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

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

今初(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

总此教授即是至尊慈氏所造《现观庄严》所有教授。别则此之教典即是《菩提道炬》。故彼造者亦即此之造者。彼复即是大阿阇黎胜然灯智,别讳共称胜阿底峡。

首先要明确地知道,这部修心教授的造者是阿底峡尊者。

总的来说,这部教授是至尊弥勒菩萨所造的《现观庄严论》里的教授;特别而言,它所依据的教典是《菩提道炬论》。所以,《道炬论》的造者也就是这部道次第教授的造者。他就是大阿阇黎胜燃灯智,特别共称为殊胜阿底峡的大尊者。

其殊胜分三:一、圆满种中受生事理;二、其身获得功德事理;三、得已于教所作事业。

心要提示:

阿底峡,大圣尊,教证德海皆度尽,

妙眼圆见佛道程,次第巧施根源清。

有关本部修心教授造者的殊胜处,要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认识:第一、要了解他在圆满种姓中受生的情形;第二、要认识在具有这样圆满种姓的所依身上,如何获得极其圆满的教功德和证功德;第三、要了解在获得圆满成就之后,尊者为圣教所作的事业。

今初(圆满种中受生事理)

如拏错大译师所造《八十赞》云:“东萨贺胜境,其间有大城,谓次第聚落,其中有王都,名为有金幢。其宫极广博,受用位饶盛,等支那国王。

尊者在圆满种姓中受生的情形,就像拏错大译师所造的《八十赞》里所说,那时在东印度境内,有一座大都城,叫次第聚落,其中有一座王城,称为金幢宫。这座王宫极其广大,受用十分丰饶,国势相当强盛,堪与汉地的国王相媲美。

其国王善胜,妃名吉祥光,父母有三子,名莲藏月藏,并其吉祥藏。太子莲花藏,有五妃九子,长子福吉祥,现时大善巧,称为陀那喜。幼子吉祥藏,苾刍精进月,次子月藏者,即现至尊师。”

该国的国王名叫善胜,王妃叫做吉祥光,国王夫妇育有三子,分别是莲花藏、月藏和吉祥藏。太子莲花藏有五个王妃,育有九子。长子福吉祥是那时的大善巧智者,名为陀那喜。幼子吉祥藏则是比丘精进月,次子月藏就是现今的至尊上师阿底峡尊者。

二、其身获得功德事理

获得功德事理分二:一、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 二、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

尊者圆满功德的情形,要从教和证两方面来认识:一、知见广博获得教功德的事理,是指尊者在学习共和不共、小大、显密等教法后,究竟通达了一切部的教义,到达自他宗派的彼岸;二、由如理修行获得证功德的事理,是指尊者由如理修行,圆满实证到了三乘戒定慧的功德。

今初(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

如《赞》云:“二十一岁中,善巧六十四,技术及一切,工处善构言,及一切诸量。”谓于二十一岁以内,学习内外四共明处——声明、因明、工巧业明及医方明,善巧究竟。

如《八十赞》所说,尊者从三岁到二十一岁之间,善巧精通了六十四种世间技艺,以及世间的一切工巧明、声明和因明。“工处”是指工巧明,“善构言”是指声明,“一切诸量”是指因明。尊者二十一岁以前学习了内外教共同的四种明处,都达到了究竟通达。

特如大卓龙巴云:“十五岁时,仅闻一次《正理滴论》,与一黠慧戏论外道兴辩,令彼堕伏,美誉遍扬。”

特别要提到的是,如同大卓龙巴所说,尊者十五岁那年,只是听了一次《正理滴论》,就在和一个聪明的戏论外道辩论时使他败伏,由此美名普遍传扬。

尊者修学密宗的情况:

于其黑山道场,瑜伽自在、亲见欢喜金刚尊身、获得金刚空行佛母授记之尊重——罗睺罗毱多前,具足请受一切灌顶,立密讳为智密金刚。

当年在黑山道场,有一位瑜伽自在的尊者——上师罗睺罗毱多。他曾经亲自见到欢喜金刚本尊,并获得了金刚空行母的授记。尊者在他面前请受了一切灌顶,上师赐给他密号为智密金刚。

