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明暇满

今应显示,如前所说如理依止善知识之弟子,尊重应当如何引导之次第。

现在应当显示前面说的具足德行、如理依止善知识的善弟子,尊长应当怎样引导他趣入圆满佛道的修心次第。

以下就要开启本教授的修心法门。

第二、依已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二:

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 

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

初中分三:

一、正明暇满 

二、思其义大 

三、思惟难得

依止善知识以后,修习、训练这个心离过增德的次第就叫道次第。它要依序进行,逐渐地从粗到细,逐层地离过引德,如同《陀罗尼自在王经》说的净治如意宝那样。具体来说就是三士道的修心次第,它的内涵十分圆满,含摄了大小、显密一切圣教的实修义,把圣言全部都现成了修心的教授。学人能依它训练自心就能渐次断除颠倒心,引出无颠倒心,使得善心善行逐步地发展,最终达到断证圆满,就是成就了菩提。

如何进入这个修心次第呢?它又分成两门,首先是对有暇身劝取心要。这个“劝”是自劝,也就是由他劝转为自劝,先是教法来劝应当如何取心要,之后就转到自心上,自己当老师劝自己。只有已经劝动了自心,以猛利的欲求取心要以后,那就用这样的心来摄取三士道的心要。

所以,本教授把暇满放在道前基础里,实际上是首先要生出取心要的欲乐。心随着个人的见解越来越增上的时候,就越来越能看到大义所在。如何取?就是日日夜夜都在自心上依法而行。这两个的次第是以前前引生后后,前者决定了后者的效果,所以必须要垫定好意乐的基础。修暇满就是要引发取心要欲,这个欲一起来,在三士道的任何行境当中、任何学法里,都开始取心要。他的心态已经变成学完一分法就马上要取到实义。假如没有取心要欲,那么即使整个三士道都讲完了,还是人法相隔八万里。

也就是所有的听闻都只是取知识,这样从初一取到十五,那就只学到一大堆知识。如果是换成取心要欲,那一闻思决定了,就马上开始听闻随转修心要。换句话说,从下士开始,它有一分一分的道法,知道是修心的教授以后,马上就用在自心上,不断地串习成这样的心,完成这一分离过证德,这就叫做取到了心要。把这一分一分都合起来,就会取到从现前到究竟的一切大义利,这样确实使得这个人身变成无比有意义。

打个比方,这个就相当于世间读书的立志,志没立,学不可成,德不可成。志没有立,所谓的学问、道德都没办法建立,自然就变成心外的事了。立了志以后就开始有志气,学任何的东西都非常用心地把它放到自心上,会把它融汇到自心上面,变成自己心上的东西。这样就从他做小孩开始,一直到人生的顶峰,整个一路下去都有这个志愿摄持,由这个志愿不断地在取心要。反过来,如果没有志,那直到他生命结束都是无所事事,从来不会取心要,等同一个没心的人,无论有多少的法也不放在心上,只是口头的谈说。

所以我们一定要以修道的大志为轴心,首先要把这个志引出来。志在佛教里称为欲乐,这个欲乐会一级级上升,其实这个取心要欲发展到后面,比如断恶行善的欲、出离心的欲、菩提心的欲都是指它。通常说的“有道心”就是指发展出取心要欲,这个东西一出来了,那确实是日新又新的。

所以缘起上的起因十分重要,修菩提道不能急躁,它有一分一分决定的次第。首先着力把前面的善心引生出来,然后还要数数地加强。它起来了以后,缘起上一有了前因,到后面的时候都会起作用。到了下一步,又要把相应的心引出来,再数数地加强。就像这样一步一步的起,最后就会象烈火燃烧一般生起极大的心力。是这样发展的。这就像不可能一天吃完一年的饭,每天都得按时、按量、很均衡地摄入,它是从小孩的饮食开始一直吃到老。所以要做好一生修行的准备,所谓“大器晚成”,所谓“低处修持高处到,缓缓修持快快到”就是这个意思。

明白了它的重要性心思就要放在“于有暇身劝取心要”这一段的实修里。“劝取心要”四个字是修暇满的重点,“劝”是自己要不断地在内心的深处劝导自己。自心有很大的惰性,所以就应该像法王说的“常作自心之善师,一切所作当具义”。那怎么叫做善师?当老师,教导他,你不教导他,不天天这么想,不这么对自己说,它是不肯动的。他是一个顽劣的小孩,或者说他已经患了麻痹症,得不断地在心里启发出自己的善心,这个叫劝。

在修暇满的三科里,最终都归到取心要,归到发展出取心要欲,也就是说先是要知道暇满的体性,其次要知道我现在已经有这个暇满了,要想一想它的义大和难得。义大包括现、竟两门,究竟上是怎么能成办解脱和成佛。解脱上又怎么能够发出离心、受别解脱律仪。成佛上面是怎么能发菩提心、发展出智悲。现时是怎么样能够成办增上生的色身、受用、眷属的圆满的因,这两门仔细思惟才知道人身的意义极其重大。

这样是要通过缘起看到,在具足八暇十满的因缘时,能把握机会将出现怎么样无量的利益,一旦认识,自己就不甘心错过,那时就出现了取心要的欲。

思惟难得就是从因果两门来思惟,这个所谓的暇满因上面难不难,果上面难不难。因上就要看到具足暇满的因非常困难,这是从整个六道有情的心上去看,善趣的有情真正能够具足善因的极少,基本上都是死后就下恶趣了;恶趣的有情是不断地受苦受折磨,死后也是多数就下去了。如果这一次我没有把握好,我下去了怎么办?所以这个非常难得,它只是给你一个短暂的时间,用好了你就能从中出去,没有利用它,就白白耗费,就又落到恶趣去了。

这个时候自己反复地、审慎地抉择,一直要思考这个生命的问题,这都是大问题,想了以后要重新立志,重新发展出这样一个取心要欲。一旦有了这个,那每天就不一样了,但是这个要经过多番的思惟,一定要首先把它确立出来,一次不行,你就再来一次,反正反反复复一定要把这个志立出来。立完了以后,每天一起来就知道我不能行尸走肉一样地活着,我不能再把时间浪费在其它无意义的事情上面。一再地加强暇满难得、义大的观念,一再地加强珍惜人身的观念,让它成为自己心中不可分离的东西。一想起来的时候,那一种珍重感,那样一种对自己人身负责的心,一种不甘埋没、不甘浪费的心,那就确确实实比世间人的珍惜心还要强,世间人都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所以,有这样的心起来了以后,就进入了三士道。所谓的“士”就是一心为道者,完全跟世俗的行为绝缘了,他再也不屑于做这种庸俗的事了,而且因果上特别地确认这完全是毁坏自己的。这样一确立了信念,到任何地方都能秉持这样的观念,不会同流合污的,任何时处都有个坚定的操守,任何时处他不会管别人的什么看法,他是必须要这样做的,这样就是真正修道人。最后发展的就跟古人一样,平常没有剪指甲的功夫,一心就要修法。或者像噶当大德说的“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岩”,四依法贯彻在自心上的,那就是一心依法啊!其他非法的事怎么能做?其他浪费暇满的事是很罪过的,他是不肯的。那就跟金厄瓦一样了,一想起暇满难得,是不可能浪费一分一秒的,所以仲敦巴都说“你应该略微休息一下,身体也很重要”,他说“我一想起这个暇满就不愿意休息,这么难得啊!”所以他一生没有睡眠,念完了九亿不动佛心咒。

只要这样的善心能够起来,我们的每一天都不一样,但现在为什么生命经常就在无意义中浪费?是因为我们根本还没有立志,没有出现这样的一个取心要欲,当然没有办法管束住无始以来的颠倒习气,当然就是还是这个恶心当家作主。人就喜欢舒服,随心所欲,找各种理由,看看球赛、看看春晚,或者看看报纸、上上网、打打游戏、了解一下新闻,他不觉得是罪过,或者是我们聊聊天、聚聚餐,这样哪里有什么法的气氛?这就是修道之初第一步就出了问题。

所以真正懂得教育的人,他在孩子入学以前,首先确立志愿,怎么确立志愿?就是不断地跟他讲古人的高尚品行,天天在他耳边灌输,这个孩子就不一样。反过来没经过教育的,心都是野的,都是随着烦恼习性转的,这样匆匆忙忙地进了学校,一读十年、二十年都是跑到外面去了,全都是做一些无意义的事,再怎么样读道德课本,他是根本不入心的,这样的话,有多大的差别啊?

