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经讲记 02

六度集经02.mp3

昔者菩萨时为逝心,恒处山泽,专精念道,不犯诸恶。食果饮水,不畜微余。慈念众生愚痴自裹,每睹危厄,没命济之。

从前世尊做菩萨时,叫做逝心。当时修出离心,恒处在山泽中,专心志致地念着道法,不违犯身口意的各种戒行,不造恶。少欲知足,以喝泉水、吃野果维生,不蓄积其余财物。菩萨是这样一心一意地修持无上道行,心里慈念众生都被愚痴裹着自心,每每见到众生遭遇危难、苦厄,总是舍命来作救济。

行索果蓏,道逢乳虎。虎乳之后,疲困乏食,饥饿心慌,欲还食子。菩萨睹之,怆然心悲,哀念众生处世忧苦,其为无量,母子相吞,其痛难言。哽噎流泪,回身四顾,索可以食虎,以济子命。

有一天,菩萨出去找果子,路上碰到一只母虎正在给虎仔喂奶。母虎哺乳后相当疲乏、困厄,因饿得太过心慌,就想吃掉自己的孩子。菩萨目睹此情此景,悲哀怆然,心想:众生处在世间真是无量忧苦!母子还要互相吞噉,其苦难言。当时就哽噎流泪,转身寻找四边有没有东西可以供母虎食用,以保全虎仔的性命。

睹无所见,内自思惟曰:夫虎肉食之类也。深重思惟:吾建志学道,但为众生没在重苦,欲以济之,令得吉福,身命永安耳。吾后老死,身会弃捐,不如慈惠,济众成德。

当时什么东西也没找到,菩萨自己内自思惟:老虎是肉食类,这些果子没办法供它吃。然后又深思重虑,心想:我建立志愿学道,唯一是为了拯济陷在重苦之中的众生,使得他们得到吉祥安宁,身命永安。我将来一定会衰老死亡,身体也会捐弃,不如以这个身体布施众生,来成就一分菩萨德行。

即自以首投虎口中,以头与者,欲令疾死,不觉其痛耳。虎母子俱全。

当时菩萨就把自己的头投到老虎口里,想让老虎先吃掉头,自己可以快点死掉。他知道温热之血可以恢复精力,保全虎仔,因此在利他心的驱使下完全不顾及自己的性命和苦痛。当时老虎母子吃了菩萨的身肉后,都得以保全。

诸佛叹德,上圣齐功,天龙善神有道志者,靡不怆然经行,或得沟港、频来、不还、应真、缘一觉,有发无上正真道意者。以斯猛志,跨诸菩萨九劫之前。

诸佛赞叹菩萨的殊胜德行,齐于上圣,天龙善神有志于修道者,见此情景无不悲伤、感动,在虚空中经行,有的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以及缘觉罗汉果,有的发起无上真正道心。菩萨以这种勇猛志愿,跨越了九劫的修行。

誓于五浊为天人师,度诸逆恶,令伪顺道。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世尊说:我过去世发誓要在五浊恶世做天人师,救度那些最极恶逆的众生,使得虚伪者都能随顺正道,因此我做这样的难行苦行。

世尊过去为菩萨时以慈惠度利益我等众生,行无极高尚的布施之行就是这样的情况。

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国名乾夷,王号遍悦。内明外仁,颜和正平。民从其化,狱无系囚。黎民贫乏,恣所求索。慈惠和润,恩如帝释。

从前菩萨当大国王,国名乾夷,王号遍悦,内心明达事理,外显仁慈博爱,性格温和平正。人民接受菩萨的教化,监狱里没有囚犯。黎民贫乏,任其所求,随意施与。当时国王以仁慈恩惠普润天下百姓,犹如帝释之恩。

他国逝心,服王仁施,从众所欲,群邪嫉正,以伪毁真,诣宫门曰:吾闻明王,济黎民之困乏,犹天润之普覆。告卫士曰:尔可闻乎?

他国有一个逝心,嫉妒人们都倾服于国王的仁慈施舍,随从众人所求而给予满足,就想以虚伪来损坏真实,他来到宫门口说:“我听说明王拯济天下黎民的困乏,犹如天雨甘露普遍滋润天下的苍生。”告诉卫士说:“你可以传个信吗?”

近臣以闻,王即现矣。逝心现曰:明王仁泽,被于四国,有识之类,靡不咨嗟,敢执所愿,欲以上闻?王曰:大善。

近臣就向上汇报,仁王当即就显现在面前。逝心就假装说道:“明王仁慈泽被于四方八国,凡是有心识的人无不咨叹、敬仰。我有一个所愿,不知能不能向仁王汇报?”国王说:“很好!”

