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经讲记 11

六度集经11.mp3

六度集经卷第三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下)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昔有国王,号曰和默。王行仁平,爱民若子,正法治国,民无怨心。其国广大,郡县甚多,境界炽盛,五谷丰熟,国无灾毒,寿八万岁。

话说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告诉诸比丘:往昔有个国王叫做和默王,行持仁道,爱民如子,以正法治理国家,人民都没有怨尤之心。国家幅员辽阔,有很多的州县,繁荣昌盛,五谷丰登,国内没有灾难、毒害,人民的寿量达到八万岁。

和默圣王,明令宫中皇后贵人,百官侍者,执纲维臣,教以正法,各理所部。王常慈心,愍念众生,悲其愚惑,狂悖自坠,寻存道原,喜无不知,哀护众生,如天帝释。

和默圣王明言宣令宫中的皇后、贵人、百官侍者,以及执掌国家纲维的各个大臣,不得行持非法,教导他们以正法统领各自的部门。国王常常以慈心愍念众生,非常可怜这些众生愚痴狂乱,悖逆正道,自甘陷落,做的全是自杀的行为,举心动念都违背正理,自以为是地胡作妄为,这样不知道法道,的确成了无量苦的根源。所以国王就用心教导人民,很快人民的心中存了根本的大道,得到了法喜,没有不了解正理的。国王以慈悲心护佑众生,犹如天帝释。

杀盗淫泆,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妬恚痴,如此之凶,无余在心。孝顺父母,敬爱九亲,寻追贤者,尊戴圣人。信佛信法,信沙门言,信善有福,为恶有殃。以斯忠政十善明法,自身执行,重敕后妃,下逮贱妾,皆令遵奉,相率为善。布告四镇,臣民巨细,皆令带诵,心执修行。

结果人民都改恶从善,杀盗淫妄、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贪、嗔、嫉妒,像这些邪恶的业行不再存留于心,反过来都孝顺父母,敬爱九亲,而且追寻贤者之道,尊戴圣人。在三宝门中也是信佛、信法、信沙门的教导,信做善有福,信做恶有殃。国王奉行这样的忠良之政、十善的正法,不仅自身执行,而且再三敕令后宫的嫔妃乃至贱妾,都要遵奉这样的十善业道,相率为善。并且布告四海的人民,无论是大小的臣民都要随身携带这样的正法诵读,明记以后内心就按照这样来修行。这就是国王当时教导人民依循正法修行的情况。

国有贫者,不任穷困,失计行盗,财主得之,将以启闻。

当时国家有个非常贫穷的人,因为丢了生计,无以为继,便铤而走险以行盗为业,结果有一次行窃的时候被财主当场抓住,于是就被带到国王那里。

王曰:尔盗乎?盗者曰:实盗。王曰:尔何缘盗乎?盗者曰:实贫困,无以自活,违圣明法,蹈火行盗。

国王问:“是你偷的吗?”他说:“是我偷的。”国王说:“你为什么要偷盗呢?”窃贼说:“我是因为穷得没办法过活,才违背圣王的明法,冒险行盗的。”

王怅愍之,喜其至诚,恧然内愧,长叹而云:民之饥者,即吾饿之;民之寒者,即吾倮之。重曰:吾势能令国无贫者,民之苦乐在我而已。

国王当时很悲哀,也格外地怜愍他,又欢喜他的至诚,自己很惭愧,长长地叹息后,说道:“人民饿,是我使他饿的啊!人民寒,是我使他寒的呀!”又说:“我的势力能够让国中没有贫困,人民的苦乐都在于我。”

即大赦其国,出藏珍宝,布施困乏。饥渴之人,即饮食之,寒者衣之,病者给药。田园舍宅,金银珠玑,车马牛钱,恣意所索。飞鸟走兽,都及众虫,五谷刍草,亦从所好。

因此大赦其国,释放监狱里的囚犯,又拿出国库里的各种珍宝库藏救济穷困,饥渴的人给他们饮食,寒冷的人给他们衣服,生病的人给他们药物。田园舍宅,金银珠玑,车马金钱,随着人们的需要都无吝地布施。飞禽走兽乃至各种虫类、五谷刍草,都按照众生的所需而施与。

自王布施之后,国丰民富,相率以道。民无杀者,盗人财物,婬人妇女,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妬恚痴,凶愚之心,寂而销灭。皆信佛信法,信沙门言,信为善有福,作恶有殃。举国和乐,鞭杖不行。仇敌称臣,战器朽于藏,牢狱无系囚,人民称善,我生遇哉。天龙鬼神,无不助喜,祐护其国,毒害消竭,五谷丰熟,家有余财。

