔者菩萨为沙门行,恒处山林。慈心悲愍众生长苦,轮转三界,何以济之?静心思惟,索道弘源,当以拯众。

从前菩萨行沙门之行,常年处在山林中,慈心悲愍众生,常常静心思维:众生的苦太漫长,从无始际一直到现在不断地流转生死,怎么才能救济他们呢?所以他想寻求无上大道的根源,成道以后有能力拯济群生。

而衣有虱,身痒心扰,道志不立。掬手寻之,即获虱矣。中心怆然,求以安之,正有兽骨,徐置中矣。虱得七日之食,尽乃舍迈,辗转生死。

当时在修道的时候衣服里有虱子,身体痒,心也难以安定。于是用手去抓,就抓到了虱子。他的心里很悲伤,就想找个地方安放虱子,正好看到有一块野兽骨头,他就缓缓地把虱子放到里面。因为小生命如果放得急了,掉下去的话就会造成身体损伤或者骨折,所以菩萨的心很微细,时时要照顾众生。结果虱子因为吃这个兽骨而得以延续了七天的生命,命终后舍识而去,可以想见后来它一世又一世地在生死里轮转。

菩萨得佛,经纬教化。时天大雪,绝行路人,国有理家,请佛并数千比丘,供养七日,厥心肃穆,宗室佥然,而雪未晞。

再说菩萨后来成道,名为释迦牟尼,就在我们这个世界五印度之处到处教化众生。那一天天降大雪,路上断绝了行人。国中有一位大商主,请佛和数千比丘僧供养七天,于是佛和僧众就到他们家应供。当时这一家人上上下下都是非常虔诚恭敬地作供养,但是雪还在不停地下。

佛告阿难:敕诸沙门,皆还精舍。阿难言:主人恭肃,厥心未堕,雪盛未息,分卫无处。

到了第七天,佛告阿难:“你去告诉诸沙门都回精舍去吧!”阿难说:“主人非常虔诚恭敬,他供养的心并没退,雪也下得很大,还没停息,我们无处乞讨啊!”意思是:是不是再呆几天?

世尊曰:主人意讫,不复供惠也。佛即引道,沙门翼从,还于精舍。

世尊说:“主人供养的心已经完毕,不会再供养的。”说完佛就引着大众上了道,沙门就都跟在后面,随佛回到了精舍。

明日世尊告阿难:汝从主人分卫。阿难奉教而行,造主人门,门人睹之,无问其所以也。有顷回还,稽首长跪,如事启焉。

第二天世尊告诉阿难:“今天你还是到那位主人家去乞讨吧!”阿难奉教就上路了,来到主人家门口,门人看到了他,并没有问他来由,没有请他进来做供养的意思。等了一会儿,没得到饮食,阿难就回来了,他向佛稽首长跪,把事情禀白于佛。

又质其源:彼意无恒,何其疾乎?

阿难觉得很奇怪,就想问问此事的缘由:“这主人家的心怎么变得这么快?昨天还是那么殷勤地供养,今天就没这个意思了。”

佛即为具说如上。又曰:阿难,吾以慈心济虱微命,惠之朽髓七日之食,今获供养尽世上献。宿命施恩,恩齐七日,故其意止,不复如前也。

佛就给他具体讲说了上面的因缘经过,又说:“阿难,这都是过去世的因缘力所致,我以慈心救济那虱子的性命,给了它野兽的骨髓做七天的食物,所以现在得到了七天的供养,他也尽了自己的财力,献上了最好的饮食。这都是宿世施恩惠的回报,但也只有七天,因此七天以后他供养的心就停止了,不会再像前面一样。”

岂况慈心向佛,逮沙门众?持戒清净,无欲高行,内端己心,表以慈化,恭惠高行,比丘一人,踰施凡庶,累劫尽情也。所以然者,比丘拥怀佛经,有戒有定,有慧解脱,有度知见种,以斯五德,慈导众生,令远三界万苦之祸矣。

佛又以此事来启发说道:“你看那时候七天布施虱子骨髓,就得到这样的回报,何况是以慈心向着佛和沙门众呢?那些持戒清净,行持无欲高行,内在端正己心,外在以慈心教化,守持恭敬仁惠高行的修道者,供养这样的一位比丘,就超过了累劫静心布施一般凡愚的功德。其原因就是,因为比丘具戒、具大功德、成为大福田的缘故。也就是说,比丘的心里怀着佛的经法,有戒、有定、有慧、有解脱、有解脱知见这五种德,之后以慈心引导众生,让他们远离三界万苦的殃祸,有这样自利利他德行的缘故,因此布施一个比丘就超过了累劫尽心布施一般凡愚的功德。”

