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经讲记 07

六度集经07.mp3

萨和檀王经

昔者国王,号萨和檀,解曰一切施也,有所求索,不逆人意,布施如是。其王名字,流闻八方,莫不闻知。

往昔世尊有一世做国王,号萨和檀,是一切施的意思,以此表明菩萨行的志愿,要行持究竟圆满的布施度。无论众生有什么希求,都不违逆人意,一定要满足他的所愿,这就是菩萨誓愿。当时国王的美名流布四面八方,没有不知道的。

时文殊师利,欲往试之,化作年少婆罗门,从异国来,诣王宫门,语守门者:我从远来,欲见大王。时守门者,即白如是。

那时文殊师利菩萨想试探菩萨的道心,便化作一位年少婆罗门,从外国来,到了王宫门口,对守门人说:“我从远方来,想见大王。”当时守门人就去禀白国王。

王甚欢喜,即出奉迎,如子见父,前为作礼,便请令坐,问讯道人,所从来耶?冒涉塗路,得无疲倦?

国王特别欢喜,亲自出来奉迎,就像孩子见到父亲一样,上前恭敬地作礼,并且很殷重地请婆罗门进宫入坐。然后问道:“道人从哪里来?一路风尘仆仆,疲倦吗?”

逝心言:我在他国,闻王功德,故来相见,今欲乞匃。

婆罗门说:“我在外国听闻到国王的殊胜功德,所以特来相见,现在有所乞求。”

王言:大善!所欲得者,莫自疑难,今我名为一切之施,欲求何等?

国王说:“那很好!不管你想要什么,心里都不要疑虑,我叫做一切施,什么都可以施舍的。你想求的是什么?”

婆罗门言:我不用余,欲得王身,与我作奴,及王夫人,为我作婢,若能尔者,便随我去。

婆罗门说:“我不需要其它东西,我只想得到国王的身体给我做奴仆,以及国王的夫人给我做婢女。如果能这样,就随我去。”

王甚欢悦,报言:大善!今我身者,定自可得,愿属道人,供给使令。其夫人者,大国王女,当往问之。

国王特别欢悦地说道:“很好啊!现在我的身体是一定能得到的,我愿归属道人,供给使唤,但我的夫人是大国王女,我要先去问问她。”

时王即入,语夫人言:今有道人,年少端正,从远方来,欲乞我身,持用作奴,今复并欲索卿作婢,当如之何?

当时国王就进入深宫,对夫人说:“现在有个年少道人,相貌端正,从远方来,想乞求我的身体做奴仆,而且想要你给他当奴婢,你可愿意?”

其夫人言:王报云何?王言:我已许之作奴,未许卿耳。时夫人言:王为相弃,独自得便,不复念度我?

夫人说:“国王你是怎么回答的?”国王说:“我已经答应了给他做奴仆,但没有替你答应。”

当时夫人说:“国王舍弃我,独自得到了机会去行菩萨道,难道以后不再想度我了吗?”

是时夫人,即随王出,白道人言:愿得以身,给道人使。时婆罗门复语王言:審实尔不?吾今欲去。王白道人:我生布施,未曾有悔,从道人耳。

于是夫人就随着国王出来,对道人说:“愿以身体奉献给道人,供道人使唤。”当时婆罗门对国王说:“你们考虑清楚了吗?我现在就要走了。”国王对道人说:“我自布施以来,从没有反悔过,我们会跟着你走的。”

逝心言:汝当随我,皆悉踱跣,不得著履,当如奴法,莫得而掩。王与夫人皆言:唯诺!从大家教,不敢违命。时婆罗门,便将奴婢,涉道而去。

婆罗门说:“你们既然要跟着我,那就都要光脚行走,不能穿鞋。应当按照奴仆的法则,不能够掩饰。”国王和夫人都说:“遵命!随从主人的教导,不敢违逆。”当时婆罗门就带着一奴一婢,上路而去。

文殊师利,即以化人,代其王处,及夫人身,领理国事,令其如故。

与此同时,文殊师利菩萨就以化人代替国王的位置,统理国政,并且幻化出夫人的身相,让一切像往常一样。

王夫人者,本大国王女,端正无双,手足柔软,生长深宫,不更寒苦,又复重身,怀妊数月。步随大家,举身皆痛,足底伤破,不能复前,疲极在后。

再说王夫人本是大王的女儿,端正无双,手足柔软,从小就生长在深宫内,没有经历过寒苦,再加上又有几个月的身孕,身体很沉重,这样徒步随着主人行走,全身疼痛,脚底伤破,不能再前进,她疲惫极了,一直在后面拖着。

