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轨理

戊二、说法轨理分四:一、思惟说法所有胜利 二、发起承事大师及法 三、以何意乐加行而说 四、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

第二,说法轨理分四:一、思惟说法所有胜利;二、发起承事大师及法;三、以何意乐加行而说;四、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 今初

己一、思惟说法所有胜利分二:一、说法产生极大胜利之条件 二、随经中所说而思惟说法利益

庚一、说法产生极大胜利之条件

若不顾虑利养、恭敬、名等染事而说法者,胜利极大。

如果能不顾虑利养、恭敬、名闻等染污事,而为众生说法,则说法的利益极为广大。

说法产生大利益,有两个条件:一、发心清净;二、传讲内容清净。传法不能有私心,一有私心,牵涉到名利,就不清净了。而且,不能随意妄谈,必须契合教理,法义正确。为了求得名利而说法,实际是贩卖佛法,把神圣的传法沦为世间八法。

身为法师应当具足清净的发心,一心为众生、为圣教着想。演说佛法时,要严谨、契理,切忌妄谈。如果不符合圣言量,违背佛法的本义,则不是说佛法而是说魔法。《梵网经菩萨戒本》云:“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

《世说新语》中有一则典故说:

管宁和华歆是一对朋友。有一次,他们在菜园锄地,发现一块金子。管宁像锄石头一样,毫不在意,华歆却非常在意,捡起金子放在一边。又有一次,他们一起读书时,碰上一位大官坐着车、戴着礼帽从门口经过。管宁依然读书,华歆却抛下书出去看热闹。管宁就割席分座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像这样,世间清高之士,尚且能不顾虑名利,何况宣扬佛法的法师,更应当具备清净的发心。

庚二、随经中所说而思惟说法利益

由说法能感得五种妙果:

一、等流果

《劝发增上意乐》中云:“慈氏,无染法施,谓不希欲利养恭敬,而施法施。此二十种是其胜利。何等二十?”

《劝发增上意乐经》中说:弥勒!所谓无染法施,即是不希求利养恭敬,而惠施正法。此二十种是法布施的殊胜利益。何等二十?

“谓成就念,成就胜慧,成就觉慧,成就坚固,成就智慧,随顺证达出世间慧。”

(以下对应宋译《集学论》经文解释。)

“成就念”:演说正法能成就于法明记不忘的正念。

“成就胜慧”:演说正法能使自心趣入殊胜正道。

“成就觉慧”:演说正法能令自心生起觉悟。缘起不可思议,契合正理传授圣法,便能成就觉悟。

“成就坚固”:演说正法能使心力坚固而住持善根。

“成就智慧”:演说正法能增长智慧。

“随顺证达出世间慧”:演说正法能获得出世间智慧。说法的等流果为开发智慧。《大乘庄严经论》说:依靠演说正法,能成就妙观察智。

二、离系果

“贪欲微劣,嗔恚微劣,愚痴微劣,魔罗于彼不能得便。”

演说正法能使贪嗔痴趣于微弱。贪欲微弱,则少欲知足;嗔恚微弱,则心有慈悲;愚痴微弱,则具足正见。由于内心远离三毒,常得清净,外魔不能寻隙干扰。

以上远离贪嗔痴及外魔的系缚,便是演说正法的离系果。

三、增上果

“诸佛世尊而为护念,诸非人等于彼守护,诸天于彼助发威德,诸怨敌等不能得便,其诸亲爱终不破离,言教威重,其人当得无所怖畏,得多喜悦,智者称赞。”

“诸佛世尊而为护念”:演说正法,能得十方诸佛加持、护念。

“诸非人等于彼守护”:能得天龙八部等前来守护。

“诸天于彼助发威德”:诸天助发法师威德,令法师容色光泽,具有威力。

“诸怨敌等不能得便”:怨家债主等得不到机会扰乱。

“其诸亲爱终不破离”:有摄受力,亲友眷属终不破离,获得善友喜爱。

“言教威重”:言教极有分量,听者看重,不敢违越。

“其人当得无所怖畏”:法师能得无所怖畏。

“得多喜悦”:能得诸多法喜,内心安详。

“智者称赞”:为诸智者称扬赞叹,美名流传。

四、异熟果

“其行法施是所堪念。”

