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经讲记 01

六度集经01.mp3

六度集经讲记

吴天竺三藏法师康僧会译

益西彭措堪布传讲

六度集经卷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座中有菩萨名阿泥察,佛说经道,常静心侧听,寂然无念,意定在经。众佑知之,为说菩萨六度无极难逮高行,疾得为佛,何谓为六?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忍辱、四曰精进、五曰禅定、六曰明度无极高行。

结集者这样说到:我是如实地从佛陀身边这样听到的。某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和五百阿罗汉、一千菩萨坐在一起。座中有位菩萨叫做阿泥察,佛说经道,常常静心侧耳谛听,没有念头,非常寂静,心定在经法上。众生怙主佛陀知道他的心意,给他讲说菩萨六度到彼岸无极难逮的高行,能够疾速成佛。是哪六种高行呢?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般若,这六种能到达无上果位的高行。

梵语“波罗蜜多”,早先翻为“度无极”,后来翻成“到彼岸”,就是到家了的意思,指到达无上佛果。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上)

布施度无极者,厥则云何?慈育人物,悲愍群邪,喜贤成度,护济众生,跨天逾地,润弘河海。布施众生,饥者食之,渴者饮之,寒衣热凉,疾济以药。车马舟舆,众宝名珍,妻子国土,索即惠之。

布施到达彼岸,是怎样的一种善心呢?就是以慈心养育众生、护育众生,以悲心怜愍各种行在邪道上受苦的人,以喜心欢喜众生贤善、得到度脱、得到种种的成就,这样来护持、救济众生。

这里讲到布施具有慈、悲、喜、舍等善心的内涵。慈心,是想把安乐施给众生、把法利给与众生,由此养育众生生命的心,使他们都得到滋润、成熟、发展、利乐;悲心是不忍众生受苦、行于邪道,想将众生从恶病中拔济出来;喜心是见人好如己好,人成德如己成德,见到众生成才、具德、成道等,有由衷的欢喜之心。像这样,以善心来利益、养护众生。

“跨天逾地”等表明了布施善心的宽广度。这是极大的心量,超越天地。也就是善心的量大到无有穷极,广阔到无所不施,而且是给与一切众生,等如一子,没有偏执。

“润弘河海”,就是如大海般的广阔善心来做极大的利益。饥者给与美食,渴者给与美饮,寒者给与暖衣,热者给与清凉,病者给与医药,行路者给与车马舟船,匮乏者给与众宝名珍,乃至妻儿、子女、国土等,无所不与。像这

样众生有希求时,都无吝地布施,是如此广大的善德。

犹太子须大拏,布施贫乏,若亲育子,父母屏逐,愍而不怨。

就像太子须大拏,布施贫乏,如同父母养育孩子的那份心,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太子特别慈愍,见到贫困者不是歧视他们,而是看成自己最疼爱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因为布施过度,父母生气,要驱逐他,太子很有德行,仍然保有对父母的孝顺之心,无有怨尤。

昔者菩萨其心通真,睹世无常,荣命难保,尽财布施。

过去菩萨的心通达真实义,见到这个世间没有一法常住,富贵荣华、寿命都难长保,于是就发起无余布施的大愿。总之,世上的一切都是生灭无常的,保不住的,因此要用财物来换取坚实之义,这是菩萨布施的信念。

天帝释睹菩萨慈育群生,布施济众,功勋巍巍,德动十方,惧夺己位,因化为地狱现于其前,曰:布施济众,命终魂灵入于太山地狱,烧煮万毒,为施受害也。尔惠为乎?

当时天帝释看见菩萨慈育群生,布施济众,功德巍巍,德动十方,害怕菩萨夺掉自己的地位,因此化现了一座地狱,现在前面说:“你布施救济大众,命终魂灵会入太山地狱,受烧煮的万般苦毒,这是布施要受的刑害,你还要布施吗?”

菩萨报曰:岂有施德而入太山地狱者乎?释曰:尔其不信,可问辜者。菩萨问曰:尔以何缘处地狱乎?罪人曰:吾昔处世,空家济穷,拯拔众厄,今受重辜,处太山狱。

菩萨回答:“哪有以布施德行而入太山地狱的呢?”

