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止善知识 8

丙四、依止胜利 分四:一、总说胜利;二、净除恶业、成就善根之殊胜利益;三、依止上师自然产生功德之利益;四、略言不如理依止的过患。

第四,亲近胜利者。

丁一、总说胜利

近诸佛位,诸佛欢喜,终不缺离大善知识,不堕恶趣,恶业烦恼悉不能胜。终不违越菩萨所行,于菩萨行具正念故,功德资粮渐渐增长。悉能成办现前、究竟一切利义。承事师故,意乐、加行悉获善业,作自他利,资粮圆满。

宗大师首先标出亲近的利益,然后引《华严经》、《不可思议秘密经》证明,教证之义摄在前面的总标当中。

下面分别以理成立总标的内容。

一、近诸佛位

善知识,对您如理依止将使我接近佛位,因为:依靠您修道极为迅速,而且令您欢喜将产生众多福德。

比如:那洛巴如理依止帝洛巴,即生就从资粮道快速趣入佛地。米拉日巴如理依止玛尔巴,也即生从初学者的地位获得究竟佛果。

二、诸佛欢喜

善知识,对您如理依止将使诸佛欢喜,因为:您是诸佛的化身,如果对您产生信心,诸佛见后会说:“他是向上仰慕之人。”诸佛会如是赐予加持。

三、终不缺离大善知识

善知识,对您如理依止,则生生世世都不会缺离大善知识,因为:如理依师的善业永不空耗,由此无论生在何处,都将被善知识摄受。

四、不堕恶趣

善知识,对您如理依止,则不会堕落恶趣,因为:通过依止您,一切转生三恶趣的恶业都会被胜伏。

五、恶业烦恼悉不能胜

善知识,对您如理依止,便能胜伏一切恶业、烦恼,因为:您会教诫对治烦恼的方法,依靠您的教授,便能截断积累恶业的相续,也能清净往昔所造的恶业。或者,依靠您的教授,即使恶业果报成熟,也能将其转为趣入菩提果的方便。

六、终不违越菩萨所行,于菩萨行具正念故,功德资粮渐渐增长

善知识,对您如理依止,则始终不会违越菩萨所行,并且由于对菩萨行具足正念,功德资粮将会逐渐增长,因为:您把弟子安置于闻思修的加行中,而弟子也如是修行,以此必定会增长功德,此乃法性规律之故。

七、悉能成办现前究竟一切利义

善知识,对您如理依止,则能成办暂时、究竟的一切义利,因为:法性无欺而因果不爽之故。

八、承事师故,意乐、加行悉获善业,作自他利,资粮圆满

善知识,对您如理承事,则能获得意乐与加行的善根,能作自他二利而圆满资粮,因为:按照您的教授修行,诸教证功德将如上弦月一般地增长,以此将能成就一切功德。

下面再引教证。

如是亦如《华严经》云:“善男子!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正所摄受,不堕恶趣。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思念者,则不违越菩萨学处。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守护者,胜出世间。若诸菩萨承事供养善知识者,于一切行不忘而行。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摄持者,诸业烦恼难以取胜。”

《华严经》说:善男子!若菩萨被善知识真实摄受,则不会堕落恶趣。若菩萨为善知识所思念,则不会违越菩萨学处。若菩萨为善知识所守护,则能超胜世间。若菩萨承事供养善知识,则能对一切菩萨行明记不忘而行持。若菩萨被善知识摄持,则恶业与烦恼难以胜伏。

又云:“善男子,若诸菩萨随善知识所有教诫,诸佛世尊心正欢喜。若诸菩萨于善知识所有言教安住无违,近一切智。于善知识言教无疑,则能近于诸善知识。作意不舍善知识者,一切利义悉能成办。”

《华严经》又说:如果菩萨随顺善知识的所有教诫,就能令诸佛世尊内心真正欢喜。如果菩萨对善知识所有的言教都能安住而不违背,那么他已接近诸佛的一切种智。如果对善知识的言教毫不怀疑而信受,则能亲近诸善知识,生生世世值遇善知识。如果作意不舍离善知识,一切义利都能成办。

此段宣说了很重要的四点:

一、以随顺教诫,能令诸佛真正欢喜;

二、以安住言教,能快速成佛;

三、以信受言教,能不远离善知识;