自从国王行持布施之后,国丰民富,人们都争相修持正道,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再也没有杀生、偷盗、淫人妇女、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的事情发生,嫉妒、嗔恚、愚痴等凶险愚恶的心都寂而消失了。人们都信奉佛法僧,信奉沙门的教导,信奉为善有福、做恶有殃,全国人民都相安和乐,没有鞭打、捶杖的事情。仇敌也俯首称臣,各种兵器无处可用,都朽坏在兵器库里,牢狱没有拘系的囚犯,人民都说:“现在的政策太好了!我们很幸运,能遇到这样的太平盛世。”天龙鬼神也无不助喜,护佑这个国家,各种毒害都消除了,五谷丰登,人民都非常富裕。

王内独喜,即得五福:一者长寿,二者颜华日更好色,三者德动八方上下,四者无病,气力日增,五者四境安隐,心常欢喜。

圣王在内庭里心里非常地欢喜、宽慰,由于他行持这样的仁政,而得到五种福:长寿;容颜日好;德动十方;身体无病,气力增强;四海安隐,心常快乐。

所以确实行善很快乐,行善身体健康,有精力,行善欢喜,行善有美名,行善有好光色、得长寿,各方面都很好。因此,不要说修出世间的道,就是行持这样的世间善道,也一定是往上走的,决定得增上生。

王后寿终,如强健人饱食快卧,忽然上生忉利天上。其国人民奉王十戒,无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者,寿终魂灵皆得上天。

后来国王寿终的时候,就像强健的人一样,吃饱了很安稳地睡着,一下子就生到忉利天,没有经历死亡之苦,这就是他行持善法以及劝人行善的福果。那些国人奉持国王制定的十戒,死后没有入地狱、饿鬼、畜生道的,因此行持十善业道得人天果,这是决定的道理。那些人民寿终之后,魂灵都得以生天。

佛告诸沙门:时和默王者,是吾身也。诸沙门闻经,皆大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佛告诉沙门:当时的和默王就是我的前世。诸沙门听经以后,都心生大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四姓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孤独家,遭宿命殃,贫窭尤困,草衣茅席,菜糜自供。虽为极困,足不蹈无道之宅,手不执无道之惠。志行清净,众邪不能染其心,朝稟暮讲,经戒不释于口。世尊所叹,众智所敬。虽衣食不供于身口,奉养圣众,随家所有,菜糜草席,不忘一日。

某个时候,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孤独长者家里,遭到宿世的殃咎,特别贫困,只能穿草衣、睡茅席、吃菜糜来维持生活。虽然极度穷困,但他守志清洁,脚不踩无道之宅,手不执无道之惠。志行清净,各种邪行不能染其心,朝稟暮讲,经戒不离于口,世尊赞叹他,智者们敬奉他。虽然他的衣食尚不能供应自己的身口,但是他还是按照家里的所有来供养圣众,菜糜草席,不忘一日。

这就是给孤独长者的修行,他是一个坚贞守道的人,一心持守法道,各种邪行都不能染污他的心相续,因为他的志愿很坚定,不容易动摇。再者,无论如何贫困,他一直都是弃邪守正,脚不踩无道之宅,就是没有道法、干扰道心、丧失道业的地方都不去,手里也不拿别人不合理的施惠。他的志行是如此清净、高尚,并且早晚都不离经法。

诸沙门曰:四姓贫困,常有饥色,吾等不可受彼常食。经说沙门一心守真,戒具行高,志如天金,不珍财色,惟经是宝,绝灭六饥,故誓除馑,何耻分卫而不行乎?共诣佛所,本末陈之,世尊默然。

当时沙门都说:“孤独长者现在很贫困,常常面有饥色,我们不能再接受他日常的供养。经上说,沙门一心守真,具有清净的戒体,行为高尚,志愿犹如天金般,不重财色,唯独以经法为宝,绝灭六饥,所以发誓要给众生种福田,除去他们的饥馑,怎么能耻于乞讨而不实行呢?”于是就共同来到佛这里,把前后的经过陈述了一番。世尊默然,没有说什么。

后日四姓身诣精舍,稽首毕,一面坐。佛念诸沙门前所启事,问四姓曰:宁日慈施供养比丘不?对曰:唯然,举门日供,但恨居贫,菜糜草席,枉屈圣贤,以为默默。

后来有一天,孤独长者亲自来到精舍,礼拜完毕,退坐一面。佛心想这些沙门前次启白了这样的事,就问四姓:“你最近每天都还在供养比丘吗?”回答说:“是的,全家每天都在供养,只是恨家贫,只能供养菜糜为食,草席为坐,枉屈了圣贤,也只能这样了。”