二十九岁以内,于多获得成就师前,习金刚乘教典教授,善巧无余。于诸密咒唯我善巧,作是念已,诸空行母于其梦中,陈示众多昔所未见密咒经函,摧其慢意。

在二十九岁之前,尊者曾经在多位获得成就的上师前,学习金刚乘教典的教授,所学都全部圆满通达。当时他认为:“现在对于密宗教义,只有我最善巧了”。随后诸空行母在梦中显示了很多前所未见的密续,摧伏他的慢心。他因此才知道金刚乘的教义如此深广无涯,而自己所见的只不过少分而已。

此后尊重及诸本尊,若寤若梦,随其所应,劝云:若出家者,则于圣教及诸众生,起大饶益。依是劝已,如《赞》中云:“共称汝亲教,为加行道者。”随请大众部持律上座,得加行道一分真实三摩地者,厥号戒铠为亲教师,而正出家,其讳又名胜然灯智。

此后上师和本尊,或在醒时、或在梦中,都劝请他说:“如果出家,对圣教和无量众生能起极大利益。”依靠这些劝请,如同《八十赞》所说:“你的亲教师是共称获得了加行道成就的一位尊者。”他依靠上师和本尊的劝请,知道自己应当现出家身、持出家戒,来对圣教和众生作利益。应这种劝请,随即请持律上座、获得加行道忍位的戒铠师长,依止为亲教师而出家。当时又取法名为“胜然灯智”。

此后乃至三十一岁,习学相乘内明上下诸藏,特于能飞聚落(地名)法铠师前,十二年中听受《大毗婆沙》,极善根本四部教典,虽诸异部作受食等诸微细分,互舍取处,遍知无杂。由是度越自他诸部宗海彼岸,故是无倒解了一切教正法中枢要处者。

这以后,从二十九岁到三十一岁这几年间,学习了法相乘内明上下各派的法藏。特别是在“能飞聚落”的法铠师前,十二年中听受了根本教典《大毗婆沙论》。当时对于根本四部的教典掌握地十分善巧。下至不同部派在作受食法、净水法、缘起法、戒律得舍等很多微细方面,彼此之间的差别,应如何取舍,都毫无杂乱地完全了达。

由于尊者已经度越了自他诸部宗义的大海,对一切教义已经完全通达,成为无颠倒解了一切教法关要的大智者。

这样的大尊者所指示的菩提道修心次第,必然是非常圆满、善巧的,能让后学顺利地趣入。

(二、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

获得证德事理者。总佛一切教法,圣教三藏宝摄,故证圣教亦须摄入三学宝中。

这里,先要知道一切证功德摄在戒、定、慧三学当中。要这样以道理来决定:总的一切佛的教法可以摄在经、律、论三藏宝当中,其中经藏开示定学、律藏开示戒学、论藏开示慧学,总的就是在指示如何成就戒定慧三学的方法,因此对于三藏教义的实证就摄在戒定慧三学宝当中。

接着要这样认识证功德的涵义:

如果依照圣教法的指示,在自身上已经证到了经藏所诠的定学,那就是自己得到了定学宝;如果在自身上证得了律藏所诠的戒学,那就是自己得到了戒学宝;如果还证得了论藏所诠的慧学,那就是自己得到了慧学宝。得到多少证功德,就看戒定慧三学的实证程度如何。总之,教功德上,是看对于各层法义是否无颠倒地通达;证功德上,是指教法指示的修心方面有哪些在自身上得到了实证。

(一)成就戒学的功德

其中戒学,至言及释数数赞为定慧学等,一切功德之所依处,故须先具戒学增上诸证功德。其中分三。

按照修证的次第来说,三学中的戒学,在佛的经教和菩萨解释经教的论典中,数数赞叹是定学、慧学等一切功德的所依处。也就是说,只有依靠持戒才能出现定、慧等三十七道品所摄的一切功德;失坏了戒,就像断了脚一样,走不到善趣和解脱的果地。所以在修证定、慧二学之前,必须先具足戒学增上的各项证功德。这又有成就别解脱律仪、菩萨律仪和金刚乘律仪这样三类证功德。

尊者在这三乘律仪上取得的成就分三部分:

1、成就最胜别解脱律仪的情形

成就最胜别解脱律仪事理者。如《赞》中云:“尊入声闻乘门已,护戒如牦牛爱尾,具妙梵行胜苾刍,持律上座我敬礼。”谓其正受圆满苾刍诸律仪已,如爱尾牛,若尾一缕挂著于树,虽见猎士将离其命,宁舍其命护尾不断。如是虽于一轻学处,尚宁舍命防护不犯,况其所受重大学处,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如《八十赞》中所说,尊者自从入了声闻乘的门径以后,就如牦牛爱尾那样谨慎地护持别解脱戒。对于这样具足微妙梵行的殊胜比丘、持律上座,我(拏错译师)恭敬地顶礼。

这是指尊者自从受了圆满比丘戒以后,心里极其敬重戒律,就像牦牛爱尾那样珍护所受的戒体。比喻说的是,有一种爱尾的牦牛,如果有一缕尾毛挂在树上,即使见到猎人要来断它的命根,宁可舍命也要护住尾毛不让它断掉。

尊者就是这样把清净戒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即使微细的学处,也宁可舍命而绝对不犯,何况所受的重大的学处。所以尊者的别解脱戒十分清净圆满,没有丝毫犯戒、破戒的垢染,因而成了大持律上座。

2、尊者成就菩萨律仪的情形

成就菩萨律仪者。如《赞》中云:“尊入度彼岸门已,增上意乐善清净,觉心不舍诸众生,具慧大悲我敬礼。”

就像《八十赞》中所说那样,尊者自从入了波罗蜜多乘的门以后,增上意乐修得十分清净,菩提心从未舍弃一个众生。对于这样具足智慧和大悲的尊者,我恭敬顶礼。

“度彼岸”指显教波罗蜜多大乘,也就是在愿、行菩提心的摄持下,行持布施等六种能到彼岸的行门,以求达到佛果的乘门。

无量菩萨行的根本就是菩提心,而菩提心又是由增上意乐而发起。“增上意乐”,指心力强盛,至诚荷负一切有情拔苦与乐的重担。“善清净”,就是尊者的增上意乐护持得非常清净,从来没有被怯弱的心态,或者只求一己解脱的小乘意乐所染污。恒时都提起大心力,誓愿担荷普度一切众生的重担,任何行为都随这样的增上意乐而运转。

“觉心不舍诸众生”,就是菩提心已经坚固的缘故,不曾刹那舍弃一个众生。

“具慧大悲我敬礼”,要知道智慧和大悲是大乘道的根本,尊者以具足智悲的缘故,成就了圆满的菩萨律仪。在他来藏地以后,由于他心中真实生起了菩提心,因此无论谁见到他,都相信他是一位大菩萨。

总具修习慈悲为本菩提之心众多教授,特依金洲大师,多时修习,至尊慈氏及妙音尊传授无著及寂静天最胜教授。

在菩提心的修证方面,尊者总的具备了修习以慈心、悲心为根本而发起菩提心的多种教授。特别是在十二年中依止了金洲大师,长时间修习两种最殊胜的教授,也就是由至尊弥勒菩萨传给无著菩萨的教授,和由文殊菩萨传给寂天菩萨的教授。在本论上士道修菩提心时,采取的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换的教授,就来自这样深广两种传承。

如《赞》中云:“能舍自利以利他,为胜(以上九字要连起来看)是即我师尊。”谓心发起爱他胜自菩提之心,以此愿心所引行心,受学菩萨广大妙行,学受随行所有学处;行贤妙故,能不违越诸胜者子(佛子)所有制限。

这一段是说,就像《八十赞》里所说,能舍弃自利而唯一以利他为重,这就是我的师尊!

意思是说起什么心、做什么行为,都是以利他为重,不是只想到一己小我的利益。如果做什么事是我字当头,只想到我,那就是以我为主,最重视的是一己的利益。而真正发起了菩提心是念念以利他为重,重视的是怎么让众生得利益。

《八十赞》里的这句赞是说,尊者心里已经发起爱他胜己、为普度众生而寻求菩提的大愿心,以这样的大愿心所引发的行心,来受学菩萨广大的妙行,学习、受持和随行菩萨律仪中所有的学处。由于行为修得十分贤妙,能做到一切时处都不违越菩萨学处的制限。

“制限”就是制定的行为规范。受了戒,就不能逾越这个范围,必须在规定的范围里行持。在菩萨行方面,尊者学得十分圆满,举心动念、一言一行完全符合菩萨行的标准。在意乐上,内在已经发起了爱他胜己的菩提心;在行为上,任何行为都合乎菩萨律仪,没有丝毫违越。