四、以作意不舍,能实现一切世出世间的利益。

《不可思议秘密经》中亦云:“若善男子或善女人,应极恭敬依止、亲近、承事尊重。若如是者,闻善法故成善意乐,及由彼故成善加行,由是因缘造作善业、转趣善行,能令善友爱乐欢喜。由是不作恶业、作纯善故,能令自他不起忧恼。由能随顺护自他故,能满无上菩提之道,故能利益趣向恶道诸有情类。是故菩萨应依尊重,圆满一切功德资粮。”

《不可思议秘密经》中也说:善男子、善女人,应当极其恭敬地依止、亲近和承事上师。若能这样行持,则由听闻上师善妙的言教,便能把心转成贤善的意乐,由善意乐能令身口转成善加行,由意乐、加行贤善,一切时处都会造作善业、趣入善行,如此自然能令善友爱乐欢喜。由于不作恶业、所作纯善,便能令自他不起忧恼。由于能随顺而护持自他,便能圆满无上菩提之道,因而能够利益趣向恶道的有情。所以,菩萨应当依止上师,圆满一切功德资粮。

这段经文中,“闻善言教”、“成善意乐”、“成善加行”、“善友欢喜”、“无恶纯善”、“顺护自他”、“圆满菩提”、“利益有情”等,是以前前引生后后,极其清晰地显示出依止上师能圆满一切功德资粮的殊胜利益。

不仅《华严经》、《不可思议秘密经》中宣说了亲近善知识的利益,其它如《事师五十颂》、《胜乐根本续》《菩萨藏经》、《金刚鬘续》、《般若八千颂》等,也如是宣说。

丁二、净除恶业、成就善根之殊胜利益

复次由其承事知识,应于恶趣所受诸业,于现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恼,或于梦中而领受者,亦能引彼令尽无余。又能映蔽供事无量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胜利。】

由承事善知识能使重业轻受:“重业”,是指本应在恶趣中长劫受苦之深重罪业。“轻受”,即只需在今生的身心上稍起病恼或在梦中领受,就能让重业消尽。

而且,承事善知识能胜过供养承事无量诸佛的善根,具有这样最大的利益。

《地藏经》云:“彼摄受者,应经无量俱胝劫中流转恶趣所有诸业,然于现法因疾疫等或饥馑等损恼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责或唯梦中亦能清净。”

《地藏经》说:真正被善知识摄受的人,本应在无量俱胝劫中流转恶趣的所有恶业,只需在今生由疾病或饥馑等损恼身心,就能无余消除,甚至以呵责或者只是梦中也能得以清净。

可见,如法依止善知识是消业的无上妙法。

在成就善根方面,《地藏经》说:

“虽于俱胝佛所种诸善根,谓行布施或行供养或受学处所起众善,然彼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议。”

虽然在无量诸佛前能种下诸多善根,比如:行持布施、供养、受持学处等所生起的众多善根,但其仅仅以上半日承事上师的善根就能超胜。承事上师所成就的功德不可思议!

此段说明:上师是最殊胜的功德田,承事上师是成就善根的无上方便。

又云:“诸佛无量功德神变,应观一切悉从此出,是故应如承事诸佛,依止、亲近、供事尊重。”

经中又说:应当观察,诸佛无量的功德神变,无一不是从承事供养上师而产生的。因此,应当如承事诸佛般,依止、亲近、供养、承事自己的上师。

不仅在《地藏经》中宣说了依止上师具有消业、积善的胜利,《桑布札续》、《积聚续》、《日藏经》等中也有明示。

丁三、依止上师自然产生功德之利益

《本生论》亦云:“悉不应远诸善士,以调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尘,虽不故染自然熏。”

《本生论》也说:任何智者都不应远离善知识,应当以三门调伏的方式,随顺善知识的言教修持善行。由于亲近善知识,其功德之尘虽然不必故意熏染,也会自然熏染上。

譬如:栖息金山的所有鸟类,都会显现为金色。香厂的工人天天熏染香气,时间一久,身体自然带有香味。《普贤上师言教》也说:“譬如,普通的一节树木落到玛拉雅的檀香树林中,经过数年后,就熏染上了栴檀的妙香。于是,这节普通的木材也会发出芬芳的檀香味。同样,若依止具相的高僧大德,也会熏染上他的功德妙香,一切威仪也将成为大德那样。”

