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业果

辰二、白业果分二:一、白业 二、果

思惟白业果分二:一、白业;二、果。 今初

巳一、白业分三:一、略说 二、广说 三、殊胜十善业

午一、略说

《本地分》说:于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起过患欲解,起胜善心,若于彼起静息方便,及于彼静息究竟中,所有身业。语四、意三,亦皆如是。其差别者,谓云语业及云意业。

《本地分》中说:于杀生、不与取、欲邪行生起过患欲解,生起殊胜善心,于此等黑业发起静息方便及静息究竟,在此过程中所有的身业,即是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的白业。语言的四种白业及意的三种白业,也是如此,差别是把上文的身业换成语业或意业。

比如:了知杀生的过患,即对杀生起过患欲解;和贪嗔痴诸杂染心相反,与无贪、无嗔、无痴俱行(一起活动),即对杀生起胜善心;受持不杀生戒律仪,防护自心,即对杀生起静息方便;远离杀生,即对杀生静息究竟。其余语四善业、意三善业也是如此。

午二、广说

事及意乐、加行、究竟,如应配合。例如:远离杀生业道,事者,谓他有情;意乐者,谓见过患,起远离欲;加行者,谓起诸行静息杀害;究竟者,谓正静息圆满身业。以此道理,余亦应知。

白业的事、意乐、加行、究竟,应当一一配合而了知。比如,远离杀生业道中,事,是其他有情;意乐,是见杀生过患而发起远离杀生的欲;加行,是发起种种止息杀生的行为,也就是受持不杀生律仪之后,恒时防护,不造杀业;究竟,是圆满止息杀生。其余九种白业,也应依此类推而了知。

问:单单没有造作杀生,是否是白业呢?

答:不是白业。如果没有杀生就属于白业,那么植物人没有杀生,是否一直在增长功德呢?终生监禁的囚犯没有机会造作杀、盗、淫,是否终生在积聚功德呢?因此,只有以善意乐才能安立白业。比如,认识到杀生的过患之后,发起远离杀生的誓愿,才是离杀生的白业。

论中“见过患,起远离欲”七字是关键,“见过患”是因,“起远离欲”是果。由此也能看到观察修的重要性,因为如果不观察黑业的过患,就不会发起远离黑业的愿望,这样连下士道的十白业道也不能趣入,修行会变成空中楼阁;相反,黑业的过患观察得越多、见得越真实,就越能发起远离黑业的欲,以此远离欲就能立誓受持不杀生等律仪,从而遮止恶业。

举例说明:

晋代的许真君,年轻时喜欢打猎。有一天,他射中了一只小鹿,母鹿跑过来给小鹿舔舐伤口,舔了很久,小鹿也没有活过来,母鹿因过分哀伤而死去。许真君很疑惑,就剖开母鹿的腹部,只见母鹿的肠子寸寸断裂。这时他意识到自己杀生的残酷,就把弓箭折断,从此再不打猎。后来,他得道成仙,全家都升天了。

案例中,许真君后来修持的是断杀生的白业:事,是其他有情;意乐,是认识到杀生的残忍而生起断杀的誓愿;加行,是折断弓箭从此戒杀;究竟,是圆满静息杀生。

再看清朝周安士居士的事迹。他自述每次经过神祠时,都必定发愿说:我从二十四岁起直至寿终,在此期间,如果杀害一条小鱼虾,乃至家中眷属有一人伤害一只蚊虫、蚂蚁,唯愿尊神诛杀,迅雷击碎我所著的书板(指《安士全书》);我从二十四岁起直至寿终,临河见鱼,仰面见鸟,如果不思救度,反而萌生杀机,也等同此誓;我从二十四岁起直至寿终,如果梦中见人杀生,不能至心称佛号、发起救度心,反而欢喜赞成此事,也等同此誓。

从这一段看出,安士先生具有断杀的猛利誓愿。真正修白业,就要有这种断恶的决心。只是没有杀生并不能算是白业。见到杀生的过患之后,发起了断杀的誓愿,才是白业。

又如,在家居士远离邪淫业道:事,是非所应行、非支、非时、非处;意乐,是认识到邪淫的过患之后,发起断邪淫的誓愿;加行,是平时励力防护自心,不造邪淫;究竟,是圆满远离邪淫。

宋朝黄庭坚居士曾做过一篇戒淫、酒、肉的愿文,其中说到:

“我从昔来,因痴有爱,饮酒食肉,增长爱渴,入邪见林,不得解脱。(这是见过患而生起过患欲解。)今者对佛发大誓: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淫欲;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饮酒;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食肉。(这是生起远离欲,发起受持律仪的誓愿。)”

“设复淫欲,当堕地狱、住火坑,经无量劫。一切众生为淫乱故,应受苦报,我皆代受。”

“设复饮酒,当堕地狱、饮烊铜汁,经无量劫。一切众生为酒颠倒故,应受苦报,我皆代受。”

“设复食肉,当堕地狱、吞热铁丸,经无量劫。一切众生为杀生故,应受苦报,我皆代受。”

“愿我以此,尽未来际,忍辱誓愿,根尘清净,具足十忍,不由他教,入一切智,随顺如来,于无量众生界中,现作佛事。”

总之,行者修持十白业道,首先要认识黑业的诸多过患,由此发起远离此黑业的誓愿,之后,受持清净律仪,励力守护自心不造黑业。也就是只有具备“明见过患”、“誓不再造”、“励力守护”这三个内涵,才是圆满的白业。自己在上师、三宝等所依前发誓或在心中立愿:永远不杀生或某时某地不杀生,或不杀某类众生等。其它九种也照这样立愿,就成为白业。如果能立愿尽形寿不造、尽未来际不造,功德无量无边。如果暂时还做不到彻底远离,也可以发愿在某些特定时期不造,比如:发愿一年中的一月或四月不杀生,一月中的十五或三十日不杀生等,也有很大功德。

午三、殊胜十善业

十种殊胜善业,就是不但远离十种黑业,还行持对治黑业的十种善法。分别而言,不但断杀,还爱护生命;不但断不与取,还行持布施;不但断欲邪行,还护持戒律;不但断妄语,还说诚实之语;不但断离间语,还化解怨恨;不但断粗恶语,还说悦耳之语;不但断绮语,还精进念诵教典;不但断贪欲,还修持舍心;不但断嗔恚,还修持饶益心;不但断邪见,还依止正见。

殊胜白业的事、意乐、加行、究竟,以护生为例:事,是其他具命有情;意乐,是因见护生利益而发起护生的誓愿(在见到护生的利益之后,发起爱护生命的誓愿,誓欲尽形寿爱护众生等);加行,是发起诸行而行持护生(以身口意做种种爱护生命的行为);究竟,是行持圆满。其它九种白业,依此类推。

以下举例说明:

五代时,有一位窦燕山,从小丧父,母亲将他抚养成人。窦燕山到了三十多岁时还没有子嗣。一天,他梦见去世的祖父对他说:“你前世恶业很重,因此今生不仅无子而且短命。你应当及早行善,努力多做些善事,或许可以转变业力。”醒来之后,他将祖父的话铭记在心,从此立志行善。(窦燕山相信祖父的话,对善法的利益有所认识,立定行善的志向,这是具足殊胜白法的意乐。)

一次,窦家有一位仆人,偷了他两万银钱,因为害怕被发现,就写了一张债券,绑在自己女儿的手上,债券上写明:永卖此女,偿还所欠银钱。然后,仆人就逃走了。窦燕山因心里怜悯她,就将债券烧毁,并嘱咐妻子好好抚养这个女孩,而且,在女孩成人之后,把她嫁到一个好人家。(这是爱护众生的殊胜白法。)

又有一年的新年,窦燕山到庙里拜佛时,捡到白银十两、黄金两锭。第二天,他到庙里守候失主,等了半天,见到一个人哭着自言自语走过来,窦燕山就过去向他询问。那人说:“我父亲被匪徒绑劫,即将被处死。我向亲友借了白银、黄金,准备赎回父亲,可是一摸钱袋,黄金白银全都没有了,这样,家父难免一死。我昨天曾到这里拜佛,不知是不是在这里丢的。”窦燕山知道他是失主之后,就把金银如数地还给他,还送他一笔路费。(这是布施财物的殊胜白法。)

窦燕山一生所做的善事很多,比如:亲友中有办丧事而没钱买棺材的,他就出钱帮忙安葬。有女子不能出嫁的,他就出钱资助。他又借钱给穷人作为做生意的资本,由他养活的有几十家之多。为了救济别人,他的生活非常俭朴,丝毫不敢浪费。每年计划一次收入,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外,其余财物都用来救济别人。另外,他还建立了四十间书院,购书数千卷,聘请老师来教育子弟,还为贫家子弟代交学费,这样造就了不少人才。

