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别业果

丑二、思别业果分二:一、须成办圆具德相之所依 二、修学所依之因

寅一、须成办圆具德相之所依

第二,思惟别者,谓由远离十种不善,虽定能获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圆具德相、能修种智胜所依者,修道进程非余能比,故应成办如此所依。

这一句是从“修道进程”说明应成办殊胜所依(殊胜人身)的理由。

论中说:以远离十种不善业为因,虽然一定能获得善妙所依(身),但如果能获得殊胜所依,即具足各种功德、堪修一切种智的所依(身),则修道的进程便非其他身可比,因此应励力成办如此的所依。

人身是修行佛道的所依,一生修行能获得何等成就,与所依身是否具足德相密切相关。比如:交通工具的性能有很多差别,性能好,就有能力远程跋涉;性能不好,速度就缓慢,不能远行。同样的道理,以宿业感召的人身,缺陷多,修道的进程就缓慢;各方面功德圆满,修道的进程就很快速。基于这个原因,在下士道中,应着重成办殊胜的所依身,作为后后大乘修行的基础。

寅二、修学所依之因分三:一、异熟功德 二、异熟果报 三、异熟因缘

此中分三:一、异熟功德;二、异熟果报;三、异熟因缘。

这三者分别是八种异熟功德各自的体相、作用及能产生的因缘。学习前两者,认识所求的目标及其作用,会生起希求此种殊胜所依的欲乐。学习第三者,可以明确应当从何处着手实修。了解了这些之后,就落实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实修这些因缘。这就像农民知道了某种果具有很大的作用后,就会在春天精勤播种耕耘一样,为了获得能速疾修证大乘的所依身,应当努力去实修引生它的因缘。比如要获得寿量圆满,现在就开始勤修远离损害众生的意乐和行为,并大力放生,将这一项作为日常的修行,渐次修集。如果每天都在这八种功德的能生因缘上积累、增上,决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日日都有上进之相,将来必定能感得具足德相的人身。有了这一基础,再进修大乘,速度就非常快速,不像以前那样进进退退总不得力。所以,在此处的共下士道中,修习特殊业果,实际是为进趣上士道打牢基础。

卯一、异熟功德分二:一、总说 二、结说

辰一、总说

初中分八:一、寿量圆满者,谓宿能引牵引长寿,如其所引,长寿久住。

一、寿量圆满,即由往昔能牵引长寿的引业所牵引,而获得长寿久住。这是菩萨寿量具足,如龙树菩萨住世六百年。

二、形色圆满者,谓由形色、显色善故,颜容殊妙,根无阙故,众所乐见,横竖称故,形量端严。

二、形色圆满,即由形色和显色妙好,容颜殊妙,六根无有残缺,因此众人喜见。又因横竖比例相称,所以形量端严。这是菩萨形色具足,如阿底峡尊者。

三、族姓圆满者,谓生世间恭敬称扬、诸高贵种。

三、族姓圆满,即诞生在为世间恭敬、称扬的高贵种族中,或者说生在豪贵之家。这是菩萨族姓具足,如义成王子、达摩祖师等。

四、自在圆满者,谓大财位,有亲友等广大朋翼,具大僚属。

四、自在圆满,即获得广大的财富地位,富裕显贵,又有亲友等广大朋翼、广大僚属。这是菩萨自在具足,如阿育王、松赞干布等。

为什么需要具足这些条件呢?因为大乘修的是自他二利,如果没有广大的财位、眷属,利他的修行就不能炽盛、随顺,因此具有富贵自在,修行大乘就有很大的便利。比如,要成办一件小事,只需要具备一般的条件,而要成办大事,就要方方面面具足条件。同样的道理,大乘道修行大、事业大,因此对所依身的要求也高。