丁四、略言不如理依止的过患

博朵瓦云:“我等多有破衣之过,如拖破衣,唯著草秽,不沾金沙。其善知识所有功德不能熏染,略有少过即便染著。故于一切略略亲近,悉无所成。”

博朵瓦说:“我们大多数都有如破衣般的过失,比如拖着破衣行走时,只会粘染草上的垢秽,却不会粘上金沙。我们就像这样,对善知识具有的功德不能熏染,稍有过失便马上染著。因此,如果只是稍稍亲近善知识,将不会有任何成就。”

此段教诫:对善知识观清净极其重要,只有恒时思惟善知识的功德并且随学,才能避免破衣之过。


丙五、未依过患 分三:一、今生来世衰损之过患;二、未生不生、已生退失之过患;三、亲近恶知识与恶友之过患。

第五,不依过患者。

丁一、今生来世衰损之过患

以下先说意义,再引教证。

请为知识若不善依,于现世中遭诸疾疫、非人损恼,于未来世当堕恶趣,经无量时受无量苦。

如果已经拜为善知识而不如法依止,今生将遭遇疾病、非人的损恼,来世将堕入恶趣,经历无数时劫,感受无量痛苦。

以下是教证。

《金刚手灌顶续》云:“‘薄伽梵,若有毁谤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等异熟?’世尊告曰:‘金刚手,莫作是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秘密主,然当略说,勇士应谛听。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终不应毁师。’”

在《金刚手灌顶续》中,金刚手菩萨请问世尊:“如果有人毁谤阿阇黎,将感得何种异熟果报?”

世尊告诉菩萨:“金刚手,你不要这样问,否则会让天人世间全都心生恐怖。虽然如此,但我还是略说一下,勇士请你谛听。我说无间地狱等极苦的地狱,即是毁谤上师者投生之处,他们住在地狱中长达无数劫。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不应毁谤自己的上师。”

《五十颂》亦云:“毁谤阿阇黎,是大愚应遭,疾疠及诸病,魔疫诸毒死,王火及毒蛇,水罗叉盗贼,非人碍神等,杀堕有情狱。”

《事师五十颂》也说:若人毁谤自己的阿阇黎,则此大愚人将遭受传染病、瘟疫以及其它疾病,或着魔、中毒而死,也可能遭受王难,或被火烧、水淹,被毒蛇咬死,或被罗刹、盗贼、非人、凶神等所杀。总之,将以种种方式横死而堕入有情地狱。

“终不应恼乱,诸阿阇黎心,设由愚故为,地狱定烧煮。所说无间等,极可畏地狱,诸谤师范者,佛说住其中。”

身为弟子始终不应恼乱阿阇黎的心,若因愚痴而为,必将堕入地狱中被烧煮,感受极大痛苦。所谓无间地狱等极其恐怖的大地狱,佛说是毁谤上师者的住处。

善巧成就寂静论师所造《札那释难论》中,亦引经云:“设唯闻一颂,若不执为尊,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

善巧成就的寂静论师在其著作《札那释难论》中,也引佛经说:“即使在某人面前只听过一颂法义,如果内心不将其执为尊长,则将在百世中堕落成狗,而且脱离恶趣转生为人时,还会受生为下贱种姓。”

归纳:

若不如法依止善知识,将会产生无量不悦意的果报,因为:毁谤善知识等于毁谤一切诸佛,以善知识的功德等同诸佛,而且恩德超胜诸佛之故。

比喻:如果违背国王的旨意,不仅得不到赏赐,反而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丁二、未生不生、已生退失之过患

又诸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如《现在诸佛现证三摩地经》云:“若彼于师住嫌恨心或坚恶心或恚恼心,能得功德,无有是处。若不能作大师想者,亦复如是。若于三乘补特伽罗说法比丘,不起恭敬及尊长想或大师想者,此等能得未得之法,或已得者令不退失,无有是处。由不恭敬,沉没法故。”

如果不如法依止上师,则功德未生者不会产生、已生者也将退失。如《现在诸佛现证三摩地经》所说:“若有人对上师有嫌恨心、坚恶心或恚恼心,此人能获功德,绝无此事。若对上师不能作佛想,也是如此。若有人对三乘补特伽罗的说法比丘,不能发起恭敬及作尊长想或大师想,则此人能获得未得之法或已得之功德能不退失,绝无此事,因为不恭敬将使正法沉没之故。”