帝释说:“你不相信可以问这里受罪的人。”

菩萨问:“你以什么因缘处在地狱里?”

罪人说:“我从前在世间竭尽家财救济苦厄,所以现在要受很重的惩罚,处在太山地狱。”

菩萨问释:仁惠获殃,受施者如之乎?释曰:受惠者命终升天。菩萨报曰:吾之拯济,惟为众生,假如子云,诚吾愿矣。慈惠受罪,吾必为之,危己济众,菩萨上志也。

菩萨问帝释:“仁慈施惠获得殃祸,那么受施者情形如何呢?”

帝释说:“受恩惠者,命终升天。”

菩萨回答:“我做拯济之行,心里唯一就是想利益众生,假使如你所说,受惠者能得利益,那就满我的愿了。即使以慈惠受罪,我也一定要做,损己利人是菩萨的高尚志愿,因此正满我愿。”

帝释以为能吓倒菩萨,你布施是要受惩罚的,但菩萨不是为自己想,而是想我布施之后,能让受施者如何?如果能升天,那就行了。就像父母对孩子有一份无私的慈悲心,孩子能得利益就行,即使要我受罪也没有关系。所以菩萨视众生为独子,一心想的就是众生得利益,自己受罪是不要紧的。

释曰:尔何志愿,尚斯高行?答曰:吾欲求佛,擢济众生,令得泥洹,不复生死。

帝释问:“你以什么志愿崇尚这样的高行?”

菩萨回答:“我想求佛果,拯济一切众生,使他们都得到不生不死的果位,免除轮回的一切苦恼。我是这样的志愿。”

释闻圣趣,因却叩头,曰:实无布施慈济众生,远福受祸,入太山狱者也。子德动乾坤,惧夺吾位,故示地狱以惑子志耳。愚欺圣人,原其重尤。

帝释听到圣者的志趣,当即叩头谢罪,说:“其实没有布施慈济众生而远福受祸入太山地狱受惩罚的道理。因为你的道德震动乾坤,我害怕你夺我的王位,所以显示地狱来惑乱你的志愿。我特别愚痴,欺诳圣人,希望您原谅我的深重罪过。”

既悔过毕,稽首而退。

这样悔罪完毕,顶礼而退。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世尊过去行菩萨道时是这样行持惠施度无极高行的。

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号萨婆达,布施众生,恣其所索,愍济厄难,常有悲怆。天帝释睹王慈惠,德被十方。天神鬼龙佥然而曰:天帝尊位,初无常人,戒具行高,慈惠福隆,命尽神迁,则为天帝。

过去世尊做菩萨时,有一世做大国王,叫做萨婆达王,慷慨施舍群生,随其所求,无不施与,是这样行大布施行,救济苦厄。菩萨常常怀着悲怆之心,愍怜众生。天帝释见到下界有这样一位人王十分慈惠,德被十方,而且天神鬼龙都这样说:“天帝释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谁具有高尚戒行,慈愍众生,福德广大,命终神识迁到天上就可以做帝释。”

释惧夺己位,欲往试之,以照真伪。帝命边王曰:今彼人王慈润霶霈,福德巍巍,恐彼志求夺吾帝位。尔化为鸽,疾之王所,佯恐怖求哀,彼王仁惠,必受尔归。吾当寻后从王索尔。

当时天帝释害怕人王夺取自己的帝位,就想去试探菩萨的道心,来照明他心地的真伪。

帝释命令边王说:“现在这个人王以慈悲像大雨滂沱滋润大地万物一样滋润群生,他有巍巍之福,恐怕他心怀不轨,想夺掉我的帝位。你化成一只鸽子,疾速地前往国王那里,假装恐怖求救。那位国王仁慈,一定会接受你的归救,我就马上在后面追赶,向王索要。”