真正立了一个为道的志气,自己要知道我现在是一个修道的人,是一个士,是一个一心为法的人。道和俗是天壤之别,这样他就真正有一个道心。他碰到什么都想学他身上的道德,学他的修行,学他的善心,他都在这上学的。没有这个,就是学了解得多、学驰逞口舌,所谓的知识面很广,所谓了解的很多,能说会道,或者很会表演、表现、很会组织、很会交际等等,这些东西全跑到外面去了,就是一念之差。

同样的,看一个传记,如果真正有道心,他看的眼光就是看我要学古人什么,他是怎么开悟的,看公案的时候要吸取到他的经验,他是怎么断恶行善的,他这个善是怎么做的。就真正学他这一点,这样不断地去学,他的内涵就全部摄在三士道里,这个叫取心要。没有这个,那就是取皮壳,取表面功夫。

总的来说,暇满三科思惟的修法要达成的结果,就是在自心上发展出取心要欲,也就是修证菩提道的志愿。“有志者,事竞成”,有志者时时秉着这样一个高尚的大志愿,自然就表现不一样,心的摄取点不一样。什么东西一来了,他马上就观察,这个修行在哪里?而且怎么能在自心上做到。没有这一点,心就只是分别今天讲得很精彩,很多笑话,很有趣,蛮有意思的等等,跟着哈哈大笑,笑完了就没了,一出门就丢在脑后了,你看看哪里有取心要欲呢?任何一个法讲完了以后,根本连我要去修的心也发不起来,然后那个法过去了也不感觉恐慌,这都是不正常心态,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很坚固的习性,非常难改。这不是一天养成的,这是从第一天坐进小学课堂就开始了。

尤其当今时代,道德课是最不受重视的,反而偏重于知识技能,所以人养成了这样的习性。学习的东西一来就侧重在怎么去推算,怎么去了解,怎么分析、组织、表达等等,或者怎么去发明创造、去创新,就没有听到说怎么来修心。小学里不谈,中学里不谈,大学里不谈,哪个地方也都不谈,到了佛教里虽然谈,但哪个肯做?但是如果没有按这个方式来取心要,那学这个道次第没有太大的意思,因为它本身是实修的教授,它要求学人马上转入到修心,而不只是做一种知识的了解。

初中分二:

一、闲暇 

二、圆满

今初(闲暇)

首先我们要了解暇满的体性、义大、难得三方面的内容。这是一种听闻,了解以后,在自己心上不断地去想,把这个法义想透,直到没有丝毫怀疑,完全决定,这个叫思惟。不是决定了就完事了,决定了正式要修。要赚钱的人不会已经决定了赚钱方案,然后不去赚钱,那他决定那方案干什么呢?建筑师也不会已经决定了图纸,然后不盖房子,他只是喜欢设计,但从来不盖。他前面不断地构想设计以及决定,就是为了后面盖房子。一旦决定了,就开始动工真干,几个月高楼大厦就出来了。所以要赶紧听闻随转修心要,转换得越快越好,时光不等人,这是肯定的。

本论后面一再说到,暇满一读了就要立即进入修行。后面说了四科:你知道只有法有利益,就必须要修法。现在内因外缘都具足了,我能修。知道暇满是很难得的,现世就要修,不然这一生给空掉了,那不是白耗了?思惟死无常的时候,就感觉这个暇满很快就没了,可能今天就没了,所以我今天就要修。这四个定了以后,就要开始修了,不是说我等到全部读完了再来。明显已经说了,我们现在到这里已经给你定了,你自己也要定,定的是什么?现在就修。不是说所有都修得到,但是从起步开始这是能够修得到的,就开始修了,不要等,越等等一辈子都没有修的机会。

就跟小孩一上课堂的时候老师已经说了,今天就做作业,你不要说我全部都听完了,听到十年以后我再做,那连一个数学也做不出来,既不会写字,也不会发音,也不会算数,什么都不会,那成了什么呢?眼高手低,好像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今天的教育就成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不要走到这个偏差里。小学课就是你能做的东西,第一天上了课以后回去就可以去做了,这样边学边做一步一步上的。

同样,道次第就好像是小学、中学、大学一样,下士道一进入的时候,它是小学的程度,没有修不了的。那你说很难,难当然难,如果因为难就跟父母说:我不要读书,这个很难,天天逼着要算术,我算不来。那父母要打一顿的:你必须得算,不然的话你就是个文盲,什么出息也没有。这是什么原因?最开始是需要用功,但是真正你愿意用功了就会开始读,不都是这样读出来的。一旦克服了心里的难关,有志愿来推动就肯用功了。所以最开始取心要欲十分重要。因为没有志愿的话,现在修佛法基本是没人管,很少有人管,那就要靠自己。学校是因为有一种压力,学生就想不都说不学没前途吗,然后有各种的压力,逼得他就必须得去学。人如果随自己的习气,那最好是什么也不做,但是这样就荒废了人生。那现在该怎么办?首先这个暇满非常重要,暇满修好了,志愿强了,就开始自己劝自己,不然的话一辈子谁去管啊?谁能够管啊?谁天天在耳边督促啊?督促多了还不愿意听。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首先就是要了解,然后就要思惟,再就是要实际地修心,而且从现在开始,每一部分都可以修,不是不可修,它是一个最初步的修心课程。这就是自己要倍感庆幸:我已经入到了一个真正的修心取实义的道路上了,已经告别了过去纸上谈兵的状态,再不搞那些虚的。这样就开始感觉到要做一个修行人,从原来的学知识的心态,转到了修心的心态,原来是猎取知识,现在要取心要。

所谓暇满是从反面定义的,已经远离了八种无暇就叫做闲暇,它的内义就是自心有安闲能够去修法。首先从反面显示,什么样的情况是完全落在了无暇当中,那就是心里一刹那修法的机缘都没有。一定要从这里去体会,我已经得了闲暇,相比之下,在八无暇里一刹那修法的时机都没有,那好可怜。现在我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小时六十分,一分六十秒,只要珍惜每一刹那都能修,浪费实在是太罪过。不对比就不晓得现今的因缘是多么的殊胜、难得。如果真正懂了,那么后面博朵瓦讲的那个比喻,才能有所体会。如今真的能有这样一个庄严的雕房,那上面各种的庄严妙宝美不胜收,它具有多少的德相、多少的美好。不通过外面的譬喻,你不知道内心世界的事。因为它没有形色,是不容易体会的。透过比喻就知道,原来我已经到了宝洲,已经重获了这样神圣的修法的基地,在我心上处处都能闪现无数的功德妙宝,忆念忆念就出现这样的美好,太难得了!这是做梦吗?

这样人的心就不一样,不会浑浑噩噩。确实我们实在是太愚昧无知,我们的心实在是太颠倒,它就像一个浪荡子把祖先积累的家财浪掷一空,不知珍惜。同样,我们是无量劫以来辛勤地积资,才出现这样的机会,简直是昙花一现,忽然之间到了充满无量妙宝的宝洲里,随手就可以采摘各种各样的珍宝,但是却坐在那里根本不动,之后空手而回,浪费了这样一个机会,那是太愚痴,实在是太愚痴!没有比这更愚痴、更颠倒。

所以这些就是一再地要打开这个明见真相的眼睛,一直看到当前机缘的难得,看到实现无上大义的因缘已经到了,这时自己策励发起心愿,再再地勉励自己,通过这样修心,绝对会达到跟古德一样。心里这么想、有这个观念,口里也会这么说,而且一想到浪费时间就很难过,极其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这种珍惜就体现在你学习这样修心的教授,那就好像得到了无上的如意宝一样,实实在在地在自心上好好的去修。比得到一些世间的利益不知超出多少倍,这就开始有真正学法的心态,有了法器三相里的希求。不再只是像一个图画里的影子坐在那里,或者当今的各种论坛里的听众,听一听,认为讲得不错,听完回去,感觉这个周末还是很愉快,过得比较舒服,其余的什么也没有。那是个娱乐,不是为法,就是妄心、分别心想放逸一下,找一点乐子,是一种喜好五欲的习气,得到一种自我的满足,这是什么修法?什么修道人?根本是两回事。

我们再回来讲一讲闲暇,闲暇就是心里已经有了修法的自在了,有了机会。

如《摄功德宝》云:“由戒断诸畜趣体,及八无暇常得暇。”谓离八无暇即是其暇。

这是从反面定义,就像《般若摄颂》说:持戒断掉了畜生的身体以及八种无暇的身体,如今得到了恒时都能修法的闲暇,或者说内心自由自在修法的福分,这是比任何人都有福气。你不要以为富豪、巨富、明星很有福,他们才没福,一点修法的机会也没有。所谓“洪福不如清福”,清福就是指他能清净地修法,这世上最高贵的人,怎么能不百倍珍惜啊?

离开了这八个无暇,就是得了闲暇。哪八种无暇呢?他们的可怜之处在哪里?总的来说就是不可能修法,生命在无意义中浪费了。有些是天天受苦而煎熬的,有些整天散逸,醉生梦死。有些处在一种空洞的状态,心和心识不现行,就跟一场酣睡一样。有一些就是生在不信之地、不信的时代,有一些身根有残缺,有一些内心有邪见。这都封堵了他的心,没有办法去认识修法。在他们的一生当中,要找三个刹那修法的心都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因为因缘难得,没得到的时候就是随着其它的因缘动,随着其它的因缘就给飘走了。常常说昙花一现,缘生可贵,因缘积聚的时候它就暂时显现一段,因缘一没了,甚至是百千万亿劫都不可能出现的。所以,我们在缘起上要倍加珍惜,不然确实是一种大的愚昧。

“常将有时想无时,莫待无时想有时”,你常常在有的时候要想没有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你不要等到没有的时候再想过去好可惜啊,那已经为时晚矣。所以有智慧的人就能够明见缘起,有非常深远的眼光,非常清楚自己的路该怎么走,他是步步爱惜,步步珍重。

我们要来看一看八种无暇是何等的苦难。

八无暇者,如《亲友书》云:“执邪倒见生旁生,饿鬼地狱无佛教,及生边地懱戾车,性为騃哑长寿天,于随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患,离此诸过得闲暇,故当策励断生死。”

这个就是亲友书说的这样八种有情,人中四种,非人中四种,随便受生一种,就落在八难里面。“难”就是无有机缘修法,根本不出现修法的机缘,整个的生命处在黑暗当中,何等的可怜!现在我已经离了这八个难,得到这么充分的修法闲暇,连皇帝都要羡慕的。顺治皇帝出家偈里所谓“不如僧家半日闲”。一定要知道,现在是全日制的闲暇,怎么能这样大把大把地浪费,浪费一分钟等于是浪费多少两的黄金?这么浪费掉了,自己前世的资本就用尽了,到时候坐吃山空,那是太愚痴了。

比较一下就知道,八无暇里出现一刹那修法的心都是极困难的,有些甚至是在多少个劫里面,完全处在无修法状态,心全都是颠倒的、非法的,一点法的内涵都没有,三士道所摄的一分、一刹那的善心都没有的,绝对没有。但是我现在已经这么幸运得到了闲暇,那我要努力,要借这一次机会断掉生死。

