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 5
丁五、明离两舌功德
两舌就是说离间语,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搬弄是非,使两者产生乖离或矛盾等等。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
世尊又教导龙王说:“龙王!如果远离两舌,就得到五种不可坏法。”
因果法则不外乎如是业感如是报。因上说两舌造破坏和合的业,果上就会报之以自己各方面遭受破坏。但是远离离间语,不造破坏他人关系的恶业,也就得到不可破坏的果。
如何认识离间语是一种恶业呢?因为破坏和合,性质是非常恶劣的。任何团体都贵在和合团结,和合就能万事兴旺。一个家的成员和合,这个家就会兴旺;一个团体的成员和合,这个团体就会兴旺。如果说离间话破坏彼此的关系,造成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斗争,最终会导致所有的兴盛遭到破坏。所以离间的罪业性质十分严重。
如果能远离离间语,对任何团体、家庭、人与人之间不起一念破人关系的心,无论对哪一家、哪个团体、哪些人,总是希望他们团结和合。常常从心里发诚挚的善愿:愿众生关系破裂的能重归于好,还没有破裂的不要破裂,和好的能更加和睦。这样以“使人和合”这一善心的力量,将来无论是在暂时的生死里,或者已经解脱成佛,自己的身体、眷属、修行、事业等都会非常坚固,无可破坏。
千言万语就是要指示万法唯心的妙理。这业和果唯一就是心如是造、如是现而已,离心别无因果之道。所以因果的事理并不遥远,而是最切实的时时发生在自己心上的事,应当返归自心来体察。像这一生每一天从早到晚,出现各种各样因位的心态、心情、心相去造业,而且心识在不断地领受,出现各种各样果位的苦乐感受。这条心识之流就是不断造业现果的续流,既没有一成不变的常,也没有造业无果的断,这就是缘起不常不断的法尔规律。
既然如此,那么除了用自己的理智如理地造因感果之外,绝不可能依附心外的某种主宰替自己完成,也没有侥幸可得的道理。无论是来世善趣的福乐,还是究竟的解脱成佛都唯一只在自心上修证。每个人都需要成佛,至于将来成哪种佛、现前怎样的色身、眷属、刹土、事业,完全看因地如何在自心上建立缘起,也就是观待自心的发愿、修行、回向,才会如是实现。
认识缘起就会破除迷茫、困惑,就能变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因为看到了一切都要靠自心,而且自己的心创造好因缘才成就胜妙果,就把重心放在修自心、行自行上,而且除了凭当下的心去修作、去建立缘起之外,再没有别的感果之路,也就不会被动地依赖别人来成办,这就能发起一个人内在自救、自成的力量。
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得到哪五种不可坏法呢?
第一是得到不坏之身,就是指别人不能以刀割、枪杀、下毒等破坏自己的身体,导致五官残缺、手足异处等等。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第二是得到不坏眷属,这是指自己的眷属非常齐心、团结,不可能被分裂破坏。
比如阿弥陀佛的眷属清净海众是和合一心,以道相亲,这就是从最初持戒断离间语,修到最清净时自然感召的妙果。
大家一定要明确所谓的修行就是修自己的身、口、意,除此之外,还能在哪里修呢?既然如此,那么每天的正修行就以身、口、意改过、去习作为中心,围绕这些不断地修下去,才能把凡夫修成佛。
如果能这样实际去做,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上看到身心行为上在一点一点地转变、改过、进步,这就是在实行、实修,不比身口形象的修行,后者虽然在身口上做很多,但心上没有改善,这样即使过十年、二十年还是原地不动,甚至退步。然而着力在心上改,常常与习气逆行,改得一分就进步一分,改得十分就进步十分,今日改就今日进步,所以是立竿见影。因上的心在转变,果自然随因而转,无论身体和心态、环境、眷属事业的状况等,方方面面都会往好的方面转化,这就是实实在在得增上,现前就在进步。只有这样日新又新,化掉烦恼、恶习,在修到最清净时才出现佛位最圆满的色身、眷属、刹土,到那时就是成就了究竟的增上。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第三是得到不坏信心,就是指自己的心能够恒时信向、随顺所修的法业,而不会退转失坏。