五、信言圆满者,谓诸有情信奉言教,由其身语于他无欺,堪为信委,于其一切诤讼断证,堪为量故。

五、信言圆满,有“众所信奉”、“断讼取则”二种德相。“众所信奉”,即有情信奉自己的言教。因为平常待人真诚,从不欺人,以此诚信而堪为人们信赖、委托。“断讼取则”,即对一切诤讼、断证,自己的话堪为定量,也就是出现争论不下、事情不能裁决时,自己的发言能作为准则。这是菩萨信言具足,如无著菩萨等。

六、大势名称者,有大名称,有大美誉,谓于惠施,具足勇健精进等德,由此因缘,为诸大众所供养处。

六、大势名声,即具有大名声、大美誉。也就是,对布施等善法,具足勇健、精进、刚毅、敏捷、审悉等摄善法戒的德相,并对种种技艺、工巧等业,辗转妙解,智慧超人。以此因缘,成为大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之处。这是菩萨大势具足。

“勇健精进”:菩萨行善时,勇猛、坚决、欢喜而不生懈怠。“刚毅”:菩萨行善的意乐与行为坚固不动。“敏捷”:菩萨修和敬业时,所作机灵迅捷,远离愚钝。“审悉”:能审细思择一切法义。这些都是菩萨的德相。真正的大势名称并非虚设,而是由这些功德感召而来的。

七、丈夫性者,谓成就男根。

七、丈夫性具足,即成就男根。如仲敦巴尊者、给孤独长者。

八、大力具足者,谓由宿业力,为性少病,或全无病,于现法缘起大勇悍。

八、大力具足,即以前世善业之力,行持自利利他,身心无厌倦,身体少病或无病,不论遇到何种现法之缘,都能发起勇悍。

“为性”:以无疲厌为自性,天性坚固堪能。“于现法缘起大勇悍”:是描述大堪能的心态,即宿世做事件件都能圆满,以此造作等流,不论遇到现法何缘,心力自然勇悍,无有畏惧、怯弱,自信不论做什么,都决定能成办。这是菩萨大力具足,如世亲菩萨、宗喀巴大师等。

辰二、结说

此复第一谓住乐趣,第二谓身,生为第三,财位僚属为四,第五谓为世间量则,第六谓彼所有名称,七谓一切功德之器,第八谓于诸所应作势力具足。

以上八种功德,简单而言:第一、是在善趣中久住;第二、是身相;第三、是生;第四、是具有财位、僚属;第五、是堪为世间量则;第六、是名称;第七、是一切功德之器;第八、是于所应做事具足势力。相反,寿命短暂,相不庄严,出生下贱,于财位、僚属无有自在,不堪为世间量则,名称小,非丈夫性,势力微弱等,便是所依身有缺陷,以之成办一切种智,进展缓慢。

由此就知道如何设计、成就自己未来的所依身。这就像设计师要设计最好的赛车,首先会考虑各方面的因缘,再去组装成第一流的赛车。人身的价值超过赛车无数倍,当然更需要好好设计。实际上,能在大乘道上速疾进趋的车,就是具足以上八种功德的人身。如果现在励力修集它的因缘,将来就获得最上品的所依人身,那时修行大乘,决定一日千里。

卯二、异熟果报分八:一、寿量具足之果报 二、形色具足之果报 三、族姓具足之果报 四、自在具足之果报 五、信言具足之果报 六、大势名称具足之果报 七、丈夫性具足之果报 八、大力具足之果报

异熟果报分八。

“果”,指作用。以具足八种功德的异熟为所依,后后行善法便能辗转增上,因此叫做异熟之果。

辰一、寿量具足之果报

初者,依自他利,能于长时积集增长无量善根。

一、由寿量具足的缘故,能长期修集善法,依靠自他二利的修行而积集增长无量善根。这是菩萨寿量具足的果报。

如龙树菩萨长住世间六百年,做了极其广大的自利利他的事业。修习大乘道时,如果寿命长久,便能积集增长广大善根;而寿命短暂,自利利他的修行就不易圆满。

辰二、形色具足之果报

第二者,谓诸大众暂见欢喜,咸共归仰,凡所发言,无不听用。

二、由菩萨形色具足的缘故,大众见后心生欢喜;以爱乐菩萨的缘故,对菩萨共同归仰;以共同归仰的缘故,凡菩萨所说,无不听受。这是菩萨形色具足的果报。

大乘菩萨具足相好,度众生有很大的便利。每一尊佛来人间示现教主的身份,都会示现世间最圆满的相好,其必要是为了使众生生欢喜心、归仰心;众生能欢喜、归仰,教化就能起到效果,也就是,凡是自己传授的言教,都乐于听从。

