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经讲记 13

六度集经13.mp3

昔者菩萨身为鹄鸟,生子有三。时国大旱,无以食之,裂腋下肉,以济其命。

有一世世尊行菩萨道,投身为鹄鸟,生了三个孩子。当时国家大旱,找不到食物吃。母亲心想:我一定要保护好我的孩子们。它就瞒着孩子,用自己尖锐的嘴啄掉腋下的肉喂给它们吃,以此来救济它们的性命。

三子疑曰:斯肉气味,与母身气相似无异,得无吾母以身肉食吾等乎?三子怆然,有猛悲之情。又曰:宁殒吾命,不损母体也。于是闭口不食。母睹不食,而更索焉。

三个鸟子说:“这个肉的气味怎么跟妈妈身体的气息这么相似?是不是妈妈用身肉来喂我们啊?”三个鸟子非常悲哀,特别地难过。又说:“宁可失掉我们的性命,也不能损害妈妈的身体。”于是它们都闭紧嘴巴,不肯吃母亲的身肉。母亲见孩子们不吃,就又去找寻食物。

天神叹曰:母慈惠难踰,子孝希有也。诸天祐之,愿即从心。

天神赞叹说:“母鸟的慈悲心无人能比,鸟子的孝顺也是非常稀有!”于是就护佑它们,满足了它们的心愿。

佛告诸比丘:鹄母者,吾身是也。三子者,舍利弗、目连、阿难是也。

佛告诉诸比丘:“这只母鸟就是我的前世,三个鸟子是舍利弗、目犍连和阿难。”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此章别本在维蓝章后)

世尊宿世行菩萨道是这样子行持波罗蜜多大行的。

 

昔者菩萨为孔雀王,从妻五百。委其旧匹,欲青雀妻。青雀惟食甘露好果,孔雀为妻,日行取之。

从前菩萨做孔雀王,有五百位妻子。有一次它舍掉五百匹偶,去追求青雀为妻,青雀只吃甘露好果,于是孔雀每天都为妻子找寻这些饮食,取来供给它。

其国王夫人有疾,梦睹孔雀云,其肉可为药。寤以启闻,王命猎士疾行索之。夫人曰:谁能得之者,娉以季女,赐金百斤。

国王的夫人生病了,梦见孔雀说它的肉可以做药。醒来就向国王说了,国王就命令猎士们赶紧去寻找孔雀。夫人说:“如果有谁能得到孔雀,就把小公主嫁给他,并且赏赐黄金一百斤。”

国诸猎士分布行索,睹孔雀王从一青雀,在常食处,即以蜜麨,每处涂树。孔雀辄取,以供其妻。射师以麨,涂身尸踞,孔雀取麨,人应获焉。孔雀曰:子之勤身,必为利也,吾示子金山,可为无尽之价,子原吾命矣。人曰:大王赐吾百斤金,妻以季女,岂信汝言乎?以送献矣。

在这样的重赏之下,国中的猎人们就纷纷到各处去寻找孔雀。这一天发现孔雀王跟着青雀,在常常饮食的地方,就以蜜麨涂在一棵棵树上。孔雀发现后,就去取蜜,供给妻子。这样不断地取,已经形成条件反射后,猎人们就说:“现在我们装死,身上全部涂上麨。”就让一个猎人躺在那里。孔雀王也不分真假,就又飞过来啄取猎人身上的蜜,结果旁边的猎士就把它给抓住了。

孔雀王说:“你们身体这么勤劳,不过就是为了得到利益,我给你们一座金山,可以有无尽的享受,你们就放过我这条命吧!”那些猎人说:“大王赐给我们一百斤黄金,而且答应把小公主嫁给我们做妻子,我们哪里能信你的话?”然后就把孔雀王奉献给了国王。

孔雀曰:大王怀仁,润无不周,愿纳微言。乞得少水,吾以慈咒,服之,疾即瘳矣。若其无效,受罪不晚。王顺其意。夫人服之,众疾皆瘳,华色炜晔,宫人皆然。举国叹王弘慈,全孔雀之命,获延一国之寿。