看到这里,会感叹“万法唯心造”的至理实在是微妙难思。如果修好了断离间语,处处以善心愿人和合、使人和合,这样自心上再不出现一丝一毫破坏的因心,那就是和睦之气不散,以这样的和睦之气,使心不论修哪种法业,都能随顺相合而不违背,心与所修的法业能合在一起,不会产生排斥、厌背。
比如说现在修的是十善业道,心就能随十善的法业,而与它相合;又比如修解脱道,无论是学远离、少欲、调伏烦恼等,心都能和法融合不分,这就源于和合的妙力,没有破坏、逆背道法的恶习势力,自然在接触到善妙法业时,心就与之和合而不分离。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第四是得到不坏法行,这是指因上远离破人关系的行为、保有一团和合之气,以和合心的妙力能使修行非常坚固,不会中途废散、失坏,也就是不会因为心意转变或恶缘牵制而失坏修行。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
第五是得到不坏善知识,这是指无论依止哪位增上或同行善知识,以自心上远离两舌诳惑的恶业习气之故,与善知识之间关系非常坚固,不会中途出现曲折而关系破裂。
以上实际开示了感得五种坚固的妙道。这世间的事,有关自他得到利乐的方面,就要希望它坚固不坏;能使自他受损害的方面,就要想办法消除、息灭。像身体、眷属、信心、法行、善知识这些都要求坚固,不能遭到破坏,一旦破坏,就使自他深陷在苦难当中。那么怎么来得到妙法不失坏呢?这只有求自己的心远离破坏的心想和行为,再凡事做愿和合想,凭这心上的一点和合作为种子,就可以感得果上各种身、心、事业、关系的稳固不坏。对此因果至理细心体察,懂得万法唯心造,才懂得怎么修心修行,一切要在缘起上善体善修。
比如,体察自身和周围人身上发生的事,就会发现有人做得很好,从不说是非破坏别人的关系、修行、事业,他没有破坏之心,所以身心、修行、眷属、事业、依止善知识等各方面都非常稳固,这五种坚固完全是靠着心保持和气、任持和合而得以成就的。妙道唯一在自己心上,全靠修好自己的心来感妙果。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如果修持远离两舌,能把功德回向无上菩提,将来成佛时就得到同心同德的正信眷属,诸魔外道不能破坏。
因地尽量不去造破人关系的业,乃至逐渐修到完全消尽两舌的业,也就不再以两舌业的等流作用感召不正的眷属,出现的就是眷属纯正和合的妙果。
丁六、明离恶口功德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世尊进一步教导龙王:如若远离恶口,就能成就八种清净语业的功用。
就像从一粒种子能长出根、茎、枝、叶、花、果等各种法,以恶口的业力能起到各种作用:使言语失度、语言伤人、语言无理、言词粗恶、不堪信受、为人指责、人不爱乐等等;而远离恶口、说善意柔和的语言也能起到很多正面的良好作用,也就是会成就以下八种清净语业的功用。
所以修持口业非常重要,这是根本的修身、持戒。心上有戒德庄严,身口意的行为清净无染,于人于己才有真实利益。
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
那么,修离恶口能成就哪八种法呢?
第一种是语言不违背法度。
反面要观察到:嗔恚时说恶口往往会说得很过分、不合乎尺度、不合情合理,这就是因为当时内心失去控制,完全烦恼用事。
正面的情况也要看到:改掉了恶口,说话柔和善意,就能让语言不失分寸,能说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
二、言皆利益;
第二种是语言对对方有真实利益。
由正反面的观察来领会、认识:
比如自己生气时说粗恶语,即使是为对方好,想纠正他的过错,但不仅利益不到他,反而导致他生嗔或心受伤害。又比如父母教育儿女,用很恶劣的语言说他(她),结果不但没利益,反而使之产生逆反心理,造成隔阂;如果改善语言方式,从原来一味气恼说恶口,改成平静地说柔和善意语,所说的话语就会传入对方心里,起到教导、纠正等的作用。
三、言必契理;
第三种功用是所说的话都一定符合道理。
以嗔恼的冲动说恶口时,就只为自己一时泄愤的痛快,不可能说出理智、契理的语言。因为我执的行为逻辑就是:如果他违背于我、和我对立而行,我就要把他打翻,使他臣服于我、唯我是从;或者,他既然损害我,我就一定要损害他,才维护了“我”的尊严......诸如此类,完全是烦恼用事,为顺从自我的意志而肆意恶口,不可能客观如实地说话。