《四家注》解释:其行法施的功德或恩德,将成为堪能随念。或释为:对演说正法将感召圆满的异熟果,现在或未来堪能随念。

于众经中所说胜利,皆应至心发起胜解。其中成就坚固者,新译《集学论》中,译为成就胜解,诸故译中,译为成就勇进。

凡是诸经中说到的说法胜利,都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发起胜解。上文所说的“成就坚固”,新译《集学论》中译为“成就胜解”,旧译是“成就勇进”。

己二、发起承事大师及法

发起承事大师及法者。

一、发起承事圣法

如薄伽梵说佛母时,自设座等,法者尚是诸佛所应恭敬之因,故应于法起大尊敬。

如同世尊在宣说《般若经》时,亲自敷设法座等,圣法尚且是诸佛所应恭敬之因(佛从法生故,法是佛因,或称佛母。),何况凡夫,更应对圣法起大尊敬。

《般若经》云:“尔时世尊,自敷师子座,结跏趺坐,直身系念在前,入三昧王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印光大师说:“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

二、发起承事大师

及应随念大师功德,及其深恩,起大敬重。

而且,应当随念大师身口意的功德及救度我等的深恩,而发起大敬重。

“随念大师功德”,比如,随念佛以身神变放大光明,遍照众生,摄取不舍;随念佛以语神变圆音说法,令无量众生随类得解;随念佛以意神变遍知众生根机、意乐,普契群机,传授妙法。

“随念佛陀恩德”,即随念能遇一偈佛法,能得一分佛法受用,都是佛的深恩所致。

《华严经》云:“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乃至成大菩提。”永明禅师《心赋注》云:“或剥皮出髓,而誓思缮写;或投岩赴火,而志愿传扬。身烛千灯,沥恳而唯求半偈;足翘七日,倾心而为赞华王。”世尊在因地时,为书写经典,而剥皮出髓,为求得诸行无常等四句偈,而投岩赴火,志愿传扬。或为求法,身体钉入数千铁钉等。总之,历经无数苦行,才获得妙法,传予我等。因此,应报本追远,忆念本师深恩,发起极敬重心。

三、敬法敬佛得无量功德

《贤劫经》云:“虚空边可量,大海深可测,于佛起信心,功德实难诠。从今至菩提,永断恶趣苦,如欲得利益,应勤种福田,精勤不放逸,恭敬供养佛。”

《律藏经》云:“与佛所结诸缘分,称诵供养微细事,皆得享用善趣乐,甘露佛果最终得。”

《华严经》云:“嗟,佛子!何人见闻忆念如来无上正觉,皆生大善根功德,此功德于此众生修持无上菩提,具真实难言之大意义。”

总之,如印光大师所说: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则得十分利益。

己三、以何意乐加行而说分二:一、意乐 二、加行

庚一、意乐分二:一、安住五想 二、断除六过

辛一、安住五想

以何意乐、加行而说中,其意乐者,谓应安住《海慧问经》所说五想,谓于自所应起医想,于法起药想,于闻法者起病人想,于如来所起善士想,于正法理起久住想,及于徒众修习慈心。

以何种意乐及加行而说法中,“意乐”是指说法者内心应当安住在《海慧请问经》所说的五想中,也就是,对自己起医师想,对圣法起妙药想,对闻法者起病人想,对如来起善知识想,对正法起久住想。还应对徒众修习慈心。

辛二、断除六过

应断恐他高胜嫉妒,推延懈怠,数数宣说所生疲厌,赞自功德举他过失,于法悭吝,顾著财物谓衣食等。

说法时,应断除六种过失:

一、恐他高胜嫉妒:恐怕他人胜过自己的嫉妒。

二、推延懈怠:拖延说法的懈怠。

三、数数宣说所生疲厌:由数数说法身心劳累所生的疲厌。

四、赞自功德举他过失:说法时,赞叹自己的功德,揭发他人过失。

《梵网经菩萨戒本》第七自赞毁他戒中说:“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五、于法悭吝:说法时,有吝法之心,应说的法义覆藏不说。

《梵网经菩萨戒本》第八悭惜加毁戒说:“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六、顾著财物谓衣食等:说法者,有顾念贪著财物的染污心。比如,供养薄少,便不愿开讲;供养丰厚,则欢喜宣说。若对财物还有贪著,以不收供养为好。

总之,说法者应对照自心,励力断除上述六种会使传法不清净的过失。

应作是念:为令自他得成佛故,说法功德,即是我之安乐资具。

应当这样想:为令自他成就佛果而说法的功德,便是我的安乐资具。

问:为什么说法的功德即是安乐资具呢?