教典中还提到:不必说自己毁谤,即便是对其他毁谤者,也不能一同进餐,甚至不能拿他手中之物,否则将不得悉地。密宗教典《大幻化网》、《密集金刚》、《显灯》等中也如是宣说。

归纳:

毁谤善知识者,不会获得悉地。譬如,秋季时地面的热气收回到地层,以致冬天草木无法生长。

丁三、亲近恶知识与恶友之过患

设若亲近不善知识及罪恶友,亦令诸德渐次损减、一切罪恶渐次增长,能生一切非所爱乐,故一切种悉当远离。

如果亲近恶知识和恶友,也会使自己的功德逐渐损减、一切罪恶逐渐增长,能产生一切不悦意的果报。因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远离恶知识与恶友。

《念住经》云:“为贪嗔痴一切根本者,谓罪恶友,此如毒树。”

《念住经》说:一切贪嗔痴的根本,就是恶友。他就像毒树一样,谁靠近他就会中毒而引生无量后患。

《涅槃经》云:“如诸菩萨怖畏恶友,非醉象等,此唯坏身,前者俱坏善及净心。”

《涅槃经》说:诸菩萨对恶友的怖畏程度,不是对醉象的怖畏可比。因为醉象只能毁坏肉身,而恶友不仅毁坏肉身,还会毁坏善根和清净心。

又说彼二:一唯坏肉身,一兼坏法身;一者不能掷诸恶趣,一定能掷。

经中又比较二者的过患:一者只毁坏肉身,另一者同时毁坏法身;一者能把人踩死,却不能把人抛入恶趣,另一者定能把人抛入恶趣。因此,恶友的过患远远超过醉象。

《谛者品》亦云:“若为恶友蛇执心,弃善知识疗毒药,此等虽闻正法宝,呜呼放逸堕险处。”

《谛者品》也说:如果心识被恶友毒蛇攫住,就会舍弃善知识疗治三毒的妙药。这些人虽然听闻了正法如意宝,但悲哀的是他们仍然三门放逸而堕入恶趣。”

《亲友集》云:“无信而悭吝,妄语及离间,智者不应亲,勿共恶人住。”

《亲友集》说:无信心、悭悋、爱说妄语及离间语的人,智者不应亲近他,切莫与他同住。

“若自不作恶,近诸作恶者,亦疑为作恶,恶名亦增长。人近非应亲,由彼过成过,如毒箭置囊,亦染无毒者。”

如果亲近恶友,即使自己不造恶,也会被怀疑是造恶者,人们会说:此人亲近恶友,必定不是好人。于是自己的恶名也会增长。如果亲近了不应亲近的恶友,就会由于他的过失而使自己染上过失,就像把一支毒箭放入箭囊,其它无毒的箭也会被染上剧毒一样。

又如:一袋土豆中只要有一颗腐烂,其它土豆很快就会跟着腐烂;一瓶水中只要放入一滴毒液,所有净水很快就会变成毒液。同样,如果接触恶友,不久便会沾染三毒而失坏相续。

恶知识者,谓若近谁能令性罪、遮罪恶行,诸先有者不能损减、诸先非有令新增长。

所谓恶知识,就是亲近他之后,会使自己性罪和遮罪的恶行,已有的不能损减、没有的反而出生、增长。

如何才能远离恶知识呢?不接触就能远离。

善知识敦巴云:“下者虽与上伴共住,仅成中等;上者若与下者共住,不待劬劳而成下趣。”

敦巴仁波切说:下等者虽与上等道友共住,也只能成为中等;上等者若与下劣者共住,不需多大功夫,就会趣于下流。


丙六、摄彼等义

第六,摄彼等义者。世遍赞说尊长瑜伽教授者,应知即是如前所说。若一二次修所缘境,全无所至。若是至心欲行法者,须恒亲近无错引导最胜知识。

须知,世所普赞、共同称说的上师瑜伽教授,就是按照上述的亲近意乐与加行和上师相应。如果只是一二次观修所缘境上师,根本不会有大的作用。若是至诚想修法的人,必须恒常亲近能无错乱引导学人的最殊胜善知识,长久地修习依止的意乐和加行。