有一天,窦燕山又梦见祖父对他说:“这几年来,你积了不少阴德,上帝因此给你延寿三纪(三十六年),而且你五个儿子来日都很显达,你命终之后将会升天。”祖父还叮嘱他:因果丝毫不爽,善恶报应有些发于现世,有些报于来世,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绝无疑问。

从此,窦燕山更加努力行善积德。后来,他的五个儿子都高中进士,他本人也官至谏议大夫。

一天夜晚,他和亲友谈笑而逝,享年八十二岁。(行善之人,命终如此安乐。)

祖父第二次托梦给窦燕山,肯定他行善的功德。这时,他对行善的利益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他行善的志向更加坚定,行善也更加努力。这就看出,白业是以善意乐为根本,并以善加行而圆满。窦燕山因为努力行持殊胜白业,现生就改变了命运,得到圆满的回报。

总之,行善的关键,是首先通过思惟来认识行善的利益,之后引发行善的愿望,立定行善的志向。由此行持护生、布施等,便能成就增上生。

巳二、果分二:一、三果 二、成就殊胜之理

午一、三果

果中有三:异熟者,谓由软、中、上品善业,感生人中、欲界天中、上二界天。

白业的异熟果:由下品善业感生人中,由中品善业感生欲界天,由上品善业感生色界和无色界天。

诸等流果及增上果,违于不善,如理应知。

善业的造作等流果、领受等流果、增上果等,与不善业的果报相反,应当如理了知。

具体言之,十白业的造作等流果是生生世世爱乐行善,增上善根。领受等流果为:断杀生,健康长寿;断不与取,资财丰裕、无有盗敌;断邪淫,妻子贞良;断妄语,不受诽谤、众人称赞;断离间语,眷属和合、贤良;断粗恶语,闻悦意声;断绮语,语言威肃;断贪欲,知足少欲,凡事顺心如意;断嗔恚,离损恼心,不受他挠;断邪见,心中生起善妙之见。十白业的增上果是在外境成熟善妙果报,具足一切圆满功德。

午二、成就殊胜之理

《十地经》说:以此十种,怖畏生死,离诸悲心,由随顺他言教修习,办声闻果。

《十地经》说:由修持上品十种善业道,怖畏生死、缺少大悲、随他言教修习,成办声闻果位。

“以此十种”要统贯到以下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三种情况,由此可见十善业道是三乘圣道的所依。“怖畏生死”,说明不是人天乘。“离诸悲心”,说明不是菩萨乘。“随他言教修习”,说明不是缘觉乘。

又诸无悲,不依止他,欲自觉悟,善修缘起,办独胜果。

由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不具足大悲方便故、最后生不依他人而欲求自觉故、能善修习十二缘起故,成办独觉果位。

“无悲”,说明不是菩萨乘。“不依止他”,说明不是声闻乘。“善修缘起”,说明是缘觉乘。

若心广大,具足悲心,善权方便,广发宏愿,终不弃舍一切有情,于极广大诸佛智慧缘虑修习,成办菩萨一切诸地波罗蜜多。由善修习此一切种,则能成办一切佛法。

由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量广大故、具足大悲故、善巧方便摄持故、广发大愿故、不舍有情故、缘极广大诸佛智慧修习故,成办菩萨一切诸地波罗蜜多。由修习此等一切种类的大乘之法至于究竟,便能成办一切佛功德法。

以上智、悲、愿、方便等,说明不是人天乘及声闻缘觉乘。

《十善业道经》云:“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佛说:龙王,你要知道菩萨有一妙法,能断一切恶道苦恼。哪一妙法?即日夜恒时忆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许不善间杂,由此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其他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又说:“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要知道,此十善业,上至能令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一切佛功德法都得以圆满,因此汝等应精勤修学。)”

如是二聚十种业道及彼诸果,凡余教典未明说者,一切皆是如《本地分》、《摄抉择分》意趣而说。

以上善恶两类十种业道以及彼等三种果报,凡是其它教典中没有明确说到的,一切都是按照《瑜伽师地论》中《本地分》、《摄抉择分》的意趣而宣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