孔雀就对大王说:“大王怀着仁慈,对任何生命都是很慈悲的,愿您能采纳我的微言。我希求得到少量的水,再以慈心咒愿,让夫人服下,疾病就会好。如果无效,再杀我也不迟。”国王觉得有理,就听从了它的建议。夫人服下咒水,果然什么病都好了,脸色也变得特别光耀,宫人也是如此。全国人民都赞叹国王的大慈心,保全孔雀的性命,由此就想让它延长一国人民的寿命。

雀曰:愿得投身于彼大湖,并咒其水,率土黎民,众疾可瘳。若有疑望,愿以杖捶吾足。王曰:可。雀即如之。国人饮水,聋听盲视,痖语躄伸,众疾皆然。夫人疾除,国人并得无病,无有害孔雀之心。

孔雀说:“我愿投身在那个大湖里,并且咒愿湖水,您让全国的黎民都来饮用,身上的各种疾病都可以消除。如果担心我趁机飞走,那就用杖绑住我的双足。”国王说:“可以。”孔雀就到了湖边咒水,国人饮用湖水后,聋子都能听到,盲人都复明了,喑哑者能说话,驼背者能伸直等等,各种各样的病都治愈了。这样夫人的疾病得以遣除,国人也都健康无病,也就没有害孔雀的心。

雀具知之,向王陈曰:受王生润之恩,吾报济一国之命,报毕乞退。王曰:可。

孔雀王知道人们对它不再设防,就向国王陈白说:“受到国王饶我性命的恩德,我以救济一国人的性命作为报答,现在我已经报恩完毕,乞求还归山林。”国王就说:“可以。”

雀即翔飞升树,重曰:天下有三痴。王曰:何谓三?一者吾痴,二者猎士痴,三者大王痴。

孔雀当即就飞到树上,重新说道:“天下有三种愚痴。”国王说:“哪三种?”“一是我愚痴,二是猎士愚痴,三是大王愚痴。”

王愿释之也。雀曰:诸佛重戒,以色为火,烧身危命,贪色之由也。吾舍五百供养之妻,而贪青雀,索食供之,有如仆使,为猎网所得,殆危身命,斯吾痴也。

国王说:“你给我解释一下。”孔雀说:“诸佛重戒,以色为火。贪著异性的淫欲,会烧掉身体,危及性命,这都是贪色之魔所导致的。我舍掉五百供养的妻子,却去贪著青雀,就像奴仆一样,取食物来供养它,结果却被这些猎人的网所捕获,差点丢掉性命,这是我的愚痴。”

猎者之痴,吾至诚之言,舍一山之金,弃无穷之宝,信夫人邪伪之欺,望季女之妻。睹世狂愚,皆斯类矣。

“猎人的愚痴,就是不相信我至诚的劝说,舍掉一山的金子,弃掉无穷的珍宝,却相信夫人虚假的话语,幻想着能娶到小公主做妻子。看到世人的狂愚,大多都是此类。”

捐佛至诚之戒,信鬼魅之欺,酒乐婬乱,或致破门之祸,或死入太山,其苦无数。思还为人,犹无羽之鸟,欲飞升天,岂不难哉?婬妇之妖蛊,喻彼魑魅,靡不由之亡国危身,而愚夫尊之,万言无一诚也,而射师信之,斯谓猎者愚矣。

“捐弃诸佛至诚的戒法,相信鬼魅的欺惑,以饮酒作乐淫乱,或者导致破门之祸,或者死后入太山地狱,受无限的苦楚。再想做人,就像没有羽翼的鸟儿想要一飞冲天,岂不难哉?淫女的妖蛊,就像魑魅,人们无不因此亡国危身,而愚夫却尊崇它,在万言之中没有一句真诚,但射师却信奉了她,这是猎人们的愚痴。”

王得天医,除一国疾,诸毒都灭,颜如盛华,巨细欣赖,而王放之,斯谓王愚矣。

“国王的愚痴,就是已经得到了神医,遣除了一国的疾病,各种病毒都得以息灭,人们重新焕发光华,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大大小小的人都仰赖神医,国王却把它给放了,这是国王的愚痴。”

佛告舍利弗:孔雀王自是之后,周旋八方,辄以神药,慈心布施,愈众生病。孔雀王者,吾身是也。国王者,舍利弗是也。猎者,调达是也。夫人者,调达妇是。

佛告诉舍利弗:“孔雀王从此以后到八方国土,以神药慈心布施,治愈众生的种种疾病。孔雀王就是我的前身,国王是舍利弗,猎者是调达,夫人是调达妇。”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菩萨过去慈惠行布施到彼岸的高行如上所说。