辰三、族姓具足之果报

第三者,谓所劝教,无违敬用。

三、以菩萨族姓具足的缘故,大众尊敬、供养、称赞;以大众尊敬、供养、称赞的缘故,菩萨以善法劝导众生精勤修学,众生都恭敬采纳。这是菩萨族姓具足的果报。

“无违敬用”:大众对菩萨所说的教言心无违背,顶戴奉行。

以下“自在具足”、“信言具足”二者,都有摄受有情、成熟有情的作用。

辰四、自在具足之果报

第四者,谓以布施摄诸有情,令其成熟。

四、以菩萨自在具足的缘故,能以布施摄受众生,使其快速成熟。这是菩萨自在具足的果报。

《力种性品》云:“若诸菩萨先行布施,当知是名随摄方便。何以故?先以种种财物布施饶益有情,为欲令彼听受所说,奉教行故。”布施是四摄法之一,称为随摄方便,即:首先以财物布施有情,使其感动而接受教化。菩萨若有大财富、大眷属,就能以广大财布施摄受众生,使其成熟,堪为受法之器。因此,具足福德和声望就能广大地摄受众生。

辰五、信言具足之果报

第五者,谓以爱语、利行、同事,摄诸有情,速令成熟。

五、以菩萨信言具足的缘故,能以爱语、利行、同事摄受有情,使其速得成熟。这是菩萨信言具足的果报。

在摄受有情方面,爱语,是能摄方便;利行,是摄入方便;同事,是随转方便。分别言之:有情愚蒙不知善法,菩萨为遣除他的愚痴,以爱语使他摄受、观察正理,因此爱语是“能摄方便”;菩萨看到有情已经在摄受观察正理,就以利行把他从不善中拔出,以善法劝导、调伏,将他安立在善法中,因此利行是“摄入方便”;菩萨以方便使众生趣入善法后,又与众生共同修行,以身作则,令其随顺而转,因此同事是“随转方便”。

问:以何种功德能具足这些摄生方便呢?

答:信言具足,即自己发言能使众生信奉,堪为正量。

辰六、大势名称具足之果报

第六者,谓由营助一切事业,布施恩德,为报恩故,速受劝教。

六、以菩萨大势具足的缘故,有能力帮助众生成办种种事业,广大布施恩德,因此众生感恩图报,为报恩而归仰菩萨,此时菩萨宣说言教,众生能很快随转、恭敬、相信、采用。这是菩萨大势具足的果报。

总之,菩萨具有大名称,具有勇健、精进、刚毅、世间技艺和工巧慧解过人等品德,便能真正在种种事业上帮助众生,广布恩德。以此为能感因缘,便使众生速受劝教。

辰七、丈夫性具足之果报

第七者,谓为一切胜功德器,欲乐勤勇,堪为一切事业之器,智慧广博,堪为思择所知之器。又于大众都无所畏,又与一切有情同行,言论受用,或住屏处,皆无嫌碍。

七、丈夫性具足有何种作用呢?以下分三段阐述:

(一)由丈夫性具足,堪为一切殊胜功德之器。《瑜伽师地论·菩提品》云:“非女身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因一般女性多烦恼、多恶慧,不能证得无上菩提;成就丈夫性,以少烦恼、少恶慧,而堪为一切殊胜功德之器,能证无上菩提。