王终不还,必当市肉以当其处,吾诡不止。王意清真,许终不违,会自割身肉以当其重也。若其秤肉,随而自重。肉尽身痛,其必悔矣,意有悔者,所志不成。

“国王终究不会还,一定会以肉来偿还,我诡诈不已,不断地索求。国王的心是很纯真、清净的,他的许诺终究不会违背,一定会割自己的身肉,来给出份量。如果他称肉,你就让自己的身体随着变重,直到他的肉全部割完为止。身体疼痛难忍,他就一定会生悔心,一旦生了悔心,他的志愿就不会成功。”

释即化为鹰,边王化为鸽。鸽疾飞趣于王足下,恐怖而云:大王哀哉,吾命穷矣。王曰:莫恐莫恐,吾今活汝。鹰寻后至,向王说曰:吾鸽尔来?鸽是吾食,愿王相还。王曰:鸽来以命相归,已受其归,吾言守信,终始无违。尔苟得食,吾自足尔,令重百倍。

随即,帝释就化成一只鹰,边王化成一只鸽,鸽疾速地飞到国王脚下,恐怖战栗地说到:“大王!救救我!我快没命了!”国王说:“不要害怕!不要害怕!我现在就救你。”

鹰马上赶过来,向国王说:“我的鸽子到这里来了吗?鸽子是我的食物,愿王还给我。”

国王说:“鸽子来了,它以命归投我,我已经答应了。我是一个守信诺的人,凡是说的话始终不会违背,假使你想要食物,我可以满足你一百倍。”

鹰曰:惟欲得鸽,不以余肉。王岂当相惠而夺吾食乎?

鹰当时说:“我只想得鸽子,不要其它的肉,国王你难道恩惠其它而夺我的食物吗?”

王曰:受彼自归,信重天地,何心违之乎?当以何物,令尔置鸽,欢喜去矣?

人王说:“因为它来归命我,我答应了,我重信誉过于天地,怎么会违背自己的诺言呢?要以什么东西给你,才能让你放下鸽子,欢喜离去呢?”

鹰曰:若王慈惠,必哀众生者,割王肌肉,令与鸽等,吾欣而受。

鹰说:“如果国王果真仁慈、哀愍众生的话,请割下国王的肌肉,使它与鸽子的重量相等,我就欢喜接受。”

王曰:大善。即自割髀肉秤之,令与鸽重等。鸽逾自重,自割如斯,身肉都尽,未与重等。身疮之痛,其为无量。

国王说:“那就好!”当即割掉大腿肉来称,使得与鸽子重量相等,但是鸽子越来越重,自己怎么割也不够份量。这样不断地割下去,身体的肉都割光了,还是无法相等,当时身体千疮百割的疼痛无法言述。

王以慈忍,心愿鸽活,又命近臣曰:尔疾杀我,秤髓令与鸽重等。吾奉诸佛,受正真之重戒,济众生之危厄,虽有众邪之恼,犹若微风,焉能动大山乎?

国王因为慈忍,心里一心愿鸽子存活的缘故,就坚强地忍受着疼痛,又命令近臣说:“你快点杀掉我!称我的骨髓,使得跟鸽子的份量相等。我信奉诸佛,受的是真正的重戒,以菩萨大戒一心要饶益众生,救济苦厄,虽然有各种邪行等困恼苦痛,但是这就像微风吹不动大山那样微不足道的。”

鹰照王怀,守道不移,慈惠难齐,各复本身。

当时鹰见到了国王的本怀,是真实地以坚定的心守着菩萨道不违犯,那样一种慈愍众生、利济众生的心无人能比,鹰和鸽就各自恢复本形,现在菩萨心前。

帝释边王稽首于地,曰:大王欲何志尚,恼苦若兹?人王曰:吾不志天帝释及飞行皇帝之位,吾睹众生没于盲冥,不睹三尊,不闻佛教,恣心于凶祸之行,投身于无择之狱。睹斯愚惑,为之恻怆,誓愿求佛,拔济众生之困厄,令得泥洹。

当时帝释和边王一同稽首在地,问到:“大王!你志求什么,能受这样的苦?”