众祐曰:布施之行,惟在四意。慈心向彼,悲心追愍,喜彼成度,护济众生。虽施微薄,其后所生,天上人中,二道为常,所愿自然。眼色耳听,鼻香口味,身服上衣,心皆欣怿,不惧之无也。

众生怙主说:“布施的善行,只是看你慈悲喜舍四种善心的程度。能够慈心善待众生,悲心愍怜众生,喜心很欢喜众生得度,获得功德,舍心平等护持救济一切众生,这样有慈悲喜舍的善心,即使布施物很微薄,也会在将来得到极大的果报,会一向在天上人间享受安乐,所欲自然。眼睛见的色,耳朵听的声,鼻子嗅的香,口里尝的味,身体穿的衣服,都能够自在得到,心里常常欣乐,不会恐惧缺乏。

若施葌薄,心又不悦,后得其福,福中之薄,官位七宝,得不足荣。处在薄中,心又悭俭,不敢衣食,惴惴恰恰,未尝欢喜,腹饥身寒,有似乞人,徒生徒死,无善以自祐也。

第二种情况,施物很薄,心也不愉悦,这样以后得的福就很薄,官位七宝都不富足,常常处在薄少当中。这就是由于过去布施的心很薄,布施的东西也薄,也因此缘起上就很薄。往后处在这样不太富足的状况,心还会很悭贪、吝啬,舍不得吃穿,心里总是惴惴恰恰,不大方,也没有什么欢喜,肚子饿,身体寒,就像个乞丐一样。这样在生死当中徒然度过,没有一种善资粮来佑护自己。

若施以好,心不恳诚,憍傲自恃,身不恭恪,绮求华名,欲远扬己。后有少财,世人空称以为巨亿,内惧劫夺,衣常葌薄,食未尝甘,亦为空生空死。比丘未尝履其门,远离三尊,恒近恶道。

第三种就是布施物很好,但是心不诚恳,没有恭敬心,反而仗着自己有财有势,特别地骄慢,不恪守恭敬之道,只是外求一点虚名,想显扬自己,这样往后只得到少许财物,却招来很大的名称,别人都虚传他有很多钱,都认为他是亿万富翁,而贼也就常常盯梢,成为关注点。他心里特别害怕财产被别人劫夺,所以常常穿很差的衣服,吃劣等的饮食,处在特别悭吝的状态,也是空生空死,白活一世。比丘也不欢喜到他门边,远离三宝,恒常亲近恶道。这是第三种情况,就是布施物很好,但心不好。

第四种情况是布施物好,心也好,这是最上品了。

惠以好物,四等敬奉,自手斟酌,存忆三尊,誓令众生逢佛升天,苦毒消灭。后世所生,愿无不得,值佛生天,必如志愿也(此章别本在萨和檀王经后)。

也就是以好东西来惠施,又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敬奉三宝,布施的时候,亲自斟酌,心里念着三宝的功德和恩德,誓愿让众生能遇佛生天,消除贪嗔痴三毒和各种苦恼。这种人后世所生,无不满愿,能遇佛生天,而且如同他所发的志愿那样能自在获得。

就像这样,有好心又施好物,那将来就特别顺利。这个所谓的好心是两点,对下来说,他是怀着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布施众生,纯粹利他,不是为自己索求什么。对上来说,他是缘念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和恩德,非常恭敬地供养。这个时候他没有想到我,不是为了显扬自己,没有虚伪、造作的心。

就像这样,如果发心纯正,布施物丰厚,这样顺合缘起,那将来凡有所求必会满愿,不会有任何障难阻碍,内心常生欢喜。因为当时布施的时候他不是为着自己,舍得特别干脆,心又特别虔诚、恭敬、善良,所以得果的时候也是非常顺利,心也非常自在、富裕,发什么愿都能自然成就。这就是我们要注意的要点。

昔有梵志,名曰维蓝,荣尊位高,为飞行皇帝,财难筹算,体好布施。名女上色,服饰光世,以施与人。金钵盛银粟,银钵盛金粟,澡瓮盥盘,四宝交错。金银食鼎,中有百味,水名牛,皆以黄金韬衣其角。一牛者日出四升湩,皆从犊子。织成宝服,明珠绽缀。床榻帏帐,宝络光目,名象良马,金银鞍勒,络以众宝。诸车华盖,虎皮为座,雕文刻镂,无好不有。自名女以下,至于宝车,事事各有千八十四枚,以施与人。