时婆罗门还顾骂言:汝今作婢,当如婢法,不可以汝本时之态。夫人长跪,白言:不敢,但小疲极,住止息耳。言:疾来,促随我后。前到国市,别卖奴婢,各与一主,相去数里。

当时婆罗门回过头来骂道:“你现在已经做奴婢了,应当按奴婢的法则,不要再现王后的姿态了。”夫人长跪说:“奴婢不敢,只是身体疲惫极了,想在这里休息休息。”婆罗门说:“快走快走!紧跟在我后面。”这样很快就到了国家的市场里,婆罗门卖掉这一奴一婢,各自给他们找了新的主人,相隔数里。

时有长者,买得此奴,使守斯舍,诸有理者,令收其税,不得妄动。

再说,长者买了这个奴仆,叫他守家,哪里有什么要经营的事,就叫他去收税,不能轻举妄动,一切都要听主人的吩咐,没有自由。

是时婢者,所属大家,夫人甚妒,晨夜令作,初不懈息。其后数日,时婢挽娠,所生男儿。

当时奴女所属的主人,夫人很嫉妒,早晚都让她不断地干活,没有休息。几天后,她分娩生了一个男孩。

夫人恚言:汝为婢使,哪得此儿?捉取杀之。随大家教,即杀其儿,持行埋之。往到奴所,得共相见,言:生一男儿,今日已死,不持钱来,今宁能得唐埋之不?

夫人嗔恚地说:“你只是个卑微的婢女,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还能有这个孩子?抓过来杀掉。”她就随主人的命令,随即就杀掉了她的儿子,然后带着孩子准备埋掉。这样她就到了丈夫奴仆那里,共同相见,就说:“我生了个男孩,今天已经死了,如果不拿钱来的话,怎么能草草就埋掉呢?”

时奴报言:大家甚急,备闻此者,罪我不小,卿促持去,更索余处,不须住此。王与夫人,虽得相见,不说勤苦,各无怨心。

当时奴仆说:“主人管得很紧,假使他听到这件事,一定会给我很大的责罚,你赶紧抱着孩子去其它地方索要,不要再呆在这里了。”国王和夫人虽然得以相见,却没有诉说各自的勤苦之事,他们都没有怨心。

如是言语须臾之顷,恍惚如梦,王及夫人,自然还在本国宫中,正殿上坐,如前不异,及诸群臣,后宫婇女,皆悉如故,所生太子,亦自然活。王及夫人,心内自疑,何缘致此?

这样在说话的须臾间,恍然如梦,国王和夫人都自然回到了本国宫中,在正殿上坐着,像往常一样,群臣、后宫婇女也都如从前。所生的太子,也自然存活。国王和夫人心里很是惊疑:这是什么缘故?好像做了一场梦,我们怎么回到这里了?

文殊师利在虚空中,坐宝莲华,现身色相,赞言:善哉!今汝布施至诚如是。王与夫人,踊跃欢喜,即前作礼。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在虚空中,坐在宝莲花上,现出了微妙色身,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你的布施如此至诚,实在难得!”国王和夫人踊跃欢喜,向前作礼。

文殊师利为说经法,三千刹土,为大震动。覆一国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王与夫人,应时即得不起法忍。

文殊师利菩萨为他们讲说经法,三千大千世界发生大的震动,普国人民都发起了无上正真道意,国王和夫人当即就获得了无生法忍。

佛告阿难:是时王者,我身是。时夫人者,今俱夷是。时太子者,今罗云是。

当时佛告诉阿难说:“当时的国王,就是我的前身;当时的夫人,是现在的耶输陀罗;当时的太子,就是今天的罗睺罗。”

佛告阿难:我宿命时,布施如是。用一切人故,不惜身命,至无数劫,无有恨悔,无所荣冀,自致正觉。

佛告诉阿难:“我宿世的时候就是这样行布施度的,我

已舍身给一切众生使用的缘故,对自己的身命不作吝惜。我的确是有此志愿并且实践菩萨道的人,我守着真理,守着光辉的道路,在无数劫的时间里,从来没有丝毫的悔恨,也不为自己求任何的世间果报,因此我如今得成正觉。”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大悲世尊宿世行菩萨道以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度的高尚之行正是如此。

 