人王说:“我不求天帝释和转轮王的位置,我是目睹众生陷在愚盲当中,不见三宝,不闻佛教,恣心任意,堕于凶险之行当中,投身在无自由的地狱里面。我看到众生这般愚昧迷惑,内心实在是悲哀难忍,因此就发了誓愿:‘我一定要求佛果来拯济一切众生的苦厄,使得他们每一个都得到真正的涅槃安乐。’我发了这样的心。所以我见到任何的苦难众生,都希望能解救他们,哪怕丧失自己的性命。”

天帝惊曰:愚谓大王欲夺吾位,是以相扰耳。将何敕诲?

天帝释当即惊动,说:“我是愚痴啊!我以为大王想夺取我的天帝位置,所以才来扰乱。菩萨有什么训诲、教令?”

王曰:使吾身疮,愈复如旧,令吾志尚布施济众,行高逾今。

人王说:“让我身体的疮伤痊愈,恢复如旧,使我一心崇尚布施、救济苦众的高行超过以往。”

天帝即使天医神药傅身,疮愈色力踰前,身疮斯须霍然都愈。释却稽首,繞王三匝,欢喜而去。

天帝就命令天医用神药涂敷菩萨的身体,当即疮伤治愈,色力超过从前,顿时之间就恢复如故。帝释稽首,绕王三匝,欢喜离去。

自是之后,布施踰前。

从此之后,菩萨的布施道行超过以往。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世尊过去为菩萨时是这样行持慈惠度无极的高行。

 

昔者菩萨贫窭尤困,与诸商人俱之他国,其众皆有信佛之志,布施穷乏,济度众生等。人佥曰:众皆慈惠,尔将何施?答曰:夫身假借之类,靡不弃捐。吾睹海鱼,巨细相吞,心为恻怆,吾当以身代其小者,令得须臾之命也。

过去菩萨非常穷困,和商队一起去外国经商。商人们都有信佛的志愿,布施穷困,济度众生,做各种善行。人们都说:“大家都以慈愍恩惠众生,你布施什么?”菩萨回答:“身体是暂时借用的,最终都要弃舍,我看到海鱼大小相吞,心里悲怆怜愍,我想用身体代替小鱼,使它们能得须臾的性命。”

即自投海,大鱼饱,小者得活。魂灵化为鳣鱼之王,身长数里。

当即自身投海,喂饱了大鱼后,那些小鱼都得到暂时的存活。菩萨的魂灵也因此化为鳣鱼之王,身体长达数里。

海边有国,其国枯旱,黎庶饥馑,更相吞啖。

当时海边有个州国,国家干旱,民不聊生,由于饥饿,互相吞食。

鱼为流泪曰:众生扰扰其苦痛哉,吾身有数里之肉,可供黎民旬月之乏。即自荡身上于国渚,举国啖之,以存生命。

鱼王见到这种情景,流泪说:“众生被业力所困,扰扰不安,是这般苦痛。(也就是这些众生都被悭贪业所逼,致使数月数年没有东西吃,一直在生存线上挣扎。)我现在有几里长的身肉,可以供黎民旬月之需。”这样在利他心的驱使下,鱼王就荡着自己的身体上了州渚,给州岛国人饮食。当时全国人民见到这么庞大的鱼王,可以吃它的身肉保全性命,结果纷纷来割食鱼肉。

辇肉数月,而鱼犹生。天神下曰:尔为忍苦,其可堪哉?何不放寿,可离斯痛也。

这样人们在鱼王身上割肉,用车辇装载了好几个月,而鱼还活着。天神下来说:“你这样忍苦受得了吗?为什么不放舍寿命离开这种剧痛?”