答:以清净心演说正法,现前得喜悦,未来得安乐,究竟得成佛,而且听者领受法义,能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因此,智者不外求资具,以清净心传法,得到殊胜圣财,便是真正的安乐资具。

庚二、加行

其加行者,谓先沐浴具足洁净,著鲜净服,于其清洁悦意处所,坐于座已,若能诵持伏魔真言,《海慧经》说:“则其周匝百踰缮那,魔罗及其魔众诸天所不能至,纵使其来亦不能障,故应诵咒。”

说法加行:首先清净自己的身体及传法环境,即先行沐浴净身,穿著洁净衣,在清洁悦意的处所安坐之后,如果能诵伏魔真言,则周围一百由旬处,魔王与魔众诸天不能进入,即使彼等前来,也不能为障。这是按照《海慧请问经》宣说的,因此应诵伏魔咒(达雅塔,夏美夏美,夏玛巴德,夏玛德达夏哲,昂格,芒格瑞,玛泽得,嘎玛这给耶瑞,欧果巴德,欧伙嘎玛德,波夏塔,呢玛蕾,玛拉巴纳耶,欧喀瑞,欧喀札美喀雅,札所札萨呢,黑摩克,巴摩克,夏摩达呢,萨瓦札哈班达纳呢,呢格舍达,萨瓦巴抓巴德纳,博摩多玛巴夏,塔色达,博达摩札,萨盟嘎德达,萨瓦摩,阿匝勒达,巴达巴热协得德甘灿德玛嘎玛呢)

所谓障碍,是指受魔王干扰,上师与弟子之间心不相合。

以上从“先沐浴具足洁净”至“坐于座已”一段,是按照《妙法莲华经》、《地藏十轮经》、《毗奈耶经》而宣说的。《妙法莲华经》中说:“菩萨常乐,安稳说法,于清净地,而施床座,以油涂身,澡浴尘秽,著新净衣,内外俱净,安处法座,随问为说。”

次以舒颜,具足审定义理所有喻因至教,而为宣说。

在做好了上述的外部清净之后,就以和悦的表情,具足审定义理的比喻、理由及教证,而开演讲解。这是演说正法的加行。

《妙法白莲经》云:“智者常应无嫉妒,说具众义和美言,复应远离诸懈怠,不应起发厌患想。”

《法华经》中说:智者应当恒时心无嫉妒,宣说具足众多义理的和美语言,又应远离身心懈怠,不应生起厌患说法的心态。

此中教诫:法师应当远离嫉妒,不能因为惧怕听者胜过自己,而将要义隐而不说,应当说具实义、悦耳、入心的语言,又要具足精进。

“智者应离一切慼,应于徒众修慈力,昼夜善修最胜法。”

智者应远离一切忧恼,以法自娱。应对徒众修习慈爱,昼夜善修胜妙的圣法。

此中教诫:法师应内心开朗,具足慈心,精勤修法。

“智以俱胝阿庾喻,令众爱乐生欢喜。”

智者以无数譬喻开演佛法,令众生爱乐听闻,对妙法生起欢喜。

法师应当具足演说正法的善巧,能运用众多比喻、公案、表示,使听者爱乐听闻。

“于彼终无少希欲,亦不思欲诸饮食,噉嚼衣服及卧具,法衣病缘医药等,于诸徒众悉无求。”

智者演说正法,对徒众终无丝毫希求利养之心,也不欲求饮食、卧具、法衣、医药等,对徒众无所贪求。

“余则智者恒愿自,及诸有情当成佛,为利世故而说法,思彼即我安乐具。”

智者恒时唯愿自己与一切有情同成佛道。智者心想:为利世间而说法,即是我的安乐资具。

如果能遵照上述教言演说圣法,则必将如大日轮般,照亮世间。《庄严经论》云:“慧善及不退,大悲名称远,巧便说诸法,如日朗世间。”意即,若以妙慧无倒而善说法要,以不退之精进恒时不懈而说法,以不求利养的悲愍无所贪求而说法,以名称远扬堪为群生信赖而说法,以通晓调伏之方便随顺机宜而说法,能如是善说圣法妙义,则如大日轮般,朗照世间。