此复若无四众游行,是谓边地。愚哑缺耳、断支节等,名根不具。妄执无有前世后世、业果、三宝,是邪见者。无佛出世,名无佛教。四中初二及最后者,不能了解应取应舍,第三不能信解正法。

如果是没有四众修行人游行的地方就叫做是边地。愚痴、聋哑、身体断了支节有残缺等等叫做根不具。心里妄执没有前后世、业果、三宝,这就是邪见。处在没有佛出世的时代,叫做无佛教。其中前二种边地、根不具以及第四种无佛教,不能了解应取应舍,所以是无暇;第三持邪见者不能信解正法,所以是无暇。

这是人中的四种无暇,一个是指时代,生在一个没有佛的时代。一个时代来说,首先是以佛应运出世作为开启正法的开端,之后才有正法、像法、末法等法住世的时期。如果没有佛出世,那整个就是处在暗劫里,连一个法的句子都听不到,心里一个作意都没有,根本不晓得法是什么,这个好可怜!那个心全是颠倒的。

所以众生完全处在一种盲目的状态,在三有的险道里,就像一个精神发狂的瞎子,在三有的悬崖上奔走,一直在这样的险崖上。这种情况因为没有佛说法,连一点点的取舍都不知道,什么东西是颠倒的要舍掉,什么是不颠倒的要执取,心上应该是怎么样子来做,好的要学到,坏的要舍掉,一点都不懂,连法的句子都听不到,哪里会有修法的内涵呢?所以落在这样的无佛世的时代,这是旷大劫的时间的量,那就不晓得有多少劫在生死里沉浮,更多的是在恶趣当中,那确实是“佛不出世,万古如长夜”。我们一想,我现在是处在有佛出世的时期,没有落在八难里。

再从处所上来想一想,如果生到了边地,比如地球上某一个非洲的原始部落,那里一个修行人也没有,全部都是杀生、邪淫等等,做各种鄙漏、恶劣的行为,那好可怕!如果生到那里,那实在是不晓得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也就只是得了一个人身,很快就死掉,然后就堕恶趣,尽其一生连一刹那缘着法修行的机缘也没有的,连法这个字都听不到。我们现在身在中土,没有落在边地,处在四众弟子游行的地方,时时能看到修法的情况,时时在这样积聚了各种修法因缘的环境里。所以,处在边地的时候,也是一点不知道取舍。

再说如果是根不具,或者痴呆、聋哑、残疾等等,那修法就有很大障碍。他已经是痴呆了,不能看得懂这个书,或者你好心要给他讲,但是他一点都没办法理解。如果是聋哑,就没办法听和说,这就很困难,连一个学习的机会也没有,哪里知道取舍?

再说心里如果有很大的邪见,妄执没有前后世、业果、三宝,那就没办法归依,也不可能趣入修法。这种人是自作障难,因为他不信,所以他根本不会去修,那得这样一个人身在一生当中连一次修法的心也不会有。

人中这四类就可以看到,完全是无暇。

三恶趣者,极难发生修法之心,设少生起,亦因苦逼不能修行。

如果落在恶趣里,那就是漫漫长夜,因为心识处在极大的痛苦当中,极难发生修法的心。即使能生起一两念,也因为苦的逼迫不堪能修行。

比度在自身上,譬如我如果每一刹那都被三百根尖锐的长予刺入身体,那我哪能修行呢?哪里能发生修法的心呢?那个时候人有很大的执著,一受苦的时候,完全就陷在苦的心境里。

又好比得了癌症,病发的时候,在床上不断地打滚,不能发生修法的心。或者已经沦为恶虎,每天都是在生存线上挣扎,饿得没办法安定,这个时候只想去寻找食物,哪里能生修法的心?或者被关进了劳改农场,天天都是在狱卒的驱使下做各种的劳力苦工,我哪里能起修法的心?连一点自在也没有。

像这样去看三恶趣的苦难比这个要深重百千万倍,所以苦感实在太大,那种对身心的逼恼太强,所以几乎是没有一刹那起修法的心,即使偶尔现起一两念,也一下子就过去了。就好比人在发高烧,身体非常痛的时候,也会起一两念念佛的心,但是因为苦受太大,马上就又迷糊过去了。像这样都是一旦沦落了,那就真是一点点修法的机缘都难以出现,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因缘。

有人会想:三恶趣当中很苦,那生到天上是不是很悠游自在的就能修法了呢?其实富贵学道难,生天是一种堕落,按照出世的佛法来看,一生到了天上,就处在一种享受和禅定的障难当中,那又如何讲呢?

长寿天者,《亲友书释》中说是无想及无色天,《八无暇论》中亦说常为欲事散乱诸欲界天。无想天者,《对法》中说,于第四静虑广果天中,处于一分如聚落外阿兰若处,除初生时及临没时,余心心所现行皆灭,住多大劫。无色圣人非是无暇,故是生彼诸异生类。以无善根修解脱道,故是无暇。恒散欲天,亦复如是,故说彼等亦名无暇。

长寿天是一个泛指词,就是指寿量非常漫长的天界。《亲友书释》里说是无想天和无色天,《八无暇论》里也说到长时在五欲中散乱的诸欲天。

下面次第解释,无想天就是指第四禅广果天里,有一处像城市外的寂静处的那样的地方。受生者除了最初生的时候和临死的时候会起心念外,其它所有的时间都不会现起心和心所。这样住很多大劫。这是一种大的障难,就象动物冬眠那样。更糟糕的是,当初他以为这样不起心和心所的定是涅槃,以这种修法生到了无想天。那是什么念头也没有,常常比喻为冻在冰里的鱼,没有丝毫的动弹,就是一个心和心所都不起,修什么法呢?全都在无意义中空过。到了最后他的定力耗尽了,从定中起来,这个时候他会起邪见,他会诽谤佛法,然后就直接堕入恶趣。所以,走佛法的路一定循着佛的教导来做,一旦偏离了,跑到上界也是同样的法难。所以龙树菩萨说,到了上界天,实际就是等待堕落,就是无间地狱的薪柴。所以基本上上界的天人都处在这个障难当中。

无色界的情况除了无色圣人不是无暇外,其他受生的凡夫辈,处在无有法益的世间定当中,没有善根修解脱道,所以称为无暇。

这样遍观三界的情况才知道,自己得一个人身是多么可贵,享受是比不上天,还不断地有苦,但就修法来说,实在是极其珍妙。所以天人们快要死殁的时候,其他的天人都祈愿:“愿你能得到善妙人身。”就是因为它有最多的修法机会。

恒时散乱的欲天也是如此,这就像今天的富家子弟,整天就是在五欲里面享受,一点出离的心都发不起。就欲天来说,每个天子都有很多的天女,而且他享受的欲事,无论是饮食、声色、男女等等都是非常地高级,人浸泡在这里是根本不想修行的。所以在教典里说,那种贪欲是非常炽燃的,一生当中就是不断地在积累坏苦。欲天最终要死的时候,有非常大的衰灭的苦,他无法面对,心理上落差太大了,所以临终七天的煎熬,确实是度日如年。他的死苦等于是地狱的苦。

像这样好不容易修了一点福,升到天上,不断地享受,就像做了一个虚幻的好梦一样,这里面没有任何的修法,结果好梦过后是恶梦,这些都叫做无暇或者八难。“难”是指修法的障难,“无暇”是指心里难以出现安闲。所以古人说“可以整心虑趣菩提唯是人道”,因为人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处在修法状态。譬如我们现在的心就很容易住在修法上,但是其他的恶趣和天界,或者是苦太大,或者是处在凝固的庸俗定中,或者心散得一塌糊涂,没办法修证。就是散乱烦恼的力、贪欲的力太大了。

人由于是苦乐掺半,在因缘上是最适合修法的,很快就可以入在修法里。如果没有大的烦恼和恶行,人的心就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分分秒秒不断地缘着法。而其他界里连一刹那起修法的心都困难,相差是太悬殊了,相差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倍。这样一比较,我们才知道,人身是这么难得、这么宝贵。

学了暇满以后心里一直要引起我要取心要的欲。取心要就是要取三士道的心要,要取到实义。心里一直想:我要修法。每天以修法来度过,再也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非法里。这就是人已经首度开启了能明辨法和非法道路的眼睛,这个时候才明确做为人生命方向的所在。

这是在修三士道以前必须要确定的观念和志愿,这个一旦确立了,三士道的任何法类和它结合,就马上切合在自身上了,那是什么原因?哦,这是法啊,那是八难里恶趣、天一刹那也修不到的,我现在能念念取,我是傻子吗?我已经懂了这个道理,我喝了迷魂汤吗?我怎么还不知道修啊?这样来责骂自己,或者我还在自欺吗?如果是对此无知,情有可原,已经明白了还这么做,那显然是在愚弄自己。要像这样不断地启发出这个心,让它发出上百次、上千次,之后我们就不会再颠倒而为了。

所谓的“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切修行之计在于思维暇满。起初的时候就要出现这个取心要欲,这个时候就已经让自己的心成为修士了,这个一完成了,就成了“士”了,那就是为道的人了,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以”,“日行道,月行道,日日进道”,这就是为道的人。

如《亲友书释》云:“此八处中,以无闲暇修作善品,故名无暇。”

总的来说,这八种障难处没有闲暇修作善品,所以叫无暇。这个闲暇是内心修法的空间,内心修法的安闲。就人类来看,目前绝大多数都是无暇之人,因为他都是热忙人,不见有安闲的人,所以就修不了法。或者有内心的障、外在的障、业的障、苦的障好多,所以举世滔滔都是心力不堪。

那我们要检点:自己是否一天连安静下来几分钟都不可能,那非常危险。如果活在竞争中、追逐享受中、各种的散乱里,或者处在非常大的障难里,都属于无暇。相反每天心一直都转在法上,这就是有暇。有暇和无暇的比例就看自己的心,在一天当中也有,你就看出现多少个修法的闲暇。但现在很多人是自暴自弃,这是最大的自欺和自我愚弄,他根本就不把人身当回事,这样大好的光阴,全部都浪掷在追求生死的娱乐上,什么看大片、上网、游玩、聊天、追求世间名利、搞吃喝等等,显然是非常地愚痴。

思维心中的法道

1、 思维“于有暇身劝取心要”的含义,从正反两方面思维“取心要欲”于整个道次第的作用。

2、 思维总的闲暇和无暇的含义。

3、 比较八无暇和闲暇,思维当前我们所得闲暇身的体性。


第二,圆满分二。

接着要谈十满,包括五自满和五他满,就是修法的内外因缘十分圆满。修法是要因缘和合才能显现的,因缘不具,那确实亿万年里也难以出现一刹那机会。很多众生陷在法难里,亿万劫里不得超脱,可见因缘有多难得!