(二)“欲乐勤勇,堪为一切事业之器;智慧广博,堪为思择所知之器。”这是就心力、心量来说丈夫性的德相,即:以欲乐勤勇的缘故,便能对成办一切有情义利的事业无所畏惧,堪为一切事业之器;以智慧广博的缘故,便能对诸法尽所有性、如所有性思惟抉择,无碍而转,堪为思择所知之器。一般而言,女性因内心怯弱,不堪为一切事业之器,又因见识狭窄,不堪为思择所知之器。

(三)“又于大众都无所畏,又与一切有情同行,言论受用,或住屏处,皆无嫌碍。”具丈夫性,便能处在一切大众中无所畏惧,而且行动方便,与一切众生共同集会、言论、受用饮食或住在屏处,都不致于引起讥嫌,没有行动上的障碍。反之,女性于大众中有所畏惧,行动多有不便,比如不能独自住于静处等。所以,一般而言,女身不堪作为饶益有情的所依。

以上是菩萨丈夫性具足的果报。

辰八、大力具足之果报

第八者,谓于自他利,皆无厌倦,勇猛坚固,能得慧力,速发神通。

八、以菩萨大力具足的缘故,能对自他二利的加行心无厌倦,勇猛精进、坚固精进,能速疾获得智慧力而发起神通。这是菩萨大力具足的果报。反之,体弱多病,精力不充沛,心力不足,对自他二利的广大事业便无能力担荷。

《本地分》云:“若诸菩萨成就如是八种异熟,具八种果,能善饶益一切有情,随顺生起一切佛法。菩萨安住异熟果中,于诸有情种种众多利益事业,自有力能,及善安处所化有情,彼于自事随顺而作。如是乃名随其所欲所作成办。”所以,必须兼具“自有力能”和“善安处所化有情”这两者,才能成办利他事业。如果菩萨自无力能——不具八种异熟,则虽然善于以方便安处所化,有情对自己的事业也能随顺而作,但对有情所做的利益不能称为炽盛、不能称为随顺,因此不能称为“能作利他事业”。同样,有力能而不善于安处所化有情,有情不随顺作,也不是“能作利他事业”。所以,菩萨必须兼具“自有力能”、“能善安处有情”,对有情所做的利益,才能炽盛、随顺,由是因缘,才是“能作利他事业”。

如是菩萨安住在八种异熟果中,自己能成熟一切佛法,也能令有情在三乘道中速得成熟;能使自己速疾证得无上菩提,也能使其他已成熟者速得解脱。由于菩萨安住在八种异熟果中,能令有情获得利益安乐,因此,一切有情所住空无义利的无始生死,菩萨能安住其中而不空过、具大义利。

以上所说的异熟功德和异熟果报,开示了两点:一、以何种人身为能修一切种智的殊胜所依;二、须成办此种殊胜所依,才能真正行持利他。那么,以何种因缘才能成办具足如是德相的人身呢?下面即开示此内容。

卯三、异熟因缘分二:一、八因 二、三缘

辰一、八因分八:一、寿量具足之因 二、形色具足之因 三、族姓具足之因 四、自在具足之因 五、信言具足之因 六、大势名称具足之因 七、丈夫性具足之因 八、大力具足之因

异熟因分八。

巳一、寿量具足之因

初者,谓于有情不加伤害,及正依止不害意乐。

第一、寿量具足之因:远离伤害有情的行为,以及真实依止不害有情的意乐。

又云:“善放将杀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众生,则当得长寿。承事诸病人,善施诸医药,不以块杖等,害众生无病。”

《赞偈》中说:如果能把即将被杀的有情放生,如此保全有情的性命,遮除伤害有情的行为,将来能获得长寿。承事病人、布施医药,不以砖块、木杖等凶器伤害众生,将来能得健康无病。

巳二、形色具足之因

第二者,谓能惠施灯等光明,鲜净衣物。

第二、形色具足之因:能在佛菩萨等前,供养油灯、电灯等光明及崭新洁净的衣物。

又云:“由依止无嗔,施庄严妙色,说无嫉妒果,当感妙同分。”