3、成就金刚乘律仪的情形

成就金刚乘律仪者。如《赞》中云:“尊入金刚乘门已,自见天具金刚心,瑜伽自在获中者,修密护禁我敬礼。”成就观见自身即天生起次第,及金刚心圆满次第三摩地故,总赞为其瑜伽中尊,特赞如理护三昧耶,不越制限。

就像《八十赞》里说到的,尊者自从入了金刚乘以后,在生起次第方面,见到自身即是本尊;在圆满次第方面,具足金刚心圆满次第三摩地的成就,成为瑜伽自在的尊者。对于这样修持密法、护持净戒的大尊者,我(拏错译师)恭敬顶礼。

尊者以圆满成就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三摩地的缘故,被总的赞叹为瑜伽中尊。特别赞叹了尊者如理守护三昧耶戒,从来没有违越制限,在守持密乘戒上十分圆满。

亦如《赞》云:“由具念正知,不作意非戒,慎念无谄诳,犯罪不染尊。”

以上讲述了尊者谨慎护持三乘律仪,内心没有被罪垢染污的传记。这也就是像《八十赞》里所赞叹的,由于具备正念、正知、不放逸、正直等的贤善品德,圆满地成就了戒学功德。

也就是说,恒时都有正念,清楚地记得戒律的学处,又有正知的监控,时时看到自己身口意的状态,一旦发现行为和戒法相违,就立即遮止不做;偶然出现一些违犯,也立即忏悔还净,不和坏戒的垢染同住。而且,保持清净的心,从不作意和违背戒律的地方。比如持不杀生戒就根本不作意杀生的方面等等。“慎念无谄诳”,就是时时谨慎地防护心念,而且没有谄曲、虚诳的心,秉性正直。因为有这些持戒的品德,成了不被罪垢染污的大持律尊者。

如是于诸三种律仪净戒学处,非仅勇受,如其所受随行防护,不越制限,设少违犯,亦以各各还出仪轨,疾疾令净。如是净传,应知是诸通达圣语扼要智者所喜爱传,随诸正士应当修学。

像这样,尊者对于三乘律仪的净戒学处,不但是以信心和欲乐勇悍地受取,而且受取后,就严格遵照所受的三乘学处,随时以正念和正知防护身口意三门的行为,不让自己违越制限。就是心里确信三乘戒都是极殊胜的如意宝,任何一分都能出生无量的利益,因此有极大的受持意乐,勇悍地受取在自心上。这又是在最初的动机就开始注意防护。假使有少许违犯,也都以三乘戒各自的还出仪轨,立即让罪垢清净。

像这样护持三乘律仪的传记是通达佛语扼要的智者们都欢喜传颂的。尊者成就别解脱、菩萨、金刚乘三种律仪的传记,是在给后学作示范,我们学了就要在自身上模仿,逐渐地成就戒学的功德。

(二)成就定学的功德

成就定学分二:共者谓由奢摩他门,得堪能心;不共定学者,谓具极稳生起次第。此复三年或六年中,修明禁行。尔时遥闻,飞行国中,诸空行母,讴歌之声,心中亦有所忆持者。

尊者成就定学的功德,包括共和不共两方面。“共”是指显教方面,修习奢摩他门,获得了堪能心(“堪能”就是能如欲安住在善所缘上,“不堪能”是指心里想安住却做不到)。经过共通道的修习后,尊者的心能随欲安住在善所缘上,毫不散乱,得到了定学的成就。

“不共”是指具有极为稳固的生起次第,而且在三年或六年当中修持明禁行,当时能遥闻邬金刹土空行母们唱歌的声音,尊者心里也能对此有所忆持。

(三)成就慧学的功德

成就慧学中:共者谓得止观双运毗钵舍那三摩地;不共者,谓得圆满次第殊胜三摩地。如《赞》中云:“如密咒乘教,显是加行道。”

尊者成就慧学的功德也包括共通和不共两方面。其中,“共通”是指显教方面,获得了止观双运的毗钵舍那三摩地;“不共”是指密教方面,得到了圆满次第的殊胜三摩地。就像是《八十赞》里所说,按照密教来判定,尊者显然已经是加行道的菩萨。

思维心中的法道

思维本教授有何等圆满的内涵。

(“此中总摄一切佛语扼要……是谓此中所诠诸法。”)