有的人幸得人身,但是没有修法的因缘,很快就堕落,又回到了恶趣长年暗无天日的集中营,漫长得不见边际,而且一直陷在非法道里,从苦入苦。真正出现修法的圆满因缘确实比昙花一现还难。

我们一定要有很深远的眼光,人如果局限在很狭小的眼光里,他的立愿、行为就全部都缩小在一个现世的险道里,结果就只有毁灭自己。所以,道次第修心就是要把心拓展开,没有广阔的胸襟,没有这样的立愿,不可能成为大乘的修士。它能把一个目光如豆的人,开展成一个能够遍视到无量缘起,从中他会撷取最殊胜的道路、最有大义的道路。

现在来看看什么叫五自满、五他满?唯一要问的就是修法的因缘我具足吗?修法无非是依靠身、根、处所、意乐、信心。这些方面的缘具足了,就是自己方面修法的因素很圆满。属于他方的助缘上也要观察,能有力地助发我修法的因缘有多少。所谓成办离苦得乐只有靠正法,关键是法上的助缘非常地充分。自缘他缘都圆满了,那就知道现在就能修法。

懂了八暇十满,再去看它的义大、难得就会启发出取心要欲。再不像原来那样愚昧得连自己什么身份,当前什么最重要等都全然不知。如果见解上愚昧,当然行为上就会十分错乱。真正修好了暇满,人的心已经纳入法道,这一关就过去了。这第一关最重要,后面一切都会修好。因为他心里只有一个心依于法,再不作别的活计了。就像读书,一旦确立了志愿,他心里就只有读书,其它都是次要的。如果没确立志愿,那他一级级学上去的时候,会不断地跑到别的地方去,影响到他的学习。而且他的心力没办法整合、凝聚,不能在一个着重点上切入,就导致无法成就。相反,再怎么样的人,“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因为他确立了一个坚固的志愿,所以他把一切心力都集中在这里,很快就能开出智慧的火花。

五自圆满者,如云:“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

五自满,首先是得了人身,这是总的说。那得人身有什么好处?一看就知道人身是很宝贵的,有了这样一个器,就很容易修法,智慧、悲心都很容易运转。四脚著地的旁生就很困难了,乃至翻一本书、读一段等,做什么都极其困难。

我们只要看一看地球上当今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就知道人的智力很强,不过他偏在物质的发展上。而动物界里就没有。再看有史以来多少仁人智士可歌可泣的传记,就知道人类是很容易发展情感的。从这里会出现忠孝仁义,会出现出世的求解脱心和菩提心。所以无论智和悲哪一分都是以人类最容易开发。所以我们要珍惜目前的机会,想一想如果堕在畜生里,那有多艰难!

目前不论我们要看什么、思维什么,在心上启发善心,只要把握机会,事事都是可能的。虽然严格来说,也常常批评人的心就像石头一样,但是从好的方面来讲,还是能不断地起善心。从智慧上,人是有灵性的,非常深广的东西一听就能启发信解,心量可以拓展得很宽很开阔,一念缘想全法界也不困难。因为人智慧上很开通,所以很容易过关。然后悲天悯人,推己及人,这些只要好好去修,它会马上开展。透视缘起,只要经过诸佛的法理一带进去,逐渐就开了。之后就能受持律仪,问到哪一层都有堪能性,实在是太殊胜了!

好比过去的一个算盘跟现在的计算机,你会觉得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增加了多少万倍,那是因为它在因缘组合上十分地精妙。就像这样,得到了人身,它确实是胜过亿万如意宝的极其精妙的修道工具,所以我们要百倍珍惜。它实在是超过了一切,比天身也好,比这个世上任何的高科技产物都要好无数倍。甚至人们都很赞赏的电脑,但它只能做一点物质上的事。只有人身能修道,这个要作切己的思维,你自己稍微一反观就明白。所以一到了人类上面,它离成道已经非常近了,这都不是偶然,是无量劫来积资的结果。它就好像昙花已经开了,又好像已经登上了火箭,只要一启动就能迅速升空。只有愚昧的人才不肯启动,等到最后机会没了,被驱赶出境,这时再没有上天的机会,一旦沦落,无时想有时,已经为时晚矣。

所以当前就是极好的机会,不能空过,一想到这里就要像金厄瓦一样,一想到人身难得,就不愿意睡觉浪费,已经到了念念珍重的地步。那就能使得全身心都投入修法,自己力求要在修法中度过,不愿意一个刹那用在非法里,不容许自己被懒惰、懈怠等的习气所转。所以,现在摸摸自己的身体,这是一个如意宝,摸着自己的头,这是一个如意宝,因为对于那么广阔的法义、那么微妙的东西,一看就能领会,一看就触发善根,那我是傻吗?怎么能做这样最严重的浪费呢?我有这个机会了,现在就要立誓愿:我这一生就是要依于法,如噶当四依法一样,“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岩”,那就是一个真正的为法之士。这个要确立起来。

那怎么度过?从早上一起来就是这个法,如果心不缘着法去学去修,那就完全没有意义了。这就是自身上面总的得到一个所依,就是修道最好的器。一般人得到了一辆劳斯莱斯,他很高兴,因为这是他奔驰的器,有了可以在高速路上飞飙。或者得到一台电脑他很高兴,因为他得了一个多功能高速的器。这些不足为贵,你要看我得到一个人身,我好好地用它。就像过去的人有一台彩电,就会好好用它,有什么好节目都要看,拼命地用这个电视,他会用的啊!这基于他知道这个的功能,而且自己都会这样说,我不用它才傻呢!买了就是要用它的。

但我们对于内的义非常蒙昧,修心教授就是要打开内在的路,要明见内在的因,它就叫内外道。我们是往内修心的人,我们不是着重外在的事物。你懂得那个电脑,你不懂人身,我懂得人身,我不必要太懂电脑。结果我知道这个才是真正的器,修道最好的器。现在已经得到它了,什么样的利益都能够成办的,什么样的利益它都能做的,那我就如法王上师所说“一切所作当具义”,用它去取各种各样的大义,这才叫做会用人身。

如果一台电脑放在那里不用,三年以后它已经坏掉了,人家就会骂:你怎么这么傻?买了电脑放在那里,白白地废了。同样的道理,你怎么这么傻?得了人身宝,几十年就这么荒废了,最后它就坏了。跟机器一样,它有它的使用寿命,过了三五年就自动坏了。同样,人身也只有这么几十年,然后前面切掉,后面切掉,只有中间一段好用,结果在这一段里你根本不用它,那真正的智者就为你惋惜。

只要首先懂了“人”这个字,其后的事项基本上不教也都会的。万事开头难,这个开头指的就是透视到内在的道路。一个人内在的慧眼打开来了,它就真的见到了生命之路,以后他做的一切是别人看不懂的。现在明白了也很简单,但不明白相隔有千里。所以像我们使用语言的时候,马上你能看得出来,如果一个人的心在外部的语言上转,它肯定根本没入流。明了这个理,马上就知道,修行修心,走内在的路,走心上的路,修心上的法。就是这样念念地去走,一点都不偏到外面,这样你就不会把知识和教授脱开。一念的愚昧眼光就把教授看成了知识,一念修行的眼光知识就是教授。只要启开了见到法道的法眼,一切闻思全部转为修行,不会有什么脱节的问题。但现在为什么偏差这么难纠正?就是由于过去的邪执太大,一直在世间的邪法、非法的道里,串习十分坚固。一起什么都是外,什么样的意义价值全部都是外,碰到佛法也还是外,明明是教你修心的,但不会纳入进来,你看邪执有多重?

所以 “人”字一打开来了,我们过去讲印光大师的八个字来解人,其实它是一味的。那八个字是属于人伦的基础,也是法的意思。配在这里就要知道,人要做的是修士(三士道的修心之士),这个内涵就是从五伦八德开始。一直到出世三士圣道三个要道——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懂了这个才知道真正的人是什么。人已经发了为道的志愿,就给他一个名字叫士,或者道人、行者,都是一个意思。没有确立这个志愿,就叫他畜生,就叫他衣冠禽兽。或者是一个愚昧的人,是个俗人,是一个在外面流浪的人,不归正道的人,没有志愿的人,没有生命意义的人,这都是一个意思。

言生中者,谓能生于四众弟子所游之地。

第二个是处所问题。就是现在已经生在四众弟子游行的地方。这是因为有四众弟子的时候,在名言上有三宝的相,这个就叫中。中和边的区分就是物以类聚,那些地方是非法的心聚在一块,它出现的全是非法,所以它叫边。而中就是佛法兴盛之地,很多法的因缘汇聚在一起,这是由行者的心所感。

这样才知道,我是过去生发了好多愿,修了好多福,做了好多回向,一直是在法上积聚因缘,这一生我处在佛法中土。

我确实是在佛法中土,为什么呢?身边全是法的因缘。这样我的心一直都有条件缘着法不断地去闻思修,不断地作法行,这是十分地难得。这也要看所住之处的因缘极其圆满,这不能白白错过啊!