逝心曰:大王尚施,求即无违,时宜应用人首为事,愿乞王首,以副望矣。

逝心说:“大王崇尚布施,都不违背求者的心意,现在我要用人头来办事,想祈求国王的头来满足所愿。”

王曰:吾首何好,而欲得之乎?吾有众宝,益以惠子。逝心不受。

国王说:“你要我的头有什么好处?我有好多的珍宝能够利益你。”逝心不接受。

又使工匠,作七宝首,各数百枚,以与逝心。逝心曰:惟欲王首耳。

国王又让工匠做了七宝头,各几百枚,交给逝心。逝心说:“我只要国王的头。”

王未尝逆人,即自下殿,以发缠树,曰:吾以首惠子。逝心拔刀疾步而进。

国王从来不违逆人心,就亲自走下殿来,把头发缠在树上,说:“我把头惠施给你。”逝心就拔刀快步向前。

树神睹之,忿其无道,以手搏其颊,身即缭戾,面为反向,手垂刀陨,王得平康。臣民称寿,悲喜交集。诸天叹德,可谓内施乎。四王拥护,众毒消歇,境界无病,五谷丰熟,牢狱裂毁,君民欣欣。

树神看到这样的情景,愤恨逝心残暴无道,就用手打他的脸。逝心的身体转了几个圈后,面部背向国王,双手垂下来,刀就掉落在地上,国王得到安康。群臣民众都称“万岁!万岁!”悲喜交集。诸天赞扬他的德行,可谓能作内布施,也就是施身者具有这样的大德行。四方边境的小王拥护大王,国内的各种邪行、毒害都消歇了,在整个国境内没有灾难和混乱,五谷成熟丰收,没有犯罪的人,监狱形同虚设,君民过着欣欣向荣的生活。

佛告诸沙门:时乾夷国王者,即吾身也。逝心者,调达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佛告诉诸沙门:当时的乾夷国王就是我的前世,逝心是调达的前世。菩萨过去是这样以仁慈恩惠行持布施波罗蜜多的行为的。

昔者菩萨为大国王,理民以慈,恕己度彼。月日巡行贫乏,拔济鳏寡,疾药糜粥。每出巡狩,命使后车,具载众宝,衣被医药,死者葬之。

世尊宿世做菩萨时,曾经做大国王,以仁慈治理国民,行持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当施于人”,这样爱护一切人民。菩萨常常在一些时日里巡行国土,看看国家里有没有贫困的人,拔济鳏寡孤独,病者施药、饿者施粥。每次出巡时,国王都让使臣用车子载着很多的珍宝、衣服、被子、医药,见到死人没有安葬的,就给他安葬。

每睹贫民,辄自咎责:君贫德,民穷矣,君富德,民家足,今民贫,则吾贫矣。王慈若斯,名被十方。

每次见到贫民,国王都深深自责:“君贫德,民穷矣;君富德,民家足。今民贫,则吾贫矣。”意思是,君主薄德,人们才穷困;君主富德,人们一定富足。现在人民贫乏,是我德薄的缘故。国王是这样仁慈,名声普被十方。

第二帝释,坐为其热,释心即惧,曰:彼德巍巍,必夺吾位,吾坏其志,行即毕乎。

再说六欲天的第二天主帝释坐在那里胸襟烦闷,恐慌地说:“他的道德巍巍,一定是想夺走我的帝位,我要坏掉他的志愿,他的行为也就完了。”志愿就是欲乐、欲心,是行为的枢要,一旦志愿毁坏了,行为也就随之止息。

便自变化为老梵志,从王乞银钱一千。王即惠之。曰:吾年西老,恐人盗之,愿以寄王。王曰:吾国无盗。重曰寄王,王即受之。

所以帝释以贪嫉之心想扰乱国王,就变化成一个老梵志,跟国王乞求一千银钱。国王当即惠施。梵志说:“我年纪已老,怕别人偷走,愿寄存在国王这里。”国王说:“我的国土里没有盗贼,你放心好了。”他再次请求:“还是寄存在国王这里。”国王就答应了。

天又化为梵志,诣宫门,近臣以闻,王即现之。

天帝又化成另外一个梵志,来到宫门,求近臣传报一声。国王知道后当即现前。

梵志叹曰:大王功名,流布八极,德行希有,今故远来,欲有所乞。王曰:甚善。

梵志赞叹说:“大王的功名流布四面八方,德行稀有,现在我特意远来,是有所乞求。”国王说:“很好!你尽管说。”

曰:吾宿薄佑,生在凡庶,欣慕尊荣,欲乞斯国。王曰:大善。即与妻子轻乘而去。

梵志说:“我宿世福薄,生在贫贱之家,特别希求尊荣富贵,我想乞求当国王。”国王说:“那很好!”当即就舍掉王位,和妻子、王儿乘着马车离开王宫。

天帝复化为梵志,从王乞车。以车马惠之,与妻子进路,依山止宿。

天帝又化成一个梵志,跟国王乞求车马。国王就把车马也布施给他。然后和妻子、王子徒步行路,进了一处深山,在那里居住。

有五通道士,与王为友,脱忆王德,即视其宿,睹之失国,静心禅息。睹天帝释贪嫉夺国,委顿瘦疵。

山里有一位五通道士,是国王从前的朋友。他在静坐时忽然想起国王的道德,就想看看老朋友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国王已经失去国家,在深山里静心禅坐。又见到天帝释以贪嫉之心夺取王位,委顿瘦疵。