阿难曰:遇哉,斯理家而获慈养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并诸沙门,或有沟港、频来、不还、应真,或有开士建大弘慈,将导众生者乎?斯福难量,其若海矣,难称其犹地也。

阿难这时候赞叹理家七日供养佛僧的功德,他随喜道:“这位理家能够亲自供养如来无上正觉以及诸沙门,或者有一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有菩萨建立大弘誓愿,引导众生,他对于这样的大福田进行了七日的供养,他将获得无法计量的福德,犹如大海,犹如大地。”

佛言:善哉阿难,真如所云,佛时难遇,经法难闻,比丘僧难得供养,如沤昙华时一有耳。

佛说:“的确如此,你讲得很好。真的是像你所说,佛世难遇,经法难闻,比丘僧难得供养,这都是很难得的修大福德的机会,就像优昙花万年一现那样。”因此我们值遇殊胜福田,应当及时供养,种大福德。

佛说如是,比丘欢喜,稽首承行。

佛这样说后,比丘们都欢喜奉行。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世尊过去做菩萨以仁慈心恩惠群生,行持布施波罗蜜多的高行如同上文所说。

 

六度集经卷第三终

 

六度集经卷第四

戒度无极章第二

戒度无极者,厥则云何?狂愚凶虐,好残生命。贪饕盗

窃,婬佚秽浊,两舌恶骂,妄言绮语,嫉恚痴心。危亲戮圣,谤佛乱贤,取宗庙物。怀凶逆,毁三尊。如斯尤恶,宁就脯割葅醢市朝,终而不为。信佛三宝,四恩普济矣。

戒度到彼岸的修行又如何呢?就是宁死也不造恶。以狂愚之心凶残暴虐,喜好残害生命,贪婪盗窃,过度或者非法淫逸,使得内心污浊,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内怀嫉妒、嗔恚、愚痴之心,危害亲人,杀戮圣人,谤佛乱贤,盗取宗庙之物,怀着凶心违逆、毁坏三宝。像这些都是尤其恶劣,宁可身体在市场上被割成肉浆,也终究不做这些恶行。信佛三宝,以四恩普济,也就是不违皈依和菩提心。

昔者菩萨为清信士,所处之国,其王行真。劝导臣民,令知三尊。执戒奉斋者,捐赋除役。黎庶巨细,见王尚贤,多伪善而潜行邪。

从前菩萨做清信士,所处的国土中,国王行持正道,劝导大臣人民,使他们都知道三宝,如果有持戒奉斋者,就捐除他们的徭役和赋税。结果天下大小百姓见到国王崇尚贤善,就大多表面行善,而暗里却行邪道。

王以佛戒,察观民操,有外善内秽,违佛清化,即权令而敕曰:敢有奉佛道者,罪至弃市。讹善之徒,靡不释真,恣心从其本邪。

国王以佛戒去观察人民的操守,发现很多都是外善内秽,违佛教化,就权巧地下令说:“如果有奉佛道法的,罪过深重,应当拉出去砍头。”结果那些讹善之辈,就都舍掉了正法,随心所欲地做他们原本的邪行。

菩萨年耆,怀正真弘景之明,闻令惊曰:释真从邪,获为帝王,寿齐二仪,富贵无外,六乐由心,吾终不为也。虽一餐之命,得睹三尊至真之化,吾欣奉之。怀俗记籍万亿之卷,身处天宫极天之寿,而闇于三尊不闻佛经,吾不愿也。禀佛之言,即有戮死之患,吾甘心焉。

菩萨当时年长,怀着真正的正法光明,听到这道命令以后,心里惊动,说:“放掉正道依从邪道,即使做帝王,寿齐天地,无比富贵,色声香味触法的六种欲乐随心所欲,我也终究不做。即使只有一餐的性命,能够睹见三宝至真的教化,我也欣然奉之。怀着世俗各种记录的万亿卷轴,身处天

宫达到极长的寿命,却暗而无三宝的光明,不闻佛经,也是我所不愿的。禀佛的圣言,即使有被戮死的灾患,我也心甘情愿。”

经云:众生自投三涂,获人道难,处中国难,六情完具难,生有道国难,与菩萨亲难,睹经信之难,贯奥解微难,值高行沙门清心供养难,值佛受决难。吾宿功著,今睹佛经,获奉三宝。若值无道,葅醯之酷,汤火之厄,终不释正,从彼妖蛊也。