尊者在护持和弘扬圣教方面所做的事业分为在印度和西藏两个阶段。

三、得已于教所作事业

于圣教所作事中分二:一、于印度所作事理;二、藏中所作事理。

今初(于印度所作事理)

尊者在印度所作的佛教事业,可以用“催邪立正、破妄显真”八个字来概括。也就是:(一)以智慧力战败外道的恶论,由此住持佛教;(二)在圣教内部,对于上下各层的教义遣除未达、邪解、疑惑的垢秽,弘扬清净教义。下面就略说这两点:

于胜金刚座大菩提寺,曾经三次以法战败外道恶论住持佛教。

当年在印度金刚座的大菩提寺当中,尊者曾经三次以正法战败了外道的恶论,由此住持了纯正的佛教。

即于自部上下圣教,所有未达、邪解、疑惑诸恶垢秽,亦善除遣,而弘圣教。故一切部不分党类奉为顶严。

而且,对于佛教自部的上下各层的教法,所有那些没有了达、颠倒理解和疑惑的种种垢秽,尊者都以自己的智慧力善加清除,由此弘扬了清净的圣教。以这个原因,内道中一切部派不分党类,共同把尊者奉为顶严。

如《赞》中云:“于大菩提寺,一切集会中,自部及他部,诸恶宗敌者,以狮吼声语,一切脑浆崩。”

如同《八十赞》中所赞叹的那样,尊者在大菩提寺的时候,于一切集会当中,无论是自部佛教或者是他部外教,对于各种不如理的宗派之敌都能以无畏的狮子吼声,使一切邪宗的脑浆彻底崩裂。

这是赞叹尊者有大智慧力,能摧伏一切不如理的邪见。

又云:“能飞聚落中,出家二百半,能映覆戒中,出家不满百。四本部全住,尊部无傲举。摩羯陀境内,一切寺无余,成大师四众,一切顶上珠。尊居十八部,一切顶中时,一切皆受教。”

《八十赞》里又说到,在“能飞聚落”这个地方,有出家众两百五十位,在戒香寺有出家众不满一百位,四根本部都全部安住,而尊者对此并没有丝毫傲慢高举的心态。

当时尊者成了摩羯陀境内一切寺院中四众佛弟子的顶上宝珠。当尊者居于内道十八部的共同顶严时,各部的四众弟子都在尊者面前领受教法。

(二、藏中所作事理)

这个主题要通过四个方面来认识:(一)撰造道次第等,复兴西藏佛教;(二)弘盛增广纯正的佛教;(三)造论抉择佛陀的密意;(四)摄受弟子的情形。

(一)撰造道次第等,复兴西藏佛教

藏中所作事理者。天尊师长叔侄,如其次第起大殷勤,数数遣使洛扎瓦贾精进狮子及拏错戒胜,往印迎请。菩提光时,请至哦日铎,启请治理佛陀圣教。依是因缘,总集一切经咒要义,束为修行次第,遂造《菩提炬论》等,而兴教法。

这里先要提到,阿里王智光和菩提光祖孙两人依次起了大殷勤的心,数数派遣使者——译师贾精进狮子和拏错戒胜译师,前往印度迎请尊者入藏(智光王派的是译师贾精进,菩提光派的则是拏错译师)。

到了菩提光的时代,在经历了种种艰辛之后,终于把尊者请到了阿里地区。当时,阿里王菩提光至诚地祈请尊者治理西藏的佛教。以这个因缘,尊者总集了一切经续的要义,归摄成修行的次第,撰造了《道炬论》等大论,复兴西藏佛教。

(二)弘盛增广纯正的佛教

此复住于哦日三载、聂塘九岁、卫藏余处五年之中,为诸善士,开示经咒教典教授,罄尽无余。圣教规模,诸已没者,从新建树;诸略存轨,倍令增广;诸被邪解垢秽染者皆善治除,令圣教宝悉离垢染。

尊者来到西藏以后,住在阿里三年、聂塘九年、卫藏等其它地方五年,总共十七年的时间里,给有缘的善士开示了经续各大教典的教授,完全揭示无余。

对于当时圣教规模已经隐没的方面,都重新建树起来;对于那些存留下的简略的法轨,都使它们加倍增广;而对于那些被邪解的垢秽染污的地方,都做了很好的治理。以尊者的恩德,使藏地的一切圣教宝都远离了垢染,清净的佛法再次弘扬起来。