缘上师的信心与恭敬的相应法,是上师瑜伽真正的体相。修习上师瑜伽之量,是以上品的恭敬心和信心完全将上师观为真佛,对上师任何的言教都持为正量。

论中“如前所说”,是指必须具足上述亲近意乐和加行的关要。如果仅仅一二次观修所缘境,念几次上师瑜伽的文句,或者心中观想一二次上师降下甘露,则远远不够。要真正如理如法地修上师瑜伽,就必须具足上述亲近的意乐与加行。

尔时亦如伽喀巴云:“依尊重时,恐有所失。”谓若不知依止轨理而依止者,不生利益反致亏损。故此依止知识法类,较余一切极为重要。

依止时,也如伽喀巴所说:“依止上师时,害怕会有过失。”如果不明白依止的方法而依止,非但不会产生利益,反而会导致亏损。因此,和其它所有法要相比,依止善知识的修法极其重要。

见是究竟欲乐根本,故特引诸无垢经论,并以易解、能动心意、符合经义诸善士语而为庄严,将粗次第略为建设。广如余处应当了知。

宗大师说:由于见到依止善知识是学人圆满所欲的根本,因此我特别引用了无垢的经续论典,并且以容易理解、能打动人心、符合经义的善知识语录作庄严,将依止善知识的粗大次第大略作了建设。至于详细内容,应按其它教典来了知。

本论所引的教典和语录如下:

密教方面:《金刚手灌顶续》等续部、《事师五十颂》等密宗论典。

经典方面:《华严经》、《现在诸佛现证三摩地经》、《宝炬陀罗尼经》、《十法经》、《猛利问经》、《秘密不可思议经》、《念住经》、《谛者品》、《涅槃经》、《般若八千颂》、《亲友集经》等。

论典方面:《摄决定心藏》、《四百论》及其广释、《本生论》等。

语录方面:阿底峡父子、博朵瓦父子的语录。

“广如余处”,指《大乐秘密续》等密续,广中略三种般若,《华严经》中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的教诫,《戒律根本论》的颂词及注释,《窍诀精华论》的颂词及注释,玛尔巴与米拉日巴的传记,《大乘庄严经论》、《菩萨戒》、《入行论》、《集学论》等论典。

本论的依师轨理中,摄尽了一切依止善知识的要义,经续论典中所说的依师之义,无不摄集在内。

我等烦恼极其粗重,多不了知依师道理,知亦不行。诸闻法者反起无量依师之罪,即于此罪亦难发起悔防等心,故应了知如前所说胜利、过患,数数思惟。

我们的烦恼极其粗重,多数都不了知依止上师的道理,即使知道了也不实行。诸闻法者反而在依止上师方面产生了无量罪过,对于罪业也很难生起追悔、防护等心。因此,应当了知前文所说的依止胜利、不依止的过患而数数思惟。

于昔多生未能如法依止诸罪,应由至心而悔,多发防护之心。自应励备法器诸法,数思圆满德相知识,积集资粮、广发大愿,为如是师乃至未证菩提以来摄受之因。

此段交待我们所应行持的。

对于往昔多生以来未能如法依止善知识的罪业,应当至诚忏悔,多发防护非理邪行之心。自己应努力完备法器应具的各种德相,反复思惟善知识的圆满德相,然后积集资粮、广发大愿,由此成为乃至未证菩提之间上师恒时摄受自己的正因。

若能这样努力,必定会使自己成为具相法器。因此,宗大师勉励我们:

若如是者,不久当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及求知识不知厌足善财童子。

若能这样行持,不用太久,自己将会像志力稀有的常啼菩萨和寻求善知识不知厌足的善财童子一样。


甲二、依兰仁巴等大德教言宣说 分二:一、三乘善知识之法相;二、如何依止善知识。

如何才能趋入解脱正道,而证得涅槃正果?须知,解脱道的根本,即是依止善知识,故应如《功德藏》所说:“首先善巧观察师,中间善巧依止师,最后善巧学意行,此人必将趋正道。”以此次第才能趋入解脱道。