须大拏经

昔者叶波罗王,号曰湿随,其名萨阇,治国以正,黎庶无怨。王有太子,名须大拏,容仪光世,慈孝难齐,四等普护,言不伤人。王有一子,宝之无量。

从前叶波罗国王,号曰湿随,以正法治国,黎民百姓无有怨尤。国王有个太子,叫做须大拏,庄严相好,光耀世间,有世人难比的慈悯孝顺,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普遍地护持一切众生,言语不伤人,他是这样行持不损他人的善行。国王有这样一个孩子,宝爱无量。

太子事亲,同之于天。有知之来,常愿布施,拯济群生,令吾后世,受福无穷。愚者不睹非常之变,谓之可保。有智之士,照有五家,乃尚布施之士。十方诸佛缘一觉无所著尊,靡不叹施为世上宝。太子遂隆普施,惠逮众生。

太子事奉双亲,犹如事天。有了解前来投靠的,太子常常愿以布施来拯济他们,使得后世得无量福德。愚人没有看到财富都是无常变易的,认为可以保有,有智慧的人照见财物是五家所分,因此崇尚布施。十方诸佛独觉无所著尊,无不赞叹布施是世上至宝,也就是由布施得坚牢之藏。太子于是广大地普行布施,以恩惠泽及群生。

欲得衣食者,应声惠之。金银众珍,车马田宅,无求不与。光馨远被,四海咨嗟。

想要得衣服、饮食的,只要说一声,就当即惠施于他。金银等各种珍宝,车马田宅,凡是有所求,也无不给予。太子的光明德香远被到很广远的地方,四海的人民普皆赞叹。

父王有一白象,威猛武势,躃六十象,怨国来战,象辄得胜。诸王议曰:太子贤圣,无求不惠。遣梵志八人,之太子所,令乞白象:若能得之,吾重谢子。受命即行。

父王有一头白象,具足威猛势力,能够踏六十头象。有敌国来征战时,象每每得胜。那些四方的国王商议说:“听闻须大拏太子非常贤良,只要有所求,无不惠施。我们应当派人到太子那里,乞求白象。”于是找来八个梵志,对他们说:“如果能够得到白象,就重重酬谢你们。”这些婆罗门领命后就立即出发。

著鹿皮衣,履屣执瓶,拕杖远涉,历诸郡县,千有余里,到叶波罗国。俱拄杖翘一脚,向宫门立,谓卫士曰:吾闻太子布施贫乏,润逮群生,故自远涉,乞吾所乏。卫士即入,如事表闻。

他们穿着鹿皮衣和鞋子,拿着瓶子,托着木杖,从远方跋山涉水,经历了很多的州县,走了一千多里路,终于到了叶波罗国。然后都拄着拐杖,翘着一只脚,向着宫门站立,对卫士说:“我们听说太子布施贫乏,恩惠泽及群生,所以从遥远的国土前来乞求我们所缺乏处。”卫士当即就入了王宫,如实地上报。

太子闻之,欣然驰迎。犹子睹亲,稽首接足,慰劳之曰:所由来乎,苦体如何?欲所求索,以一脚住乎?

太子听后非常欢喜,马上驰奔出来迎接,就像孩子见到父母一样,稽首接足,安慰地说到:“你们从远道来吗?路上辛苦吗?有什么需求,要用一只脚站着呢?”

对曰:太子德光,周闻八方,上达苍天,下至黄泉,巍巍如太山,靡不叹仰。卿为天人之子,吐言必信,審常布施,不违众愿者,今欲乞匃行莲华上白象,象名罗阇惒檀。

婆罗门说:“太子的德性光辉,普遍传闻到四面八方,上达于苍天,下至于黄泉,巍巍如太山,无不赞叹仰服。您是天人之子,说话一定守信,假如您的确是常常布施不违众愿的话,那现在我们要乞求那头行在莲花上的白象,象的名字叫做罗阇惒檀,您应当布施给我们。”

太子曰:大善!惟上诸君,金银杂宝,恣心所求,无以自难。即敕侍者,疾鞁彼象,金银鞍勒,牵之来矣。左持象勒,右持金瓮,澡梵志手,慈欢授象。梵志大喜,即咒愿竟,俱升骑象,含笑而去。

太子说:“太好了!我一定奉上诸君。像金银杂宝这些的,你们也请随意索求,不要为难。”于是就派遣侍者赶紧装饰白象,完毕后就用金银的鞍勒牵着过来了。太子左手持着白象的缰绳,右手拿着金瓮,让梵志们洗手,然后非常慈悲欢喜地授与大象。梵志大喜,咒愿完毕,八个人都骑在大象背上,摇摇手笑着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