当前不去把握,到没有的时候就后悔了。因缘不是长久的,有一段就现一段,没了就不可能出现。顺缘过后是违缘,好日过后是坏日,忽然间障缘来了,被扔进了监狱。障碍重重的时候,想看一句法、听一句都不可能,没有这个机会。这样如果心缘不到法,那是多么可怕啊!所以,趁着现在有就要百倍珍惜。

你自己内在要有一种愿驱使自己,现在把一日当两日作来用。就是你要想:我一天里面怎么尽量地珍惜时间,能不能作出两倍的事情来。就像一个人很难赚到钱,终于有机会在闹市区做点小生意,天天来店面上的人络绎不绝。这个地方是火车站旁边,人如潮涌,早晚都非常繁忙。他就想:我要一天当两天用。什么是当两天用?就是从早上五点钟就开门营业,到晚上十点钟关门。在这个中间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他的心就完全专注在这上了,结果他就一点不懈怠。那个时候他是真心地在把握,甚至吃饭的时候扒两口就可以了,不要漏掉顾客。如果一个大买主来了,他是绝不放过的,满脸殷勤,陪笑,很周到,很客气,等等,那是他为财的心。换一下,为法其实就应当是这样。

懂得目前自己处在修法气息很旺的地带,确实要把握一切摄取法财的机会,“常将一日当两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唯有天天在法上珍重,死时才不后悔。

诸根具者,谓非騃哑,支节眼耳皆悉圆具。

再更切近地看到我的根身,诸根都十分圆满。这要在人中去比较其他的有障难者。也就是盲聋喑哑。

法是要通过世俗的法来引起胜义的法,世俗的法叫做名句文身,你一定要能听到它,看到它,说得来,它才会逐步在人的心中引起各种的观念,才能出现各种的道路。因为人很有灵性,观察智和抉择力都很强,法只要稍作表示,马上就懂。旁生不行,它们会飞,或者有很大的力量,特别会奔跑,甚至嗅觉、视觉都很灵敏,但第六意识不行。

所以我们说的不好指人类发展第六意识成为极大的灾难,但是用好了,依靠第六意识很快就能成道。人的特点是第六意识相当发达,不用说佛法上,就是世间法上,人能够进行这么大的演算,能在物质里可以发现这种原理,出现了激光、飞机、火箭、卫星、网络等等。就发现人缘着世俗法的时候,是名句文身合在一起的,它是一个表示符号的教典,一个一个表示,人很容易就明白了,这该怎么做,这是在做什么?

怎么来明白呢?就是六根的根德很好。实际上是意识状态必须得透过六根来进行,眼睛一看,马上明白,耳朵一听,就知道这是在说什么,舌根一运转,它的心马上就起。

但是六根如果有障难,那就很可怜。如果是天生的哑巴、瞎子、痴呆症,那就完了。最开始首先要教字。所以文字的恩德很大,这是人类符合的规则,然后他已经串习成名义对应,之后就能进入教法。在教法里面一层一层的符号上,也是一次一次地引导。如果在最前因上就没有,那一切法就无法开启,根本不晓得取舍处。

以哑巴来说,他是天生的哑巴,他就对符号系统没办法进入,也就是教法没有缘进来,第六意识运转不起来,这就完全障蔽住了。虽然得一个人身,也不过就是活几十年就完了,他的心的功能力起不来。但是如果根具足,符号系统以自己过去的福德力、善根力、抉择力,他马上就转起,发起意乐行为。这个时候人身有很大向上走的力量,快的话一生就可以成佛。因为那个根的力量太大了,任何法一过来的时候,引心的力量很大,这个心就开始不断地除过引德,或者说就切入到越来越深的层面,然后法一来了他能相应,能起心能转入,这是不得了。

所以懂了这一点,那是比外在的电脑高级无数倍。今天一个电脑扔到地上,这个上万块钱的电脑一下子给搞碎,你会百般叹惜。这个人身比它殊胜无数倍,但我们不认为荒废人身有什么罪过。如果真懂了,那在一切法里面你最珍惜的是人身,最会养护它、运用它、利用它,这样你的一切就全部转入法道了。这就是你有一只眼睛,这只眼睛非常厉害,因为它看到这个人身跟电脑有无数倍的差距,所以它根本不看重其他,唯一看重人身,它的那种小心翼翼全部用在人身上。

很多人是由于眼光太呆,比如一般的妇女就认为房子很重要,所以她会在这小心翼翼,每个细节上她都抹一抹、搞一搞,装潢装潢,天天都搞。什么原因呢?她看重这个,不可能不搞。有些人看重脸面,他只看重表面,所以她天天照镜子,不断地去修饰,她认为这个最重要。所以都不入法,善根欠缺的缘故,怎么欠缺?就是打不开内在的欣厌,看不到内在的道路。所以人的智力有很大差别。

内在的道路叫做法的道路。我们现在做这种启发,自己要发悟,这一下子你的生命方向就会有一个完全的转变,心就会一向执持在法上面。这必须要有高倍的显微镜去看,尤其现代的人因为其它的东西在他心上份量很重,所以你必须拉开距离,在你的心上首先把人身判定成比它要强过无数倍,这个时候才能舍掉它。否则,那个粘持的力量很大,不这样讲的话,人都是懵的。

刚才已经讲到了,就是在《瑜伽师地论》讲了一个世俗正法和一个胜义正法。原来世俗正法叫名句文身,必须要透过它作为方便才能出现方便生。那个符号系统只有人是最敏感的,一遇到马上他的心就能领会到离言之义,能领会符号所指之义,这个就必须要有根。没有根或者根不圆满就不行啊!

如果是生盲,天生就是瞎子,那看不到文字,这个就难了。当然也有某些有宿慧的事,那是极少。一般由于是生盲,不知道字是怎么写的,然后也没办法作表示传,只能用声音,这个也非常困难。

以上的情况是意识的门被堵住了,结果教法无法传入,引导没办法进行,中间给隔断了。另外就是意识上的障难,是意识的主体上出了问题,这是过去的恶业的障难。也表现成两种,一种是狂乱,就是恶业搅动的量太大,使得他心识分裂。处在心识狂乱的时候,一刹那也没办法正常地运行。另外一种是呆子,也就是恶业蒙蔽的力量太深,处在愚蒙不灵的状态,这就叫做痴呆。痴呆就连很简单的意思也不明白,在人类当中都是有障碍的。

我们再看,现在总体上得了人身,你观察自己:六根上面能不能缘着法运行?法来了以后,能不能很快就出现心上的领悟、行为上的转变?这是关键。如果已经确认到这里,就明白,我的根很具足,根是能出现各种修法的心的所依。修法要出现各种心,不出现心你没办法进去的,那心又怎么出来呢?它要靠根,就像万物生长靠根,有了根,根很好,长得蓬蓬勃勃,郁郁葱葱,一切枝叶花果都可以从根生长。有了六根,那我的法身慧命就容易生长。

已经知道了根这么好,你就要好好用啊,不用的话,到死了不就是白费了吗?就跟我刚才说的,电脑放在那里不用,过了三年,说是已经给冻得出问题了,那就叫做耗费,是无价值的浪费。

所以懂了这一点,不能处在茫然、庸俗的不动状态,那样叫浪费人身。现前的起步上就要让它运行,而且在法的道路上要让它尽可能高速运行,连续运行。这不像其它的东西,法上的旋转运动还不一样。其它的东西用多了就耗损了,就功能退化,机能衰损。但是人修法会越来越好,它会越来越增长,而且增长得越来越大,你就更加地有取心要欲。法修得好,人方方面面都日有进益,天天都不一样。这样用起来,逐渐地除障、进德,由此它的机能会更加提升,提升以后,就更有力量趋入,福德智慧越来越宏大广博,那就真正走上了内在的安乐之路了。

为什么叫做共下、共中呢?因为它有一种辗转提升的力量,而且提升的力量越来越大。这就是利用人身的这个火种一点燃的时候,最终能够燃烧旷野。最开始就心上要启发出善心的火,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启发出来了,就让它不断地烧,不要去遮挡它,它会越烧越旺、越烧越延续。这个修心的路上不断地在盛燃,人生就真正是实现了大义,跟没有进入这一条内心道路的人相比,相差无数倍。

那些完全是浪费,因为人生没有对准这个缘起点起用,反而由第六意识的发达,不断地起各种邪分别,各种邪谬的见解、行为,那种自以为是,那种放肆、张狂,那样一种无所忌惮,那样一种迅猛发展恶业的力量,那到时候他就越来越被恶心的力量所困。那个是一个萎缩的方向、是一个衰灭的方向,是一个中毒自我毁灭的方向,那个也非常地快,所以人经不起几次的罪业、狂乱就崩溃,从此永失人身,彻底地陷落。所以我们在这个生命之途上一定要辨认方向,要善加把握。古德都说“珍重珍重”,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珍重就是每天都要好好地发善心,好好地提醒自己,一心走这条法的道路。

反过来现在就知道,我确实诸根的力用很具足,修法的功能很大。然后就提醒自己,眼睛千万不要去看那些非法的东西。它不属于法的正道,不属于法,一染上了以后全部都是在自我毁灭的因缘当中。其余诸根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现在就规定自己的六根全用在法上。就像过去的大德,他们有一心为法的心,他要求自己从来不说世间的话,要说就全是佛法。以此类推,我们要知道,我的耳朵不听非法的,眼睛不看非法的,口不说非法的,心不缘非法的,身体不做非法的,鼻不嗅非法的。这就是孔子四勿的再生法、再扩展,“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行”。你守住四勿,进一步守住六勿,就是现在是佛法谈,这就是一种佛法的指示。从此以后就会善自为之,所谓“途中善为”,在修行之途上好好地善待自己吧!好好地去撷取大义,这也就是法王如意宝说的“常作自心之善师,一切所作当具义”。

