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光佛修要

萨迦班智达 造

敬礼上师及文殊师利前!

此无量光佛之修要者,乃是依于《普贤行愿品》六句颂撰写,所谓: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这是配合《普贤行愿品》里“愿我临欲命终时”等六句所写的修要。

夜晚睡时,右胁而卧,归依发心,随后将住处观为极乐世界,自身修为本尊。其次明观:前方莲花、月轮垫上,红色无量光佛双手定印上,持着甘露充满之钵,双足跏趺而住,以种种珍宝庄严而饰,旁边由诸上师围绕而住,其外复由诸佛菩萨围绕而住。以意敬礼彼等三次后,念诵《普贤行愿品》中的七支,若无彼则念诵本人所著《十法行》,共三遍。

时间是夜晚要睡的时候,这时容易想到归宿,自己要往哪里去,配合这个时辰能很切要地修持。修的时候右胁躺卧,心中归依、发心,之后修成清净——所在处观为极乐世界,自身观修为本尊。

接着明观圣境,包括阿弥陀佛、诸上师和诸佛菩萨三层。首先观想,在面前莲花、月轮垫上有红色的阿弥陀佛,两手结定印,定印上持着充满甘露的钵,双足跏趺坐,色身以各种珍宝庄严而装饰;再观想,在阿弥陀佛身边,诸上师们围绕而住,这是内圈;外圈是诸佛菩萨围绕而住,这样就观出圣境了。

然后在心里向阿弥陀佛、诸上师、诸佛菩萨敬礼。也就是,缘念这里是西方净土、诸佛菩萨围绕的清净境界,内心恭敬。在缘念功德的同时住在恭敬状态中,这就是“以意敬礼”。之后修《普贤行愿品》中的七支,念三遍。从“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等,一直念到回向支。这样来修集资粮、忏除业障、回向令善根辗转增长。

复次观想:随气向外呼出,自心入于佛心后,与佛心无别;随气吸入时,从佛心间发光,入于我口道后,入于心中之故,佛心与自心无别。如是作三次。最后一次时,再次观想:诸佛菩萨入于上师,诸上师入于无量光佛,无量光佛入于我,我亦化为光,随后在此光中,佛、本尊、自心三者合而为一。随后发愿: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花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当安住此境,心不移动他处而睡眠。

接着要配合呼吸来观想。呼气时,自心入到阿弥陀佛的心间,融入后和佛心成为无别;吸气时,阿弥陀佛的心间发光入到自己口里,再入到自己心间,由此佛心和自心成为无别,这样做三次。这里关键要配合呼吸,随着气呼出去,自心就入到佛心里变得无别;随着气吸进来,佛的心间发光从口道入到我的心中变成无别,自心住在和佛心无别的境界中。

这样做三遍最后的时候再次观想:前面的三圈圣境,诸佛菩萨入于上师们;上师们入于无量光佛;无量光佛融入自身;由此,自己肉体的虚假现相和妄识的虚假现相都消失了,自己化成了光;在光中,佛、本尊和自心三无差别,成了一味的光明体性。这就是做临终前的训练,每晚睡前都这样修。一旦串习成性,死的时候就直接入到阿弥陀佛心中,阿弥陀佛的心融入自己,或者成了光,住在佛、本尊、自心无别的境界里,这时已经住在净土中了。

随后对于入净土之后的事作发愿,念“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花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等,这样在心里作愿。经过以上的观修,就会离开由妄心幻现的娑婆世界平庸境界,而入在清净观中。然后发愿:这时,彼佛众会都是清净的,我从莲花中化生出来,亲自见到无量光佛,现前就给我授菩提记莂。这就是结合《普贤行愿品》两颂的修持,萨迦班智达以智慧来给我们制定,不然我们光是念还不知道该怎么修。

之后就住在这个境界里,心不散动在其他地方。出现这种心境时,自己就住在这里,不要想东想西、移到别的所缘上等等,这一点非常重要。然后进入睡眠,这个状态会持续到睡眠位,非常关键。

如是已作故,后世如蛇蜕皮般弃离此身后,化生于极乐世界莲花中,随后在无量光佛座下闻法等,此义为《宝积经》所说。

按照这样作观修、发愿后,来世就像蛇蜕皮一样舍弃此身,蛇一蜕掉外层的皮就出现内层的皮,我们这一世的五蕴身就像外皮或旧衣服,舍掉之后就出现了净土的蕴,在极乐世界的莲花中化生。之后,在无量光佛座下闻法等等。这在缘起上有非常深密的道理。

像这样,我们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有信心,也明白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之后就不必去想错乱的杂染现相,一心住在实相当中。首先胜解处所是净土,自身是本尊,跟阿弥陀佛无别;然后明观圣境,在诸佛菩萨前作七支;之后训练呼气时自心融入佛心,吸气时佛心中放光从口道融入自心,由此自心与佛心无别;之后诸佛菩萨融入上师们,上师们入于无量光佛,最后入到我心中,我也化成了光,住在光明中。这就是法界同一体性、同一光明,所以一切无别。

这样训练非常重要,它是证入净土、现前佛法界的因缘。现在这样的修,将来会在极乐世界莲花化生,在无量光佛座下闻法,快速成道。就像《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中所说,往生后会出现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弥陀愿海所赋予的无量加持能让我们迅速成满普贤行愿,或者像法王在《愿海心髓》中所说,得佛授记以后,智悲力的大用得以开发,然后“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这就是我们从今生到往生净土到在净土成道的关键道路。

法王萨迦班智达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