《赞偈》又说:由于内心依止无嗔意乐,供养庄严资具,将来能感得妙好身色。又说以无嫉妒的善业,将来能感得与善因同分的妙果,即以无嫉妒为因,能感得他人欢喜爱戴。

巳三、族姓具足之因

第三者,谓摧伏慢心,于尊长等,勤礼拜等,于他恭敬,犹如仆使。

第三、族姓具足之因:摧伏自己的骄慢,于尊长等境勤修礼拜等恭敬行为,对他人常修恭敬,自己如同奴仆。

总之,谦下能感召尊贵,骄慢则导致下贱,族姓具足之因就是常修谦下。了知此理之后,应常处低位而行。越谦卑,越得尊贵;越付出,越能收获;越助人,越有力量。

巳四、自在具足之因

第四者,谓于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设未来乞亦行利益,又于苦恼及功德田,乏资具所,应往供施。

第四、自在具足之因:行持广大供施,凡是有人前来乞求衣食等物品时,都做布施,即使众生没有向自己求乞,也对他做饶益。尤其是当苦田或功德田等缺乏资具时,主动供养布施。

巳五、信言具足之因

第五者,谓修远离语四不善。

第五、信言具足之因:修好口业,远离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说诚实语、和合语、柔软语、具义语。如此修正口业,能使言语威肃,堪为量则,使人信奉。

试想,语言具有种种恶习,出口便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如何使人信奉、成为量则?信言不具足,谈何利他?所以,必须修习远离语恶,才能广行利他事业。

巳六、大势名称具足之因

第六者,谓发宏愿,于自身中摄持当来种种功德,供养三宝,供养父母、声闻独觉、亲教轨范及诸尊长。

第六、大势名称具足之因:发愿与供养,即发宏愿在自身中摄持当来的种种功德,及供养三宝、父母、声闻独觉、亲教师、轨范师和尊长等。

巳七、丈夫性具足之因

第七者,谓乐丈夫所有功德,厌妇女身,深见过患,乐女身者,遮止欲乐,将失男根,令得脱免。

第七、丈夫性具足之因:内心欢喜丈夫身所具的一切功德,如:丈夫性是胜功德之器、事业之器等。又厌离女身,深深见到女身的过患,如:女身非功德器、非事业器等。又有以两种因缘而获得丈夫性,即:见人欢喜女身,就劝她厌离女身;见有丈夫将失男根,就以方便摄护,使他不失,以及说法使人获得男身。

巳八、大力具足之因

第八者,谓他不能作,自当代作,若共能办,则当伴助,惠施饮食。

第八、大力具足之因:以身供事和惠施饮食。

“以身供事”:众生缺乏能力时,自己主动代他做,比如,主动帮助病人或弱者。如果能共同成办,就做他的助伴,助他一臂之力。这样奉献自己的力量,将来身心就具足大力。

“惠施饮食”:以能增长身心势力的粥饭糕饼等饮食施予众生。在别人缺乏饮食、身无气力时,布施饮食来恢复他身心的力量,以此将感得身心强健。如往昔有人供养病比丘果子,感得九十一劫中身体强健、无有病苦。

圆满积聚上述八种善因,将来就感得具足圆满德相的异熟之身。

成佛度生必须成就圆满的色身,而色身是无量福聚所成。这就启发我们:修因必须全面,将来才能获得圆具功德的所依身。而所依身功德圆满,自利利他的力量就会强大,由此便能速趣佛果。

辰二、三缘分二:一、三缘之作用 二、别释三缘

巳一、三缘之作用

如是八因,若具三缘,能感最胜诸异熟果。

如是八因,如果具足三缘,就能感得最殊胜的诸异熟果。

“如是八因”,即以上不害有情等八种殊胜善行。“若具三缘”,即正行持八因时,具足心清净与加行清净。“能感”,指如此行善的功能。“最胜诸异熟果”,是由八因具足三缘而感得寿量圆满等八种异熟功德的最上品。为什么能感得最胜果呢?因为八因由三缘的助力而能获得增长的缘故。修八因之时,心与加行清净,善业的力量便会增长,由善业增长,果就殊胜。唐译《瑜伽师地论》云:“又此诸因,略由三缘而得增长,能感圆满增上广大异熟令起。”因此,欲使八因成为殊胜,修因时须励力具足三缘。