业未倒者,谓未自作或教他作无间之罪。

业未倒是指业行上没有自己造,或者教他造无间罪。因为它太强了,一旦造了这么重的罪,就没办法成道了。由于业的势力太大的时候,已经过了量了,就没办法翻转,所以不能造重罪。稍微一点点,还有挽救的机会,太重了就不行。就像人生病,已经是重病沉疴到了晚期,不可救药,那就完了。平时一点小病,胃痛等不至于成为致命伤。但是已经到了癌症晚期,只能躺在床上,就恢复不了了,连站起来也不可能。

现在就要知道,我没造那么重的罪,在修法上我还堪能,它没有很强的罪业力蒙蔽我的心,丝毫不能动弹,丝毫都没办法起来,那是很可悲的。

当然这里说到的是无间罪,依此类推,就是杀盗淫等的罪没有造太多。所以有些沦落很深,无力自拔就属于这种业障已经颠倒,他已经翻了个个。起先就已经告诉你不能造恶啊,勿以恶小而为之啊,但是不听,到了量的时候,积重难返,这个人就彻底地沦陷了。业是有一定量的,过了量就挽救不了,或者不可能成就。

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要自爱、自重,也就是在自己的心上面、行为上面不要蒙上污点。很珍惜这个洁白的心地,就像一张白纸它能够随意地画出美丽的图案。很清净的心上、行为上面,能绘出佛法无量的庄严,这就是真正地自重自爱,不愿意起恶心、恶行,染污心地。心越洁白越好,行为越端正越好,它是修道的资本。过去古人为什么一下子能够开悟,很快能开悟成道?就是因为他心地纯朴,业障很轻。今天的人为什么难以成道?就是因为业很重,心上的染污很重。这样明白以后,那就是我不是傻瓜,我天天进入那种染污场所,天天受那种邪毒的侵损,如果我这样狂乱惯了,造业多了,那我就没办法修行。这个时候就要百倍珍惜,一直要善护自己的行为,就是所谓“善护念”。

目前看起来,我的眼没颠倒,没倒个个,真正倒了个个,那已经是邪恶成性的人,没办法了。他自己也说:我也明明知道不好,但是无法回头了。像这样才知道,原来现在业没颠倒,在自己的心上可以很圆满的修行,在这个时候不要浪费。因为人很难说,前半生还是个好人,后半生就成坏人了,多少人从前都是所谓的楷模、佼佼者,后来就腐化堕落了。所以趁着现在自己没有颠倒,好好地修。要知道人生是说不清的,今天我很正常,我应当修法。

信依处者,谓信毘奈耶是世出世一切白法所生之处。毘奈耶者,此通三藏。

毗奈耶是三藏,其实它指的就是法,这里依处就是法,它是世间出世间一切白法的出生所依处。它是白法的来源,白法的根、生处、来源,法是何其地圣妙啊!关键你要懂法,真正已经开了眼了,知道这个上面的法道,他非常明白一切都是法来的。

在我们最开始讲四殊胜的时候,已经再三说过这个问题了,如果那个时候已经理解了,现在就很明白,佛说的法道是真正的一切世间出世间所有白法的生处,为什么呢?那是真正看见了缘起的法则,这个缘起是在自心上,合到了缘起的法道,一分一分地顺着这个教法去做。这么一想,这么一念,这么一做,它就好了,那么一想,那么一做,就出苦恼。所以全部都要依止佛的法道,它就是在缘起上透视了离苦得乐的道,而且遍一切分,所以佛说的法确实是所有白法的生处。

这里用三藏来表示,它是表示佛的圣教,对这个得了胜解就是真正的信心。最后一个就落在根本上,我们从开始总体的人说到他的处所,再到根身,再到他的行为,再找到它的最根源处就是这个信心,而这个信心不是别的,就是对法的信心。

我一再地说,能不能成为法道上的人,就看你有没有了解法,有没有看到内在的法道,有没有看到全是从这个法里头出现白法,出现一切的义利。懂了这一点你才知道,原来关键是我的信心,有了信心就像有手,在这个宝洲里可以撷取到任何的珍宝,这个时候你就成了念念行法的人了。

所以,我们说所谓的修士也就是修持道的行者,其实他就是一心在法上走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就是他已经开了信心,已经有了信心的眼睛,这个上面是很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呢?一开始就跟你说了,整个一个圆满的法藏,小大密三者一贯体系的成佛道路。它就是通过世尊的一代时教来作表示,而这个教法来源于佛彻底地见到了缘起的道,彻知任何一分是怎么样的乐因乐果、苦因苦果,全部都无余照见。所以一定要懂得道次第的巧妙,这一点上一点开,整个的大法藏就会通透开来,那个广目就打开了,所以要知道它是一以贯之的。

本论最开始在解释圣教的时候引用的是《般若灯释》,然后说到圣教的时候也是从圆满的法藏来说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建立这样一个完整的菩提道,必须要睁开这个眼睛。之后你走的是智者欢喜道,它是叫圆满的教授,也就是一条圆满的法的道路。一开始宗大师就一直在说这个问题,有四种偏差导致人没办法入这个道,但是一旦能够把这个道路开出来,自己的心确实已经开启了内在见地的门,这个时候就恍然明白,清清楚楚。这以后你就开始,无论哪个方面,取心要欲是这样,归依是这样,任何一个环节上都是由这个来作总摄持。所以这样才知道,人身能有这个信心它是真正的圆满,所以前面说了五个圆满,最终要透到这一个圆满。

你要看到,现在学道次第,这回真的是快要生出圆满的信心了。也就是现在对一切佛的法都这么认为的。那就有信心我一辈子就是走这个路,我每一天就是在这个法上面,依着它来取心要。不然取心要如何取啊,就是要看到它的依处,心就依这上面,这才叫做心依于法,才有这种誓愿和行动。

他是自己的心完全打开来了,一种坚固的誓言的力量来走这个路,这个路就是内的法道。从这里你就变成一个修士了,修心之士、修法之士、为道之士。所以一开始一定要确立这样的志愿,一定要通过内在的抉择慧眼打开见解,然后行为是非常容易的。所谓的立誓、策励等自己都开始会了,但过去为什么不会呢?为什么行为上迟钝呢?因为他的见解被封闭了,没有打开。可能左听听、右听听有一知半解,但那是十分肤浅的。真正得到了见解时,是豁然开朗,好像好大的困惑一下子没了,非常清楚的路已经现在眼前了。一定要有这种状态,不然这个心就变动不了。而且它是一种爆炸式的,全面的就开张了。这不是一小点点,稍微地放一点,融了两点冰,其它全部都是封住的,那心上怎么会有猛厉变动呢?这个不变,哪里会有行为上的全心趣入呢?那就变得太慢,根本不到量。在根源上面都没有那种猛厉的心,行为上根本就叫抱桩摇橹,怎么也不可能前进啊!怎么也不可能往里走啊!因为他里面的障碍力很大,这时候如果不打开见解,心里头根本不点头,肯这样走吗?那是不行的。

所以现在目前关键要知道,这个里面有这么大的意思,不断地有一种小爆炸,不但有小爆炸,最后到大爆炸,没爆炸那不痛不痒的没有用。这样才知道,这个就是我的依处,这就是我一切利乐的依处、利乐的根本,我现在靠定它了,不靠着它我没前途,我现在就一心要靠定它,我一心就是要靠着法。

就像一个人说,这个靠山我一定要靠着它,靠着他就有希望,不然我就完了。因为他信这个靠山,认为他代表一切,就一心跟着他走,一切行为全部围绕它。其实就归依来说,最根本是归依法,跟这儿说的是一回事。这个有了,那就真正由衷地会说,“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岩”,我这一生就是依着法。

不懂的人就认为很奇怪,这是什么话,有点太不可思议了。其实有什么不可思议呢?你看女人找到一个好男人,她会说我一生都要依靠你,你是我一生的依靠处。因为她认为这个男人很好,依靠他一生的幸福就有着落了。这是外法。有些人说我要依这个职业,这个很好,很有发展前途,所以我不能够离开这个的。但是内在的东西看不到,所以在这一点上,现在又要用再再审视的眼光,要看到这两者有着百千万亿倍的差距,之后抛开外法等,其它的非法全部扔到一边去。过去其它的非法占据了你的空间,意识里面好多杂乱的东西充斥在里面,正法只占非常小的一点点。现在开始,要把这个法的地位恢复到百分之百,恢复到无量大。要纠正我们的眼光,看到其他的东西本来没有意义,这么一来心中就唯一只有法了,没有其它的。

意识深层上首先需要做的事就是做解读工作,纠偏,解错觉。错觉不解,就发生一种,怎么能只有佛法呢?不行啊,还有很多东西要跟佛法并列的。他这样说其实他把佛法放在很小的位置。

在起心的时候,对其他法是非常有意乐,有冲动,有求取的欲乐。这样的人还是需要在前面好好地进行见解上的解读,根本还没有入修士,还没有入流。没有前面的取心要欲,就不要谈什么取心要,这种人不可能一开始乱修一气的,他再怎么样说都是没有的,道次第就是这样地确定。正因为如此,所以从下一直学到上面就全部都是取知识,这是可以给你预言的。因为一开始决定的志都没有立起来,这种决然判定的眼光都没出来。根本不知道生命的方向,根本不知道这条路,所以在取舍上乱成一团。正面的东西没出来,所以各种杂染是相当地强劲,而且还在不断地吸收、不断地运作。也就是过去心中的这种软件系统没有被摧坏,它还在不断地运行。无论外面披着怎么样的外衣,它还是在里面运行,检查起来其实就是它的力量大。如果一直处在这样一种状态,没有一步一步修整的话,这个问题太大了。它又会出现各种修行的畸形、紊乱、各种掺杂的相。你用显微镜去透视它的时候,你能看到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邪机制在运行,百分之一若有若无。有些现在还只是半边人,有的时候有点法,半边在非法,不断地在两头转。这是怎么造成的?其实还是基于人自身上的缘起。