 

昔有梵志,年百二十,执贞不娶,淫盖寂尽。静处山泽,不乐世荣,以茅草为庐,蓬蒿为席,泉水山果,趣以支命。志弘行高,天人叹德,王聘为相,志道不仕。处于山泽,数十余载,仁逮众生,禽兽附恃。

过去有个梵志,一百二十岁,贞洁不娶,淫盖寂尽。他在山林当中过着寂静的修道生活,不喜欢世间的荣华富贵。以茅草做草庐,蓬蒿做席子,饮泉水,食山果,来维持生命。他有很大的志愿,行为高尚,天人也赞扬他的道德。国王聘

请他做宰相,但他志在出世之道,不愿做官。他呆在山林里几十余年,仁慈之心普遍泽及到众生类,禽兽都前来归附。

时有四兽,狐、獭、猴、兔,斯四兽曰:供养道士,静心听经。积年之久,山果都尽,道士欲徙,寻果所盛。

当时有四只动物,狐狸、旱獭、猕猴和兔子,它们说:“每天供养道士,静心听法,积年之久,山果都吃完了,现在道士想搬迁到其它果实茂盛之地。”

四兽忧曰:虽有一国荣华之士,犹浊水满海,不如甘露之一升也。道士去者,不闻圣典,吾为衰乎?各随所宜,求索饮食,以供道士,请留此山,庶闻大法。佥然曰可。

四兽忧虑地说:“虽然有一国荣华之士,但就像满海的浊水,不如一升甘露。如果道士走了,我们闻不到圣典,那真是我们的大衰损呐!我们应当随着各自的能力出去找寻食物来供养道士,请他留在此山,这样就可以闻到大法。”大家商议后都说可以。

猕猴索果,狐化为人,得一囊麨,獭得大鱼,各曰:可供一月之粮。

结果猕猴找到了果子,狐狸化成人,得了一囊麨,旱獭得了大鱼,各自说:“可以供一个月的粮食。”

兔深自惟:吾当以何供养道士乎?曰:夫生有死,身为朽器,犹当弃捐。食凡夫万,不如道士一。即行取樵,燃之为炭,向道士曰:吾身虽小,可供一日之粮。言毕,即自投火,火为不燃。

兔子深自思惟:我应当以什么来供养道士呢?它说:“有生就有死,身体是一个腐朽的器皿,最终都是要抛弃的。供养一万个凡夫,不如供养一个道士。”因此它决定舍身供养。随即就去取来薪柴,燃火作炭,向道士说:“我的身体虽然小,但可以供你一天的饮食。”说完就自己投身于火中,但是火却不燃。

道士睹之,感其若斯。诸佛叹德,天神慈育。道士遂留,日说妙经,四兽禀诲。

道士看到了,非常感动。诸佛也赞叹兔子的仁德,当时天神也下来供养。于是道士便留了下来,每天都宣说妙经,四只野兽禀承教诲。

佛告诸沙门:梵志者,定光佛是也。兔者,吾身是也。猕猴者,鹙鹭子是也。狐者,阿难是也。獭者,目连是也。

佛告诸沙门:“当时的梵志就是定光佛,兔子是我的前身,猕猴是舍利子,狐狸是阿难,旱獭是目犍连。”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菩萨过去世慈惠度无极行布施的情形如此。

 

昔者菩萨为大理家,积宝齐国,常好济贫,惠逮众生,受一切归,犹海含流。

从前菩萨做大商主,积累的财宝众多,富可敌国,常常喜好救济贫困,恩惠众生。当时人们归投他如百川归海一样,他也全部都含容。

时有友子,以泆荡之行,家贿消尽。理家愍焉,教之曰:治生以道,福利无尽。以金千两,给子为本。对曰:敬诺,不敢违明诲。即以行贾。

当时有个友人的孩子,因为淫逸放荡,把家里的财产全部都消尽一空。商主怜愍他,教导说:“用正道来治生,就能得无尽福利。现在给你一千两金子,拿去做资本。”回答说:“好的!我不敢违背您的教诲。”于是他就去经商。