巳二、别释三缘分三:一、心清净 二、加行清净 三、田清净

午一、心清净

于其三缘,心清净中,待自有二,谓修彼因所有众善,将用回向无上菩提不希异熟。由纯厚意修行诸因,势力猛利。

心清净中,有观待自己和观待他人两个方面。观待自己而心清净又有两项:“回向无上菩提”及“由纯厚意修行诸因”。

第一、“回向无上菩提”:修集八因中的任何善根,都回向无上菩提,不求现世回报及来世人天异熟乃至声缘菩提,唯一为一切有情获得无上菩提而回向。这是从无贪角度说心清净,也就是远离贪著报恩和异熟而成为清净。

第二、“由纯厚意修因”:修行任何善因,都以纯厚意乐。“纯厚”,是完全发自内心,完全以真心来做。“纯”是善念真纯,“厚”是善念深切。如修习放生时,不论加行、正行或结行,都全心全意地做,六根毫不散乱,是“纯”;心中慈悲深切,是“厚”。如此以纯厚意乐修习放生,善业的势力就异常猛利。

下面以老母供灯的案例来说明:

佛世时,有一贫穷老母,她见到阿阇世王燃灯供佛,从宫门外一直点到祗园精舍,内心非常感动。她很想点灯供佛,于是拿着乞讨得来的、仅有的两文钱到油家买油。油家的老板说:“你自己生活都难以维持,为什么不给自己买点食物呢?”她说:“佛福田难遇,我要为后世作福。”

她去佛前点灯时,因为考虑到油少,燃不到半个晚上,就发誓说:“如果我后世得道如佛,愿这盏灯通宵不灭。”

果然,这盏灯一夜长明。第二天早晨,目犍连尊者去熄灯时,只有此灯以神通力也无法扑灭,灯的光明一直上照到梵天。以此善根,佛为老母授记将来做佛。

当时,阿阇世王问耆婆:“我做了很大功德,佛不为我授记,难道我所做的功德还不如一个穷乞丐吗?”

耆婆告诉他:“你做的功德虽然多,但心不专一,不像老母一心专注于佛。”

老母供灯时,真正具足心清净。她念佛陀难遇,所以非常珍惜这次善缘,虽然供养物很微薄,但她发心真诚,具足纯厚意,而且发愿将来像佛一样成道,一心回向菩提,所以供灯的善业势力猛利,立即就现前感应。

待他有二,谓见同法者上中下座,远离嫉妒、比较、轻毁;勤修随喜。

观待他人而心清净有两个方面:离染污心和修随喜心。

“同法者上中下座”,指对境。“同法者”,特指同修八因之人。同法者中,和自己相比,修行殊胜者是上座,平等者是中座,下劣者是下座。“远离嫉妒、比较、轻毁”,分别是:对上座远离嫉妒,对中座远离比较,对下座远离轻毁。这是离染污心。“勤修随喜”,即常念同法者的功德而修随喜。

比如,有十个人同修第三因的恭敬师长,修行境界有高有低。有人修得非常好,是上座,就对他心生嫉妒;有人与自己修行相等,就和他竞争,他做什么,就总想胜过他;有人修行很差,就轻毁嘲笑他。都是修因的心不清净。如果在因上有染污,便会障碍自己修因、破坏自己的善根。反之,能普遍随喜上、中、下座礼敬师长的功德,下至点滴善根也作随喜,就会使此善根增长广大。修行其它放生、供养等因时,也与此相同。同法者之间,最容易生起嫉妒、比较、轻毁等染污心,因此对同行道友修习随喜非常重要。