乙一、三乘善知识之法相 分三:一、小乘善知识法相;二、大乘显密共同善知识法相;三、密宗金刚上师之法相。

丙一、小乘善知识法相

释迦光尊者在《戒律三百颂》中,这样认定小乘善知识的法相:“具足戒律并通达仪轨,慈爱病人眷属戒清净,赐予教法并资助财物,适时教诲此即为上师。”

小乘善知识必须具备清净的戒体,并且通达戒律遮持的学处;具有慈悲心,能善加照顾病人;其眷属戒律清净;能以布施财物和正法而精勤饶益弟子,并在适当的时机教诫弟子。这些是小乘善知识应具的法相。

丙二、大乘显密共同善知识法相

《华严经》云:“何为善知识?为引导一切有情,故见无不同;超越世间,故与众不同;所做所为具义,故饶益无量有情。”

《大乘庄严经论》云:“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

“调伏”:善知识自己相续必须调柔,否则无法调伏他人的相续,调伏的内容属于戒学。众生的心烈如野马,常随境转,故应如驯马师以马辔头调伏野马般,以戒律调伏自心。当心随逐趋入非法行时,应以戒律调伏,精勤对治,使心趋向如法行。

由于对善行和恶行具有正知正念,而能使内心发起定学,住于“寂静”。又由于心堪能安住奢摩他故,观察抉择真实义从而发起慧学,为“近寂静”。

以上是三学中证法的功德。

虽然具备了相续调伏等三学证德,但仍未圆满善知识的法相,还须具有成就圣教的功德——“教富饶”,即对三藏经续论典具足多闻。如此,虽然具足多闻等功德,若仍不如求学者或与之相等,则仍不圆满,所以还需功德增上——“德增”。“善达实性”是殊胜的慧学,指对法无我空性,或者现证或由教理通达。

以上六法:调伏、静、近静、德增、教富饶、善达实性,是善知识自己应具之功德。其它四德:具巧说、悲体、具勤、离厌,是摄受他人时应具的功德。

时值五浊恶世,众生障深慧浅,很难值遇具足一切德相的善知识。故应如宗大师所说,善知识至少须具圆满法相的八分之一。

丙三、密宗金刚上师之法相

在上述法相的基础之上,密宗金刚上师尚须具有不共的法相。

《大圆满心性休息》云:“尤其密宗上师相,戒誓言净具灌顶,精通如海续窍诀,念修事业皆自如,见修行果获证相,以慈善巧之方便,令所化众成熟解,传承加持云不散,当依如是成就者,具有功德之上师。”

大阿阇黎布玛莫扎于《幻化网如镜疏》中云:“上师即:圆满获得内外坛城灌顶,戒律誓言清净,精通续部各自之义,念修仪轨诸事业(息增怀诛)皆运用自如,因证悟见解而不愚昧,已获修行之体验,各种行为与实证相联,以大悲心引导所化众生,具足此八种法相。”

大法王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我上师(大持明革玛燃匝尊者)说:在此八种法相的基础上,尚须具足无垢传承与加持的缭绕云雾,共九种法相。”即金刚上师与弟子的三昧耶戒未曾毁坏,故说是无垢传承与加持,此与上述八种法相合为九种。

如《功德藏》云:“尤其宣讲窍诀师,得灌净戒极寂静,通达基道果续义,念修圆满证自解,悲心无量唯利他,精进念修琐事少,极具厌离亦劝他,善巧传承具加持,依如是师速成就。”

尤其是宣讲密宗大圆满金刚果乘甚深窍诀的金刚上师,应具如下条件:

获得未曾间断、能成熟之灌顶——成熟自相续;

未曾违犯灌顶时所受持的誓言和其它戒律——净持律仪;

烦恼与分别念薄弱——相续寂静调柔;

精通一切密宗金刚乘基道果续部以及显宗经论的意义——精通显密;

面见本尊等念修之相皆已圆满——念修圆满;

现量证悟实相之义——解脱相续;

心相续遍满大悲心——唯求利他;

已断除对今生的贪执——琐事鲜少;

为了来世而精进忆念正法——精进修持;

因现见轮回痛苦而生起强烈的厌离心,并且劝勉他人趋入正法——厌世劝他;

以种种善巧方便摄受调伏弟子——善巧摄受弟子;

依照上师言教行持并且具足传承的加持——传承具有加持。

弟子若能依止具足如是法相之上师,必定速疾获得成就。