“经上说:众生自投三恶趣,得到人道很难;处在佛法兴盛的中土很难;六根完具很难;生在有佛法的国土很难;与菩萨亲近很难;见到佛的经法,相信很难;能够对此综贯奥义解得深微处很难;值遇高行沙门,以清净心供养很难;遇到佛,能得授记很难。我由于宿世的功行显著,所以今天得以看到佛经,奉事三宝。即使值遇无道之行,把我砍成肉浆的酷刑,或者扔在沸汤、烈火中的苦厄,我也终究不舍弃正道、依从那妖祟蛊惑人心的邪道。”

王命有司廉察,违命者戮之市朝。廉人见菩萨志固不转,奉事三尊,至意不亏,即执之以闻。王曰:戮之于市。阴使人寻听察其云。

这道王令颁布后,国王又命令有关的官员私自查访,凡是有违背王命者,杀之市朝。廉人见到菩萨志愿坚固,不被转动,仍然是一心一意地奉事三宝,内心没有丝毫亏损,便把他抓了起来,并向国王汇报。国王说:“拉到市场上砍掉。”然后暗地里又差人去观察菩萨的动静,偷听他说了什么话。菩萨就死,诫其子曰:乾坤始兴有人之来,众生处世,

以六情乱行,甚于狂醉,鲜睹三尊,导清明化也。尔幸知法,慎无释之。夫舍佛法之行,而为鬼妖之伪者,国丧必矣。吾宁舍身,不去真也。王今悖误,尔无从焉。

菩萨在赴死前教诫他的孩子说:“乾坤始兴就有了人类,众生处在世间,以六情乱行,甚于狂醉。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都在六境当中狂乱而行,比狂醉还厉害。恣意妄为,贪取违害等,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想执取虚假的欲尘以满足自我,这都是非常愚痴的事,结果在这里做各种狂乱的行为,特别可怜。而很少能看到三宝,引导自心走向清净光明的教法。你现在幸遇到正法,千万不要舍弃。如果舍了佛法的行为,而甘愿做妖怪邪鬼的伪诈恶行,那国家一定会丧亡。我宁可舍身而不舍弃正道,国王现在的命令是错误的,你绝对不能够依从。”

廉者以闻,王知行真,即欣而请之,执手升殿曰:卿真可谓佛弟子者矣。拜为国相,委任治政。舍佛清化之俦者,复其赋役,于是国境莫不尚善。

暗探这样汇报后,国王知道菩萨的修行是真实的,就非常欢喜地请他进宫,抓着他的手升到宝殿,说道:“你真可谓是佛弟子啊!”然后拜他为国相,委任治理国政,那些舍离诸佛清净教法的人,都让他们交赋税、行徭役,于是国境里无不崇尚善行。

佛告诸沙门:时国王者,弥勒是也。清信士者,吾身是也。

佛告诸沙门:“当时的国王,是弥勒菩萨;清信士,就是我的前身。”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执定志愿行持到彼岸的持戒之行就像上面所说。

 

昔者菩萨,身为象王,其心弘远,照知有佛、有法、有比丘僧,常三自归。每以普慈,拯济众生,誓愿得佛,当度一切。从五百象。

从前菩萨做象王,心地非常远大宽阔,照知有佛、有法、有比丘僧,常常行三自皈——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每每以广大的慈悲心拯济群生,誓愿成佛后度脱一切。有五百头象跟随象王。

时有两妻,象王于水中得一莲华,厥色甚妙,以惠嫡妻。嫡妻得华,欣怿曰:冰寒尤甚,何缘有斯华乎?小妻贪嫉,恚而誓曰:会以重毒鸩杀汝矣。结气而殒,魂灵感化,为四姓女。

当时象王有两个妻子,象王在水中得到一朵莲花,颜色妙好,就惠赠给了大妻子。当时大妻子得了花后,欣喜地说:“这么冰寒的天气,以什么因缘还能开出这样的妙莲花呢?”小妻在旁边特别吃醋、嫉妒,嗔恚地发恶誓说:“我要以重毒鸩杀你。”结果她结着恨气而死,魂灵感化做了四姓家的女儿。

颜华绝人,智意流通,博识古今,仰观天文,明时盛衰。王闻若兹,娉为夫人。

当时她才貌双全,容颜超绝,举世无双,智慧通达,博通古今,仰观天文,就知道时代的盛衰。国王听闻国内有这样的女子,就娉为夫人。

至即陈治国之政,义合忠臣,王悦而敬之,每言辄从。

她被纳进深宫后,就向国王陈述治国的方略,合于忠臣之道。国王非常欣喜,对她很是敬重,她说什么都依从,而无违逆。

夫人曰:吾梦睹六牙之象,心欲其牙以为佩几,王不致之,吾即死矣。王曰:无妖言也,人闻笑尔。夫人言:相属。心生忧结。

有一天,夫人对国王说:“我梦到有一头六牙白象,心里就想要象牙作佩几。国王不给的话,我就要死了。”国王说:“这不是妖惑之言吧?旁人听了,要笑话你的。”夫人说:“我决定如此。”当时她心生忧结。