当今的情况来看,因为人在近二十年里已经输入了一个摄取知识的机制,这个东西没有把它遣除的时候,它一到了佛法里头他这个东西自然运行。你就会发现,你不是说已经是学佛了多少年吗?你看看这个都是老修了,但是用显微镜一看,这个老修不得了,他里头的机制是摆得很好的,他还在刹那不断地运行,这台老机器很好啊,一直经久不衰,混到佛教里头还是在那儿运转,但是佛教里的新机制他没有植入。就是说前面的见解没确立的时候,没有真正把原来的东西扫除、清空、破掉,彻底地铲除,所以修行机制没运转。他的眼睛还没矫正,眼睛一矫正,什么法一来了,就已经知道是在教我修心,一思维就知道该怎么修心,一决定他就知道我现在要修心,然后我要走内的道路。

整个这一套的程序机制没建立,没建立就不会运转,建立得不深,没有组建到量,不可能持续运行。所以这事情马虎不得,一开始就要起,起了之后把它所有的部件全部都要配好,而且全部完备能够正常组装。而且要把其它的机制全部清空,一个一个把它破掉,破掉了以后还看破得彻底吗?是不是已经把它给打死了?死掉了之后是不是把它扔掉了?真正完成了以后,他就进入了正常的运行了。这个时候人就只走法的道路,只是在法上运行,没有别的,所以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

这也是宗大师为什么把修取心要欲放在三士道的最前面,这个不确立,下面一切都将会落空。我们也正是在这上面没有好好地修,各种各样的法迫不急待地去抓,心它就抓知识。一碰到什么就成了外在的抉择和辩论,这个那个的都知道,思维的时候就感觉像在研究所里搞科研。无论学多少,都丝毫不见在讲什么修行,更不会转在心上修持。

这是今天一个最大的问题。人们的眼睛越来越被蒙蔽了,见不到法和非法决然的差别。因为见不到,他就一直缘在非法上面运转。这个心没办法收,没办法立定,没办法专注。心力都没办法整顿,那怎么能趣菩提呢?所以我们现在要看到,现在我十分幸运,因为已经信了依处,我的依靠处就是法,所以我归依的时候很肯定,我唯一以法为道路,绝不依止其它的,不言其余,连说话都不会去说。这个就是圆满当中的最关键的,有了这个确实我真正是个有缘的人,我在法上是有缘。这样就觉得我绝不能空过,我绝不辜负此生。再进一步我绝不辜负今天,不辜负此时。今天好不容易百年一饭,能够摄取到法,能够心缘到法修,我怎么能失坏这个机会,这样的话,你就开始有了珍惜的心了,珍惜其实就是珍惜法不是别的。你有珍惜法,那你的闻思修就根本不一样了,它一切都要在一种敬法、尊法、依法的心态上进行的,法已经占据了第一位。在任何情况下,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不可能去牺牲法,到底现在是要修法吗还是看电视,这不是很明白吗?我怎么会那么傻呢!在面临着该选取什么的时候十分决定,只要有一念修法的机会我就要争取。

此五属于自身所摄,是修法缘,故名自满。

这五个就是自身所摄的,它是修法的因缘或叫条件,所以叫自圆满。

这就是自己的修法的因缘很圆满,从五个方面不断地去想,很容易起心。不断地去想,就很明白,我现在具足修法的因缘,那应当何去何从,怎么度诸昼夜啊?就一直要想生命道路的问题,而生命的道路就是法的道路,这一点明确了,那昼夜都要在修法中度过,而且立誓一生都依于法,这样自然就转入了取心要欲。

五他圆满者,如云:“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愍。”

五他圆满就是修法的他方助缘很圆满,就像《亲友书》说的,有佛出世、说正法、教法住世、法住随转以及有他人悲愍护持。

言佛降世或出世者,谓经三大阿僧祇劫积集资粮,坐菩提座现正等觉。

佛降世或者出兴于世,就是经过了三大阿僧祇劫积集福慧资粮,到了因圆果满的时候就在菩提座上现前了正等觉。

一切法的根源是世尊正等觉,而这是十分地不容易,如同昙花一现,多少劫都是在无佛的时期。教主佛的降生就意味着一代佛法的开启,这是三大阿僧祇劫圆集资粮的结果。只有这么圆满的因才示现这么圆满的果,也才具有能为一切众生宣说能满足所有希愿的圣法。所以这是极其圆满的事,如果不懂得极其深远的缘起事件,就不会认识到它的殊胜。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会至心地归依佛为导师,而且以佛所说的法为道路,以僧伽为伴侣,这样一心地走一条学法的路。

说正法者,谓若佛陀或彼声闻宣说正法。

如果佛出世不说法,那么众生也不能得利益,而佛以及佛的声闻弟子都是为了开启利乐之门,为众生宣说了极其圆满的法藏。而这个法藏直到今天还没有隐没,小大、显密的一切法都能够看到、受持到。所以这是极其殊胜的因缘。

如果没有教法,我们就像瞎子一样,不知道怎么走这条心上的法道。教法就如同指南针,指明了所有的离苦得乐的道路。懂了这一点才知道这是极其圆满的助缘,因为得到佛的圣言的指导,就是说它是由于一尊佛出世,宣说了极完备的法藏。我们只要顺着大师佛的指导,就完全能够走向从现前到究竟的直接引向成佛的道路。假如人们没有遇到这个法藏,他走的是那么险恶、崎曲、颠倒的道路,就是因为没有遇到正法的缘故。

教法住世者,谓从成佛乃至未示入般涅槃,胜义正法可现修证,未坏灭故。

这里的“世”是指众生的心,是指补特伽罗的内心。

教法是导师指示的一个修心的道路,或者是一张地图,或者是一种文字的诠示,它要产生除过引德的证德。依着教法的所诠已经在心中修证出现了,就叫做法教住在补特伽罗的心中,这是住世的涵义。

单就佛世来说,就是在佛示现成道,直到没有入涅槃之间,当时是非常兴盛,所以很多人都现证佛法。也就是处在胜义证法可以现前修证而没有坏灭的阶段。

由于证法有世俗和胜义两种,世俗圣法其实就是名、句、文身的教法,它起到指示的作用。胜义证法就是在心中现证了无漏的圣道,包括无漏的根、力、觉支、道支等。也就是佛法所说的,在自心前现证到了,这是就佛世来说有很多现证的圣者。

紧接着就有后面法住随转,也就是这样的法教住在心续中的圣者,能够观机施教,使得其他人也都随着这个圣教而转。如果没有现证的圣者,光有教典,众生就不知道怎么来实修实证。就好比有一个医王宣说了一部医学圣典,这个圣典已经有传持者在心中通达,之后这个传持者能够带徒弟,徒弟跟着他的教授教诫能看懂这个医书,而且依着要诀来修,这就是继承的关系。相反,如果光是有医王宣说了医典,但是没有出现现证它的人,没有出现书上说的这个法在自己心中现证的人,那么其他的人看这个还是难以进入,他不晓得该怎么做。

所以,在教法的传续上一定是以具有证正法的人对于具根器者随转教授教诫,带着他进入实际的修证。不然那个人只是看到了一个书,一张地图,他就很难趣入修证。就像一般人学医,如果没有师父带,光看书很难实证。所以,在他缘上要有圆满的因缘,这也就是为什么依止善知识重要的道理。

法住随转者,谓即如是证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证如是正法众生,即如所证,随转随顺教授教诫。

“法住随转”拆开来解释,“法住”就是那位正法已经在他心中安住了的或者心里已经证得了法教的人。“随转”就是对于具器者随转教授教诫,带着他进入到佛法的实修。

所以这五个方面全是他方的助缘,这个助缘直接能够引着你入到修法里头。所以一切都是在法上谈,从总体的教法的启开来说,就要归到一期佛法的总教主释迦牟尼佛,从要受持的小大密一贯体系的法来说,就要归到佛宣说了一代时教,它是一个圆满的法教,一分也不缺。再说到自身怎么入的时候,那确实要有个师父带。没有这样一个得到佛法实证的人来带的话,自己就没办法。所以在自身开始修法的时候,最大的助缘就在这里,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这个人已经修到了法,世俗法的指示在他的心中出现了,他就有经验。然后他就带动着你能够进入到修法,这个就是在自己修法的缘上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所以这里讲,这样已经证得了正法的人,他了解到某人有能力可以证到这样的正法,是一个法器,他就如自己的所证或者经验,随顺所化的根器,转随顺的教授教诫。就是说这位法上的师父他观到了自己是具法器的,然后他随着自己的情况来转教授教诫。

在最初的时候他直接要传授修的法门,怎么来修,怎么来取舍,怎么来进入,这个就叫教授。当传了教授以后,随时随地作出一些警策、提醒、纠正等等,这叫教诫。教授教诫不是两个事,只是从时间上作的区分。教授就是把法传到弟子的心中,这个就是要老师来教。教了以后,看看情况如何,做一遍看看。在这个做的过程中给他教诫,这个要这样子,那个要那样子,这个没做对,那个还要怎么样,这个是诫。“随顺”,因为“教”需要机教相扣,就是传的时候要相应到所化的机宜,这个叫随顺。

他悲愍者,谓有施者及诸施主与衣服等。

在修法的护持上有内层、外层。刚才整个从佛下来的时候就落到传教者,他是最直接有力的助缘。再来就须要其它的外护,有布施的人和施主给予衣服、饮食、住宅等等的资具。能在资具上作一些帮助,使得修法没有生活上的顾虑,这些都是叫做修法的他方助缘。