性邪行嬖,好事鬼妖,淫荡酒乐,财尽复穷。如斯五行,五尽其财,穷还守之。

但是他性情很歪邪,非常喜欢事奉鬼怪,整日淫逸放荡,花天酒地,很快财产就荡空了。后来他又接连五次向理家讨要,但五次都消尽了财产,最终还是落在穷困中。

时理家门外粪上有死鼠,理家示之曰:夫聪明之善士者,可以彼死鼠治生成居也,有金千两而穷困乎?今复以金千两给汝。

当时理家门外粪土上有一只死老鼠,理家指着老鼠对他说道:“聪明的人可以以一只死老鼠治生立业,哪里有拥有一千两金子还会穷困的呢?现在再给你一千两金子。”

时有乞儿,遥闻斯诲,怆然而感,进犹乞食,还取鼠去。修彼妙教,具乞诸味,调和炙之,卖得两钱。转以贩菜,致有百余,以微致著,遂成富姓。

当时有个乞丐在远处听到这个教诲,非常感动,他就进来求乞,回去的时候就拿走了死老鼠。接着他就真正去遵奉大商主的教诲,他把这一条看得特别重,心想:“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这一条教训我应当遵循。”然后他就乞来各种调味香料,把那只死老鼠做成了一道烧烤美味,卖了两钱。有了这两钱做资本,他就去贩菜,慢慢地就赚到十钱、百钱、千钱,这样逐渐地积累起来,从小财到大财,结果做成了很大的富豪。

闲居忆曰:吾本乞儿,缘致斯贿乎?寤曰:由贤理家训彼凶顽,吾致斯宝,受恩不报,谓之背明。作一银案,又为金鼠,以众名珍,满其腹内,罗著案上,又以众宝璎珞其边,具以众甘,礼彼理家,陈其所以,今答天润。

他在闲居的时候回忆:我原本是一个贫穷的乞丐,怎么变成了今天的富翁呢?醒悟后说:“那是由于贤良的理家教训那个凶顽的孩子,我领受了这条宝训,结果才发家致富。受恩不报,那是违背良心的。”因此他就想要去报恩,便做了一个银案和一只金老鼠,用众多的名贵珍宝充满老鼠的腹中,放在案上,又以各种的妙宝璎珞镶嵌宝案的四边作为装饰,之后盛上各种美味妙食来答谢理家,陈述这一路的经历,并说:“现在是报答您的恩德。”

理家曰:贤哉丈夫,可为教训矣。即以女妻之,居处众诸,都以付焉,曰:汝为吾后,当奉佛三宝,以四等心,救济众生。对曰:必修佛教矣。后为理家之嗣,一国称孝。

理家说:“你真是个人才啊!你是可以接受教诲的人。”商主特别欣赏、看重他,便把女儿嫁给他,并且把住处、各种资产也全部都交付给他,特别信任地对他说道:“你现在是我的后代,不过有个条件,你要信奉三宝,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救济众生。”他回答:“我一定修持佛的教法。”后来他成了理家的后代,一国称孝。一国称孝,就是全国人民都赞叹他的孝行,说明这是个很好的人。

佛告诸沙门:理家者,吾身是也。彼荡子者,调达是。以鼠致富者,槃特比丘是。

佛告诉诸沙门:“这位理家是我的前世,那位浪荡子是提婆达多,以鼠致富的乞儿,就是今天的周利槃特。”

调达怀吾六亿品经,言顺行逆,死入太山地狱。槃特比丘怀吾一句,乃致度世。夫有言无行,犹膏以明自贼,斯小人之智也。言行相符,明犹日月,含怀众生,成济万物,斯大人之明也。行者是地,万物所由生矣。

“调达能记持我的六亿品经,但言顺行逆,死入太山地狱;槃特比丘仅仅怀着我的一句教诲,就得以度脱。所以有言无行,就像用明灯来烧毁自己,是小人之智;言行相符,像日月一样光明,心里怀着众生,能够救济万物,这是大人之明。何取何舍呢?这就很清楚了。所谓的实行,犹如大地,万物所由生。也就是什么东西都要从大地这个根基而出生,什么样的功德都要从实行而出现。即使只有一句教诲,如果能够实地行持,就能得无边利益;纵然有无数种教诲,但如果以它来窃取名利,那就成了葬身地狱之因。”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菩萨以慈惠行到彼岸行的布施高行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