设若不能如此而行,亦应日日多次观择所应行事。

这是教诫中、下修行者。在上述心清净中所说观待自己及观待他人的修行,如果能在生活中任运行持,当然最好。如果因为自己的障碍而不能全分受持,也不能放弃不做,而应当每天多次观察抉择自己所应做的修行。

比如:周末时,首先观察自己能作供养、放生、礼敬等善业,其次考虑好应如何回向,行持时如何使心意纯厚,并随喜同法者的善行。这样每天早、中、晚多次观察抉择自己的修行,将善法付诸实修。刚开始时需要勉力而为,经不断串习之后,便能纯熟任运行持。如果最初就畏难而放弃,修行则永远不会有长进。

午二、加行清净

加行清净中,观待自者,谓于长时无间殷重,观待他者,谓未受行赞美令受,已受行者赞美令喜,恒无间作、不弃舍作。

加行清净也有观待自己和观待他人两个方面。

观待自己而加行清净,必须具备两点:一、长时无间;二、长时殷重。“无间”是指坚持不断。“殷重”是指认真。比如在皈依境前供灯,每天坚持不断,且每次都认认真真地做,就是供灯的加行清净;反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做停停,或者敷衍了事,就是加行不清净。所以,无论修持何法,都贵在坚持、贵在认真,只要能保证做到无间精进和殷重精进,最后得果决定殊胜。

观待他人而加行清净,就是以善心把他人安立在此善根中,也就是,对未受持善法者,以赞美善行功德令他受持;对已受持善法者,以赞美功德令他欢喜。“恒无间作、不弃舍作”,就是使众生对他自己所受行的善法不间断、不舍弃。这是“赞美令喜”的妙用。

人行善的动力就是欲乐。有欲乐,即使做三天三夜也不疲厌;没有欲乐,即使做一天也难受。所以,由赞美众生所做的修行,使他生起欢喜心,他就会做得起劲,由此就能使他持住这一善行。

这实际是推己及人,将他人也安立在同样的修行中而得利益。比如,自己认识到修行时无间和殷重的重要性后,就以说法使他人行善也具足长时无间和殷重,并祝愿他所做的善根能真正安立,如此就是观待他人的加行清净。

相反,见他人未受行某种善法,不以赞美推动他受持;见他人已经受行,也不去赞叹鼓励,这样观待他人加行就不清净。如果还诋毁他人的善行,使未受行者不愿受行,使已受行者发生退转,破坏他人受行善法的欲乐,那就是严重的加行染污。这样破坏他人善根,反过来也将障碍自己修道。

午三、田清净

田清净者,谓由彼二意乐、加行,能与众多微妙果故,等同妙田。

田清净,就是由以上的意乐和加行清净,有能力出生众多妙果,所以等同妙田。

换言之,并不是在意乐和加行之外另有他体的田,而是以意乐、加行具有如田一样能生果的作用,因此安立田的名称。以具足意乐和加行两种清净,总称为田清净。所以,前两种清净是分说,第三种清净是总说。

总之,回向菩提、意乐纯厚、离染污心、勤修随喜、加行长时无间殷重、赞美善法令人受行等,每一法都具有使善根力增长的功能。因此,修习八种异熟因时,如果能做到田清净,就必定能感得最殊胜的异熟果。

凡事能注意修习心清净和加行清净,修习善行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下至使做一件小善,也能成为众多广大微妙果报的正因。学人如果能按照此处教言,将自己的身心转成妙田,就能培植大福德,做任何善法决定都会成就。相反,如果满腔恶意、心不纯厚、性不坚固,夹杂嫉妒、轻毁、竞争,敷衍懈怠,这样遍地荆棘,当然不能期望获得殊胜果报。

下面说明出处:

此等是如《菩萨地》说,以释补满而为宣说。

以上所说的异熟功德、果报及其因缘,是按照《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所说,并以印度海云论师的《菩萨地释》作为补充而宣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