王请议臣四人,自云己梦,曰:古今有斯象乎?一臣对曰:无有之也。一臣曰:王不梦也。一臣曰:尝闻有之,所在弥远。一臣曰:若能致之,帝释今翔于兹矣。

国王便请来四个议臣,说明了这个梦境,然后问道:“古今之世,真有这样的六牙白象吗?”一个大臣说:“没有的。”一个大臣说:“没有梦过。”一个大臣说:“我曾经听说有,但是在很远的地方。”一个大臣说:“如果真能找到这样的六牙白象,那帝释天王都能来此地了。”

四臣即召四方射师问之,南方师曰:吾亡父常云有之,然远难致。臣上闻云:斯人知之。

四个大臣又召集四方的射师询问。南方的射师说:“我先父常常说有这样的象,但是在很遥远的地方,很难捕到。”大臣就上报国王说:“这个人知道。”

王即现之。夫人曰:汝直南行三千里得山,入山行二日许,即至象所在也。道边作坑,除尔须发,著沙门服,于坑中射之,截取其牙,将二牙来。

国王就叫他过来,当面详谈。夫人说:“你直着往南走三千里,就见到一座山。进山走两天的路程,就到了白象所在的地方。你在道边挖一个坑,然后剃掉须发,穿著沙门的衣服。在坑里射击,就能够截取到象牙,带两牙回来。”

师如命行,之象游处,先射象,著法服,持钵,于坑中止住。

再说,这个猎师按照夫人提供的路线行走,就走到了白象游行之处,先射象,穿著法服,拿着钵,在坑中止住。

象王见沙门,即低头言:和南道士,将以何事,贼吾躯命?曰:欲得汝牙。象曰:吾痛难忍,疾取牙去,无乱吾心,令恶念生也。志念恶者,死入太山、饿鬼、畜生道中,夫怀忍行慈,恶来善往,菩萨之上行也。正使葅骨脯肉,终不违斯行也,修斯行者,死辄上天,疾得灭度矣。

当时象王见到沙门就低头说:“和南道士,你以什么事要取我的性命?”说:“想得到你的象牙。”象王说:“我恐怕疼痛难忍,你要快点取走。不要扰乱我的心,让我心生恶念。因为我的心一旦起了恶念,死后就要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而怀忍行慈,恶来善往,是菩萨的上行。也就是无论别人怎样恶心对待,都要以善心回报,这叫怀忍行慈,是我信奉的菩萨道。即使把我碾成肉浆、骨浆,我也终究不违背菩萨的道行。我这样修菩萨行,死了就能升天,能够很快得涅槃。”

从这里就能看出当时象王是如何不舍菩提心,不违菩萨道行的,哪怕舍命,也要遵从这样的道。

人即截牙。象曰:道士当却行,无令群象寻足迹也。

于是猎人就截取了象牙。象王还是善心地提醒说:“你现在要倒着走,不要让群象循着足迹而追到你。”

象适人去远,其痛难忍,躃地大呼,奄忽而死,即生天上。

象王等到那人走远后,因为疼痛难忍,就扑在地上大声号叫,忽然间就死去了,魂神生在天上。

群象四来,咸曰:何人杀吾王者?行索不得,还守王哀号。

当时群象听到声音,就从四面过来,都说:“是什么人杀了我们的王?”到处去追索,也没有找到,就都回来守着象王哀号。

师以牙还,王睹象牙,心即恸怖。夫人以牙著手中,适欲视之,雷电霹雳捶椎之,吐血死,入地狱。

再说猎师带着象牙回来贡献给国王,国王一看到象牙,心里就悲痛、恐怖。夫人把象牙放在手里,刚想要看的时候,雷电霹雳大作,打在她身上,她当即吐血而死,堕入地狱。

因为那是具有菩提心菩萨的象牙,哪里能随便用?所以当时夫人遭受了很重的果报。

佛告诸沙门:尔时象王者,我身是也。大妇者,裘夷是。猎者,调达是。小夫人者,好首是。

佛告诸沙门:“当时那位象王就是我的前世;大夫人是耶输陀罗;猎人是调达;小夫人是好首。”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菩萨执着宁死不违大道的志愿,行持到彼岸的持戒高行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