道士以神足忽然之王所,曰:将欲何求,劳志若兹?曰:吾志所存,子具知之。道士即化为一辕之车,以送王还,晨各离矣。

道士以神足通忽然显现在国王那里说:“你求的到底是什么?怎么弄得这么劳心苦志?”国王说:“我的志愿所在,你都知道的。”道士就化成一辕之车,送国王返回国土,早晨就各自离开了。

天化为梵志复乞其车,即复以惠之。

这时天帝化为梵志又来乞求车辆,国王又布施给了他。所以国王的确是有布施度的诺言,凡是众生有所求,都无吝而施舍,这是菩萨的大愿,我们应当如此随学。谈布施不是口头上的,已经立了誓愿,凡是可舍物,都要施舍给众生,满足众生的心愿。从这里可以看到世尊过去的确是一个波罗蜜多的真实行者。

转进未至彼国数十里,天复化为前梵志,来索银钱。王曰:吾以国惠人,脱忘子钱。梵志三曰:必还吾钱。王即以妻子,各质一家,得银钱一千,以还梵志。

再者,国王徒步行走,继续上路。在距离国土几十里处,天帝又化成前面那个梵志来乞求银钱。国王说:“我把国土都给了别人,忘了你的钱。”这个梵志连说了三次:“你一定要还我的钱。”国王就答应了。当即把自己的妻子、儿子租给人家打工,得到一千银钱,还给了梵志。

妻侍质家女,女浴,脱身珠玑众宝,以悬著架,天化为鹰,撮衣宝去。女云妇盗,录之系狱。

再说,妻子当时侍奉主人家的女儿,那女儿洗浴时,脱下身体的珠玑众宝悬挂在架梁上面,天帝就化成鹰撮走了衣宝。女孩说:“肯定是你这个女人偷的。”然后就把她关押入狱。

其儿与质家儿俱卧,天夜往杀质家儿矣,死家取儿付狱。

他的儿子和主人家的儿子一起睡,天帝就在夜晚杀掉了主人家的儿子,结果主人家就把王子押赴监狱。

母子拘狱,饥饿毁形,呼嗟无救,衔泣终日,罪成弃市。

这样母子都拘留在监狱里,饥饿、消瘦,不成样子,一直呼求也没有人救护,整天衔着泪水哭泣,最后定为死罪,要被砍头弃市。

王赁得银钱一千,行赎妻子,历市睹之,即存念十方诸佛,自悔过曰:吾宿命恶,乃致兹乎?静心入禅,神通之明,睹天所为。

国王给人打工得到了一千银钱,想来赎回妻子和王子。当时他经历街市,看到自己的妻子、儿子要被砍头,他就存念十方诸佛,自己悔过说:“我宿世造了什么恶,要感受这样的果报?”接着静心于禅定中,以神通眼见到这一切都是天帝所为。

空中有声曰:何不急杀之乎?王曰:吾闻帝释,普济众生,赤心恻怆,育过慈母,含血之类,莫不蒙佑尔,为无恶缘,获帝位乎?

这时,空中有声音说:“你为什么不赶紧杀掉他呢?”国王说:“我听说帝释普济众生,以一颗赤心恻愍天下,如同慈母般养育群生,凡是有血性的种类,无不得到天帝的护佑,他不是因为没有恶缘而得到帝释王位的吗?”国王有宽厚的仁心,只见别人好,不见别人坏,他是这样包容这件事的。

释怀重毒,恶熟罪成,生八太山。天人龙鬼,莫不称善。地主之王,即释妻子之罪。

当时帝释天怀着很重的毒心,由于恶业成熟,生在八太山当中。天人龙鬼,无不称善。当地的地主王就赦免了王妻、王子的罪过。

二王相见,寻问其原,具陈所由。国无巨细,靡不堕泪。地主之王,分国而治。故国臣民,寻王所在,率土奉迎。二国君民,一哀一喜。

结果两王相见,寻问原由,国王具体说明了来由。当时国家中大大小小的人,听到后无不伤心落泪。地主之王,分了一半江山给他。从前国土里的大臣们又来寻找国王,全国都来迎奉,两国的君民,一喜一忧。

时王者,吾身是。妻者,俱夷是。子者,罗云是。天帝者,调达是。山中梵志,舍利弗是。彼国王者,弥勒是。

世尊说:当时的国王,就是我的前世;妻子是耶输陀罗;儿子是今天的罗云;天帝是今天的提婆达多;山中的梵志,是舍利弗的前身;那位地主之王是弥勒菩萨的前世。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世尊过去做菩萨时慈惠修波罗蜜多之行、践履布施之行是这样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