己四、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

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者。如《毗奈耶经》云:“未请不应说。”谓未启请不应为说,虽其请白亦应观器,若知是器,纵未劝请,亦可为说。

于何等境应说及不应说的差别,如《毗奈耶经》所说:“未祈请不应说。”意即,未祈请时,不应说法。虽祈请传法,也要观察请法者是否为法器。若知是法器,即使没有劝请,也可以宣说。

如《三摩地王经》云:“若为法施故,请白于汝者,应先说是语,我学未广博,汝是知善巧,我于大士前,如何能宣说。汝应说彼语,不应忽尔说。观器而后行,若已知是器,未请亦应说。”

如《三摩地王经》所说:如果有人为了法施,而向你请白,先应回答:“我所学并不广博,知之甚少,你是善巧了达的人,我怎么能在大士前宣说?”要这样说,不应轻率说。应观察来者是否是法器,观察之后再决定是否说法。如果已知是法器,不祈请也应当说。

问:为什么不祈请就不应说呢?

答:说法是要使听者获得法益,这又要求听者对法有信心与恭敬心。如果听者不作祈请,对法没有信心及恭敬,即使勉强传授,也无利益。对学人而言,圣法珍贵、稀有,为尊重圣法、获得法益,也理应恭敬请法。

一般请法,藏传佛教念这一颂:“依于一切诸有情,各别根器与意乐,大小共同乘教法,祈请常转妙法轮。”

不但是显教,密教也如此要求。《事师五十颂》说:欲闻法等,应三次祈求。对具相的法器,不祈请也可以宣说。有关法器的德相,有多种说法。就本论而言,堪能受持道次第的一切支分,便是法器的德相。《入行论》、《菩萨地》、《事师五十颂》中也说到了对非法器不能传法。

复次《毗奈耶经》云:立为坐者不应说法,坐为卧者不应说法,坐于底座为坐高座不应说法,妙恶亦尔。

复次,《毗奈耶经》中说:立者不应为坐者说法;坐者不应为卧者说法;坐于低处者不应为坐于高座者说法;又不应法师使用低劣资具,弟子使用优质资具。

在后行者为前行者不应说法,在道侧者为道行者不应说法,为诸覆头、抄衣、双抄、抱肩及抱项者不应说法。

在后行者不应为在前行者说法;在道边者不应为在道中行者说法;又不应为覆头者、抄衣者、双抄者、抱肩者、抱项者说法。

“覆头”:用布等盖住头部;“抄衣”:裙边过高或衣边卷起;“双抄”:衣服搭在双肩上;“抱肩”:双手交叉搭在肩上;“抱项”:双手在颈后相交。

为头结髻、著帽、著冠、著鬘、缠首不应说法,为乘象马坐辇余乘,及著鞋履不应说法,为手执杖伞器剑钺,及被甲者,不应说法。

不应为头顶上结髻、戴帽、戴冠、戴项链或花鬘、缠头巾的人说法,不应对乘象、乘马、坐车、穿鞋的人说法,不应对执杖、撑伞、带兵器、持剑钺、披铠甲的人说法。

《梵网经菩萨戒本》第四十六说法不如法戒说:“若佛子,常行教化起大悲心,入檀越贵人家,一切众中,不得立为白衣说法,应在白衣众前,高座上坐。法师比丘不得地立为四众说法。若说法时,法师高座,香花供养,四众听者下坐,如孝顺父母,敬顺师教,如事火婆罗门。其说法者,若不如法说,犯轻垢罪。”


反是应说,依无病也。

如果不属于上述情况,则应当宣说。“依无病”是说,上述情况都是按照无病而讲的。

如果有生病等的特殊情况,也有相应的开许。比如,还不能忆念闻法功德的儿童;在灌顶时戴头冠,本尊安住虚空,自己坐在平地;有怨敌的怖畏时,宣讲《宣扬正法经》,可以站立听法;对刚强难调的国王等,以站立姿势说法。诸如此类,都是观待特殊的时间、场合及所化对象,以有必要而开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