再观察正面的情况:改掉了嗔恚恶口的方式,不再蛮不讲理地乱说,就会在平静的心态中理智地发言,所说的话一定合情合理。
四、言词美妙;
第四种是语言的文词美妙。
说粗恶语时,其心愤恚恼怒、失去安和中正,因此发出的语言不论声调、语气、用词都极其粗鄙、恶劣。反之就一定能使语言文词美妙。
五、言可承领;
第五种是语言能使人接受。
由于粗恶语是打击、挖苦、污辱对方的语言,而对方又有自尊心,最爱执自己的形象、人格等,所以必定不接受。这样无论说多少话,也没有人愿意听从。反过来,如果远离粗恶语,以利益、关怀的心说和善之语,对方就容易听从接受。
以比喻来认识:
比如给予人清凉、温暖,对方会十分乐意接受,而且心生感激;但如果用刀砍、下毒药给他吃,就没有人愿意接受,反而生起极大仇恨。语言交流上也有同样的规律,如果话语像刀剑一样刺伤对方的心,就会被抗拒而不愿听受;如果说话像春风一样和煦,就使得语言成为被欢喜接受的语言。
六、言则信用;
第六种功用是凡有发言听众都有信心,并能接受采用。
结合自身体察:在说一件事时,如果语言粗恶,别人就不乐意听从、采纳;如果能改成温和善意地表达,就会被大家欢喜听从、采纳。
所以生活本身就是因果律的体现。修行就是要懂得怎样按缘起的正道来做人、做事。所谓的改过自新也是要发现自己身、口、意上不正确的做法,从而改正、更新。因果法则就是行为的图谱。十善业道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正道。
到这里就知道:认识因果的至理之后如法地实行,才能真正做到利己利人。没有明见因果而如理修身,只是随自己的习性肆意妄为,不但不产生任何实际利益,反而害人害己。
七、言无可讥;
第七种功用是所说语言没有可指责处。
如果一个人出口谩骂,说各种粗鄙恶劣的语言,就会被人指责、讥讽。比如勃然大怒地说出一大堆脏话,就有失人格,成了被人讥笑之处。但是能守持离恶口的戒,语言清净,这样口德修得好,别人就无闲话可说。
八、言尽爱乐;是为八。
第八种功用是所说语言句句使人爱乐。如果断除了恶口,说善意柔和的语言,就句句让人听了心里舒服,生起如饮甘露、如沐春风般的欢喜。善意柔和的妙语听来是一种享受,如果在讲法、办
事或者和人谈心时,语言柔和,就会使对方乐意倾听,
听后欢喜愉悦,这是自然的效果。
以上开示了八种清净语业。认识了这些离恶口的功用之后,就会意识到从现在开始修正口业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会使人生各方面发生改变、得到改观。修行口业是非常长远的事,既有近期目标,又有终极目标。近期的目标是使当前自己的语言和效用得到改善,终极的目标是成就佛果最清净的语业功德。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如果能把平时修离恶口的功德回向无上菩提,那么将来成佛的时候就具足如来的妙语功德之一——梵音声相。
这里再次提醒大家,对于菩提道上的修因证果要有全程的观照。十善业道贯穿从凡夫至佛果之间的一切道位。目前发誓离恶口的心并随分随力地修,这样就是开始在走这条善道了,是从原来没有进入而转成已经进入。但这只是初步,要以此为开端努力修行,尽可能远离恶口、尽可能时时说柔和善意的语言,这样不断修下去,之后一定会达到一刹那也不说粗恶语,连梦中也不出现粗恶语,就圆满了这条善道的戒行,可以说是修到清净了,但这要到二地才会实现。再逐地升进,到圆成佛果,那时口业最极清净,同时也显发最极圆满不可思议的语业功德。相应离恶口来说,就是会具足如来的梵音声相。
所谓“梵音声相”是指如来的言语极为清澈、无远不届,即使身处在无数亿国土之外,也像在如来身旁听到一样;而且微妙最胜如迦陵频伽音,令闻者爱乐、得益无量。
如此微妙至极的语言如何获得呢?这就先要懂“本具”和“离垢”四字。如来的功德是众生本具的,只是暂时被客尘障蔽而无由显发,所以下手处就是离垢。如果能从口业上逐渐远离恶习障垢,那就一定是离一分垢、显一分德,到离垢最极清净时,就完全显露出自性本具的、最极微妙难思的语功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励力地修持远离恶口,而且每一次都把功德回向于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