话说过去有个梵志,叫做维蓝,当时享有尊荣富贵,是转轮圣帝。他的财富多得没办法计算,性情很好布施,内外一切的好东西都是随手布施。他是一个有布施善性的人,是菩萨种性,欢喜布施。对于具妙色的名女,穿着在世间显得很光耀的服饰,也布施给人,其它的还有金钵里盛着银粟,银钵里盛着金粟,各种洗手的瓮、盘等等都是四宝交错的,还有一些用金银做的食鼎,里面充满了百味妙食,又有水名牛,用黄金韬衣装饰牛角,一头牛每天会出四升牛奶,都让牛仔随意地享用。还有织成宝衣,用各种明珠点缀,床塌、帏帐,宝络光目,名象、良马,金银、鞍勒,都是众宝交络,再说还有各种华丽宝盖的妙车,以虎皮为座,车身雕文刻镂,所谓的妙好应有尽有。总而言之,从名女以下,到宝车之间,各种好的东西都有一千零八十四种,来布施给别人,是作这样的大布施。

他太喜欢布施了,一般的人喜欢积累,这个也要,那个也要,而这个维蓝梵志却喜欢布施,这个也要布施,那个也要布施。

维蓝慈惠,八方上下,天龙善神,无不助喜。如维蓝惠,以济凡庶,毕其寿命,无日废懈,不如一日饭一清信具戒之女,其福倍彼不可筹算。

就像这样,维蓝梵志以慈心惠施给十方的人们,天龙善神无不赞叹随喜。就像维蓝这样的布施,救济凡庶之人,直到终其寿命为止,没有一天放弃,但是却不如一天供饭给一位清信具戒的女人,后者的福德超过前者不可计数倍。

又为前施,并清信女百,不如清信具戒男一。饭具戒男百,不如具戒女除馑一。饭女除馑百,不如高行沙弥一人。饭沙弥百,不如具戒沙门一人。具戒行者,心无秽浊,内外清洁,凡人犹瓦石,具戒高行者,若明月珠也。瓦石满四天下,犹不如真珠一矣。

就像维蓝前面所做的布施,以及供养一百位清信女的功德,不如供养一位清信具戒男;供养一百位具戒男,不如供养一位具戒比丘尼女;供养一百位具戒比丘尼女,不如供养一位高行沙弥;供养一百位高行沙弥,不如供养一位比丘。因为具戒行者,心里没有污秽,内外清洁,而一般的人就像瓦石,具戒高行者,就像明月珠,充满四天下的瓦石,不如一枚真珠。

又如维蓝布施之多,逮于具戒众多之施,不如饭沟港一。沟港百,不如频来一。频来百,不如不还一。不还百,不如饭应真一人。

再者,就像维蓝做的这么广大的布施,以及供养众多具戒者的功德,却不如供饭给一位预流果圣者;供养一百位预流果圣者,不如供养一位一来圣者;供养一百位一来圣者,不如供养一位不还圣者;供养一百位不还圣者,不如供养一位阿罗汉圣者。

又如维蓝前施,及饭诸贤圣,不如孝事其亲。孝者,尽真心,无外私。百世孝亲,不如饭一辟支佛。辟支佛百,不如饭一佛。佛百,不如立一刹。守三自归,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尽仁不杀,守清不盗,执贞不犯他妻,奉信不欺,孝顺不醉。持五戒,月六斋,其福巍巍,胜维蓝布施万种名物,及饭贤圣,甚为难算矣。

再者,像维蓝前面做的广大布施以及供饭给诸贤圣的功德,不如孝事父母。孝顺的道是尽真心,没有私心,但是一百世孝亲,不如供饭给一位辟支佛;供饭给一百位辟支佛,不如供饭给一尊佛;供饭一百尊佛,不如立一佛刹,自己守三皈依的誓愿,皈佛、皈法、皈僧。尽持五戒,尽仁心不杀生,守清净不偷盗,执贞洁不犯他妻,奉信义不欺诳,孝顺不醉酒。这样持五戒,每个月持六斋,福德巍巍,胜过维蓝布施万种名贵之物以及供养贤圣斋饭,难以计数倍。

持戒,不如等心慈育众生,其福无尽也。

然而持戒不如以平等心慈悲养育众生,福德无尽。

虽为菜糜草席,执三自归,怀四等心,具持五戒,山海可秤量,斯福难筹算也。

因此要知道,虽然只是菜糜草席之供,但是自身有非常

清净的皈依心,怀着慈悲喜舍心,又能够具持五戒,这样即使崇山巨海可以称量,这种福德也难以计算。

佛告四姓:欲知维蓝者,是我身。四姓闻经,心大欢喜,作礼而去。

佛告诉四姓:你要知道,当时的维蓝就是我。四姓给孤独长者听完经后,生了大欢喜心,向佛作礼而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