总之雪山聚中前弘圣教,谓圣静命及莲华生,建圣教轨。然由支那和尚堪布,解了空性未达扼要,以是因缘,谤方便分,遮止一切作意思惟,损减教法,为莲花戒大阿阇黎善破灭已,抉择胜者所有密意,为恩极重。

总之在雪域西藏,前期弘扬圣教的是静命菩萨和莲花生大士,他们建立了完备的显密教轨(其中静命菩萨主弘显教,莲花生大士主弘密教)。

后来由于汉地和尚摩诃衍解了空性没达到扼要,以此缘故,毁谤方便分,遮止一切作意思维,因而损减了教法。当时从印度迎请莲花戒大论师与之辩论,善加破除以后,真正抉择如来法教的真实密意。所以,莲花戒论师对于西藏佛教的恩德极为深重。

于后弘圣教,则有一类妄自矜为善巧智者及瑜伽师,由其倒执相续部义,于教根本清净梵行,作大损害。为此善士,善为破除,复能殄灭诸邪执著,弘盛增广无倒圣教,故其深恩普遍雪山一切众生。

到了西藏佛教的后弘时期,有一类自诩为善巧智者的人和一些假瑜伽师,由于他们颠倒地执著密续的法义,造成对圣教根本的清净梵行作了极大损害。

对此,尊者一一善加破除,彻底消灭了各种邪谬的执著,弘扬、兴盛、增广了纯正的佛教。所以,尊者的恩德普遍泽被到雪域一切众生。

(三)造论抉择佛陀的密意

如是造论光显能仁所有密意,复有三种圆满胜因。谓善所知五种明处;及具教授,谓从正遍知辗转传来,于其中间善士未断修持彼义扼要教授;并得谒见本尊天颜,获言开许。

如是在造论光显佛语密意方面,又有三种圆满的殊胜因或殊胜条件,分别是善巧五种明处、具足心要教授以及获得本尊开许。

首先,如果对于共通和不共的五种明处都已善巧地掌握,那就具有造论的条件。因为无论语言上的组织,还是逻辑上的缜密,或是内明对于诸法法相的通达,乃至对于工巧明、医方明的了解,这些都已经达到善巧,那就有能力造论开显出佛语的密意。

其次是具有从佛辗转传下来的,在传承的过程中传承师都没有中断过修持这一分法义的,具足心要义的教授。如果是有这样的传承,那佛所传的教授就传到了造论者心中。佛说的教法是在指示真理,而真理只有透过修证才能了达。这就要求在传承的过程中,每代传承师都真正接到上代师父的心意,而且都通过实修掌握了这一分法,这样才有能力传付传授。像这样教法的心要义没有增益、损减,如量地传到了造论者这里,他也如是解了佛说这分法的真实义,下一代这样从师父手里接到佛的教授,就是具足教授。

第三是亲见了本尊,自己造论得到了本尊开许。本尊就是佛,能见到行者的内心和因果,他的开许就是认可,这样造的论绝对可靠。

此等随一虽能造论,然三全具极为圆满,此大阿阇黎三皆备具。

这样三个造论的殊胜因,随具一个都可以造论,但以具足三因为最圆满。尊者三者具足,所以有造论开显道次第的能力。

1、得到本尊摄受

其为本尊所摄受者。如《赞》云:“胜欢喜金刚,立三昧耶王,雄猛世自在,主尊度母等,谒颜得许故,或梦或现前,常闻最甚深,及广大正法。”

首先,尊者得到本尊摄受的情况,如同《八十赞》中所说,欢喜金刚、建立三昧耶王、观自在和度母等本尊,尊者都亲见了他们的尊颜,而且得到本尊开许,以这个缘故,或者在梦中,或者在现前位,时常在本尊面前听闻甚深和广大的正法。

2、具足传承

师传承中,有所共乘及其大乘二种传承。后中分二,谓度彼岸及秘密咒。度彼岸中复有二种传承,谓见传承及行传承。其行传承,复有从慈尊传及妙音传。于密咒中,亦复具足传承非一,谓五派传承。复具宗派传承、加持传承及其种种教授传承等。