鱼曰:吾自绝命,神逝身腐,民后饥馑,将复相啖。吾不忍睹,心为其感矣。

鱼王说:“假使我自绝性命,神识迁走,身体当即就会腐烂,人民不能吃这种腐烂的肉,而导致重新陷在饥荒当中,严重的话还会互相吞食,人吃人。我不忍心看到此种情形,所以我的心一直摄持着身体而不死。”

天曰:菩萨怀慈难齐。天为伤心曰:尔必得佛,度苦众生矣。

当时天说:“菩萨怀着这样的慈愍心,无人能比。”天伤叹地说:“你一定能得佛果,度脱无边苦众生,因为你的心太好了,你是完全不顾及自己而利益众生。”

有人以斧斫取其首,鱼时死矣,魂灵即感为王太子,生有上圣之明,四恩弘慈,润齐二仪,愍民困穷言之哽咽。然国尚旱,静心斋肃,退食绝献,顿首悔过曰:民之不善,咎在我身,愿丧吾命,惠民雨泽。日月哀恸,犹至孝之子,遭圣父之丧矣。

再说,后来有人用刀斧砍斫鱼头,鱼当即就死去,魂灵感得做王太子身。当他诞生之时,就有自然的圣明之德,能够见到世间的真相,体察民情,以四种恩德广大地利及众生,普利天下的男女。当时见到人民这般困苦、穷乏,说起来都伤心地流泪。

当时全国都还处在干旱当中,人王一心寂静斋戒,远离诸欲,顿首悔过说:“人民的不善,过咎在我身上,愿丧失我的性命来惠民以雨泽。”这样日夜在哀疚之中,就好

像至孝的王子遭遇圣父的丧亡一样。

精诚达远,即各有佛五百人,来之其国界。王闻心喜,悦若无身,奉迎稽首,请归正殿。皇后太子,靡不肃虔,最味法服,供足所乏。

由于国王的精诚远感佛心,当时有佛五百人来到国界。国王听后特别欢喜,好像没有了身体那样马上出来迎接、顶礼,请归于正殿。而且携带皇后、太子,无不虔敬、肃恭,以最好的法服、饮食供给佛僧。

五体投地,稽首叩头,涕泣而曰:吾心秽行浊,不合三尊四恩之教,苦酷人民,罪当伐己,流被下劣。枯旱累载,黎庶饥馑,怨痛伤情,愿除民灾,以祸罪我。

当时国王五体投地稽首佛陀,悲涕而言:“我的心很脏,行为也不干净,不合符三宝四恩的教法,这样使人民遭到很大的苦楚。这种罪过应当惩罚我,让我流被于下劣之地吧!举国数载干旱,黎民遭受饥馑之苦,怨痛伤情,愿佛为我说法,除去人民的灾情,此外罪我、祸我,在所不惜。”

诸各佛曰:尔为仁君,慈恻仁惠,德齐帝释,诸佛普知,今授汝福,慎无慼也。便疾敕民,皆令种谷。王即如命,男女就业,家无不修,稻化为蓏。农臣以闻,王曰:须熟。蓏实覆国,皆含稻穬,中容数斛,其米苾芬,香闻一国。举国欣怿,叹咏王德。四境雠国,皆称臣妾,黎民云集,国界日长,率土持戒,归命三尊。王及臣民寿终之后,皆生天上。

佛说:“你是仁君,具足慈悲恻隐之心,你的仁德上齐于帝释,诸佛都知道,现在传授你修福之法,千万不要悲伤。”于是佛疾速下令国民,普遍地种植稻谷,国王遵命,命天下的男女就业农产,结果稻子化成了果蓏。农臣上报此情,国王说:“要等到成熟才能够采用。”当时国土里遍地都是果蓏,等到成熟时打开,里面含有数斛多的稻穬,稻米芬芳,全国都能闻到稻米香。这样举国人民欢欣鼓舞,歌叹王德。四边边疆的雠国都俯首称臣,黎民云集,国界日长,率土持戒,归命三宝。国王和大臣、人民寿终之后都得以升天。

佛言:时贫人者,吾身是也。累劫仁惠,拯济众生,功不徒朽,今果得佛,号天中天,为三界雄。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世尊说:“当时的那位穷人就是我的前身。我在累劫中以仁慈施惠众生,拯济群生,这种功德是不会虚弃的。以这种利他的大功德力使得我得成无上的佛果,号天中天,成为三界大雄。”

菩萨往昔行持慈惠度无极的高尚之行——布施度的情景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