此五属于他身所有,是修法缘,故名他满。

这五个助缘属于他身上所有的,是修法的助缘,所以叫做他满。

《声闻地》中所说前四他圆满者,现在不具,然说正法、法教安住、随住法转,尚有随顺堪为具足。

《声闻地》所说的前四种他圆满属于佛世时期的事,现在已经离佛几千年,不属于这个情况。但是随顺分还具足,就是善知识代表佛在宣说正法,这里面也包括小大密各乘的法教。

其次“法教安住”,就是在这个时代还有具证德者。具证德者就是证法住在他心中,譬如小大密的每一乘都证得了。说到出离心,或者菩提心、无二慧等等,由于他具现证的缘故,他就可以来指导佛法。

“随住法转”就是这些善知识引导学人入到佛法的修证里,他能够随转教授教诫,这样就辅助学人的心进入到修法。世间的技艺也都是要师父带的,如果没有师父带,他就不晓得怎么进入。师父有经验,很懂得它的诀窍,而且他是过来人,那么他就能带路。

佛法要有这样的一个传法,既有总体的体系,还要有这种师徒之间的传授,这样还有随顺分。我们思惟的时候就这个来思惟,这样一看,确实还是具足他圆满。

这要通过比较来看。首先看到无量的时间海里头,很多的时代是处在无佛出世的暗劫,暗暗如长夜,连一个句子也听不到。世上没有三宝,没有现证的圣者出世,众生连一点点启发的助缘都遇不到,如来藏就处在长期的昏睡当中。而且在这种昏梦里,以错乱力,他们不断地起各种的惑业苦,完全落到无意义的流转里头。

其次就要看到,在有佛的时代里,佛宣说了完整的法教。但是在这个之后,法灭了以后,那一段时期根本什么法也见不到。不像现在能够遇到这么圆满的法,不但遇到法了,还遇到善知识,还传授了修心的完整法教。我现在非常地具足顺缘,衣食住行都不缺乏,能够安心地办道。这么一看这个机缘太难得了!世上有多少人根本一点也碰不到,连见到一个佛字、法字或者听到一句话的指教也是没有的。

《贤愚经》里面世尊因地的时候,整个世间都是成了教空之世,没有佛法的。他当时是多么希求能给众生真实的利益,但是人们没闻到法的时候,根本没办法启开,他自己不可能知道这么隐密的路线。所以当他听到有人能传一四句偈,他就心甘情愿地奉献一切来求取,可见这个法是有何等殊胜的大义。

像我们去观察的时候,这个修法的顺缘太具足了,已经入了法的宝山,处处都有学法的顺缘。这个时候就要知道,这不是一直有的,自己不把握,失去了就不会再现了。要知道,有法缘的时候就是要摄取心要,不能够把它只是当成一种谈论,当成一种学术增长知识,那就极其可惜,把一个无上尊贵的法变成了一种知识了。

思维心中的法道

1、 牢记十圆满分别是什么。

2、 思维每一圆满的含义,从助缘的特点上观察在修法时,为什么每一者都不可或缺。


暇满的思惟包括三方面:一、思惟暇满的体性,二、思惟暇满义大,三、思惟暇满难得。了解了暇满的体性后,接着要思惟暇满有何等巨大的利益,这又分成现前、究竟两门来思惟。首先思惟究竟门中有何等大义,再思惟现时门中有何等大义,接着从反面再看虚耗有什么过患。这样从正反面都已经抉择断定后,要发起猛利的取心要欲,以这个欲驱使,就可以入到三士道摄取心要的实修当中。

在观察究竟义大上面要知道,引得毕竟乐必须修法。然后要想到,修出世间的究竟义,包括解脱和成佛两者,都必须依靠具足暇满的人身,由此才知道人身具有极重大的意义。

首先思惟为了引毕竟乐一定要修法。“毕竟”二字表示相对于眼前暂时的乐而言,它在究竟、后边际上也完全是乐。也就是一定要有超出世俗的眼光,学佛人对于乐的看法肯定跟俗人不同,在俗人眼里肯定觉得不正常。后者只认一点蝇头小利,不知道这是刀刃上的蜜,吃了就会毁伤自己,断送前程。而前者已经看到有过患性的东西都不可取,他要取的是毕竟之乐,为这个目的开始了修法的生活。这就是人畜分界之处。如果人生的目标只是为了五欲享受,认为只有现前的享受才是真实之乐,那是非常短浅、错误的眼光。他不知道这种享受混杂着无数的过患,会像吃了含毒的美食一样,葬送自己的一生,在一度享乐之后,最终又堕落在恶趣里。没有认识到毕竟安乐的体性,就会成为只是一种高级旁生的可怜下场。有智慧的人首先要抉择好人生的道路,不然道路一错,那就在错道上一路狂奔,最终会跌进痛苦的深渊。

这是一条非常危险的路,其实三界里的任何一条路都是非常险的。有些人现世就堕落,有些人来世要堕落,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不要被眼前一时的安乐假象所迷惑,它是具有欺诳性的。一味地缘取现世乐,就是在舔舐刀刃上的蜜,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能透视有漏缘起的眼光,知道它最终只有苦的结局,这样才会走出世的道。

现在要思惟暇满义大,首先要把眼光拉长,必须开展出很深远的心来。这样才能不再考虑眼前得失,而是缘念来世,这样就有了共下士的心。再进一步发展到只想从轮回解脱,而且为此努力,这就是有了共中士的心。进一步想到,我要成佛来利益有情,这就有了上士的心。由这个意乐转入实际的取心要当中,在行为上就会利用这个人身,只取真实的安乐,只取长远的、毕竟的安乐。这就是人的眼光不同。

为什么在这里一开始就要抉择所谓的毕竟乐?是因为毕竟乐就共下士来说,还包括来世长远的乐。为什么一开始就要决定呢?因为我们现在正开始进入三士道,进入三士道之初就要分清楚人和畜的界线。换言之,开展出了深远的眼光,有了寻求毕竟乐的心才成为修士,才叫做士,在这之前全是高级旁生。只有已经立了这样的志愿,他才念念都缘着法,才成了一个修法的人。

所谓一切圣言现为教授,就是说一切法都已经现成是离苦得乐的所依,现成是一切白法的根本。所以首先就要辨明法和非法,辨明人和畜生。这个辨明了,心就开出来了,这个分界标准也就清楚了。之后才知道,人身的意义要建立在共下以上,起码要为来世着想,这就是一种深远的考虑。

这是教我们按照这个指点,好好地思惟,好好地观察生命的道路。不这样,心就不会成熟,观念和行为也没办法纳入法道。而经过这一番思惟,人的心会越来越成熟。由于越来越明见道路,越来越确定,他的心就开始随着法道来运行,逐渐变成心随着法而转了。所以一个人没有经过教化,确实跟野兽一样。必须经过教化,才开始有归依,开始想做一个修法的人,开始循着法来前进,于是他的心就开始调顺了。在这之前是非常狂乱、粗鄙,是非常粗糙的心。里面有多少的邪见、自以为是和颠倒的念头,都只是随着习气冲动,一味的随心所欲,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是中了世间狂乱的毒,是非常有害的。那里除了俱生烦恼还有什么呢?而开始觉得我要顺着法来走,就开始调柔自心,心里随着法一分分地除过引德,就逐渐地走上了修心的道路。这样经过法的培育,心和行为全部变得正直、贤善,这是修行的相。如果越学越狂乱、越自以为是、越标新立异,那就根本不是顺法的人。

但是在目前这个分界点上,很多人都还没有完成转换,有可能是半人半兽,或者三分人性七分兽性,这就只能叫做现代高级动物。把人放在动物园里他是一种高级动物。其它野兽贪强、嗔强、痴很炽盛,或者非常凶残,喜欢搏斗,或者特别愚痴等等,有这些表现,它是随着它的畜生性在转。而人表现在第六意识非常发达,他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主意,想这样搞那样,其实就是一个我执。处处要显示自我,处处要赢得自我,这就是人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表现。畜生不一样,畜生因为第六意识不太发达,它的我是一个俱生我,俱生我执并不是太复杂。而人的包装、显示、成就感、欲望,不知道增加几兆几亿倍了,所以叫做高级旁生。这个旁生能够征服其它的旁生,发展恶业的速度非常快,毁灭力也很大,这一类没有入法道的人全部叫旁生。

从儒家最基本的来说,如果没有五伦八德就属于旁生,这就是指那些没有入法道的人。真正入了法就叫士,他禀着道来行持,就是具有起码的人道法。五伦八德相当于这里下士的范畴。人经过教化循着这个法道而行,不再只是饮食男女,这个时候人才有称其为人的德性。

所以,学佛必须首先从畜生升华成人,然后从人升华成天,再升华到出世间,从小乘升华到大乘,又要从度彼岸乘进入金刚乘,这就是一个人成佛的过程。一开始怎么开启他的菩提道呢?首先就要认识人身的意义。这个世界上人类无论做多少活动,如何竞争繁忙,说到底,就是食、色两件事。说白了也很简单,这就是烦恼,就是食色的畜生性,而没有别的。这里的追求、竞争,所谓的成功、失败、幸福、悲伤等等,谈到底是没有什么实质的,只不过人们经常掩饰而已。如果在这里能回头,就会有彻底的改观。

所以思惟义大就是要脱离这个畜生性。自己要明确现在正是人畜分界的时候,自己时时观察:我是个畜生还是一个人?我是不是个修士?士就是为道的人,如果不是为道,而是天天为着生活享受、名利、财色,就不叫道人。这种人在佛教里搞得道场、团体不安宁,因为他是随畜生性转,随时都是烦恼妄动造作,所有标准都是自我能不能得满足。所谓的尊严无非是自我有没有受尊重,只是这套东西。心里从来没有一个念头想过:我要做一个依法的人。所以还没有进入修士的行列。

修士的心里有一种真正心依于法的志气。所谓“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首先胸襟没有开拓,哪里会有修行和成就呢?所以,人得到多大的成就完全看他的胸襟和气度,而不是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