尊者具足各大教法的传承。他获得了共通小乘和不共大乘的两种传承。在大乘的传承中,又拥有显教波罗蜜多乘的传承和密教金刚乘的传承。在显教波罗蜜多乘的传承里,又获得了见和行两种传承。在行传承中,又得到了从弥勒菩萨传下的和从文殊菩萨传下的两种传承。在密咒的传承中,尊者也并非只具足一派的传承,所谓的五派传承等宗派传承、加持传承以及各种教授传承等,尊者都圆满具足。

“密咒”是指真言乘或者金刚乘。“度彼岸”是波罗蜜多乘,也就是在发起愿、行菩提心后,由修持六度来完成佛果的道乘。由此可知,尊者具足共和不共、见和行、显和密等的各种圆满传承。

亲从闻学诸尊长者,如《赞》云:“恒亲近尊重,谓寂静金洲,觉贤吉祥智,多得成就者,尊又特具足,从龙猛展转,传来最甚深,及广大教授。”说有十二得成就师,然余尚多。

尊者依从听闻受学的各位尊长,就像《八十赞》里所说,恒时亲近的师长有贤得巴、金洲、菩提贤、吉祥智等多位获得成就的上师。尊者又特别具足从龙猛菩萨辗转传来的甚深和广大两派的教授,又说有十二位得成就的上师。其余还有很多位师长。

3、善巧五明

善巧五种明处者,前已说讫。

尊者通达五种明处的功德,在上面已经讲过。

是故此阿阇黎能善抉择胜者密意。

由于尊者具足造论三种胜因的缘故,他能善巧地抉择佛语的密意。

小结:

总之,尊者对内明中上下各部的教义已经完全透彻了达,而且精通五明,所以所造的论不会有错误和模糊不定之处。再者,佛传各部法的心意,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传承师都没有中断过修持,这样传到了尊者的心中,就接到了世尊所传的教授。而且尊者能时常见到本尊,在本尊前闻法,造论得到了本尊开许,所以具足圆满的造论因素。所造的论就值得我们恒时恭敬顶戴,作为一生修行的根本依处。这跟佛亲自来传法一样,尊者说等同佛说。他说的道次第是佛所说一代时教的圆满的密意。因此,我们受持这一部法,就等于受持了一代时教,受持了道次第修心的圆满要诀。

(四)摄受弟子的情形

此阿阇黎于五印度、迦湿弥罗、邬僅、尼泊尔、藏中诸地,所有弟子不可思数。

总的来说,尊者在五印度、迦湿弥罗、邬僅、尼泊尔、藏地等各个地区所摄受的弟子不可计数。

然主要者印度有四,谓与依怙智慧平等大善巧师号毗柁跋,及法生慧、中狮、地藏,或复加入友密为五。哦日则有宝贤译师、拏错译师、天尊重菩提光。后藏则有迦格瓦及廓枯巴天生。罗札则有卡巴胜位及善护。康地则有大瑜伽师、阿兰若师、智慧金刚、卡达敦巴。中藏则有枯、鄂、种三。

按照主要的弟子来讲,在印度有四大弟子,分别是与依怙尊者智慧同等的大善巧师毗柁跋,以及法生慧、中狮和地藏四人,也有再加上友密共称五大弟子的说法。

来到西藏以后,在阿里地区有宝贤译师、拏错译师和菩提光三大弟子。在后藏有迦格瓦和廓枯巴天生两大弟子。在罗札地方有卡巴胜位和善护二大弟子。在康地有大瑜伽师、阿兰若师、智慧金刚、卡达敦巴四大弟子。在中藏则有枯、鄂、仲三大弟子。

是等之中,能广师尊所有法业大持承者,厥为度母亲授记莂仲敦巴胜生是也。

在这些弟子当中,能够广大师尊所有法业的大持承者,就属度母亲自授记的仲敦巴尊者了。

造者殊胜略说如是,广则应知出广传文。

对于这部修心教授造者的殊胜功德,以上只是作简略的宣说,如果想详细了解,就需要深入拜读尊者的传记了。

为了这一部菩提道次第修心教授,现在及未来,能够继续让千千万万人学修,以及能够代代弘传下去,首先要充分了解这部殊胜道次第修心教授的作者——怙主阿底峡尊者的传记,就显得极其重要!

现有法尊法师译述的《阿底峡尊者传》可供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